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音乐中摇滚和古典元素的相互融合

论流行音乐中摇滚和古典元素的相互融合
论流行音乐中摇滚和古典元素的相互融合

论流行音乐中摇滚和古典元素的相互融合

摘要:世界流行音乐的全面发展是从摇滚乐开始,后来,随着艺术摇滚的发展,乐队开始尝试和管弦乐对共同演奏,用摇滚乐的手法按照古典音乐的模式创造出结构庞大和声复杂的作品,丰富艺术的表现力使观众有更高地激情去享受作品。

关键词:流行音乐艺术摇滚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在二十世纪的前几年得到迅速发展。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感情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流行

音乐的主要发源地。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音乐风格或乐队模式,都受到了美国的重要影响,如爵士乐、摇滚乐、节奏布鲁斯、索尔音乐等风格都是美国的产物,而如今都已成为世界各国流行音乐的重要形态。二战前,世界上的流行主要集中在美国,其音乐风格主要以黑人的布鲁斯、白人的“叮碰巷”音乐、乡村音乐以及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相结合的爵士乐为主,其中爵士乐的影响较大,曾对很多国家的流行音乐产生过重要影响,如法国、日本、中国等。“二战”后,流行音乐开始发展成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形式,尤其是摇滚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世界流行音乐的面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摇滚乐将流行音乐这种形式从美国推向了全世界,世界流行音乐的全面发展是从摇滚乐开始。

摇滚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美国,它是美国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结合,是“二战”以后美国流行音乐占据国际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对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西方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体裁,摇滚乐不仅自身延伸出了众多分支,同时还对其它流行音乐也产生重要影响,在索尔、放克、雷鬼音乐、迪斯科、说唱乐等音乐中,都能明显的看到摇滚乐的影子。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摇滚乐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性。它的反叛性和极端性往往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它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它具有强烈的社会号召力,以致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体现出了重要作用。

摇滚乐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是最具人文气息的音乐,是人们透视社会的窗口,是音乐形态与意识形态

的最佳结合。摇滚乐作为一种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潮,它所折射出的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当摇滚历经了民谣、迷幻、温和和乡村摇滚后产生了一个摇滚乐的新分支――艺术摇滚。它是受到了“流行音乐大融合”的冲击而产生的融合性摇滚乐,它是一种把古典音乐与摇滚乐结合在一起并由此产生的一种音乐。艺术摇滚于196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盛行于1970年,是摇滚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最初的艺术摇滚只是在摇滚乐中简单的引入一些古典音乐元素,或根据古典音乐作品改变成摇滚乐。后来,随着艺术摇滚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创作手法出现了很大变化,很多摇滚乐队开始尝试和管弦乐队共同演奏,或者用摇滚乐的手法按照古典音乐的模式创作出结构庞大、和声复杂的作品。很多乐队在实验中经常推出一些“概念性专辑”来体现音乐的逻辑性和艺术性。

早在1967年的“甲壳虫”乐队就率先在他们的作品中大胆实验摇滚乐与古典音乐的嫁接,将大量的交响乐融入摇滚乐中。最早在这方面探索的是英国的“忧郁布鲁斯”他们创造了交响摇滚,1967年,他们推出的概念性专辑《未来的日子消失了》是他们进入艺术摇滚领域的重要标志,整张专辑由摇滚乐队与伦敦交响乐队合作完成。管弦乐队在其中起到了伴奏的作用,提供了摇滚歌曲的前奏部分或间奏尾奏部分,然后为歌曲伴奏,管弦乐队的语言近似于19世纪欧洲的古典音乐。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平衡问题》《每个好孩子都该爱护》等。又如:另一支艺术摇滚乐队“深紫色”乐队1968年成立于伦敦,1969年,他们开始尝试摇滚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乐队和管弦乐团协奏曲》,代表了他们在艺术摇滚领域的成绩。这首作品保持了“深紫色”一贯的硬摇滚风

