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秋[1145]《美学与人生》第三章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答案

西南大学20秋[1145]《美学与人生》第三章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明确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人是( )

柳宗元

白居易

杜甫

王昌龄

2.

“美和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是( )的观点。

朱光潜

高尔泰

蔡仪

李泽厚

3.

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其代表人物是( )

狄尔泰

李泽厚

西南大学18秋[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答案

1、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区域规划可以分为:() 1. C. 经济区区域规划 2.自然区区域规划 3.社会区区域规划 4.行政区区域规划 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4.区域文化与社会现化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3、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1.信息资源条件 2.生产和生活环境 3.开发性技术条件 4.智力密集程度 5.基础设施条件 4、为确保区域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1. H. 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3.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 4.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下列哪些是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 D.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2.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3.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4.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6、区域有哪些基本属性?() 1.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3.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线和面积,可以度量 4.区域只是一种主观存在 7、区域自然资源评价有哪些评价原则() 1. G. 把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评价结合起来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准确把握关键性的自然资源因素 3.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与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地评价自然资源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8、区域战略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哪些方面?()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包罗万象 3.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 4.目标要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可行 9、区域规划中的综合平衡要处理好下列哪些关系?() 1.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2.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

2017年6月西南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1-5 B A A D D 6-10 A A A A A 11-15 C A C C C 16-20 A B C C A 21-25 C D C B B 26-30 B B A D A 31-35 C D C B C 36-40 B A C D B 41-45 A A B A C 46-50 B B A D B 51-55 D B D B D 56-60 B A D A C 6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探讨美的主要形态: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 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 从主客观的关系来研究美。 从客观的精神理念来研究美。 从社会生活来研究美 62、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喜剧性理论: 无害的丑。 突然的荣耀。 预期失望。 生命的机械化。 6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 审美需要。 审美态度。 审美能力。

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环境。 64、在关于意境的各种争论中,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65、怎样理解美学上的“优美”范畴,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66、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 崇高: 外在形式是“大”。 内容与形式之间经过矛盾冲突之后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 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感,由痛到快的转变是标志。 是人对无限性的一种希求。 67、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形象性。 非功利性。 情感性。 个体创造性。 68、结合美的情感性特征,谈谈你认为什么是情感?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 69、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答:个人认为美是从生活开始的。有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个人觉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充斥着大家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世界。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艺术再现生活现实,是生活的代替品。就连哲学家和艺术家们对于美所给的定义都不同,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对于美的理解更是多种多样了。从上述的简单罗列可以了解美的定义同样是两种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个人认为美是意识的产物,美感是意识对于美的感受,而物质更多的只是审美的对象。由于不同意识的观察美存在着不同的角度,因此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觉得这种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为美的一个重要理由。 总觉得能让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的也可以称之为美的。 70、谈谈你对美的非功利性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处理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关系?

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在讨论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之前,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先秦时期,有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吗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因为这种不满足于美的现象,而试图追问美本身是什么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主要是希腊哲学才有的。 而且,正如我们在下面将要看到的,美的问题,在关于先秦思想家们的文献中,并不处于特别突出的地位。或许我们可以说,对美的看重和敏感,是古希腊人的一个特色。 第一节结合善(功利)研究美 这里想提示一点,所谓结合善(功利)研究美的提法,其实是有问题的。这正好说明,美的问题,在先秦思想家那里,并不占有重要地位。 墨子,《非乐》。“墨子对美持否定的态度。”(页34)在我看来,墨子是一个卓越的社会批评家,同时是一个行动者,他在一个意义上批评有钱人的奢华无度,但这并不表明他完全否定美。“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行,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子谓《韶》:‘尽善矣,又尽善也’。” 致天下太平,则尽善尽美。 孟子,“充实之为美”:“人有了仁、义、礼、智等品德,才谓之‘充实’,‘使之不虚,是为美人,美德之人也。’” 焦循的《孟子正义》解释说:“充满其所有,以茂好于外,故容貌硕大而为美。美指其容也。”(页37)

