儿童粗精细动作发展里程碑

儿童粗精细动作发展里程碑
儿童粗精细动作发展里程碑

1-4個月的發展

5-8個月的發展

9-12個月的發展

12-21個月的發展

21-36個月的發展

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趋势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趋势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 2.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3.由粗到细(由大到小)。 4.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爬,最后学会站和走。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首尾规律”。 2.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比如,满月前儿童受到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以后,儿童的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3.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从四肢动作看,先是学会臂和腿的动作,即活动幅度较大的所谓“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手和脚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以称为“大小规律”。 4.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儿童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近远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动作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动作发展的规律也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 实操方法来啦!!! 1.夹物训练 父母或教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儿童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挟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挟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挟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儿童使用筷子自己挟出饭菜的能力。 2.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幼儿动作发展

幼儿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内容 动作发展研究根据参与运动的肌肉和肌肉群的大小,将动作发展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是由身体的大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行走、奔跑、跳跃、投掷和钻爬等;精细动作是指由身体小肌肉或肌肉群产生的动作,如画画、书写、使用筷子等。 二、《指南》将康领域中动作发展目标与实施要点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到下,由首到尾 幼儿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到下肢逐渐发展。 2、从粗到细 从幼儿最初发展起来的与大肌肉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连系的动作。如幼儿手的动作的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3、从简单到复杂 幼儿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腿、转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从事有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4、从不随意到随意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来区别的 幼儿的动作最初不是随意动作,是无目的、由客观刺激引发的,加之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幼儿的手,幼儿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幼儿,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

5、由近而远 幼儿最早发展的是身体中部的动作,如头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才是双臂和腿部有关规律的动作,接下来就是腕、手,手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最晚。 四、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经验 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经验 1、幼儿走步动作的关键经验 2、幼儿跑步动作的关键经验 3、幼儿跳跃动作的关键经验

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

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能力,包括手眼协调、手指的灵活动作和手脚协调三部分。手是人类使用工具最主要的器官,手的动作能帮助大脑发育,我们常说“心灵手巧”。所以,宝宝的手眼协调性和灵活性,对他日后的生活与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个能够有耐心做精细动作活动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专注程度很高的人。 1岁前宝宝精细动作发展重点 * 手眼协调; * 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 * 手指的灵活性。 1岁前宝宝精细动作发展的年龄特点 1~3个月手呈握拳状,有时会不自主地张开;如果把手指或是小东西放在他的手掌中,他会抓住,但很快就会松开;会察看自己的手,如果手进入视线,目光会被手吸引。 4~5个月抓握动作仍然比较笨拙;可以两手相对捧东西,能抓住手接触到的东西 6~9个月手眼基本协调,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始分开,可随心所欲抓拿身边的东西;能控制手部动作;能双手玩具换手,并逐渐发展到两手同时拿玩具,一手拿,另一只手操作。拇指和食指开始能配合动作,开始学习用指尖取物。 10~12个月两只手可以合在一起,学会拍手,并以此动作来表达自己高兴或兴奋的情绪。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捏拿比较细小的物品。 父母的常见困惑 1. 宝宝8个半月才学会“再见”的动作,而且做不做还看心情,其他宝宝早就会了,怎么办啊? 情绪确实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影响会更大,宝宝随心情做事情很正常。宝宝的动作学习也会表现出个别差异,大人要注意适当引导,更多地提供模仿和巩固的机会。 2. 宝宝6个月去进行智力测试,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都落后1个多月,是否说明宝宝运动能力落后?

