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

复习要求:必须在学习该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已布置的四套作业,掌握以下各章重点问题。

复习注意:各章节的主要文献资料即文言文的译句解释。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重点问题:

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要点:相传夏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夏启讨伐有扈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当时的宗教为迷信中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或“上帝”。殷商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上帝的子孙,因而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违抗王命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目的是使人们“敬鬼神,畏法令”。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主要表现于对天命说作了重大的修正,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天命并不固定,只属于有德之人:“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由此意味着神权的动摇。统治者必须注重人事,重视人心向背,关怀小民,“知小民之依(隐痛)”。

西周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重点问题:

礼治的基本原则和特征:相传“周公制礼”,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守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即周礼。在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串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

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它也是西周立法、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西周的礼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明德慎罚”思想:周公主张德、刑并用,要求崇尚德政,谨慎地使用刑罚,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管仲的改良旧法思想要点: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二“作内政而寄军令”包括“四民分居”、“三国五鄙”,“以威治民”;三“令顺民心”,“与民分货”,法令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关系。

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要点: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二改革内政,创立新制;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四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包括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罪刑相当和以情断狱。

邓析的“不是礼义”思想要点:一“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二私制“竹刑”,传授法律。

儒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儒家的法律思想及其演变要点:

一、“为国以礼”的礼治论二、“为政以德”的德治论三、“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孔丘以仁、礼为核心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二、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三、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四、立法、司法主要靠贤人。

孟轲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要点:

一、与政治法律结合的“仁政”说二、“仁政”在法律思想上的表现

三、“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

荀况的礼、法统一观要点:

一、礼、法的起源二、引法入礼,礼法结合三、“隆礼重法”,教化、

刑罚并用四、重视“法义”,严格执法五、“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思想.

墨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要点:墨翟《墨子》

一、“天志”是法律的渊源二、“天志”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三、“天志”表达了墨家的理想四、“兼爱”是“墨家”法律观的核心

墨家的立法和司法思想要点:

一、“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思想起源二、法律应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目的三、法律应维护劳动民众的基本权利四、君主集权的法制统一观点

五、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道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老子》的法律哲学要点:老子《老子》

一、崇尚自然,主张以道统法二、“无为而治”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

三、对礼、法的否定和批判。

《庄子》中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要点:庄周《庄子》

一、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一切仁义礼法二、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法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说要点:一、“法”的概念、性质、起源、作用;

二、“法治”的内容和实质四、“法治”的理论根据三、推行“法治”的方法――立法原则、执法主张、运用赏罚、“法、势、术”相结合

商鞅的变法和“法治”思想要点:一、“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二、法、信、权相结合的“法治”三、“以刑去刑”的重刑思想

慎到的尚法和重势思想要点:一、“立公弃私”的“公法”论二、尊君、贵势和尚法

韩非的“法治”理论要点:韩非《韩非子》

一、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观二、君主专制的“法治”理论

三、法、势、术相结合

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重点问题:

秦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要点:一、“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二、“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三、严刑峻法,“深督轻罪”

四、“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要点:一、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二、文武并用,“德刑相济”三、“罚不患薄”,约法省刑四、“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

《淮南子》中的法律思想要点:刘安

一、“无为”是法的根本原理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三、兼采儒法,注重法治四、贤人执法,“待圣而治”

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要点:一、以秦为鉴,“以民为本”二、“立法陈纪”,刑不上大夫三、礼义为先,礼法结合四、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四点。

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要点:一、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二、“君权神授”,法自君出三、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四、“阳德阴刑”,德主刑辅五、《春秋》决狱,“原心论罪”

王充、仲长统反谶纬神学的法律思想要点:一、王充对“天刑”论的批判二、仲长统的变法改制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晋代律学和刘颂的法律思想要点:一、杜预《律本》中的法律观二、张斐《律表》中的法律观三、刘颂的重法主张

魏晋玄学的法哲学思想和鲍敬言的无君论要点:一、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二、稽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观三、鲍敬言的“无君论”

拓跋宏的政治改革和法律思想要点:孝文帝

一、“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二,“法为治要”,慎刑恤刑三、“教随时设,政因事改”

