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研究

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研究
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研究

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研究

了解、分析四川省食品中农药残留状况,为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在四川省4个城市采集蔬菜、水果、鲜食用菌、茶叶共232份食品,进行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监测。结果食品中农药总检出率为6.13%,总超标率为0.91%。[结论] 四川省蔬菜水果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总体水平不高,但部分食品存在较突出的农药污染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中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使用农药在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为农业增产创收的同时,也带来污染的问题[1-3]。农药对初级农产品的污染,造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过高,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4,5],也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民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我省食品中农药残留情况,2009年我们对四川省4个地区的蔬菜、水果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监测。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四川省选择4个地级城市作为监测点。采集样品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择超市、农贸市场、个体摊贩等作为采样点,以购买方式获取样品。以监测本地区生产的食品为主,采集蔬菜、水果、鲜食用菌、茶叶4类食品样品232份。

1.2 监测项目

有机磷农药13种: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甲胺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乐果、氧化乐果、水胺硫磷、三唑磷、乙拌磷。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5种: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

1.3检测方法

有机磷农药:按照GB/T 5009.20 -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进行检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按照GB/T 5009.110-2003《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进行检测。

1.4判定依据

根据GB 2763-2005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农药残留总体情况

全省共采集各类蔬菜、水果、茶叶、鲜食用菌4类食品共232份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监测,监测有机磷农药1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5种,共检测18种农药,2853项次。食品中农药总检出率为6.13%,总超标率为0.91%。

2.2 各类农药残留情况

有机磷农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出率分别为 5.47%,9.45%;超标率分别为 1.05%,0.21%。结果见表1。

2.3 各类食品中农药残留情况

各类食品中均不同程度检出农药,农药检出率前5位的食品依次是:茶叶18.37%、花菜7.76%、青椒7.76%、菠菜7.61%、豆类蔬菜7.31%。结果见表3。

有8种食品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农残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菠菜2.54%、白菜1.86%、青菜1.38%、花菜1.22%、青椒1.22%、空心菜0.82%、水果0.58%、生菜0.51%。结果见表3。

2.4 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情况

在食品中检出了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以及在蔬菜、水果、茶树、中草药材上限制使用的高毒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拌磷、氧化乐果、氰戊菊酯,总检出率为3.79%(42/1107)。检出比例占18种农药总检出数的24%(42/175)。

3 讨论

食品中农药残留是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6,7],从四川省食品中农药总检出率(6.13%)及总超标率(0.91%)来看,四川省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总体水平不高,低于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区的污染水平[8-11]。但各类食品均不同程度检出农药,说明食品中农药残留情况较普遍,并且部分食品、部分农药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茶叶中农药检出率达18%,提示四川省茶叶的农药残留情况较普遍,因为我国是茶叶出口大国,农残问题历来受国际关注,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测、监管力度,密切关注茶树中农药使用情况。菠菜、白菜、青菜等叶菜类蔬菜的农药检出率及超标率相对较高,与相关报道一致[12-14]。提示此类农产品可能存在超量使用农药、不按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作物等不规范情况。

所监测的18种农药均有检出,其中6种农药有超标情况,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检出率较高,通常拟除虫菊酯对于蔬菜等农作物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而被大量使用,但其合理规范使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次监测还发现一些国家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的情况,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毒农药对硫磷,其检出率及超标率都居于18种监测农药的前列。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⑴加强农药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

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高毒农药生产企业清理工作、严格规范农药经营流通行为,加强农药经营流通行为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农药登记制度,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主产区要特别重视禁限用高毒农药的监管。同时还应加强对初级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将污染控制在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之前。

⑵重视农药安全使用指导

农业等有关部门应重点加强对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的技术指导,进一步督促其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自检或委托检验,防止不合格农产品上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高效、安全施药技术,加大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的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防止滥用、乱用、误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应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药危害,增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自觉守法意识。广泛利用媒体宣传引起民众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重视,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购买低农药残留食品,食用蔬菜、水果前采取简易、实用的有效措施降低其农药残留。

⑷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建立和完善四川省食品中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监测网络体系[15],分析掌握食品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为制定切实有效地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 邹琴,刘守亮,秦启发,等.环境与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降解的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1):37-39.