运动能力落后是一个很严重的标签,不能轻易给宝宝贴上。各种测试项目,使用的标准一般都是宝宝发展的平均值,上下浮动都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但不必过份强调。 组合游戏1 小手打开(1~2个月) 游戏方法: 1. 将宝宝的手掌轻轻打开,按摩掌根和指端。 2. 轻轻捏捏宝宝的手指,在手指肚上轻轻揉一揉。 举一反三: * 打开宝宝的小手掌,握着他的小手抚摸爸妈的脸颊。 * 用手指或带柄玩具轻触宝宝的手心,诱导宝宝抓握。 宝宝的发展秘笈 不要给新生宝宝戴手套,不要束缚宝宝的双手,让他的双手自由自在。 小手真有趣(2~3个月) 游戏方法: 1. 将室内温度调至适宜,解开宝宝的厚衣和包裹,让他平躺。 2. 让宝宝自由地舞动手和脚,把他的移到他的眼前,让他看一看,咬一咬。 举一反三 1. 在宝宝的手上拴条红丝带,戴上小铃铛,让宝宝注意,看看、听听。 2. 对宝宝的小脚也可用同样的方法玩一玩。 宝宝的发展秘笈 2个月的宝宝特别喜欢看自己的手、玩自己的手,这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妈妈应该提供条件协助宝宝玩手。 组合游戏2 手套悬吊玩具(4~5个月) 活动准备:各种质地的旧手套,可做填充物的泡沫塑料或碎布条。 游戏方法: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一坐一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 ②由远而近。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③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婴儿 用手够东西和看手 宝宝已经能有目的的用手去够东西,尝试去抓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喜欢把拿到的东西放到嘴里,不过动作不精准,容易打在脸上其他部位。而一旦放到嘴里,多会像吸允乳头那样吸允而不是咬。宝宝的手指可以伸展或者握起,有时候会把手放到胸前看,就像查看自己的指纹、看手相一样。 吸吮自己的大拇指

宝宝开始学着吸吮自己的大拇指了,虽然不需要太大的难度,但这也是宝宝新的运动能力,这个时候妈妈不应该制止宝宝的吸允动作。随着婴儿的成长,这个动作可以慢慢发展出其他的手的能力。 往高处抬头 宝宝俯卧时,可以把头抬得离开床面45度以上,说不定宝宝还会伴随着尝试做小幅度的左右转动,这是宝宝一个不小的进步。这一能力的出现,对宝宝认识周围的物品作用甚大,妈妈可以在宝宝左右吸引宝宝的目光,宝宝的头左右摆动可以锻炼颈部的肌肉。 开始尝试翻身 就算提供很好的护理,宝宝也似乎不安于做一个“植物人”,这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翻身的倾向,主要靠上身和上肢的力量,往往是仅仅把头和上身翻过去,臀部以下会继续保持仰卧位。妈妈可以在臀部稍稍给些推力或者移动宝宝一侧的大腿,让孩子把全身都翻过去,让宝宝体验翻身的感觉,不过要马上给宝宝翻过来以防止俯卧造成窒息。其他能力宝宝快三个月的时候,能够自行竖头了,而且时间慢慢能达到几分钟之长。这些能力的发展也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循序渐进,有些能力刚开始出现,也不容易看出来。 3~4个月 头和上身的简单运动 这个月的宝宝能用上肢支撑头和上身,和床约成90度。同时从这个月开始,宝宝将慢慢从仰卧到侧卧,再从侧卧到俯卧,直到最后学会翻身。 手的运动增多 这个月的婴儿还不会主动用手抓东西,妈妈可以把玩具放在宝宝附近,吸引他去抓,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的运动,同时也能锻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三个月以后的宝宝手开始慢慢有意识地把手张开或者用手去触摸东西,应该鼓励宝宝使用手。 嘴的感觉运动 这个时候宝宝通过手和嘴来接触并感受外物,宝宝喜欢把小东西放到嘴部去吸吮,不要仅仅为了安全省事剥夺了宝宝对外界的探索。 其他能力 宝宝的其他能力依然有所进步。 4~5个月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学总结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 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1、婴儿的概念 3岁前 2、幼儿的概念 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 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 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考题再现 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 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访谈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C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 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 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 导作用。 (一)环境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制约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承认的交往活动时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因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发育:主要指生理发育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团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 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他心里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 等。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也叫最佳期。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也是鹅绒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

