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十一三体综合症

什么是二十一三体综合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二十一三体综合症

导语:提到二十一三体综合症大家应该都不知道是什么疾病吧,如果说唐氏综合征,大家应该都有一些了解,这样的一种疾病也叫小儿唐氏综合征,对孩子

提到二十一三体综合症大家应该都不知道是什么疾病吧,如果说唐氏综合征,大家应该都有一些了解,这样的一种疾病也叫小儿唐氏综合征,对孩子的影响和家庭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一般这样的疾病也是染色体的疾病,患儿在出生时会有明显的症状,喂养困难,嗜睡,下面我们看看。

小儿唐氏综合征的症状体征

患儿在出生时即已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其智能低下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智商约25~50,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都延迟,患儿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眦赘皮,外耳小,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头前,后径短,枕部平呈扁头,颈短,皮肤宽松,骨龄常落后于年龄,出牙延迟且常错位,头发细软而较少,发旋多居中,前囟闭合晚,顶枕中线可有第三囟门,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中节骨发育不良使小指向内弯曲,指骨短,手掌三叉点向远端移位,常见通贯掌纹,草鞋足,拇趾球部约半数患儿呈弓型皮纹。

患儿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比一般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该病的特殊面容,手的特点和智能低下虽然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是诊断的建立必须有赖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因此染色体核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黄正旺,王文新,钱向东,常莎,郑晓昀(广东同江医院放射科,广东佛山528300) 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ildren Reversible Lesions of the Corpus Callosum Syndrome HUANG Zheng-wang, WANG W en-xin, QIAN Xiang-dong, CHANG Sha, ZHENG X iao-yan (Guangdong Tongjiang Hospital Radiology,Foshan528300 China) A bstract:Objective To in ve stig ate the c h ild re ve rsib le corpus callosum le sio n syndrom e (RESLES) M R I im aging features and c lin ic a l m anifestations,provide reference fo 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 f the disease in the fu tu re.Methods O ctober2013 -the h o sp ita l w here the author co llected in p e d ia tric patients diagnosed RESLES2015 d u rin g O ctober,the c h ild re n were re tro sp e ctive ly analyzed c lin ic a l data and im aging data sum m arized RESLES diagnostic M R I features.Results10 cases o f c h ild re n w ith the m ain sym ptom s in c lu d e fe ve r,d ia rrh e a,v o m itin g,convulsions,le th a rg y;e tio lo g y exam ination revealed 2 pa tie n ts o f H R Y, 2 patients as M P, 1 patients was IN F A;cerebrospinal flu id showed no a b n o rm ality h e a lth;e le ctro lyte s fo u n d fo u r cases o f c h ild re n as h yponatrem ia;E E G m a in ly fo r each guide d iffu se spread o c c ip ita l wave background P ianm an;h o sp ita l stay was(5.6±1.2) d;prognosis are good.F irs t M R I le sio n site m a in ly corpus callosum, 1 p a tie n t w ith sem iovale in ju re d;D W I prom pt re s tric te d d iffu s io n, high sig n a l,T1W I showed s lig h tly m ain signal,and 1 case showed no abnorm alities;T2W I m a in ly higher sig n a l,and 1 high sig n a l; 1 case M ERS type,the rest are type I.Conclusion A fte r treatm ent,the review strongly suggest th a t the lesion site abnorm al signal disappears,no sp e cific c lin ic a l,M R I exam ination has ce rta in ch a ra cte ristics,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e ffica cy and prognosis. Keywords:M R I;R e v e rs ib ility o f the Corpus C allosum Syndrom e;P e d ia tric P atients;EEG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M R 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今后该病的及早诊治 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笔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所在医院确诊为RESLES的儿童患者,回顾分析患儿 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RESLES诊断中M R I特点。结果本组10例患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抽 搐、嗜睡;病原学检查发现2例患儿为H RV,2例患儿为MP, 1例患儿为IN FA;脑脊液均无异常状况;电解质检查发 现4例患儿为低钠;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各导弥漫性波及枕区背景波偏慢;住院时间为(5.6 ± 1.2)d;预后评估均为良 好。首次M R I病灶部位主要为胼胝体压部,1例患儿伴有半卵圆中心受伤;D W I提示弥散受限,呈高信号,T1W I主 要呈稍低信号,1例无明显异常;T2W I主要为稍高信号,1例为高信号;1例为MERS I I型,其余均为I型。治疗后 复查均提示病灶部位异常信号消失。结论RESLE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 R I检查具有一定特征,能用于评估疗效 和预后。 