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一、题目背景:

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

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

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后让学生来说一说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3、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后找出解题方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此题解题方法是:10÷2=5(cm)5×5×3.14×2=157(米3)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探究解题策略。我会设计这样三个问题进行引导。

(1)、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得到这个铁块体积的。

让学生及时地回顾本习题的解题过程。

(2)、如果我们把这个容器变成长方体,那要怎么求铁块的体积。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比赛模拟题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比赛模拟题 1~12题为填空题,13~15为解答题。 1. 计算: ) 444()4319()4710(5678998765-??-??-?-= 。 2. 所有个位数和十位数都是奇数的两位数的和是 。 3. 有一串数,第一个数是6,第二个数是3,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都比它前面那个数与后面那个数的和小5,那么这串数中从第一个数起到第398个数为止的398个数之和是 。 4. 43减去一个分数,13 5加上同一个分数,两次计算结果相等,那么这个相等的结果是 。 5. 1000千克青菜早晨测得它的含水率为97%,这些菜到了下午测得含水率为95%,那么这些菜的重量减少了 千克。 6. 一些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乘积是420,这样的分数有 个。 7. 如图,将1,2,3,4,5分别填入图中1×5的格子中,要求填在黑格里的数比它旁边的两个数都大。共有 种不同的填法。 8. 有一个整数,用它去除70、110、160所得到的3个余数之和是50,那么这个整数是 。 9. 如图是三个半圆构成的图形,其中小圆半径 为8,中圆半径为12,求 大半圆面积阴影部分面积= 。 10. 有一只小蚂蚁在一根弹性充分好的橡皮筋上的A 点,以每秒 小蚂蚁开始爬行的时候算起,橡皮筋在第2秒、第4秒、第6秒、第8秒、第10秒、……时均匀的伸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在第9秒时,这只小蚂蚁离A 点 厘米。 11. 有三个不同的数(都不为0)组成的所有的三位数的和是1332,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是 。 12. 向电脑输入汉字,每个页面最多可输入1677个五号字,现在页面中有1个五号字,将它复制后粘贴到该页面,就得到2个字;再将这2个字复制后粘贴到该页面,就得到4个字。每次复制和粘贴为1次操作,要使整个页面都排满五号字至少需要操作 次。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一、题目背景: 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

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 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后让学生来说一说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3、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后找出解题方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此题解题方法是:10÷2=5(cm)5×5×3.14×2=157(米3)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探究解题策略。我会设计这样三个问题进行引导。 (1)、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得到这个铁块体积的。 让学生及时地回顾本习题的解题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理论知识考试题

一、《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填空 1、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强调学习的与_。 2、___________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3、“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总和。 4、小学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计算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6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以及 与的能力。 7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8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多元,()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判断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必修33 B、必修11 C、选修33 D、选修3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大赛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30分)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 2、11、( 14 )、(9 )。 1、4、16、64、( 256 )、( 1024 )。 2、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 5 )段。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 8 )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 45 )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 9 )场。 5、我是巨化一小教师我是巨化一小教师我是…………依次排列,第2006个字是(小)其中有( 250 )个师字。 6、如图,迷宫的两个入口处各有一个正方形机器人和一个圆形机器人,甲的边长和乙的直径都等于迷宫入口的宽度,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同时出发,则首先到达迷宫中心(“☆”处)的是(乙)。 7、对于谁能得到四年级六个班文艺大奖赛的金牌,小明、小光、小玲、小红四个小朋友争论不休。小明说:得金牌的不是一班就是二班。小玲说:得金牌的决不是三班。小光说:四、五、六班都不可能是冠军。小红说:得金牌的可能是四、五、六班中一个,比赛后发现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猜对了,你判断是(三班)冠军。

8、考试作弊(猜数学名词)(假分数) 3.4(猜一成语)(不三不四)老爷爷参加赛跑(打数学家名)(祖冲之)72小时(打一汉字)(晶)9、现在把珠子一个一个地如下图按顺序往返不断投入A、B、C、D、E、F洞中。问第2006粒珠子投在( F )洞中。 二、选择题(20分) 1、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长大一倍,若经13天就可长满整个池塘,则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的天数为( D ) A、6 B、7 C、10 D 、12 2 、如果a= ,b= ,则a与b的关系( B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 、一条直线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部分,则所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是( C )。 A、两个长方形 B、两个梯形 C、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D、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4、小刚与小勇进行50米赛跑,结果: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勇还落后小刚10米;第二次赛跑,小刚的起跑线退后10米,两人仍按第一次的速度跑,比赛结果将是( B )。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来自人教版第几册第几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学习了什么知识的基础上,对什么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它又为今后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什么…… 能力目标:经历,体验,探索什么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什么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的放矢,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学习,引入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2.直观演示法:直观是手段,抽象才是目的。运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达 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3.课件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实现原有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 效果。 4.数学思想渗透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数学。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据此设计以下学法:1.动手实践法: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直接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发现其中蕴涵 的数学思想。 2.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 3.自主探索法:自主学习让学习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最新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入编考试试题资料

