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道银主编 工程光学(知识点)要点

郁道银主编 工程光学(知识点)要点
郁道银主编 工程光学(知识点)要点

第一章小结(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 、光线、波面、光束概念。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我们通常将发光点发出的光抽象为许许多多携带能量并带有方向的几何线。

波面:发光点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束:与波面对应所有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2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内容、表达式、现象解释)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

反射定律:1、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且反射角和入射角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即I’’=-I。

全反射:当满足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被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而没有折射光产生。sinI m=n’/n,其中I m为临界角。

应用:1、用全反射棱镜代替平面反射镜以减少光能损失。(镀膜平面反射镜只能反射90%左右的入射光能)2、光纤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角的正弦和入射角的正弦之比与入射角大小无关,仅由两种介质的性质决定。n’sinI’=nsinI。

应用:光纤

4 )光路的可逆性

光从A点以AB方向沿一路径S传递,最后在D点以CD方向出射,若光从D点以CD

方向入射,必原路径S传递,在A点以AB方向出射,即光线传播是可逆的。

5 )费马原理

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其间无论经历多少次折射和反射,其光程为极值。(光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极大、极小或常量)的路径传播的),也叫“光程极端定律”。

6 )马吕斯定律

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折/反射定律、费马原理和马吕斯定律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视为几何光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而把另外两个作为该基本定律的推论。

3 、完善成像条件(3种表述)

1)、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2)、入射光束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束也为同心光束;

3)、物点A1及其像点A k’之间任意二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4 、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6 条)

1)沿轴线段(L、L’、r):规定光线的传播方向自左至右为正方向,以折射面顶点O为原点。

2)垂轴线段(h):以光轴为基准,在光轴以上为正,以下为负。

3)光线与光轴的夹角(U、U’):光轴以锐角方向转向光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4)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I’):光线以锐角方向转向法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5)光轴与法线的夹角(φ):光轴以锐角方向转向法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6)相邻两折射面间隔(d):由前一面的顶点到后一面的顶点,顺光线方向为正,

逆为负。

5 、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公式(近轴、远轴)

6 、单个折射面的成像公式(定义、公式、意义)

垂轴放大率成像特性:

β>0,成正像,虚实相反;β<0,成倒像,虚实相同

|β|>1,放大;|β|<1,缩小。

轴向放大率结论:

折射球面的轴向放大率恒为正,轴向放大率与垂轴放大率不等。

角放大率:表示折射球面将光束变宽变细的能力;只与共轭点的位置有关,与光线的孔径角无关。

7 、球面反射镜成像公式

8 、共轴球面系统公式(过渡公式、成像放大率公式)

第二章小结

(理想光学系统)

1、什么是理想光学系统?

为了系统的讨论物像关系,挖掘出光学系统的基本参量,将物、像与系统件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可暂时抛开光学系统的具体结构(r,d,n),将一般仅在光学系统的近轴区存在的完善成像,拓展成在任意大的空间中一任意宽的光束都成完善像的理想模型。简单的说就是物像空间满足“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的光学系统。

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是什么?(3大点)

1)位于光轴上的物点对应的共轭像点也必然位于光轴上;位于过光轴的某一个截面内的物点对应的共轭像点必位于该平面的共轭像面内;同时,过光轴的任意截面成像性质都是相同的

2)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物所成的共轭平面像的几何形状完全与物相似。

3)如果已知两共轭面的位置和放大率,或者一对共轭面的位置和放大率,以及轴上两对共轭点的位置,则其他一切物点的像点都可以根据这些已知的共轭面和共轭点来表示。

3、无限远的轴上(外)物点的共轭像点是什么?它发出的光线有何性质?

像方焦点;它发出的光线都与光轴平行。

4、无限远的轴上(外)像点的对应物点是什么?

物方焦点。

5、物(像)方焦距的计算公式为何?

f’=h/tanU’,h为平行光线的高度,U’为像方孔径角。

6、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的关系为何?

互为共轭。

光学系统的基点及性质?有何用途?

一对主点和主平面,一对焦点和焦平面,称为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系统后交于像方焦平面上一点,物方焦平面上一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经过系统后是一组平行光线。

可用直接表示光学系统,便于推断和计算光路。

7、图解法求像的方法?(可选择的典型光线和可利用的性质5条+1条)

8、解析法求像方法为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

1)牛顿公式:

2)高斯公式:

9、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公式?(过渡公式)

10、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11、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定义、公式、用途、与单个折射面公式的区别和联系)

12、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公式为何?正切计算法?

13、几种典型的光组组合及其特点(组成、特点和应用)?

第三章小结(平面与平面系统)

1、平面光学元件的种类?作用?(4种)

平面反射镜,唯一能成完善像的最简单的光学元件,可用于做光杠杆

平行平板,平行平板是个无光焦度的光学元件,不使物体放大或缩小,

反射棱镜,实现折转光路、转像和扫描等功能。

折射棱镜,改变光线的出射角,可用于放大偏转量。

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性质?平面镜的旋转特性?

每一点都能成完善像,并且像与物虚实相反。

平面镜转动α,反射光线转动θ。

奇数次反射成镜像,偶数次反射成一致像。

3、光学杠杆原理和应用?(测小角度和微位移)

从透镜物方焦点发出光线束,经过系统后成平行光束经过微小偏转θ的平面镜后反射,再经过系统汇聚在像方焦平面上,测得垂轴距离y,则y=f’tan2θ=2θf’,测杆支点与光轴距离a,移动量x,θ=tanθ=x/a, so, y=(2f’/a)x=Kx,K为放大倍数。

4、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3点)近轴区内的轴向位移公式?