关键词:M R I;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儿童患者;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742.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74(2016)20-3767-03 2011年,国外学者提出了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 征(RESLES)这一临床与影像学新综合征,该综合征表现为 脑病或脑炎症状,即伴发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轻微脑炎/脑病(MERS)[1]。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抽搐等脑病症状。磁 共振成像(MRI)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使头颅M R I成为MERS 临床主要诊断方法。使用M R I诊断最初发现磁共振扩散加 权成像(DWI)高信号是MERS主要特征,之后又有学者发现 胼胝体压部受累只是部分受累区域,此外可能有胼胝体及 中央区白质受累[2]。因该病有良好预后,影像学特征相似,因此外国学者提出了 MERS谱系概念,将MERS分为I型和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蔡海燕.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分析[J].中国 卫生产业,2012,9(27):117 [2] 孙炳吉,陈英,颜引妹.含加替沙星的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 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21-22. 工作单位:151700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2010年期间收治的32例青光眼睫 状体炎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病年龄、既往病史、临床体征、首次诊断、治疗方案等。结果 32例患者中首次误诊5例,经过4~6年的随访发现:该综合征每年发病次数不等,因人而异,且每次发作无明显诱因,大多数患者的视觉功能未受影响,其中有4例患者反复发作且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视野和视盘改变,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易反复发作,临床极易出现误诊,因此临床诊治需掌握诊断方法和鉴别要点,注意长期观察患者视野和视盘变化,避免造成视觉功能损坏。【关键词】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临床诊断;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06-0156-02doi :10.3969/j.issn.1674-9316.2015.06.136Clinical Analysis of Glaucomatocyclitic Syndrome QIAO Jianhua Mingshui People's Hospital of Suihua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Mingshui 151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glaucomaciliary body syndrome,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08~2010 were treated 32 cases of glaucomatocyclitic syndrom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its age, previous medical history,clinical signs, diagnosis, treatment plan for the first time. Results 5 cases of initial misdiagnosis of 32 patients, after 4~6 years follow-up found to differ from man to man:the syndrome disease each year with unequal numbers, each attack, and no obvious inducement, most patients with visual function was not affected, including 4 cases ofrecurrent patients and drug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ideal, leading to vision and optic discchange, cured through surgery operation. Conclusion Schlossman syndrome easy to repeated attacks, clinical appear easily misdiagnosed, therefor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eed to master the method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points, pay attention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vision and optic dis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avoid to cause visual function damage. 【Key words】Glaucoma ciliary body syndrome,Clinical diagnosis,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乔建华 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为133例,治疗后为13例,治愈率为90.2%,实验组治疗前为23例,治疗后为15例,治愈率为34.8%,对比差异显著(P <0.05) ;在胀气方面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为129例,治疗后为8例,治愈率为93.8%,实验组治疗前为20例,治疗后为12例,治愈率为40.0%,对比差异显著(P <0.05) ;在呕吐方面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为130例,治疗后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也称青睫综合症,该病属于一种特殊的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常见单眼发病,患者伴有短时间明显眼压升高症状,多发于20~50岁青壮年人,且男性较多,目前临床医学并未给出明确的致病机制。患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诊断16例,)、胀气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注意发病原因,不能一概而论,确保症状治疗的彻底性,发挥治疗价值。 并予以正确治疗预后效果良好,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则会引发视野和视盘损伤[1] 。本次研究以我院在收治的32例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患者为例,通过分析其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取得了较好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关于21三体综合症的综述