[2] 倪艳华,李忠阳.食品农药污染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1):58 -60.

[3] 李钦云,赵玲玲.有机磷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

(4):260-262.

[4] 高凤玲.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J].河北化工,2007,30(5):79-80.

[5] 李健,金党琴.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食品工程,2008,5:3-4.

[6] 王茂起,刘秀梅,王竹天.中国食品污染监测体系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6):491-496.

[7] 王茂起,王竹天,包大跃,等.中国2000 年食品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2):3-7.

[8] 黄伟雄,李少霞,余胜兵,等.广东省2006-2008年某些食品中农药残留监测与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8):842-843.

[9] 沈向红,张晶,管健,等.浙江省部分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8):1347-1349.

[10] 丁耀泉,陈瑞娟.东莞市市售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监测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3:90-92.

[11] 余晓辉,李冬梅,魏祥,等.部分市售食品农药残留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3(1):22-24.

[12] 赵惠玲,孟柯,高洁,等.北京市大兴区2007-2009年部分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1-2782.

[13] 高静.通州区2007-2009年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5):533-534.

[14] 梁宜品,孙聪,刘孟雨.石家庄地区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2974-2975.

[15] 许毅,赵年华,罗静,等.四川省食品中金属污染物监测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44-1246.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摘要: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维护公众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与推广应用快速、有效的农药、兽药及相关污染物质的残留分析测试技术已成为非常迫切需要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其次,针对我国食品中农药超标问题,阐述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同时,就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1. 前言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维护公众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于200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在总则和第六章中均明确提出,政府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安全科技研究并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实施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中农药、兽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残留及污染现象较普遍,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国际竞争力,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已成为我国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研究与推广应用快速、有效的农药、兽药及相关污染物质的残留分析测试技术已成为非常迫切需要的技术手段。 2.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途径主要有:施用农药后对作物或食品的直接污染;空气、水、土壤的污染造成动植物体内含有农药残留,而间接污染食品;来自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如:水中农药→ 浮游生物→水产动物→ 高浓度农药残留食品;运输及贮存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3.我国食品中农药超标问题 农民滥用、乱用农药现象普遍存在,在蔬菜种植中经常使用剧毒农药,有些地方将当日喷施甲胺磷的蔬菜上市,造成食品蔬菜中毒事件。 90年代初,由于菜农违规使用甲胺磷,在供港蔬菜中发生甲胺磷残留量严重超标事件,引发200多人食用后中毒事故,造成震惊港区的毒菜时间。我国出口美国的浓缩苹果汁,由于美方FDA检出甲胺磷残留量超标,而发生退货事故。 我国90年代开始重视食品中农药残留。1990年国内首次膳食调查研究:12省的食品样品中均检出666、DDT,12种有机磷农药中检出5种有机磷,其中甲胺磷农药检出率最高,膳食中甲胺磷农药总摄入量占有71.3%。1994年北京蔬菜市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目前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生物毒素残留量、重金属含量、食品包装和标签要求、动植物检验检疫制度、食品安全与卫生要求、环境保护及“绿色补贴”等等。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实施了很多限制措施,如美国于2003年12月开始执行食品和农产品注册通报制度;欧盟通过修订关于食品标签的指令、增加对我国出口商品抽验批次;日本通过修改《食品和农产品卫生法》及实施强制检验等,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设置了障碍,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 农产品出口遭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壁垒 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卫生要求越来越多(仅2003年,国外在进口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就新增标准260多项),限量指标越来越苛刻,所以农产品(食品、水产品、畜禽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问题成为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引发的贸易纠纷已经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02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1μg/kg,并有可能提高到0.1μg/kg,受此影响,中国蜂蜜2002年对美出口约7614吨,比上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8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56%。欧盟不断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指标不断增加,到2003年已经增加到196项,截止到2004年8月27日,欧盟共出台26个欧盟委员会指令涉及茶叶,从今年8月1日起,欧盟又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些措施使得我国茶叶的出口雪上加霜;据海关人士介绍,今年1-7月广东累计出口茶叶8938吨,价值186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3.9%和26%,其中对欧盟出口茶叶16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88.8%。此外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中抗生素超标及2002年的台州西兰花出口风波等问题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化学农药,是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破坏环境,而且影响世界农产品的正常贸易。 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品种虽然丰富,但农业生产力还是比较落后,绿色经济所占比重不高,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既要看到农药的使用在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的特点及在保证农业稳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关注自身健康,不断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 目前,在农业发展中完全禁用化学农药是不现实的,同时在土壤中残留的已经禁用的部分农药对农产品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世界各国农产品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 限制农药残留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在鼓励、扩大出口的同时,以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利益。利用发达科学技术,以保护人类、动物和环境为理由,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目前世界上很普遍的一种做法。由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将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作为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