平行平板是个无光焦度的光学元件,不使物体放大或缩小,只将像从物位置进行一个轴向平移。近轴区能成完善像,非近轴区不能成完善像。

5、加平面镜、平行平板的成像计算。

6、反射棱镜的种类(4种)、基本用途、棱镜的主截面、成像方向判别、等效作用与展开。

简单棱镜,改变出射角,增加光程

屋脊棱镜,得到与物体一致的像

立方角锥棱镜,出射光线平行于入射光线像与物仅发生一个平行平移

复合棱镜,实现特殊功能,如分光、分色、转像、双像等

成像方向的判断

1)、O'z'坐标轴与光轴出射方向一致

2)、垂直于主界面的坐标轴O'y',若有奇数个屋脊面,则像方向与物方向相反;若有偶数个屋脊面,则方向相同

3)、平行于主界面的坐标轴O'x',(一个屋脊面当两个反射面)若有奇数个反射面,则像坐标系与物坐标系相反;若有偶数个反射面则相同

4)遇到透镜,O'x'、O'y'均转向。

7、折射棱镜的作用?其最小偏向角公式及应用

改变光线的出射角,可用于放大偏转量。

α为棱镜顶角,δ为偏向角。当光线的光路对称与折射棱镜时,偏向角最小。已知α,测的最小偏向角δ,即可求得棱镜的折射率n

8、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测小角度和微位移)

δ=2(n-1)αcosφ, φ为两光楔相对旋转的角度。

当φ=90°时可用于测微小位移,单个棱镜的偏向角δ已知,棱镜间距离Δz已知,则垂轴方向的微小位移Δy=Δzδ = (n-1)αΔz

9、棱镜色散、色散曲线、白光光谱的概念。

棱镜色散:同一透明介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故复合光经过棱镜后能被分解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

色散曲线:将介质的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用曲线表示。

白光光谱:狭缝发射出的白光经过透镜准直为平行光,平行光经过棱镜分解为各色光,经过透镜汇聚在焦平面上排列成各种颜色的狭缝像。

10、常用的光学材料有几类?各有何特点?

光学玻璃,制造工艺成熟,品种齐全,一般能透过波长为0.35~2.5μm的各色

光,超出波段范围的光会被强烈吸收。

光学晶体,透射波段比光学玻璃宽,应用日益广泛

光学塑胶,价格便宜、密度小、重量轻、易于压制成型、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和不易破碎等诸多优点,主要缺点是热膨胀系数和折射率的温度系数比光学玻璃大的多,受温度影响大成像质量不稳定。

第四章小结(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1、什么是光阑?

限制成像光束和成像范围的遮光片称为光阑。

2、什么是孔径光阑(作用)、入瞳、出瞳、孔径角?它们的关系如何?

限制轴上物点孔径角大小,并有选择轴外物点成像光束作用的光阑。

入瞳/出瞳:孔径光阑经前/后光学系统在物/像空间所成的像。

孔径角:光轴上的物体点与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

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三者是物像关系。

主光线: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

3、什么是视场光阑(作用)、入窗、出窗、视场角?它们的关系如何?

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

类似于入/出瞳。

视场角:主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物方视场角:在物空间,入窗边缘对入瞳中心张的角

像方视场角:在像空间,出窗边缘对出瞳中心张的角。

视场光阑、如窗、出窗三者成物像关系

4、什么是渐晕、渐晕光阑、渐晕系数?渐晕光阑和视场光阑的关系如何?

渐晕:由轴外点发出的充满入瞳的光线被其他光孔遮拦的现象

渐晕光阑:为了改善轴外点的成像,有意识的缩小某一二个透镜直径,挡去一部

分成像光线,这种被缩小孔径的透镜或光阑被称为渐晕光阑。

渐晕系数:轴向光束的口径为D,视场角为ω的轴外光束在子午截面内的光束宽度为Dω,这Dω与D之比称为“渐晕系数”,用Kω表示,即Kω=Dω/D

5、系统中光阑的判断方法如何?

根据定义出发,寻找限制入射光束宽度的光阑(孔径光阑),限制成像光束的光阑(视场光阑)

a、做出后光学系统即遮光片经前光学系统的像

b、将物点与所有“像”的边缘连起来,比较“孔径角”,最小的为入瞳,对应的物即为“孔径光阑”

c、从入瞳中心引出过“像”边缘的主光线,比较“视场角”,最小的为入窗,对应的物即为“视场光阑”。

6、照相系统的基本结构怎样?成像关系和光束限制情况?(看第七章)

7、望远系统的基本结构怎样?成像关系和光束限制情况?

8、显微系统的基本结构怎样?成像关系和光束限制情况? 物方远心光路原理与作用.

远心光路:孔径光阑在物镜像方焦平面上,入瞳位于无穷远处,轴外点主光线平行于光轴。

作用:物即使不在设计位置,所成像调焦不准,但弥散圆中心间距不变,不会产生太大误差。

9、光瞳衔接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该原则?

前面系统的出瞳和后面系统的入瞳重合,使前面得入射光线能全部透过后面的系统。

10、场镜的定义、作用、成像关系?

在一次实像面处所加的起收敛孔径角作用的透镜。

收敛目镜物方孔径角,还能调节出瞳距离。

由于场镜的物(即物镜的像)在镜上,所以像也在镜上。

可消球差、正弦差、像散、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不能消场曲、畸变。

11、什么是景深、远景景深、近景景深?景深公式和影响因素?

景深:能在景象平面上获得清晰像的物方空间深度范围称为景深

能成清晰像的最远/近的物平面称为远/近景平面,它们距对准平面的距离称远/近景深度。

景深与入瞳孔径有关,孔径角越小,景深越大。(拍照时,调小光圈能获得大的空间深度的清晰像),与景象平面有关,当景象平面与物镜距离p=2a/ε时,可得到距入射光瞳为a/ε处的平面至无限远的整个空间的物体的清晰像。

具体公式看书P68-71.

第六章小结(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

1、光线的光路计算方法。

2、什么是像差?共有几种像差?消像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际像与理想像之间的差异叫做像差。7

基本原则:把主要像差消掉。

3、各种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消像差方法?

4、哪些像差与孔径有关?哪些像差与视场有关?