2015年小学数学教师选调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第二部分(教学运用能力)总分题号一二三小计一二小计 得分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6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 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 2. “问题解决”的教学要增强学生与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乘法口诀有和两种,小学教材一般用后者,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4. 小学阶段“简易方程”的教学,以往《大纲》强调利用 解方程,现在《课标》提出利用解方程。 5. 在“上、下、前、后、左、右”中,和是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 6. 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图主要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如果要表示连续量的变化,一般用统计图。 7. 在抛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统计出正面向上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50.36%,这里的50.36%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发现它在0.5左右摆动,这个0.5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 8. 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古代叫做。 9. 《墨经》中提到“一中,同长也”,小学教材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图形有 (写两种)。

10.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5cm。一刀把这个长方体切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切面是一个长方形。切面最大是c㎡。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分,每题2分) 1. 小数乘法教学中最关键的是()。 A 相同数位对齐 B 小数乘法的意义 C 计算每个分步积 D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 教学“圆的面积”时,渗透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是()。 A 分类 B 集合 C 极限 D 函数 3.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豆子落在正方形的内切圆中的概率。”这个实验属于()。 A 古典概型 B 统计概型 C 几何概型 D 无法确定 4. 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时,渗透的是()。 A 交集思想 B 并集思想 C 差集思想 D 补集思想 5.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了象棋比赛,并决出了一、二、三、四名。已知:(1)甲比乙的名次靠前;(2)丙、丁都爱踢足球;(3)第一、三名在这次比赛时才认识;(4)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爱踢足球;(5)乙、丁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甲的名次是()。 A 第一名 B 第二名 C 第三名 D 第四名 三、解答题(30分,每题5分) 1. 在一条长800m的环形公路的两边安路灯,每隔25m安一盏。一共要安多少盏?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大赛试卷

兴庆区第十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赛试题 姓名:得分: 一、课标填空(20分): 1、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部分的课程内容,分别是:()、()、()和()。 2、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和()的过程。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4、《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5、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教师是学习的()、()、()。 二、填空题(30分)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 2、11、()、()。 1、4、16、64、()、()。 2、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段。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我是兴庆区第十小学教师我是兴庆区第十小学教师我是…………依次排列,第2015个字是()其中有()个师字。 6、在1~600这600个自然数中,能被3或5整除的数有()个。 7、对于谁能得到四年级六个班文艺大奖赛的金牌,小明、小光、小玲、小红四个小朋友争论不休。小明说:得金牌的不是一班就是二班。小玲说:得金牌的决不是三班。小光说:四、五、六班都不可能是冠军。小红说:得金牌的可能是四、 五、六班中一个,比赛后发现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猜对了,()班是冠军。 8、果园收购一批苹果,按质量分为三等,最好的苹果为一等,每千克售价3.6元;其次是二等苹果,每千克售价2.8元;最次的是三等苹果每千克售价2.1元。这三种苹果的数量之比为2:3:1。若将这三种苹果混在一起出售,每千克定价()元比较适宜。 9、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0平方厘米,现在把它切割成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 10、12个形状相同的小球,其中一个比较轻,用天平称,至少()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较轻的小球。 三、选择题(10分) 1、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长大一倍,若经13天就可长满整个池塘,则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的天数为()。 A、 6 B、 7 C、10 D 、12 2 、一条直线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部分,则所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是()。 A、两个长方形 B、两个梯形 C、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D、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3、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一个圆柱底面直径的2倍,且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4 3,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A、 16 9 B、 8 9 C、 9 8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 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

理解速度 、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 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 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小学数学说课稿ppt

