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井矿井总体构造与地质特征

1 概况

榆树井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政府西侧约 63 km,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西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42 km,南距宁夏灵武矿区磁窑堡井田约20 km,井田面积为24.28 km2 [1].本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北边缘,南部多沙丘,北部为低缓丘陵、草滩戈壁,地形呈缓波状起伏,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相对高差较小,海拔高度1 290~1 320 m,相对高差 30 m.本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半干旱、半沙漠大陆性气候,四季清楚,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

2 井田总体构造特征

榆树井井田为全隐伏煤田,井田的根本构造形态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由于断层破坏,东翼保存很少,因而主体构造呈现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倾角平缓,井田南端依稀可以看到向斜的迹象。

〔1〕褶曲。区内褶曲不发育,唯一较大的褶曲为清水营向斜,由宁夏境内北延至本区。向斜轴部位于井田南端02 勘探线东侧,井田内向斜轴长度 1 500 m,煤层底板等高

线图明显呈现向斜形态,波幅不大,北侧被 F2断层切断。

〔2〕断层。榆树井断层位于新上海庙煤田煤田中东部,南段走向近南北,向北转为北西,倾向北东,断距

300~400 m,延展长度约 20 km,是榆树井勘查区与雷家井勘查区之自然边界[2].井田内先期开采地段经三维地震勘探验证构造简单,7.64km2范围内仅发现 10 条断层,除 FD7断层落差为15 m 以外,其余 9 条断层落差均小于 10 m.井田内落差大于 10 m的断层共计 10 条,其中,落差大于 100 m 的断层 3 条〔F1、F2、DF20〕、落差 10~50 m 的断层 7 条〔 DF2、DF3、DF4、DF5、DF6、FD7、F8〕。

榆树井井田主要断层特征见表 1.榆树井井田构造如图

1 所示。【1】

3 主要断层

对井田破坏的断层主要为近南北向的清水营逆断层

〔F1〕和锁草台逆断层〔F2〕,前者 F1断层由南侧外围宁夏境内北延至本区,断层倾向 W,倾角 61°~70°,南北向贯穿全井田,落差 250~400 m,向北逐渐加大;后者 F2断层由井田北部外围南延至本区,贯穿全井田,断层倾向 E,倾

角65°~77°,落差大于 500 m,构成矿井实际的深部边界。两条断层之间,形成条带状无煤带,三叠系地层抬起,形成“逆地垒〞,这是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叠瓦式逆冲构造特有的“Y〞形构造组合。

“逆地垒〞地块内,井田北侧外围很多钻孔已证实为三叠系地层;井田东侧边缘苏家井勘查区煤层赋存深度浅于本区 200 m左右,断层存在无疑。

〔1〕 F2断层。位于井田东部,是矿井实际的深部边界断层,断层东侧三叠系地层超覆。F2断层为大型逆断层,走向近 SN,倾向 E,落差大于 500m,贯穿全井田。该断层每隔500 m 有一条地震测线控制,共计 13 条测线,地震反射波明显为 T3y地层。

〔2〕 DF2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正断层,走向

N13°W,倾向 NE,倾角 70°,落差 25 m.Y4、Y5 两条地震测线控制,控制长度 1 400 m,B8 孔及 ZK100 孔间接控制。断层位于矿井初期采区南侧外围。

〔3〕 DF3断层。位于井田中部,正断层,走向近 SN,倾向东,倾角 68°~75°,落差 30~40m.Y6- 1、Y7、Y8 三

条地震测线控制,控制长度1 650 m,0 勘探线及 2 勘探线钻孔间接控制。断层位于矿井初期采区深部边界外侧。

〔4〕 DF5断层。位于井田北部 ZK602 孔及ZK600 孔之间,正断层,走向近 SN,倾向 E,倾角 69°,最大落差

20 m.Y11、Y12- 1、Y13 三条地震测线控制,控制长度 1 500 m,6 勘探线钻孔间接控制。断层位于矿井初期采区深部边界外侧,向北可以延展至新上海一号井田,相当于其 FD1断层。

〔5〕 DF6断层。位于井田北部 ZK802 孔附近,正断层,走向近 N10°E,倾向 NW,倾角 68°,最大落差 15 m.8 勘探线 ZK804 及 ZK802 孔间接控制,井田内延展长度不超过 200 m.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边界,由北侧新上海一号井田南延进入区内,在本井田范围内已近消失。

〔6〕 FD7断层。位于井田西侧北部,逆断层,走向近SN,倾向 E,倾角 35°,落差 15 m.Y14测线断层反响明显,三维地震控制长度 1 000 m.断层位于矿井初期采区西侧外围,不影响初期采区各煤层,仅使十五、十六、十八、二十一煤层工作面造成煤层重复。

〔7〕 DF20断层。位于井田西北角,是矿井的井田边界断层,西北侧三叠系地层超覆。DF20 断层为大型逆断层,走向 N20°E,倾向 NW,倾角45°~60° ,落差大于 150m,井田内延展长度700 m.该断层本区勘探阶段未发现,后在进行北侧外围新上海一号井田勘探中发现,已由钻孔控制查明,并推断南延进入本井田,随即朝 WS 方向跨出本区。

〔8〕 F8断层。位于井田西侧,逆断层,走向N22°W,倾向 SW,倾角 62°,落差 15~30 m,该断层不在勘探阶段的勘查区范围以内,是矿井开拓过程中发现的断层。由于断层位于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之内,煤层不会开采,但由于断层突水,造成井巷工程局部停工。

