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矿测量专业教案

生产技术部

许存

二○一一年二十日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层埋藏特征

⒈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板和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

煤层的顶板。通常把煤层上部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顶板。按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垮落的难易程度不同,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如图2-1所示。

⑴伪顶。伪顶是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厚度一般小于0.5m,常由炭质页岩等岩层所组成,采煤时,随着落煤而同时冒落。

⑵直接顶。直接顶一般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由一层或几层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常在回柱或移架后而垮落。

⑶老顶。老顶一般是位于直接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层没有直接顶时)的厚而坚硬的难以垮落的岩层,常由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等组成。老顶不随直接顶垮落,能在采空区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

⒉) 煤层的底板。位于煤层下部一定距离的岩层称为底板。底板岩层一般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页岩、粘土岩或石灰岩等组成。由于岩性和厚度等不同,在采煤过程中破裂、鼓起的情况也不一样,为此,把煤层底板岩石分为直接底和老底。

⑴直接底。直接底是位于煤层下部与煤层直接接触的强度较低的岩层,通常由泥岩、页岩、粘土岩等岩层所组成,当直接底为松软岩石时,易发生底鼓和支柱陷入底板的情况。在急倾斜煤层中,直接底还可能出现沿倾斜滑动的现象,造成巷道支护困难。

⑵老底。老底位于直接底的下部,一般多为砂岩或粉砂岩,有的煤可能有石灰岩作煤层的老底。

⒉煤层形态与结构

煤层的赋存状况由于受成煤时期的条件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层的形状、结构差别是很大的。

⑴煤层的形态。煤层的形态同其他沉积岩一样,在地下通常是呈层状埋藏的,但也有类似层状和非层状的煤层。因此,煤层的形状可分为层状、似层状和

非层状3类。

层状煤层其层位有显著的连续性,厚度变化莫测有一定的规律;似层状煤层,形状像藕节、串珠或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续性,厚度变化较大;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等,层位连续性不明显,常有大范围尖灭。

⑵煤层的结构。煤层结构是指煤层中所含夹石的情况,有的煤层中只含有少量的夹石,但有的煤层含有夹石层(又称“夹矸”)。煤层中的夹矸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或粉砂岩最常见,有的含有植物化石。

煤层中夹石层多,对开采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采煤速度和煤炭质量。在采煤工艺中,要充分考虑到煤层中的夹石层。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石层,将煤层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

⒊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煤层厚度差异很大,有的煤层只有几厘米,有的煤层厚度可达200多米。在目前经济技术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开采的煤层厚度称为可采厚度。国家或地区规定的可采厚度的最低标准称为最低可采厚度。复杂结构煤层的厚度分为总厚度与有益厚度。煤层总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个煤分层及夹石厚度的总和。有益厚度是指在技术、经济上达到最低可采厚度的各分层煤厚度的总和,其中的夹石厚度及低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分层不计算在内,有益厚度=Ⅰ+Ⅱ+Ⅲ。

根据煤层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到,在地下开采时,将煤层分为3类:

薄煤层<1.3m

中厚煤层 1.3~1.5m

厚煤层>3.5m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上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为特厚煤层。

在我国已探明的煤田储量中,厚煤层和中厚煤层所占的比重较大。

⒋煤层产状

煤层产状是指煤层在地壳中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一般用产状要素来表示。煤层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⑴走向:煤层层面与水平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的方向称为走向。走向表示煤层在水平面上的伸展方向。

⑵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由高向低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⑶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也就是倾向线与倾斜线之间的夹角,或称为倾角。倾角的大小反映煤层倾斜的程度。煤层倾角越大,开采难度也就越大。煤层对开采技术和装备选择有较大的影响。煤层按倾角可分为4类:近水平煤层∠8°

缓斜煤层 8°~25°

倾斜煤层 25°~45°

急倾斜煤层>45°

煤矿地质构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㈠地质构造

原始形成的沉积岩层和煤层在其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事的。后来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倾斜、褶皱、有的还发生了断裂面产生了位移,使岩层失去了完整性。这种由地壳运动造成的岩层的空间形态(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单斜构造、褶皱(曲)构造和断裂构造。

⒈单斜构造

岩(煤)层受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产生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形态,这样的构造形态称为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往往是其他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或是褶曲的一翼,或是断层的一盘。单斜构造同样用其岩层产状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来描述。

⒉褶皱构造

岩层在地壳活动中受水平方向挤压力作用,呈现波状弯曲,但仍保持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中岩层的任何一个弯曲,称为褶曲,这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背斜和向斜往往是相互连接。

1)背斜:在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拱的褶曲,其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2)向斜:在形态上是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背背斜和向斜凹凸部分的顶部称为褶曲的轴部,两侧称为褶曲的翼部。

