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保证客户的订单产品顺利完成生产,按时出货,达成公司对客户的承诺.

合理调动公司各项资源,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见问题

1.订单量不足或后续无订单可排生产;

2.有订单但物料供应不上;

3.订单量过大,人力,物力及设备等资源不足;

4.生产线之间的产品类型订单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各拉别生产任务不平衡;

5.前工序(如装配)的产能低于后工序(如包装)产能(产能不平衡);前加工部门生

产计划及进度的影响;

6.本周排程未能100%执行,下周排程如何衔接;

7.排程发出后信息(订单量,交货期,物料用料及返料,工艺,人员等)异常变动,

造成排程修改频次过高;

8.订单变更频繁,紧急订单插入过多;

9.生产计划中出现重,错,漏的情况;

10.生产计划编制手法单一,不能视订单量的变化而变化;

11.排计划时不能综合考虑物料,工艺,设备,人员以及各部门间的衔接情况等;

12.计划和物料信息脱节;

13.生产计划和实际脱节,徒具形式;

14.验/出货计划和生产计划不同步;

15.生产中各种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

人力需求分析和计算

◆ A 依据订单量,标准产量(每个人每个小时的产量)计算所需总工时=订单数÷人均

标准产能;

◆DB:8888 TMO-52A-OS 数量;50K 标准产量:50PCS/人/H

◆需求总工时:50K÷50=1000H

◆ B 假定计划生产天数为10天,每天的工作时间:8H,则人员需求=总工时÷(每天工作

时间X计划生产天数)X(1+10%)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假设为90%)=10%

◆人员需求=1000H÷(8HX10天)X(1+10%)=13.75 人

◆将所有订单人力需求计算后汇总,如人数不够,则要求生产部提出人力需求申

请。如人数满足仍不能保证生产及时完成,则应考虑其他方法安排生产。

设备负荷分析和计算

◆例:某注塑啤机每10秒钟成型一次,每次出4个(一出四模),这样每分钟成型:6次

◆每分钟的产量为:24 PCS

◆每天工作时间:24小时=1440 分钟

◆设定啤机数为:5台,开机率:90%,时间宽松率:10%

◆则5台机24小时(一天)的总产量=每分钟的产量X每天工作时间X机器台数X开机

率÷(1+时间宽松率)

◆=24X1440X5X90%÷(1+10%)

◆=141381 (即5台机24小时总产能)

◆计算出所有订单总产能需求,设备负荷是否满足。如设备不够满足生产,则应提出

相应建议性计划进行调整。

产能调整

每日应生产数量=总计划生产数量÷计划生产天数

如当每日应生数量<每天的总产能,则生产计划可执行;反之当应生产数量>每天的总产能,将要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产能调整,调整产能的方式;

1.增加开机台数和开机时间,或加班/两班/三班制;

2.培训员工的熟练程度,提高产能,或增加临时性员工;

3.增加生产线;

4.工艺改善提高产能;

5.和业务沟通货期是否可延迟,争取生产时间;

6.外发

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的配合

?限于物料、人力、机台等各种原因,销售部门的出货计划和PMC部门的生产计划往往不可能完全一致,PC可根据人力、机器、物料、工艺、环境等因素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和安排,最大限度地使生产计划即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又能符合客户的要求,出货和生产计划协调方面主要有;

A 出哪些订单:当订单量超过生产能力时,根据轻重缓急协调出哪些订单(如TP客人-9/-21是TP客最重要的订单);

B 出哪些客户的订单:哪些是重点客户,哪些是一般客户,哪些客户是可协调(如我厂的重点客户TP/OXO/AH/EK);

C 出哪些产品:纵观全局,选择出哪些产品最有利(比如最有可能延迟后坐飞机的单应第一时间安排生产);

D 出多少数量:产品出多少数量有利于生产的安排(生产能在现有的能力完成的数量);

E 生产和出货的总数量是多少;

F 根据历史记录和经验,保留适当的时间余地,以利于紧急加单使用。

订单评审的作用

各相关部门(PMC/采购/生产/工程/品质部)确认订单生产可行性的过程,确保能履行公司和客户间达成的协议。

订单变更的管理和控制

订单变更主要变更的内容包括如下:

1.交货期/数量/产品型号/箱唛(HK业务部)/客户其他要求;

2.(装配/包装)物料用料及用量的变更(工程部变更).

收到变更的信息后,第一时间需确认此订单现处的生产及物料状态,需修改相关资料(申购单/套料单/生产排期/验出货计划等),并跟进变更后的生产及物料的进度;如变更产生存货及物料报废或存仓过大或不能顺利的出货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要求相关部门给出处理结果.

