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学习班 纲要

泌尿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学习班 纲要
泌尿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学习班 纲要

移行上皮平坦型及乳头状病变

正常伞细胞表达CK20;尿路上皮癌70%~80%广泛表达CK20,P53~80%+;而反应性不典型增生CK20-,P53散在+。

平坦型尿路上皮原位癌应仔细寻找微浸润。

泌尿上皮乳头状瘤:1.细胞体积小;2.伞细胞呈空泡状;3.极性存在,层次不多;4.极少复发。

尿路上皮癌的变异型

尿路上皮癌伴鳞化:与原发鳞癌区别,尿路上皮癌鳞化50%CK20+,原发鳞癌CK20-。P63无帮助。

尿路上皮癌的巢状变异型的鉴别诊断:1.布氏巢的旺炽型增生;2.囊性及腺性膀胱炎;

3.内生性乳头状瘤;

4.肾源性化生;

5.经典型尿路上皮癌;

6.类癌;

7.副节瘤。

尿路上皮癌的巢状变异型往往浅表形态温和,深部有浸润且形态更差,因此活检标本诊断困难,需要特别注意。

大细胞未分化癌

富含脂质细胞变异型

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V感染无关,免疫表型与经典尿路上皮癌一致,仅为形态学命名。

肉瘤样型:往往继发于治疗后(放化疗,手术等)

巨细胞型

1

微乳头状型

浆细胞样型

膀胱其它类型癌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SYN+,CGA+,NSE+,TTF-1+,GATA3 32%+

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不能排除小细胞癌,形态为主(关系到治疗)。

膀胱腺癌

CK7+,CK20+,CDX2+,因此会与转移性肠癌无法鉴别;但肠癌?-Catenin核+。 前列腺癌累及膀胱颈部,可能形态学非常类似尿路上皮癌,因此颈部肿瘤要警惕前列腺癌累及。

前列腺癌分级系统

多点穿刺重要性:单条穿刺标本报告PIN并无临床意义。

ASAP:非典型小腺泡增生为一描述性诊断,仅用于有怀疑但组织太小不足诊断为癌的时候。Don’t try to be hero.

穿刺标本不报Gleason1、2级,最低3+3=6分。

原Gleason分级系统:

3级

分散的腺体

小的边角圆润的筛状腺体

无大的或不规则的筛状腺体

2

旗开得胜

3

无单个细胞 4

分化不良的小腺体 融合的小腺体 大的筛状腺体

具有不规则边界的筛状腺体 “假肾小球样”结构 5级

实性巢状具有中央坏死 筛状聚集物具有中央坏死 片状、束装、单个细胞

Gleason分级系统判读:1. 少量第二种级别(<5%)

少量第二种级别如果是高级别成分,报告中应予以指出。例如>95% 3和<5% 4

,评分

=7

少量第二种级别如果是低级别成分,则报告不予指出。例如>95% 4和<5% 3,评分=8 2. 呈现三种级别的Gleason分级

如果最高分级不是主要成分或第二种成分,产生的Gleason评分用主要级别加最高级别。例如70% 3,25% 4, 5% 5,评分=8(3+5)

前列腺癌新分级系统

4

5

内科学 泌尿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肾的生理功能】 肾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可分为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前者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类系统等。非血管活性激素包括1α一羟化酶和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脏疾病的评估】 一、蛋白尿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 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1.功能性蛋白尿是一良性过程,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而发生的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当病变使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破坏,使血管中各种分子量蛋白质无选择性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仅有白蛋白滤过增多,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间质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时,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缺陷,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包括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d。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低分子量的异常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而又未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所致。尿蛋白电泳将显示分离的蛋白峰。 第二章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常因β一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所致。 【病理】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l0天左右)起病,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本病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一、尿异常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的原因。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20%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尿沉渣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二、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三、高血压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四、肾功能异常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五、免疫学检查异常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可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 【治疗】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一、治疗感染灶以往主张病初注射青霉素l0~14天(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作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二、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的发生。 三、透析治疗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 第二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①Ⅰ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②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③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此型中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 【病理】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以广泛(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50%以上)为主要特征,病变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我国以Ⅱ型多见,Ⅰ型好发于青、中年,Ⅱ型及Ⅲ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急骤进展。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尿少、浮肿、高血压),多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 【治疗】 一、强化疗法 (一)强化血浆置换疗法主要适用于I型。 (二)甲泼尼龙冲击伴环磷酰胺治疗为强化治疗之一。该疗法主要适用于Ⅱ、Ⅲ型,I型疗效较差。 二、透析治疗。 第三章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大于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引起原发性NS的肾小球病主要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它们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如下: 一、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特征性改变和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原发性NS的80%~90%。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 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可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好发于青壮年。