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六章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概述 农药的重要地位:防治病、虫、草、鼠害,调节农作物生长 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一、农药的分类 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有1500余种,其中常用500多种。 我国有农药原药250种和800多种制剂,居世界第二位。 按来源分类: 有机合成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 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植物农药三类。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如井冈霉素)等。 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包括硫制剂、铜制剂和矿物油乳剂等。按用途分类: 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农药)、杀螨剂(防治红蜘蛛的的农药)、杀真菌剂(防治作物病菌的农药)、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防治鼠类的的农药)、除草剂(防治杂草的的农药)、杀螺剂、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或调控植物生长)等。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全球性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环境中农药的残留 1、环境中农药的来源 工业生产、农药生产企业和包装厂排放的“三废”。 农业生产、为了防治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落到害虫上农药不到1%,喷洒到植物上约10%~20%,其余则分布于环境中。 2、农药在环境中迁移和循环、农药可经大气、水体、土壤等媒体的携带而迁移。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喷洒作物: 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取决于收获时的沉积量和消失速率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沉积量,农药本身的性质(配方、用法和消失速率),作物本身的性质(表面积/重量比及形状) 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消失速率,农药停留植物表面层(雨水冲刷、蒸发),农药透入植物内部(不同的酶作用降解),加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果干、果汁、果酒加工 一种情况是因干燥蒸发而减少了农药残留;另一种情况是干果比鲜果浓缩后农药残留量没有发生变化 2、植物根部吸收:喷洒农药后有40~60%的农药降落在土壤中,土壤中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中。 3、空中随雨雪降落:喷洒农药后,有一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造成食品的污染。 4、食物链富集: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后,使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物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可逐级浓缩。 5、运输和贮存中混放:食品在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车船等装运过农药未予清洗以及食品与农药混运,可引起农药的污染。食品在贮存中与农药混放,尤其是粮仓中使用的熏蒸剂没有按规定存放,则也可导致污染。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 化学农药以其高效、快速的防治作用,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施用,但由于化学农药的有毒成分难以降解,致使这些有毒物质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累积,又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污染。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而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如何快速、简单的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呢?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实验。 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多,因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实验,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在实验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学校电脑室上网查询食品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有用信息,在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实验员、仪管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购买了必要的实验药品,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人们每天进食量的三分之一是蔬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少数菜农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使食用蔬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我国蔬菜主要有3类农药残留:一是有机磷农药。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毒性一般较大,还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引起人体机能病变。因而,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铜鼎农贸市场上随机购买了白菜、冬瓜、空心菜等日常蔬菜,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我国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现在,普遍采用气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分析,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分析周期长,设备昂贵,基层不易推广。如何快速测定农药残留,有四种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可供选择:1、利用能产生荧光的细菌,当细菌受到样品中残留农药作用后其荧光减弱,且减弱程度与毒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已能用来测定甲胺磷等常见有机磷农药。2、利用实验室饲养的敏感家蝇对供试样品中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其有毒污染物进行测定。如在一瓶内放人10克蔬菜后,再放入50只敏感家蝇,3小时后,若家蝇死亡5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超过限量标准,死亡在10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很严重。3、分子生物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能产生免疫抗体的原理,将抗体筛选制成试剂盒,通过抗体与抗原之间发生的酶联免疫反应,然后比色确定农药的残留量。4、生物化学法,根据酶的化学反应原理,研制的农药速测卡,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我们这次采用的就是固化胆碱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试剂的速测卡技术,速测卡技术有整体测定法和表面测定法两种方式。 1、整体测定法 实验之前,我们在实验室配制了PH7.5的缓冲液,PH7.5的缓冲液配制方法是:分别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 PO4 ],用500mL蒸馏水溶解,配备了37℃±2℃恒温箱。 我们的实验步骤是: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蛋加一把大豆工程”,更好地解决贫困山区青少年学生优质蛋白缺乏的问题。 第二,“一颗鸡蛋工程”促进了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使农村学生家长和贫困学生对学校的依恋情结加深,原来一些时断时续上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和一些不打算升初中的小学生,都能够安心学业,农村辍学现象减少。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全县小学生入学率由99.5%上升到99.6%,初中入学率由98%是上升到98.5%。 第三,“一颗鸡蛋工程”促进了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鸡蛋虽小,但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 实践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仅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形成,促进青少年学生长大成材,热爱家乡,回报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国家富强建功立业。 第四,“一颗鸡蛋工程”促进了和谐社会构建。“一颗鸡蛋工程”的运转资金一部分由社会筹集,从省、市驻静乐县扶贫工作队,到机关干部,从学校教师,到县城中小学学生“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全县普遍展开。通过一颗鸡蛋把社会各界的爱心凝聚在了一起,将真情倾注到了农村贫困学生身上,爱心传递到每一个家庭,增强了党和政府的感召力,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互敬互爱、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在传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和谐社会的构建。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邬元娟1,岳 晖1,张道成1,尚燕2 (1  山东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济南 250100;2莱芜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莱芜 2711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的传统技术和目前开发应用的新技术,分析了这些前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和各自的优势,对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综述。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简介:邬元娟(1977~),女,山东济南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安全与检测研究。 随着国际及国内对食品安全质量的日益重视,在食品安全指标中,农药残留量已经成为重要检测指标。近年来因为农药残留造成人和牲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水果、蔬菜类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因此,农药残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中的关键,前处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否。要在复杂的基质中检测微量复杂的组分,样品前处理技术非常重要。样品前处理是目前分析化学的瓶颈,是分析化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样品数量极多,且分析物含量越来越低,基体越来越复杂,迫切要求发展高通量、高选择性、高效率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 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的传统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的传统技术一般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这3个方面。1.1提取技术 1.1.1索氏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是用适当的提取液在索氏提取器里连续提取数小时,再去除滤渣,滤液进行净化浓缩的方法。索氏提取法提取效果好,被认为是“完全提取法”。一般在研究某一农药残留量提取时,常用这种方法作为其它方法提取效果的评价标准,但该法提取耗时长、速度慢、溶剂消耗量大[1]。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4,2008 2008年第4期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步骤(精)教学内容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步骤(精)

