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植物检测甘薯病毒方法的改进研究(固定图片)
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病毒病害PPT课件

症状:
植株:-------帚顶、奥古巴花叶和褪绿V型纹 帚顶症状: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植株矮化,束生 奥古巴花叶:不规则黄色斑,环纹和线状纹 褪绿V型纹:褪绿V型纹症状
薯块上的症状
初生症状(Primary Symptom)当年受侵 薯块所表现出的症状。薯表轻微隆起,产 生坏死或部分坏死,直径为1-5厘米的同 心环纹,这种环纹并不局限于某一部分, 常互聚在一起或分开。将薯块切开,内部 表现为坏死弧纹或条纹,它们向薯块内部 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一定来自薯表的环 纹,其延伸程度似乎与薯表的症状严重程 度有关。
核酸:可能为单链RNA
发病规律:可汁液传染,50%的病块茎可
将病毒传给下一代。田间主要通过马铃薯 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ce)传 播,病毒在休眠孢子囊中,至少存活1年, 孢子囊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侵入寄主时, 将病毒粒体带入马铃薯根部。病害在多雨 年份发生较重。
远距离通过带病或带菌的种薯调运而传播。
葡萄黄脉株系:自然发生在葡萄上,在草本寄主上引起的症
状与上述两个株系类似,但可在豇豆上引起顶枯,血清学上 也与上述两个株系不同,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
其他株系:李属植物上不同分离物 (李褐线分离物 Prune
brown line,李茎环孔分离物Prunus stem pitting和樱桃叶斑 驳分离物Cherry leaf mottle)存在血清学差异,但差异不明 显。樱桃叶斑驳分离物不能由Xiphinema californicum传播
植物病毒分子探针具专一性强、灵敏度高、
准确快速等优点
分子探针的长度一般在500~1500核苷酸
碱基对(bp)
常用广谱分子探针,即包括多个不同专化
性基因的核苷酸片断。
中国甘薯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中国甘薯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李汝刚;蔡少华;L. F. Salazar【期刊名称】《植物病理学报》【年(卷),期】1990(20)3【摘要】作者用4种甘薯病毒抗体(IgG),3种血清学方法(DAS-ELISA、Dot-blot-ELISA和ISEM)对北京,江苏、四川、山东四省(市)的253份甘薯病毒病样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上述地区甘薯中普遍存在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潜隐病毒(SPLV),尚难确定是否存在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和甘薯花叶菜花叶状病毒(Sweet Potato Caulimo-like Virus,SPCLV)。
21%的显症样品同上述4种病毒的抗血清不产生反应,显示我国甘薯上尚存在其它病毒。
用Dot blot-ELISA和ISEM检测甘薯病毒比用DAS-ELISA灵敏准确。
【总页数】6页(P189-194)【关键词】甘薯病毒;血清学;检测;甘薯;病毒病【作者】李汝刚;蔡少华;L. F. Salazar【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国际马铃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13.9【相关文献】1.血清学检测甘薯病毒制样技术研究 [J], 邢继英;杨永嘉2.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卢会翔;吕长文;吴正丹;罗凯;尹旺;杨航;王季春;张凯3.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J], 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唐洲萍;李丽淑;王晖4.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J], 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唐洲萍;李丽淑;王晖;5.湖北省主栽甘薯品种病毒种类的血清学检测 [J], 刘意;苏文瑾;雷剑;王连军;柴沙沙;杨新笋;张文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唐洲萍;李丽淑;王晖【摘要】[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potato virus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45)001【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甘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G病毒毒;病毒检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作者】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唐洲萍;李丽淑;王晖【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防城港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西防城港538001;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510 引言【研究意义】甘薯(Ipomoea batatas)又名番薯、红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