5、什么是单个折射球面的不晕点(齐明点)?有何性质?

不产生球差的点需满足:

1)L=0,即物点和像点均位于球面顶点

2)sinI-sinI’=0,即I=I’=0,表示物点和像点均位于球面的曲率中心

3)sinI’-sinU=0,即I’=U,可得出L=(n+n’)r/n, L’=(n+n’)r/n’, 该面的垂轴放大率

β=nL’/n’L=(n/n’)2

校正了球差且满足正弦条件的点叫做齐明点或叫不晕点。

或不产生像差的点叫做齐明点或不晕点。

常利用齐明点的特性来制作齐明透镜,以增大物镜的孔径角,用于显微镜或照明系统。

6、了解七种像差的计算方法、级数展开形式。

7、了解七种像差的初级像差的分布式表示式。

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小结

1、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应如何校正非正常眼?调节能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7-1)?人眼的分辨率=?

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即光学系统的后焦点在视网膜上,称为正常眼;

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距离,后焦点在视网膜前,称为近视眼,需佩戴一负透镜;

远点位于眼后有限距离,后焦点位于视网膜后,称为远视眼,需佩戴一正透镜。

透镜的焦距为f’,眼睛的远点l r,使佩戴后眼睛的发散度R=1/l r-1/f’。

远点距离l r,近点距离l p,远/近点发散度R=1/l r, P=1/l p,单位为屈光度(D),眼睛的调节能力A=R-P。R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程度,称为视度。

人眼具有瞳孔调节和视度调节的能力。

人眼能分辨的物点间最小视角称作视角鉴别率ε,ε≈60″,眼睛的分辨能力或视觉敏锐度=1/ε(ε的单位是分)。

2、什么是视觉放大率?表达式及其意义?它与光学系统的角放大率有何异同?

表示对人眼张角的放大倍率,

角放大率是一对共轭点及其共轭光线所张孔径角的正切比,而视觉放大率是物体经过光学系统所成的像与它本身对眼睛张角的正切比。

3、放大镜的视觉放大率为何?(注意条件)

4、显微镜系统:P140

1)组成(光学结构特点)、成像关系、光束限制(生物显微镜和测量显微镜)物镜(孔径光阑、入瞳),测量时,孔径光阑在物镜像方焦平面上,在物镜像面上放一透明分划板(视场光阑),目镜,物在物镜的物方焦点附近,经物镜成一倒立实像在目镜的物方焦点附近,再经过目镜成一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总的还是倒立的),出瞳对眼睛瞳孔。

2)视觉放大率公式:

3)线视场公式:光学系统在物空间能成清晰像的范围

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越大,其在物空间的线视场越小。

4)数值孔径、出瞳D':

5)物镜的分辨率:光学系统所成像符合理想时,光学系统能分辨的最小间隔

6)显微镜的有效放大率:

7)物镜的景深:

8)视度调节:

5、临界照明和坷拉照明中的光瞳衔接关系?

(瞳对瞳、窗对窗)(窗对瞳、瞳对窗)P144倒数两段

6、望远系统(开普勒):P145

1)组成(光学结构特点)、成像关系、光束限制

物镜(孔径光阑、入瞳)、视场光阑(在焦平面处)、目镜(渐晕光阑)、出瞳对瞳孔。望远镜一般不用做成像系统,而与眼睛联用,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大孔径平行光束经过物镜聚焦在焦平面上,再经过目镜发散为小孔径的平行光束,再经过眼睛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

分辨率:φ=120''/D

有效放大率:Γ=60''/φ=D/2.3

工作放大率:Γ=D

5)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正透镜组成,成倒像,需在光学系统间加一转像系统(透镜或棱镜),物镜后焦平面上加分划板(视场光阑);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视场光阑,瞳孔是孔径光阑)由一正一负两透镜组成,成正像,由于其视觉放大率不大,故仅用于剧院观剧使用。

7、摄影系统:P150

1)组成(光学结构特点)、成像关系、光束限制

物镜、光圈(孔径光阑、入瞳)、接收器(视场光阑、出窗)

2)摄影物镜的3个主要参数及其影响作用:

焦距f ’(像的大小)、相对孔径D/f ’(像面照度、分辨率)和视场角2ω(成像的范围)

光学特性:视场,分辨率,像面照度。

以像平面上每毫米内能分辨开的线对数表示4)光圈的定义及其与孔径光阑、分辨率、像面照度、景深的关系:

光圈数:F=f’/D, 光圈↓, F↓, 孔径2a↑,分辨率↑,像面照度↑,景深↓

5)景深公式及其影响因素:2a↑Δ↓, P↑Δ↑, f’↑Δ↓

6)摄影物镜的种类:(5种)

普通、大孔径、广角、远摄、变焦距

8、投影系统:

1)系统的基本要求(像差、照明)

2)主要光学参数(4个:

3)其照明系统的衔接条件(2条)

1)照明系统的拉赫不变量J1要大于投影成像系统的拉赫不变量J2。

2)保证两个系统的光瞳衔接和成像关系。

第九章小结(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公差)

1、常用像质评价方法有几种?

