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_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_张春暖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_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_张春暖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_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_张春暖

中国水产科学 2013年1月, 20(1): 108?115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研究论文

收稿日期: 2012?04?26; 修订日期: 2012?07?09.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1年度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BC2011423).

作者简介: 张春暖(1987?), 女, 硕士研究生, 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 E-mail: 2010105054@https://www.360docs.net/doc/f82418537.html, 通信作者: 王爱民, 博士, 副教授. E-mail: blueseawam@https://www.360docs.net/doc/f82418537.html,

DOI: 10.3724/SP.J.1118.2013.00108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春暖1,2, 王爱民1, 刘文斌2, 杨文平1, 於叶兵1, 吕林兰1, 黄金田1, 齐志涛1

1. 盐城工学院 海洋技术系, 江苏省沿海池塘养殖生态重点实验室, 江苏 盐城 224051;

2. 南京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 )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 g 的梭鱼鱼种, 随机分为6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尾鱼, 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 饲养60 d ,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 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 <0.05), 肥满度8.23%组最大, 其显著高于2.71%组(P <0.05); 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 <0.05), 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 16.91%组肝脂肪含量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脂肪代谢酶有显著影响(P <0.05), 其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总酯酶(GE)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增高(P <0.05), 16.91%组显著高于2.71%、5.79%、8.23%组(P <0.05); 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 <0.05); 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EFA)有升高趋势, 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 脂肪水平16.9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脂肪水平 2.71%的组(P <0.05); 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8.23%组活性最高, 丙二醛(MDA)含量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 <0.05)。结果显示, 肝是梭鱼脂肪沉积的主要场所, 肝脂肪沉积比肌肉更敏感, 高脂肪饲料还使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增强, 血脂含量增加; 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提高梭鱼的抗氧化能力, 脂肪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

关键词: 梭鱼; 脂肪水平; 脂肪沉积; 脂肪代谢; 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 S9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3)01?0108?08

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 )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 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 具有生长快、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点, 属广温、广盐性鱼类, 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代表种之一。梭鱼为杂食性鱼类, 可以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 对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和环境优化可起到重要作用[1]。

在鱼类营养中, 脂肪作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不但给鱼类提供了生长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还为鱼类提供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当饵料脂肪含量不足时, 可能导致鱼类代谢紊乱, 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

乏; 而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 又会致使鱼体脂肪沉积过多, 影响鱼体健康等[2]。

有关饲料营养与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3?6], Wang 等[3]研究表明, 高脂肪饲料可增加脂肪在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体内的沉积, 改变代谢酶的活性, 韩雨哲等[7]研究表明饲料油脂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es )肝抗氧化活力有密切关系。关于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代谢及抗氧化活力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通过检测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探讨梭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添加量及为进一

第1期张春暖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09

步研究脂肪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饲料

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如表1所示。6组实验饲料以优质进口鱼粉、豆粕、菜粕、棉粕和肉骨粉为蛋白源, 将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固定在34%左右; 以鱼油为脂肪源, 鱼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3%、6%、9%、12%、15%, 脂肪实测值分别为2.71%、5.79%、8.23%、11.85%、14.39%、16.91%。饲料原料均来自盐城殷氏饲料公司, 原料经粉粹机粉碎后, 均过60目筛, 用逐级扩大法混匀后制成直径为1.5 mm的颗粒饲料, 统一自然风干后, 放置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1.2实验鱼与饲养管理

实验梭鱼鱼种为同一批孵化的梭鱼, 购自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达福沅特种水产殖场合作社梭鱼育苗基地, 初始体质量(5.4±0.2) g, 运回后用5%的食盐水进行消毒, 驯养备用。驯养结束后, 挑选无病无伤、规格均一的梭鱼鱼种360尾, 随机分到18个水族箱(100 cm×80 cm×60 cm)中, 然后将18个水族箱随机分为6组, 每组设置3个重复。