实验一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Experiment 1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tuf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1. 方法原理 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在加入无水硫酸钠后,用有乙酸乙酯提取、过滤、浓缩、定容,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或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2. 方法适用范围 本法规定了粮食(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苹果、梨、桃等、蔬莱(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等中速灭磷(mevinphos、甲拌磷(phorate、二嗪磷(diazinon、异稻瘟净(iprobenf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杀螟硫磷(fenitrothion、溴硫磷(bromophos 、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稻丰散(phenthoate、杀扑磷(methidathion等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3. 仪器与试剂 3.1 试剂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650℃灼烧4h ,冷却后贮于密闭容器中备有。丙酮:分析纯,重蒸馏。 乙酸乙酯:分析纯,重蒸馏。 所需有机磷农药标准溶液:纯度≥98.0%。 3.2 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FPD 或NPD 高速组织捣碎机

微量注射器:5μL ,10μL 。 梨形瓶:200mL 具塞刻度试管:10mL 。 鸡心瓶:100mL 。 4. 样品处理步骤 4.1 提取和净化 称取试样25.0g 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加入25.0g 无水硫酸钠和50.0mL 乙酸乙酯,高速匀浆3min ,提取液经铺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残渣用10mL 乙酸乙酯洗涤2次,合并滤液于梨形瓶中,用旋转蒸发器在45℃水浴减压浓缩后定容至5.0mL ,采用GC 测定。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玻璃衬管中填入0.5cm 高的石英棉,进样70次后,更换石英棉。 4.2 测定 4.2.1 色谱条件 (1 色谱柱:BP-10石英毛细管柱(25m×0.22mm×0.35μm (2 色谱柱温度:60(2min→10/min→200(0.2min →2/min→250℃℃℃℃℃ (3 进样口温度:270℃ (4 检测器温度:270℃ (5 载气和尾吹气:N2≥99.99%,0.5mL/min,尾吹气:35mL/min (6 氢气(FPD:40mL/min;空气(FPD:120mL/min (7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1 波谱法 该方法是根据有机磷农药中某些官能团或水解、还原产物与特殊的显色剂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氧化、磺酸化、酯化、络合等化学反应,产生特定波长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定性或定量(限量) 测定。 2.色谱法 2.1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成熟的、应用也较广的微量快速检测方法。它在农药残留测定技术上有它独特的用处,它既是重要的分离手段,又是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检测过程一般先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机磷农药,经纯化浓缩后,在薄层硅胶板上分离展开,显色后与标准的有机磷农药比较Rf 值进行定性测定或用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2.2 气相色谱法(GC) 该方法是利用经提取、纯化、浓缩后的有机磷农药注入气相色谱柱,程序化升温汽化后,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在固相中分离,经不同的检测器检测扫描绘出气相色谱图,通过保留时间来定性,通过峰或峰面积与标准曲线对照来定量。一次可同时测定多组份,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也好。而色谱条件的最佳设定是气相色谱技术的关键。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液相色谱柱层析的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并加以改进而发展起来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因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适合分析沸点高而不太容易汽化、热不稳定和强极性农药及其代谢产物;且可以与柱前提取、纯化及柱后荧光衍生化反应和质谱等联用,易实现分析自动化;同时一些新型检测器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与气相色谱法相比,不仅分离效能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而且应用面广。 3 酶抑制法 有机磷农药对哺乳动物中毒作用的基础,通常与它们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日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16版正式颁布实施,这一农药残留的新国标,在标准数量和覆盖率上都有了较大突破,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大类农产品中4140个残留限量,较2014版增加490项,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此次发布的新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制定了苯线磷等24种禁用、限用农药184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为违规使用禁限农药监管提供了判定依据。二是按照国际惯例,对不存在膳食风险的33种农药,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增强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除对标准中涉及的限量推荐了配套的检测方法外,还同步发布了106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据悉,我国现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均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据、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数据、农药毒理学数据和国内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后制定的。