格。第一乐章还出现了即兴演奏的华彩。第二乐章歌声加入,歌曲主题大部分先由管弦乐队演奏出,然后由摇滚乐队掌舵用摇滚表现音乐。第三乐章,在古典与摇滚结合的方面比前乐章更成功些。1970年“深紫色”应BBC委托,为摇滚乐队和管弦乐队而写的《双子座组曲》使艺术摇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艺术摇滚是一种试图将古典音乐融入其中的摇滚乐。它是摇滚乐的创新,艺术摇滚的创作除了采用摇滚乐的常规创作元素以外,或多或少、或完整或局部的借鉴与引用了古典音乐的音乐元素,扩大了题材范围并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它在音乐风格上的创新是一种雅俗并存的音乐形式。艺术摇滚除了采用摇滚乐的传统配器外,还增加了古典音乐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不仅扩大了音量,更为摇滚乐注入了新的音色,丰富和饱满了作品的音响效果。

艺术摇滚把古典和摇滚巧妙的结合,对古典、摇滚音乐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推动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巨大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异同鉴赏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异同 流行音乐就象一个修养不高的美女,你会对她一见终情,但是你不会和她相守一生。古典音乐就象一个长相普通又土气但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女人,刚接触你一定不喜欢,但是和她处久了,你会被她人格魅力所吸引,而不嫌弃她的外表。 其实我认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非古典音乐就是高雅,流行音乐就是低俗。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产生的音乐。古典音乐相对于轻音乐和通俗流行音乐,具有持久价值而非仅仅风行一时的音乐。 古典乐和流行音乐,从形式上讲都是音乐,但本质上不是一类的东西。它们表达的不是同一类型的情感和意境。现代流行音乐本质上是与从前的流行音乐一脉相承的,古典音乐盛行的时代,酒吧间里同样有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但它绝不是古典音乐。古典和流行某些角度上来说只是时代的划分而不应该是类别的划分只不过因为时代的迁移音乐形式产生了变化所以古典和流行才会产生感觉上的本质区别。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比较 1对象。流行音乐的爱好者俗称追星族,很多人认为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阳春白雪,清高孤寡,很难听懂古典音乐的奥妙。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则有爱乐者的雅名,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多在自己的团名中加入“爱乐”一词,如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交响乐团等。爱乐指爱古典音乐,他们全力演绎的仅仅是古典音乐。认为追星族浅俗和众追星族从头开始兴奋的是音乐,但爱到深处,就爱屋及乌,到尾时恋的是歌星;爱乐者从头到尾爱的都是音乐,对创造和演绎出不朽之作的伟人和巨匠们一直只怀着深厚纯洁高尚的崇敬之情。大家可以看一看港台歌星,大陆歌星的演唱会,歌星往台上一站,眼睛一闭,台下人山人海,群情亢奋,有时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而演奏古典音乐呢?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演奏厅里静悄悄的,人也少得多,最多在一曲终了,有些掌声,这个反差太大了。 2.结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有不同的音乐特点,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实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音乐组织方式不同。古典音乐的组织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等,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中的每个音符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合理存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绝大多数伟大的古典音乐都有较长的篇幅,表达完整复杂的乐思。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虽然形式上不完整,但是其内容完美无缺,作者及后人都无法为其拟补形式上的不完整。由此可见古典音乐的严密逻辑性。再看流行音乐,一首歌曲4、5分钟是标准长度。流行音乐的组织缺乏严谨的理性思维方式。就好比,土木结构的房子随便搭是搭不高的,能够搭得很高的一定是精心设计的摩天大厦。流行音乐没法像交响乐一样,用很严谨的方式组织起很长的篇幅,即使是比较复杂的爵士乐也难与交响乐媲美。流行音乐的组织有较简单的逻辑,更多讲究的是感性的东西。总而言之,流行音乐是较感性通俗易懂但是缺乏理性思维的音乐。而古典音乐有很复杂的作曲技巧、乐曲结构、演奏技术以及强调各种调性,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是很有深度和外延性的,不如流行音乐通俗易懂。 3.实质。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因结构简单,只长于短暂的情绪突放,浅俗和众,很易接近,很多时候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就如钢琴王子弹奏的曲目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心灵上的欢快和愉悦。古典音乐讲究形式的精美和情意表达的深邃和阔远,规模宏大,架构深厚,蕴涵深湛,价值久远,常常是哲学的音响化,尤受思想丰富情愫深沉的人士挚爱。交响乐外延明晰,如: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曲、芭蕾音乐、室内乐、歌剧等,戏称为“重音乐”;从交响乐的曲目标题或别名也能略见其厚重深沉之一斑:贝多芬五交命运、三交英雄、六交田园,舒伯特九交伟大、贝多芬奏鸣曲热情、贝多芬8钢琴奏鸣曲悲怆、柴可夫斯基六交悲怆,肖斯塔科维奇五交革命,马勒一交巨人。