病理学考试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

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题 1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 A .化脓性炎 B .以出血为主的炎 C .以变质为主的炎 D .以渗出为主的炎 E .以增生为主的炎 2 .关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 A .感染直接损伤 B .过敏反应 C .体液免疫反应 D .自身免疫反应 E .细胞免疫反应 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又称 A .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C .膜性肾小球肾炎 D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 .肾小球肾炎中免疫荧光阳性物质主要是 A .抗原、补体 B .抗原C.抗体 D .细菌、抗体、补体E.抗体、补体

5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A .内皮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B .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 C .系膜硬化 D .肾小管内脂质沉积 E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6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A .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B .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 .单核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D .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E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7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 .毛细血管基膜呈梳齿状改变 B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大量增生 C .系膜区增宽,常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D .银染色见毛细血管壁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E .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在基膜致密层内 8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B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 C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滤过率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通透性增加 E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通透性增加 9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 A .高脂血症 B .严重水肿 C .低蛋白血症 D .大量蛋白尿E.以上都是 10 .光镜下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均匀增厚、而无明显炎反应,首先应考虑的疾病是 A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 .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脂性肾病 11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引起高血压的可能原因是 A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B .全身小动脉痉挛 C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D .肾小管坏死 E .肾小动脉透明变性 12 .脂性肾病的病变特点是

常见肿瘤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抗体选择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1.前列腺癌:CK、P63、34?E12、PSA、P504S(9AMAC)、AR 2.前列腺增生/腺瘤:CK、P63、34BE12、P504S 3.肾癌:CK、EMA、Inhibin、Melan-A、CK7、Vimentin、PAX2、CD10 4.肾母细胞瘤:WT-1、CK、P53、Ki-67 5.膀胱尿路上皮癌:CK7、CK20、P53、Ki-67、P63 6.精原细胞瘤:CK、PLAP、CD117、LCA、OCT3/4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7.胸腺肿瘤:CK、CD3、CD5、CD20、TdT、EBV* 8.霍奇金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PAX-5 9.非霍奇金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TdT、CD43 1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 1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30、Ki-67 12.小B细胞淋巴瘤:CD3、CD5、CD10、CD20、CD23、CD79α、CyclinD1、TdT 13.T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3、CD45RO、CD79α、TdT、TiA-1、Perforin 14.套细胞淋巴瘤:CD3、CD5、CD20、CD79α、CyclinD1、TdT、Bcl-2、Ki-67 15.T/NK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56、TiA-1、Perforin、粒酶B 16.淋巴上皮病变/癌:CK、EMA、S-100、Ki-67、P53、EBV*、P63、CD30、CD20 17.Burkitt淋巴瘤:CD3、CD20、CD79α、CD10、Bcl-2、Bcl-6、Ki-67、EBV*、TdT 18滤泡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10、Bcl-2、Bcl-6、Ki67 19.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CD2、CD3、CD7、CD20、CD43、Perforin、TiA-1、EBV* 20.浆细胞瘤:CD3、CD20、CD38、CD138、CD79α、EMA、κ*、λ* 21.坏死性淋巴结炎: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68、Mac387、CD163 22.粘膜相关淋巴瘤:CK、CD3、CD5、CD10、CD20、CD23、CD43、CD79a、CyclinD1 2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43、CD79α 24.组织细胞肉瘤:S100、CD10、CD21、CD35、CD68、Lysozyme、MPO、CD33、CD34、CD11c、CD14、CD45R O 25.朗格罕氏细胞增生症/肉瘤:S100、CD1α、CD68、CD35、HMB45、CK、EMA、Ki67、CD45 26.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肿瘤:S100、CD1α、CD68、CD21、CD35、CD3、CD20、CD30、CK、EMA、Ki67、C D45 27.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肿瘤:CD21、CD35、S100、CD1α、CD68、CD3、CD23、EMA、VIM、MPO、CD34、CD7 9α、CK、HMB45 28.肥大细胞肿瘤:CD117、CD45、CD33、CD68、CD15、CD3、CD20 消化系统肿瘤 29.胃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0.肠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1.肝细胞癌:AFP、CD34、CEA、CK8/18、CK19、Ki-67、P53、HbsAg、Hepatocyte 32.肝胆管细胞癌:CK7、CK20、Villin、AFP、CD34、CEA、CK8/18、CK19、Ki-67、Hepatocyte、HbsAg 33.食道癌:P53、Ki-67、CDX-2、GST-π、P63 34.胰腺癌:CEA、P53、Ki-67、CDX-2、GST-π、Villin、CK7、CK20、 35.胰岛细胞瘤:CD56、Syn、CgA、Ki-67、Insulin、CK8/18、CK19 39.肝炎病毒:HbsAg、HbcAg、HCV 涎腺肿瘤 37.涎腺粘液性囊腺癌:CK、P63、SMA、Vimentin、Myosin-heavy chain