荀子,“人性恶”。“美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是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在这里,美和善也是有密切联系的。” 第二节结合艺术研究美 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吹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页39-40) 刘勰要求“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情采》)。 张彦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欧阳炯:“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中国画论中讲“形神兼备”作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准,顾恺之所谓“以形写神”。 荆浩,《笔法记》:“度物象而取其真”。 中国美学史上关于艺术美的研究与探讨,有这样几个特定,参见教材第45页。第三节结合现实研究美 人物品藻,第46-47页。 刘勰关于美的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所谓“自然之道”的“道”,指的是万事万物之理,这个“理”近似我们现在所说的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柳宗元认为美在于自然。“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刘禹锡,认为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

课程名称美学与人生1145第二章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2019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主张游戏说的是() 席勒 卡西尔 斯宾塞 康德 2.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3. 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格式塔美学 实验美学 接受美学 分析美学 4. 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黑格尔 鲍姆嘉通 费希纳 康德 5. 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 黑格尔 康德 歌德 席勒 6. 在实验美学的一系列研究方法中,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观察 思辩法 内省法 核对法 7.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8. 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 9.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席勒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 10. 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1775年 1757年 1755年 1750年 11.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

毕达哥拉斯学派 伊壁鸠鲁派 英国经验派 精神分析学派 12.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说明了() 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主观的 美是客观的 13. 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 毕达哥拉斯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柏拉图 14. 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 费希特 车尔尼雪夫斯基 黑格尔

西南大学18秋0867《合唱指挥常识》作业答案

1、同声合唱队三声部排列队形。 参考答案: 2、合唱谱中T代表什么声部 参考答案: 男高声部 3、混声合唱通常分成哪四个声部 参考答案: 女高声部女低声部男高声部男低声部 4、混声合唱队声部排列队形。 参考答案: 5、指挥的站立姿势。 参考答案: 指挥者站立要自然,全身有控制地放松,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根据音乐变化的需要,指挥时上体可自然地略向前、地融于音乐之中,但不要形成摇摆晃动的动态。 6、谈谈选用歌曲要考虑作品的艺术性问题。 参考答案: 选用歌曲要考虑作品的艺术性,要能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及艺术美的鉴赏水平。歌曲选择应该有比较广阔主体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广泛接触些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体裁的代表性作品。 7、谈谈起拍动作的三个环节。 参考答案: 准备动作、预备拍、起唱拍。 8、同声合唱队四声部排列队形。 参考答案: 9、同声合唱队二声部排列队形。 参考答案:

10、高中学生男低声部的歌唱音域、声区: 参考答案: 11、高中学生女低声部的歌唱音域、声区: 参考答案: 12、谈谈整拍起唱的预备拍。 参考答案: 第一拍起唱运用前一小节的末拍做预备拍,在做准备动作时,将双手置于第二拍的开始处,距离宜稍宽,以便避免双小节中的第一拍做预备拍,双手置于第一拍的开始处,距离不宜太宽,因反弹动作是向外挥动。 13、 谈谈选用歌曲要考虑作品的思想性问题。 参考答案: 选用歌曲要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要选择内容健康,情趣高尚,有益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歌曲。 14、同声合唱通常分为哪三个声部 参考答案: 高音声部中音声部低音声部 15、谈谈二拍子要掌握的要点: 参考答案: 一、第一拍(强拍)先由上向下做击拍动作,再向外侧做反弹动作(反弹的高度一般低于击拍动作的启动点),并就拍动作。 二、第二拍的反弹动作后,直接连接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因此,这个反弹动作的松弛感,必须自然地连接着又一个(反弹的高度要回到第一拍击拍动作的起点,使指挥动作连贯顺畅地衔接,形成节拍图式的反复循环。 三、任何拍子的图式其各拍的拍点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16、谈谈在排练前指挥需要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学排练前,必须对合唱歌曲(主要是音乐)进行分析、研究,充分理解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法,据此排练计划,以求比较完美地再现音乐,取得动人的艺术效果。