简易条件下秋季嫁接检测甘薯试管苗病毒技术

利用脱毒甘薯种苗(薯)进行大田生产,可以大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是一项实用的农业新技术[1]。
在脱毒甘薯试管苗的生产中,病毒检测是关键的一环。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血清检测法和嫁接检测法。
血清法具有快速、准确、可以分辨病毒种类的优点,但对设备和人员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费用昂贵。
巴西牵牛嫁接法虽然周期较长,不能分辨具体病毒种类,但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的优点,适合基层应用[2]。
在简易条件下,皖北地区一般只能在3—5月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进行1次巴西牵牛嫁接检测,限制了此方法的使用。
该试验通过2009—2011年3年研究,总结出在秋季嫁接检测甘薯病毒的简易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脱毒甘薯试管苗的检测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1方法与步骤1.1接穗的准备9月中旬,当日最高气温降到26℃左右时,将甘薯试管苗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栽入蛭石为基质的苗床中炼苗。
栽后浇透水,喷1遍甲托或多菌灵等杀菌剂,盖塑料薄膜保湿5~7d 。
苗床应用防虫网密封,并提前喷药预防蚜虫、甘薯粉虱等传病毒害虫。
1.2砧木的准备甘薯试管苗炼苗后5~10d (时间长短根据试管苗大小而定,苗大则5~6d ,苗小则时间延长),将巴西牵牛种子催芽播种。
先将种子放在25℃温水中浸泡5h 左右,然后把吸水膨胀的种子取出包在干净的湿毛巾中,置于20~25℃的条件下催芽。
1d 后将出芽的种子播入准备好的花盆中,浇透水,花盆放于防虫网中。
5d 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后若干旱则浇水1次。
1.3嫁接巴西牵牛出苗后12~15d ,展开2~3片真叶时,即可嫁接。
先将甘薯苗去除下部老叶,留上部3~4片叶,并将茎下部削成楔形。
把巴西牵牛的子叶切除,用薄刀片斜向下切出接口,插入接穗,然后用聚乙烯薄膜条裹紧扎牢(或用嫁接夹固定)。
每株甘薯苗嫁接后刀片要消毒或更换,以防病毒交叉感染。
每个试管苗品系做4~5个重复,同时做3~4个空白对照。
嫁接完成后在花盆内浇足水,注意不要淋到接口部位,以防腐烂。
若干甘薯优良品种脱毒培养研究初报

甘薯 的基 因型是不 可 以改变 的 , 不 同基 因型 , 针对 尤
其是低再生率的基 因型进行不同培养基配方研究将是下
一
步工作的重点 ,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再生出更多的株系,
为延长脱毒薯在生产上的利用时问起到积极作用。抓住 微切叶原基越多越有利于成苗这一关键步骤 , 采用病毒 抑制剂处理 、 热处理 、 超低温处理等, 微切 2个甚 至多个
收 稿 日期 : 1 — 8— 7 2 1 0 2 0
基金项 目: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yy 一 6 ; n t 1 )农业部农作物保护项 目( B 1 23 15 0 ) cx N I— 1 3 —6。 0 作者简介 : 周志林, , 男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甘薯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 。
一
试管苗库 , 所选材料为当前甘薯生产部分主推品种 , 包括 食用型、 淀粉型 、 花青素型、 胡萝 卜 素型 , 所选的 1 9个品 种( 的名称、 系) 亲本组合及选育单位见表 1 。
表 1 供 试 材 料 来源 及 选 育 单位
体的第 四大粮食作物 , 在我 国被广泛种植。20 09年
注: 大写 字母 表示 在 0 0 . l上 的显 著性 ; 同则 不 显著 , 同则 相 不 显著。
大部分品种的成活率达 10 0 %。成活茎尖的颜色为绿色 或者浅绿色, 很新鲜, 死亡茎尖的颜色发 白或发黑。不同
品种芽分化率各不相同, 一般集 中在 4 .% ~ 80 89 8 .%之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受茎尖微切叶原基多少和培养基
类 型 的影 响较 大 , 茎尖 带有 2个 叶原 基 较 1 叶 原基 有 个
利于成苗… 。可见除了甘薯基因型以外 , 所切取茎尖 的 大小、 诱导培养基等均是影响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植物检测甘薯病毒技术的改进研究 张希太,张彦波,肖 磊,董策,谢淑芹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为了改进传统的指示植物法检测甘薯病毒技术,在已成功进行巴西牵牛组织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在试管中对巴西牵牛和甘薯试管苗茎段进行嫁接培养检测甘薯病毒的试验。发现与带病毒的甘薯试管苗茎段嫁接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均能表现出黄化、花叶等阳性反应;与无病毒的甘薯试管苗茎段嫁接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的叶片均能健康生长。经过历时5年对369个样本的检测试验,“甘薯、巴西牵牛试管苗嫁接法”和传统检测法对各个样本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甘薯、巴西牵牛试管苗嫁接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巴西牵牛种子苗网室嫁接检测法”检测甘薯组培苗是否带有病毒。是一种操作简单,一般脱毒甘薯组培苗生产单位可为,灵敏度高,成本低,不受季节性和环境影响的新检测方法。