同时,为确保标准的科学、公正、公开,标准制定期间,广泛征求了生产、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和社会公众意见,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标准科学性的评议,在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的同时,又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实际。 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我国是少数几个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国家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使用我国残留数据制定国际限量标准数量已达到11项。目前我国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原则、方式、数据量需求等方面已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十三五”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已列出明晰的任务和规划——新制定6000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重点解决蔬菜水果和我国特色农产品的限量标准,完善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配套的检测方法。逐步实施“进口限量标准”和“一律限量标准”,扩大我国限量标准的覆盖面。同时,将以我国自主创新农药为重点,积极参与制定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推动我国农药自主创新。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概述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国民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进入人体中,其中一些具有高度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发展食品中有害残留分析技术,监督控制食品污染和保证食品质量,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文章介绍了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阐述了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前处理:食品;色谱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病虫害发生频繁,需要施用大量的农药用于防治,调查发现每年施用的农药面积达到1.5亿hm2·次左右,在为农业生产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随着农药种类和使用量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森严的绿色壁垒等问题。,使得我国农残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关注的热点。 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涉及到公众的生命健康;食品的化学安全性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其中包括食品加工中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农业上施用的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以及在食品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真菌毒素污染等等。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且浓度高于环境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一些具有高度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据估计,人类85-90%的肿瘤为食品和环境因素所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而有害残留问题则是食品安全的一个突出方面。 有害残留不仅关系着国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已经成为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检测指标和标准越来越高。近年来,日本对我国出口食品设置的安全卫生质量方面的技术壁垒日益加高,除了在对我国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药物残留检测项目、提高药物残留含量检测标准、实施更严格的批检外,晟近又相继出台了一些强化食品安全的措施,大幅度提高有害残留含量检测标准。我国出口到日本和欧盟一些国家的食品因有害残留问题被进出口过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使商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降低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因农药残留技术壁垒而受阻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受阻品种之多,地区之广,影响之大已严重影响到我国食品出口贸易。随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广泛性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引起的化学性污染”进行概述,分别从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危害,检测,在食品中的污染途径,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定义,危害,途径,原因,措施,检测。 一引言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去了解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到底是怎么危害我们的健康的,只有去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才能有办法控制它们二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 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兽药残留:动物性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含有的兽药及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的总称。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来源 农药残留来源:1农田施用农药药剂后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时;