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重点问题:

杨坚除削烦苛的立法和司法主张要点:一、抑制兼并,“轻徭薄赋”

二、更定新律,“以轻代重”三、喜怒无常,“用法益峻”

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要点:一、以隋为鉴,“安人宁国”二、立法公平,务求宽简三、慎狱恤刑,务求其“实”四、明正赏罚,“一断以律”五、纳谏与执法相结合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要点: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二、封建纲常的法律化三、良贱异法,维护等级特权

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一、君权至上与“道统论”

二、圣人“制刑”与“天刑”说三、“德礼为先,辅以政刑”

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与赏罚及时说:一、“天人不相预”,赏罚须及时二、法律起源城“势”三、刑、礼“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要点:一、刑、礼、道“迭相为用”二、法令贵一,自上行之三、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

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步发展

重点问题:

理学的兴起及其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要点:一、理学的兴起二、理学对

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

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要点:一、“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二、德祠政刑“相为终始”三、“以严为本,以宽济之”

丘浚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一、德礼政刑“王道之治具”

二、“以公理而灭私情”说三、“应经合义”,顺情便民四、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

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要点:一、改革官制,“革故鼎新”二、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三、“审刑名”的司法原则

王安石“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法律思想:一、“三不足”的变法理论二、“大明法度,众建贤才”三、“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要点:一、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二、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三、整饬吏治,慎用赏罚四、“法在必行,奸无所赦”

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完颜雍严格治吏的法律思想要点:一、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二、“赏罚不滥,即是宽政”三、“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

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一、建立封建法律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二、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三、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第十四章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要点:一、抨击“一家之法”二、建立“天下为主”的“天下之法”

王夫之“趋时更新”的法律思想要点:一、“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二、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三、“任法”“任人”并行,宽与严相结合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要点:一、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二、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禁绝鸦片,宜用重典。

魏源的“因势变法”理论:一、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赞赏西方政治法律制度二、“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三、民主议政,广开言路四、广收人才,“治法在人”

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洪秀全反对封建专制的法律思想:一、“斩邪留正”,除妖安良二、人无私财,“逆者议罪”三、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四、严刑峻罚,轻罪重刑洪仁轩及其《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一、“国家以法制为先”二、“恩威并济”,教、法兼行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一、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二、

兼用管、商之法,“振之以猛”三、屈从外国,损害中国主权

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整顿中法,采用西法三、“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四、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论:一、“时移法亦移”,倡“变法维新”二、“变法全在定典章宪法”,实行君主立宪三、坚持保皇立宪,鼓吹复古四、“太平之世不立刑”

梁启超的变法图存思想:一、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约”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三、“三权之体皆管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四、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须为用”

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法律思想:一、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二、抨击封建纲常名教。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

重点问题: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要点:一、清末的修律活动的指导方针二、清末修订中的礼教派和法理派之争的实质――是封建法律革新与守旧的斗争。

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要点:沈家本(1840-1913)

一、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二、“平恕”为审断之本三、“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四、法学盛衰说。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重点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学说要点:孙中山(1866-1925)

一、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二、“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律观三、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学说

章太炎的法律思想要点:一、建立总统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二、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法律观三、“专以法律为治”的主张

(完)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反映"礼"最初只是一种 A.部落狩猎活动 B.宗教祭奠仪式 C.家庭饮食活动 D.地方自治活动 2、鉴于殷商的灭亡教训,周公主张 A.重刑辟 B.明德慎罚 C.杀无罪 D.杀无辜 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说法出自 A.《论语》 B.《管子》 C.《孟子》 D.《庄子》 4、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一个重要论据是 A. 国小而逼,族大宠多 B.为善者不改其度 C.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D.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5、下列符合孔子法律思想的表述是 A.礼乐兴,则刑罚不中 B.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C.刑罚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该说法出自 A.《墨子?天志》 B.《墨子?明鬼》 C.《墨子?夭道》 D.《墨子?非命》 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该种思想属于 A.法家 B.道家 C.兵家 D.儒家 8、"刑无等级"作为先秦法家的思想命题,体现了法律的 A.自由性 B.平等性 C.等比性 D.自然性 9、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与之相近的是 A.孟子的性善论 B.庄子的自然论 C.孔子的礼治论 D.荀子的性恶论 10、"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的说法出自 A.《汉书?贾谊传》 B.《新语》 C.《新书》 D.《新序》 11、陆贾为汉初统治阶级提供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理论,其代表作是 A.《新语》 B.《新书》

