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事件
关木通事件

德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对药品侵权责任进行专门规制的国家。其药品责任制度中 危险责任的归责理论、以消费者权利保护为核心的责任构成以及损害赔偿制度 ,在对受害人权利妥善保护的同时也能兼顾药品企业发展和公众整体利益。
下面是选取的几条德国药品法的几条规定 1.药品因研发缺陷、制造缺陷以及标示不当等原因致人于死,或严重伤害其身 体健康的,药品制造商一律对受害人负赔偿责任,不论药品制造商有无过错。 2.在损害赔偿方面则采取由制造业者购买保险或提供金融担保,由保险公司或 者金融机构保证支付的赔偿基金制度。 3.药品只有在致人死亡、身体以及健康损害达到残疾或需住院治疗的程度时, 受害人始能获得赔偿。法律规定损害赔偿上限额度为:致人死亡或伤害,一次 性赔偿数额最高为60万欧元,或年金赔偿之数额每年不超过3.6万欧元;同一药 品导致多数人死亡或伤害,除受第一款规定限制外,一次性赔偿数额最高为1.2 亿欧元,或以年赔偿之数额每年不超过720万欧元。 德国药品责任制度让我们认识到:商家对其质量合格的药品,因缺陷所致损害 应承担责任,且不得主张科技抗辩;为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应延长药品侵权 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使受害人迅速有效地得到救济,也为企业分散风险的 角度考虑,我国应尝试建立药品责任保险制度。德国药品之严格责任的归责理 论、限额赔偿原则、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及利益衡平的立法理念将会给我们提 供有益的借鉴
白木通
关木通
关木通,清代以前本草未见记载。清通化县志略称之为木通,具茎有细孔,两头 皆通之性状。正如清末民初医家张锡纯所述:为藤蔓之梗,其全体玲珑通彻,故能贯 穿经络,通利九窍。与传统木通描述一致,然而其味实甚苦,道出关木通与其他品种 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关木通以其来自关东而名之,为东北地区所习用,清代逐渐 传至关内。 20世纪40年代,沐绍良译日本人石户谷勉所著中国北部之药草收载了关木通。 20世纪50年代有人指出:我国商品木通主要是马兜铃科关木通。而我国历代本草 所载木通科木通却很少做为木通用药。关木通以其充足的药源逐渐占领药材市场 。20世纪70年代,中药大辞典也认为:所用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 和白木通四类,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关木通。其余三种用量较少或只在局部地区使 用,而传统用品木通科木通很少见用。 关木通所含的马兜铃酸为有毒成分 ,关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 衰竭。甚至死亡。中毒症状表现为上腹 不适,继而呕吐、头痛、胸闷、腹胀隐 痛、腹泻,或面部浮肿、尿频、尿急, 渐起周身浮肿,神志不清等。中毒主要 原因为过量服用和久服。
关木通及其相关事件调查研究

关木通及其相关事件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关木通的现代科学含义,并从历史源头梳理了其发展历程,介绍了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等,之后描述并分析了2003年中国爆发的恶性药害“关木通事件”前因后果,指出该事件所暴露出的中医药发展问题。
最后,本文给出了对今后中医药发展前景的思考。
关键词:关木通,关木通事件,中医药1.药材来源关木通,别名马木通、苦木通、木通、东北木通等,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拉丁学名: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茎。
木通马兜铃为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目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木质藤本,生长于海拔100-2200米阴湿阔叶针叶混交林中。
关木通主要产地位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每年于秋、冬二季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表粗皮,晒干或烘干制成。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后文简称《中国药典》)中有关木通介绍:“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秋、冬二季采截,除去粗皮,晒干。
本品性状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1~2m,直径1~6cm。
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
节部稍膨大,有1枝痕。
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射线放射状,髓部不明显。
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
气微,味苦。
”1.1.发展历程木通类药物在众多医学药物典籍中均有记载,以下介绍的是医药名著中关于关木通的记载。
(1)《神农本草经》这是关于木通类植物的最早药用记载,东汉时期成书。
在《本草经·中经(中品)·草》中有关于“通草”的记载是:“味辛平。
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今人不忘。
一名附支。
生山谷。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在《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中有关于“通草”的详细记载。
其中,李时珍注明明代所谓的“木通”即为《本经》中记载的“通草”,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木通”的药用价值,自此“通草”正式更名为“木通”。
关于合理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探讨