关于21三体综合征的综述性论文 三体综合征又称唐氏综21合征或者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活产胎儿中最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最罕见的一种染色体病。据报道,新生儿中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将21-三体综合征患儿分为3型:21三体型/标准型(95%),易位(2.5%-5%)和嵌合型(2%-4%),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明显的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智商在20-25之间,生长发育迟缓,出生时身长.体重低于正常儿,骨龄常落后于年龄,出牙延迟且常错位。 2.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题和喂养困难,小头,耳位低,眼距宽,外眼角上斜,鼻梁低平,口常开,舌大且常伸出口外,又称''伸舌样痴呆''。 3.多发畸形,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弯曲。 4.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下表现逐渐明显,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部延迟。 5.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也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约5%为先天性心脏病,也有胃肠道畸形,趾距宽,通惯掌频率高。 6.皮肤纹理特征通贯手,atd角增大;第4、5指桡箕增多;脚趾球胫侧弓形纹,第5趾只有一条指横纹。 一、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机理: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即21三体。最新研究发现母亲年龄与减数分裂中2l号染色体改变的重组类型相关。母亲年龄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外资料,如果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8.2岁,则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34.4岁。随年龄的增长,分娩出患儿的风险逐渐增高。临床上生育期的高龄妇女指年龄在35岁以上的妇女,其生育的子女中痴呆儿和畸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为一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在多认为此病与房水中前列腺素含量增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多为单眼发病,偶有双眼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眼压升高,伴有轻度睫状体炎。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治疗: 1、药物治疗:青-睫综合征是一种自限性眼病,但可再次复发。在发作期间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可控制炎症发展。高眼压需要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服用消炎痛可以抑制PG的生物合成,对治疗本症可达到部分降压效果。氟灭酸(flufenamic acid)不仅能抑制PG的生物合成,并可直接对抗PG的生物效应,故较消炎痛更好。局部应用肾上腺素、噻吗心安亦有助于降低眼压。药物治疗不能预防本病的复发,皮质类固醇药物亦不应延长使用,以免姓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1)糖皮质激素:在患者出现眼压升高时,通常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治疗,可选用0.1%地塞米松或1%泼尼松龙滴眼剂,3~6次/d,在眼压恢复正常时,则应迅速降低点眼频度或停药。 (2)非甾体消炎药:对一些患者可给予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口服,也可给予非甾体消炎药滴眼剂如普南扑灵点眼治疗。 (3)降眼压药:可选用β受体阻断药(如0.5%噻吗洛尔滴眼剂)或0.1%肾上腺素、1%阿可乐定等降眼压药物点眼治疗。通过药物点眼治疗,患者的眼压通常于短期内即恢复至正常水平。 2、手术治疗:患者的眼压升高一般不宜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手术不能预防疾病的复发。但应严密观察,长期随访,若与原发性或继发性开角青光眼合并存在时,视功能有遭受威胁之可能,应考虑手术治疗。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预后: 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视野缺损和(或)视杯扩大。 温馨提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用眼,不要在强光下阅读,暗室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光线必须充足柔和,不要过度用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饮食起居规律。

青光眼

青光眼 青光眼系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正常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一种可以致盲的眼病。40岁以上的人群的患病率为1.4%,青光眼已成为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致盲的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21%。 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称为眼内压(简称眼压)。维持正常视功能的眼压称为正常眼压。我国正常人的眼压为1.33~2.74kPa(10~21mmHg)。正常情况下,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及眼内容物的容积三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并受中枢神经支配和血液循环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果三者动态平衡失调,将出现病理性眼压。 青光眼的分类: 1.原发性青光眼 (1)闭角型青光眼 (2)开角型青光眼 2.继发性青光眼 3.先天性青光眼 (联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往称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致盲眼病之一。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常两眼先后(多数在五年以内)或同时发病。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一、病因: 1.解剖因素:眼轴短晶体较厚前房浅房角窄 导致眼压升高的机制为:瞳孔阻滞 非瞳孔阻滞 2.其它因素:强烈的情绪激动,气候影响,一些药物(比如肾上腺素,新福林等滴眼剂,中枢神经兴奋剂,支气管扩张剂等等 二、临床表现: 1.临床前期:一眼已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前房浅,房角窄,但眼压正常,无自觉症状,属临床前期。 2.前驱期:在急性发作之前,患者往往在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之后,感觉有轻度头痛、眼胀、恶心、视朦、一时性虹视,休息后自行缓解,称为前驱期。 3.急性发作期: (1)症状:由于眼压突然上升,患者感到剧烈的眼胀痛、同侧头痛,视力显著下降,仅眼前指数,光感,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便秘以及腹泻,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