小学数学说课稿ppt 篇一: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30篇(打印版) 小学数学精品资料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1关于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 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 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 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 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竞赛试卷 一、填空题。(15、1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 甲数的23 等于乙数的45 ,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如果甲数是30,那么乙数是( )。 2.某班学生要去买语文书、数学书和英语书。有买一本的、两本的,也有三本的,每种书最多买一本。至少要去( )位学生才能保证一定有两位同学买到的书相同。 3.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2厘米,则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4厘米,则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4.用1、2、3、0可组成( )个三位数,其中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 )个。 5.一件工作两队合做15小时完成。如果甲队工作12小时后,乙队加入共同工作6小时,而后,乙再接着干8小时,就可以将工作全部做完。这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干,需要( )小时完成。 6.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去2得45 。如果将它的分母加上1,则得23 。 这个分数是( )。 7.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体积之比是4:1。如果把两瓶酒精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 )。 8.有甲、乙两堆煤,甲堆煤比乙堆多260吨。当甲堆运出58 ,乙堆运出49 后,这时两堆煤剩下的刚好相等。甲乙两堆煤各有( )吨和( )吨。 9.把一个体积为400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一个五位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以后写作5万, 这样的五位数一共有( )个。 11.王芳阅读一本252页的小说,已读的页数的57 等于未读页数的 2.5倍。那么王芳已读了( )页书。 12.有一群猴子分一筐桃。第1只猴子分了这筐桃子的19 ,第2只猴 分了剩下桃子的18 ,第3只猴子分了这时剩下桃子的17 ……第8只猴 分了第7只猴剩下的12 ,第9只猴分了最后的9只桃子。这筐桃子原 来有( )个。 13.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 40千米。当两车在途中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比为8:7。 相遇后,两车立即返回各自的出发地,这时甲车把速度提高了25%, 乙车速度不变。当甲车返回到A 地时,乙车离B 地还有45 小时的路程。A 、B 两地的路程是( )千米。 14.在某天的中午12时,校准了A 、B 、C 三只时钟。当天,时钟A 显 示为下午6时的时候,时钟B 显示为下午5时50分;时钟B 显示为 下午7时的时候,时钟C 显示为下午7时20分。当时钟C 显示为当 天晚上11时的时候,时钟A 显示为晚上10时( ) 分,时钟B 显示为晚上10时( )分。 15.把6小瓶饮料或者4听饮料倒入右图的量杯中,液 面刚好达到顶格刻度线的位置。如果把1瓶饮料和2听 饮料同时倒入这样的空量杯中,这时液面应达到的刻度 是( )。 16.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一张 门票降价( )元。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版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

十分钟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级上册第---单元的内容,探究学生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掌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我把-----------作为本节课重点,把---------作为难点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理解能力,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讲授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法,于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如下环节: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我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引入新课,孩子们,请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说----------,在学生纷纷发言的基础上,我适时总结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信息,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处处有数学,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环节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把学生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本环节,我大胆放手,把学生分成小组,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我设计以下步骤:1自主学习,独立动手2小组合作,质疑探究。3选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也会及时走入学生中,发现问题,适时引导。对代表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结合学生的发言,正确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

(完整word版)2018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度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2021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

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 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 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行程问题》说题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 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我将题目进行了如下变式:

小学数学教师理论考试_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 )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 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 (含答案) 一、计算,能简算要简算,并写出简算的过程。(每题2分,共8分。) 1. 9.8+99.8+999.8+9999.8+99999.8 =10+100+1000+10000+100000-5×0.2 =111110-1 =111109 2. 3.6×7.8×0.98×3÷1.2÷1.3÷1.4÷1.5 =(3.6÷1.2)×(7.8÷1.3)×(0.98÷1.4)×(3÷1.5) =3×6×0.7×2 =25.2 3. 77×36+1001×3+7.7×250 =77×36+77×13×3+77×25 =77×(36+39+25) =7700 4.(1+13 +15 +17 )×(13 +15 +17 +19 )-(1+13 +15 +17 +19 )×(13 +15 +17 ) 假设: 13 +15 +17 =a 13 +15 +17 +19 =b 原式=(1+a )×b -(1+b )×a=b -a =(13 +15 +17 +19 )-(13 +15 +17 )= 19 二、填空。(每空1份,共46分。) 5. 3.02立方米=(3020)立方分米 5小时12分=(5.2)小时 。 6.非零自然数A 和B 互为倒数, A 和B 成(反)比例。当A=0.125时,B=(8)。 7. 2:112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4∶1),比值是(24)。 8.比20千克多14 是(25)千克,20千克比(16)千克多14 。 9. 9点整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直角)角,此后时针与分针再成这种角是( 9 )时(36011 )分。 分针每小时可以追上时针330o,要追上180 o需要180÷330=611 时=3601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