实验采用流水循环控温养殖系统, 流水速度约为5 L/min, 每天投饲率为5%~10%, 根据吃食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 每天投喂3次, 投喂时间分别为6:30、12:30、18:30, 投喂前进行吸污和排便, 饲料投下去20 min后排出残饵, 实验用水为曝过气的自来水, 每5天换水1次, 实验期间全天

表1饲料配方及主要营养水平(以风干样为基础)

Tab. 1 Formulation an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s (air-dry basis)

%

组别 group

成分 content

2.71% 5.79% 8.23% 11.85% 14.39% 16.91% 原料 ingredient

鱼粉fish meal 22 22 22 22 22 22 豆粕soybean meal 18 18 18 18 18 18 棉粕cottonseed meal 5 5 5 5 5 5 菜粕rapeseed meal 10 10 10 10 10 10 肉骨粉meat and bone meal 10 10 10 10 10 10 玉米淀粉* corn starch* 28 22 16 10 4 0 α-纤维α-cellulose 0 3 6 9 12 13 鱼油fish oil 0 3 6 9 12 15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1.7 1.7 1.7 1.7 1.7 1.7 食盐salt 0.3 0.3 0.3 0.3 0.3 0.3 沸石粉zeolite power 2 2 2 2 2 2 预混料** premix** 3 3 3 3 3 3 总量total quantity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营养组成 nutrition composition

水分moisture 10.34 10.96 11.21 11.59 11.86 10.67 粗蛋白crude protein 35.20 34.14 34.75 34.46 34.31 34.26 粗脂肪crude fat 2.71 5.79 8.23 11.85 14.39 16.91 能量energy(kJ·g-1) 14.95 15.60 16.31 16.85 18.06 18.47 注: *玉米淀粉成分参照GB-T 8885-2008一级品标准. **预混料为每kg饲料提供以下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VE 60 mg; VK 5 mg; VA 15 000 IU;

VD3 3 000 IU; VB1 15 mg; VB2 30 mg; VB6 15 mg; VB12 0.5 mg; 烟酸 175 mg; 叶酸 5 mg; 肌醇 1 000 mg; 生物素 2.5 mg; 泛酸钙 50 mg;

铁 25 mg; 铜 3 mg; 锰 15 mg; 碘 0.6 mg; 镁 0.7 g.

Note: * Corn starch ingredient refers GB-T 8885-2008 standard of first rank standard. ** Premix provides the following vitamins and minerals (mg/kg or IU/kg): VE 60 mg; VK 5 mg; VA 15 000 IU; VD3 3 000 IU; VB1 15 mg; VB2 30 mg; VB6 15 mg; VB12 0.5 mg; nicotinic acid 175 mg; folic

acid 5 mg; Inositol 1000 mg; biotin 2.5 mg; pantothenic acid 50 mg; Fe 25 mg; Cu 3 mg; Mn 15 mg; I 0.6 mg; Mg 0.7 g.

110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充气, 保证水质: 溶氧>5.0 mg/L, pH值7.0~8.2, 氨氮0.1~0.2 mg/L, 亚硝酸盐0.05~0.20 mg/L, 水温24~28℃。每天对天气、水温、吃食、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 养殖实验共进行60 d。

1.3样品的采集

实验开始前取5尾鱼, 用于初始样本中脂肪的测定, 饲养60 d后, 禁食24 h, 每缸随机取6尾梭鱼, 先用MS-222对鱼体进行麻醉, 然后用肝素钠(含量1%)润过的针管从尾静脉采血, 每3尾鱼的血放在1个2 mL的离心管中, 4℃下, 3 500 r/min离心10 min, 血浆置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 然后在低温下解剖每条鱼, 取肌肉、肝胰脏, 滤纸吸干、称重, 置于?20℃冰箱中保存, 称肝胰脏、内脏质量, 量体长, 分别计算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计算公式如下:

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 %)=100×肝胰脏质量/体质量

肥满度(condtion factor, %) =100×体质量/ 体长3

脏体指数(Viscero-somatic index, %)=100×内脏质量/体质量

血液中甘油三酯(TG)(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胆固醇(CHO)(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脂肪酸(EFA)含量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进行测定。