2因水质的污染进一步污染水产品;3土壤中沉积的农药通过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到作物组织内部造成污染;4大气中漂浮的农药随风向,雨水对地面作物,水生生物产生影响;5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转入禽畜体内,造成此类加工食品的污染;6通过食物链污染产品;7其他来源:粮库内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污染,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粮食储存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 兽药残留来源:1预防和治疗禽畜疾病的药物;2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药物;3作为动物食品保鲜用的药物;4人为无意或有意加入的药物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种类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见有机氯农药污染)。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目前,兽药残留可分为7类:①抗生素类; ②驱肠虫药类;③生长促进剂类;④抗原虫药类;⑤灭锥虫药类;⑥镇静剂类;⑦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在动物源食品中较容易引起兽药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样本

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中国的中药及其制品屡有农残超标等因素而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对中药的国际声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是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瓶颈”之一。 中药中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现状 1农药残留的危害 药用植物中经常施用的农药主要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和拟除虫菊酯类等.有机氯农药在食物链中有极强的富集作用,在人类和动物的脂肪组织内长期积累容易引起慢性中毒;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易产生极性中毒,有时严重危及生命。中药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为患者及体弱者所服用,且服用时间长,更易造成蓄积中毒。 中药中农药残留物的来源: 一是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杀虫、杀菌、除草或调节植物生长而喷施的农药或其它农作物喷施农药后残存土壤环境中, 药用植物经过根, 叶等器官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二是药材在加工、储藏过程中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而喷施的农药或药材所接触的其它物品而沾染的农药; 三是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农药残留。 2.中药材的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分布 中药中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中国对粮食、蔬菜、水果、酒制品等中的农药残留早已有限制, 有限量规定的农药有21个品种, 待批准和检测方法, 中药在这方面工作虽有研究, 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未建立限量标准。 农药残留分类: 一种是以农药的作用分为杀虫、杀菌、除杂草。另一种是以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分类, 即有机类、有氮类、有机磷类和其它拟除虫菊酯、无机盐化合物等, 对于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多以后者分类。 有机氯类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OCPs)属于神经毒物和实质脏器毒物,可致癌,是一类高效广谱杀虫剂,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曾广泛使用,由于其残留量大,毒性大,污染性强,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也危及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其中由于农药,特别是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和进出口过程中的“绿色壁垒”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通过对课本、文献、网络资源的学习,就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以下几点进行概述,并总结出防控措施。 一、农药及农药残留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或食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除农药本身外,也包括农药的有毒代谢物和杂质,是农药及其他相关物质的总称。残存的农药残留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会产生对人畜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风险。 二、食物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农药施用后对果树的直接污染残留。 为防治水果蔬菜等病虫害而施用的农药,直接污染了食用植物。农药在它们上面的残留量受农药的品种、农药的浓度、剂型、施用的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水果中农药的用量大、使用次数多,如果违反农药使用规定,滥用国家明令禁止用于蔬菜水果的高毒和剧毒农药,或者违反安全间隔期规定,在接近收获期使用农药,就会在蔬菜水果中造成农药的直接残留。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2、土壤的污染。 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农药直接喷洒在土壤中,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去除杂草;防治病虫害而喷洒于作物上的各类农药,喷洒后的农药有40%-60%降落在土壤里。土壤中的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步骤(精)