2015.10中医中药223关于合理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探讨王悦晴上海市同济医院药剂科 上海市 200065【摘 要】从1991年比利时学者发现服用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减肥时出现进行性肾损害,到近年来由“龙胆泻肝丸”引发的关木通事件,使得人们谈“马兜铃酸”色变,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有关马兜铃属植物中药如关木通、青木香等禁止临床使用的通知,使得这一类中药目前在临床上难觅踪迹。
有些临床医生提出恢复使用此类中药,作为一名药剂师,笔者将从马兜铃酸的控毒减毒方面谈合理使用含马兜铃酸中药。
【关键词】马兜铃酸;毒性;合理使用1 关于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
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作为中草药则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其重要的治疗效果。
临床使用以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寻骨风、青木香为多,且马兜铃酸A 的含量较高。
2 控毒减毒2.1 合理配伍刘美凤[1]等人发现当归与马兜铃配伍均有好的减毒作用,最佳配伍比例为2:1,在此比例之下,较单味马兜铃药材同法提取马兜铃酸A 的含量下降了67.63%。
射干、半夏与马兜铃按不同比例配伍总体上呈现降低马兜铃酸A 含量的趋势,但射干与马兜铃配伍比例为0.5:1时,可增加马兜铃酸A 的含量(增加了17.65%)。
而具有解毒调和诸药作用的甘草在与马兜铃配伍时,在0.5:1、1:1和2:1等3种比例时均有促进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 的溶出和增加马兜铃酸A 含量的作用,马兜铃酸A 的含量随着甘草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王亮[2]等人以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 的溶出量为0.106mg /ml 为测定标准,配伍不同剂量的竹叶,在配比实验中发现竹叶与关木通配比量为1:1,1:4时,溶出量明显低于单味药关木通组30%以上;其中1:4配比时,马兜铃酸A 的溶出量最低。
由此可见与竹叶的合理配伍关系能有效降低马兜铃酸A 的溶出量,从而降低马兜铃酸A 对肾脏的毒性。
重大药害事件

• 1990年的《中国药典》,卫生部干脆把龙胆泻肝丸组方中的其他类木通 全部枪毙,关木通成了“木通族”惟一合法的身份。悲剧进一步深化!
关木通
白木通(不含马兜铃酸)
• 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 对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可以损害肾小管 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kidney failure)。
2003年4月1日,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决定 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龙胆泻肝丸等“关木通制剂”必须凭医师处方购 买;责令该类制剂的生产限期用木通科木通替换关木通。 后来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收载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三个品种 (均含马兜铃酸)。
评论与反思
1990版《中国药典》将古方龙胆泻肝丸中的木通以关木通替换, 虽然存在历史沿袭的因素,当时卫生部领导下的药典委员会也 难辞其咎。更叹息后来的药监在药品注册中过之而无不及。
主治 功能
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 湿6克,一日2次
• 龙胆泻肝丸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方,原配方的药味中有“木通”,主要指 木通科的白木通或毛茛科的川木通,这两类木通均不含马兜铃酸。
• 但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盛产的关木通首次进入关内,并逐渐占领了市 场。到了80年代已被全国广泛应用,于是白木通退出市场,难以寻觅。
北京市2003年受理的马兜铃酸肾病索赔案不下7起。 2004年2月,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致病的吴淑敏等28人,集体起诉拥有335年 历史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但大部分的索赔诉求,最后均以碰壁或者 败诉告终。
(同仁堂认为自己不该是起诉的主体,因为“在龙胆泻肝丸事件上为消费者尽到了法 定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生产的龙胆泻肝丸是严格按照《中国药典》配方的。)
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合理 利

孙文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引言
有毒中药的应用是中医药的治疗特色之一。长期的中医药临床 实践证明,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 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每起沉疴,故素有“以毒攻毒”之说。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乌附等24种有毒中药治疗 各种急难病证;清代名医叶天士则善用娱蚣、水蛭、全蝎等有 毒动物药治疗各种顽症瘤疾。
既不能盲目地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夸大。
12/6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三、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低毒是客观事实。中药作为 多种成分的天然药物,在有毒成分存在的同时,可能同时存在 相应的某些拮抗成分。
三、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认识误区:如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服用安全,不会中毒,纯 中药制剂绝无毒副反应等。
不实或夸大:存在少数不切实际的夸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因使 用不当(药材、不对证、用法用量、疗程等)引起。有的临床 报道不一,有的根本不是,有的不符实际,甚至谈毒色变。
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是药三分毒”,作为人体外 源性物质,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剂 量上区别它是毒物还是药物。
人人 参整体并不显示溶血作用。
中药里有些看似无效的成分(如糖类、维生素C、某些蛋白质、 胶质等),却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毒性。
中药成分复杂,用之不当,一旦中毒,范围广泛。 毒性是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具有“两重性”,同四气五味一
样,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毒性可以被认知和驾驭。
20世纪70~90年代小柴胡汤(柴胡、人参、黄芩、大枣、半夏、 生姜、甘草)广泛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每年服用小柴胡汤者 约100万人,消费金额约90亿~130亿日元。
从马兜铃酸问题看中药国际化