脂肪代谢酶测定: 匀浆液的制备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组织, 用0.86%的生理盐水按质量体积比1∶9进行匀浆, 3 000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 即为酶液。用铜试剂测定生成游离脂肪酸的量即可分别计算出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的活性, 总酯酶是LPL和HL的总和。苹果酸脱氢酶活力通过比色法测定。详细操作见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匀浆液制备同上。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测定,详细操作见试剂盒说明书。

全鱼、肌肉、肝脂肪的含量均采用索氏抽提法[8]测定。

1.5数据处理

实验原始数据先用Excel2007做初步处理后, 用SPSS16.0软件进行One-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并用Duncan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显著性水平为P<0.05, 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误(x±SE)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 饲料脂肪水平16.91%组的肝体指数最高, 其显著高于除14.39%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16.91%组的脏体指数最高, 其显著高于8.23%水平以下的各组(P<0.05), 但和11.85%和14.39%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8.23%组的肥满度最高, 显著高于2.71%组(P<0.05), 但和其他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2.2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的影响

由表3可知,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梭鱼全鱼、肝脂肪沉积显著升高(P<0.05), 饲料脂肪水平最低组的全鱼、肝脂肪含量均最低, 其显著低于脂肪水平分别为11.85%、14.39%、16.91%的的3组(P<0.05), 和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肌肉脂肪沉积无显著影响(P>0.05)。

2.3饲料脂肪水平对脂肪代谢酶的影响

由表4可知,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呈现下降的趋势, 脂肪水平最低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 5.79%、8.23%组显著高于14.39%、16.91%组(P<0.05), 11.85%组与其他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肝胰脏脂蛋白酯酶、肝酯酶、总酯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 16.91%组显著高于2.71%、5.79%组(P<0.05), 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 肌肉脂蛋白酯酶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

2.4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血脂的影响

由表5可知,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梭鱼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第1期张春暖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11

表2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Tab. 2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body indexes of Chelon haematocheilus

n=9; x±SE; %

组别 group

指标

indicator 2.71% 5.79% 8.23% 11.85% 14.39% 16.91% 肝体指数 HSI 1.82±0.80b 1.85±0.23b 1.86±0.83b 2.07±0.15b 2.36±0.10a 2.62±0.18a

脏体指数 VSI 15.72±1.64b 15.72±0.29b 15.73±0.63b 16.75±0.25ab 16.72±0.83ab 17.70±0.29a

肥满度 CF 1.30±0.48b 1.42±0.69a 1.44±0.21a 1.39±0.18a 1.38±0.61ab 1.37±0.28ab

注: 同行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 Mean values in the same row with different superscrip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略有升高, 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16.7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 2.71%、5.79%组(P<0.05), 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5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6可知,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8.23%脂肪组显著高于饲料脂肪水平最高组(P< 0.05), 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升高, 16.91%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 11.85%、14.39%组又显著高于脂肪水平较低的3组(P<0.05); 饲料脂肪水平对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3讨论

3.1饲料脂肪水平对脂肪沉积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饲料中脂肪水平不合理会造成鱼类体内脂肪蓄积, 当饲料提供的脂肪大于鱼体的需求时, 对鱼体的增重产生负作用[9]。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

表3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的影响(占湿重比例)

Tab. 3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lipid deposition of Chelon haematocheilus ( wet weight )

n=9; x±SE; %

组别 group

指标

indicator 初样

initial

2.71% 5.79% 8.23% 11.85% 14.39% 16.91% 全鱼脂肪whole body crude fat 4.46 6.89±0.77c 8.12±0.64bc 8.66±0.81b 9.27±1.24ab 10.49±0.88a 9.34±0.75ab

肌肉脂肪 muscle crude fat 3.88 3.71±0.70 3.59±0.79 3.67±0.35 3.69±1.29 4.58±0.81 4.85±0.46

肝脂肪liver crude fat ? 13.22±1.09c 15.22±1.23bc 15.38±0.84abc15.92±1.28ab 15.84±1.61ab 17.56±0.89a