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行走:大部分宝宝在12—14个月大时学会走路。 上下楼梯: *@* 18个月(一岁半)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能上、下楼梯。接着,很快就可以不用家长的帮助,两步一个台阶地上楼梯。 *@* 24个月(2岁)时,能独自上下楼梯。 *@* 36个月(3岁)时,上楼可以一步一个台阶,下楼时两步一个台阶。 跑: *@* 18 个月(一岁半)的孩子行走加快,开始会跑,但跑步还不熟练。 *@* 24个月(2岁)能连续跑5—6米。 *@* 30个月(2岁半)跑得较稳,动作较协调。起跑时手的姿势、动作正确,但不能保持到最后,半分钟能跑25---35米。 *@* 36个月(3岁)跑步姿势基本正确,半分钟能跑35---40 米。 跳: *@* 跳的动作从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此时也能用一脚跨过低障碍物。 *@* 2岁时能并足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一步及原地跳跃。 *@* 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障碍物 *@* 2.5岁---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部。

攀登: *@* 24个月时,能独自上下77厘米高的攀登架,但动作不够协调。 *@* 30个月时手脚动作基本协调,能翻过高133厘米的攀登架。 *@* 36个月时,能先移动脚、后移动手,灵活的翻过133厘米的攀登架。 平衡: *@* 18个月时,能模仿家长向后退着走;拾起地上的东西时,自己不跌倒;踢球时能保持身体平衡。 *@* 24个月时,会独脚站,能够在宽25—35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中间走,不踩线;并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过宽18—20厘米,高12 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 *@* 30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并能双脚跳下,姿势大部分正确。 *@* 36 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姿势正确。 投掷: *@* 18个月起,孩子能举手过肩投掷皮球,投掷没有方向,距离也很近。 *@* 24个月后能投100克重的沙包1米远,姿势较前正确。 3—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 总体规律:@ 随着儿童变得更苗条,不再手重脚轻,重心下移至躯干,所以平衡性大大提高。

幼儿园大班体育动作发展目标及指导要点

大班体育动作发展目标及指导要点 一、走: 指导要点: 大班:绕障碍曲线走 指导要点:发展幼儿灵敏素质,设定的信号必须之前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了解,并能较容易地区分 两个信号的不同,以便在活动中作出相应的速度变化。加速走时,要求步子比慢走时要小,但频率要快。手臂的摆臂速度也随之加快。 二、跑: 1、变化跑: 大班:绕障碍曲线跑 指导要点: (1)以弧形跑为例,类似跑道中的弯道,要求在跑动中身体重心稍向内倾,手臂的摆幅也有区别(内 臂小点,外臂大点) (2)以折线跑为例,在跑动中要注意变换方向,所以得控制身体的重心,在快接近改变方位的眯时, 应放慢速度注重急停和起动教学。 2、走、跑交替: 大班;走、跑交替300米 指导要点:(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臂前 后摆动,身体稍向前倾。(2)跑—走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3、快速跑: 大班:快跑30米 指导要点:强调下肢的蹬、摆充分,步幅要大,步频要快,摆臂要用力,上体稍前倾,目视前方。 三、跳: 1、纵跳: 大班:能用力蹬地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5厘米) 指导要点:同中班。在此基础上,再强调在起跳前蹬地要用力,手臂要求预摆,这样就会增加跳的高度。 2、从高处往下跳: 大班:双脚站立从35厘米高处往下跳,落地较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3、立定跳远: 大班:跳距不少于40厘米 指导要点:预备——腿稍屈,臂后摆,上体稍前倾,也可弹动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上方跳出; 落地——屈膝全蹲 4、助跑跨跳: 大班: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50厘米 指导要点:向前跑动中单脚起跳,蹬地用力,方向要正,在空中瞬间滞留前弓步,摆腿落地后,不要骤 停,应继续向前跑几步。