儿科学丨泌尿系统习题

A1型题 1、急性肾炎患儿,在疾病早期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其目的主要是 A、维持血压正常 B、减轻血尿 C、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D、减轻水肿 E、增加尿量 参考答案:C 2、肾病综合征患儿突然出现肉眼血尿伴腰痛,最可能的是 A、并发泌尿系感染 B、肾功能衰竭 C、肾炎性肾病 D、病理类型转变 E、并发肾静脉血栓 参考答案:E 3、急性肾炎出现水肿的特点是 A、下行性,非凹陷性 B、下行性,凹陷性

C、上行性,凹陷性 D、上行性,非凹陷性 E、向心性,非凹陷性 参考答案:D 此答案存在问题,感染特点是上行感染,水肿是先头面部,应该为水肿向下行。 4、关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卧床休息4周以上 B、无盐饮食至血压正常 C、低蛋白饮食至尿蛋白消失 D、肉眼血尿消失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E、应用抗生素10-14天,以消除残存感染灶 参考答案:E A应是2~3周,B低盐<1g/d即可,C可供优质蛋白,D尿检完全正常方可正常活动(Addis计数正常~尿沉渣12h细胞计数) 5、与单纯性肾病相鉴别,肾炎性肾病的最主要特点是 A、尿蛋白多为++~+++ B、血清蛋白降低不显著 C、血清胆固醇增加不显著

D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 E、年龄常大于5岁,水肿显著参考答案:D 6、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感染 B、循环充血 C、电解质紊乱 D、急性肾功能不全 E、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A 7、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副大肠杆菌 C、克雷伯杆菌 D、变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A

8、鉴别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要点是 A、有无血尿 B、血压高低 C、尿液改变和高血压发病的先后 D、有无肾功能损害 E、有无全身水肿 参考答案:C 9、诊断肾病综合征必备的条件是 A、明显水肿 B、中等程度高血压 C、尿蛋白定量>3.5g/24h D、高血脂 E、肾功能损害 参考答案:C 10、以下符合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有 A、高热寒战 B、腰痛,肾区叩痛阳性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考试题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考试题 (一)填空题 1.学龄儿童每日尿量少于______,学龄前儿童少于______,婴幼儿少于______为少尿;每日尿量少于______为无尿。 2.参照WHO标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分型分为4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提示______,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提示______。 4.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包括____、____、____。 5.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是_______,电镜下可见______。 6.急性肾炎主要症状有______、______、______。 7.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重症病例可有______、______、______。 8.急性肾炎ASO一般________恢复,C3_______恢复。 9.急性肾炎高血压脑病时应立即用______或______。 1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科以最______多见。 11.肾病综合征患儿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增加_______的发病率,引起______、______和______。 12.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肾病综合征根据足量皮质激素治疗8周时的效应分型为______、______、______。14.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法,总疗程______为中程疗法,________为长程疗法。 15.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低蛋白尿有预防______和______的作用。 16.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症。 17.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 18.单纯性血尿可能的病理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近端肾小管______或远端肾小管_______引起的临床综合征。20.尿镜检除红细胞外,发现有红细胞管型时多考虑______血尿,血尿伴有大量盐类结晶多为______。 21.单纯性血尿临床表现有两种:______,______。 22.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频繁复发有关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 1.肾外症状性肾炎; 2.胡桃夹现象; 3.薄基底膜肾病; 4.大量蛋白尿; 5.单纯性血尿; 6.APSGN; 7.镜下血尿; 8.无尿; 9.激素依赖; 10.激素耐药; 11.VUR。 (三)选择题 【A型题】