第一章 美及美的本质

第一章美及其本质 美是什么? 第一节美学史上的几种观点 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2.苏格拉底:美是合适,美是有用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美就在事物之中,主要是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4.博克: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认为:“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和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5.羊大为美。 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美是理念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 休谟:美是主观观念 4. 美恶皆在其心 三、从主客二体关系考察美的本质 1.狄德罗的美在关系。 2.朱光潜:美在心与物的关系上。 3.李泽厚先生: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第二节美的根源 一、劳动使劳动过程和劳动动作成为审美对象 二、劳动使劳动工具成为审美对象 三、劳动使劳动产品成为审美对象 四、社会生产实践是美的终极根源 第三节美的本质 一、什么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人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1.从人不同于动物的物种特征来理解,在于“自由”“自觉”。 2.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美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第四节美的特征 一、非功利性 (一)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 (二)主体对客体不作实际功利性评价 二、形象性 (一)美以形象呈现 (二)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感悟 三、感染性 四、创造性 第五节美与真、善的关系 一、美和真、善的区别 二、美与真、善的联系 1.美以真为基础,离不开真。 2.美以善为依托,表现了善。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美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掌握美的特征及其与真、善的关系,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使学员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员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美的本质及根源 2、美与真、善的关系 课后练习: 1.试举例说明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2.试论美与丑的关系,如何理解波特莱尔的“以丑为美”? 阅读书目:1.宗白华《美学散步》 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 2 -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美学中美有很多含义,如优美,审美对象,美得事物,美感的含义等等。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两千多年来,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艰苦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他们提出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 一、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 主张从美的事物本事去寻找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在于事物“体积与安排”的“整一性”,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英国威廉荷珈兹指出,构成美的事物有六条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他认为曲线是美的线条,比任何直线更能创造美,在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最美的线条是蛇形线。英国博克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性质。他说“所谓美,是指事物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莫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上述哲学家、美学家肯定美是来自客观事物本身,坚持了美的客观质性,引导人们到客观事物中区探求,美的本质,这是正确的,有积极作用。但是,他们仅仅把美看做事物本身的某种特性,割断了美和人、社会的联系,对没的本质的认识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相当空洞肤浅。 二、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 有的美学家、哲学家不是从客观精神方面而是从主观精神方面去寻找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人的主观感受。例如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三、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但由于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因而带有明显的直观性。 四、从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的统一中去探讨美的本质。

18秋西南大学[9102]《高等数学》作业

单项选择题 1、设则在处( ) A.不连续B.连续,但不可导 C.连续,且有一阶导数D.有任意阶导数 1 C 2A 3D 4B 2、已知在上连续,在内可导,且当时,有,又已知,则( ) A.在上单调增加,且 B.在上单调减少,且

C.在上单调增加,且 D.在上单调增加,但正负号无法确定 5 D. D 6C 7B 8A 3、已知,在处可导,则( ) A.,都必须可导B.必须可导 C.必须可导D.和都不一定可导 9B 10 A 11D 12C

4、函数在上有( ) A.四个极值点;B.三个极值点C.二个极值点D.一个极值点 13 C 14A 15B 16D 5、函数在某点处有增量,对应的函数增量的主部等于0.8,则( ) A.4 B.0.16 C.4 D.1.6 17 C 18D 19A 20B

6、若为内的可导奇函数,则( ) A.必有内的奇函数B.必为内的偶函数 C.必为内的非奇非偶函数D.可能为奇函数,也可能为偶函数 21 B 22A 23C 24D 7、按给定的的变化趋势,下列函数为无穷小量的是( ) A.() B.() C.() D.() 25D

26B 27 C 28A 8、设,若在上是连续函数,则( ) A.0 B.1 C.D.3 29D 30B 31 C 32A 9、设函数,则( ) A.当时,是无穷大B.当时,是无穷小

C.当时,是无穷大D.当时,是无穷小 33A 34D 35 B 36C 10、若,则方程( ) A.无实根B.有唯一的实根C.有三个实根D.有重实根 37A 38 B 39D 40C 11、下列各式中的极限存在的是( )