全国07年7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和答案

————————————————————————————————作者:————————————————————————————————日期: 2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宗法制度完备的表现是( C ) A.亲亲、尊尊 B.男女有别 C.嫡长继承 D.土地国有制 2.先秦法家中,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是( D )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 3.“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B ) A.东汉 B.西周 C.三国 D.南北朝 4.韩非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 A ) A.好利恶害 B.性善论 C.仁义 D.兼爱 5.“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反映了孟子主张( C ) A.隆礼重法 B.仁者爱人 C.为民制产 D.宽刑慎杀 6.先秦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B ) A.天命 B.天志 C.天心 D.天罚 7.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我国古代( C ) A.第一部成文法 B.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C.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 D.官方文件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先秦( A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是要符合( D ) A.心 B.法 C.情 D.理 10.下列属于唐代柳宗元的著作是( D ) A.《天刑》 B.《天志》 C.《天论》 D.《天说》 11.白居易法律思想方面的作品是( C ) A.《时令论》 B.《与孟尚书书》 C.《策林》 D.《驳复仇议》 12.唐代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A ) A.韩愈 B.李世民 C.白居易 D.柳宗元 13.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D ) 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理学 14.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之说的思想家是( B ) A.朱熹 B.丘濬 C.王夫之 D.魏源 l5.提倡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的思想家是( B )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张居正 D.魏源 16.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孙中山 B.张之洞 C.康有为 D.沈家本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 B ) A.《原君》 B.《原臣》 C.《原法》 D.《议兵》 18.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的是( C ) A.梁启超 B.谭嗣同 C.沈家本 D.章太炎 19.沈家本认为审断之本在于( A ) A.平恕 B.严刑重法 C.违法必纠 D.用法从宽 20.章太炎曾主张实行“四权分立”,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 C )A.考试独立 B.监察独立 C.教育独立 D.外交独立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12答案

作业1ABAADDDBABCCBDB 16.为了防止西方三权分立的流弊,实施五权宪法,孙中山提出了“权能分治”学说。她把国家权力分成“政权”与“治权”。“政权”指选举、罢免、创治、复决四权。“治权”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她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把“政权”交给人民管理,但又认为人民没有能力管理国家,应由有能力的专家组成政府,治理国家,若能权能分立,互相制约,各司其职,就能实现民主政治。17. 黄宗羲,极力赞扬汉、宗太学生的清议,认为学校确实能代表人民的舆论,扩大学校的职能,使她成为清议的机关,监督政府,国家无论行政,外交、军事、刑狱等等,都应当经过学校的意见来执行,大大推动学校的政治作用,让它主持公是公非,对政府实行一种检察权,这样的学校就近似一个议会。 18.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的说,她认为天命是有的,但“惟命不于常”,她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属谁要看谁有“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她以此为周朝的政治辩护。19. 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的

理论基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只要利国利民,上天惩罚与人言都不是障碍,表现了她变法的决心,也是对古代变法理论的发展。 20. 它以道家思想为主,杂采众家之长,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全面的治理方案。 (1)无为而治,法宽行缓。 《淮南子》认为宇宙万物是“道”所派生的,“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只有无为才合乎道的要求:“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 君主以无为原则治理天下有莫大的好处:“清净无为,则天与之时,廉洁守节,则地升之财。”《淮南子》解释无为的含义时说:“圣人…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无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它认为人君固然要顺应自己的变化,不干扰其下属,不侵渔其民,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2)法随时变,礼与俗化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A.西周B.春秋 C.战国D.汉朝 2.主张“令顺民心”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B.邓析 C.公孙侨D.管仲 3.春秋时期,否定和抛弃周礼的是() A.邓析B.管仲 C.商鞅D.子产 4.先秦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是() A.秦始皇B.韩非 C.李斯D.商鞅