病例6—泌尿系统电子教案

病例6—泌尿系统

病例6——泌尿系统 病例一 患者,女,45岁。因“间断性眼睑浮肿5年,血压持续性增高2年,多尿、夜尿1+年,尿量明显减少伴呕吐5天”入院。自述10岁时曾患过“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体格检查:血压25.6/18.0kPa(192/135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尿比重1.008,蛋白(+++),颗粒管型(+),脓细胞(-)。血非蛋白氮(NPN)214mmol/L。入院后经抢救治疗,于第5天出现嗜睡及心包摩擦音,第7天出现昏迷,第8天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左肾重37g,右肾重34g;两肾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但无瘢痕;切面见肾实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肾盂粘膜稍增厚但不粗糙。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残留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大;间质小动脉壁硬化,管腔狭小。心重450g,心包脏壁层粗糙,有少数纤维蛋白附着,并有少量出血点,左室壁增厚,左右心室稍扩张。脑重1600g,脑回增宽,脑沟变浅。 请讨论: 1.请作出本例病理诊断。 2.结合病理解剖所见解释临床表现。 3.请讨论本例死因。 病例二 患儿,男性,6岁。因眼睑浮肿、尿少3天入院。3周前曾发生急性扁桃体炎,经治疗好转。查体:眼睑浮肿,咽部发红,双下肢浮肿,血压: 17.6/12.3KPa。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尿蛋白(++)。血生化:尿素氮11.2mmol/L、肌酐 192umol/L,均高于正常。B超检查示:双肾对称性增大。 请分析: 1.该儿童身患何病? 2.试写出诊断依据。 3.如作病理检查,光镜下可发现哪些病变? 病例三 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8年,夜尿增多10年,阵发性腰痛伴间隙性眼睑浮 肿5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血压:21.9/13.8KPa,心界扩大,第一心音高亢,双肾区叩痛。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尿蛋白(++)、尿比重:

WHO膀胱泌尿上皮肿瘤新分类的诠释-纪小龙

WHO膀胱泌尿上皮肿瘤新分类的诠释 纪小龙尹彤申明识 膀胱肿瘤是病理诊断中的常见病变。对于典型病例,病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判断标准上往往很难做到互相间的统一,因此,有必要经常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1997年10月,美国著名泌尿病理学家Mostofi在华盛顿成立了“膀胱肿瘤小组”,?然后,为了扩展该小组的代表性,于1998?年在波士顿的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术会议上专门召开了一个由国际协会的泌尿系病理学家为主要成员的大会,就膀胱病变的术语问题(主要是肿瘤性病变和被公认的肿瘤前病变)最终达成一致。WHO的“膀胱泌尿系肿瘤新分类”就是来源于这次会议。该分类的目的在于使病理学家,泌尿系专家以及肿瘤学家能有效地应用该分类系统。这一新分类公布于1998年《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上[1],现介绍如下: 1.增生 1.1平坦型泌尿上皮增生(Flat urothelial hyperplasia) 组织学标准泌尿上皮明显增厚,无细胞异型性(对细胞层数无特殊要求)。 说明该病变常位于低度乳头状泌尿上皮病变的附近,但当其单独出现时,意义尚不清楚。 1.2乳头状泌尿上皮增生(Papillary urothelial hyperplasia) 组织学标准波浪状隆起或乳头状病变,表面覆盖不同厚度的泌尿上皮,上皮细胞缺乏异型性。在该病变的基底部常可见到一个或几个扩张的小毛细血管,?但缺乏分化好的纤维脉管轴心。 说明该病变和乳头状泌尿上皮肿瘤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它常常与乳头状泌尿上皮肿瘤并发或发生在该肿瘤之前。现在还不清楚乳头状泌尿上皮增生是否为癌前病变,?但建议对该疾病的患者进行随访。 2.具有不典型增生的平坦病变 2.1反应性异型性(Reactive atypia) 组织学标准表现为与炎症有关的细胞核异常:细胞核一致增大、空泡改变、中央可见明显的核仁、分裂像易见。 说明与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的区别在于缺乏明显的核多形性、核深染、染色质排列不规则。 2.2意义不明的异型性(Atypia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组织学标准界于反应性和肿瘤性不典型增生之间的一种不明确的病变:多形性和/或染色质的增多 超出了炎症的范围。 说明病人应接受密切随访,炎症消退后要对病变进行重新评价。