西南大学18春1145美学与人生机考作业

------------------------------------------------------------------------------------------------------------------------------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论述题 1 四、写作题 1 已做未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1145)《美学与人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道题3.0分,共45.0分) 1. 以下是浪漫主义作家的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托尔斯泰 2.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的现象。 A.文意相称 B.苦吟 C.文不逮意 D.自然天成 3. 认为喜剧就是人们突然发现旁人或者自己过去的弱点,或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的是( ) A.霍布斯 B.尼采 C.黑格尔 D.叔本华 4. “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 A.康德 B.谷鲁斯 C.闵斯特堡 D.布洛 5.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出自( ) A.《诗品》 B.《诗学》 C.《典论.论文》

------------------------------------------------------------------------------------------------------------------------------ D.《毛诗序》 6. 中国女子常常以苗条为美,而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土著居民却以肥胖为美,这充分体现了美具有( ) A.时代性 B.非功利性 C.民族性 D.主观性 7. 以下不属于中国古典三大审美范式的是( ) A.缘情 B.比德 C.畅神 D.模仿 8. 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 A.柏拉图 B.立普斯 C.费希纳 D.丹纳 9. 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10. 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 A.黑格尔 B.柏拉图 C.康德 D.哈奇生 11. 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A.席勒 B.朱光潜 C.海德格尔 D.荣格 12. 在现有材料之上综合出一个新的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属于( ) A.接近想象 B.创造想象 C.相似想象 D.对比想象 13. 王国维认为中国的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除《红楼梦》外,另一部作品是( ) A.《西厢记》 B.《桃花扇》 C.《牡丹亭》 D.《三国演义》

西南大学18秋[0346]《初等数论》作业答案

概念解释题 一、简答题 1. 判断30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是合数,请给出其标准分解式。 2. 94536是否是9的倍数,为什么? 3. 写出模6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4. 叙述质数的概念,并写出小于18的所有质数。 5. 叙述模m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的概念。 6. 2358是否是3的倍数,为什么? 二、给出不定方程ax + by = c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并加以证明。 三、给出有关同余的一条性质并加以证明。 四、叙述带余数除法定理的内容并给出证明。 作业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判断30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是合数,请给出其标准分解式。 =??。 答:30是合数,其标准分解式为30235 2. 94536是否是9的倍数,为什么? ++++=是9的倍数。 答:94536是9的倍数,因为9453627 3. 写出模6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答:模6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为0,1,2,3,4,5。 4. 叙述质数的概念,并写出小于18的所有质数。 答: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它的正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就叫作质数。 小于18的所有质数是2,3,5,7,11,13,17。 5. 叙述模m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的概念。 答:0,1,2,…,m-1称为m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6. 2358是否是3的倍数,为什么? 答:2358是3的倍数。 因为一个整数能被3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各个位数的数字之和为3的倍数,而2+3+5+8=18,18是3的倍数,所以2358是3的倍数。

二、给出不定方程ax + by = c 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并加以证明。 解: 结论:二元一次不定方程ax + by = c 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a b c 。 ax + by = c 有整数解,设为00,x y ,则 00ax by c += 但(,)|a b a ,(,)|a b b ,因而(,)|a b c ,必要性得证。 反之,若(,)|a b c ,则1(,)c c a b =,1c 为整数。由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存在两 个整数s ,t 满足下列等式 (,)as bt a b += 于是111()()(,)a sc b tc c a b c +==。 令0101x sc tc ==,y ,则00ax by c +=,故00,x y 为ax + by = c 的整数解,从而ax + by = c 有整数解。 三、给出有关同余的一条性质并加以证明。 答:同余的一条性质:整数a ,b 对模m 同余的充要条件是m |a -b ,即a =b +mt ,t 是整数。 证明如下: 设11r mq a +=,22r mq b +=,10r ≤,m r <2。若a ≡b (mod m ),则21r r =,因此)(21q q m b a -=-,即m |a -b 。 反之,若m |a -b ,则)()(|2121r r q q m m -+-,因此21|r r m -,但 m r r <-21,故21r r =,即a ≡b (mod m )。 四、叙述带余数除法定理的内容并给出证明。 答:若a ,b 是两个整数,其中b >0,则存在两个整数q 及r ,使得 a =bq +r , b r <≤0 成立,而且q 及r 是唯一的。 下面给出证明: …,-3b ,-2b ,-b ,0,b ,2b ,3b ,… 则a 必在上述序列的某两项之间,及存在一个整数q 使得qb ≤a <(q +1)b 成立。令a -qb =r ,则r 为整数,且a =qb +r ,而b r <≤0。