生产会议的召开和主持

1.当接到有关业务部紧急订单或新产品以及在PMC预估不能准时出货的订单,PMC需

召开和主持生产会议,相关部门(生产/QC部/采购/工程)出席,PMC需提出最新订单的最终需走货日期及数量,采购部针对相关订单的物料回复最快的物料返货期,生产部依据现时的人力/物力/机台设备等能否配合完成,QC部提出品质要求,工程部作出技术指导,并将最终商量的结果回复给到业务部.

2.PMC就下周或下月生产计划定时召开生产会议,协调生产安排,将问题在投入生产

前尽可能的解决。

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的编制作用

A.做好月生产计划,很明显看出某段时间需完成的订单,主要有以下作用;

1.人力资料是否能满足生产,如有问题可提前做好人员的需求招聘/培训工作,也可对多

余人数提前做出安排;

2.能很容易算出前加工部门的机器负荷,对机器的保养/调试/增加等有充分的准备;

3.物料方面可提早做出订购及追踪的动作,相对工厂及供应商对物料有更多的缓冲时

间;

4.如未有把握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订单要求,可提出同外包商沟通提前作好相关生产

准备工作;

5.提前将预计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掉,节省时间和成本.

B.周生产计划是生产具体执行计划,准确性较高,主要在月生产计划的前提上和周出货/验货计划进行充分的协调;

1.完全保障本周出货及验货顺利进行;

2.提前查看现有的人力/物力/机台是否能如达成周排程的顺利进行,以便做适当的调

整;

3.生产部门的拉/组可预先安排好相关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C.在周生产计划上可进一步分解成日计划,让相关基层人员/拉组长可完全依据日计划安排生产控制进度。

◆此动作由生产部完成。

◆生产计划应综合考虑物料供应情况,并进行适当调整。

生产进度的控制

?生产时的进度,由制造部门管理人员和PC人员每天定时沟通,用以适当的调整进度,PC同事可依据生产日报表/周报表对生产进度进行掌控,以便更好的加以控制,当发现生产进度落后时,可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人力和设备;

?延长工作时间,加班或两班及三班制;

?改进制造流程:生产技术人员设计一些夹,治具,改善制程,提高效率;

?外发加工;

?协调出货计划;

?减少紧急加单。

生产中的物料跟催

1.当每周已确定的生产排程下来后,PC及MC同事要完全掌控生产排程中的欠物料的

情况,大原则至少满足在生产前一天到料,相关同事应该在生产前三天将会影响生产进度的物料订单和PC同事沟通,以便PC同事调整生产,并且在当天下班前再多确认一次第二天生产的物料是否都已完全到位;

2.生产中产生的异常欠料(如来料问题/损耗过大问题等)PC同事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

间通知MC跟进,两组同事应及时处理物料信息并回复给生产部门,并跟进此物料直到上生产线可生产OK为止。

生产期和物料返货期的设定

A.物料返货期参考

1.月生产计划的生产日期;

2.物料的购备时间;

3.验/出货日期;

4.先设定生产期,再设定物料返货期。

B.生产期的设定:

1.根据出货期的先后;

2.根据客户的轻重设定;

3.根据实际产能设定;

4.参考物料的返货时间适当调整。

生产日期和验/出货期的协调

1.在排生产计划时要完全掌控具体每个订单的实际出/验货日期,生产期排在此两天时

间之前完成;

2.出货及验货时间应参考排程的完工日期进行;

3.当排程时间和验/出货日期发生冲突时,应该同业务部协调出最新出/验货日期。计划员工作职责

1.生产计划的制定;

2.产能的调整;

3.生产进度的控制;

4.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的适当调整;

5.物料进度的督促;

6.统计数据的分析;

7.部门间有关事务沟通和协调.

计划员作用

1.根据产能负荷分析,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月/周生产计划,对生产订单的起伏,生产计划

的变更有准备措施;

2.能很好的控制生产进度,对物料控制人员做好物料进度的督促;

3.当生产落后时,及时主动地和相关部门商量对策,协商解决方法,并采取行动加以补救;

4.对业务部订单变更能进行适当的限制.

5.总之:满足客户的要求计划;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的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

备/工艺/生产资料等)的了解及准备,分配.及使用的计划.