5.“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思想命题出自()A.《墨子》B.《庄子》 C.《老子》D.《商君书》 6.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 C.墨子D.老子 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 A.周公B.孔子 C.庄子D.荀子 8.管仲立法思想的明显特征表现为() A.重农主义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D.重商抑农 9.春秋决狱始于() A.秦B.西汉中期 C.西汉后期D.东汉中期 10.汉初提出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理论的著作是() A.《春秋繁露》B.《淮南子》 C.《新书》D.《新语》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北魏B.辽

C.唐D.金 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C.完全不同D.完全相同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A.南宋B.北宋 C.元D.明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A.唐高祖B.唐高宗 C.唐太宗D.唐玄宗 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B.王夫之 C.黄宗羲D.梁启超 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A.完颜雍B.朱棣 C.朱元璋D.张居正 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惟齐非齐B.哀矜忽喜 C.明刑弼教D.杀无赦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B.人治思想C.礼治思想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B.亲亲、尊尊C.嫡长继承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B.尚同、尚贤C.天志、明鬼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 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B.商鞅C.贾谊D.孟子7.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法与时转则治D.礼、刑、道迭相为用 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B.斯C.陆贾D.吕不韦

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A.道家B.墨家C.农家D.兵家12.颂重法主的主要容是( A )。 A.恢复肉刑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D.“刑九赏一” 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B.礼C.经义 D. 人情 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A.主恢复肉邢B.主取消肉刑 C.主扩大赎刑D.主取消赎刑 1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 C )。 A.仲淹B.司马光C.王安石D.宋神宗19.元朝耶律楚材主治国用( C )。 A.法术B.权术C.儒术D.道术

中国法律思想史必考论述 题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法家,法治 1为了推行“法治”,法家认为必须使法令成为君主治国、官吏尽职和判断所有人言行是非、行赏施罚的惟一准则,从而提出了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的主张。 2明法:要求立法明确和万民遵守。主张以成文形式将新法布之于百姓 3任法:要求远贤智、弃私议、有法必依,执法以信。 4壹法:统一立法权,统一法令的内容,统一人们的思想。 5从法:要求使法令具有绝对权威。任何人都要按法令办事。主要包括君臣共守和刑无等级两个方面。 6. 事断于法 即严格的按照法令规定办事,是治理国家的唯一的正确途径,也是实现君主制的无为而治、事不亲躬的最好方法。这是慎到提出的立公弃私的具体方法之一。 儒家,德治及其现代意义 其一, 传统德治首先强调最高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把君主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看作是实施德治的基础与前提。孔子提出, 君主必须具备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 指出最高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是治国安邦、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基础和前提, 统治者只有经过修身、齐家的伦理实践, 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的。 意义:用道德善恶规约了统治者的思想行为, 弘扬了道德正气,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统治者的无道行为。