流行音乐中的古典音乐

篇名 流行音樂中的古典音樂 作者 蕭郁雲。私立聖功女中。一年勤班

壹●前言 就在放寒假的第一天,三五好友相約岀門走走。到了誠品書店開始挑起書來,東走走,西晃晃,盯著書本看的眼珠兒也酸了起來,索性就走到影音區聽聽音樂、放鬆一下。「莫札特不想長大」這奇怪的專輯名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拿了起來……。哦──原來是國語流行音樂中結合古典音樂的合輯啊!裡頭的可都是膾炙人口的歌曲呢! 在回家的路上,腦袋瓜突然冒出一個問題:「之前聽這些音樂怎麼沒發現它含有古典樂的旋律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歌曲都把古典樂融入流行樂中呢?」就這樣,我小論文的研究主題誕生了──「流行音樂中的古典音樂」我想這對從小就學音樂、又愛聽音樂的我,是再適合不過的研究題材了!不僅能再次回顧悅耳又美麗的古典樂,還能再次感受當紅歌手們帶來的青春活力及創新的感動! 貳●正文 一、到底有哪些流行歌曲中有融入了古典音樂 01.S.H.E「波斯貓」v.s科特爾比「波斯市場」 「波斯貓」是由作曲人王治平將科特爾比古典名曲「波斯市場」中一段知名旋律,融入嘻哈舞曲而誕生。「波斯市場」原曲曲風就已偏於中東味,而「波斯貓」更是直接把原曲中的知名旋律套入新歌裡頭,古典神秘加上現代調味,讓新歌曲風充滿濃濃中東色彩。且在輕快悅耳的旋律帶領之下,讓人產生時間和空間的交錯意像,隨著音樂的動感,更是會讓人不自覺的也隨音樂起舞呢! 02.S.H.E「不想長大」v.s莫札特「第四十號交響曲」 這首「不想長大」是由知名創作人左安安以及施人誠聯手打造的。歌曲採用莫札特「第四十號交響曲」中第一樂章最膾炙人口的主題當成副歌主旋律,加上大量的管絃樂編曲,讓整首歌顯得氣勢磅礡!古典與流行的絕妙融合,讓整首歌曲曲風具有濃厚的歐洲宮廷感。作曲人許安安也表示:「這樣的歐式童話風格,很符合S.H.E【不想長大】的精神!S.H.E是我見過將古典加流行音樂曲風,詮釋的最棒的歌手!」我想就是因為有膾炙人口的古典旋律加上巧妙的編曲,以及成功的歌聲詮釋,才有辦法打造出這首經典歌曲吧! 03.周杰倫「夜曲」v.s蕭邦「B大調夜曲第3號」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 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 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总体而言,词较诗更易于进入流行歌坛,婉约词人的作品较豪放词人更受欢迎。词体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易于与现代流行音乐匹配。 融合型的最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尤其是文字融合型:现代作者或沿袭、或取意像、或取意境而再度创作在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才有特殊的意义。如《新鸳鸯蝴蝶梦》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蓝本。原作抒发的是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而黄安抒发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不仅如此,还有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元素来创作流行歌曲的作品。其中墨明棋妙乐团创作歌唱的一系列歌曲就很不错,例如《人面桃花》、《如梦令》、《临安初雨》、《镜花水月》,虽然很多没有直接演唱古诗词,而是利用古诗词的意境发挥及展开。 当我们听这些古典诗词创作的流行音乐时,通过古今的创造、融合、加工、整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后,把原来诗人抒发的各种情感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这些情感或抒发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人生机遇,或盼望天长地久的爱情,对知己红颜无尽地相思的爱情观,或抒怀。我们通过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展示了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比如著名的一首融合很多古诗词意境的流行歌曲《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 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