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1例并文献学习

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1例并文献学习 发表时间:2017-04-19T15:54:02.2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期作者:刘婷婷 [导读] 结合临床资料、病灶部位和转归不难诊断;此类患儿经及时正规治疗,预后良好,应提高早期认识,避免患儿临床过度检查及治疗。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296-01 1.病历资料 患儿,男,5岁2月。因“发热伴头痛、头晕5天”于2016年8月22日人院。患儿5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诉头痛,以前额部为主,时有头晕,有非喷射性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咳嗽、腹痛及抽搐。在门诊静点“头孢呋辛、利巴韦林、q12h的甘露醇”等药物治疗无好转,遂收入院。患儿一月前曾诊断病毒性脑炎,门诊治疗后好转,无其他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7.2℃ p102次/分,R20次/分,血压90/60mmHg,体重21kg。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欠佳,咽部充血,颈抵抗(+),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Brudzinski征、Kernig征弱阳性;其他体征未见明显异常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3.72×109/L,N0.674,L 0.288,CRP21mmol/L,尿、便常规、肝肾功 能正常,血钠139mmol/L,钾5.2mmol/L,氯101mmol/L。腰穿CSF检查:WBC 10×106/L,蛋白283mg/L,糖3.39mmol/L,氯化物123mmoL/L;脑脊液培养阴性。内毒素、降钙素原均正常范围,心电图、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示:清醒记录中出现较多阵发性短程中幅5~6周/秒θ波。头颅MR示:两侧大脑半球对称,胼胝体压部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及DWI高信号影,范围约1.6cm×1.2cm×1.4cm。流感病毒BIgM抗体阳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诊断“病毒性脑炎”。予阿奇霉素、阿昔洛韦、q6h甘露醇、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等治疗,住院后第3d(发病第8d)体温渐降至正常,头痛、头晕消失,1周后复查脑电图已正常;住院2周复查头颅MR示未见明显异常。目前出院后随访2个月,患儿无异常。 2.讨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 S)为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脑炎,其诊断主要依赖于MRI检查,尤其是 DWI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MRI上可见胼胝体压部(SCC)的卵圆形、非强化病灶,一段时间后可完全消失[1]。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2种类型,1型多见,表现为仅有胼胝体压部受累;2型少见,除胼胝体压部受累外,其他部脑白质也可累及[2],本患儿仅见胼胝体压部受累,为Ⅰ型。 本征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现普遍认为是能量代谢和离子暂时性的转运异常,限制了局部水份的扩散作用,由于胼胝体压部的髓鞘中水含量较周围组织多,其水电解质失衡的自身调节保护机制可能不足,因此更易发生细胞毒性水肿,引起胼胝体压部一过性的细胞毒性水肿改变,从而导致胼胝体压部局限性髓鞘水肿。这种病变是一种轻微的炎性改变,随着炎性疾病的治愈,病灶消失,从而表现在临床上为可逆性;所以RESLES的预后取决于导致该综合征的原发病而非胼胝体压部病变。另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RESLES和低钠血症有关,惊厥的频发与低钠血症引起的脑水肿有一定关联,再者也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氧化应激和脑部低灌注等也参与了RESLES的发病机制[3]。 本征病因复杂,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感染临床上主要为脑炎、脑膜炎或脑病的表现,大多数症状较轻。本患儿脑脊液检查正常,但脑电图异常,表现为脑炎过程。病原体以病毒为主,最常见的是流感病毒,其他如轮状病毒、麻疹病毒、疱疹病毒6、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也都可以引发。细菌感染主要有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军团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和疟原虫感染导致此征也有报道。本患儿病原学检测中即可见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体。(2)代谢紊乱可以引起RESLES的代谢异常包括由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引起的严重低血糖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钠血症。(3)高原性脑水肿高原性脑水肿也是引起RESLES的重要病因,但是其病变不局限于胼胝体,常伴有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水肿。MRI上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通常升高,这与其他病因引起的RESLES有所不同。(4)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的使用是RESLES的最常见原因,包括癫痫发作后、抗癫痫药物过量及抗癫痫药突然停药。目前文献报道的与本病相关的抗癫痫药多达14种,其中卡马西平、苯妥英和拉莫三嗪最常见。(5)除抗癫痫药外,抗肿瘤药物包括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等也可引起RESLES。 综上所述,儿童RESLES是一种急性单病程的非特异性脑炎,临床表现常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为一种型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MRI 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病灶部位和转归不难诊断;此类患儿经及时正规治疗,预后良好,应提高早期认识,避免患儿临床过度检查及治疗。 【参考文献】 [1]方玮,章殷希,丁美萍.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3):258. [2] Gawlitza M,Hoffmann KT,Lobsien D.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reversible splenial and cerebellar lesions(MERS type II)in a patient with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J].J Neuroimaging,2015,25(1):145.146. [3]张新颖,孙文秀,高玉兴等.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11):926-927.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报告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报告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神经内科(454000) 是明启成红学黄宝和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又称为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轻微脑炎/脑病(Clinically 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累及胼胝体部的临床影像综合征,目前国内对该病的报道较少[1],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言语不清、四肢麻木无力4h”于2014年10月13 日入院。4h前,患者正在矿井下工作时出现言语不清,感舌根发硬,说话含糊,流涎,四肢麻木无力,以左侧明显,能行走,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复视、呛咳、抽搐等症状,约1h前症状缓解,。既往体健,吸烟4年,2支/天,少量饮酒,未婚。体检:体温36.4℃,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6/86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神志清,言语清,额纹对称,眼球活动灵活,瞳孔等大,直径3mm,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面部感觉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正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正常,昂白氏征(-),腱反射(++),病理征(-)。入院后化验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正常,抗核抗体谱正常,肿瘤标志物正常,心电图正常。脑脊液:压力115mmH2o,常规,颜色清,细胞数0,潘氏实验阴性,蛋白0.5g/L,糖3.2mmol/L,氯化物119,IgG指数1.01(正常<0.85),24小时鞘内合成率12mg/24h(正常-9.9—3.3mg/24h),寡克隆区带(-),水通道蛋白4抗体(-),髓鞘碱性蛋白1.3μg/L(正常<3.5μg/L)。头颅MRI:双侧颞顶枕白质区、胼胝体干及压部可见对称性斑片样稍长TI、稍长T2信号,FLAIR稍高信号,DWI(b=1000)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胸部CT、颈、胸椎MRI无异常。 入院第2d,再次出现言语不清,四肢麻木无力,感觉胸闷,呼吸不畅,伴心慌、出汗,心率140次/分,约3h后症状缓解,因尿潴留,留置导尿。第3d