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培训讲学

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

儿童粗大动作发展 行走:大部分宝宝在12—14个月大时学会走路。 上下楼梯: *@* 18个月(一岁半)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能上、下楼梯。 接着,很快就可以不用家长的帮助,两步一个台阶地上楼 梯。 *@* 24个月(2岁)时,能独自上下楼梯。 *@* 36个月(3岁)时,上楼可以一步一个台阶,下楼时两步一个台阶。 跑: *@* 18 个月(一岁半)的孩子行走加快,开始会跑,但跑步还不熟练。 *@* 24个月(2岁)能连续跑5—6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30个月(2岁半)跑得较稳,动作较协调。起跑时手的姿势、动作正确,但不能保持到最后,半分钟能跑25---35 米。 *@* 36个月(3岁)跑步姿势基本正确,半分钟能跑35---40米。 跳: *@* 跳的动作从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此时也能用一脚跨过低障碍物。 *@* 2岁时能并足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一步及原地跳跃。 *@* 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障碍物 *@* 2.5岁---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部。 攀登: *@* 24个月时,能独自上下77厘米高的攀登架,但动作不够协调。 *@* 30个月时手脚动作基本协调,能翻过高133厘米的攀登架。 *@* 36个月时,能先移动脚、后移动手,灵活的翻过133厘米的攀登架。 平衡: *@* 18个月时,能模仿家长向后退着走;拾起地上的东西时,自己不跌倒;踢球时能保持身体平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24个月时,会独脚站,能够在宽25—35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中间走,不踩线;并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过宽18—20厘 米,高12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 *@* 30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并能双脚跳下,姿势大部分正确。 *@* 36 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姿势正确。 投掷: *@* 18个月起,孩子能举手过肩投掷皮球,投掷没有方向,距离也很近。 *@* 24个月后能投100克重的沙包1米远,姿势较前正确。 3—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 总体规律:@ 随着儿童变得更苗条,不再手重脚轻,重心下移至躯干,所以平衡性大大提高。 @ 大脑皮层感觉和运动区域的发展,让幼儿在他们想做 的和能够做的之间有了很好的协调。 @ 他们骨骼和肌肉更加强壮,肺的能力更强,保证他们 跑、跳、爬得更远、更快、更好。 @ 到5岁时,幼儿能够学会骑自行车、爬楼梯、滑雪, 这些活动都要求非常高的协调能力。幼儿几乎还不能参加 有组织的活动。幼儿身体的发展最适合表现在非结构性的 自由游戏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1-1.5岁幼儿精细动作训练重点

1-1.5岁幼儿精细动作训练重点 此期的小儿重点训练手的操作技能 ●搭高楼--成人先做示范,一边说搭高楼,一边用积木搭高。然后推给宝宝让他学。一岁多的孩子一般可以搭3-4块,训练手、眼、脑的发育。还可将积木一块一块连接起来,观察小儿是否也会接成长龙,接触高和长的概念。 ●拣豆子--宝宝能自己拧开瓶盖,比较熟练的捏起像豆子之类的小东西装入瓶内。 ●小桶装东西--教给宝宝把小玩具如积木、小球等放入小桶内,然后提着小桶走到自己存放玩具的地方,将玩具一件件放进玩具箱里。这样做既锻炼了眼手动作的协调,又培养了小儿游戏后自觉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这个年龄的小儿总是很愿意用双手做事情,因为他们看到了手的工具作用,感到很自豪。 新生儿期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当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 4周以内手常常握得很紧,到12周时手就经常呈张开姿势,将花棱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钞钟。 16周,两手能凑到一起玩,能玩衣服,把衣服拉到脸上,常常去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持物时用整个手掌握物,手握花棱棒的时间较以前长些,而且会摇晃。20周,能主动握物,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能玩玩具,往往双手去拿,把东西放到嘴里。24周,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用手掌抓积木,开始时用掌的尺侧去抓,以后才会用桡侧,给另一块积木时,手中积木扔掉。 28周,可用拇指及另外2个手指握物。会用一只手去触物,能自己将饼干放入口中,玩积木时可以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给另一块积木时,能保留手中原有的一块。 36-40周,拇指能与其他指相对。 40周,可用示指触物,能将手中物品放在桌上,当检查者向小儿索取玩具时,不松手。 44周时,能用拇指和示指捏拿较小的物体。会将东西放入一大盒子中,并从盒中拿出另一个。 48周,能把玩具给检查看。 1岁,不再把东西经常放入口中。 12-15个月,能把东西往上扔,替他捡起来后,再继续扔。 15个月,可将2块或3块积木(边长为2.5厘米正方体)搭成一个"塔",不跌倒。 18个月,可搭3-4块积木的"塔"。 2岁,会搭6或7块的"塔",模仿搭"火车",但没有"烟囱"。会转动门把,旋转圆盖子。穿鞋、袜子和裤子。 2岁半,会搭8块积木的塔,模仿搭"火车",可将"烟囱"搭出。会将铅笔握在手中(手呈拳状),会模仿画直线和圆圈。 3岁,会搭9块积木的"塔"。看过检查者搭"桥"的过程,然后会模仿去搭"桥"。会按着一个已画好的圆形画出圆形,看完检查者画十字的过程去画一个十字。会脱穿衣服,除了衣服背后的扣子外,会系其它扣子。 不同年龄的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和训练重点 2岁半~3岁:重点训练脑,眼,手的协调,即手的灵巧度。七巧板,拼图,橡皮泥等都是非常好的训练工具。 3岁~4岁半:重点训练手指的意向性动作。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始进行绘画,书法,正规书写等练习,但要给他提供足够的范例。当然,搭建积木,捏泥等仍是很好的练习。 4岁~5岁半:重点训练孩子养成握笔的良好习惯,可通过画简笔画,写数字和简单的汉字,创意添画等方式灵活进行。 5岁~7岁:重点在于训练孩子精细动作的规范性,家长要对相应的动作规范(如握笔,捏泥