瑞利判断、中心点亮度、分辨率、星点检测法、光学传递函数评价

2、了解常用像质评价方法

3、什么是像差公差

工程光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光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光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之一。 对光的每一种描述都只是光的真实情况的一种近似。 研究光的科学被称为“光学”(optics),可以分为三个分支: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量子光学 第一节光学发展历史 1,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论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2,公元前130年,托勒密列出了几种介质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3,1100年,阿拉伯人发明了玻璃透镜。 4,13世纪,眼镜开始流行。 5,1595年,荷兰著名磨镜师姜森发明了第一个简陋的显微镜。 6,1608年,荷兰人李普赛发明了望远镜;第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做了放大倍数为30×的望远镜。7,1621年,荷兰科学家斯涅耳发现了折射定律;1637年法国科学家笛卡尔给出了折射定律的现代的表述。8,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和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等人开始研究光的本质。 9,19世纪初,由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杨氏和法国土木工程师兼物理学家菲涅耳所发展的波动光学体系逐 渐被普遍接受。 10,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 11,1900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建立了量子光学。 12,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光子)理论。 13,1925年,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玻恩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几率解释,建立了波动性与微粒性之间的联系。14,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研制成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给光学带来了一次革命,大大推动了光学以 及其他科学的发展。 15,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激光一问世,就获得了 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激光的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而且导致整个一门新兴 产业的出现。 ●光学作为一门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作为在工程上应用的一个分支——工程光学, 内容主要包括几何光学、典型光学系统、光度学等等。 ●随着机械产品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机、电、光结合的产品。 ●光学手段越来越多用于机电装备的检测、传感、测量。 ●掌握好光学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机电光结合技术打好基础,也将会有更广阔的 适应面。 第二节光线和光波 1,光的本质 ●光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人类对光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光的本性,以此来研究各种光学现象,称为物理光学;光的传播规律 和传播现象称为几何光学。 ●1666年牛顿提出的“微粒说” ●1678年惠更斯的“波动说” ●1871年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提出后,光的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一般除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须考虑光的粒子性外,其它情况均可以将光看成是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80-760nm

工程光学_郁道银_光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 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1.65时,v=1.82 m/s,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可以根据三 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

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工程光学(1)_实验讲义

实验一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 1.引言 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的,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光学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安排实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光学元器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专业基本元件的功能; 2)掌握基本光路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共轴调节和调平行光。 3.实验原理 3.1光学实验仪器概述: 光学实验仪器主要包括:光源,光学元件,接收器等。 3.1.1常用光源 光源是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观测目的,常需选用合适的光源,如在干涉测量技术中一般应使用单色光源,而在白光干涉时又需用能谱连续的光源(白炽灯);在一些实验中,对光源尺寸大小还有点、线、面等方面的要求。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热辐射光源 热辐射光源是利用电能将钨丝加热,使它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达到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它的发光光谱是连续的,分布在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其中红外成分居多,紫外成分很少,光谱成分和光强与钨丝温度有关。热辐射光源包括以下几种:普通灯泡,汽车灯泡,卤钨灯。 2)热电极弧光放电型光源 这类光源的电路基本上与普通荧光灯相同,必须通过镇流器接入220V点源,它是使电流通过气体而发光的光源。实验中最常用的单色光源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纳光灯(主要谱线:589.3nm、589.6nm),汞灯(主要谱线:623.4nm、579.0nm、577.0nm、546.1nm、491.6nm、435.8nm、407.9nm、404.7nm) 3)激光光源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LASER),是指通过辐射的受激辐射而实现光放大,即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光源,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差别。它是利用受激辐射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有极强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其相干长度可以达十米甚至数百米;③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密度大,即能量高度集中。所以激光光源是一种单色性和方向性都好的强光源,已应用于许多科技及生产领域

工程光学Ι复习要点--基本概念汇总

工程光学Ι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汇总 一、四大定律;光路可逆;全反射; 二、光轴;符号规则;如射角;孔径角;视场角;物距;像距;物高;像高; 近轴光线;近轴区域;共轭关系;垂轴放大率;轴向方法率;角放大率;拉赫不变量; 三、基点基面(焦点、主点、节点、焦面、主面);焦距;光焦度;牛顿公 式;高斯公式;焦物距;焦像距;等效光组(组合光组);

四、平面镜;双面镜;反射棱镜;折射棱镜;光楔;主截面;屋脊棱镜;等 效空气层;偏向角;色散; 五、孔径光阑;入瞳;出瞳;视场光阑;入窗;出窗;孔径角;孔径高度; 视场角;视场高度(物高、像高);渐晕;渐晕系数(线渐晕);渐晕光阑; 场镜;景深;焦深;理想像;清晰像; 六、像差;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二级光谱; 色球差;像差曲线;子午面;弧矢面;

七、近视;远视;近点;远点;屈光度;分辨力;视放大率;有效放大率; 数值孔径;相对孔径;光圈数(F数);出瞳距; 系统工作原理汇总 远摄系统;反远距系统;望远系统;焦距测量系统;物方远心光路;像方远心光路;景深产生的原理;焦深产生的原理;人眼成像系统(正常、近视、远视);近视眼校正系统;远视眼校正系统;放大镜工作原理;显微镜工作原理;望远镜工作原理;目镜视度调节原理;临界照明;克拉照明;照相系统的调焦原理

方法汇总 全反射;单球面成像;共轴球面成像;反射球面成像(反射镜成像);理想光组成像;薄透镜成像;组合光组、厚透镜成像及焦距主面计算;透镜组成像;平行平板成像;光楔的偏向角计算;孔径光阑的判断;入瞳、出瞳的计算;入窗、出窗的计算;视场大小的判断和计算;渐晕光阑的计算;棱镜大小的计算;景深、焦深的计算;视放大率的计算(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有效放大率的计算;出瞳距的计算;通光口径的计算(物镜、目镜、分划板、棱镜、场镜) 作图汇总 作图求像;棱镜展开;棱镜坐标的判断;各种系统工作原理的光路图;

工程光学作业

作业1(时间9月24日—10月26日)每个人独立完成 1. 证明单色平面波的波函数)cos(t kz A E ω-= 是波动微分方程0v 12 2222=??-??t E z E 的解。 2. 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0=x E ,]2)(102cos[214ππ+ -?=t c z E y ,0=z E ,求: (1) 该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振幅和原点的初位相? (2) 波的传播和电矢量的振动取那个方向? (3) 与电场相联系的磁场B 的表达式。 3. 一平面波的复振幅表达式为[])432(exp ),,(z y x i A z y x u +-=,试求其波长,沿x 、y 、z 方向的空间频率。 4. 试分析离轴球面波的傍轴条件和远场条件(如图2) 5. 空气中有一薄膜(n =1.46),两表面严格平行。今有一平面偏振光波以30°入射,其振动面与入射面夹角为45°, 如图1所示。问由表面反射的光和经内部反射后的反射光的光强各为多少?它们在空间的取向如何?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是多少? 图1 6. 一束右旋圆偏振光(迎着光的传播方向看)从玻璃表面垂直反射出来,若迎着反射光的方向观察,是什么光?为什么? 7. 画出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i 为入射角,0i 为布儒斯特角)