泌尿系统疾病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教学大纲要求 1、肾小球肾炎:熟悉发病机理,掌握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肾盂肾炎:熟悉病因、发病机理,掌握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肾细胞癌:掌握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 4、肾母细胞瘤:了解好发年龄及部位,掌握病理变化,熟悉临床病理联系及扩散。 5、膀胱癌:了解病因,掌握移行细胞癌的形态特点。 二、理论内容提要 (一)肾小球肾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大多数肾小球肾炎由免疫因素引起,主要机制为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 (1)引起肾小球肾炎的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2)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引起肾炎: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3)引起肾小球肾炎的介质:细胞和大分子可溶性生物性物质、补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肾小球内固有的细胞(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纤维素及其产物等。介质的来源:可来自血浆或细胞。介质的作用:参与肾小球的损伤过程。 2、基本病理变化 (1)肾小球细胞增多,包括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增生和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2)基底膜增厚,包括基底膜本身的增厚,也可由内皮下、上皮下或 基底 膜本身的蛋白性物质的沉积引起。 (3)炎性渗出和坏死,肾小球内出现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和纤维素渗出,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等。 (4)玻璃样变和硬化,肾小球内出现均质的嗜酸性物质堆积,严重时可导致毛细血管袢塌陷,管腔闭塞,发生硬化。 (5)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变性,管腔内形成管型, 肾间质充血、水肿等。 3、临床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症——起病急,明显的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和水肿,高血压,重症可有氮质血症或肾功能不全。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在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等尿改变后,迅速出现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3)肾病综合症——○1大量蛋白尿,≥3.5g/每天;○2全身性水肿;○3低蛋白血症,每升血浆白蛋白含量﹤30g;○4高脂血症和脂尿。

尿尿路感染病历范本

*******院病历记录 (首 1 页) 住院号() 姓名:**** 出生地址:湖南长沙 性别:男民族:汉 年龄:27岁职业:无 婚姻:已婚住址:****** 入院日期:2012-4-2 联系电话:****** 记录日期:2012-4-2 病史申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突发左腰部剧痛3天,加重伴畏寒1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3天谴无明显诱因突发左腰部疼痛,呈撕裂样剧痛,持续十数分钟后稍缓解,转为持续性隐痛,伴呕吐2次,均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无里急后重,遂往当地诊所就诊,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左肾结石”,予以留观输液(具体用药不详)后,疼痛稍有好转后自行回家。昨日起患者觉左侧腰部疼痛加重,继起左下腹疼痛,伴畏寒发热,持续约1小时后自行出汗缓解,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院就诊,由门诊收住院治疗。自起病以来,患者无无恶心、呕吐,精神、 食欲、睡眠欠佳,大便尚可。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重大精神创伤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未到过外地久居。未到过疫区,否认疫水、放射物、毒物、血吸虫接触史。平时生活起居规律,家庭条件可。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24岁结婚,生育1子,爱人及小孩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无特殊病史及遗传性疾病可询。

体格检查 T 38℃P 55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 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发育正常,营养尚可,精神状态一般,自动体位。老年貌,全身皮肤粘膜无浮肿无黄染,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皮肤干燥。头颅五 官形态大小正常无畸形,颜面、眼睑无浮肿, 病历记录(2)页码: 2 病室: 1 姓名:***** 性别:男年龄:27岁病床:12 眼球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及鼻腔无流脓,乳 突区无压痛,无鼻翼煽动,唇红,咽不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分布。颈软无抵抗,无叩击痛,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部略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呼吸自如,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双侧对称,双侧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约0.5cm,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55次/分,心音可,律尚齐,无杂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左输尿管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左肾区叩痛明显,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腰椎无压痛及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四肢无畸形,运动正常,关节活动不受限,双下肢不肿。各生理反射存在,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 均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9.8×10^9/L,N0.8 L0.2 腹部B超:左肾轻度积水,左输尿管上段扩张。 入院诊断: 1.左输尿管结石并感染