不出“ 理、 法、 方、 药” 指导原则 & 我们 虽然无法知道立方者的初衷,但很 可能是受到 “ 利水是减肥的一种途 径”影响 * ,特别是在中、西草药混 同, 化学药与植物药共享的情况下, 把毒副作用完全归罪于广防己难道 不是有失公允吗 0 因为芬氟拉明、 安 菲拉酮也可以引起肾脏损害。中医 从来就不用防己和木通一类药物来 治疗湿疹和肥胖症,即使是常规的 医疗用药也没有连续长期服用的记 录。 换言之, 药对病症、 剂量恰当、 短 期服用则既治病又不至有害健康, 乌头、 砒石不也可为良药乎 4 相反, 号称国老、 调和诸药的甘草, 久服、 多服也能引起浮肿 & 钠潴留 * , 滥用 人参亦能致人于非命。 不可否认, 广防己、 关木通、 青 木香、 天仙藤、 马兜铃等含有马兜铃 酸, 长期超量服用肯定有害, 而且蓄 积性强。但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是: 马兜铃酸不等于马兜铃 & 中药广 防己、 关木通、 青木香、 天仙藤等的 总称 * , 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 恰恰 是东西方药学思想的根本分歧。无 独有偶,美国人长期用麻黄中的麻 黄碱来减肥, 也发生了肾中毒, 甚至 还死了 # 个人,洋人还是不明白麻 黄碱与麻黄其实相差甚远,在此次 马兜铃酸事件中仍旧事重提,作为 中药危险的依据。中医不仅从来就 不用单一成分治病,而且也很少使 用单味药物治病。《 中国药典》 广防 己和关木通的日用量分别为 56 7— %8 和 /— $8 + #" - , 如果马兜铃酸的含 量低于 "6 #9 ,全部被吸收也只有 /—%:8,即 "6 "7— "6 #7:8 ; <8,与 所有报道用 /—7:8 ; <8)) 作实验,
最近一个时期, 国际上所谓“ 中 药 肾 病 ” ! 7/)94*4 84(: 345/(,5’; 简称 783 " 一说十分流行 , +/6, 主要是针对含马兜铃酸 ! ’()*+,-,./).
药害事件汇总

冰山一角。在当时,违规投料生产、虚假广告促销的行为 是司空见惯。
二、
药害事件
事件简介 也称龙胆泻肝丸事件、马兜铃酸肾病事件,首次被公开披露是在1993年的比利时,约10000
2、关木通事件
名服药的妇女中至少有110人罹患了晚期肾衰竭,其中66人进行了肾移植,部分病人还发现 了尿道癌症;1999年英国又报道了2名妇女因服含关木通的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晚期肾衰竭的事件。两 起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FDA、英国MCA和比利时政府等采取了严厉措施,对中草药和中 成药进行强烈抵制。欧美媒体曾将这种情况渲染为“中草药肾病” 。 科的白木通或毛茛科的川木通,均不含马兜铃酸,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较强 的毒性,损害肾小管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在20世纪30年代,东北盛产的关木通首次进入关内,并 逐渐占领了市场。80年代已被全国广泛应用,白木通退出市场。1990年的《中国药典》,干脆把龙胆 泻肝丸组方中的其他类木通全部枪毙,关木通成了“木通族”惟一合法的身份。悲剧进一步深化!全 国有200多家药厂都曾生产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
原因调查 1999年5月,“吉林富华”自主研发的 “奥美定”,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用,
后取得国家局《医疗器械注册证》。“吉林敖东”代理的乌克兰进口“英捷尔法勒”和 “吉林富华”生产的“奥美定”两大产品,坐享国内聚丙烯酰胺注射整形市场。2003年11月,“英捷 尔法勒”批文到期,国家局停止进口。从此,“奥美定”作为惟一合法的注射整形用聚丙烯酰胺水凝 胶产品,在中国市场独步天下,尽管当时每例的注射费用高达数万元,但广大“求美者”还是趋之若 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胶态物质,具有侵入性、渗透性和流动性,注入后部分 胶体物质会渗入胸肌内及腋窝,并且会不断地侵入乳房腺体组织,甚至在重力作用下游走全身。
龙胆泻肝丸毒性事件调查