《美学与人生》1145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1510800213001 姓名:易宏伟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法学201 5 年12 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 】 A 卷 一、大作业题目:在下列题目中,请选择其中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每小题50分。 结合中西方关于美的论述和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答: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

18秋 西南大学[0751]《化学反应工程》习题答案

1、平推流反应器中,。 反应器中任一横截面上各质点浓度或转化率不同 浓度或转化率沿轴向不变 浓度或转化率沿轴向变化 反应器中沿轴向反应速度不变 2、反应A + B → C,已知,则反应级数n=_______。 1 2 3 3、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反应产物B的化学反应速率 =_______。 4、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收率应。

降低浓度 提高温度 提高浓度 降低温度 5、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 浓度最大时的反应时间 _______。 6、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 ,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 _______。 7、管式反应器的特点是 。

返混小,所需反应器容积较小,比传热面积大,但对慢速反应,管要很长,压降大温度、浓度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可调 结构简单,返混程度与高径比及搅拌有关,轴向温差大 流体与固体(催化剂)颗粒呈逆流流动 8、反应,已知,则反应级数n=_______。 F. 2 3 1 9、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非理想流动现象? 活塞流 循环流 沟流 短路 10、下面几种操作过程中,不能按恒容过程处理。 总摩尔数不发生变化的等温气相反应 均相的液相反应 间歇操作的液相反应或气相反应 体系中有少量惰性气体的等温气相反应

11、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选择性应_______。 提高浓度 提高温度 降低温度 降低浓度 12、在理想全混流反应器中,物料。 浓度相同,温度不同 浓度不同,温度也不同 浓度不同,温度相同 浓度相同,温度也相同 13、如果连续操作的反应器达到定态,那么反应器中的浓度、温度等参数() 随时间变化,也随位置变化 不随时间变化,可能随位置变化 不随时间变化,也不随位置变化 随时间变化,但不随位置变化 14、测量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在确定有无外扩散影响时是在没有改变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催化剂装置 进料流量

第三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在讨论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之前,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先秦时期,有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吗?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因为这种不满足于美的现象,而试图追问美本身是什么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主要是希腊哲学才有的。 而且,正如我们在下面将要看到的,美的问题,在关于先秦思想家们的文献中,并不处于特别突出的地位。或许我们可以说,对美的看重和敏感,是古希腊人的一个特色。 第一节结合善(功利)研究美 这里想提示一点,所谓结合善(功利)研究美的提法,其实是有问题的。这正好说明,美的问题,在先秦思想家那里,并不占有重要地位。 墨子,《非乐》。“墨子对美持否定的态度。”(页34)在我看来,墨子是一个卓越的社会批评家,同时是一个行动者,他在一个意义上批评有钱人的奢华无度,但这并不表明他完全否定美。“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行,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子谓《韶》:‘尽善矣,又尽善也’。” 致天下太平,则尽善尽美。 孟子,“充实之为美”:“人有了仁、义、礼、智等品德,才谓之‘充实’,‘使之不虚,是为美人,美德之人也。’” 焦循的《孟子正义》解释说:“充满其所有,以茂好于外,故容貌硕大而为美。美指其容也。”(页37) 荀子,“人性恶”。“美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是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在这里,美和善也是有密切联系的。” 第二节结合艺术研究美 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吹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页39-40) 刘勰要求“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情采》)。 张彦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欧阳炯:“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作业(美的本质)