泌尿系统病例讨论学生

泌尿系统病例讨论 病例1 张XX,女性,26岁。 主诉:反复性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 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耻骨弓上不适,无发热、腰痛、肉眼血尿,于当地医院就诊,化验尿白细胞高,镜下血尿,诊为尿路感染”,服用抗菌素(氧氟沙星,0.4g/d)5天后上述症状好转。5天前患者不明原因再次出现尿频、排尿不适。为系统治疗入我院。 病程中无浮肿及少尿。 既往史:无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Bp 120/70mmHg 。眼睑无水肿。咽部无红肿。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2次/分、肾区无叩击痛,脊肋角及输尿管点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2+ , WBC 30?40个/HP,细菌计数167个/HP ;血常规及便常规正常。 问题1该病例有哪些临床特点? 有镜下血尿,尿白细胞高,病情反复 问题2为明确诊断应追问哪些病史?做哪些辅助检查:? 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 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 肾功能 双肾彩超 问题3下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①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有尿路感染症状。具备上①、②两项可以确诊。 问题4本病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急性肾盂肾炎 膀胱肿瘤、肾肿瘤 泌尿系结核 尿道综合征 问题5留尿培养标本有哪些要求? 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时以上) 问题6本例内科治疗措施有哪些? ①一般治疗充分休息,鼓励多饮水,使尿量增加促进细菌及炎性渗出物从尿液中排出。 ①抗感染治疗 病例2 肉眼血尿、水肿、乏力董XX,女性,57岁。 主诉:发现肉眼血尿29年,间断水肿10余年,乏力2个月。

外科护理学泌尿系肿瘤病人的护理教案h13级

徐州医学院 教案 讲授章节第四十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 授课专业护理学授课班级2013级护理本科 授课日期2016年03月教学时数2学时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外科护理学》第五版李乐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第四版曹伟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第一版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掌握】肾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膀胱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泌尿生殖系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1.肾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 2.膀胱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护理。 3.泌尿生殖系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 教学难点 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重点、难点处理:采用重复讲解、图片展示、举例、习题练习等方式进行强化。 医学专业词汇 肾癌:renal carcinoma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根治性肾切除术:nephrectomy 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膀胱部分切除术:partial cystectomy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radical total cystectomy 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 板书、版图或多媒体课件图文的设计(可添加附页) 第四十章泌尿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 1. 介绍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 2.注重医学专业词汇的灌输。 3.通过案例对肾癌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刘XX,男,44岁,已婚,因血尿1个月门诊收治入院。病人于1个月前无诱因首次出现血尿,无尿痛及腰痛等伴随症状,血尿持续1天后消失,未就诊。此后血尿反复多次出现,遂来院就诊,以血尿待查收治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 36.7℃,P78次/分,R 18次/分,BP 110/8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颜面及下肢无水肿,咽部无充血,颈静脉不怒张,