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福建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之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相关推荐:福建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即可访问) 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头部动作的发展 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 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 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会同时使

(完整版)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训练 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 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 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 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 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 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 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 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0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 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

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 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 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前倾坐 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

幼儿粗大动作发展里程碑

幼兒粗大動作發展里程碑 一、幼兒粗大動作發展里程碑(milestones) 1.頭頸控制(0~9月) ●俯臥: Mobility:左右轉動頭部(0~1月) Mobility:頭部抬高45度(1~2月) Mobility:頭部抬高90度(3月) ●仰臥: Mobility:左右轉動頭部(0~2月) Mobility:拉孩子的雙手使成坐姿時,頭部稍微落在軀幹的後方(3月)Stability:拉孩子的雙手使成坐姿時,頭部與軀幹成一直線(4月) ●直立: Stability:支持孩子的軀幹使成坐姿直立時,頭頸維持穩定直立控制(4月)Control mobility:支持孩子的軀幹使成坐姿直立時,頭頸轉動自如(5~8月)Control mobility:獨立軀幹坐姿直立時,頭頸轉動自如(8月 Skill:可隨意自由轉動頭頸動作(9月) 2.軀幹控制(2~13月) ●俯臥: Mobility:由俯臥姿翻身至仰臥姿(5~6月) ●仰臥: Mobility:由側臥姿翻身至仰臥姿(2月) Mobility:由仰臥姿翻身至側臥姿(4月) Mobility:由仰臥姿翻身至俯臥姿(6月) Mobility:利用單側優勢手部支持,自己會坐立起來(6~10月) ●直立: 稍扶持圓背軀幹,椎體可維持軀幹坐姿控制(4月) 身體前傾,但利用雙手前側支撐地面,椎體可維持坐姿控制(5~6月)可單手支撐地面坐立(7月) Stability:獨立穩定坐姿(8月) 坐姿被推向前或向側面時,會有伸手保護反射動作(8月) Control mobility:隨手部取置物,可將軀幹隨之重心轉移控制(9月) 坐姿被推向後面時,會有伸手保護反射動作(10月) Skill:可隨意自由轉動身體(11~13月) 3.上肢控制(1~10月) ●俯臥: Mobility:利用前臂使肘部彎曲,將頭及胸、腹部撐起(3~5月)Stability:利用雙手支撐起上半身體重,將肘部伸直之上肢穩定支撐控制(6月) Control mobility:匍匐爬行時,雙上肢交替後退、前進動態控制(7~8月)Control mobility:坐姿時,可隨意雙上肢協同取置物動態控制(9月) Skill:四點爬行時,上肢隨意方向之支撐、活動控制(9~10月)