⒊断裂构造

岩层受力后遭到破坏,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方向上形成断裂,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称为断裂构造。

根据岩层断裂后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无显著位移,可将断裂构造分为裂隙、断层两种基本类型。

1)裂隙。

裂隙是指岩层断裂后,两侧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构造。

若干有规则组合的裂隙将岩石分割成一定几何开关的岩块,这种裂隙总称为节理。

2)断层。

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发生断裂,使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地质构造现象称为断层。

1)断层要素。是指断层的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断层面,即断开的煤岩体发生相对位移的断裂面;断盘,即断层面两侧的煤岩体。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煤岩体称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方的煤岩体称为下盘;断距,即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距离,它又分为总断距、水平断距和垂直断距(又称落差)。

2)断层的分类。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类: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岩块沿断层面作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在煤矿的地质构造中最为常见,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带,断层常以组合形式出现,成为阶梯状断层、地堑或地垒。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断层;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基本垂直的断层;

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实际应用上,各种断层常常结合起来命名,如走向正断层、倾向逆断层、倾

向平移断层断层等。

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⒈褶曲的影响

⑴常有大型向斜轴部顶板压力增大的现象,当采煤工作面接近时,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容易发生冒顶、切面等事故,给顶板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⑵有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向斜轴部是瓦斯突出危险区。应预先采取防突措施。

⒉节理的影响

采煤工作面和巷道应尽可能与主要节理面形成一个锐角,以减少片帮掉矸事故,有利于安全生产;煤层顶板岩石的节理发育时,工作面支架一般不宜用点柱,而应采用棚子。同时,棚子的顶梁布置最好按垂直主要节理面的方向,从而防止顶板沿节理冒落,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节理破碎带是水和瓦斯的良好通道,所以破碎发育地区的涌水量常会增加,而在有瓦斯矿井中,节理破碎带的瓦斯涌出量往往会突然增加。

⒊断层的影响

⑴采煤工作面遇断层时,由于顶板破碎,会给支护工作和工作面顶板管理带来困难,应及时采取加强顶板管理的措施,以防发生顶板事故。

⑵断层既是地下水的贮存场所,又是导通地表水和地下水及其他水源的通道,采煤工作进入断层范围内,一旦揭穿,水能沿着断层带流入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因此,工作面在接近断层时,应采取预防水害的措施。

⑶因为断层区煤岩破碎,裂隙发育,容易积存承压瓦斯。尤其在瓦斯含量较大的煤层中,常常在断层破碎带积聚很多瓦斯。工作面在接近或通过这些断层时,必须注意防止发生瓦斯事故。

煤矿基本知识

煤矿基本知识 煤矿生产技术1 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1 第二节矿井开拓5 第二章工作面炮眼布置9 第三章钻眼爆破安全12 钻眼操作安全12 第二节凿岩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4 第三节爆破安全15 第四章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29 第一节巷道掘进方法29 第二节巷道矿压43 第三节巷道支护47 (二)拱形支架49 第四节巷道顶板事故及防治60 煤矿生产技术 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层埋藏特征 ⒈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板和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 煤层的顶板。通常把煤层上部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顶板。按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垮落的难易程度不同,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如图2-1所示。 ⑴伪顶。伪顶是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厚度一般小于0.5m,常由炭质页岩等岩层所组成,采煤时,随着落煤而同时冒落。 ⑵直接顶。直接顶一般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由一层或几层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常在回柱或移架后而垮落。 ⑶老顶。老顶一般是位于直接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层没有直接顶时)的厚而坚硬的难以垮落的岩层,常由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等组成。老顶不随直接顶垮落,能在采空区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 ⒉) 煤层的底板。位于煤层下部一定距离的岩层称为底板。底板岩层一般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页岩、粘土岩或石灰岩等组成。由于岩性和厚度等不同,在采煤过程中破裂、鼓起的情况也不一样,为此,把煤层底板岩石分为直接底和老底,如图2—2所示。 ⑴直接底。直接底是位于煤层下部与煤层直接接触的强度较低的岩层,通常由泥岩、页岩、粘土岩等岩层所组成,当直接底为松软岩石时,易发生底鼓和支柱陷入底板的情况。在急倾斜煤层中,直接底还可能出现沿倾斜滑动的现象,造成巷道支护困难。 ⑵老底。老底位于直接底的下部,一般多为砂岩或粉砂岩,有的煤可能有石灰岩作煤层的老底。 ⒉煤层形态与结构 煤层的赋存状况由于受成煤时期的条件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层的形状、结构差别是很大的。