中西方流行音乐

欧美流行音乐更多元化,pop,R&B,punk,hard core,british rock,gothic,country……有数不清的乐队,创作的数量和种类都极为丰富,且很多都有着鲜明的风格。其实我觉得这也跟欧美的文化本身比较多元有关 而中国的流行音乐还是以年轻流行歌手为主,大多不会自己创作歌曲,曲风和内容单一,难以给人新鲜感和惊喜。同时乐队的数量也很少,很难有自己的风格 MIKA的曲风其实就是pop,只不过融合了其它的曲风,比如punk,dance之类当代中西流行音乐比较当代中西流行音乐比较当代中西流行音乐比较当代中西流行音乐比较流行音乐都具有较强的商业性,这点在东西方都是共通的。不同的是发展的成熟度不同。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所表达的内容和内涵也不相同。相较来说,西方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流行音乐较为成熟,因此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与之相比,中国流行音乐的不成熟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主要以民谣(校园歌曲),民族歌曲为主(如青藏高原),后来收到西方音乐很大的影响,产生了如蓝调,嘻哈等多种风格。原因大概是因为西方近代音乐发展较早,而中国流行音乐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受到香港台湾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随后,作为西方文化冲击的一部分,西方流行音乐对中国的流行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他们已经是中国流行音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中国的流行音乐中已经不可避免的有了许多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子,但是近年来,许多音乐人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流行音乐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因此我们在中国的流行音乐中看到了中国古典的乐器,戏曲等,还产生了如宋祖英,周杰伦组成的跨界组合。中国流行音乐中R&B 歌曲的代表周杰伦,爵士如王力宏,抒情歌曲如邓丽君,摇滚如beyond等,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他们都是受到了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熏陶,但是有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然而在西方流行音乐世界中,许多歌手却是很多不同风格的先驱。许多著名歌手如Guns N’Roses,Mariah Carey,不久前逝世的Whitney Houston,以及永远的MICHAEL JACKSON,他们不仅有自己强烈而独特的风格,还用自己的风格在世界范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全世界流行音乐的走向。这种影响力是中国流行音乐现在还达不到的。即使是上述提到的中国流行音乐各个类型的代表人物,他们也都还不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中西方流行音乐在内容上也有差异。西方流行音乐中歌词表达内容很丰富,涉及人生情感,人生哲理等各个方面,有些也涉及大量的性,暴力,种族歧视等内容。与之相比,中国流行音乐歌词虽然也很优美流畅,但是却缺乏表达歌手真正内心的感染力。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的文化一向崇尚内敛含蓄,加上许多复杂的原因,导致有些时候虽然这些歌曲曲调很吸引人,但是歌词却难以打动人心。另外,西方流行音乐中的许多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舞台风格,以及在专辑和MV中的造型,甚至是舞蹈的编排,服装的设计,录制唱片的技术等,都是目前中国流行音乐难以匹敌的。事实上,我们也确实看到许多中国流行歌手都在寻求国外先进的编舞,造型及唱片录制的人才和技术。中国流行音乐不成熟还体现在一个方面,即在有关对优秀歌曲和杰出歌手的表彰上,国内缺少重量级的奖项和品牌。如Grammy 等的西方重量级颁奖典礼,它所具有的权威性如同诺贝尔奖,奥斯卡一样,得到它的认同等同于受到整个领域内的认同。这种奖项是世界性的,并且是从客观艺术的角度出发,因而它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尊敬,得到它会是一种无上光荣。另外,许多重量级的奖项的发展历史甚至就是西方流行音乐发展史的缩影,这种奖项也可以成为一种流行音乐的代表而划下重重一笔。而在中国流行音乐界,大部分的颁奖礼都娱乐性胜于权威性,能得到广泛认可的尚为少数。我认为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还是在于一种流行文化的不完善,追根究底还是由于中国流行音乐文化至今也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属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出路。我认为,目前中国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中国古典音乐--经典、永恒、温馨、浪漫。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你知道中国也有古典音乐吗?你知道中国音乐也能发烧吗?中国古典音乐 历经时代沧桑,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我们的灵魂,在那亘古不变的太阳下,跨 越时间、空间,其悠扬的回音正如钻石一样――依然经典、永恒、温馨、浪漫。 这里有有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当音乐自你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山、是水、是叶落、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里,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那是你从未经历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这时的“琴”即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围绕古琴所作的 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故事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可见琴声乃心声, 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歌唱性强,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今天我们将“琴”、“筝”并置,呈现在您的眼前,愿您能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华夏民族博大精神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乐器的特有魅力。体会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悠久长远。在现代重金属流行音乐盛行的喧嚣声中,来听听具有 传统风味的丝竹乐器,相信您一定会喜欢上它的 古典音乐的真正精品则如秀外慧中的成熟女性,给人的不仅是单纯的外貌之美,更是一种综合了外在、内在美的更深层次的美感。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大都属于内向型,内心世界丰富敏感,情感细腻。原因很简单:古典音乐的美是那么微妙含蓄、意境深远,没有敏感的内心和非凡的感知力又怎能体会到它蕴含的宁静致远、冲淡平和的意境。 古典音乐用纯净、朴素洗去这世界的纷繁复杂,用严格秩序、完美和谐去淡