关键词:指示植物;巴西牵牛;检测;甘薯,病毒 Study on Improve the Technology that Test the Viruses in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by indicator plant Zhang Xitai, Zhang Yanbo, Xiao Lei, Dong Ce,Xie Shuqin (Handan Biotechnology Center of Agrocniture Research Institute, Handan 056001, He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ventional detection technologies testing viruses in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using the indicator plant(Ipomoea Setosa),We have done the experiments grafting the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and Ipomoea setosa and cultured in vitro for testing viruses in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based on successful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 of Ipomoea Setosa. We have done found the leaves of the test-tube plantlets of Ipomoea setosa that grafting with the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infected by the virus become yellowing or floral leaf. The test-tube plantlets of ipomoea setosa that grafting with the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no virus infection can normal growth. We have been get the Completely consistent test results use the two methods that “graft the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and Ipomoea setosa and cultured in vitro”and“Grafted th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and the Seed seedling of ipomoea setosa in net room”to test 369 samples in the past 5years.The method grafting the test-tub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and Ipomoea setosa and cultured in vitro can displace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that “Grafted the plantlets of Sweet Potato and the Seed seedling of ipomoea setosa in net room”.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low cost, easily controlled culture conditions, not limited by season, not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etc.
Keyword:Indicator plant ;Ipomoea Setosa;Detection;Sweet Potato;Viruses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病毒病是导致甘薯产量降低和种性退化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甘薯种植区都普遍发生。在我国甘薯病毒病的发生非常普遍,据山东、江苏、安徽、北京等省市的调查,发病率可达60%~90%,在一些品种上发病率可达100%,由病毒病造成的甘薯产量损失一般达2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已成为甘薯生产的限制因子之一[1-3]。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染病病毒就会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通过种薯或秧苗世代相传,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逐代加重。目前对甘薯病毒病尚无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又没有抗病毒病的甘薯品种。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4]。因此快速有效的甘薯脱毒技术和准确灵敏简单易操作易推广的甘薯病毒检测方法是培育甘薯脱毒苗的技术关键。