尿路感染病历模板

患者王英,女性,18岁,汉族,未婚,主因:尿频、尿急、尿痛伴下腹部疼痛10天。于2016/11/01 18:56以“下尿路感染”收住入院。 一、病例特点: 1.病史:患者自述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伴下腹部酸胀痛,无发热,每次尿量不多,尿时呈烧灼感,肉眼血尿,呈洗肉样,当时到我院门诊行尿常规检查:WBC+2,PRO+2,给予头孢类抗炎药物治疗10天,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仍觉下腹部胀痛、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咳痰、发热、以"下尿路感染"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慌,无咳嗽、咳痰,无腹泻,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2.查体: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0/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意识清楚,痛苦病容,步入病房,主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苍白、出血斑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形状正常,无畸形,头发分布均匀,头部活动自如。五官端正,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出血及黄染,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耳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正常。鼻外观正常,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窦区无压痛。口唇红润,无紫绀、疱疹、皲裂、溃疡及色素沉着,牙龈无红肿、溢脓、出血、溃疡,咽部充血水肿,无异常分泌物,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舌型未见明显异常,舌面无异常,舌运动无震颤、偏斜。未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软,无抵抗,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运动如常,触觉语颤两侧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心尖区无抬举样搏动,无压痛,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形,外周血管无异常。腹部形态正常,下腹部略压痛,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腹水征阴性,双肾区及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叩击痛。全腹肠鸣音正常,3-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直肠未查,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发育正常无畸形,双下肢活动无受限,无红、肿、热、痛。四肢无畸形、水肿、肌肉萎缩。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3.专科情况: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0/75mmHg,腹部形态正常,下腹部略压痛,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腹水征阴性,双肾区及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概述】本章内容重点是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以及肾病综合征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一、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1)肾脏 ①婴儿肾脏呈分叶状,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重; ②婴儿肾脏相对位置较低; ③右肾位置稍低于左肾; ④2y以下健康儿童腹部触诊时易扪及肾脏; (2)输尿管:婴儿输尿管长而弯曲,易受压、扭曲而梗阻,导致尿潴留而诱发感染;(3)膀胱:婴儿膀胱位置较高; (4)尿道 ①女婴尿道仅25px,易受细菌感染; ②男婴常有包茎,也易受上行性细菌感染; 2.生理特点 (1)胎龄36周,肾单位达成人水平; (2)调节功能较弱,储备功能差,肾功能1~2岁接近成人水平; (3)胎儿肾功能:无肾胎儿可以存活、发育; (4)GFR (5)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6)浓缩和稀释功能:浓缩功能不足,稀释功能接近成人; (7)酸碱平衡: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生酸中毒; ①肾重吸收HCO3-能力差,HCO3-肾阈低(19~22mmol/L); ②分泌NH3及H+能力差; ③尿中排磷酸盐量少; (8)肾脏内分泌功能 ①肾脏在胚胎时期生成EPO较多,后↓; ②婴儿1,25-(OH)2D3水平>儿童期; 3.儿童排尿及尿液特点 (1)排尿次数: ①93%的新生儿在生后24h内排尿,99%在生后48h内排尿; ②生后几天内,摄入少,仅排尿4~8次/d; ③1周后排尿20~25次/d,1岁时排尿15~16次/d; ④学龄前至学龄期排尿6~7次/d; (2)排尿控制:3岁左右可以控制排尿; (3)每日尿量 ①不同年龄的正常尿量: 1°生后48h为1~3ml/(kg·h),2d内30~60ml/d,3~10d为100~300ml/d; 2°2个月内为250~400ml/d,1岁内为400~500ml/d; 3°3岁内为500~600ml/d; 4°5岁内为600~700ml/d,8岁内为600~1000ml/d; 5°14岁内为800~1400ml/d,>14岁为1000~1600ml/d; ②少尿与无尿: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肾炎 二、肾盂肾炎 三、肿瘤 一、肾小球肾炎 本课件超过指南要求,结合了《病理学》教材。目的: 1.确保病理学分数; 2.彻底理解专业综合-泌尿系统-肾小球肾炎——更重要!我们的目标——9大肾小球疾病TANG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膜性肾小球肾炎 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6.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7.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8.IgA肾病 9.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试试看,这些问题能回答吗? 1.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 2.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 1.大红肾是? 2.蚤咬肾是? 3.大白肾是? 1.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2.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1.新月体/环状体形成的是? 2.虫蚀状空隙形成的是? 3.双轨/车轨征/分层状形成的是? 4.驼峰征是? 5.钉状突起形成的是? 【肾小球滤过膜】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基底膜(GBM) 3.脏层上皮细胞 (有足突,又称足细胞)

肾小囊内面——壁层上皮细胞 【肾小球滤过膜】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2.基底膜 3.脏层上皮细胞 (有足突,足细胞) 系膜:毛细血管之间的细胞 特别注意:两个“膜”! 1.基膜:毛细血管内皮下

2.系膜:毛细血管之间 第一组(2)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和内皮——驼峰——大红/蚤咬肾——儿童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驼峰状、小丘状沉积物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病理特点 临床病理联系 特别强调 (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 1.急性弥漫性增 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细胞 和内皮细胞增生 GBM和系膜区颗粒 状IgG和C3沉积 上皮下驼 峰状沉积 物 A.急性肾炎综合 征; B.与链球菌感染有 关,免疫介导; C.有补体消耗; D.预后良好 多见于儿 童; 大红肾/蚤 咬肾 2.急进性(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壁层上皮+单核细胞增生——新月体/环状体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二、生长发育 1.生长growth:指随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 化。可以通过具体的测量值来表示,是量变。 2.发育 development:是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变化。 四、儿科疾病整治原则 3.脱水dehydration:由于水的摄入量不足和丢失过多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 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水分丢失外同时伴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4.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来纠正体液容量及成分的紊乱,以保持机体 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五、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导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征为体重不增,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全身各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以及新陈代谢失常。 其临床上如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者称为消瘦型;如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水肿者称为水肿型;介于两者之间者为消瘦-水肿型。 6.体质指数 BMI:指体重和身高平方的比值,是评价肥胖的一种指标。 7.体重低下underweight: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为 体重低下。 8.生长迟缓stunting: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生长迟 缓。