青光眼睫状体炎的综合症状

青光眼睫状体炎的综合症状 *导读: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亦称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又称Posner-Shlossman综合征,是前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 症状: 发作时眼部轻微疼痛,虹视,视力可有轻度下降。 主要体征: 一般眼压升高多在5.33~8.00kpa(40~60mmHg),角膜上皮水肿,角膜内皮见灰色羊脂状KP,无虹膜周边前粘连,前房角开放。 其他体征: 睫状充血,前房反应轻微(前房细胞少,房闪轻微)。 治疗: (1)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0.5%噻吗洛尔,卡替洛尔(美开朗)、左布诺洛尔(贝他根)、贝特舒(0.25%倍他洛尔)2次/d。 (2)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如1%醋酸泼尼松龙,4次/d,碘必殊、1%醋酸泼尼松龙(百利特)、帕力白(复方新霉素滴眼液,即0.5%醋酸泼尼松-0.35%硫酸新霉素-1完U/ml多年菌素)、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 (3)碳酸酐酶抑制剂,如甲酰唑胺25~50mg,2~3次/d,或

乙酰唑胺,250mg,3次/d,如果眼压显著升高可用全身碳酸酐酶抑制剂代替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 (4)如果眼压急性升高,对患眼视神经科造成损害,此时可用高深剂(如20%甘露醇,1~2g/kg)静注,45分钟输完。 (5)在发现持续高眼压即可配合中医中药的治疗,给予活血化瘀、利水通络的中成药祛瘀明目胶囊等,可以有效的防治视力和视野的受损。 随访: 起初患者数天复查一次,而后改为每周复查一次。数周内常不会再发作。是否需药物或手术治疗取决于发作期间眼压基线水平。如果眼压降到不会引起视神经损害时不需要治疗。如果用皮质激素没有超过一周,可迅速停药,如果用药时间很长,应缓慢减量,并提示患者双眼均有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