注: 同行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 Mean values in the same row with different superscrip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表4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代谢酶的影响

Tab. 4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lipid metabolize enzyme indexes of Chelon haematocheilus

n=9; x±SE

脂肪水平 lipid level

指标

indicator 2.71% 5.79% 8.23% 11.85% 14.39% 16.91% 苹果酸脱氢酶/(U·L?1) MDH 9.31±0.96a 5.85±4.02b 6.04±2.61b 3.35±1.52bc 2.60±1.07c 2.61±1.36c

肝酯酶/(U·L?1) HL 0.26±0.32c 0.31±0.47bc0.35±0.98abc 0.37±0.26ab 0.37±0.82ab 0.43±0.36a

脂蛋白酯酶/(U·L?1) LPL 2.52±0.22c 3.11±0.26c 3.30±0.54bc 3.74±0.48bc 4.40±1.39ab 5.47±1.38a

总酯酶/(U·L?1) GE 2.72±0.25c 3.49±0.17bc 3.56±1.00bc 4.04±0.54abc 4.77±1.47ab 5.62±1.48a

肌肉脂蛋白酯酶/(U·L?1) MLPL 0.31±0.29 0.36±0.20 0.35±0.16 0.37±0.18 0.42±0.28 0.47±0.07

注: 同行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 Mean values in the same row with different superscrip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112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表5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血浆不同脂肪成分的影响

Tab. 5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Chelon haematocheilus

n=9; x±SE

脂肪水平 lipid level

指标

indicator 2.71% 5.79% 8.23% 11.85% 14.39% 16.91% 甘油三酯(mg·mL?1) TG 2.84±1.64 2.61±0.67 3.30±0.76 3.63±1.22 3.96±0.93 4.59±0.60

总胆固醇(mg·mL?1) CHO 1.86±0.37 1.83±0.48 2.17±0.78 2.08±0.79 2.21±0.61 2.36±0.97

游离脂肪酸(μmol·L?1) EFA 0.83±0.37 0.84±0.51 1.19±0.48 1.33±0.49 1.89±1.47 1.93±1.2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g·mL?1) HDL 1.07±0.28c 1.14±0.35bc 1.33±0.58abc 1.96±0.54abc 2.02±0.22ab 2.21±0.39a

注: 同行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 Mean values in the same row with different superscrip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表6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Tab. 6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of Chelon haematocheilus

n=9; x±SE

脂肪水平 lipid level

指标

indicator 2.71% 5.79% 8.23% 11.85% 14.39% 16.91% 过氧化氢酶/(U·mg?1)CAT 57.77±16.16 58.35±3.98 65.95±14.99 65.76±5.11 70.61±9.94 71.12±12.51

超氧化物歧化酶/(U·mg?1) SOD 39.77±3.39ab 39.90±2.23ab 41.87±6.71a 38.44±4.89ab 37.80±3.24ab 35.23±1.17b

丙二醛(nmol·mg?1) MDA 7.61±4.21d 8.03±2.44d 41.54±32.46cd 68.94±9.69bc 87.11±26.64b 136.19±11.98a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U·mg?1) GSH-PX

3.11±0.77 3.58±0.44

4.49±0.52 4.26±1.01 3.98±1.05 3.55±1.56 注: 同行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 Mean values in the same row with different superscrip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鱼类形体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可以更加清楚鱼体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Kaushik等[10]研究表明, 高脂肪饲料可提高虹鳟(Salmo gairdneri R.)的鱼体脂肪含量; Wang等[3]的实验证明军曹鱼(Rachyce- ntron canadum)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 肝、肌肉和全鱼脂肪含量都增加; 类似结论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4]中也有报道; Regost 等[11]研究发现大菱鲆肝脂肪沉积量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肌肉中脂肪含量受饲料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 本实验得出与之相似的实验结果; 韩光明等[12]报道吉富罗非鱼饲料中过多的脂肪容易在肌肉和肝中积累; 可见脂肪沉积的部位和程度因鱼种类的不同而异。本实验得出, 饲料脂肪水平在2.71%~14.39%范围内, 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 全鱼脂肪沉积量也随之升高, 但当饲料脂肪水平达到16.91%时, 全鱼中脂肪的沉积量并非最大, 这一结论与Peres等[13]对鲈(Di-centrarchus Labrax) 的研究结果相似, 即当饲料脂肪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脂肪水平增加并不能增加全鱼脂肪的沉积量; 肝中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一直升高, 当饲料脂肪水平为16.91%时, 肝中脂肪含量可达到最高, 为17.56%, 显著高于饲料脂肪水平含量较低的两组(P<0.05), 证明肝是梭鱼沉积脂肪的主要器官。