4 其他地质特征

榆树井煤矿煤层顶底板的总体情况是各层煤顶底板都较为平整,但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影响了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3].综合评定应属 II 类,即 IIe.主要含煤地层底板标高+1140-+560 m,埋藏深度160~740 m,呈西高东低分布。主要地层为第四季、第三季、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其中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延安组,盖层为白垩纪,三叠纪延长组为侏罗纪含煤岩系的基底。煤层顶板底板为泥岩、泥质砂岩、粉

砂岩为主,岩层胶结性差,遇风风化,遇水泥化[4].井田内及邻近地区的地表及钻孔中,均未见有岩浆岩侵入体。在勘探阶段及矿井开拓过程中,迄今未发现陷落柱。

本井田内煤层倾角平缓,除浅部地段外,均小于10°,应属于 I 类,即 If.榆树井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属I 类;各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危险,应属于 II 类;各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应属于 II 类;地温正常,无高温地区,应属 I 类;地压属于简单型,为 I 类。其他地质因素中以最复杂的一类为依据,评价为 II 类,即 IIg.本区煤层顶底板围岩为Ⅳ类弱稳定岩层,岩石较软,遇水泥化,严重影响井巷的掘进及维护[3].

通过检测在井下二上,二,二下采集的样品,可知CH4为0〔表 2〕,属低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性指数48.22%,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的自燃等级为Ⅰ类,自燃倾向性属容易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0 d.

综上所述,按照? 矿井地质规程〔试行〕?第 8 条的评定标准,榆树井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为一类矿井,数码代号为:I- Iabc,Id,IIe.【2】

5 结语

榆树井井田为一单斜构造,倾向东,地层起伏不大,倾角小于 10°,断裂构造不发育,未发现岩浆岩及陷落柱。榆树井煤矿煤层倾角小于 8°,产状平缓,无大的起伏,除在原勘查范围以西发现F8断层落差大于 10 m 外,开拓范围内未发现落差大于 5 m 的断层。断层较少,对煤层开采影响甚微。通过对其他地质特征的比照,评定榆树井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为一类矿井,数码代号为:I-

Iabc,Id,IIe.

参考文献:

[ 1 ] 孟庆彬,乔卫国,韩立军,等。榆树井煤矿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J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1 〔5〕:510 - 514.

[ 2 ] 余秀冠。宁东煤田---上海庙煤田区域构造初探[ J ]. 科技信息,2021 〔29〕:758 - 759.

[ 3 ] 张旗,耿华乐,钱瑞鹏。榆树井近距离煤层组“两带〞高度研究[J ].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 〔3〕:195

- 196.

[ 4 ] 夏宇君,张海亮,高建平。上海庙矿区软岩巷

道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假设干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 〔9〕:70- 71.

---------------------------------------------------------------------------------------------------------------------------------------------

感谢您使用本套资料,您可以根据您的风格和实际情况对本套资料做相应的修改,这样才能变成属于您的东西,切勿完全照抄照搬哦,这样就失去了本套资料存在的初心,相信您在工作和学习路上会一路高歌,完成您最初的梦想。再次感谢!---------------------------------------------------------------------------------------------------------------------------------------------

矿井地质及构造简概

矿井地质及构造

第一部分矿井地质和构造 一、矿井地质 矿井地质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复杂,不同于地面地质,要求比较细严,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要求很快给予解决。 矿井地质问题有煤层沉积问题,煤层对比、煤层尖灭煤层分叉,煤层后期冲刷,煤层同期沉积夹矸变厚等; 构造问题判别断层性质寻找煤层断失翼,区域构造甚至大地构造特征井田构造,单一条件下主压应力及应力场分析,断层预报,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研究配套分析,煤层陷落柱,煤层地应力分析。 水文地质,包括用地质力学分析研究水文地质。 瓦斯地质等等,下面分别叙述。 (一)矿井地质中心煤层沉积问题以实例说明: 1、红水煤田、煤层对比问题 当时甘肃酒泉钢铁公司刚成立,急需在甘肃省附近找焦煤,甘肃省北祁连山北麓和内蒙古交接处发现焦煤并做详细勘探,当时煤层较多而且厚薄变化很大,虽然四年钻探已完成,但迟迟提不出勘探报告,按原煤炭指令,要我们搞清煤层对比,最终计算出储量。采用野外岩相对比法和室内煤层对比,煤层对比采用煤岩薄光片,孢子花粉分析,岩层重矿物分析、粘土颜色法分析,光谱分析等等,最终完成了任务;

2、煤层分岔及煤层Z字型构造沉积规律研究

辽宁阜新兴隆煤矿,煤层分叉的研究,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煤层厚薄变化及煤层对比;徐州闸河煤矿Z字型煤层分岔合并问题的研究; 3、永荣矿务局双河煤矿等10个矿井,煤层后期冲刷问题的研究;(二)构造断层问题寻找煤层断失翼 永荣矿务局贵州老鹰山煤矿随时听矿领导召唤下井,解决煤层掘进当中遇到断层,用地质力学方法确定煤层断失翼解决巷道向何方向掘进。 (三)矿井水害开滦范各庄煤层陷落柱突水灾害、四川龙滩煤矿特大突水事故 1、开滦范各庄矿煤层9号陷落柱突水特大灾害 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煤层9号陷落柱突水一夜淹井,次日相邻煤矿被淹,第二日和第三日林西矿浅部巷道有沟通被淹,威胁唐家庄矿和赵各庄矿,该矿全国开采标高最深的,达到1300m~1400m,造成全国煤炭产量亏损,需从波兰进口煤炭满足需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四川龙滩煤矿特大突水事故 可能在2009年10月4日平洞水平,长4000多米,顺岩层向上掘进,快速掘进到长兴灰岩底部暗河,造成28人死亡,特大岩溶突水事故。4000多米长平洞所有管道,局部变压器铁轨矿车扭成麻花状,有方形饭桌大小的石灰岩块42块,毁坏了所有设备和人员;

