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共60页文档

合集下载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

两部史诗的内容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伊利昂纪》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最后一年中几十天发生的故事;《奥德修纪》描写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的回国,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及人们为争夺财富的斗争。

特洛亚是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个城市,公元12世纪初期,希腊半岛上的一些部落,曾组成联军,向特洛亚发动进攻,引起了一场持续10年的大战。

最后希腊人得胜,毁灭了这座城市,掠夺了大批的财产和俘虏,这就是特洛亚战争。

在希腊传说中,战争的起因被说成是为了争夺斯巴达的王后海伦。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机其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风尚、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在思想内容方面,史诗表现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热爱生活、肯定人的积极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史诗还表现了古希腊人的冥俯乐土观以及他重视现世、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的思想。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奥得赛》的情节集中描写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后40天,他以往的经历通过主人公在阿尔西诺斯宫中的讲述来表现。

史诗的情节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

神话的因素在史诗情节中具有制造或解决冲突、推进情节变化发展的作用。

《伊里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中几个星期的活动。

史诗以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

全诗以:“女神啊请歌颂伯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怒火中烧吧!”开始,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而展开,其它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愤怒有关,在52天的事情中史诗的叙述有详有略,重点描写的只有10天。

<奥德赛》则承伊利亚特的剧情讲述阿开亚(希腊联军)返乡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顿而遇到海难,全军覆没,奥德修斯虽靠机智和勇敢逃过一劫,但波塞顿的愤怒未息,故使奥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

外国文学史(上)_郑克鲁_课后题答案

外国文学史(上)_郑克鲁_课后题答案

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

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

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

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

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

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2、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魅力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

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

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

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奥德赛》
《伊利昂纪》
名字由来
–《伊利昂纪》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 伊城的故事。当时的特洛伊城叫“伊利 昂城”,史诗的名字由此而来,它的原 意是“伊利昂之歌”。共24卷, 15693行
主要内容
– 《伊利昂纪》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 来 组材
阿喀琉斯因女俘被抢第一次愤怒,退出战

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好友被杀,第二次愤怒 杀死赫克托耳,息怒
于是在“迈锡尼”时代,希腊众部落组成
联盟,率10万大军,驾1000艘船远征特 洛伊,历时10年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征战, 希腊联军终于获胜,彻底摧毁特洛伊。大 肆劫掠之后,满载而归
希腊人为辉煌的军事胜利而自豪,又获得
重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他们不断回 味、思索、总结这场战争 ,于是,在战争 结束后不久大量的民间演义、歌谣 出现。
6、赛壬的歌声
7、太阳神岛的遭遇
8、女神卡吕浦索岛的遭遇
9、斯刻里亚岛讲故事
战胜独目巨人
奥德修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泊到吃 无忧果人的国土,后来又到了独眼巨人居住的 山洞,他用酒灌醉了巨人,用烧红的木棒刺瞎 了独眼巨人的眼睛,自己藏在羊肚子下面才逃
了出来。
风的神奇力量
游地狱
奥德修斯来 到女巫岛,游历 了地狱,又遇到 人头鸟身的怪物, 为了不被女妖的 歌声迷住,他用 蜡封住伙伴们的 耳朵,把自己捆 在船桅上,才脱 离险境。
《特洛伊的海伦》
阿喀琉斯的命运
神预言阿喀琉 斯有两种命运,要 么默默无闻长寿, 要么轰轰烈烈早死。 他选择了后者,告 别家人出征。
《特洛伊》
阿喀琉斯:个人主义英雄
阿喀琉斯是希腊联 军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 他性格中既有对个人尊 严与荣誉的敏感意识, 也有骁勇善战的一面以 及善良、重友谊的一面。 这三者构成了他性格的 三角形,不过其核心是 个人本位意识。