8. 在真空中沿z方向传播的两个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可以表示为 ? ? ? ? ? ? ? ? ? ? ? - =t z a Eν λ π2 cos 1 ,? ? ? ? ? ? ? ? ? ? ? ? - ? + =t z a E) - ( 2 cos 2 ν ν λ λ π 若100 = a V/m,14 10 6? = νHz,8 10 = ?νHz,试求:(1)两波叠加后合成波在z=0,z=1m 和z=1.5m各处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2)合成波振幅周期变化和强度周期变化的空间周期。 9. 试确定其正交分量由下两式表示的光波的偏振态 ) ( cos ), ( t c z A x t z E x - =ω,? ? ? ?? ? + - = 4 5 ) ( cos ), ( π ωt c z A y t z E y 10. 什么叫色散?什么叫正常色散?试分析在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区,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关系。 11. 图3所示的菲涅耳棱体的折射率为1.5,入射线偏振光电矢量与图面成45°,问:(1)要使从棱体出射圆偏振光,棱体的顶角?应为多大? (2) 若棱体折射率为1.49,能否产生圆偏振光? 12. 图4中的M1、M2是两块平行放置的玻璃片(n=1.5),背面涂黑。一束自然光以 B θ角入射到M1上的A点,反射至M2上的B点,再出射。试确定M2以AB为轴旋转一周时,出射光强的变化规律。 图3

(完整word版)郁道银主编_工程光学(知识点)

1 、波面:点光源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2 、几何光学的四大基本定律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被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而没有折射光产生。sinI m =n ’/n ,其中I m 为临界角。 3 、费马原理 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其间无论经历多少次折射和反射,其光程为极值。 4 、马吕斯定律 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正交,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5 、完善成像条件(3种表述) 1)、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2)、入射光束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束也为同心光束; 3)、物点A 1及其像点A k ’之间任意二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6 、单个折射面的成像公式(定义、公式、意义) r n n l n l n -= -''' r l l 21'1=+ ( 反射球面,n n -=' ) 7 、垂轴放大率成像特性: β>0,成正像,虚实相反;β<0,成倒像,虚实相同。|β|>1,放大;|β|<1,缩小。 注:前一个系统形成的实像,若实际光线不可到达,则为下一系统的虚物。 若实际光线可到达,则为下一系统的实物。 8 、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n n f f ''-= 9 、解析法求像方法为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 1)牛顿公式: 2)高斯公式: ' 11'1f l l =-

天津大学2018年《807工程光学》考研大纲

天津大学2018年《807工程光学》考研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的考试旨在考核学生有关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际解决光学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独立完成考试内容,在回答试卷问题时,要求概念准确,逻辑清楚,必要的解题步骤不能省略,光路图应清晰正确。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包括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 “应用光学”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和成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平面和平面系统对成像的影响、像差的基本概念和典型光学系统的性质、成像关系及光束限制等。具体知识点如下: 1、掌握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包括:四大基本定律及全反射的内容与现象解释;完善成像条件的概念和相关表述;几何光学符号规则以及单个折射球面、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放大率公式等。 2、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应用,包括:基点、基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图解法求像的方法;解析法求像方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理想光学系统三个放大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正切计算法以及几种典型组合光组的结构特点、成像关系等。 3、掌握平面系统的主要种类及应用,包括: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光学杠杆原理和应用;反射棱镜的种类、基本用途及成像方向判别;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等。 4、掌握典型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分析,包括:孔径光阑、入瞳、出瞳、孔径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视场光阑、入窗、出窗、视场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渐晕、渐晕光阑、渐晕系数的定义;物方远心光路的工作原理;光瞳衔接原则及其作用;场镜的定义、作用和成像关系等。 5、了解像差基本概念,包括:像差的定义、种类和消像差的基本原则;7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和消像差方法等。 6、掌握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校正非正常眼的方法;视觉放大率的概念、表达式及其意义;显微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临界照明和坷拉照明系统的组成、优缺点;望远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摄影系统的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束限制特点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投影系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其照明系统的衔接条件等。 “物理光学”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等。其中傅立叶光学一章可作为部分专业(如:光科等)的选作内容。具体知识点如下: 1、掌握电磁波的平面波解,包括:平面波、简谐波解的形式和意义,物理量的关系,电磁波的性质等;掌握波的叠加原理、计算方法和4种情况下两列波的叠加结果、性质分析。 2、掌握干涉现象的定义和形成干涉的条件;掌握杨氏双缝干涉性质、装置、公式、条纹特 点及其现象的应用;了解条纹可见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概念(包括临界宽度和允许宽度、空

工程光学技术交底大全报告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三片式数码物镜的优化设计学院名称:理学院 专业班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激光一班学生学号:1409090119 学生姓名:夏志高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梁春雷 课程设计时间:2016/06/27 至2016/07/03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 2.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本课题要求设计出一个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要求的光学特性为:mm = f6ω;像质主要以调制传递函数MTF衡量,具体要对于低频(17lp/mm),D, 4 ='f 1 50 2= 视场中心的MTF≥0.9,视场边缘的MTF≥0.80;对于高频(51lp/mm),视场中心的MTF≥0.3,视场边缘的MTF≥0.20,另外,最大相对畸变dist≤4%。该物镜对d光校正单色像差,对F、C光为校正色差。 4.学习使用ZEMAX进行数据录入和报表输出,分析各种初级像差并设置优化函数;设计三片式数码照相物镜并优化,对像差做简单的分析之后,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5.课题设计(论文)难度适中,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 6.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设计)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进度安排 1.6月27日: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光学玻璃的相关知识和软件的使用。以单透镜的设计为例学习数据的录入,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在软件中的实现,初步掌握ZEMAX的分析工具和数据含义及输出。 2.6月28日至6月29日:学习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描述及评价法,掌握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3.6月30日:学习查找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数码物镜初始结构,用缩放法进行缩放,缓慢调整有关参数并优化,并最终得到比较好的设计参数。学习光学玻璃材料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玻璃,校正像差。 4.7月1日:整理思路,撰写课程设计论文,论文中要体现像差概念和评价、体现zemax评价函数的构造及优化过程像差的变化;检查格式,符合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5.7月2日至7月3日:课程设计答辩并上交论文;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