某机械厂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1 设计题目 (1) 1.2 设计任务 (1) 1.3 设计要求 (1) 1.4 设计具体内容 (1) 1.5 原始数据 (1) 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4) 2.1 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4) 2.2某机械厂2018年度策略分析 (4) 2.3 综合生产计划的决策 (8) 2.4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8) 3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测定 (12) 3.1 生产能力概述 (12) 3.2 生产能力测定(计算)分析 (12) 4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14) 4.1 主生产计划概述 (14) 4.2 主生产计划编制分析 (14) 5 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排序 (18) 5.1 作业排序概述 (18) 5.2 作业排序规则 (18) 5.3 十张订单作业分析 (18)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某机械厂2018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2 设计任务 1、编制主流产品的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全年); 2、编制机加工车间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零件)的生产作业排序。 1.3 设计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2周内独立完成1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1.4 设计具体内容 1、编制综合生产计划,运用三种策略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3、编制主生产计划; 4、计算1-12月每周的现有库存; 5、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顺序的安排。 1.5 原始数据 1、该公司主要产品主流型机械的有关资料: ⑴该产品2018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见表1。 ⑵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600,期初库存为400,设备组车床数15台。 2、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丁四种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四种零件结构、工业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月产量分别为200,300,400和100件。 ⑵四种零件在主要工序的加工时间见表2。 ⑶每月工作天数见表1,每月份后面括号内为实际工作天数。 3、其他相关数据 ⑴有关于成本的数据见表3。

2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要求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要求 1.目的和作用 企业的生产计划确定后,为了便于组织执行,还要进一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企业的计划,应当是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既要做好长期规划,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规划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又必须加强短期计划工作,使战略目标和方针得到贯彻落实。生产作业计划就是企业短期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把企业的全年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场地和工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以至轮班等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2.管理职责 2.1企业市场营销部应根据产品销售订单及各片区要货的情况,于每月25日前 编制出下月的产品销售计划,经部门主管审核签字及报总经理批准后,应于25日准时将计划发到生产计划部门。 2.2生产计划部门在每月25日接到销售计划后,应立即进行下月的厂级生产作 业计划编制,并于27日完成。该计划经部门主管审核签字报总经理批准后,立即发送到物流管理部门、质量检验部门、成本控制部门、技术管理部门以及生产车间。 2.3各生产车间在每月27日接到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后,应根据本车间的生产任 务要求内容,编制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并于两天内完成,报生产作业部进行最后的统筹平衡检查,批准后正式实施。 2.4各职能部门在接到生产计划部门的生产作业计划后,应立即按生产任务内 容的要求,进行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生产计划任务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2.5企业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应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管理进行工作 跟踪督察,加强对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和统一指挥。 3.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工作内容 3.1会同营销部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以及车间内部的生产作业计划,就是把企 业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年度分季)具体分解为各厂的生产作业计划(一般 是按月编制),并进一步规定车间、工段、班组在短时期内(月、旬、周 等)的具体生产任务。 3.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内容,规定原材料、辅助材 料、燃料、动力的供应,安排设备检查、工装夹具和工具的准备工作,并 对技术文件的准备、劳动力的调配等生产准备工作提出要求。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2004-3-14 "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是制定标准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最佳效益,就是要发挥出标准的最佳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最佳秩序,则是指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发挥出最好的功能。 制定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2004-3-14 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①要从全局利益出发,认真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②充分满足使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04-3-14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 促进技术进步;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⑥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生产计划编制步骤

生产计划编制步骤 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计划方法、正确制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以及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工作。 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如下步骤: 1、了解生产状况、掌握市场信息。 销售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基础,但不等于生产计划,还要根据企业生产能力、企业的资源及客户需求的情况做修正;而生产计划于生产计划也有影响,初步制订的销售计划也要根据企业的能力和资源做进一步修改。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都是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 2、结合生产状况和外部市场条件,分析研究,提出初步生产计划指标。 生产计划是为生产处符合市场需要或顾客需求的产品,所确定的在什么时候生产,在哪个车间生产以及如何生产的总体计划。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销售计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包括品种、产量、质量水平和交货期等。 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将初步制定的生产计划指标与生产能力、劳动力、技术准备工作、物资供应和资金占用等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4、编制生产计划大纲,组织实施生产作业目标。 生产计划大纲的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的主要指导思想、生产计划指标、完成计划的难点及重点环节、采取的关键措施,以及生产计划表。 在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中,要使编制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①要多方收集资料,掌握企业生产现状,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编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②要搞好预测,主要是市场预测、外部主要生产条件预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效益。 ③要进行综合平衡,通过综合平衡,确定计划指标。综合平衡要从需求与实际生产能力出发,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合理安排。 宏智瑞达企业生产管理咨询总结评论: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调度工作的重点,调度要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目标计划。生产计划统计与分析工作,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提高阶段。通过对计划的实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计划拟定提供改进依据。 生产计划管理是工厂管理内部运作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工厂,其内部管理应该是围绕着生产计划来进行的。生产计划有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不过随着MRP的使用,“主生产计划”成为控制工厂内部运做的核心了。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开始,当前,制造业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唯有提升管理,方能在大浪淘沙般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客户订单变更、插单、改单等情况时有发生,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无疑成为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主要是把生产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以后的出厂产品,通称最终项目,所谓“最终项目”通常是独立需求件,对它的需求不依赖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而独立存在。但是由于计划范围和销售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目的、作用和要求 一、什么叫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质量标准化、企业管理标准化、企业工作标准化相比,它的特征是: 一是突出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三是体现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把安全与生产、健康与环境作为一项完整的工作来抓;四是起点更高,标准更严;五是对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拓展、规范和提升。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