论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与融合

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与融合古典音乐是穿着优美的礼服静静端坐的豆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流行音乐是热情奔放在阳光下快乐旋转的少女,伸开双手邀你共舞。 这就是最初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理解。而事实也证明由于发展历史不同,聆听者的不同,确定了她们在组织方式、表现主题、表现形式、表现乐器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 在组织形式方面,古典音乐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因此,就算是一部庞大的恢弘的古典交响乐,他在音乐的衔接与内容的表达上也会和谐统一,不会有突兀或冒失的地方。但是流行音乐在组织形式方面缺乏严谨的理性思维方式,只拥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逻辑,但也正因如此,在初听时更能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 在表现主题方面,古典音乐透过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优雅而曼妙的旋律表达完整的乐理,散发出严谨、庄重的气质,传达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颂出赞美歌咏的圣歌,他能通过悠悠的旋律表达出人类最深层、最炽烈的感情和最为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但又保留着含蓄与内敛,因此深刻、多变且耐人寻味,给予我们遐想、思考、回味的余地,即使时代变迁也能常听常新,带个我们其他音乐类型无法实现的心灵安慰与精神鼓舞,让我们在凡尘中寻得一片世外桃源。相对而言,流行音乐透过跳跃的音符,大幅度的音阶变化来表现与刻画突然的情感因素与感情变化,更具有娱乐性,更加直白,在现代社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冲击与当时的快感。 在表现形式方面,古典音乐是教堂音乐,长于合唱,是室内乐、交响乐、歌剧音乐。注重营造典雅华贵、祥和隆重的气氛,以此来衬托以及更加突出古典音乐的端庄,利于其传达思想。而流行音乐更乐于将自由的天地作为舞台,以增加其娱乐性与欢乐性。 在表现乐器方面,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乐器是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其他的管乐器,统一婉转,来表现和谐的和声等,突出起整体性。而流行音乐的主要是爵士乐、摇滚、电子合成乐等,用自由的节拍,不规则的节奏来营造一种太空般的幻境,以强调感情的突发性。 古典是经典,流行是潮流,但是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经典与潮流的结合成为必然,古典与流行的距离越来越近。 现在的流行音乐注重挖掘音乐深层的内涵,古典也力图改变自己过于拘谨、与大众较为疏远的传统形象,因此流行与古典的联姻也是大势所趋。而且,我们也看到,这些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女子十二乐坊用创新的表现形式与演奏方式拉出了现代的古典音符。流行音乐借用古典音乐的曲调,例如,SHE的《不想长大》歌曲部分旋律参考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古典的华丽,让莫扎特穿越时空绚丽起舞;蔡依林的《离人节》改编自肖邦的《离别曲》E大调练习曲,温婉可人;SHE的《波斯猫》改编自科特尔比的《波斯市场》,迷人诡异。古典音乐取消了过于严谨的演出方式,著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那里人们可以以悠然自由的欣赏古典音乐,不拘泥与服饰是否得体,不顾忌于是否正襟危坐,可以随心所欲地鼓掌喝彩等。 总而言之,古典音乐正影响着现当代的艺术作品,而流行音乐尤甚。而现代的流行音乐也只会在领会、借鉴、融合了古典音乐之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升华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才会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给观众更新的感受和冲击。而古典音乐也需借助流行音乐才能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与发展势头。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那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分组展示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一、诗词配曲式。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 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二,词句提取式。

浅析古典音乐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析古典音乐对当代流 行音乐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南阳理工学院(论文) 浅析古典音乐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学院(部):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手机号码: 浅析古典音乐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目录 题引...........................................古典与流行的定义与区别...............................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比较.................................... .. 1.对象.................................................... 2.结 构....................................... 3.内 涵.......................................