其二, 传统德治主张以三纲之礼、忠孝之德对广大民众实施道德教化, 力主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另外, 德治思想明确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民可载舟, 亦可覆舟的原理, 从巩固封建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出发, 提出了仁政爱民的主张, 要求统治阶级对人民施仁政、除苛政, 轻徭役、薄赋税,利民惠民、体恤百姓。 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和疾苦,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从而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三, 传统德治认为各级官吏的道德品行和道德操守是实施德治的重要保证, 主张尚贤弃奸 ,以德选官的人才标准。传统德治十分重视各级官吏的政德、官德, 大力提倡贤人政治,主张尚贤弃奸的选官标准, 要求举纳忠良英才, 惩处贪官污吏; 实施德政德治, 革除暴政流弊。 意义:崇德尚贤、以德行政的为官标准和实践, 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和好处,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政德和官德传统。 黄宗羲思想: (一)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黄宗羲认为,三代以前的法是天下之法,三代之后的法则是一家之法。 一家之法弊端:法令密集,成为君主满足私欲的工具。 因此要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与儒家有治人,无治法观点不同。要求要从根本上变革法律的私法性,使之成为天下之公法。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一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在由宗教领袖直接掌握政权、实行神权政治的国家或地区,神权法也就是教会法(或称寺院法、宗规法)。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权法思想曾占统治地位,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见西欧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 2、明德慎刑思想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3、兼相爱,交相利 是墨家思想。缘自墨子.意思为: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的统一.墨子讲究“兼爱”、“非攻”。其实墨子的“兼爱”,是“兼相爱交相利”合论的。 4、“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中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二、简答题(60分,每题20分)(可加纸) 1.简述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核心。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 2.简述先秦儒家礼法观。 儒家重礼,强调“为国以礼”。儒家所强调的礼作为根本的国家制度,主张将礼实施的范围扩大到民间,其否定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为礼赋予了道德的基础。(一)礼治优于法治。认为礼治具有天然合理性,认为以严酷和平等为特征的法治违反了自然规律;(二)以刑弼教。推行礼的最好办法是德教,是统治者以身作则与合理教化,同时指出礼治的推行也离不开法;(三)法需以“仁义”和“孝悌”为原则。仁义既是儒家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又是先秦儒家对统治者进行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具体尺度。儒家重孝悌,并把孝悌作为判断现实法制优劣的又一价值标准。 3.简评墨家的法律观。 墨家是战国时期有显著影响和地位的重要学派。它曾与势力强大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并称“显学”。墨家法律观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广泛性的特点。其所定义的法是广义的法,从他们所熟悉和使用的规矩、绳墨、度量衡等一般工具,到在整个社会中起调整和规范作用的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统统包括在内,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亲身体会和认识。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博学多识,“好学而博”,是一位独具创造精神的伟大思想家。墨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适应当时公布成文法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他们“兼相爱、交相利”的主体思想构架下,站在“贱者”、“弱者”、“贫者”等下层劳动者的立场上,通过展开对维护“贵者”、“强者”、“富者”利益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兼爱、兼利、以天为法、“劝爱禁恶”、赏当贤、罚当暴等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

精心整理1、单选题(4分) “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2 A. 答案 得分 3 A. 答案 得分 4 “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 A.神权法 B.自然法 C.制定法 D.习惯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5、单选题(4分)

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 A.族诛连坐 B.罪止一身 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6、单选题(4分) A 答案 得分 7 A 答案 得分 8 A 答案 得分: 9、单选题(4分) 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10、单选题(4分) 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慎到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11 A. C. 答案 得分 12 A 答案 得分 13 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A.男女有别B.礼不下庶人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答案:AC标准答案:AC 得分: 14、多选题(4分)

“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 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 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答案 得分 15 A C 答案 得分 16 A 答案 得分: 17、多选题(4分) 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 A.荀子B.孟子C.韩非D.商鞅 答案:CD标准答案:CD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 徐海涛 授课计划 导论 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管仲、子产、邓析) 第二节儒家的法律思想(孔子、孟子、荀子) 第三节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子) 第四节道家的法律思想(《老子》、《庄子》) 第五节法家的法律思想(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管子》、韩非) 第三章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和酝酿 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与法家思想的破产 二、从黄老到以儒为主的儒法合流、礼法统一 第二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形成过程、内容和基本特点) 第三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基本理论、刑事制度、婚姻家庭方面)自学辩论:“春秋决狱”利大于弊VS“春秋决狱”弊大于利 第四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理学的兴起、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第五节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了解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重点讲述以黄宗羲为主的启蒙思想 第四章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龚自珍、魏源) 第二节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法律思想(洪秀全、洪仁玕) 第三节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第四节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第五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孙中山、章太炎) 第六节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 A.子产 B.夏桀 C.叔向 D.夏禹 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讲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 A.主权在民 B.君民共主 C.君权神授 D.天命无常 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 A.礼治 B.法治 C.势治 D.民治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讲法最为接近的是() 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8.作为先秦时期闻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讲明法律应该具有() A.公平性 B.公布性 C.平等性 D.规范性 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墨子 C.慎到 D.老子 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截了当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 B.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 D.统一中国 l3.废止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景帝 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西语》 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纲