幼儿动作发展内容及目标

幼儿动作发展内容和目标 三至六岁儿童的动作发展 年龄动作发展顺序 3岁——4岁能身体正直、手脚协调地走路;能按指定的方向走;能走、跑交替地跑100米;能快跑追上大皮球;从高处跳下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学拍大皮球,会滚、接球;能在游戏场的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4岁——5岁走得自然、协调,步子均匀;能快跑,能跑着追人玩;能走、跑交替200米不累;双脚向前跳得很远;往高跳,伸手能碰到挂起20厘米高的东西;能把小石子、飞镖投出很远;能闭目转圈。 5岁——6岁走不姿势正确;能快跑、跑的时候能躲闪、追逐,跑得协调;能走、跑交替300米不累;会大部跨跳;会跳“房子”、跳绳、调橡皮筋;平衡能力较强,能闭眼睛单脚站立,能闭眼睛向前走;能走地上放着有间隔的砖或木块;能把小石子、沙包、小皮球等投出很远,也能投得准;会拍球,会踢球,也能边跑边拍和边跑边踢。 一、走步: 走步的形式及锻炼价值 走步的形式主要的锻炼价值自然走全面控制身体 持物走(拉着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或推着物体 走) 跨过低障碍物 走 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平衡能力。 高举手臂走增强背部、臂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蹲着走(如模仿矮人走)锻炼膝关节及周围的韧带、肌腱,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用前脚掌走(如模仿巨人走)锻炼下肢部位的关节及周围的韧带、肌腱,发展腿部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以及平衡能力。 变换走的方向 与速度 提高动作的灵敏性。 在平衡板上走 上下坡走 发展平衡能力 倒退步走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远足活动发展耐力素质。 静悄悄走提高控制身体的能力。 齐步走全面锻炼身体发展控制能力,精神饱满。 活动目标 年龄段自然走的目标要求参考游戏活动 1岁——3岁平衡自然地走跟着妈妈走,找玩具 小班上体正直自然走 一个跟着一个走跟着小旗走、开火车、开飞机、吹泡泡

8.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主要包括先天性反射动作、大动作的发展和精细动作的发展。首先是先天反射性动作。先天性反射性动作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不学而会的。正常的新生儿都具有完善的非条件反射。这其中一些关于维持生命和保护神经的反射会终身存在(如吞咽反射、瞳孔反射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神经反射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消失。比如,将新生儿俯卧在水里,其双手会出现非常协调的游泳动作。此反射出生即有,出生后4~6个月逐渐消失。大动作的发展过程而言,首先是头部和躯干部的基本自主控制能力,随后是爬、走等自主位移动作的发展,最后才发展到起跑、跳以及其他技巧性的粗大动作技能。在婴儿期,2~3个月的婴儿开始趴在床上或地面上,拾头,手肘撑地,渐渐尝试翻身,5个月的婴儿可以靠坐,6个月可以独坐,这是婴儿脊椎发育逐渐成熟的表现。7~ 10个月的婴儿开始用爬行的方式拓宽自己的世界,10~12个月的婴儿则开始扶物前行。3岁之前,随着身体各个部位的不断成熟,婴儿完成了基本动作的发展。3~6岁的婴幼儿则开始了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如稳步走、跑、跳、跨等。在基本运动技能锻炼的同时,平衡能力、力量、耐力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抓握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能够靠坐之前,婴儿的双手得不到解放。此时的婴儿还意识不到5个指头的存在,因此手部的动作还局限在满把抓的阶段,此时的婴儿也仍然不能够将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只能处于同一方向。7个月左右的婴儿在拿东西的时候,五指分工动作已经逐渐灵活,并且逐渐能够双手配合、摆弄物体、重复连续动作。3岁之前的婴儿的手部动作主要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而3~6岁则可以有目的地开始创作,同时养成正确的技能习惯。