第十二章 光的衍射 1. 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缝上,以焦距为50cm 的会 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的强度。 解:(1)零强度点有sin (1,2, 3....................)a n n θλ==±±± ∴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0a λ θ?= ∴亮纹半宽度29 0035010500100.010.02510 r f f m a λ θ---???=??===? (2)第一亮纹,有1sin 4.493a π αθλ = ?= 9 13 4.493 4.493500100.02863.140.02510rad a λθπ--??∴= ==?? 2 1150100.02860.014314.3r f m mm θ-∴=?=??== 同理224.6r mm = (3)衍射光强2 0sin I I αα?? = ??? ,其中sin a παθλ= 当sin a n θλ=时为暗纹,tg αα=为亮纹 ∴对应 级数 α 0 I I 0 0 1 1 4.493 0.04718 2 7.725 0.01694 . . . . . . . . . 2. 平行光斜入射到单缝上,证明:(1)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强度公式为 2 0sin[(sin sin )](sin sin )a i I I a i πθλπθλ?? -??=????-?? 式中,0I 是中央亮纹中心强度;a 是缝宽;θ是衍射角,i 是入射角(见图12-50) (2)中央亮纹的角半宽度为cos a i λ θ?=

工程光学课后答案-第二版-郁道银

工程光学第一章习题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 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1.65时,v=1.82 m/s,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 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 2=1, n 1 =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 1、包层的折射率为n 2 ,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 ,求光纤的数值孔 径(即n 0sinI 1 ,其中I 1 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n0sinI1=n2sinI2 (1)

郁道银主编-工程光学(知识点)要点汇编

第一章小结(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光线、波面、光束概念。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我们通常将发光点发出的光抽象为许许多多携带能量并带有方向的几何线。 波面:发光点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束:与波面对应所有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内容、表达式、现象解释)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 反射定律:1、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且反射角和入射角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即1'-1。 全反射:当满足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被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而没有折射光产生。sinl m=n7n,其中Im为临界角。 应用:1、用全反射棱镜代替平面反射镜以减少光能损失。(镀膜平面反射镜只能反射90%左右的入射光能)2、光纤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角的正弦和入射角的正弦之比与入射角大小无关,仅由两种介质的性质决定。n'inI 'nsinl 应用:光纤

4)光路的可逆性 光从A点以AB方向沿一路径S传递,最后在D点以CD方向出射,若光从D点以CD 方向入射,必原路径S传递,在A点以AB方向出射,即光线传播是可逆的。 5)费马原理 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其间无论经历多少次折射和反射,其光程为极值。(光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极大、极小或常量)的路径传播的),也叫“光程极端定律”。 6)马吕斯定律 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折/反射定律、费马原理和马吕斯定律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视为几何光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而把另外两个作为该基本定律的推论。 3、完善成像条件(3种表述) 1)、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2)、入射光束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束也为同心光束; 3)、物点A1及其像点Ak '之间任意二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4、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6条) 1)沿轴线段(L、L'、门:规定光线的传播方向自左至右为正方向,以折射面顶点0为原点。 2)垂轴线段(h):以光轴为基准,在光轴以上为正,以下为负。 3)光线与光轴的夹角(U、U、:光轴以锐角方向转向光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4)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丨、:光线以锐角方向转向法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工程光学第三章知识点

理想光学系统 第三章 理想光学系统 第一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共线理论 ● 理想光学系统:在任意大的空间内、以任意宽的光束都能成完善像的光学系统 ● 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又称“高斯光学”,理想光学系统所成的完善像又称“高斯像” ● 描述理想光学系统必须满足的物像关系的理论称为“共线理论” 共线理论 (1)物空间的每一点对应像空间的相应一点,且只对应一点(点对应点) (2)物空间的每一条直线对应像空间的相应直线,且只对应一条直线(直线对应直线) (3)物空间的每一平面对应像空间的相应平面,且只对应一个平面(平面对应平面) ● 这种对应关系称为“共轭”,相应的点构成一对共轭点,直线构成一对共轭直线,平面构成一对共轭平面 ● 推论:物空间某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则像空间中该点的共轭点必定也位于这条直线的共轭直线上(点在线上对应点在线上) ● 共轴球面系统用结构参数(r 、d 、n )描述系统 ● 理想光学系统用“基点”和“基面”来描述系统 ● 基点基面就是理想光学系统的特征参数 第二节 无限远轴上物点与其对应像点F ’---像方焦点 ● 设有一理想光学系统 ● 有一条平行于光轴的光线A1E1入射到这个系统 ● 在像空间必有一条直线与之共轭,即PkF’,交光轴于F’点 ● 在物空间中平行于光轴入射的光线都将汇聚在F’点上,F’点称为“像方焦点” 共轴球面系统 焦点、焦平面、主平面示意图