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数量,为加强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四)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员工作业行为标准化、生产条件标准化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人、设备设施、环境),有效防止事故。 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作用: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全面贯彻我国安全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基本手段 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均体现了法律法规、标准规程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保证客户的订单产品顺利完成生产,按时出货,达成公司对客户的承诺. 合理调动公司各项资源,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见问题 1.订单量不足或后续无订单可排生产; 2.有订单但物料供应不上; 3.订单量过大,人力,物力及设备等资源不足; 4.生产线之间的产品类型订单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各拉别生产任务不平衡; 5.前工序(如装配)的产能低于后工序(如包装)产能(产能不平衡);前加工部门生 产计划及进度的影响; 6.本周排程未能100%执行,下周排程如何衔接; 7.排程发出后信息(订单量,交货期,物料用料及返料,工艺,人员等)异常变动, 造成排程修改频次过高; 8.订单变更频繁,紧急订单插入过多; 9.生产计划中出现重,错,漏的情况; 10.生产计划编制手法单一,不能视订单量的变化而变化; 11.排计划时不能综合考虑物料,工艺,设备,人员以及各部门间的衔接情况等; 12.计划与物料信息脱节; 13.生产计划与实际脱节,徒具形式; 14.验/出货计划与生产计划不同步; 15.生产中各种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人力需求分析与计算 ◆ A 依据订单量,标准产量(每个人每个小时的产量)计算所需总工时=订单数÷人均 标准产能; ◆DB:8888 TMO-52A-OS 数量;50K 标准产量:50PCS/人/H ◆需求总工时:50K÷50=1000H ◆ B 假定计划生产天数为10天,每天的工作时间:8H,则人员需求=总工时÷(每天工作 时间X计划生产天数)X(1+10%)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假设为90%)=10% ◆人员需求=1000H÷(8HX10天)X(1+10%)=13.75 人 ◆将所有订单人力需求计算后汇总,如人数不够,则要求生产部提出人力需求申 请。如人数满足仍不能保证生产及时完成,则应考虑其他方法安排生产。

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附件2 关于《省地名普查数据元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1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地名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务院2014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我省地名普查办为确保我省的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发布了《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草案)、《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等文件,针对地名普查中大批量数据处理的重点难点,由湖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牵头,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长沙世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编制《省地名普查数据元规范》省地方标准,通过标准的形式对地名普查数据进行规范,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统一性。 1.2项目来源 湖南省标准化战略,XXXX

1.3主要目的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省地名普查数据元规范》,为我省在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提高数据采集工作效率,推动地名命名更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标准编制原则 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 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 2.2科学性原则 制定本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分类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 2.3可操作原则 本标准所设计的数据元要符合我省开展地名普查的需求,方便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3、工作过程 3.1 成立标准编制组(2016年4月) 编制组在接到工作任务后,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3.2 资料收集(2016年5月~6月) 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标准编制承担单位收集整理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定规定》、《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等国内、省内相关的资料,并对

如何制定生产计划

如何制定生产计划 一,制定生产计划的原则 1.最少项目原则:用最少的项目数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如果生产计划中的项目数过多,就会使预测和管理都变得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选取产品结构不同的级,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在产品结构这一级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产品(或)部件选型的数目最少,以改进管理评审与控制。 2.独立具体原则:要列出实际的、具体的可构造项目,而不是一些项目组或计划清单项目。这些产品可分解成可识别的零件或组件。生产计划应该列出实际的要采购或制造的项目,而不是计划清单项目。 3.关键项目原则:列出对生产能力、财务指标或关键材料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生产能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装配过程起重大影响的项目。如一些大批量项目,造成生产能力的瓶颈环节的项目或通过关键工作中心的项目。对财务指标而言,指的是与公司的利润效益最为关键的项目。如制造费用高,含有贵重部件,昂贵原材料,高费用的生产工艺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项目。也包括那些作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相对不贵的项目。而对于关键材料而言,是指那些提前期很长或供应厂商有限的项目。 4.全面代表原则:计划的项目应尽可能全面代表企业的生产产品。反映关于制造设施,特别是瓶颈资源或关键工作中心尽可能多的信息。 5.适当裕量原则:留有适当余地,并考虑预防性维修设备的时间。可把预防性维修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生产计划中,也可以按预防性维修的时间,减少工作中心的能力。