4.生命力................................... . 5.包容性................................ 6.价值...................... 古典音乐和当今流行音乐的运用................................... 当古典“遭遇”流行............................................. 参考文献.....................................................致谢...........................................................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广大的社会背景。而音乐背后的最大支持是生活,是文化,是经济,是政治。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人们交际沟通的手段以及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娱乐的触角渗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电影、电视、歌曲等各类娱乐元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调节部分,而最受追捧的莫过于流行音乐了。在行走的人群中,青年人戴着MP3听得不亦乐乎;最红最热的歌曲响遍了大街小巷。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节目的出炉,更促使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对于有一定思想和辨别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欣赏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关键字:古典流行运用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 音乐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音乐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希望与动力。而在当今的社会中音乐文化以一种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着,在流行音乐中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丰富了音乐文化的艺术形式,在现实中具有强大的意义。流行音乐凭藉融合了的音乐获得巨大的商业效益,同时对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丰富和加强了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带动了一股新颖的音乐风尚,为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生命力。那么在具体的音乐中两者是如何有机融合的,现就这一问题浅谈以下两点: 一、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1.在歌曲的前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每一首歌曲在开唱前均有一段不同的旋律,而在中国的流行音乐中往往会引用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某一旋律作为前奏,前奏播放完再进入正曲。欣赏者会陶醉在前奏中而顺势进入整首歌曲的倾听中。如的《波斯猫》和《不想长大》两曲在前奏部分就分別运用了英国作曲家亚伯特科特比的管弦乐作品《波斯市场》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之第一乐章旋律片段;而范晓萱的《我要我们在一起》则在前奏部分运用了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培尔金特》中《安妮特拉之舞》的旋律片段。再如蔡依林的《离人节》和林宝的《蓝色月光》在前奏部分也分别运用了波兰钢琴家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和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片段。又如刘若英的《分开旅行》的前奏部分运用了法国作曲家德利伯的歌剧《拉克美》中的咏唱调旋律片段。以上几例不但选取了管弦乐合奏曲、钢琴独奏曲等器乐作品的旋律片段,更有运用歌剧的旋律片段作为歌曲开头的前奏,从而引出正曲,使得歌曲风格突变,出其不意,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吸引欣赏者将整首歌曲倾听完毕。 2.在间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有部分歌曲在间奏部分也会选用融合一些西方古典音乐旋律,在间奏出现前以流行歌曲自身风格发展,进入间奏后突然以古典音乐旋律片段出现,给人以别样的新鲜感与听觉冲击,增加戏剧性效果,也加强了作为流行歌曲的旋律感深度。如五月天的《知足》在间奏部分就出现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再如4 In Love的《一千零一个愿望》在间奏部分采用了德国音乐家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的主题旋律片段。在间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可增加流行音乐的深度,让欣赏者进一步感受到戏剧性的歌曲,在倾听的过程中始终保