焦点、焦平面、主平面示意图 ● 过F’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像方焦平面” ● 像方焦平面与物方无限远处垂直于光轴的物平面共轭 ● 物方的任何平行光线若不与光轴平行,表示无限远处的轴外点,将汇聚在像方焦平面上的一点 2,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和它所对应的物方共轭点F ——物方焦点 ● 像方平行于光轴的光线,表示像方光轴上的无限远点 ● 在物方光轴上必定有一点F 与之共轭,F 点称为物方焦点,过F 点的垂轴平面称为物方焦平面 ● 物方焦点F 与像方焦点F’不是一对共轭点 3,垂轴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面——主平面 ● 在光学系统中存在着垂轴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平面,这一对共轭面称为“主平面”即物方主平面和像方主平面 ● 共轭垂轴平面QH 和Q’H’满足β=+1(因为高度h 相等) ● QH 为物方主平面,Q’ H’为像方主平面 ● H 为物方主点,H’为像方主点 ● 物方主平面QH 与像方主平面Q’H’共轭 ● 物方主点H 与像方主点H’共轭 ● 对于理想光学系统,不论其实际结构如何,只要知道了主点和焦点的位置,其特性就完全被决定了 4,光学系统焦距 ● 像方焦距:像方主点H ’到像方焦点F ’的距离f ’ ● 物方焦距:物方主点H 到物方焦点F 的距离f ● 焦距均以各自的主点为原点,与光线传播方向一致为正,相反为负 光学系统的焦距 计算式 tan tan h f U h f U '= '= 焦距包含了光学系统主点和焦点的相对位置,是描述光学系统性质的重要参数 像方焦距f ’>0的光组称为正光组,f ’<0的光组称为负光组 无限远轴外物点的共轭像点 焦点、焦平面、主平面示意图

工程光学习题答案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郁道银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1.一个人近视程度是D 2-(屈光度),调节范围是D 8,求: (1)远点距离; (2)其近点距离; (3)配戴100度近视镜,求该镜的焦距; (4)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远点距离; (5)戴上该近视镜后,求看清的近点距离。 解: ① 21 -== r l R )/1(m ∴ m l r 5.0-= ② P R A -= D A 8= D R 2-= ∴ D A R P 1082-=--=-= m P l p 1.010 1 1-=-== ③f D '= 1 ∴m f 1-=' ④D D R R 1-=-=' m l R 1-=' ⑤P R A '-'= D A 8= D R 1-=' D A R P 9-=-'=' m l P 11.09 1 -=-=' 2.一放大镜焦距mm f 25=',通光孔径mm D 18=,眼睛距放大镜为mm 50,像距离眼睛在明视距离mm 250,渐晕系数为%50=k ,试求(1) 视觉放大率;(2)线视场;(3)物体的位置。 eye

已知:放大镜 mm f 25=' mm D 18=放 mm P 50=' mm l P 250='-' %50=K 求:① Γ ② 2y ③l 解: ① f D P '-'- =Γ1 25 501252501250-+=''-+'= f P f 92110=-+= ②由%50=K 可得: 18.050 *218 2=='= 'P D tg 放ω ωωtg tg '= Γ ∴02.09 18 .0==ωtg D y tg = ω ∴mm Dtg y 502.0*250===ω ∴mm y 102= 方法二: 18.0='ωtg mm tg y 45*250='='ω mm l 200-=' mm f e 250=' mm l 2.22-= y y l l X '==='= 92.22200β mm y 102= ③ l P D '-'= mm D P l 20025050-=-=-'=' f l l '=-'11125 112001=--l mm l 22.22-= 3.一显微镜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x 3-=β,数值孔径1.0=NA ,共扼距mm L 180=,物镜框是孔径光阑,目镜焦距mm f e 25='。

工程光学第八章知识点

第八章典型光学系统 ●通常把光学系统分为10个大类: (1)望远镜系统 (2)显微镜系统 (3)摄影系统 (4)投影系统 (5)计量光学系统 (6)测绘光学系统 (7)物理光学系统 (8)光谱系统 (9)激光光学系统 (10)特殊光学系统(光电系统、光纤系统等) 第一节眼睛的光学成像特性 1.眼睛的结构 生理学上把眼睛看作一个器官 眼睛包括角膜、水晶体、视网膜等部分 人眼的光学构造: ●角膜:由角质构成的透明的球面薄膜,厚度为0.55mm,折射率为1.3771; ●前室:角膜后的空间,充满折射率为1.3774的水状液体; ●虹彩:位于前室后,中间有一圆孔,称为瞳孔,它限制了进入人眼的光束口径,可随景物的亮暗随时 进行大小调节; ●水晶体:由多层薄膜组成的双凸透镜,中间硬外层软,各层折射率不同,中心为1.42,最外层为1.373, 自然状态下其前表面半径为10.2mm,后表面半径为6mm,水晶体周围肌肉的紧张和松驰可改变前表面 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变水晶体焦距; 2.眼睛的视觉特性 ●应用光学把眼睛看作一个光学系统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不同,就形成了 视觉函数 ●人眼灵敏峰值波长在555nm(黄绿光) 3.眼睛的调节和适应 1.调节 ●眼睛成像系统对任意距离的物体自动调焦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调节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称为“远点”,远点距用lr表示,正常眼lr = ∞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称为“近点”,近点距用lp表示,正常眼的近点距随年龄而变 化 ●眼睛的调节能力用“视度”来表示,远点视度用R表示,近点视度用P表示: ● 11 r p R P l l = = (8-2) ●视度的单位是“屈光度”,屈光度(D)等于以米为单位的距离的倒数,即1D=1m-1 ●如某人的近点为-0.5m,则用视度表示为P=1/(-0.5)=-2D

(工程光学基础)考试试题库1

2008 级光电子技术 1.在单缝衍射中,设缝宽为 a ,光源波长为 λ ,透镜焦距为 f ′,则其衍射暗条纹 间距 e 暗 = f ,条纹间 a 距同时可称为线宽度。 2.当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而使平面镜转 15°角,则反射光线将转动 30 ° 角。 3.光线通过平行平板折射后出射光线方向 __不变 _ ___ , 但会产生 轴向位移量,当平面板厚度为 d ,折射 率为 n ,则在近轴入射时,轴向位移量 为 d (1 1 。 ) n 4.在光的衍射装置中,一般有光源、衍射屏、观察屏,则衍射按照它们距离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 菲 涅耳衍射,另一类 为 夫琅禾费衍射 。 5.光轴是晶体中存在的特殊方向 , 当光在晶体中沿此方向传播时不产生双折 射。 n