龙胆泻肝丸毒性事件调查2004年07月25日15:56 东方法眼熊雄核心提示: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这部新的司法解释对于众多龙胆泻肝丸受害者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他们将以此为重要法律依据,向我国中药生产、销售最大的企业——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提出巨额索赔。
李玲是北京某商贸公司退休职工。
曾经爱好唱歌的她,如今只能通过照片来怀念过去那些充满歌声与欢笑的时光。
对比照片,现在的她显得格外消瘦,虚弱。
“每天早上一醒来,我就问自己,我为什么还活着?”李玲说着,眼神平静却透着绝望。
李玲得的是尿毒症,每周要去医院做3次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这部新的司法解释对于众多龙胆泻肝丸受害者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他们将以此为重要法律依据,向我国中药生产、销售最大的企业——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提出巨额索赔。
李玲是北京某商贸公司退休职工。
曾经爱好唱歌的她,如今只能通过照片来怀念过去那些充满歌声与欢笑的时光。
对比照片,现在的她显得格外消瘦,虚弱。
“每天早上一醒来,我就问自己,我为什么还活着?”李玲说着,眼神平静却透着绝望。
李玲得的是尿毒症,每周要去医院做3次肾透析。
李玲说,得了尿毒症就跟被宣判死刑一样,“每次我们到医院做肾透析时都要签一份像生死合同一样的东西,以声明透析过程中的意外与医院、医生和护士无关。
”李玲的丈夫是一名普通职工,每月工资700多元,李玲每月退休金是800多元。
而做肾透析每月费用是1万多元,由于有国家医保,两人的工资勉强够支付要由患者自己负担的那10%的医药费。
一个原本不富裕但却不乏恩爱的家庭,“一下子沦为困难户。
”记者了解到,李玲的家人都很健康。
她父亲虽年迈,身体很硬朗;母亲还被评为北京市的健康老人;妹妹常在市里的体育比赛中得奖。
而李玲除了生孩子没进过医院。
“得尿毒症一般都是十几年的慢性肾炎,或者是糖尿病,或高血压这些基础病转的,或者多年反复的尿路感染转的,我这些病都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兜铃酸事件的思考
美国《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在10月18号发表一篇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该研究采用基因测
序技术,对肝癌细胞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台湾和大陆的样本中47%和78%呈现特殊的马兜铃酸暴露突变印记,其突变印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
更有评论说这是中草药的阴暗面。
一时间,马兜铃酸,中草药,中医,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信很多人最近被这件事情刷屏,但有些人竟然因这一篇论文,站出来反对自己
的中医,自己的中药,自己的文化。
面对这些极端的做法,客观的人一笑置之,但作
为中医人的我们,怎么能一笑置之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用科学,和我们自
己的理论、文化为大家科普这件事,为我们的中医正名。
此项研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实这些含有马兜铃酸突变指纹的患者服用过含有马
兜铃酸的中药试剂,而且对患者服用的中药制剂,西药制剂,还有服用疗程都没有明确的调研,缺乏证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让我们看看肝癌: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HBV)为原发性肝
癌(PLC)患者发病的主要病因,在 HBV 感染基础上长期饮酒是促使 PLC 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黄曲霉素、家族史、糖尿病、
吸烟亦为PLC 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该研究只是证明马兜铃酸与诱发癌症基因有关联性,也就是说,马兜铃酸基本和吸烟,饮酒,以及黄曲霉素的地位是一致的,并没有任何
一项研究证明食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就一定会得肝癌。
大家如此愤慨的抨击中
草药和马兜铃酸,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烟饮酒呢?而且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
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与不良情绪,不良生活习惯环境,长期的不合理药物的使用都
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直接相关性尚无直接有力支撑。
下面,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马兜铃酸,它属于硝基菲类化合物,相关中草药曾经
用于治疗风湿、痛风等多种病症,并广泛地应用在减肥和减轻经期症状上。
历史上马
兜铃酸曾多次引起争议。
上世纪90年代,比利时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
我国的部分中药中含有马兜铃酸,如:青木香、关木通、细辛等。
马兜铃酸的确具有很强的诱发基因突变甚至癌变的作用,而且研究已经证明了它具有明显的肾毒性,2003年以来,我国已经禁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和青木香,广防己等。
没有被禁用的细辛中的马兜铃酸含量微乎其微,每次临床的药量也是2到3g,严格控制在药物毒性的范围之内。
目前市面上的中成药,中草药也是经过严格的质量
把控的。
相信在这次马兜铃酸事件之后,我国对药品监控的力度还会更大。
许多人因为马兜铃酸事件对中医中药也有很大的怀疑,在中国古代,就有神农尝
百草,那个时候我们就把药物分出了上中下三品,可以说从古人开始,就对药物的质
量和毒性进行着把控,今天的世界和中国,拥有着更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直在对中药进行着药物毒性毒理的研究,对于任何有毒的药物,我们都有严格的剂
量把控。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这篇论文所引起的刷屏风波
虽然与一些人的过分解读和恶意诋毁中医有关,但也与我们自身对中草药知识和中医
文化的普及力度不够密切相关,不要让马兜铃酸破坏中草药的地位,更不能因噎废食,我相信,有关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研究还会继续,一个实验一篇文章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们的研究人员会用科学和证据给予回应,捍卫我们中医药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