Nanton等[5]研究发现鳕(Melanogrammus ae-glefinus)饲料中脂肪含量超过14%时, 其肝体指数和肝脂含量显著升高; 冯健[14]报道红姑鱼(Sciaenops ocellatus)肝胰脏脂肪含量与饲料脂肪水平成正相关, 各组红姑鱼发生营养性脂肪肝的程度与饲料脂肪水平成正相关; 刘波等[15]报道投喂高脂组饲料的翘嘴红鲌肝脂肪、肝体比、脏体比都有升高。本实验得出相似的结论, 在饲料脂肪水平最高的两组, 肝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白、发黄现象, 此现象与脂肪添加量呈正相关, 且这两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这可能是肝分解脂肪的代谢负担加重导致肝组织增大,

第1期张春暖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13

因此, 合理的脂肪营养是预防鱼类肝疾病的关键因素。

3.2饲料脂肪水平对脂肪代谢酶的影响

脂蛋白脂肪酶(LPL)主要催化血浆中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TG)水解。肝酯酶(HL)也是参与脂蛋白代谢的酶, 还参与LDL的清除[16]。郑珂珂等[17]报道高脂肪水平饲料诱导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中LPL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王爱民[18]报道在高脂肪和禁食后再投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LPL活性共同影响下, 在再投喂后第6 h内, 高脂肪显著促进了吉富罗非鱼肝LPL活性的升高。在本实验中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脂蛋白酯酶、肝酯酶活性都显著升高, 可能是由于, 高脂肪饲料为梭鱼提供大量甘油三酯, 体内新陈代谢旺盛, 急需大量LPL分解甘油三酯, 因而促进肝分泌更多的LPL, 导致饲喂高脂肪饲料的实验鱼LPL活性显著升高。

Lee等[19]研究证明, 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生成量, 进而影响体内脂肪的合成。Wang等[3]研究表明, 军曹鱼肝中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对多数鱼类的研究发现,与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会随着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如高脂肪的食物会降低银大麻哈鱼(O. kisutch Walbaum)[6]、黑鲈(Dicentrarchus labrax)等[20]许多种鱼类的脂肪合成酶活性, 本实验结果与此结论一致。

3.3饲料脂肪水平对血脂含量的影响

血液是动物体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载体, 血脂水平可以反映鱼类脂肪的代谢情况。如果肝细胞结构或功能受到损害, 血浆中的胆固醇浓度可急剧上升[21]。本实验研究表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都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稍有升高, 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脂肪水平最高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脂肪水平最低组(P<0.05), 这是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胆固醇从组织细胞运回肝进行代谢转变的工具, 它可以为血浆脂蛋白代谢提供载体蛋白C和胆固醇脂, 还可摄取肝外组织中的自由胆固醇[21], 通过逆向运输, 运回肝代谢。当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时, 梭鱼肝和血液中总胆固醇的浓度升高时, 促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也增加, 有利于清除血液和组织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 以调节肝中脂肪和血液中脂肪的代谢平衡。杜震宇等[22]发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摄食高脂肪饲料后血脂水平升高, 本实验结果与此报道一致。甘晖等[23]报道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reochromis aures)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 Lin等[24]曾报道患脂肪肝病的草鱼脂肪的脂质含量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反相变化趋势, 本实验结果与以上结论有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与鱼的种类、生长阶段、脂肪水平等因素有关,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4饲料脂肪水平对肝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鱼体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指标包括SOD、CAT、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7, 25], 它们的基本功能是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 H2O2)。MDA作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主要代谢产物, 是反映氧化应激的重要指标, 其含量的升高实际上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脂质过氧化物增多的表现[26]。本实验研究得出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23%时SOD活性最高, MDA含量显著低于脂肪含量较高的14.39%、16.91%组(P<0.05), 即鱼体抗氧化能力较好, 说明适宜的脂肪添加量可以增强抗氧化酶活力, 减少脂质过氧化物而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王朝明等[27]报道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饲料中脂肪含量为6.88%时, 其抗氧化能力最强, 脂肪水平过低或过高, 都会影响胭脂鱼的抗氧化活力, 本实验结果与此结论一致。MDA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不断上升, 表明外源脂肪的添加对细胞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已有报道指出, 当饲料中添加过多的油脂而摄入的VE等抗氧化物质并没提高时, 极易造成机体的氧化损伤[28]。本研究发现当饲料脂肪水平为16.91%时, MDA的含量可达132.19 nmol/mg, 表明鱼体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