1、单选题(4 分) “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2、单选题(4 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A. 宗教祭奠仪式 B.政治组织原则 C.普遍行为准则 D.国家根本大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3、单选题(4 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A. 《尚书》 B.《诗经》 C.《论语》 D.《礼记》 答案:D 标准答案:D 得分: 4、单选题(4 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A. 神权法 B.自然法C制定法 D.习惯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5、单选题(4 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A.族诛连坐 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答案:B 标准答案:B 得分: 6、单选题(4 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 答案:D 标准答案:D 得分: 7、单选题(4 分)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 A.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8、单选题(4 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B 标准答案:B 得分: 9、单选题(4 分) 提出“官无常贵, 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 D.法家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10、单选题(4 分)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A.老子 B.庄子C荀子D慎到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11、多选题(4 分)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 A.嫡长继承制 B.王位世袭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BC标准答案:ABC 得分: 12、多选题(4 分)西周“礼治”的原则有() A.男女有别 B.亲亲 C.长长 D.尊尊 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 得分: 13、多选题(4 分)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 答案:AC标准答案:AC 得分: 14、多选题(4 分)“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 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 得分: 15、多选题(4 分)法家认为法律的作用包括() A、“定纷”以“止争” B、“兴功”而“惧暴” C、“存天理,灭人欲” D、“一民而使下” 答案:ACD标准答案:ACD 得分: 16、多选题(4 分) 《老子》从“无为而治” 的思想出发,向统治者提出了“三去” 、“三绝” 的原则。 其中“去”是指去甚、去奢、去泰;那么“三绝”是指() A、绝圣弃智 B、绝仁弃义 C、绝巧弃利 D、绝少分甘 答案:ABC标准答案:ABC 得分: 17、多选题(4 分) 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

专业备考制作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世袭制B.终身制 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制 解析:C 2.西周主张对“不孝不友”行为严加惩处、“刑兹无赦”的思想家是 A.周文王B.周武王 C.周厉王D.周公 解析:A 3.管仲以法理政、统军和治民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君主集权B.反对君主集权 C.提倡西周礼制D.建立民主法治 解析:C 4.春秋时期提出“四民分居定业”的思想家是 A.管仲B.女叔齐 C.子产D.邓析 解析:A 5.批评子产没有否定和抛弃周礼的先秦思想家是 A.邓析B.孟子

专业备考制作C.叔向D.商鞅 解析:A 6.先秦时期,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被称为 A.儒家B.墨家 C.道家D.法家 解析:A 7.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无善无恶说B.性三品说 C.性恶说D.性善说 解析:D 8.墨家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 A.礼崩乐坏B.暴君的统治 C.人自爱而不爱人D.天命使然 解析:C 9.提出“道法自然”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 C.商鞅D.慎到 解析:B 10.庄子认为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是 A.严刑B.无为 C.重礼D.势治 解析:B 11.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李悝B.吴起 C.慎到D.韩非 解析:D 12.战国中期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的法家代表人物是 A.慎到B.韩非 C.荀子D.庄子 解析:A l3.下列人物中,其思想受到“黄老”学说影响的是 A.孔子B.孟子 C.墨子D.韩非 解析:D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B) A.西周B.夏C.东周D.商 2.先提出“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思想家是(A) A.荀子B.孟子C.管子D.孔子 3.先诸家流派中,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是(B) A.农家B.墨家C.兵家D.法家 4.最早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先思想家是(C) A.始皇B.斯C.非D.商鞅 5.被始皇利用的“五德终始”说出自(D) A.儒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 6.“皇天无新,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是(C ) A.天命无常B.致天之罚C.以德配天D.天下 7.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C) A.嫡长继承制B.世卿世禄制C.分封制D.君权神授制 8.春秋时期,(B )提出“宽猛相济”的主。 A.管仲B.子产C.邓析 9.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B )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B.“皆有法式”C.“一同天下之义”D.“不务德而务法”10.我国最早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产生于下列哪位思想家(C) A.周公B.周文王C.老子D.孔子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家提倡实行愚民政策,消除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主( ABC )。 A.“绝仁弃义” B.“绝圣弃智” C.“绝巧弃利” D.“立公弃私” E.“弃礼废道” 2.朝“法治”思想的容有( BCD )。 A.礼B.法C.术D.势E.义 3.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包括(BCD ) A.礼制 B.分封制 C.世卿世禄制 D.嫡长继承制 三、名词解释题 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刑不上大夫”是说刑罚的锋芒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平民。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这是邓析思想的主要倾向,也是他主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意思是说: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宗法制度完备的表现是() A.亲亲、尊尊B.男女有别 C.嫡长继承D.土地国有制 2.先秦法家中,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是() A.商鞅B.慎到 C.申不害D.韩非 3.“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A.东汉B.西周 C.三国D.南北朝 4.韩非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 A.好利恶害B.性善论 C.仁义D.兼爱 5.“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反映了孟子主张() A.隆礼重法B.仁者爱人 C.为民制产D.宽刑慎杀 6.先秦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天命B.天志 C.天心D.天罚 7.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我国古代() A.第一部成文法B.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C.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D.官方文件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先秦() A.道家B.法家 C.儒家D.墨家 9.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是要符合() A.心B.法 C.情D.理 10.下列属于唐代柳宗元的著作是()