井田概况及地质条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条件 1.1 井田概况 1.1.1 交通位置 青春塔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煤田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魏家峁镇、哈岱高勒乡、长滩乡。本井田东起煤田边界,西至史家敖包,北起甲保塔,南至薛家疙旦,东西长10.64km,南北宽4.15km,面积44.1974km2。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4′00″~111°22′30″ 北纬:39°35′45″~39°38′00″ 本矿交通较为便利,丰准铁路经过矿区北部的薛家湾镇,井田距离丰准铁路唐公塔车站约40km。薛家湾镇至万家寨水电站的省级公路从井田西部边缘通过,自魏家峁镇向南有两条县级公路通往山西省天峰坪镇,矿井建设期间的设备可经过公路运往工业场地。另外有拟建的西煤外运大通道准格尔~朔州铁路,为青春塔矿井建成后煤炭外运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1。 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 1. 地形地貌 准格尔煤田位于鄂尔多斯黄土高原东部,西北高而东南低,海拔标高最高+1366m ,最低+870m,最大高差496m。区内黄土覆盖范围广,厚度大,部分为风积沙地形。地貌受流水、风蚀等外力的作用,己变得十分复杂,沟谷纵横交错,树枝状的冲沟十分发育,原始黄土高原地貌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地貌形态复杂,植被稀少。井田内海拔最高+1331m,一般在+1050~1250之间,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2. 水系 区内较大的沟谷自东向西有:哈拉合少沟、银盖沟、古城圪梁沟、庙沟、薛家沟、黄榆树峁和罐子沟等。这些沟谷都比较发育,多呈放射状分布,向源侵蚀为主,多数支

沟均有泉水涌出,各分支溪流汇成小河,汇入黄河。遇有大雨或暴雨时可形成山洪爆发,洪水流量大、时间短,危害性大。大部分沟谷中村镇修有容量不等的水库,用于灌溉、淤田、人畜饮用等。 本区属黄河水系,黄河从本区东缘自北向南流过,距本区15km。水位标高在矿区北端头道拐水文站+987.04~+987.98m,在矿区中部的城坡一带+950.67m;在矿区南部万家寨一带+920m;在矿区南端壕米疙坨+870m。黄河最大流量为5050m3/s¸ 一般流量为230-3390m3/s,干枯季节最小流量为48m3/s,下游修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对黄河水量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1.1.3 气象及地震 1. 气象 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热而短暂,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较大。根据准格尔旗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5~7.8℃,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4.3℃;一般结冰期为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1.50m。全年降水量238~732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而且多为雷暴雨,雨水沿沟谷以表流形式集中排泄于本区东边最大的地表水体黄河,只有少量渗入地下。年总蒸发量1792~2115mm,为降水量的3~8倍,春旱情况时常发生。本地全年风速一般在10~15m/s之间,年最大风速为18m/s,风向多以西风为主,春季多风,年平均扬沙日32.8天,平均沙暴日15.2天。 2. 地震及地质灾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1.1.4 区域经济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东、南、西与晋、陕、宁接壤,北及东北与草原钢城包头以及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隔河相望。辖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共1区7旗,总面积86752km2,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6.66万人。 青春塔所在的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带,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全旗面积7692km2,人口27.63万人,其中城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 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 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 2.什么叫地史?地层和地史的区别是什么?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地层是在地史的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岩层。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在古代成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而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水土植物。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气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流失,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植物遗体演变成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岩层被水携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逐渐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脱水、压紧,碳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时泥炭就变成了褐煤。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岩层不断加厚,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变化,含碳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含量进一步减小,密度增大,颜色变深,硬度增加,逐渐地变成了烟煤,煤的这种变质过程称为煤化阶段。 4.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密度和容量、导

电性等。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加工利用不利。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W、水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含矸率 工业分类指标: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 5.反映煤岩层产关要素是什么? 走向:煤层或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两面角叫做煤岩层的倾角。6.影响煤层的主要构造有哪几种? 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7.矿井储量是如何分类的?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量: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 矿井工业储量:地质资源量中控制的资源量,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含量、边际经济储量连同地质储量中推断资源的大部,归类为矿井工业储量。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

榆树井煤矿简介

榆树井煤矿简介 榆树井煤矿是山东临沂矿业集团与中国烟草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第一对现代化大型矿井。矿区井田面积24.56 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89亿吨,可采储量2.35亿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按500万吨/年装备。概算投资14亿元,服务年限61.1年。配套工程有洗煤厂、铁路专用线和煤矸石热电厂。矿井计划于2010年7月份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利税近1亿元,是一座起点高、装备新、功能全、效益好的现代化循环经济矿井。 临矿集团是全国煤炭50强企业和山东省国有重点工业企业。企业50年的建设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煤炭生产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上海庙矿区巨大的煤炭地质储量,为临矿集团实施战略转移、实现“二次创业、打造百年基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条件。 榆树井煤矿于2006年6月开始筹建,在前期的探矿权转移、采矿权办理和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一直得到了山东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得到了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遵照集团公司“以最少的投资、最快的速度、最优化的设计、最好的质量、最先进的设备、最科学的管理方式、最大化的效益建井”的指示,围绕2010年7月建成投产的总目标,分专业倒排工期、细排计划,深入扎实地开展各类会战活动。同时,按照“企业有文化、安全有规章、生产有制度、生活有保障”的企业管理目标,建立了高效实用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坚持科学管理、按规章办事、用