114 中国水产科学第20卷

4 结论

高脂肪饲料使梭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增大, 脂肪沉积量显著升高, 肝是梭鱼脂肪沉积的主要器官, 肝脂肪沉积比肌肉更敏感, 高脂肪饲料还使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增强, 血脂的含量增加; 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提高梭鱼的抗氧化能力, 过高脂肪水平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

参考文献:

[1]施兆鸿, 彭士明, 侯俊利. 我国鲻、梭鱼类资源开发及生

态养殖前景的探讨[J].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31(2): 120?124.

[2]李爱杰.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 1996: 36?46.

[3]Wang J T, Liu Y J, Tian L X,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lipid deposition, hepatic lipo-

genesis in juvenile cobia (Rachycentron canadum)[J]. Aq-

uaculture, 2005, 249: 439?447.

[4]曹俊明, 关国强, 刘永坚, 等. 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水平对草鱼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J]. 水

产科技情报,1997, 24 (2): 56?60.

[5]Nanton D A, Lall S P, McNiven M A.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level on liver and muscle lipid deposition in juvenile had-

dock, Melanogrammus aeglefinus L[J]. Aquacult Res, 2001, 32: 225?234.

[6]Lin H, Romsos D R, Tack P I, et al. Influence of dietary lipid

on lipogenic enzyme activities in Coho salmon Oncorhyn-

chus kisutch (Walbaum)[J]. Nutrition, 1977, 107: 846?854. [7]韩雨哲, 姜志强, 任同军, 等. 氧化鱼油与棕榈油对花鲈

肝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 2010, 17(4): 798?806.

[8]张丽英.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M]. 第2版. 北

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6?56.

[9]Barbara G H, Karl D S, Delbert M G,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on growth, protein digestibility, feed utiliza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Atlantic cod (Gadus

morhua)[J]. Aquaculture, 2008, 283(1?4): 156?162.

[10]Kaushik S J, Medale F, Fauconneau B, et al. Effect of di-

gestible carbohydrates on protein/energy utilization and on glucose metabolism in rainbow trout (Salmo gairdneri R.)[J].

Aquaculture, 1989, 79: 63?74.

[11]Regost C, Arzel J, Cardinal M, et al. Dietary lipid level,

hepatic lipogenesis and flesh quality in turbot (Pset-tam-

axima)[J]. Aquaculture, 2001, 193(324): 291?309.

[12]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

体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J].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18(2): 338?349. [13]Peres H, Oliva-Teles A.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by European sea bass juveniles(Dicentrarchus Labrax)[J]. Aquaculture, 1999,

179: 325?334.

[14]冯健. 4种不同脂肪源对太平洋鲑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30(3): 256?260.

[15]刘波, 唐永凯, 俞菊华, 等. 饲料脂肪对翘嘴红鲌生长、葡

萄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15(6): 1023?1033.

[16]张晓刚, 陈运贞. 肝脂酶与脂蛋白代谢[J]. 国外医学: 临

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 23(1): 48?49.