眼科学名词解释

1.难治性青光眼 2.眼表疾病 3.前房相关免疫偏离:抗原性物质进入前房, 局部抗原提呈细胞处理抗原,下调特异性迟发性过敏反应。 4.甲状腺相关眼病 5.Fuch虹膜异色睫状体炎 6.眶尖综合征 7.VKH综合征 8.ICG综合征 9.白瞳症 10.眶上裂综合征 11.干眼症 12.Eales病 13.交感性眼炎 14.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15.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16.弱视 17.黄斑回避和黄斑分裂 18.皮质盲 19.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 20.漆裂纹 21.Fuchs斑 22.黄斑囊样水肿(CME) 23.拥挤现象 24.Stargardt病(眼底黄色斑点症) 25.动静脉瘘 26.Fuch角膜营养不良 27.晶状体异位 28.视网膜屏障 29.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30.囊袋阻滞综合征 31.Graves眼病 32.ICE综合征 33.血-眼屏障 34.视力 35.低视力 36.后发性白内障 37.视网膜干细胞或祖细胞 38.角膜血染 39.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反应障碍(RAPD) 40.特发性黄斑裂孔41.PVR(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42.PHPV(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43.Morgagnian白内障 44.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45.瞳孔残膜 46.中间葡萄膜炎 47.角膜软化症 48.Biot斑 49.圆锥角膜 50.表层巩膜炎 51.巩膜葡萄肿 52.角膜粘连性白斑 53.角膜葡萄肿 54.晶状体过敏性青光眼 55.对比敏感度 56.ARN 57.遗传性视网膜劈裂 58.绿色瘤 59.视野 60.近视 61.病理性近视 62.视路 63.VEP 64.RP 65.Axenfeld-Rieger综合征 66.Foster-Kennedy综合征 67.Wernicke综合征 68.视网膜震荡 69.Sturge-Waber综合征 70.K-F环 71.下颌瞬目综合征 72.恶性青光眼 73.电光性眼炎 74.青光眼睫状体炎 75.牵拉性网脱 76.蚕食性角膜溃疡 7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78.溢泪 79.眼内炎 80.房水闪辉

青光眼题库26-1-8

青光眼题库26-1-8

问题: [单选]关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约占开角型青光眼的20%~50%,男性多于女性 B.眼压在正常范围,但昼夜波动较大,平均眼压偏于正常范围的高限 C.视野损害较易侵害固视点 D.视野损害以上半缺损较多 E.视盘杯凹与视野损害不成比例 此题考查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临床表现的理解。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眼压在正常范围,但昼夜波动大,数值偏正常的高限,视野损害易侵犯固视点,以上半缺损多见,视盘凹陷与视野损害不成比例。其发病应为女性多于男性,因而选A。

问题: [单选]下列哪一种降眼压药物不可用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A.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B.0.5%噻吗洛尔滴眼液 C.溴莫尼定滴眼液 D.1%左旋肾上腺素滴眼液 E.乙酰唑胺

问题: [单选,A1型题]关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 B.局部充血很轻,眼压升高达40~60mmHg,可引起角膜水肿 C.羊脂状KP,房水闪辉轻微 D.房角开放,从不发生瞳孔后粘连 E.眼压升高多持续1~2周,始终不会引起视功能损害 部分反复发作的青光眼睫状体眼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视杯扩大及视野损害,呈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表现。 https://www.360docs.net/doc/f08895491.html,/ 约会出租

问题: [单选]下列眼底视盘的形态学改变均须行青光眼排查,除了() A.视盘表面或其周围小线状、片状出血灶 B.C/D0.6 C.两眼C/D差值0.2 D.颞上、颞下视盘盘沿变窄 E.视盘周围有萎缩弧斑 视盘周围萎缩弧斑可以是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与青光眼无必然的关联。