煤矿基本知识

煤矿生产技术 .............................................................................................................................................. 1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1第二节矿井开拓......................................................................................................................... 5第二章工作面炮眼布置 .................................................................................................................. 10第三章钻眼爆破安全 ........................................................................................................................ 13钻眼操作安全 .................................................................................................................................. 13第二节凿岩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5第三节爆破安全 .......................................................................................................................... 16第四章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 30第一节巷道掘进方法............................................................................................................... 30第二节巷道矿压........................................................................................................... 44第三节巷道支护................................................................................................................... 48(二)拱形支架 ...................................................................................................................... 51第四节巷道顶板事故及防治................................................................................................... 61 煤矿生产技术 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一、煤层埋藏特征 ⒈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板和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 ⒈)煤层的顶板。通常把煤层上部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顶板。按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不 同以及垮落的难易程度不同,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如图2-1所示。 ⑴伪顶。伪顶是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厚度一般小于0.5m,常由炭质页 岩等岩层所组成,采煤时,随着落煤而同时冒落。 ⑵直接顶。直接顶一般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由一层或几层泥岩、页岩、 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常在回柱或移架后而垮落。 ⑶老顶。老顶一般是位于直接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层没有直接顶时)的厚而坚 硬的难以垮落的岩层,常由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等组成。老顶不随直接顶垮落,能在采空区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 ⒉) 煤层的底板。位于煤层下部一定距离的岩层称为底板。底板岩层一般是由砂岩、粉砂 岩、泥岩、砂质页岩、粘土岩或石灰岩等组成。由于岩性和厚度等不同,在采煤过程中破裂、鼓起的情况也不一样,为此,把煤层底板岩石分为直接底和老底,如图2—2所示。 ⑴直接底。直接底是位于煤层下部与煤层直接接触的强度较低的岩层,通常由泥岩、页 岩、粘土岩等岩层所组成,当直接底为松软岩石时,易发生底鼓和支柱陷入底板的情况。在急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 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 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 2.什么叫地史?地层和地史的区别是什么?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地层是在地史的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岩层。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在古代成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而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水土植物。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气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流失,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植物遗体演变成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岩层被水携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逐渐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脱水、压紧,碳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时泥炭就变成了褐煤。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岩层不断加厚,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变化,含碳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含量进一步减小,密度增大,颜色变深,硬度增加,逐渐地变成了烟煤,煤的这种变质过程称为煤化阶段。 4.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密度和容量、导

电性等。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加工利用不利。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W、水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含矸率 工业分类指标: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 5.反映煤岩层产关要素是什么? 走向:煤层或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两面角叫做煤岩层的倾角。6.影响煤层的主要构造有哪几种? 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7.矿井储量是如何分类的?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量: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 矿井工业储量:地质资源量中控制的资源量,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含量、边际经济储量连同地质储量中推断资源的大部,归类为矿井工业储量。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

(冶金行业)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

(冶金行业)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

基础地质资料 1、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壹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井巷。 2、接近含水层、导水或可能导水的断层带或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或通过之前。 3、打开防水隔离煤柱前。 4、接近可能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 5、接近可能涌水的钻孔时。 6、采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或煤层和含水层间的隔水岩层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7、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且有出水征兆时。 8、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 二、突水征兆 壹、矿井突水的壹般预兆: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淋水由小变大,铁锈色水迹;工作面气温降低,出现雾气及硫化氢气味;有时听到“嘶嘶”水叫声;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楠及底鼓。2、冲积层突水预兆: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且有间歇性流砂出现,水色时清时混,水量、砂量逐渐增加,甚至流砂大量涌出;底板发生涌水、涌砂。 三带:冒落带、裂隙带、整体移动带。 水文地质台帐:1、气象资料台帐,2、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帐,3、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帐,4、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5、抽放水试验成果台帐,6、井下水文钻孔台帐。7、水质分析成果台帐,8、封闭不良钻孔台帐,9、井下突水点台帐。