[17]郑珂珂, 朱晓鸣, 韩冬, 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

生长及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4): 815?821.

[18]王爱民.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及脂肪代谢调

节的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105.

[19]Lee Y B, Kauffman R G. Cellularity and lipogenic enzyme

changes activities of procine 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J].

J Anim Sci, 1974, 38: 538?544.

[20]Dias J, Alvarez M J, Diez A, et al. Regulation of hepatic

lipogenesis by dietary protein/energy in juvenile European sea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J]. Aquaculture, 1998, 161 (1?4): 169?186.

[21]北京医学院. 生物化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

145.

[22]杜震宇, 刘永坚, 田丽霞, 等. 草鱼摄食高脂饲料后血脂

变化的初步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3(增刊): 77?79.

[23]甘晖, 李坚明, 冯广朋, 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

幼鱼生长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18(1): 35?41.

[24]Lin D, MaoY Q, Cai F S. Nutritional lipid liver disease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J]. Chin J Oceanol Limn, 1990, 8: 363?374.

[25]Cheung C C C, Siu W H L, Richardson B, et al. Antioxidant

responses to benzo[a]pyrene and Aroclor 1254 exposure in

the green-lipped mussel, Perna viridis[J]. Environ Poll, 2004,

128(3): 393?403.

[26]Martinez-Alvarez R M, Hidalgo M C, MoralesD, et al. Phy-

siological changes of sturgeon Acipenser naccarii caused by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salinity[J]. J Exp Biol, 2002, 205(23): 3699–3706.

[27]王朝明, 罗莉, 张桂众, 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

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淡水渔业, 2010(5):

47?53.

[28]Strphan G, Guillaume J, Lamour F. Lipid peroxidation in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tissue: effect of dietary vi-

tamin E and dietary n-6 or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J].

Aquaculture, 1995, 130: 251?268.

第1期张春暖等: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15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fat deposition, lipid metabolize en-

zyme and antioxidantic activities of Chelon haematocheilus

ZHANG Chunnuan1,2, WANG Aimin1, LIU Wenbin2, YANG Wenping1, YU Yebing1, LU Linlan1, HUANG

Jintian1, QI Zhitao1

1. Department of Ocean Technolog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Aquaculture and Ecology of

Coastal pool of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51, China;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levels on fat deposition, lipid metabolism enzym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Chelon haematocheilus. The fish (mean weight 5.40±0.16 g) were assigned to one of six

treatment groups (triplicate, n=20 fish/replicate) and fed one of six isonitrogenous diets containing 2.71%, 5.79%,

8.23%, 11.85%, 14.39%, or 16.91% lipid for 60 d. Increases in the dietary lipid level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ig-

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hepatosomatic and viscerosomatic indexes (P<0.05). Condition factor was highest in the

group fed 8.23% lipid,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roup fed 2.71% lipid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

cant increase in fat deposition in the whole body and liver as the level of dietary lipid increased. The whole body

lipid content was highest in the group fed 14.39% lipid whereas liver lipid was highest in the group fed 16.91%

lipid. Dietary lipi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lipid metabolic enzymes (P<0.05). Lipoprotein lipase, HL, and the

general esterase all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dietary lipid levels. Th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 fed 16.91% lipid than in the groups fed ≤8.23% lipid (P<0.05). Conversely, the levels of malic dehydro-

genase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lipid levels.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 fed

2.71% lipid than in all other groups (P<0.05). Blood fat also increased as the level of dietary lipid increased, but

there was no change in TG, CHO, and EFA.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oup fed

16.91% lipid than in those fed 2.71% lipid (P<0.05). Liver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creased then

decreased as the level of dietary lipid increased. The point of inflection was around 8.23% lipi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ish fed 16.91% lipid than that of other five groups(P<0.05). In summar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er dietary lipid increases the hepatosomatic and viscerosomatic indexes as

well as fat deposition. The liver is the primary place for fat deposition, so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muscle. The

higher levels of dietary lipid also increased lipid enzymatic activity and blood fat content. Optimal dietary lipid

levels enhance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C. haematocheilus, although excess lipid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de-

crease in antioxidant activity.