制度管人,减少了工作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项目建设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确保了矿井建设安全、优质、高效。 占地1500亩的榆树井矿区地处内蒙古西南边陲、明长城以北,刚好处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全年干旱满地黄沙,自然环境极差。2006年以前,“冬天寒冷,夏日无荫,春秋扬沙,四季干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2006年6月榆树井煤矿筹建处成立,拉开了矿区建设的序幕。建设之初,鄂托克前旗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全旗动员、全力以赴为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征地搬迁、“三通一平”等工程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为整个矿井建设铺平了道路。榆树井煤矿的井田开发全部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副井井筒分别于2008年2月开挖,截止目前,已完成主副井井筒及井下车场的建设,现正在进行井下轨道石门、回风石门、胶带机联络巷三条主要巷道的掘进和有关硐室等设施的施工,井下已累计完成巷道、硐室1500余米。风井井筒正在实施冻结,近日即将实施开挖,计划年底完成井筒到底。目前井下正在开展会战活动,矿井建设已进入快马加鞭的关键时期。在矿井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施工,实现了安全生产。地面工程已基本完成,生活区和办公区设施已全部投入使用。我们本着“绿化矿区环境,造福内蒙人民”的理念,坚持走建设生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目前,矿区绿化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苗木栽植8万余棵,种草面积达1000多亩,建成了6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和1000余米的矿区环绕人工河。矿区现已形成了道路畅通有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矿井地质基础知识 一、地壳与地质作用 ㈠地壳及岩石 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都在地壳的表层进行。煤正是埋藏在地壳的表层。 组成地壳的是岩石,岩石是由一些矿物颗粒组成。矿物是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地质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产物,每一种矿物均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因此,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同一种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按生成的方式,岩石可以分三大类: 1. 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岩浆冷凝而成。地壳深处压力和温度都很高,各种物质熔化成岩浆。当这种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地壳裂缝移动到表层或喷出地面时,便冷凝成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都是最常见的岩浆岩。 2. 沉积岩 地表原有岩石经风化、剥蚀成碎屑,并经流水的搬运,在湖泊、沼泽地带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经过压紧、胶结等作用形成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3. 变质岩 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深处受到重力、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的高温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而变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煤属沉积岩类。在煤矿中遇到的主要是沉积岩,有些煤矿有岩浆岩侵入现象。㈡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 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促使地壳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激烈、明显,例如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更多的地质作用则进行得很缓慢,需经历若干万年、亿年才显现出变化的结果 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将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动力主要来自地球本身内部的内力地质作用,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的外力地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1. 外力地质作用 它主要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地表岩石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日晒和温度变化、生物活动等,逐渐被破坏剥离或分解,通称为风化剥蚀;风化剥蚀的产物,随风流或水流搬运,当到低洼开阔的地方风流或水流减缓、搬运作用减弱时,剥蚀产物则沉积下来,即所谓的沉积作用。 沉积物在低洼地带一层层的堆积,越来越厚,下面的沉积物被上面的压紧,进而胶结成一个整体岩层,就是沉积岩。所以,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它的原生状态一般近似水平。但由于后来的地质作用使地壳升降,沉积岩才变为倾斜状态。 2. 内力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变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一种学说认为,基本原因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即地壳表层的物质由于离心力的变化和惯性而产生移动,这种移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但在地球自转变缓时移动受阻的地方形成挤压带,隆起的形成山脉;相反,断离的则形成张裂。我国地质学界老前辈李四光教授创立的地质力学,就是以这种理论研究地壳各部分构造变形的分布状态。 另一种学派认为,地壳是由许多巨大板块构成,板块下面的地幔由于密度和温度的差异而发生对流,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随之漂移,就像木板在泥浆上随泥浆流流动而漂移一样。

01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09.9 - 复件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井田概况 1.1.1 位置与交通 张家峁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北部,井田距神木县约36km。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麻家塔乡及店塔乡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0°16'21″~110°23'32″,北纬38°57'38″~39°01'37″之间。井田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5.7km,面积52.1532 km2。 井田所在的榆林地区交通便利,先后建成了包(头)~神(木)、神(木)~朔(山西朔州)、西(安)~包(头)铁路神(木)延(安)段等三条铁路。 神朔铁路是为开发神府、东胜煤田而修建的运煤专线铁路,主要承担神木、东胜矿区煤炭外运任务。1999年进行了电气改造,运输能力为30Mt/a。新规划的神府矿区南区四井田铁路运煤专线已开始修建,预计各矿井建设完工时即可投入运营。其中红柠铁路2006年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9月投入使用,运输能力为44Mt/a。 陕西省已形成“两纵两横”的高等级公路骨架,公路总里程19821km。其中,等级公路5580km。航空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榆林机场有支线飞机可飞往西安、太原等地。 西安~东胜段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是陕西“米”字型公路网络一部分。府谷县、神木县至东胜的公路干线(府新公路)经井田北部而过,并在东胜和210国道高速路相连;井田南经榆林、延安可达西安,北可达东胜、包头;东经府谷县可达山西诸县,公路交通状况良好,煤炭外运有充分保障。 张家峁井田至周边各主要城市及铁路站点距离如下: 张家峁-神木县城:36km 张家峁-神木北站(店塔):15km 张家峁-府谷:93km