底板带压开采应研究以下问题: 1、查明石灰岩灰厚度、岩性、水位、富水性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岩溶发育分布规律隔水层岩性,力学性质和厚度变化等情况。 2、查明补给水源和补给关系,地下水迳流带动态规律。水化学变化情况。 3、研究实施截流、堵源措施的可能性和具体部位。 4、圈定出可能突水危险区,预计最大涌水量。 5、确定探放水的具体位置。 6、预测、预防和处理岩溶塌陷。 探水结至断交线最小距离不得小壹20米。水压大于1.96mpa时,每增加0.098Mpa水压,超前距离增大0.5M计算。 壹)常用的防水煤(岩)柱类型 (1)断层防水煤(岩)柱:在导水或含水断层俩侧,为防止断层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煤(岩)柱,或当断层使煤层和强含水层接触或接近时,为防止含水层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柱。(2)井田边界煤柱:相邻俩井田以技术边界分隔时,为防止壹个矿井淹没(由突水或矿井报废引起)后影响另壹个矿井的安全生产而留设的煤柱。 (3)上、下水平(或相邻采区)防水煤(岩)柱:在上、下俩水平(或相邻俩采区)之间留设的防水煤(岩)柱。这种煤(岩)柱为暂时性的煤(岩)柱,在上、下俩水平(或相邻俩采区)开采末期或透水威胁消除后,这部分煤(岩)柱中的煤,仍然能够回收出来。 (4)水淹区防水煤(岩)柱:在水淹区(包括老窑积水区)四周和上、下水平留设的防止水淹区水溃入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煤(岩)柱。 (5)地表水体防水煤(岩)柱:为防止采煤后地表水经塌陷裂缝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岩)柱。 (6)冲积层防水煤(岩)柱:为防止采煤后上覆冲积层中的强含水层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岩)柱。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内容:1、矿井、水平、含水层、煤层、采区和采掘面的涌水量观测2、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一、地壳与地质作用 ㈠地壳及岩石 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都在地壳的表层进行。煤正是埋藏在地壳的表层。 组成地壳的是岩石,岩石是由一些矿物颗粒组成。矿物是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地质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产物,每一种矿物均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因此,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同一种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按生成的方式,岩石可以分三大类: 1. 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岩浆冷凝而成。地壳深处压力和温度都很高,各种物质熔化成岩浆。当这种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地壳裂缝移动到表层或喷出地面时,便冷凝成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最常见的岩浆岩。 2. 沉积岩 地表原有岩石经风化、剥蚀成碎屑,并经流水的搬运,在湖泊、沼泽地带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经过压紧、胶结等作用形成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3. 变质岩 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重力、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的高温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而变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煤属沉积岩类。在煤矿中遇到的主要是沉积岩,有些煤矿有岩浆岩侵入现象。㈡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 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促使地壳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激烈、明显,例如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更多的地质作用则进行得很缓慢,需经历若干万年、亿年才显现出变化的结果 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将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动力主要来自地球本身内部的内力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的外力地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1. 外力地质作用 它主要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地表岩石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日晒和温度变化、生物活动等,逐渐被破坏剥离或分解,通称为风化剥蚀;风化剥蚀的产物,随风流或水流搬运,当到低洼开阔的地方风流或水流减缓、搬运作用减弱时,剥蚀产物则沉积下来,即所谓的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低洼地带一层层的堆积,越来越厚,下面的沉积物被上面的压紧,进而胶结成一个整体岩层,就是沉积岩。所以,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它的原生状态一般近似水平。但由于后来的地质作用使地壳升降,沉积岩才变为倾斜状态。 2. 内力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变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一种学说认为,基本原因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即地壳表层的物质由于离心力的变化和惯性而产生移动,这种移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但在地球自转变缓时移动受阻的地方形成挤压带,隆起的形成山脉;相反,断离的则形成张裂。我国地质学界老前辈李四光教授创立的地质力学,就是以这种理论研究地壳各部分构造变形的分布状态。 另一种学派认为,地壳是由许多巨大板块构成,板块下面的地幔由于密度和温度的差异而发生对流,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随之漂移,就像木板在泥浆上随泥浆流流动而漂移一样。