6.适当稳定原则: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生产计划制订后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那种只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改动的做法,将会引起系统原有合理的正常的优先级计划的破坏,削弱系统的计划能力。 二.生产计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 生产计划的实质是保证销售规划和生产规划对规定的需求(需求什么,需求多少和什么时候需求)与所使用的资源取得一致。生产计划考虑了经营规划和销售规划,使生产规划同它们相协调。它着眼于销售什么和能够制造什么,这就能为车间制定一个合适的生产进度计划,并且以粗能力数据调整这个计划,直到负荷平衡。 生产计划编制过程包括:编制生产计划项目的初步计划;进行粗能力平衡;评价生产计划这三个方面。涉及的工作包括收集需求信息、编制主生产计划、编制粗能力计划、评估主生产计划、下达主生产计划等。制订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思路,可表述为以下程序: 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它反映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该产品的部份,可用于指导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生产计划员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能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的需求数量,计算毛需求量。需求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当前库存、期望的安全库存、已存在的客户订单、其他实际需求、预测其他各项综合需求等。某个时段的毛需求量即为本时段的客户订单合同以及预测之关系和。“关系和”指的是如何把预测值和实际订单值组合取舍得出的需求。这时,生产计划的毛需求量已不再是预测信息,而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生产信息了。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生产计划是保证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公司合同及时交付,均衡调节生产进度,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节分工与授权 第二条(一)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保证公司销售合同、新产品试制任务的完成。 (二)制定先进合理的“期量标准”,严格按生产周期组织生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确保生产均衡进行。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需有可靠的物资保障和技术组织措施保证,技术研发部及物资保障部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物资采购。 (四)各车间作业计划要经过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一)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条编制生产计划必须掌握可靠的依据并正确运用,以提高生产计划的编制质量。具体提供资料:产品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新产品试制计划、设备大修计划、关键材料配套情况、产品工时定额。 第四条“期量标准”也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期量标

准”应根据公司生产体制和工艺调整因素及时进行修订。 (二)生产计划工作的任务 第五条根据公司年、月生产计划指标,把公司月份任务按日历进度计划要求,具体地、合理地分配到车间,使之相互配合、衔接,保证全面落实,按期、按质、按量全面均衡地完成。 第六条根据已确定的任务量进行劳动力和设备能力、作业面积的平衡,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压缩生产资金占用,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第七条按生产计划量规模控制半成品库存,减少在制品和外协的资金占用。 (三)生产计划的程序 第八条每月十日前下达下月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下发至销售部、物资保障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检验部、生产车间并上报有关领导,以便各部门了解合同投产安排。 第九条根据合同资源对急于交付未列入计划的工程项目,制定临时生产计划,合理调节车间进度,确保合同要求。 第十条每周早会,生产计划部将一周生产计划及合同进度情况 作以总结,并提出需调度及协调问题,使各部门了解生产动态。 第四节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人员要及时同设计、工艺及供应销售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满足用户要求。 第十二条接受主管领导的监督检查,按需要调整进度计划,满足市场需要。