张家峁-榆林市:164km 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1。 1.1.2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接壤地带。井田地形总的趋势为西南、西北高,中东部低,海拔高程最高1319.70m(单家阿包三角点),最低海拔高程1088.00m(常家沟河谷处)。一般在1150~1260m。 井田地貌类型可分为风沙滩地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井田西南角为风沙滩地区,地表被松散沙层覆盖,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矮丘状固定沙丘和垄崗状半固定沙丘呈波状起伏。近年来植被恢复速度较快,主要有人工种植草地、荒草地、少量沙棘、沙柳等。 除上述风沙滩地地貌外,区内其余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坎陡沟深,梁峁相间,沟谷陡峻狭窄,地表侵蚀强烈。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广布,一般厚度50~100m。现代地貌形态主要以地表迳流侵蚀为主,返耕还林政策实施以后,植被恢复很快,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基岩裸露于沟谷两侧,沟坡和山顶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坡、平沙地屡见不鲜。 1.1.3 地表水系 1.矿区水系 窟野河为矿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上游为乌兰木伦河,从井田东部自北向南流过,最后注入黄河。据神木县水文观测站资料:该河流域面积7298km2,多年平均流量17.40m3/s,最小流量0.02m3/s,最大流量13800m3/s(1976年8月2日)。 2.井田内水系 (1)考考乌素沟(河流) 发源于神木县中鸡乡一带,位于井田北部,自西流向东南,汇于窟野河,河宽10~20m,为一条较大的常年性流水河。河谷呈“U”字型,属侵蚀型谷地。河床宽缓,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发育。一级阶地最宽大于100m。河谷两旁支沟发育,井田内属于考考乌素沟水系南部的支沟自西向东有:四门沟、李家梁沟、雷家沟、院家梁沟、张家峁东沟、贺地山沟、赵苍峁沟;北部的支沟自西向东有:张家沟、前喇嘛寺沟、捣不赖沟、缸房

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2)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淖尔壕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 二0一五年六月

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 淖尔壕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编制单位: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 矿长: 总工程师: 审核: 项目负责: 编制人员: 编制单位:伊金霍洛旗呼氏煤炭公司 提交时间:二0一五年六月

文字目录 第一章绪论 (6) 第一节目的与任务 (6) 第二节矿井位置、范围、交通条件和四邻关系 (8) 第三节自然地理 (11) 第四节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 (14) 第五节井田地质勘探工作 (17) 第六节矿井设计概况 (19) 第七节矿井建设情况 (26) 第八节建井地质工作 (26) 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 (30) 第一节井田总体构造特征 (30) 第二节开拓区范围内主要构造 (36) 第三章地层和含煤地层煤层及煤质特征 (39) 第一节井田地层 (39) 第二节含煤地层 (45) 第三节可采煤层 (45) 第四节煤层对比 (53) 第五节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分析 (56) 第六节煤的风化和氧化带 (63) 第七节煤的工业用途和评价 (64) 第八节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67)

第四章瓦斯地质 (67) 第一节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67) 第二节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69) 第三节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73) 第四节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74) 第五节煤层煤尘爆炸性 (75) 第五章水文地质 (76)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76) 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76) 第三节充水因素分析、断裂构造的含水性及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81) 第四节矿井涌水量及预算 (84) 第五节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 (92) 第六节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94) 第六章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95) 第一节井田工程地质特征 (95) 第二节井田工程地质评价 (103) 第三节井田工程地质类型的确定 (105) 第四节、工程地质小结 (105) 第七章资源储量与三量估算 (106)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106)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106)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16) 第八章煤矿地质类型.......................................123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123)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提纲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正文编制提纲 一、目录编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 第二节煤矿概况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 第二章地质构造 第一节地层和含煤地层 第二节地质构造 第三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第三章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 第二节煤种及煤质变化 第三节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第四节煤层稳定程度划分 第四章瓦斯地质 第一节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第二节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第三节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第四节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第五节矿井瓦斯类型划分 第五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及特征 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第三节矿井涌水量 第四节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第五节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六章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特征 第二节地层产状要素 第三节特殊地质因素 第四节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 第七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第二节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第八章煤矿地质工作建议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件名称 附件目录 顺序号附件名称 附表目录比例尺页码 顺序号附表名称页码

二、编制提纲 (一)正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 简要叙述现在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及其变化过程。矿井所在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管理隶属关系,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建井、投产时间,最近核定能力。 编制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该矿井地层、煤层、地质构造、煤种及煤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及其它开采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分别对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最终客观、准确的确定矿井地质类型,为煤矿生产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地质依据。 任务是根据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对煤矿地质类型进行划分。 本次报告所依据的现行主要法规、所依据的主要地质资料名称及批复文件。 第二节煤矿概况 一、煤矿位置及交通 简述矿井所在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简述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附位置交通示意图,插图中要有线段比例尺,矿井应基本位于图的中央并醒目。 二、井田范围 简述井田的自然边界线、技术边界线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平面境界拐点情况(附拐点坐标表),周边矿井名称与周边矿井的边界关系。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期年限、批准的井田长宽及面积、批采煤层号及上下限标高、地理极值坐标等。 三、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1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井田概述 1.1.1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 1. 地理位置 同煤集团大斗沟矿,位于大同煤田向斜中段的东南翼,属同煤集团口泉矿区,地理位置居大同市西南,直距21Km,行政区属大同市南郊区的口泉乡、高山乡及峰子涧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26″—113°3′51″,北纬40°00′—40°4′40″。 大同至乔村口泉铁路支线经平旺、口泉站及本矿附近,终点达乔村(王村)。平旺站交于北同蒲及大秦线,南可达太原,东可至秦皇岛,并可经大同北抵集宁、呼市、二连,东可达北京等地,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在口泉、西韩岭、湖东三站设编组站,煤炭运销及客运均十分方便。矿区东南端同梁站至口泉支线各站及大同站至有关车站距离见表1—1、表1—2。 图1-1 大斗沟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表1—1 大斗沟矿至各站距离(km) 车站乔村口泉平旺大同 距离18 7 17 27 表1—2 大同站至有关车站距离(km) 线京包线北同浦站大秦线 站二连北京呼市集宁太原平旺西韩岭湖东阳原茶坞秦皇岛距离460 382 285 127 355 10 13 37 101 342 653 2.地形特点 大斗沟煤矿位于大同煤田的北中部,井田范围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洪水冲刷切割剧烈东北向沟谷发育,切割深度一般在10—20m。全区地形为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在井田中部,标高1426.6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主井口处,标高1190m,最大相对高差236.6m。 1.1.2 井田的气候条件 本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1.气温 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温度为5.1℃,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温度为-35℃,年最高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在20℃左右。2.降水量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最大日降水量79.9mm。 3.蒸发量 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 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4.风 大同地区向来以风沙严重而著称,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每年有风时间占全年时间