煤矿地质知识

一、煤矿地质知识 1、地质作用的概念。 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 2、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 (一)内力地质作用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 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岩浆侵入活动 3)变质作用 4)地震作用 (二)外力地质作用 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固结成岩。 3、岩石的类型。 岩浆岩: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 沉积岩:如: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 变质岩:如:角砾岩、砂岩、泥岩等。 4、煤层生成的影响因素。 煤层的形成受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等条件的控制。 5、成煤作用的概念及不同阶段。 古植物从死亡、堆积到转化为煤的演化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分为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6、常用的煤质指标。 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水分W、灰分A、挥发分V、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S 和磷P 的含量以及含矸率等。 7、煤的工业分类。 按照工业用途,煤可分为动力煤、化工用煤、炼焦用煤等几种。 8、煤层按厚度分类的类型。 薄煤层煤层厚度0.5~1.3m 中厚煤层煤层厚度1.3~3.5m 厚煤层煤层厚度3.5m 以上 9、煤层按倾角分类的类型。 缓斜煤层8°~25° 倾斜煤层25°~45° 急斜煤层45°~90°通常又把 8°以下的煤层称为近水平煤层 10、褶皱、断层概念及类型。 褶皱:岩层受水平力的作用被挤压成弯弯曲曲,但保持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褶皱。 岩层褶皱构造中的每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岩层层面凸起的褶曲叫背斜;凹下的为向斜。 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层产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为断层。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二、煤矿地质图 1、高程概念及类型。 地面任一点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高程,也称为该点的第三坐标。 分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 2、等高线的概念及特点。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节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 一、地质作用 地球在不停地转动,组成地壳的物质也在不停地运动着。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进行的场所及能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叫内力地质作用。它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1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地壳构造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当地壳沿地球半径方向运动时,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或下降,称为升降运动。当地壳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时称为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常常表现为缓慢的海陆变迁,而水平运动则常表现为剧烈的造山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和变位。 地壳运动对煤矿床的形成及赋存条件有着重要影响。 2岩浆活动 地下的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侵人地壳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与围岩相互作用,不断改变自身的成分和状态直至冷凝的全部过程。岩浆喷出地表叫做火山作用,未达地表的岩浆活动称为岩浆侵人活动。煤层中如果有岩浆侵人。将会给煤矿生产增加困难。 3变质作用 地壳深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流体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化学成分产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4地震作用 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岩石能量积累突然释放的结果。地震的酝酿和发生会引起所在地区地壳物理性质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地表形态和地壳结构的剧烈变动。 在上述的内力地质作用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可以在地壳中造成巨大裂缝,为岩浆活动创造条件,地壳板块间的挤压碰撞可以导致地震,强烈的地壳运动还会引起岩石变质。除此之外,地壳运动还控制着外力的地质作用。 (二)外力地质作用 它作用在地壳表层,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引起。它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地壳表层化学元素产生迁移、分散和富集。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以及固结成岩。 1风化和剥蚀 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受着风吹雨打、日晒夜露,以及生物活动等影响,岩石在原地遭到破坏,产生崩裂、破碎或分解、溶化,岩石的这种破坏变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如图1-1所示。以风雨流水等流动物质为动力,对岩石进行破坏并把破坏的产物剥离开的过程称为剥蚀作用。风化和剥蚀往往是彼此促进的。岩石遭受风化变得松软就易于剥蚀,剥蚀后暴露出来新鲜的岩石重又受到风化。 2搬运和沉积 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由风、流水等搬动到别的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段路程的搬运,随着搬运力量的减弱或消失,逐渐在低洼地区沉积下来称为沉积作用。最主要的沉积区是内陆湖泊、沼泽和海洋。 3固结成岩 是指松散的沉积物逐步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其变化过程主要有:沉积物在压力作用下颗粒紧密排列,挤出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A

第二章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一、煤矿地质基本概念 1、岩石及其分类 构成地球外层硬壳的物质叫岩石,它是由一种矿物或数种矿物组成的。 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岩浆岩或火成岩 地壳下部(地幔或更深一些)的高温高压岩浆(岩浆温度通常为700~1300℃)沿着地壳薄弱部位或缝隙向上入侵到地壳乃至喷出地表,经冷凝结晶后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又称火成岩)。 淮北煤田常见岩浆岩有辉绿岩、闪长岩或闪长玢岩等;其硬度较大,锤击易帽火星。 3、沉积岩 沉积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泥、砂、砾石)、各种有机物以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在低洼的海洋、湖泊、沼泽等水盆地中沉淀下来,逐层堆积,经过压实、脱水、胶结而形成的坚硬岩石称为沉积岩。 根据沉积岩的成因、成分及结构等特征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等类别。 煤矿井下常见的沉积岩有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石灰岩、煤等。 沉积岩主要的特征是有层理和化石的存在。 4、变质岩 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使已经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先期变质岩,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变成新的岩石——变质岩。 变质岩的常见类型: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石英岩、大理岩、矽卡岩(常见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钨等) 5、成煤的条件 成煤的必要条件:煤的形成是许多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地史中并不是每个地质时代,各个地区都能成煤。因为煤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成煤的必要条件包括: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和地壳运动条件等。 如果地壳升降交替出现,则可形成多个煤层。 淮北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滨海平原的海陆交互沉积;成煤时代为石炭、二叠纪。 6、煤层及其厚度 在聚煤时期,连续或大致连续沉积的一套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称为煤系或含煤岩系、含煤地层(或叫煤系地层) 也和其它沉积岩一样,在地下呈层状埋藏,所以把沉积岩系中赋存的层状煤体叫煤层。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一、什么是矿山地质工作 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或者说,矿山建井开始至矿井报废关闭期间的一切地质工作,就叫做矿山地质工作。;其性质有二:一是直接服务于矿山生产建设;二是贯穿于矿山开发的全过程。 二、矿山地质工作的目的:是研究和解决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1.保证矿山生产顺利、安全;2.充分利用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三、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1.研究矿区、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2.研究煤层的赋存状况、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3.分析矿井充水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预防和处理水文地质问题。4.提供矿井生产、基本建设及新井移交生产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提交地质说明书、参加采掘设计的审查和生产计划的编制。 5.根据地质情况,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指导掘进和回采工作的合理进行,监督煤炭资源的充分开采。 6.掌握地质储量变化,进行矿井储量管理,组织补充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7.研究和调查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四、矿井地质工作阶段的划分建井地质工作:新井移交以前的地质工作;生产地质工作:新井移交以后的地质工作。 五、矿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1.要密切联系实际 2.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要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4.要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变化 井巷地质编录地质编录: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种。 原始地质编录: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 综合地质编录: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包括编制各种地质图件、各类地质说明书、地质报告。地质总结和地质预报等。 矿井原始地质编录: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记录和描绘矿井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矿井原始地质编录包括:井筒、巷道、回采工作面及井下钻孔编录等。 1.1井巷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一、井巷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包括文字、图表和实物等三方面资料。1.文字资料 2.图表资料 3.实物资料二、井巷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1.经常及时2.准确全面3.系统统一 4.重点突出 1.2井巷地质编录方式及其选定依据 一、井巷工程地质编录方式 概括起来有观测点式、剖面图式、断面图式、切面图式、展开图式和矿井数码影像(立体摄影)编录等六种方式。 1.观测点式编录适用于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的矿井或块段。 2.剖面图式编录是地质编录的一种基本形式,及连续观测绘制井巷一壁地质剖面图 3.断面图式编录适用于地

