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基金会运作机制:筹资、投资与运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育基金会运作机制:筹资、投资与运营

摘要:本文从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机制方面入手,分析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投资、运营现状,指出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募集资金渠道不宽,规模相对较小、收入结构不合理、投资机制不健全,投资环境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运行成本和运营费用过低等关键问题,并结合国外的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筹资;投资;运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CFA130152)、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ADA13082)、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JGC095)、北京市2013年高校质量工程共建项目(项目编号:GJ201315)等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法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在我国,高校扩招逐步夯实了我国的文化教育基础,但是随之而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与国家财政拨款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立高校教育基金会,成为缓和该矛盾的途径之一。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为高校募集资金、服务高校的非营利性组织,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加强社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减轻我国教育经费负担等方面起到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教育基金会指明了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的解决方向。

自从1994年,清华大学第一家教育基金会的成立,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虽然获得巨大进展,但总体仍处在初级发展水平。特征是起步晚,经验少,规模不大,运行机制不健全,与欧美地区高校教育基金会差距大,存在竞争力过低,发展较为缓慢等表现。

高校教育基金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任务是为高校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在高校教育基金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是重中之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的核心问题在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筹资、投资、运营方面。此背景下,对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方面的研究分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运作机制

高校教育基金会主要业务范围是筹资、公益支出、投资和运营管理。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的专项拨款,个人、社会团体的捐赠以及基金会本身的投资收益。其中个人、社会团体的捐赠主要包括慈善捐助、校友

捐助和企业捐助等。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筹措重点是社会捐赠,获得捐助资金的多少一般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基金会整体运作状态有关。

在互惠互利的动态过程中,谋取共同的利益,满足彼此的需求,分享发展的成果,是公益机构的公益性质的主要表达形式。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公益组织当然也不例外。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的支出主要包括:公益资助项目的费用、执行项目的成本以及基金会组织募捐的费用(不包括基金会专职工人员的工资福利基金会日常办公的行政开支)。在公益机构的支出方面,亚太地区比较流行公益支出的最低比例(MAE)。《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10%”。因此,高校基金会募集资金的用途一般都具有限定性。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和完善学校的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助学金;为学科和科研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学术交流提供经费支持;引进高水平人才;对在教学和科研中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奖励等等。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经济的保值、增值。”高校教育基金的保值、增值是指将基金的储存和经营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经营收益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高校教育基金实现资金的保值是基金会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有效投资使资金获得增值,形成“投资——增值——再投资”的良性循环。由于资金得来不易,因此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采取较为保守的风格,尽量避免高风险投资,以防发生风险造成较大的损失。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大多采取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投资风险小,易于操作。低风险意味着低收益,这种投资方式导致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收益率低,基金增值乏力。故而部分高校基金会已经尝试多元化的投资运作,如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股票投资、委托理财和股权投资等[1]。

高校基金会作为一个组织,维持正常运营和发展难免发生支出和费用。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禁止公益机构在捐款中列支工作成本和运营费用。大部分机构也认为:基金会如果没有足够的运营成本,就根本无法对资金进行合理运用。在美国,公益机构从捐款中直接列支项目运行费用和行政管理经费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而在我国,国务院1988年颁布施行的基金会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等收入中开支。2004年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由此可见我国对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运营费用和运行成本控制十分严格。

2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4 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高校基金会快速发展,并逐步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了各色发展模式。各大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选用适宜的模式,逐步走向科学化。统计177所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时间如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自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出现以来的发展速度。

尽管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已经成立基金会,基金会数量迅速增加,规模

逐步扩大。但起步晚,成立时间较短,缺乏实际经验,难以形成成熟的运作机制,依旧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2.1 募集资金渠道不宽,规模相对较小

高校教育基金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并为高校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首先要获取一定规模的筹资渠道。发达国家由于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较早,因此国外知名大学往往拥有庞大的基金池和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以美国举例,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经费来源已呈多元化趋势,美国本土大学收入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政府拨款比例下降,学校自筹经费比例上升,其中哈佛大学2009年的捐赠已累积达到260亿美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起步较晚,筹资渠道包括:政府拨款、校友企业捐赠等。尽管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形式与国外高校相差无几,但实际募集资金的过程往往比国外名校难。在美国,社会助学已经逐渐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校友、私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大学进行捐赠的现象司空见惯。在我国基金会筹资困难不仅源于客观方面的诸多原因,更源于我国没有形成将教育放在最优先位置的思想氛围文化环境。该情况表现为国企业对高校教育基金的捐助支持热情不高,甚至本校校友出资困难,捐赠人捐赠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定向性资金且规模不大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高校教育资金募集不顺畅,资金规模相对较小的现状,也使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超过200家,其中净资产规模超过 1 亿元的约有30家,占总数的15%,其中2012年我国净资产排名第一的高校教育基金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表1)

2.2 收入结构不合理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对学校的专项拨款,个人、社会团体的捐赠以及基金会本身的投资收益。在我国国家专项拨款仍占基金会资金来源的较大比例。发达国家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比例逐渐超过政府划拨的专项经费,已成为资金的主要来源。

2007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基金捐助总额分别为349 亿美元、225 亿美元和172 亿美元。美国有六十九所大学的捐赠基金超过十亿美元。耶鲁大学设立2006~2011年为期5年的35亿美元筹款运动。截止2011年6月30日,35亿美元的项目已经筹款38181亿美元[2]。

统计我国2007年~2011年普通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表2),不难发现我国国家性财政教育经费仍然占高校经费的最大比例,国家依旧是高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2007~2011年,尽管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中的社会捐赠金额逐年增加,但占总收入来源的比例却只能维持在约1%左右。

仅依靠政府提供资金没有以项目为导向的经费支持,会使基金会缺乏竞争力。这样的基金会又难以得到认可而吸引较大规模的社会捐助,长此下会形成恶性循环,阻碍基金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经济系的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