A.《天刑》B.《天志》 C.《天论》D.《天说》 11.白居易法律思想方面的作品是() A.《时令论》B.《与孟尚书书》 C.《策林》D.《驳复仇议》 12.唐代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A.韩愈B.李世民 C.白居易D.柳宗元 13.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A.儒学B.道学 C.佛学D.理学 14.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之说的思想家是() A.朱熹B.丘濬 C.王夫之D.魏源 l5.提倡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王安石 C.张居正D.魏源 16.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B.张之洞 C.康有为D.沈家本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A.《原君》B.《原臣》 C.《原法》D.《议兵》 18.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的是() A.梁启超B.谭嗣同 C.沈家本D.章太炎 19.沈家本认为审断之本在于() A.平恕B.严刑重法 C.违法必纠D.用法从宽 20.章太炎曾主张实行“四权分立”,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 A.考试独立B.监察独立 C.教育独立D.外交独立 21.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男女平等,婚姻自由B.斩邪留正,除妖安良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科)作业二 1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 是否 正确答案 否 2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是否 正确答案 否 3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继承孔、孟重德轻刑的思想,提出“德主刑辅”治国方略的是朱熹。 是否 正确答案 否 4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庄子》将《老子》的“无为”之道推向虚无的极端。 是否 正确答案 是 5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道家最早提出了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是否 正确答案 是 第 2 大题: ( 得 20 分 ) 单选题 1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的法律思想。 A . 儒法合一 B . 道家 C . 黄老学派 D . 法家 正确答案: C . 2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早期改革派中,关于变法的方式方法,()主张“仿古法而行之”。 A . 龚自珍 B . 魏源

C . 林则徐 D . 黄宗羲 正确答案: A . 3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新儒学的缔造者是()。 A . 李斯 B . 陆贾 C . 贾谊 D . 董仲舒 正确答案: D . 4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宋代理学把封建伦理所提倡的()视作“天理”。 A . 三纲五常 B . 礼法并用 C . 宽猛相济 D . 先教后刑 正确答案: A . 5 . ( 应得 4 分,实得 4 分 ) 夏、商的法律思想是()。 A . “天命”、“天罚” B . “以德配天” C . “明德慎罚” D . “仁、义、礼、智、信” 正确答案: A . 第 3 大题: ( 得 30 分 ) 多选题 1 . ( 应得 6 分,实得 6 分 ) 黄老学派是融()学说而形成的法律思想体系。 A . 儒家

《中国法律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观点思想史》网上模拟作业练习(1) 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断肢体,割肌肤”为特征的肉刑是汉初文帝废除的。(√) 2.赦或赦免是中国古代对犯罪者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的一种制度。(√) 3.族诛和连坐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4.在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反对刑讯的是西汉的路温舒。(√) 5.“七出”、“三不去”是中国封建法律所规定的离婚制度之一。(√) 6.在我国封建社会同姓是不能结婚的。(√) 7.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转型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搭建了桥梁。(√) 8. 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转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会通中西,完成了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所想的输入。(√) 9.由于西方列强的欺压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试近代中国的民主法治思想既不充分,也不成熟。(√) 10.“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务实主张是张之洞提出的。(×) 11.龚自珍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2.张之洞“采西法以弥补中法之不足”的思想是洋务派变法主张的代表。(√) 13.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以“纲常礼教”为指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的。(×) 14. 绝对的平等是洪秀全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15.法理派代表人物是沈家本和杨度。(√) 1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代表认为是孙中山和章太炎。(√) 17、“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是王安石提出的。(×) 18、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