煤矿地质学

绪论 煤矿地质学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形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以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知道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煤田地质与勘探、水文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矿山环境学。 煤矿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煤矿地质规律、开展矿井生产地质工作、资源核实与矿井资源/储量管理、水文地质研究与水害防治、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煤矿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 第一章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圈层: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大气圈:大气圈是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水圈:地球球表面3/4以上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和河流中的水体所覆盖,地面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也冲填着大量的地下水,由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 生物圈: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和水圈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素突变的主要界面:莫霍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地核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地壳地幔地核 1地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为海洋之下深约12000米,大陆之下深20至8千米的显著地震表面之上的一层。 2地幔: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深约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时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3地核: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可将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内核三层。 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重力和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热源地磁和地电地球的电性放射性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面貌发生演变的自然作用。地质作用按其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球的旋转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的。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外力地质作用的方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第二章矿物 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结晶状态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他们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条痕透明度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土状光泽油脂光泽))。 他色:有机械混入物或杂质离子。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 本章重点及难点分析: 1、地质作用 2、岩石的形成与分类 3、年代地层表 4、煤的形成条件 5、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 6、煤层赋存状态(厚度、结构、倾角及稳定性) 7、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断层、陷落柱、岩浆浸入) 8、煤的自燃、瓦斯和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9、矿井储量。 1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略) 2煤的形成 2.1煤的形成和煤系 实践证明,全球煤矿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如早古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等均有煤炭聚集,而其它地质时期则缺少具经济价值的煤炭层。同一个地质时期,有些地区有煤炭聚集,有的地区则没有煤炭聚集;甚至于同一个聚集期内,不同聚煤地区常出现不同的聚煤范围和不同的煤层厚度。由此可以看出,煤层的形成是受某些条件控制的。这些条件常称为成煤的控制因素,如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等。当成煤的控制因素配合良好时,就会出现强盛的聚煤时期;否则,是成煤的衰退时期。 2.1.1成煤条件 古植物条件 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没有大量的植物生长,就不可能形成煤炭。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是在地球形成数十亿年以后,因此煤炭的形成也是近几亿年植物大量繁殖后才开始的,这就是地球上自植物大量发展以来出现主要聚集期的理由。例如我国三大聚集期(即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等)分别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繁盛时期相适应。 植物分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两大类。地球上的低等植物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多生长在水中,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如细菌、藻类),它们是形成