制定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制定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篇一:规范的意义 规范的意义 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是一个企业内部各个工作岗位、各个 工作流程明文规定的标准,是我们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公司在其发展中,为保持 健康、高效,需要及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工作规范。 圣联公司各职能部门智能的规范,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的制定和实行,无不是为理顺管理中的工作关系服务的。我们出台实施的《管理制度汇编》,就是我们在理顺工作、规范管理中所做的重要环节。 一、规范的意义 如何正确、规范的工作,如何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依据,并能够高效率的执 行,需要正确、行之有效的规范。企业发展在初级阶段,很多事务的开展进行主要以核心领导人为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工作流程,所有的工作均需要核心领导人的参与和指挥。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核心领导人的工作尚可有效应对, 1 但是以目前静安公司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之前以核心领导人为工作中心,“以人为中心”,核心领导人直接指挥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管理和发展。这时我们做职位说明,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对各项工作做出相关的管理规范,将今后企业人员的工作”以事为中心”,不论核心领导人参与或者不参与实际指挥工作,所有的事务均可以有效的完成。核心领导人也就可以从日常性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更高层面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成熟有效的规范,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很多因为在快速发展、管理制度 不完善或其他原因而造成,并在现阶段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就成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所制定的各类规范可以防范同类问题的,使现在遇到的问题不会成为以后的“历史问题”,为今后的管理工作留下基础,提供依据。这和我们做各成员单位、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填报工作一样,信息系统是生产经营的历史资料,为今后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现在各部门制定的各类规范,就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思考的过程和成果。各类规范是总结现阶段的各类问题,并对各类问题思考、梳理、总结,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以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以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形式推广运行,供企业领导人、管理者思考。留下企业管理工作的基 2 础,积累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并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制定规范,并不在于简单的整理总结工作流程,是思考、梳理工作的流程,其最重要的环节是以正确的思路思考现有的工作,并对现有的工作制定出标准、正确、有效的流程。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埋头于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的思索、总结,留下管理的基础。我们制定的各种类型的规范,就是我们思考、总结的管理基础。如此众多的规范,慢慢积累起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工作有据可依,奖罚分明。规范重在执行,不能有规范而不用,这样就失去了做规范的意义。 二、制定正确规范的过程 制定规范需要有正确的思考过程,实际上是定规范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正确的制定过程,这样制定出的规范才是正确的,有效的。 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不同,每个部门的工作只能不同,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有部门的工作却是紧密相连的。如何使所有部门紧密无间的工作,使集团公司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1、准备工作 1)、对生产计划模板(或公司所使用的ERP系统\SAP系统)日常数据进行维护:包括工作中心、机器设备、车间产能、生产线及班次等相关生产数据进行维护; 2)、标准产能表制定:定期组织车间对车间的实际产能进行测试,并按生产品项编制完成《标准产能表》,《标准产能表》为生产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3)、每日产品进出存数据确认; 4)、生产人力确认:以不超过月生产计划评估表的最大开机数及人力需求数为基准安排日生产计划,当次日计划开机人数超过评估人力需求时,需要提前同生产车间确认,看能否通过内部调整人力资源完成生产计划,否则需要调整计划量(调整按市场需求优紧缓松); 5)、查看上一工作日的生产计划达成情况,对未达成计划的品种及未达成计划原因进行确认。 2、生产计划编制 1)、根据公司的产品库存情况及成品销售发货趋势,再根据各成品库存上、下限结构,初步确认需排产的生产品种及数量; 2)、公司库存的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量确认,需了解公司目前所库存的原料及包装材料的状态是否为完全可用状态(现在有些公司因生产任务紧急,对部分供应商供应的不合格物料进行特采接受,在生产前由品质部门进行检验、评审或是生产过程中发现物料品质有问题,无法用于生产,会对该物料进行转仓重检等会占用正常可用库存量。),确定可生产的品种及数量;3)、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及人力配置是否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4)、结合市场部、销售部信息及生产建议; 5)、各生产车间《标准产能表》。 生产计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以上5点完成。 3、计划编制原则: 1)、对于月需求较小的产品,安排生产计划量尽量安排以1个工作日为生产单位,减少设备调试、非同类产品间的转料次数及模具更换次数,从而让包装材料、能源、人力最大化利用;2)、人力耗用多的品种优先安排,人力耗用多的品种生产结束后,可安排人员参加其它的作业或是下班,减少员工待料工时,节约人工成本; 3)、设备开机需求量集中连续生产,减少透机次数、节约透机时间及透机原料以及预热时间。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应以节约成本、成本最优原则。

标准化体系编制说明

标准化体系编制说明 一、标准体系表编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现代化、集约化的重要保证,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对开发新产品、改善经营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就其概念来说,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凡是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求,都应该制定企业标准,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可以促进标准的组成达到完整有序,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加速技术进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我公司编制标准体系表的重要参考依据有: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二、国内、外标准概况 1985年国家标准总局颁发了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推动了全国各行业标准化体系表的编制,极大地提高了各行业标准化工作水平。目前我国标准的发展已具备了《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体系表》和有关《行业标准体系表》,这两种标准体系表为企业乃至行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标准提供了丰富资源。合理利用这两种资源,选择比较先进、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特点的标准,就能事半功倍地编制出比较先进、科学、合理的企业技术标准。 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企业标准化工作,他们把企业标准化工作当作企业的生命线,以标准化作为联系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纽带。标准化工作成为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体系。 三、标准体系表编制的原则 (一)按照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的规定,采用层次和序列结构相结合的结构方