工程光学 郁道银版 习题解答(一题不落)第十章_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第十章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1. 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14 0,2cos[210()],02 x y z z E E t E c π π==?-+ =,求(1)该 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振幅和原点的初相位?(2)拨的传播方向和电矢量的振动方向?(3)相应的磁场B的表达式? 解:(1)平面电磁波cos[2()]z E A t c πν?=-+ 对应有14 62,10,,3102 A Hz m π ν?λ-=== =?。 (2)波传播方向沿z 轴,电矢量振动方向为y 轴。 (3)B E → → 与垂直,传播方向相同,∴0 By Bz == 814610[210()]2 z Bx CEy t c π π===??-+ 2. 在玻璃中传播的一个线偏振光可以表示2 15 0,0,10cos 10()0.65y z x z E E E t c π===-,试求(1)光的频率和波长;(2)玻璃的折射率。 解:(1)215 cos[2()]10cos[10()]0.65z z E A t t c c πν?π=-+=- ∴15 14 210510v Hz πνπν=?=? 72/2/0.65 3.910n k c m λππ-===? (2)8 714310 1.543.910510 n c c n v λν-?====??? 3.在与一平行光束垂直的方向上插入一片透明薄片,薄片的厚度0.01h mm =,折射率n=1.5, 若光波的波长为500nm λ=,试计算透明薄片插入前后所引起的光程和相位的变化。 解:光程变化为 (1)0.005n h mm ?=-= 相位变化为)(202500 10005.026 rad πππλδ=??= ? = 4. 地球表面每平方米接收到来自太阳光的功率为 1.33kw,试计算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假设太阳光发出波长为600nm λ=的单色光。 解:∵2201 2 I cA ε= = ∴1 32 2()10/I A v m c ε= 5. 写出平面波8 100exp{[(234)1610]}E i x y z t =++-?的传播方向上的单位矢量0k 。

工程光学重点整理

工程光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第一节 ●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直线传播定律,独立传播定律,反射折射定律,全反射,光的可逆原理) 1.反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入射点的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即 I I -='' n n I I ' ='sin sin 2.全反射及其应用 注意: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临界角 光密介质:分界面两边折射率较高的介质。 光疏介质:分界面两边折射率较低的介质。 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 全反射条件: ①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 费马原理:光是沿着光程为极植(极大、极小或常数)的路径传播的。也可已表述为: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期间无论多少次折射或反射,其光程为极值。利用费马原理可以证明:光的直线

传播、折射及反射定律。 马吕斯定律: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折、反射,费马原理及马吕斯定律可互推。 第二节 a)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 1、光学系统的作用: 对物体成像,扩展人眼的功能。 2、完善像点与完善像: 若一个物点对应的一束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后仍为同心光束,该光束的中心即为该物点的完善像点。完善像是完善像 点的集合。 3、物空间、像空间: 物所在的空间、像所在的空间。 4、共轴光学系统:

b) 图1-13 共轴球面光学系统 1 A 1 O 2 O 3 O 3 A '3 n '()32 n n '()21n n '1 n 1 B () 21A A '()32 A A '()32 B B '3 B '() 21B B '1l -1 r 2 l '1C () 2 1 y y -'-1l ' 3 r -2 l -2 C 3 C 1 y ()32 y y '3 y '-2 r 3 l -3 l '1 d 2 d 若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的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则该光学系统是共轴光学系统。 5、各光学元件表面的曲率中心的连线,称光轴。 c) 完善成像条件:入射光出射光均为同心光束。 C A O n O O n O O n OO n O A n A E n E E n E E n EE n E A n k k k k k k k k ='''+''++++=''+''++++ 21211112121111 d) 物像的虚实判断:实像真实存在且可以记录,虚像则不可以。 第三节 a) 一、基本概念 1、光轴:通过球心C 的直线 2、顶点:光轴与球面的交点 3、子午面:通过物点和光轴的截面 4、物方截距:顶点O 到光线与光轴交点A 的距离 5、物方孔径角:入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6、像方截距:

(工程光学基础)考试试题库1

1.在单缝衍射中,设缝宽为a ,光源波长为λ,透镜焦距为f ′,则其衍射暗条纹间距e 暗=f a λ ' ,条纹间距同时可称为线宽度。 2.当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而使平面镜转15°角,则反射光线将转动 30° 角。 3.光线通过平行平板折射后出射光线方向__不变_ ___ ,但会产生轴向位移量,当平面板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则在近轴入射时,轴向位移量为1 (1)d n - 。 4.在光的衍射装置中,一般有光源、衍射屏、观察屏,则衍射按照它们距离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 菲涅耳衍射,另一类为 夫琅禾费衍射 。 5.光轴是晶体中存在的特殊方向,当光在晶体中沿此方向传播时不产生双折射。n e

工程光学,郁道银,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 时,v=2.25*108m/s, 当光在 冕牌玻璃中,n=1.51 时,v=1.99*108m/s, 当光在火 石玻璃中,n=1.65 时,v=1.82*108m/s,当光在加 拿大树胶中,n=1.526 时,v=1.97*108m/s,当光在 金刚石中,n=2.417 时,v=1.24*108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 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 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 n0sinI1,其中 I1 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0sinI1=n2sinI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2) 由(1)式和(2)式联立得到n0 . 5、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n=1.5 的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的位置。如果在凸面镀反射膜,其会聚点应在何处?如果在凹面镀反射膜,则反射光束在玻璃中的会聚点又在何处?反射光束经前表面折射后,会聚点又在何处?说明各会聚点的虚实。 解:该题可以应用单个折射面的高斯公式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