校本课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中飞出的唐宋遗韵 ——浅谈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 高二语文郭丽娟时间:2010-11-18 导语设计: 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唐诗宋词,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我们能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聆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殿堂里,我们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虽说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流行感冒。但是流行的歌曲绝对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最爱。那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同学回答问题) 很多的流行歌曲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它是有品味、文质皆美的流行歌曲,扮演着人们抒情、娱乐、教育的重要角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形成了一道雅俗共赏的美丽风景。 歌曲与诗词本为一家,略懂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无疑是十足的古典诗词,是十足的雅文学的。这是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果。“凡水井处,无不歌柳词”,当年俗气非凡的柳永的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在今天也是雅词了。 古典诗词的词句和意蕴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再现,使流行歌曲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新面貌。这就构成了古典诗词的雅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俗交融的一道有时代意义的风景。其中,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的作品是这道美丽风景线的最普遍、最精妙之处,雅俗之间,雅俗融合,雅俗共赏。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是如何融合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表现形式: 一、诗词配曲式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摘要]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诗与乐的融合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乎只要是名篇便可谱曲演唱。苏轼诚有好词,可是,除了一首《水调歌头·中秋》之外,苏轼再无别的作品能够被今人广为传唱。不错,如果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至《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乐曲(也确实有人尝试过),请嗓音高亢浑厚的男歌手独唱或合唱,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能进入流行歌坛。李清照词亦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是当今流行歌坛上最受欢迎的古典诗词之一,其传唱之广,大概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声声慢》,此类尝试却少有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古今审美趣味的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诗(词)毕竟有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还原型(拟古型),即还原古曲以保留其古音古韵的原貌。这个工作,早年杨荫浏、傅雪漪等前辈曾经做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姜白石的词,如《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近年河北大学刘崇德教授又将包括乐府、唐宋词、元曲在内的三百余首古乐曲译成五线谱和简谱,并选择其中部分曲目请人演唱制成CD。与此相类的是仿照古曲风格由今人为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如台湾有一位叫蔡肇祺的老先生,就为不少古典诗词谱曲并亲自演唱;年轻一些的如范李彬的古琴曲专辑《关山月》,收入《关山月》、《蒹葭》、《秋风辞》、《阳关三叠》等十余首古琴曲。范李彬本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古琴教师,所以他的弹唱很有古人意味。内地音乐人专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也有几位,如山东歌剧舞剧院指挥吕守贵也为不少古诗词谱过曲,出过两张专辑。姜嘉锵、傅慧勤等人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古曲琴歌》等合辑行世。另外还有一位叫张庄声(咪咪)的歌剧演唱家与他人合作,将白居易的两首长诗《琵琶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异同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比较异同 摘要:本文通过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阐述,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有人说流行音乐就象一个修养不高的美女,你会对她一见终情,但是你不会和她相守一生。古典音乐就象一个长相普通又土气但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女人,刚接触你一定不喜欢,但是和她处久了,你会被她人格魅力所吸引,而不嫌弃她的外表。 其实我认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非古典音乐就是高雅,流行音乐就是低俗。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产生的音乐。古典音乐相对于轻音乐和通俗流行音乐,具有持久价值而非仅仅风行一时的音乐。 古典也是从流行中不断被历史筛选后才成为现在的古典的:在Mozart、Bach还有Beethoven等等的那个时代,他们的音乐就曾经是最流行的;我觉得对于音乐,不应该用所谓的流行或者古典来定论,虽然现在的主流观念是那样;我个人认为,音乐只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供不同层次的人来欣赏。比如Mozart的G小调弦乐小夜曲,那就是雅俗共赏型的,虽然人们不一定知道那是Mozart的作品,但是一旦听到那优美的旋律,都会情不自禁的被其中的美丽和和谐所感动,其实人们所追求的还是音乐本身的美,不论它是什么形式出现的,只要是充满美丽因素的,就是人们喜欢的,当然,那些纯属用于发泄的除外。从语言的角度,“Classical“和”Popular(also as pop)“还可以理解为:经典的和受人欢迎的,应而可以看出只要艺术家的作品在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任不被淘

汰,不被人们遗忘,那些作品往往都会成为Classical。应而,Pop music 只要是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的,都能够成为Classical music。 古典乐和流行音乐,从形式上讲都是音乐,但本质上不是一类的东西。它们表达的不是同一类型的情感和意境。现代流行音乐本质上是与从前的流行音乐一脉相承的,古典音乐盛行的时代,酒吧间里同样有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但它绝不是古典音乐。古典和流行某些角度上来说只是时代的划分而不应该是类别的划分只不过因为时代的迁移音乐形式产生了变化所以古典和流行才会产生感觉上的本质区别。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比较 1对象。流行音乐的爱好者俗称追星族,很多人认为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阳春白雪,清高孤寡,很难听懂古典音乐的奥妙。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则有爱乐者的雅名,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多在自己的团名中加入“爱乐”一词,如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交响乐团等。爱乐指爱古典音乐,他们全力演绎的仅仅是古典音乐。认为追星族浅俗和众追星族从头开始兴奋的是音乐,但爱到深处,就爱屋及乌,到尾时恋的是歌星;爱乐者从头到尾爱的都是音乐,对创造和演绎出不朽之作的伟人和巨匠们一直只怀着深厚纯洁高尚的崇敬之情。大家可以看一看港台歌星,大陆歌星的演唱会,歌星往台上一站,眼睛一闭,台下人山人海,群情亢奋,有时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而演奏古典音乐呢?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演奏厅里静悄悄的,人也少得多,最多在一曲终了,有些掌声,这个反差太大了。 2.结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有不同的音乐特点,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实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音乐组织方式不同。古典音乐的组织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