19、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孙中山。(×) 20.沈家本在阐述法的性质时,将先秦法家的说法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揉和在一起。(√) 21、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章太炎。(×) 2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民族平等,人民主权以法律效力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3.“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权能分治。(√) 24.“五权宪法”的精华是天赋人权。(×) 25.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夕,“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重不屈挠”是蔡元培一生中最光辉岁月的写照。(×) 26.“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孙中山。(×) 27、龚自珍提出事无不变观点,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 28、子产认为礼与仪有本质区别,是最高的自然法则,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要顺民心,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原则。(√) 29、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和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30、法家把法比作尺寸、绳墨、斗斛、规矩,揭示法的客观公正。(√) 1、玄学的特点是将儒家的伦理纲常之说与老、庄推崇的自然之道合二为一。(√) 2、律学虽然是经学的一个分支,但它却是我国古代传统法律学的主流。(√) 3、《晋律》的拟定者除贾充外,其余几乎全都不是倾向儒家主义者。(×) 4、赏与罚是法家历来重视的“二柄”,即推行法治的有力工具。(√) 5、唐中后期庶族地主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6、随着宋明理学的产生和盛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地位日益巩固,(√ ) 7、从宋代开始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渐显暮气和僵化。(√ )

1、单选题(4分) “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2、单选题(4分) 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 A.祭奠仪式 B.政治组织原则 C.普遍行为准则 D.国家根本大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3、单选题(4分)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 A.《尚书》 B.《诗经》 C.《论语》 D.《礼记》 答案:D标准答案:D 得分: 4、单选题(4分) “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 A.神权法 B.自然法 C.制定法 D.习惯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5、单选题(4分) 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 ) A.族诛连坐 B.罪止一身 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6、单选题(4分) 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孟子B.申不害C.慎到D.庄子 答案:D标准答案:D 得分: 7、单选题(4分) 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 A.自然法B.教会法C.成文法D.习惯法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8、单选题(4分) 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9、单选题(4分) 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思想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10、单选题(4分) 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慎到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11、多选题(4分) 下列属于先宗法等级制的容或产物的有( ) A.嫡长继承制 B.王位世袭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BC标准答案:ABC 得分: 12、多选题(4分) 西周“礼治”的原则有() A.男女有别B.亲亲C.长长D.尊尊 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 得分: 13、多选题(4分) 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A.男女有别B.礼不下庶人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 答案:AC标准答案:AC 得分: 14、多选题(4分) “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容主要包括() 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B、反对族诛连坐,主罪止一身 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德刑并用,实行教化 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 得分: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以德配天 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3、兼相爱,交相利 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 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D世卿世禄 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 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 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 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 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 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 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 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 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恶论 D.好利恶害论 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 A.权威 B.来源 C.公正和平等 D.基础 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B.民寒 C.不得息 D.民死 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 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 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 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 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

A.李悝 B.齐国法家 C.韩非 D.商鞅 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 A.人类社会之初并没有法 B.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法天造地设的神物 D.法权神授 11、董仲舒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包括()。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更化论" C."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D."天人感应"与天罚论 12、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 A.二者都是"天理"的产物 B.二者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C.二者的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 D.二者应作为统一体来看待 13、王安石的变法理论和变法口号可归结为"三不足",下列不属于"三不足"的范围的是()。 A.天变不足畏 B.祖宗不足法 C.人言不足恤 D.变法不足惧 14、黄宗羲认为表达"天下之人"的舆论和代表民意参政的机构是()。 A.政府 B.议会 C.学校 D.参政院 15、."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它表现在法律主张上,就是()。A.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 B.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 C.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 D."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2、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 3、简述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学说? 四、论述题(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