如何制定生产计划

如何制定生产计划 今天,我要说的主题是:什么是生产计划 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都比较关心,我在工作中也碰到很多做生产计划的人,但他们对什么是生产计划的说法都不尽相同,多数做生产计划的人只能说出他现在所在做的工作内容,有的甚至无法说清什么是生产计划。 那么什么是生产计划呢? 在此,我来说明一下:生产计划就是企业为了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或顾客要求的产品,所确定的在什么时候生产,在哪个车间生产以及如何生产的总体计划。 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计划制定的,它又是企业制定物资供应计划、设备管理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 生产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计划方法、正确制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以及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工作。 生産计划的内容与主要指标 生产计划就是企业为了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或顾客要求的产品,所确定的在什么时候生产,在哪个车间生产以及如何生产的总体计划。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计划制定的,它又是企业制定物资供应计划、设备管理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 生产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计划方法、正确制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以及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工作。 制定生产计划指标,是企业生产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和产值。 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要求。 (一)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等值的规定性; 2)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不同品种、规格产品的数量。 品种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一般来说,品种越多,越能满足不同的需求,但是,过多的品种会分散企业生产能力,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因此,企业应综合考虑,合理确定产品品种,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努力开发新产品。

生产计划编制办法

生产计划编制办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钞特种防伪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办法【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生产计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保证公司生产计划编制规范、准确、及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技术部为生产计划的编制部门。 第三条生产技术部应定期组织制作一/二部、物资部、设备工程一/二部、质 量部等相关部门核定生产能力。核定的依据是: (一) 总公司生产计划的历史数据; (二) 设备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情况及生产能力; (三) 原料、零部件供应情况,动力、运输能力。 第四条生产技术部应及时与总公司保持联系,尽早获悉总公司拟下达的生产 计划。 第五条生产技术部根据总公司的计划,组织召开生产计划协调会,与制作一/ 二部、物资部、设备工程一/二部、质量部共同协商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及季度工作计划。 第六条生产技术部制定的年度生产计划与季度生产计划须报公司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七条生产技术部将审批后的年度生产计划和季度生产计划报总公司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以公司文件下发执行。 第八条根据总公司审批通过的年度生产计划和季度生产计划,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月度生产计划。 第九条月度生产计划应包括产量、进度、产品种类、质量、物资种类与数量等。

第十条在月度生产计划中,应明确各制作部门生产计划管理控制要求。如生产计划完成的责任人、生产过程协调人、生产现场管理控制人等。 第十一条月度生产计划制定须考虑: (一)年度生产任务; (二)本季度生产任务; (三)年度累计完成量; (四)生产能力。 第十二条制作一部、制作二部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排产排班计划,将计划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第十三条制作一部、制作二部是月度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部门,部门内部应建立相关的计划管理体系,每天记录与分析生产数据。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生产技术部。 第十四条物资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物资需求与采购计划,以保障生产需要。 第十五条设备工程一部、设备工程二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设备使用与维修计划,保障生产需要。 第十六条规划财务部根据生产计划,安排有关的资金使用,保障生产需要。 第十七条人力资源部根据生产计划安排员工招聘与培训,保障生产需要。 第十八条月度生产计划一经下发,一般情况不予更改。如出现问题与事故,在不更改计划的前提下,尽量解决。 第十九条月度生产计划在下列情况下,方予更改:

(整理)招标文件的编制及招投标的意义

招标文件的编制及招投标的意义 所谓招标文件是指招标人向投标人提供的为经行投标工作而告知和要求性的书面材料。招标文件是招标投标活动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它不仅规定了完整的招标程序,而且还提出了各项具体的技术标准和交易条件,规定了拟订立的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投标人准备投标文件和参加投标的依据,评审委员会评标的依据,也是拟订合同的基础。那么,招标文件是整个是招标活动中的关键性文件。在整个招标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招标单位编制招标文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招标文件严密、周到、细致、易解、规范。 那么应该如何编制招标文件,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一、招标文件的构成 1、投标邀请书 2、投标须知 投标须知应包括一下内容: ①、工程概括:工程的名称、地点、资金来源、出资比例及落实情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分包招标应交代总包单位,以及本次招标的法律依据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和时间。 ②、招标范围:应标明本次招标的内容,应结合招标图纸,表明具体的部位,和做法,有必要应表明具体的技术要求(有必要可以单独列项)。 ③、对工期、质量和保修方面的要求,计划开竣工日期。 ④、标明对合格招标人的要求:包括承包资质、注册资金、业绩信誉以及其它的要求。 ⑤、勘察现场:因为投标人对工程不了解,如果有需要,招标人应组织投标人勘察现场,时间可以同意,以便合理的计算出招标工程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⑥、投标费用:一般应标明无论是否中标,所有的投标费用由投标单位自行承担。但也有工程如果不能中标,会给一部分投标费用,此费用可能由中标单位承担等,但应交代清楚。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投标保证金金额及形式、投标文件盖章或签字要求以及装订要求,是否有履约担保。还有一些其他补充的内容。让投标人看了一目了然。 3、招标文件 这部分内容应该表明招标文件的所有问题,具体如下: ①、招标文件的组成:应标明现在招标文件的内容,以及发出招标文件后几天内对该招标文件的补充或修改文件也具有法律效率等。 ②、招标文件的澄清和修改:应表明投标单位获取招标文件后如有疑问的提出时间和答疑时间。 4、评标办法 5、投标文件 这部分内容应该规定投标人编写投标文件的所有内容,包括: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1)反映社会需求方面的信息:计划期产品销售量、上期合同执行情况及成品库存量;上期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2)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企业长远规划,经济协议;计划期应实现的利润指标; 3)有关的法律条款; 4)反映社会可能提供的生产资源方面的信息; 5)产品开发进度和生产技术准备能力状况; 6)反映企业实际生产水平的有关信息。 (二)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 应着眼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和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对全年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其中包括: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各个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生产;将企业的生产指标分解为各个分厂、车间的生产指标等工作。这些工作,相互联系,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三)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把需要同可能结合起来,将初步提出的生产计划指标同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平衡,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 综合平衡的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 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 3)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是合适应 4)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 5)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 6)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 (四)最后确定生产指标 企业的生产计划,经过反复核算和平衡,最后编制出工业产品产量计划和工业产值计划表。 三、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为了完成上述生产管理任务,生产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计划功能