【前人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病毒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多种甘薯病毒检测方法。[5-6]最古老传统的检测方法是目测法,本方法无需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但是容易和别的病害症状混淆,无法辨别潜隐性病毒的侵染[1,6]。后来又出现了指示植物法,具体操作为:在防虫网室中播种指示植物巴西牵牛的种子并将待检测的甘薯试管苗进行驯化移栽,利用巴西牵牛的种子苗和待检甘薯苗进行嫁接,通过观察巴西牵牛新生叶片的发病症状来判断病毒的有无。本方法的优点为:灵敏度极高,对所有的甘薯病毒都很敏感。缺点是:需要庞大的网室和大量的生长一致的巴西牵牛种子苗。巴西牵牛种子的休眠期较长,休眠结束时间不一至,播种后发芽率很低,出苗时间有早有晚,所以很难一次性得到大批生长一致的苗子,病毒检测受季节性限制,结果受环境影响大[5-13]。现在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有两种。首先是免疫学方法(即ELISA)本方法需要制备抗血清,而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病毒。存在以下缺点,使用的抗血清价格昂贵,检测病毒的种类高度专一,灵敏度较低,当被检植株的病毒含量很低时不能被检出,操作复杂[5-9,11-16],非一般的生产单位所能为。目前最新的检测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PCR法),即针对某种特定的病毒的核算序列设计特定的引物,检测病毒时 首先提取病毒的DNA或RNA,然后用设计的特定引物对病毒的核酸进行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电泳,若有该引物针对的病毒核酸特有的条带即为阳性,若无该引物针对的病毒核酸特有的条带即为阴性。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较高,缺点是检测病毒的种类高度专一,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药品,操作复杂[17-19],非一般的生产单位所能为。【本研究的切入点】综合分析以上各检测方法的特点,唯有指示植物法的灵敏度最高,检测病毒的种类全面,易操作,成本低,一般的生产单位能为。因此指示植物检测法是甘薯病毒检测中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我研究室已成功的开展了指示植物巴西牵牛的组织培养与试管苗快繁技术研究[10],很好地克服了巴西牵牛种子成苗难的缺点。如果能在试管中对巴西牵牛和甘薯的试管苗进行嫁接来检测甘薯试管苗病毒,那将克服了传统指示植物检测法需要庞大的网室,受季节性限制,检测结果受环境影响大等缺点将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方法。因此我们开展了巴西牵牛和甘薯试管苗的试管微嫁接检测甘薯病毒技术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008—2012年在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及温室和网室中进行试验。 1.2 试验材料 巴西牵牛种子(上一年越冬前收获种子),待检测的甘薯试管苗(由郸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试验室收集各地的薯块,发芽后通过茎尖生长点组织培养繁殖而来),防虫网室由本研究室自建。 1.3 培养基 巴西牵牛种子萌发培养基MS0、MS+GA3 2.0 mg/L;巴西牵牛茎尖启动与继代培养基:MS0、MS+IBA 0.2 mg/L[10];检测病毒时巴西牵牛茎段扦插培养基MS0。培养基制备后,均经121℃,1.52×105 Pa压力灭菌20 min备用。 1.4 试验方法 1.4.1 巴西牵牛试管苗的组织培养法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巴西牵牛种子,用0.1%的升汞(加入2滴吐温-20)灭菌20 min,再用无菌水反复冲洗6~10遍,接种到种子萌发培养基上,置于25℃的培养室中培养。种子发芽前进行暗培养,种子发芽后每天进行2000 lx的光照10 h,培养7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的剪刀、镊子剪掉子叶,然后切取0.5 cm长的茎尖接种到茎尖启动培养基上,每瓶接种1个茎尖,置于25℃每天进行2000 lx光照10 h的条件下培养。待茎尖生长成健壮的巴西牵牛试管植株后,剪成单茎节段,将单茎节段斜插入继代培养基上腋芽位于培养基表面进行扩繁[10]。
图1.通过腋芽再生途径繁殖的巴西牵牛试管苗 Figure 1.The breeding test-tube plantlets of Ipomoea setosa by Axillary buds regenerated plants
1.4.2 甘薯和巴西牵牛试管苗的嫁接方法 在超净工作台上,于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将巴西牵牛试管苗和待检测的甘薯试管苗的单茎节段或双茎节段主茎的一侧用经过灭菌的锋利的刀片削去部分表皮和组织形成创口,然后将巴西牵牛试管苗和待检测的甘薯试管苗的茎段的创口部分向贴,用经过灭菌的塑料环(小移液枪头切段)将两茎段紧紧固定在一起,插入经过灭菌的不含任何激素的MS0培养基中,在26~32℃每天2000 lx光照10 h的条件下培养7~15天后,观察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所带叶片的症状,以未进行嫁接的巴西牵牛试管苗叶片和嫁接甘薯无病毒苗茎段的巴西牵牛试管苗叶片为对照。每个检测样本至少做3个重复。3个重复中只要有1个巴西牵牛嫁接苗茎段所带叶片和对照相比出现明显的叶片黄化、花叶等症状者即为阳性(带毒)。每个样本嫁接完后更换所有用具或用酒精灼烧后再用于下一样本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