腐泥煤的原始质料。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主要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常形成高大乔木,具有粗大的根、茎、叶,是形成腐植煤的原始质料。 ●古气候条件 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所谓适宜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指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只有在潮湿和温暖的条件下,植物才能大量繁殖。其中,温度既影响植物繁殖的速度,又影响植物遗体的分解速度。如热带地区,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为泥炭的生成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质料,但高温又促使植物遗体快速分解,破坏了泥炭的大量堆积。如果植物遗体在稍有积水的沼泽地带,且遗体能够及时地被掩埋起来,避免氧化分解,即可逐渐聚积起来形成泥炭。因此,潮湿和温暖的气候是成煤的最有利条件。 ●古地理条件 古地理因素是指适宜于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实践证明,符合沼泽化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有滨海的广阔平原、内陆湖泊、广大河谷的河漫滩、河口三角洲、泻湖海湾及山间盆地等较广阔的平坦地带。由于地壳升降引起的海水进退,常常在上述古地形条件下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我国将含煤岩系划分为陆相含煤岩系及海陆交替相含煤岩系,这是与上述各地形相吻合的。 ●古构造因素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含煤岩系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来源和一定的沉积场所。这些物质均来源于沉积场所周围隆起区内的碎屑物质及生长在沉积场所之内的大量植物遗体。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积场所,主要是分布在各个聚煤期内的低洼盆地。这些盆地的形成,大部分属于构造成因的,少部分属于非构造成因的。构造成因的盆地,一般统称为构造盆地或构造坳陷;属于非构造成因的盆地,主要是地表某些部分遭受侵蚀作用后形成的盆地或坳地,一般称为侵蚀盆地。无论是构造坳陷或非构造坳陷,只要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具有适宜的聚煤条件,都可以形成含煤岩系。 2.1.2煤的形成过程 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形成的。植物从死亡、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过程。 成煤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泥炭和腐泥化作用阶段,二是煤化作用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植物在浅海或沼泽及湖泊中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分解、化合、堆积的过程。当已形成的泥炭和腐泥被覆盖、掩埋时,进入煤化作用阶段,即第二阶段。也就是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成煤的阶段。

煤矿地质学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学 绪论 一、煤矿地质学概述 地质学 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 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 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 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 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 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 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没有可靠的地质资料不可能做出正确的矿井设计,没有正确的地质工作就不能正确地进行建井与回采。由此可见,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建井、煤矿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煤矿地质工作是为露采、建井、地采服务的,同时又指导建井和采煤。它始终贯穿在露天剥离、建井、开拓、回采,直至矿井报废的全过程。如果掘凿一对竖井,由于地质资料错误致使井筒不能按期移交生产,或达不到设计目的;对地质资料了解不清,直接影响采煤方法的选择和采煤机械化的进行;如果资源储量估算不准确,将影响矿井服务年限和生产的正常接续;如果对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的赋存、围岩压力,地质构造,地热等了解不清,将会带来

煤矿地质概况介绍

煤矿地质概况介绍 煤矿地质概况介绍 煤矿是人类利用地球资源最久远的行业之一。煤炭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资源,如今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因此,对于煤矿地质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提高煤炭开采和利用的效率以及保障能源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矿地质指的是煤炭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学知识。煤炭主要是由植物残体经过长时间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通常存在于地层中。煤炭地质主要研究的是地质构造、地层结构、煤系地层的发育及其形成条件、煤炭地质成因、煤层赋存形式和分布规律、煤层物理和机械性质、煤炭采选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地处煤炭资源丰富的区域,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煤炭资源基础。中国的煤炭储量估算在全球范围内都居于前列,其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陕西、山西、辽宁、内蒙古、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其中,华北地区煤炭储量居于全国之首,其次是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地质上,中国煤系地层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是沿海沉积区域,另一个是华北-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地区。这些地 区的煤炭经过了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地层结构和较大的煤炭储量。其中,华北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田系统,主要储量集中在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

在煤炭采挖方面,由于煤炭开采是一项危险而费力的工作,需要采用一定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常用的采煤方式分为两种:室内采煤和露天采煤。室内采煤又分为井下采煤和深部开采,其基本的采煤方式包括充填法、靠山法、硐室法、长壁采煤法等。露天采煤则是利用开挖机械、爆破等方式,在地表将煤层逐层剥离。然而,随着社会对煤炭安全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采煤技术也成为了煤炭开采的新方向。 总的来说,煤矿地质是煤矿开发利用的基础,它关系到煤炭资源的挖掘、开采、利用和环保等众多方面,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研究和应用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将成为煤炭开采行业的发展方向。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1、煤层的厚度 由于成煤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以及地质的影响,煤层厚度差异很大,有的煤层只有几厘米厚,有的可达几十米或百余米。 煤层的厚度,是确定开拓部署和选择采煤方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根据开采技术的特点,将煤层按厚度不同分成: (1)薄煤层:小于1.3m的煤层; (2)中厚煤层:厚度在1.3~3.5m的煤层; (3)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特厚煤层。 从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和已开采的煤层看,近水平煤层及薄煤层较少,而中厚煤层和厚煤层较普遍。 2、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是指煤系地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先于煤生成的岩石是煤层底板,后生成的是煤层顶板。在正常情况下,煤层顶板位于煤层之上,而煤层底板位于煤层之下。当地质构造破坏较剧烈时,有可能发生倒转。 根据顶板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开采过程中岩层变形、跨落的难易程度,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3种类型。 (1)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多为炭质页岩和泥质页岩等。