榆树井矿井总体构造与地质特征

1 概况 榆树井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政府西侧约 63 km,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西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42 km,南距宁夏灵武矿区磁窑堡井田约20 km,井田面积为24.28 km2 [1].本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北边缘,南部多沙丘,北部为低缓丘陵、草滩戈壁,地形呈缓波状起伏,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相对高差较小,海拔高度1 290~1 320 m,相对高差 30 m.本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半干旱、半沙漠大陆性气候,四季清楚,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 2 井田总体构造特征 榆树井井田为全隐伏煤田,井田的根本构造形态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由于断层破坏,东翼保存很少,因而主体构造呈现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倾角平缓,井田南端依稀可以看到向斜的迹象。 〔1〕褶曲。区内褶曲不发育,唯一较大的褶曲为清水营向斜,由宁夏境内北延至本区。向斜轴部位于井田南端02 勘探线东侧,井田内向斜轴长度 1 500 m,煤层底板等高

线图明显呈现向斜形态,波幅不大,北侧被 F2断层切断。 〔2〕断层。榆树井断层位于新上海庙煤田煤田中东部,南段走向近南北,向北转为北西,倾向北东,断距 300~400 m,延展长度约 20 km,是榆树井勘查区与雷家井勘查区之自然边界[2].井田内先期开采地段经三维地震勘探验证构造简单,7.64km2范围内仅发现 10 条断层,除 FD7断层落差为15 m 以外,其余 9 条断层落差均小于 10 m.井田内落差大于 10 m的断层共计 10 条,其中,落差大于 100 m 的断层 3 条〔F1、F2、DF20〕、落差 10~50 m 的断层 7 条〔 DF2、DF3、DF4、DF5、DF6、FD7、F8〕。 榆树井井田主要断层特征见表 1.榆树井井田构造如图 1 所示。【1】 3 主要断层 对井田破坏的断层主要为近南北向的清水营逆断层 〔F1〕和锁草台逆断层〔F2〕,前者 F1断层由南侧外围宁夏境内北延至本区,断层倾向 W,倾角 61°~70°,南北向贯穿全井田,落差 250~400 m,向北逐渐加大;后者 F2断层由井田北部外围南延至本区,贯穿全井田,断层倾向 E,倾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地质问题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煤矿灾害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煤矿地质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煤炭及其赋存环境。煤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经过生物、物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燃料。煤炭赋存于地壳中的煤矿中,其成因与赋存环境直接相关。煤矿地质学主要研究煤层的形成、演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煤层的特征、成因等。 其次,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矿山地质和矿井地质。矿山地质主要研究矿山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为矿山的选址、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矿井地质是指研究矿井内部的地质情况,主要包括矿井构造、矿井岩层、矿井水文地质等。矿井地质的研究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勘探地质是煤矿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煤炭资源的分布、储量、成矿规律等。勘探地质旨在确定煤层的位置、厚度、品质等,并通过勘探方法进行筛选,为煤炭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煤矿地质学还关注地质灾害问题。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管柱、顶板和底板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来解

决。地质灾害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实地考察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勘察煤矿地质条件来了解其地质特征。地质勘探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测和研究,通过测量、采样、分析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下煤炭资源的勘探。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煤炭的品质和成分。 总之,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煤炭开发方式的改革,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全面,为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地质构造论文15篇

地质构造论文15篇 地质构造论文:老江底水电站地质构造论文 1坝址区基本地质环境 坝址位于峡谷进口河湾地段,河谷断面呈“U”字型峡谷,河流流向由S34W转向S81W,谷底高程1130~1145m,河床宽20~32m,枯季水面高程1140m,水面宽22m,水深约1~2m,正常蓄水位1182m高程谷口宽约85m,宽高比约2。谷底两岸积累有倒塌巨块石,左岸坡为悬崖,局部倒悬,山脊高程为1220~1441m左右;右岸山体雄厚,河面至1150m高程坡度陡,近直立,基岩暴露,以上坡度变为40~50°,植被发育,山脊高程为1585m左右。 坝址河谷掩盖层最厚为13.8m,成分为第四系倒塌积累、冲洪积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第四段(T2g4),岩性主要为中厚至厚层块状白云岩、钙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 坝址区构造简单,褶皱断裂均有发育,具有简单多样的构造形迹。坝区构造的性质特征对该坝址的成立与否起着打算作用。本文主要依据地质测绘结合钻探资料,对坝区简单的地质构造作概要的分析,并评价其对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3坝区地质构造特征 3.1总体特征 老江底水电站坝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钮构造变形区南东侧边缘与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交界部位,构造运