在与经营、营销和财务部门保持连续与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根据客户的要求,编制各种计划,对生产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劳动力的组织与调度、生产设备的安排等进行组织和协调,以便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期地生产出产品。 2.分析功能 这里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系统本身的经常分析、评价,以便不断改善生产管理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对生产计划的各个阶段的实施情况、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以便进一步挖掘企业的各种潜力。 3.控制功能 在分析、比较所得到的定性、定量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采取响应的措施,对生产系统及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生产系统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 滚动计划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逐期向前推移的方法。 具体做法:在制定计划时,同时制定未来若干期的计划,但计划的内容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在计划期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的变化等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将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以后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 优点: 1)使计划更加符合实际。由于人们无法对将来的变化作出准确估计,所以计划往往不够准确,计划期越长,不准确性越大,而滚动计划相对缩短了计划期,从而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和质量。 2)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互衔接,可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节,使各期计划基本一致。3)大大增加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预测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预测是指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推断和测定,是研究未来不确定事件的理性表述,是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向,以及对人们从事活动所产生后果而做的估计和测定。 分类:1. 经济预测:通过对通货膨胀率、货币比率等指标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 2. 技术预测:对未来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工厂发展和制造技术发展方向的预测; 3. 需求预测。预测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对某产品需求的数量。与生产计划直接相关的是需求预测。 长期预测:时间跨度通常为3年或3年以上,用于规划新产品、生产系统的配置等。 中期预测:通常从1个季度到3年,用于制订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尔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 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决定在莫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06专业—标准计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标准化作业形成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组合化等。

生产计划部计划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

生产计划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 岗位描述名称:生管员 直接上级:生产科主任 直接下级:计划文员 本职工作:协调生产过程、生产流程,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运行。 岗位职责: 1 )在生产科的领导下负责工厂生产月计划与周计划的编制与生产指令的发布及执行的进度跟踪直至达成; 2)做好订单的评审、生产前的打样安排、确认、生产各环节的进度物料供应、工艺组织布置、品质状况跟踪落实。 3)依据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物资供应情况,合理调整生产计划达成出货要求; 4)做好生产现场转单的物料供应筹备工作与结单时产品数量物料清退跟进工作; 5)协调工厂内各部门,解决生产障碍,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6)有关产销协调会议的召开及相关工作事项的办理; 7)依订单生产之要求,跟踪需料需求、备料催询、紧急催询的落实工作; 8)负责每周一次异常工作报备的编制与上报工作。 核准审核编制 1)负责每月提出对呆滞物料的处理建议;

2)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事项; 3)及时向生产科主任及厂长汇报生产计划的真实情况和有关数据。 4)定期向生产科主任述职。 主要权力: 1)有权对生产计划的修正与变更; 2)有权对生产状况物料使用进行稽核; 3)有权组织部门参加生产计划执行会议及产销协调会议; 4)根据生产进度及料况有权决定临时调单; 5)如停产 6)有权要求责任部门处理说明。 工作岗位:跟单员,计划员,生管员 PMC弋表Product Material Control 的缩写形式,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你参考一下PMC的吧? 1、生产计划的编排、制定、跟进与实施安排。 2、物料计划制定。 3、物料采购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