眼病学重点整理

睑腺炎病因:葡萄球菌感染,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睑腺炎是急性化脓性感染 主要表现:红,肿,热,痛治疗:早期局部热敷10~15分钟,3~4次/日,促进血液循环、硬结软化,滴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当脓肿形成、局部有波动感、疼痛减轻时切开排脓,外~的切口应在皮肤面,与睑缘相平行;内~的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相垂直。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因腺体排出导管阻塞,造成腺体内分泌物潴留而引起睑板腺的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睑缘炎:睑缘部的亚急性慢性炎症 鳞屑性睑缘炎:因皮脂腺或睑板腺分泌过多而造成的慢性炎症。表现:眼部痒,刺痛和烧灼感,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 溃疡性睑缘炎: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不良卫生习惯可能是诱因。表现:眼部痒,刺痛,烧灼感更为严重,睫毛随痂皮脱落,不可再生。金葡萄球菌 眦部睑缘炎:多因莫阿双杆菌感染或缺乏维B2。表现:眼部痒、异物感、烧灼感 倒睫:睫毛向后生长。乱睫:睫毛不规则生长。并发症:沙眼 泪道:上下泪小点和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出而流出眼睑外。 泪溢: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泪道冲洗:采用钝圆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的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其阻塞部位。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 ②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③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液体由上、下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阻塞;④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⑤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自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毒力强大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表现:充血、流泪、脓性分泌物、泪囊区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痛明显。严重时出现畏寒、发热。有时可形成泪囊瘘管。治疗:早期局部热敷,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炎症期切忌泪道探通或泪道冲洗。形成脓肿后应切开排脓,放置引流条。慢性泪囊炎: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表现:主要症状为泪溢,并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回流。治疗:1药物治疗:滴眼前要先挤出分泌物,然后用抗生素烟液滴眼4~6次/日2手术治疗:常用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鼻腔泪囊造口术。无法做时,泪囊摘除术。 新生儿最容易发生新生儿泪囊炎--导致新生儿流眼泪,(表现:不哭不闹流眼泪,泪溢、逐步变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眼表:包括上下睑缘灰线之间的结膜和角膜的全部上皮部分。泪液与腺球密切相关。 干眼分类①分泌不足型:主要指水样层生成不足,如干燥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的干眼:2蒸发过强型:常见于脂质缺乏引起的脂质层异常,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视屏终端综合征、眼睑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③黏蛋白缺乏型:由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如药物毒性、化学伤、热烧伤对眼表的损害及角膜缘功能障碍等;④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如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等; 病因:1脂质层异常,2水样层异常,3黏液层异常,4眼睑异常,5角结膜上皮病变,6瞬目减少症状: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易视疲劳以及不能耐受有烟尘的环境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睑板腺病变,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睑脂分泌的质或量的改变为主要病理基础。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疾病研究报告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POSNER-SCHLMSMAN综合征 所属部位:眼 就诊科室:五官科,眼科 病症体征:高眼压,睫状充血,眼痛,眼压升高,眼压突然迅速升高,视野缺损 疾病介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是怎么回事?专家表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亦称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又称POSNER-SHLOSSMAN综合征,是前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以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伴明显眼压升高为特征,起病急骤,单眼居多,可反复发作,与劳累有关,尤其与脑力疲劳和精神紧张有关;发生机制为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反应,临床炎症表现轻微,局部充血很轻,眼压升高,通常对视力影响较小 症状体征: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症状的详细介绍: 1、单眼发病且是同一眼反复发作,偶有双眼受累。李志辉等(1982)报告93例中双眼受累9例占10%。 2、发作性眼压升高且反复性发作,间隔时间可数月至1~2年。眼压可高达5.33~8.0KPA(40~60MMHG),每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一般1~14天,可自行恢复,少数延续一个月,罕有延续两个月者。 3、发作时无自觉症状,仅有轻度不适,即使在发作高峰时也没有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那样头痛、眼痛等明显症状。 4、视力一般正常,如角膜水肿则视物模糊。 5、发作期间瞳孔略大,对光反应存在。虽然反复发作轻度睫状体炎,但从不发生虹膜后粘连。 6、每次发作时呈轻度睫状体炎前节炎症,轻度睫状充血,角膜上皮水肿,有少量大小不等灰白色KP,大者呈羊脂状KP,一般不超过25个,多位于角膜下方,或在房角小梁网,眼压恢复正常后数天或数周消失。眼压波动时可重新出现或不出现KP。房水中偶见浮游物,闪光弱阳性,前房不浅。房角开放,瞳孔轻度开大,对光反应存在,虹膜无前、后粘连。玻璃体无炎症细胞。