实验一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Experiment 1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tuf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1. 方法原理 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在加入无水硫酸钠后,用有乙酸乙酯提取、过滤、浓缩、定容,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或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2. 方法适用范围 本法规定了粮食(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苹果、梨、桃等、蔬莱(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等中速灭磷(mevinphos、甲拌磷(phorate、二嗪磷(diazinon、异稻瘟净(iprobenf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杀螟硫磷(fenitrothion、溴硫磷(bromophos 、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稻丰散(phenthoate、杀扑磷(methidathion等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3. 仪器与试剂 3.1 试剂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650℃灼烧4h ,冷却后贮于密闭容器中备有。丙酮:分析纯,重蒸馏。 乙酸乙酯:分析纯,重蒸馏。 所需有机磷农药标准溶液:纯度≥98.0%。 3.2 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FPD 或NPD 高速组织捣碎机

微量注射器:5μL ,10μL 。 梨形瓶:200mL 具塞刻度试管:10mL 。 鸡心瓶:100mL 。 4. 样品处理步骤 4.1 提取和净化 称取试样25.0g 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加入25.0g 无水硫酸钠和50.0mL 乙酸乙酯,高速匀浆3min ,提取液经铺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残渣用10mL 乙酸乙酯洗涤2次,合并滤液于梨形瓶中,用旋转蒸发器在45℃水浴减压浓缩后定容至5.0mL ,采用GC 测定。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玻璃衬管中填入0.5cm 高的石英棉,进样70次后,更换石英棉。 4.2 测定 4.2.1 色谱条件 (1 色谱柱:BP-10石英毛细管柱(25m×0.22mm×0.35μm (2 色谱柱温度:60(2min→10/min→200(0.2min →2/min→250℃℃℃℃℃ (3 进样口温度:270℃ (4 检测器温度:270℃ (5 载气和尾吹气:N2≥99.99%,0.5mL/min,尾吹气:35mL/min (6 氢气(FPD:40mL/min;空气(FPD:120mL/min (7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农产品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农产品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化学农药以其高效、快速的防治作用,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施用,但由于化学农药的有毒成分难以降解,致使这些有毒物质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累积,又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污染。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而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如何快速、简单的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呢?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实验。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多,因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实验,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在实验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学校电脑室上网查询食品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有用信息,在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实验员、仪管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购买了必要的实验药品,精心设计实验步骤。人们每天进食量的三分之一是蔬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少数菜农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使食用蔬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我国蔬菜主要有3类农药残留:一是有机磷农药。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毒性一般较大,还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引起人体机能病变。因而,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铜鼎农贸市场上随机购买了白菜、冬瓜、空心菜等日常蔬菜,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我国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现在,普遍采用气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分析,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分析周期长,设备昂贵,基层不易推广。如何快速测定农药残留,有四种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可供选择:1、利用能产生荧光的细菌,当细菌受到样品中残留农药作用后其荧光减弱,且减弱程度与毒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已能用来测定甲胺磷等常见有机磷农药。2、利用实验室饲养的敏感家蝇对供试样品中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其有毒污染物进行测定。如在一瓶内放人10克蔬菜后,再放入50只敏感家蝇,3小时后,若家蝇死亡5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超过限量标准,死亡在10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很严重。3、分子生物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能产生免疫抗体的原理,将抗体筛选制成试剂盒,通过抗体与抗原之间发生的酶联免疫反应,然后比色确定农药的残留量。4、生物化学法,根据酶的化学反应原理,研制的农药速测卡,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我们这次采用的就是固化胆碱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试剂的速测卡技术,速测卡技术有整体测定法和表面测定法两种方式。1、整体测定法实验之前,我们在实验室配制了PH7.5的缓冲液,PH7.5的缓冲液配制方法是:分别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 PO4 ],用500mL蒸馏水