9.消瘦wasting: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消瘦。 10.单纯性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 过度积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11.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的患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 运动,使肺通气不足,呼吸浅快,气急,发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12.佝偻病: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 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小于2岁的儿童。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生长板和骨质矿化不全,表现为生长板变宽和长骨的远端周长增大,在腕踝部扩大以及关节软骨处呈串珠样隆起,软化的骨干受重力作用和肌肉牵拉出现畸形 1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至 血中钙离子降低,而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多见于六月以下小婴儿。 七、新生儿与新生儿病 14.新生儿 newborn: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15.围生期 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一段特殊时期。自妊娠28周 (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7天。 16.足月儿 term infant:是指胎龄等于或大于37周并小于42周的新生儿。 17.早产儿 preterm infant: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8.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是指胎龄大于或等于42周的新生儿。 19.正常足月儿 normal term infant:系指胎龄大于等于37周并小于42周,出生体重 大于等于2500g并小于等于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泌尿系统病例文档

泌尿系统病例讨论 肾炎综合征 病案一、 患者张某,男性,16岁 主诉:咽部不适3周,浮肿、尿少1周。 现病史:3周前咽部不适,轻咳,无发热,近1周感双腿发胀,双眼睑浮肿,晨起时明显,同时尿量减少,300-500ml/日,尿色稍红。于外院查尿蛋白2+,BLD2+,无好转来诊。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轻度腰酸、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疹、脱发及口腔溃疡。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尚可,睡眠可,大便无异常,小便如上述,体重3周来增加4kg,体力无下降。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60/96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睑水肿,咽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压凹性浮肿。 问题: 1.该患者病史特点? 2.最可能的诊断? 3.下一步需什么检查? 病案二、 患者王某,男性,36岁 主诉:咽部不适3周,浮肿、尿少1周。 现病史:3周前咽部不适,轻咳,无发热,近1周感双腿发胀,双眼睑浮肿,晨起时明显,同时尿量减少,300-500ml/日,尿色较红。伴轻度腰酸、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疹、脱发及口腔溃疡,于外院查尿蛋白2+,BLD3+,无好转来诊。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尚可,睡眠可,大便无异常,小便如上述,体重3周来增加4kg,体力轻度下降。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60/96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结膜稍苍白,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睑水肿,咽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压凹性浮肿。 问题: 1.下一步需什么检查? 2.该患者病史特点? 3.最可能的诊断? 病案三、 患者王某,男性,46岁 主诉:咽部不适3周,浮肿、尿少伴恶心、呕吐1周。 现病史:3周前咽部不适,轻咳,无发热,近1周感双腿发胀,双眼睑浮肿,晨起时明显,

最新整理尿路感染病历模板电子教案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患者王英,女性,18岁,汉族,未婚,主因:尿频、尿急、尿痛伴下腹部疼痛10天。于2016/11/01 18:56以“下尿路感染”收住入院。 一、病例特点: 1.病史:患者自述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伴下腹部酸胀痛,无发热,每次尿量不多,尿时呈烧灼感,肉眼血尿,呈洗肉样,当时到我院门诊行尿常规检查:WBC+2,PRO+2,给予头孢类抗炎药物治疗10天,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仍觉下腹部胀痛、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咳痰、发热、以"下尿路感染"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慌,无咳嗽、咳痰,无腹泻,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2.查体: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0/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意识清楚,痛苦病容,步入病房,主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苍白、出血斑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形状正常,无畸形,头发分布均匀,头部活动自如。五官端正,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出血及黄染,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耳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正常。鼻外观正常,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窦区无压痛。口唇红润,无紫绀、疱疹、皲裂、溃疡及色素沉着,牙龈无红肿、溢脓、出血、溃疡,咽部充血水肿,无异常分泌物,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舌型未见明显异常,舌面无异常,舌运动无震颤、偏斜。未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软,无抵抗,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运动如常,触觉语颤两侧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心尖区无抬举样搏动,无压痛,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形,外周血管无异常。腹部形态正常,下腹部略压痛,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腹水征阴性,双肾区及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叩击痛。全腹肠鸣音正常,3-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直肠未查,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发育正常无畸形,双下肢活动无受限,无红、肿、热、痛。四肢无畸形、水肿、肌肉萎缩。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3.专科情况: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0/75mmHg,腹部形态正常,下腹部略压痛,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腹水征阴性,双肾区及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