流行音乐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与中学生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近乎狂热的偏爱流行音乐!成为流行音乐文化的主要消费者。 流行音乐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学生的音乐感知,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显著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恰巧是中学生所骗爱的,流行音乐的音乐感知是丰富多彩的,首先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所以在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之余,成为消除疲劳的最好的“轻松剂”。其次流行音乐唱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由此可以表达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之情的流露、对友情的珍惜、对伤感的抒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对神圣爱情的羡慕和向往。有些同学由于自尊和自信种种原因,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流行音乐便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最好的工具。中学生的情绪比较内隐,因此流行音乐在某些时候还被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活动!再有,流行音乐本身就就是十分情绪化地音乐类型,绝大部分地流行歌曲都就是以抒情为主要内容这就是流行音乐能够和中学生产生心灵共振地根本原因。 流行音乐对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音乐——这门艺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以上是流行音乐对中学学生的正面影响。 当然流行音乐也有其负面的影响。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就是参赛者还就是观众,学生都就是活动地主体。不少中学生逃课去参加比赛,希望有机会圆自己地歌星梦。他们只看到歌星们那光彩照人的一面,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在背后有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和泪水啊!中学生们会认为成功更多来自于运气,成功有捷径可寻,不必经历艰苦与漫长地奋斗。中学生处在为自己将来地人生打基础地阶段,这些不劳而获地侥幸心理极不利于中学生地成长。流行音乐的内容比较丰富。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对于情绪情感本来就不稳定、容易走极端地中学生来说,这些歌曲就成了“假恶丑”地诱因,成了情绪情感极端化地催化剂。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遭受了挫折,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同时还面临着家长、老师和班级环境地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地情绪情感开始动荡不安,意志力也经受着考验,如果他能及时调整变压力为动力,勤奋刻苦地学习,一段时间后,成绩进步了,不但精神愉悦,还获得了战胜困难地成就感。但就是如果他意志不够坚定,同时又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地影响,这时候就可能造成学生情绪地不稳定和极端 因此对于流行音乐,中学生应谨慎而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浅析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人们交际沟通的手段以及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娱乐的触角渗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电影、电视、歌曲等各类娱乐元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调节部分,而最受追捧的莫过于流行音乐了。在行走的人群中,青年人戴着MP3 听得不亦乐乎;最红最热的歌曲响遍了大街小巷。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节目的出炉,更促使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对于有一定思想和辨别能力

古典音乐如何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

古典音乐如何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问题,也渐渐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化的进程规模,已经开始日益的扩大,从而呈现了世界的多元化发展。然而,所谓的多元化,具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上,其甚至还转向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这其中,古典音乐,作为19世纪之前,国外“上层社会”的一种文化因素,其已经与现代的流行音乐,开始发生了“碰撞”与“结合”,无论是在音乐的内容方面,还是形式上,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关键字: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结合 从现实情况来看,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融合,是音乐整体发展的趋势,更是大众所需要的、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具体地说,流行音乐更加适合大众,其难度、深度较之于古典音乐,也较为逊色,但是,对于追求时尚的人们来说,流行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而这也就开始进行了相应的结合,渐渐成为某种具体的音乐体裁。此外,自从电脑完全的渗入到音乐行业中,音乐领域在听觉方面,也开始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直到今天,多元化,已经开始完全的成为音乐领域创作的重要参照。如今,将古典音乐的元素运用于流行音乐中的创作,随处可见。 再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二者传入我国的时间都并不长。在学习上,由于我国二者的理论资源都比较匮乏,相关专业院校较少,各院校在研究编配的理论化的教学,教学方法与角度都各有不同;市面上也少有专门针对编曲的教材和书籍出版,有的多为乐器法方面的书籍。据此,在现实情况中,本文采取理论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整理法、对比分析法等进行定性研究。为了对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融合问题进行完整的剖析,笔者查阅了相关方面的理论内容,掌握了在现代背景下,合理的对二者进行融合的相关方法,着力提升了本文的深度性。而通过文献分析法,笔者在查阅了相关人士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进行研究的文献、期刊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法,重点对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