儿童动作发展阶段

一、天生具有的动作 1、自然动作(本能动作) 我们可以先理解动作概念分为反应性动作和自然动作。即使没有明显的外部刺激,胎儿在母 体当中也会做一些动作,比如单臂运动、单腿运动、伸展运动、头部前屈,基至打哈欠等。 这说明,在反应性动作之前就有发育上的、逐渐积累的自然动作存在。 胎儿存在母体的动作方式 胎儿动作类型 动作类型惊吓一把动作单个手臂运动单腿运动伸展动作头部前屈头部后仰头部旋转手 与脸接触吸气运动张开下巴打哈欠吸吮和吞咽 2、节奏定型动作(固有动作前身) 本能的动作,如吮吸动作就可以在未满月婴儿睡眠状态下看到。这种动作常常是具有节奏性的,被称为节奏定型动作。婴儿在1岁期间表现出大量的节奏定型动作,诸如踢腿,身体波 浪运动、身体弯曲、身体摇摆、跳跃等等。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段出现不同的节奏定型动作,在1岁末期,节奏定型动作的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实际出现的频率却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减少了。所以可以推论,这些节奏定型动作是固有动作的不成熟感知动作的表现,它们是为今后 协调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反射动作 反射动作构成了婴儿出生时的身体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反射动作是从更精细的感知动作形 式中分离出来的,反射动作有4个特性: (1)在特殊刺激后以极短的潜伏期很容易被诱发出来 (2)对习惯性动作有对抗作用 (3)不要用注意力的集中 (4)在出生的头一年里逐渐消失 在出生时和出生第一周内能够被诱发出来的并能够正常消失的反射动作称为简单反射。但是 多数姿势性反射动作在出生后并不减弱,日后反而变成更复杂的成熟的动作行为。这些姿势 性反射对于技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由于这些姿势性反射为日后其他成熟 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建立自主行为的基础。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儿童的动作发展就是在大脑与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与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就是头部动作,其次就是躯干动作,最后就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就是沿着抬头-翻身一坐一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 ②由远而近。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③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随着神经系统与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婴儿 用手够东西与瞧手 宝宝已经能有目的的用手去够东西,尝试去抓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喜欢把拿到的东西放到嘴里,不过动作不精准,容易打在脸上其她部位。而一旦放到嘴里,多会像吸允乳头那样吸允而不就是咬。宝宝的手指可以伸展或者握起,有时候会把手放到胸前瞧,就像查瞧自己的指纹、瞧手相一样。 吸吮自己的大拇指

宝宝开始学着吸吮自己的大拇指了,虽然不需要太大的难度,但这也就是宝宝新的运动能力,这个时候妈妈不应该制止宝宝的吸允动作。随着婴儿的成长,这个动作可以慢慢发展出其她的手的能力。 往高处抬头 宝宝俯卧时,可以把头抬得离开床面45度以上,说不定宝宝还会伴随着尝试做小幅度的左右转动,这就是宝宝一个不小的进步。这一能力的出现,对宝宝认识周围的物品作用甚大,妈妈可以在宝宝左右吸引宝宝的目光,宝宝的头左右摆动可以锻炼颈部的肌肉。 开始尝试翻身 就算提供很好的护理,宝宝也似乎不安于做一个“植物人”,这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翻身的倾向,主要靠上身与上肢的力量,往往就是仅仅把头与上身翻过去,臀部以下会继续保持仰卧位。妈妈可以在臀部稍稍给些推力或者移动宝宝一侧的大腿,让孩子把全身都翻过去,让宝宝体验翻身的感觉,不过要马上给宝宝翻过来以防止俯卧造成窒息。其她能力宝宝快三个月的时候,能够自行竖头了,而且时间慢慢能达到几分钟之长。这些能力的发展也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循序渐进,有些能力刚开始出现,也不容易瞧出来。 3~4个月 头与上身的简单运动 这个月的宝宝能用上肢支撑头与上身,与床约成90度。同时从这个月开始,宝宝将慢慢从仰卧到侧卧,再从侧卧到俯卧,直到最后学会翻身。 手的运动增多 这个月的婴儿还不会主动用手抓东西,妈妈可以把玩具放在宝宝附近,吸引她去抓,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的运动,同时也能锻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三个月以后的宝宝手开始慢慢有意识地把手张开或者用手去触摸东西,应该鼓励宝宝使用手。 嘴的感觉运动 这个时候宝宝通过手与嘴来接触并感受外物,宝宝喜欢把小东西放到嘴部去吸吮,不要仅仅为了安全省事剥夺了宝宝对外界的探索。 其她能力 宝宝的其她能力依然有所进步。 4~5个月