2010第三讲 荷马史诗

2010第三讲 荷马史诗

二、《伊利亚特》的战争主题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史诗,取材 于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一次部落战争——特 洛亚战争。 考古证明,特洛亚是小亚细亚西北部一个非 常富庶的城市,是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交通 枢纽。公元前12世纪初,住在希腊半岛上的 一些希腊人部落,跨海东征,引起了一场持 续十年的大战。最后,希腊联军毁灭了这座 城市,掠走了大批财产和奴隶。
视频:奥德赛·木马计
视频:奥德赛·战胜独眼巨人
视频:奥德赛·游地狱
视频:奥德赛·潘奈洛佩的智慧
视频:奥德赛·战胜求婚者
五、智慧型英雄——俄底修斯 智慧型英雄 俄底修斯
荷马史诗在人名前使用了大量的修饰语。这些修饰 语,具有多种功能:或者表明人物的职司、地位, 比如宙斯被称为“雷神”“聚云之神”“人和神之 父”,波塞冬被称为“大地的占有者”;或者表明 人物的某种外部特征,比如说赫拉是“牛眼睛的”, 说阿喀琉斯是“捷足的”;或者是对人物的赞美, 如说赫克托耳是“伟大的”、“光荣的”,说阿喀 琉斯是“卓越的”…… 在修饰语的上述功能中,我们格外注意的是它有助 于突出人物性格的一面。
在荷马笔下,英雄们在战场上不顾一切地奋 勇冲杀,既是为了荣誉,也是为了履行责 任——对家族的责任,对部落的责任,即我 们所谓的“义不容辞”。 赫克托耳 帕特洛克罗斯说阿喀琉斯是“没有心肝的 人”,“只有灰色的大海和那里面险恶的巉 岩才会生出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怪物”。
视频:特洛伊的海伦·阿喀琉斯脚踵
四、《奥德修纪》的冒险与还乡主题 奥德修纪》
《奥德修纪》另译《奥德赛》。共 12105行,也分24卷。其题名,希腊文 原意是“俄底修斯的故事”。史诗主要描 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之后, 返乡途中的海上冒险经历和返乡之后与求 婚者的斗争。它同时开创了欧洲文学史上 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冒险主题与还乡主题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文学意义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以古代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和部落所崇拜的英雄业绩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主要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经过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

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的多是对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

而也由于史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一、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荷马史诗产生于古希腊文学史上神话传说与英雄故事繁荣兴盛的时期。

整部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首先,规模宏大,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是荷马史诗的一大特色。

两部史诗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广泛地描写了希腊社会,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

但是史诗并不都是平铺直叙,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来记述其全过程,而是采用了高度集中的手法,把情节集中到一个中心人物、一个完整事件和一小段时间上,使众多的人物、丰富的生活画面组织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例如《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的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

史诗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基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

而这段描写中倒叙、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手法并用,使得主要情节与插曲有序结合,宏伟丰满。

其次,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加之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贯穿始终,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具有立体感,增添了史诗的魅力。

史诗中的比喻极为丰富,而这些比喻大都是直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如“飞毛腿阿基琉斯”、“像葡萄一样深色的大海”等。

又如在对人的勇敢的比喻中写到:“在他的胸膛里种进了一个苍蝇的勇气”。

荷马史诗——精选推荐

荷马史诗——精选推荐

《伊利亚特》共二十四卷(系后人所分),15,693(±)行,各卷的长度从429到999行不等。

史诗《伊利亚特》虽然取材于特洛亚战争的传说,却从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亚九年零十个月后的一场内讧写起,并且写到赫克托尔的葬礼就结束了。

引起这场战争的金苹果的神话,在它描写海伦和帕里斯时有所提及,木马计和特洛亚的陷落,则见于《奥德修纪》(《奥德赛》The Odyssey)中奥德修对往事的回忆。

《伊利亚特》的头一句是“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性烈如火,他有两次愤怒的表现。

史诗写道,战争已经打了九年零十个月,还是胜负难测,这时希腊联军因瘟疫发生内讧。

瘟疫是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个女俘所引起的,因为这个女俘是太阳神阿波罗祭司的女儿,阿波罗的祭司请求阿伽门农归还他的女儿受到拒绝,就祈求阿波罗惩罚希腊联军。

这场瘟疫蔓延下去就会使希腊联军不可收拾,因此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门农把这个女俘归还,免得瘟疫继续蔓延。

阿伽门农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归还了这个女俘,却不公正地夺走了原来分配给阿喀琉斯的另一个女俘,作为他自己损失的补偿,阿喀琉斯在愤怒之下拒绝参战。

在希腊联军中,只有阿喀琉斯才是赫克托尔的对手,因此他拒绝参战就必然引起希腊联军的失利。

希腊联军在此情况下抵御不了特洛亚军队的反攻,只好退而固守海滨的战船,在那里构筑了防守性的壁垒。

阿伽门农这时后悔自己对阿喀琉斯不公,只好派奥德修和另一位希腊将领去向他求和。

可是他愤怒未消,坚决不答应回到战争。

阿喀琉斯只是在特洛亚军队已经突破希腊联军的壁垒纵火焚烧他们的战船的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把他的盔甲和战马借给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让帕特洛克罗斯前去应敌。