3.2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八章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 响 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 第二节农残现状、来源及其毒性 第三节常见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第四节农残防控措施及分析检测 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除了少量不用农药的有机农作物外,几乎所有作物都离不开农药。使用农药可以挽回15-20%的作物损失。 二、农药的分类 按用途可以分为: ?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 ?杀菌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多菌灵 ?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克螨特 ?杀鼠剂:杀鼠灵

?除草剂:莠去津、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 ?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剂、萘乙酸、矮壮素 按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有机砷农药 ?有机汞农药 第二节农残定义、来源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定义 ?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居化学性中毒 之首! 案例——农药蔬菜悄悄爬上餐桌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直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示范基地,销量非常好,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南方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这里才开始进入旺季,每天几乎都有一千多辆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来这里运菜。但据有关媒体揭露,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蔬菜牌子的蔬菜竟然都使用了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记者当时在这里调查了几天,但都是白天,发现确实没有菜农打农药,但奇怪的是,这里有很多农药店。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菜农都是傍晚或是晚上悄悄的给蔬菜打农药,而且很多都是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等。据当地一位领导介绍,只要拿到了无公害的牌子就没有人怀疑了,也就拿到了通向全国各大市场的通行证,但在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纳米材料应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_王仕兴

纳米材料应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王仕兴,张晓红,牛 华,张学忠,钟读波,王亚琴,李军明,祝红昆(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223) 摘 要:食品农药残留不仅是经济问题、市场问题,更是涉及到民众生命健康问题。当前制约食 品农药残留检测瓶颈是缺少灵敏、快速、安全、经济方法,将纳米材料引入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不仅解决这个瓶颈问题,也成为分析化学一个研究热点,取得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将纳米材料与生物学、免疫学、电化学及材料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检测食品残留农药方法中,是检测农药残留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综述纳米材料应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研究进展。关键词:纳米材料;食品检测;农药残留 Research advance on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WANG Shi-xing,ZHANG Xiao-hong,NIU Hua,ZHANG Xue-zhong,ZHONG Du-bo, WANG Ya-qin,LI Jun-ming,ZHU Hong-kun (Yunnan Institute of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for Product Quality,Kunming 650223,China) Abstract: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are the economic and market problem,and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ealthy of consumers.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curr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is a lack of the sensitivity,fast,secure and economical method. Application of of nanomaterials in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a determination method,is the research focu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obtains an amount of innovative research achievement. Combined with biology,immunology,electrochemistry and material technology,nanotechnology is important tendency for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materials in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Key words:nanomaterials;food analysis;pesticide residues 中图分类号:TS20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11)03―0043―05收稿日期:2011–02–10基金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2009QK406);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CA019)作者简介:王仕兴(1975~ ),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食品检验。 农药是“三农”主要生产资料,但农药污染及其产生危害后果较为严重,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关系消费者健康,也关系到我国国际食品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对农药残留监测和环境毒理学研究,合理开发和正确指导使用农药,不仅可避免和减少不必要农业损失,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食品中残留农药不仅可致人急性中毒,还具慢性毒性,特别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及对后代影响;因此,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中残留农药管理和检测分析。 目前,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检测残留农药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光谱法、免疫法、酶抑制法、活体生物测定、分子印迹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1~5〕。这些方法能灵敏、准确检测出各种不同环境样品中农药,甚至能区分同一类农药中不同结构化合物,分析精度高、定量准确;但这些方法也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费时长、成本高、需技术熟练操作人员、分析仪器昂贵笨重 等缺点,尚不能满足现场检测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 灵敏、高效分析方法对农药残留进行监控和检测。近年在农药残留分析领域所取得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势,即:样品提取和净化方法简单化、微型化、自动化,检测方法更加灵敏、快速。 20世纪80年代后,纳米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纳米粒子具有高比表面积,用于生物分子固定,可增加固定分子数量,从而增强反应信号。纳米技术具有创造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物质和新的产品巨大潜能,由于农药残留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大事,因此,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农药残留检测中,可极大提高分析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和速度,目前已成为检测农药残留科学研究一个重要领域。1 碳纳米管 自1991年日本NEC 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碳纳米管因其特有的力学、电子特性及化学特性,及独特准一维管状分子结构和在未来高科技领域中所具有潜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