动剧烈,具有简单多样的构造形迹。 坝区所在处的主体构造格局为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延长的背、向斜,但在一些部位被同样是北东-南西向延长的一些断层所错动,所产生的地层效应总体是地层缺失,使得部分褶皱形态不再完整。区内还发育有少量的北西向断层,使得地层的错动和分布状况更加简单。特殊是区内后期又叠加了北西向构造,使构造轮廓更趋简单,但基本上没有转变区内主体构造格局为北东-南西向构造的特征。 在北东向褶皱中,背斜一般较紧闭,而向斜则比较宽缓。区内规模最大的褶皱为岔江向斜,坝区位于向斜南东翼。在坝区四周发育老江底向斜,该向斜位于雄武背斜与鲁邑背斜之间,同样沿北东-南西方向展布,但被老江底断层严峻破坏,特殊是向斜的南东翼,基本上全部缺失,就连向斜的转折端大部分也被错失,仅在补作四周还保留有一段。坝址即位于残留的这段向斜转折端四周。 受大的褶皱构造作用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位于老江底压扭断层的上盘,受断层构造作用影响剧烈,在老江底向斜内部,特殊是靠近转折端的部位,还发育有更次级的小褶皱,在坝区表现很明显。后期又受到构造作用,形成北西向的构造形迹,使得北东向褶皱形态又进一步发生转变,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的叠加导致地质露头简单多样的构造形迹和多变的岩层产状。下面分别从断层、褶皱两个方面分析坝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3.2断层 在坝区四周,具有肯定规模的断层发育两条,分别为老江底断层(F1)和下普里-补作断层(F13)。

总结地质特征

总结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结构,反映了地球长期以来的演化过程。地 质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岩层和岩性等,它们是地球表面地质历史的重要记录。本文将总结常见的地质特征,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简要分析。 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是地表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即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地形 特征可分为构造地形和侵蚀地形两大类。 构造地形 构造地形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所形成的。地壳运动包括地震和地壳运 动运动两种类型。常见的构造地形有以下几种。 1.山地:山地是由地壳的抬升和隆起而形成的,通常具有陡峭的山峰和 峡谷。山地常见于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如地震带附近。 2.高原:高原是由地壳隆起而形成的宽阔而平坦的地表,通常高处较为 平缓,地势逐渐向四周倾斜。高原与山地相比较平缓,常见于地壳运动较为缓慢的地区。 3.盆地:盆地是由地壳下陷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表,通常具有相对平坦 的地形。盆地常见于构造活动较弱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侵蚀地形 侵蚀地形是由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地形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 1.山地地形:由水流沿着山坡切割而成的地形,其地貌特征为陡峭的山 谷、深峡和瀑布。 2.高原地形:高原地形的形成与外界水流侵蚀有关,水流在高原上形成 广谷、阶地等地貌。 3.平原地形:平原地形主要由水、风等自然力量在长时间作用下形成的, 地势平坦,常见于河流汇聚处和海岸周边。 岩层特征 岩层特征是地下岩石的堆积和分布特征,是地质过程的产物。岩层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下深处岩浆喷发到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火成岩的特征是晶粒较大,质地坚硬,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2.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泥沙等沉积物经过水或风等力量沉积堆积 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特征是质地较软,如砂岩和泥岩。 3.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经过高温、高压等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 岩石。变质岩的特征是晶粒重新排列和重结晶,如片麻岩和页岩。 地质特征的形成机制 地质特征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和外部作用力。 1.构造运动:地质特征的形成常与地壳的构造运动有关。地震和地壳运 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陷和隆起,从而形成山地、盆地等构造地形。 2.侵蚀作用: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也对地质特征的 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水流沿着山坡切割,形成山地地形;水流在高原上侵蚀,形成高原地形;水流和海洋的侵蚀作用形成平原地形。 3.地质作用:地球内部的地热作用、地下水的溶解作用等地质作用也影 响地质特征的形成。地热作用导致岩浆喷发形成火成岩;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形成洞穴等地形。 综上所述,地质特征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包括地形和岩层特征。地质特征 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到构造运动、侵蚀作用和地质作用等多种因素。通过对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历史演化和地质过程。

矿区瓦斯地质图

矿区瓦斯地质图 矿区瓦斯地质图是矿井安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指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瓦斯发生发展规律等因素,绘制出具体的矿区瓦斯地质图,以便进一步指导矿井瓦斯防治和矿井设计。下面将介绍矿区瓦斯地质图的作用、绘制方法和主要内容。 矿区瓦斯地质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矿区瓦斯赋存特征:通过绘制矿区瓦斯地质图,可以确定矿区内煤层的位置、分布、厚度等信息,进而分析煤层中瓦斯赋存的规律。这对于合理开发矿井、准确划定矿井瓦斯防治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析煤层瓦斯来源:矿区瓦斯地质图能够提供煤层中瓦斯的来源信息,如与邻近矿井的连通情况,矿井开采对瓦斯走向的影响等,这对于矿井瓦斯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3. 精确划定瓦斯防治区域: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绘制矿区瓦斯地质图,可以帮助矿井管理人员准确划定瓦斯防治区域,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矿区瓦斯地质图的绘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分析和地质勘探数据处理。主要步骤如下: 1. 野外调查:对矿区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查,包括地形、地貌、构造、地层等信息的调查和记录。同时要注意采集有关煤层中瓦斯的样品和数据。 2. 采样:根据矿区地质情况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采样,在采样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采集到的样品反映煤层