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顺序

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顺序 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顺序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以从头到脚和从身体中心到边缘的顺序展开的,比如,孩子在能控制他的手指之前就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并运用他的胳膊了。由于大脑的发育,婴儿在自主地伸手够物之前便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对物品进行定位了。 在婴儿有意识地运用双手之前,他必须感觉到自己手的存在。大约在2个月,婴儿开始玩弄自己的手,并且把手放在一起。之后,婴儿会很快习得手和手指的动作技巧。他会首先获得张开五指抓物品的技巧,而这种技巧在婴儿出生时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一旦孩子能够抓住一件物品,他将迅速学会如何长时间抓住不放,还会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并且把物品翻来覆去地探索研究。此后,婴儿将学会把物品捡起,然后再将它们放下。一旦孩子学会了基本的精细动作技巧,他就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从建筑游戏、涂鸦到看书以及随后的乐器演奏。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使孩子具备独立的能力,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穿衣服。 孩子非常喜欢触摸和玩弄物品。父母应该维持孩子的这种爱好,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提供大量安全、有趣的

物品玩耍。一开始,父母可以轻轻地展开孩子的双手,用不同质地的织物、人造皮革、绉纸板和羽毛来触摸孩子的双手,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触觉的发展。随后,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物品让他拿在手里把玩和探索。不久以后,父母可以给孩子食物,让他拿起来填到嘴里,这样可以让他锻炼新近发展起来的手指运动技巧。或许父母会惊异地发现孩子开始某项活动的时间是如此之早。比方说,一些学步儿童在15个月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蜡笔,在18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画画了。

粗大动作发展——婴幼儿部分

粗大动作发展——婴幼儿部分 一、粗大动作定义 指有关全身大肌肉群活动的大幅度动作,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动作发展顺序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即从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来自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的生长发育口诀 三、粗大动作的大致发展 (一)0-1岁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抬头、躺、翻身、坐、爬、站等。 (二)1-2岁由移动向基本运动机能过度,包括走、滚、踢、扔、接等。 (三)2-3岁以发展基本运动机能为主,各种动作均衡发展,包括走(不同方向、曲线、倒走)、跑(追逐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掷等。 四、粗大动作的具体发展 (一)抬头 抬头即宝宝在被竖抱的时候不需要他人的支撑头也不会左右摇晃,或在俯卧的时候,头可以抬起30~40°,并能随着事物左右转动头部,婴幼儿通常在3-4个月的时候学会抬头。

(二)翻身 当婴儿经常有把双脚抬起,身体自然侧倒后,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这表明婴儿已经开始在学习翻身了。这个动作通产生于在4~8个月间,发育较早的婴儿可能会在4个月就学会了翻身。 (三)坐 坐,即儿童能平衡上身和头部的重量,无需手臂和手的额外支撑儿童的上身与手臂是垂直的(无前倾),并能够维持至少10秒的时间,此动作通常产生于5-8个月间。 婴儿能坐起来就表示其肌肉和神经已经发展到了脊柱的末端,是儿童运动机能发育正常的重要指标。 (四)爬 通常意义上的爬是爬行的最终形式,即手和膝盖交替向前向后移动,肚子未接触爬行面,并能够朝着同一方向至少移动三次。 这是一个更加协调的使用手和膝盖爬行的阶段,此动作通常产生于6-10个月间。 1.第一阶段 着地爬行:用手臂和腿推着身体前进。 2.第二阶段 匍匐爬行:用手臂带动身体,两腿在后面拖着,腹部蠕动。 3.第三阶段 四肢爬行:即通常意义上的爬。 ·爬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1)促进身体的成长发育 ①锻炼颈部肌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