帕特洛克罗斯虽然击退了特洛亚军队的攻击,但终为赫克托尔所杀,因此阿喀琉斯借给他的盔甲也丢掉了,这盔甲原是他的母亲忒提斯女神请匠神制造的。

战友之死与盔甲被丢引起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愤怒,而使他与阿伽门农和解,并且在他母亲请匠神给他制造了一副新盔甲之后,重新回到战争,最后杀死了赫克托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荷马史诗 (1)

荷马史诗 (1)
4、死国:骚西带领,见到母亲及诸英雄的灵魂 5、艺人国:塞壬
6、海妖斯拉:独眼巨人怪的母亲(章鱼)
7、太阳神美岛:神牛(太阳神之子),杀死神牛 充饥被太阳神困在岛上七年,后在雅典娜劝说下 释放 8、卡普吕索岛:波塞冬困禁三年 9、波斯利亚国:离开卡普吕索岛后到达,讲述海 上经历
10、回到家乡,设计打败求婚者
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和文化源流
开放性:易接受外来影响;喜扩张冒险、求知欲 强;追求现实价值,个人意识较强; 艺术性:热爱“美”、追求“美”,人性全面发 展;
阿喀琉斯之踵
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 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阿开 亚人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将许多豪杰强健的 魂魄打入了哀地斯,而把他们的躯体,作为美食, 扔给了狗和兀鸟,从而实践了宙斯的意志。 荷马在阿喀琉斯身上表现出宝贵的民族自省精神
荷马教育了希腊。— —柏拉图
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 神话,这就是希腊人 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 时代的主要遗产。— —恩格斯
荷马吟咏史诗
在英雄时代所有崇高的诗人中,无论就价值还是实践来看,荷马都享 有首屈一指的特权。 ——(意大利)维柯
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荷 马借不同的情景,把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 ——(德)黑 格尔
《奥德修纪》(The Odyssey)希腊文原义为“奥德修斯历险记”, 音译为《奥德赛》。
伊利亚特 The Iliad
一 结构 24卷,15693行。 十年战争,只选取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在这51天中又有详有略。 重点仅是其中的十天。
伊利亚特 The Iliad
二 情节
开端:“不和的金苹果”
主题
这首史诗不同于《伊利亚特》,写战争结束后俄十年惊心动魄的经历, 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能力与智慧。又通过与求 婚者的斗争,歌颂了正在兴起的奴隶制对原始公社制的彻底胜利。

第一章第四节:荷马史诗

第一章第四节:荷马史诗
全诗24卷,共15693行。
————————————————
《伊利亚特》一开头就交代说:“阿喀琉 斯的愤怒就是我的主题。”
史诗既没有描写特洛亚战争的开始,也没 有描写特洛亚战争的结束,而是紧紧围绕上述 主题,集中描写在特洛亚战争的第十年51天内 所发生的事──阿喀琉斯两次愤怒的前因后果。
————————————————
————————————————
围绕着荷马的生活年代和出生地等问题, 从18世纪开始,学术界曾出现过所谓“荷马问 题”的争论(见张月超著《欧洲文学论集》)。
根据杨宪益的说法,荷马的生活年代“可 能是在公元前十世纪到八九世纪之间”,多数 记载他的生地在爱琴海东边的基奥岛,或小亚 细亚的斯摩纳(见《奥德修纪》译本序)。
————————————————
荷马史诗均取材于特洛亚战争,但《伊利 亚特》描写战争本身,而《奥德修纪》则描写 希腊英雄俄底修斯战后的经历。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 中译本封面
《伊利亚特》 中译本封面
《伊利亚特》 早期中译本封面
————————————————
希腊人把特洛亚城又叫做伊利翁,《伊利 亚特》的题名希腊文原意就是“伊利翁的故 事”,因此史诗也译为《伊利昂纪》。
铜雕:帕里斯诱拐海伦
————————————————
斯巴达国王非常生气,于是联合了他的哥 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和其他一些希腊的国王, 率领上千艘战船,向特洛伊开战。这就是特洛 亚战争。
战争历时十年,最后依靠俄底修斯的木马 计,希腊军队攻下了特洛亚城。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特洛亚遗址的木马雕像
电影《特洛伊》镜头:特洛亚人拉木马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特洛亚遗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