手术治疗青睫综合征3例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青睫综合征3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3T11:35:35.99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芬张远清李胜寒吴名焱 [导读] 因青睫综合症发病时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常致痛风发作,故要求手术治疗青睫综合症。 杨飞(通信作者) 王芬张远清李胜寒吴名焱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贵州凯里556000)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40-01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青睫综合症),又称Posner-Shlossman综合征,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①,是前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以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伴明显眼压升高为特征,起病急骤,常为单眼反复发作,偶有双眼者,与劳累有关,临床炎症表现轻微,局部充血轻, 发作期间瞳孔略大,对光反应存在。虽然反复发作轻度睫状体炎,但从不发生虹膜后粘连,每次发作时呈轻度睫状体炎,常在高眼压发作后3日内出现,房水有少数细胞浮游,房水闪辉常呈阴性。角膜后壁沉着物为灰白色、细小或大而扁平,呈羊脂状,一般不超过25个,集于角膜下方l/3处或隐伏在房角小梁网上,眼压恢复正常后数天至一个月内消失;发作性眼压升高且反复性发作,间隔时间可数月至1~2年。眼压可高达5.33~8.0kPa(40~60mmHg),每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一般1~14天,可自行恢复,少数延续一个月,罕有延续两个月者,通常对视力影响较小,视乳头及视野一般不受侵犯①。治疗主要是在发作期间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控制炎症发展。药物降低眼压为主,药物治疗不能预防本病的复发,皮质类固醇药物亦不应延长使用,以免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青睫综合症不宜手术,因手术不能阻止其复发。但应严密观察,长期随访,若与原发性或继发性开角青光眼合并存在时,视功能有遭受威胁之可能,应考虑手术治疗,因青睫综合症发病少,手术更少,现将我院自2001年做青睫综合征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报告如下:例1:女,43岁。右眼反复眼红、眼胀2年入院。既往院外诊断“青睫综合症”,查体:视力:右眼1.0,左眼1.0,右眼结膜充血(+),角膜内皮羊脂状KP(+—++),房水细胞少数,瞳孔圆,直径约3mm,光反应存在,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 35mmhg,左眼 12mmhg,视野: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青睫综合征,2年来右眼青睫综合征反复发作,要求手术控制眼压,手术方式:右眼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前房形成好,深度正常,滤过泡按传统的Kronfeld法②为I型功能滤过泡,门诊观察10年眼压波动于10mmhg—16mmhg、视力无明显下降、视野正常、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 例2:男,36岁。左眼反复眼红、眼胀3年入院。既往院外诊断“青睫综合症”,查体:视力:右眼0.4矫正1.0(-2.0DS),左眼0.5矫正1.0(-1.0DS),右眼结膜充血(+—++),角膜内皮羊脂状KP(+—++),房水细胞少数,瞳孔圆,直径约3mm,光反应存在,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 42mmhg,左眼 12mmhg,视野: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青睫综合征,3年来左眼青睫综合征反复发作,要求手术控制眼压,手术方式:右眼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形成好,深度正常,滤过泡为I型功能滤过泡,门诊观察2年眼压波动于10mmhg—16mmhg、视力无明显下降、视野正常、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 例3:男,60岁,我院职工。右眼反复眼红、眼胀6年入院。既往6年来多次因“青睫综合症”于我院住院治疗,同时患“痛风”,因青睫综合症发病时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常致痛风发作,故要求手术治疗青睫综合症,手术方式:右眼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前房形成好,深度正常,滤过泡为I型功能滤过泡,门诊观察4年眼压波动于11mmhg—14mmhg、视力无明显下降、视野正常、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 讨论: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是一种的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③,因其在青光眼中发病率高,故国内外对原发性青光眼的各类研究较多,而青睫综合症虽属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但发病率在青光眼中所占比例不高,且因术后葡萄膜炎仍有复发可能,认为此病不宜手术①,故青睫综合症手术疗效一直不确定,我院以上3例手术患者,均因反复多次发作,要求手术,手术均在发作缓解期施行,术后门诊随诊,观察眼压控制好,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而同样患青睫综合症的未手术病人,门诊随诊观察,虽视野正常、力轻度下降,但因长期、反复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已发生后囊下性白内障,青睫综合症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我院将以上3例手术病人术后疗效作病例报告,以供眼科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2] Kronfeld PC.The chemical demonstration of transconjunctival passage of aqueous after antiglaucomatous operations [J].Am J Ophthalmol,1952,35:38-45 [3]赵家良.重视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769-7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