中瓦斯的真实情况。 3. 实验分析:将采集到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瓦斯含量、瓦斯组分和瓦斯析出量等指标的测定,以获取更详细的矿区瓦斯地质信息。 4. 地质勘探数据处理:将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处理,绘制出矿区瓦斯地质图。在绘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矿区的缩尺比例、要素类型和符号使用等因素,确保绘制出的地质图准确代表矿井的瓦斯地质情况。 矿区瓦斯地质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貌地形图、构造地质图、煤层地质图和瓦斯分布图等。其中,地貌地形图反映了矿区地形和地貌的特征,包括山脉、河流、地表水等;构造地质图主要记录了构造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信息,这些构造对煤层中瓦斯运移具有重要的影响;煤层地质图是矿区煤层的位置、厚度、产状、赋存特征等信息,煤层地质是煤矿瓦斯赋存和运移的重要依靠;瓦斯分布图则是综合分析煤层赋存及构造特征,以及矿井开采对瓦斯产生和运移的影响,确定矿区瓦斯的分布范围和走向,为矿井瓦斯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总之,矿区瓦斯地质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矿井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据。通过绘制矿区瓦斯地质图,可以全面了解矿井地质情况,为矿井瓦斯防治和矿井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矿区瓦斯地质图的绘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确保绘制出的地质图准确、可靠、易读,具有指导矿井工作的实用价值。

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

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分区 北京市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历过大幅度地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特别是在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构造变动,奠定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的基础骨架以及地貌发育的雏形。 伴随着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动与断裂变动广泛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特别是酸性深成侵入岩体和中性喷出岩体的分布最广。反映了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强烈活动程度。之后,再加上新生代自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北京市的地质发展历史和地貌类型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北京市除去最北端(指怀柔县长哨营以北地区)外,广大地区都位于燕山沉降带范围之内。在此区间,中、上元古界特别发育,是一套基本上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呈明显不整合关系覆盖在变质岩系之上,成为古老变质岩系之上的第一个盖层。属于华北地台上一个狭长下陷地带。再根据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等特点,可将本市划分为三个大的地质构造区。(见图2-1)。1.西山凹陷(1)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2)北京向斜区(3)大兴隆起区2.北山隆起(4)青白口穹窿区(5)延庆昌平活动断裂区(6)密怀升起断裂区3.蓟县凹陷(7)平谷稳定褶皱区 图2-1北京地质构造分区示意图 1.西山凹陷 包括北京西山山区和平原区的大部分。地质特征是自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地壳运动一直处于下降凹陷状态,因而堆积了巨厚沉积物(见表2-5上古生界、表2-6中生界地层表)故称之西山凹陷。后经燕山运动影响,西部褶皱隆起成山(即北京西山);其东部则下沉埋藏于现代平原之下,上面覆盖有新生代的松散沉积物,形成北京平原。根据地质构造变动的差异本区又可划分为三个地质构造单元(见图2-2)。 图2-2北京西山地质剖面图中的几个褶皱构造 (l)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位于西山凹陷的西北部,包括整个北京西山地区以及山前隐伏地带,简称京西隆起。主要由几个大型向斜和背斜构造组成隔档式褶皱构造区,其中著名的有: 髫髻山向斜:轴向为北东—南西向,略成“S”状,西南又有百花山向斜,东北可延至妙峰山一带。本向斜构造规模最大,其核部由中侏罗统髫髻山组组成,构成

浅析内蒙古榆树井煤矿地下水特征及防治水害措施

浅析内蒙古榆树井煤矿地下水特征及防治水害措施 作者:苗文明陈贤敏 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5期 摘要:矿区防治水害的对策与矿山企业运营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矿山必须充分了解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同时落实好相关的防治水害工作。水文地质特征对研究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内蒙古榆树井煤矿为例,对其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防治水害的措施。 关键词:榆树井煤矿;防治水害;措施 A brief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yushujing coal mine, Inner Mongolia Miao Wen-ming, Chen Xian-min Hydrogeological Bureau of China Coal Geology Bureau handan city 056004

Abstract: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water damage in mining area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mining enterprises. Therefore, mines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 areas and implement the relevant work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water damage at the same time.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this paper takes the yushujing coal mine in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water disasters. Key words: Yushujing coal min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disasters; Measures 1.项目概况 榆树井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境内,处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地带,黄河河套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隶属内蒙古上海庙矿業有限责任公司。该矿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延安组,地层平均厚度257.64m,最多穿见25层煤,煤层总厚度平均22.36m,含煤系数7.52%;含可采煤层10层,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15.36m,含煤系数5.96%。主要可采煤层有2煤、5煤、8煤、15煤、18煤。 2008年1月16日开工建设,2010年7月15日移交试生产,现为生产矿井。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分别为主井、副井、回风井。矿井共划分二个开采水平,分别为:+980m 第一水平,+780m第二水平,目前仅开采第一水平。随着井田开拓范围扩大,掘进揭露的水文地质条件要求的准确度更加具体,为进一步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切实可靠的防治水方案,拟对榆树井煤矿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2.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2.1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榆树井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西部,井田面积24.561km2。井田南部、西部和北部为人为边界,各含水层与周边自然连接;井田东部发育清水营逆断层(F1)和锁草台逆断层(DF1)“逆地垒”,二者之间形成无煤带,在矿区东部东升西降,为天然隔水边界。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2.2含水层及隔水层 井田内主要发育有新生界松散含水层、白垩系砾岩含水层和侏罗系砂岩裂隙含水层。隔水层主要为新生界与白垩系隔水层、直罗组顶部隔水层、直罗组底部与延安组顶部隔水层、延安组内煤层间隔水层。 2.3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