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的不同学说 我们了解美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必须对“美”这个词的词源学进行考据,在我国汉代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羊大则美,故从大”。在这里,美显然是和功利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是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美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美主要是人们心里获得满足的体验。这也造就了中国美学的价值论的传统。中国人谈美是和价值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是从价值角度来谈美的。比如儒家哲学,它就很强调美的功利性,美有时和善都是同一的,都具有相同的意义。道家哲学中,有关美的谈论,最为著名的就是庄子,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庄子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超越性,其实庄子也是从价值方面来谈美的,只不过它谈的美是超功利性性的美,是超越价值的美。而西方美学之父鲍姆加通,所说的美是感性的意思,建立美学的本义就是建立一个“感性学”——主要解决我们的感性认识问题,即我们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他说,美学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变系统化了莱布尼兹等的“美在完善”的观点,他结束了西方哲学中有关美的本体论的论证,而使对美的认识转向了认识论,对西方美学研究起革命性的作用。但是在整个西方对于美的认识,哲学家是有分歧的,大概可以分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四种主要的研究视域,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美的本质的,西方有关美的本质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以上四大视域来研究的。 中国当代美学处于困境而难以解脱的重要表现是:各个学派都能指出其他学派存在的缺陷并作出有力的责难,但对于自己受责难的地方则辩护无力,修正无方,难以有根本的改观。这意味着各方都存有缺陷,不能成为完整、可靠的学说。而且,同迄今为止世界美学理论发展的情形大致一样,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各个理论体系虽对美本质等基本问题作出了回答,并在某一点上似乎是合理的,但对复杂具体审美现象的解释仍是顾此失彼,不能一以贯之。这说明其理论思想是有问题的、难以成立的。在现有水平和行进方向上,再怎样长久地争论下去,也不会取得建设性的成就。要使美学研究摆脱困境、有所进展,就要透过表面的繁杂头绪,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要害之所在。 纵观目前中国当代美学界以新一代美学家为代表的各主要学派间的论争,可以发现,各学派尽管在体系、学说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却都认同“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看法。以人本质为整个美学理论的支点,这是中国当代美学最大的误区,也是它走入困境的起点。 中国当代美学论争的实质:逻辑起点不同而理论支点相同.当前论争中的各主要学派为了澄清自己的理论内容,证明自己学说的正确性,往往首先确定学说体系的逻辑起点,并把它当作理论阐释的“元点”。由此形成各学派之间的根本之争。但其实,这些逻辑起点还不是其理论体系的最根本之处。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更具根本性的理论支撑点,即关于如何寻求美本质或审美本质的一般看法或方法。只是在这种理论支点的基础之上,才沿不同方向形成了不同的逻辑起点。 中国当代美学现有理论支点的形成,主要是实践论美学的杰作。实践论美学针对着纯客观论的观点,对审美现象加以辨析,认为:美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美必定与人有关。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实践论美学进行了一系列貌似合理、实则大有问题的推导:既然美必定与人有关,显然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有关;美的本质是看不见的,人的本质则可以看见;于是,可以用人的本质来说明美的本质;最终直接地得出了“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看法。从而由可靠的、以事实为根据的着眼点,采用无事实根据的逻辑推论方法,沿着不可靠的方向建立起不可靠的理论支点。 这样的理论支点一旦建立,美学研究便变了味道并大大简单化了:人们“只要问一个问题就行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成为人?或者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获得了‘人的本质’?”以此为开端,中国当代美学中,美学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人学问题。“人本身成为美学的最大课题”。各个学派纷纷在人学问题上极力发挥、充分展开,形成各不相同的人学观点。其争

【西大2017版】[1145 ]《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1:[单选题] 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 A:《纯粹理性批判》 B:《判断力批判》 C:《实践理性批判》 D:《反思批判》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A:哈奇生 B:夏夫兹博里 C:休谟 D:博克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5、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 A:别林斯基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马克思 D:列宁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11、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