(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直接位于煤层(无伪顶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 架或回柱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多由砂质岩等组成。 (3)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其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是坚硬又难以跨 落的岩层。通常由粗砂岩、砾岩、石灰石等组成。在采煤过程中,基本顶是顶板管 理的主要对象。 煤层底板可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厚度数十厘米至数米,多为泥岩、页岩或黏土岩。有的直接底遇水膨胀,容易发生底鼓现象,致使巷道遭到 破坏。基本底是位于直接底之下的较坚硬岩层,常为厚层状砂岩、砾岩或石灰岩。 3、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煤层是沉积生成的,一般呈层状,但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有的煤层形状发生 变化。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 (1)层状煤层,其层位有显著的连续性,厚度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或厚度基本稳定; (2)似层状煤层,其形状像藕节、串珠或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续性,厚度变 化较大; (3)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状,层位连续性差,常有大范围尖灭。我国 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主要矿区煤层多为层状煤层。江南各小型矿区和乡镇、 个体所经营的小煤矿相当多的煤层是非层状煤层。层状煤层比较方便,而非层状煤 层常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 煤层除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以外,在构造上也有很大差别,在有的煤层中,有时含 有厚度较薄且很不稳定的岩层,这类含在煤层内的岩层称作夹石或夹石(矸)层。根 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石层,可将煤层分为两类,即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

煤矿地质学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绪论 1. 煤矿地质学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 1.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 2.解决采煤问题中 必备地质知识; 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第一章地球概述 2. 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 5 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 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由地表向深部,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c /100m表 示。 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C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c /100m 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c /100m 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 地球的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海洋表面特征:根据起伏状况和海水深浅,将海底分为大路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其中大路边缘又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部分。 第二章地质作用 5. 地质作用与内外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称为地营力 依据地质作用的能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内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的,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其中地震作用概念为地壳的局部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类型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外力地质所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 岩作用。(地震内容有待补充) 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6. 克拉克值与地壳元素组成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 1、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井巷。 2、接近含水层、导水或可能导水的断层带或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或通过之前。 3、打开防水隔离煤柱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破裂带或裂隙发育带。 5、接近可能涌水的钻孔时。 6、采动阻碍范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或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隔水岩层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7 、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并有出水征兆时。 8、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 二、突水征兆 一、矿井突水的一样预兆: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显现滴水、淋水现象、淋水由小变大,铁锈色水迹;工作面气温降低,显现雾气及硫化氢气味;有时听到“嘶嘶”水叫声;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楠及底鼓。2、冲积层突水预兆:突水部位发潮、滴水并逐步增大认真观看可发觉水中有少量细砂;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有间歇性流砂显现,水色时清时混,水量、砂量逐步增加,甚至流砂大量涌出;底板发生涌水、涌砂。 三带:冒落带、裂隙带、整体移动带。 水文地质台帐:1、气象资料台帐,2、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帐,3、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帐,4、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5、抽放水试验成果台帐,6、井下水文钻孔台帐。7、水质分析成果台帐,8、封闭不良钻孔台帐,9、井下突水点台帐。 底板带压开采应研究以下咨询题: 1、查明石灰岩灰厚度、岩性、水位、富水性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岩溶发育分布规律隔水层岩性,力学性质和厚度变化等情形。 2、查明补给水源和补给关系,地下水迳流带动态规律。水化学变化情形。 3、研究实施截流、堵源措施的可能性和具体部位。 4、圈定出可能突水危险区,估量最大涌水量。 5、确定探放水的具体位置。 6、推测、预防和处理岩溶塌陷。 探水结至断交线最小距离不得小一20米。水压大于1.96mpa时,每增加0.098Mpa水压,超前距离增大0.5M运算。 一)常用的防水煤(岩)柱类型 (1)断层防水煤(岩)柱:在导水或含水断层两侧,为防止断层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煤(岩)柱,或当断层使煤层与强含水层接触或接近时,为防止含水层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柱。 (2)井田边界煤柱:相邻两井田以技术边界分隔时,为防止一个矿井埋住(由突水或矿井报废引起)后阻碍另一个矿井的安全生产而留设的煤柱。 (3)上、下水平(或相邻采区)防水煤(岩)柱:在上、下两水平(或相邻两采区)之间留设的防水煤(岩)柱。这种煤(岩)柱为临时性的煤(岩)柱,在上、下两水平(或相邻两采区)开采末期或透水威逼排除后,这部分煤(岩)柱中的煤,仍旧能够回收出来。 (4)水淹区防水煤(岩)柱:在水淹区(包括老窑积水区)四周和上、下水平留设的防止水淹区水溃入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煤(岩)柱。 (5)地表水体防水煤(岩)柱:为防止采煤后地表水经塌陷裂缝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岩)柱。 (6)冲积层防水煤(岩)柱:为防止采煤后上覆冲积层中的强含水层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