A:《诗经》 B:《尚书》 C:《庄子》 D:《论语》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13、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 A:苏格拉底 B:德谟克利特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C 6:[单选题]1、"美学之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鲍姆嘉通 D:莱辛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 6、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A:毕达哥拉斯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 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 B:伊壁鸠鲁 C:巴门尼德 D:朗吉弩斯 参考答案:A 9:[单选题] 8、庄子的美学观是()。 A:君子成人之美 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C:充实之谓美 D:美在虚实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9、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希特 D:叔本华 参考答案:A

10、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 A:羊人为美 B:羊综合感觉为美 C:羊生殖崇拜为美 D:羊大为美 参考答案:D 12:[单选题] 12、强调"尽善尽美”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荀子 参考答案:B 13:[单选题] 14、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 A:表现说 B:神授说 C:无意识说 D:符号说 参考答案:D 14:[单选题] 15、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

18秋西南大学[1149]《债法》作业答案

wan1、下列行为中构成不当得利的是( )。 1.甲明知对乙没有债务而为清偿 2.甲将其子乙交丙收养,后甲年迈,乙向甲每月给付赡养费200元 3.某银行业务员因失误多支付给客户1万元 4.甲对乙负有债务,已过诉讼时效,甲不知而为清偿 2、区分财物之债与劳务之债的法律意义在于( )。 1.财物之债可强制执行,而劳务之债一般不能强制执行 2.财物之债不履行时,可以金钱赔偿,而劳务之债不能 3.财物之债转移所有权,而劳务之债转移使用权 4.财物之债是不特定的,而劳务之债是特定的 3、王某和张某签订了一份棉花买卖合同,约定王某卖给张某棉花5吨。但后来张某下落不明,王某难以履行债遭遇雷击烧毁,其损失应由( ) 1.提存机关承担 2.张某和王某共同承担 3.张某承担 4.王某承担 4、下列不属于债的要素的是( )。 1.债的标的物 2.债的标的 3.债的主体

4.债的内容 5、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 1.不得减少支付违约金 2.适当减少支付违约金 3.拒绝支付违约金 4.请求法院予以适当减少 6、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都不得泄露。这种义务屑于 1.先合同义务 2.给付义务 3.附随义务 4.后合同义务 7、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一个月后才履行的在债法上被称为() 1.履行迟延 2.履行不能 3.履行拒绝 4.履行不当 8、债务人履行迟延后发生不可抗力的,( )。 1.不能免除责任 2.可以免除责任 3.可以部分免除 4.应当免除责任 9、甲、乙订立一份买卖某名贵花瓶的合同,履行期届满后,甲未交付该花瓶。后发生地震,该花瓶灭失。该风

第三节 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三节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历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从历史上看,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从精神方面探讨,二是从客观现实方面探讨。 (一)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1、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绝对精神即理念,客观世界里存在的一个种所谓的“美本身”,它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超现实、超感性的永恒的“理式”。他说:“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所以,现实中美只是“美本身”虚幻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大师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显现,这个理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德、古典美学集大成者)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2、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 ,直觉是来源是情感,因此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直觉说。认为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即对对象的“直觉”。自然事物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提供形象,美只能来自于心灵的创造。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完全否认美的客观性。有次一位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可是像这

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德国心理学派美学家普斯倡导“移情说”,认为客观事物的美丑是由人的感情“移入”或“外射”的。 (二)从客观现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美要倚靠体积与安排”,要把“原本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这是从事物本身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事物有明确的形式,比例、匀称、大小安排等等表现出事物的“整一”性。这种观点虽坚持了朴素唯物论,却失之于一味从形式上探讨美。 ?英国18世纪美学家博克认为美是属于物本身的属性,提出:“美大半是借助于感观的干预而机械地对人的心灵发生作用的物质的某种品质。”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认为高于普通实际生活的艺术美比不上生活本身。从美学角度讲这是错误的。 ?这些观点着重从客观事物的感性特征、自然形式结构、性能中去寻找美个本质和规律的见解和主张,肯定了美的客观存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美学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但是否定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给人造成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