Key words: Chelon haematocheilus; lipid level; fat deposition; lipid metabolism; digestive enzyme; antioxidan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Aimin. E-mail:blueseawam@https://www.360docs.net/doc/f82418537.html,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4、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指饲料通过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所提出的纤维。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 7、非必需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EAA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EAA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中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10、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这就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 11、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2、氨基酸平衡:若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3、理想蛋白: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4、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且能被降解的蛋白质。 、 15、瘤胃未降解蛋白: 16、非淀粉多糖(NSP):指饲料中除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 1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18、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0、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21、真代谢能: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一、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 维持生存 生长发育 劳役 繁殖 产肉、蛋、奶、毛等 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 二、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 1kg蛋白质4.7Mcal 代谢能 1kg碳水化合物4.3Mcal 代谢能 1kg脂肪8.8Mcal 代谢能 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 三、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机制: 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四、脂肪的其他作用 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 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 五、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 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消化不良和下痢。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 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油脂的酸败,油脂长期在空气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其变性,产生有害物质,酸败的油脂是有害的,过量食入会出现缺硒或维生素E类似的症状。 酸败的饲料营养价值下降,维生素遭到破坏,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引起采食量下降和拉稀。 六、常用的主要脂肪源 植物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熔点低,磷酯多,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高,但是价格高。 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磷酯少,熔点高,不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低,价格低。 混合性油脂:吸收率中等,能值低,品质不可控,价格中等。 [NextPage] 饲料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乳糜微粒的形成是脂肪吸收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对脂肪吸收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脂肪吸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乳糜微粒的形成。脂肪必须在生理环境下有效地被转化成乳糜微粒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如下图所示:

饲料中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在我国,小麦能否在猪饲料中应用主要取决于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与价格的比值。当小麦的性价比高于玉米时,用小麦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猪能取得很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面着重分析小麦自身的营养特点及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小麦及其营养特点 小麦按种植时间分为冬小麦、春小麦;按皮色分为红小麦、白皮麦和花麦;按麦粒质地分为硬小麦和软质麦。小麦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小麦品种、土壤类型、环境状况等影响。小麦籽粒的化学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相差较大,最低为9.9%,最高为17.6%,大部分在12%~14%之间。小麦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高。小麦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非淀粉多糖,主要包括纤维素、戊聚糖、混合链葡聚糖、果胶多糖、甘露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和木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类,不溶性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对小麦营养价值影响不大;水溶性成分主要是戊聚糖,被认为是小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其抗营养作用主要与其黏性及对消化道生理、形态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有关。由于水分含量少,猪消化液黏稠度同其他家畜相比相对较高,因而通过戊聚糖酶降低消化食糜

黏稠度的效果较差。小麦的容重在680~800g/L时,不会影响其能量浓度;当容重低于680g/L时,才会影响其能量浓度。 小麦与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1.小麦蛋白质含量比玉米高,但小麦氨基酸平衡比玉米稍差。这主要是因为小麦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较少。而就猪饲粮最易发生不足的赖氨酸而言,小麦的含量为0.3%,是玉米赖氨酸含量(0.24%)的1.25倍。此外,猪饲粮中容易缺乏的色氨酸与苏氨酸,小麦的含量分别为0.15%和0.33%,分别是玉米含量(0.07%和0.3%)的 2.14倍与1.1倍。而且这3种必需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除苏氨酸相同外,其余两种氨基酸都比玉米高。 2.小麦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消化率分别为71%、78%,玉米赖氨酸和色氨酸消化率分别为69%和67%。小麦中各种重要的矿物元素含量也均高于玉米,特别是锰和锌的含量。 3.小麦中的钙和磷含量比玉米高,且由于小麦中植酸酶含量较玉米高,磷的利用率也较高。 4.维生素方面,小麦除不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含量低于玉米外,B族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玉米,尤其是烟酸。

饲料中脂肪的应用

前言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经成为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减少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机率(切断仔猪的最初疾病感染源),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及生长,提高栏舍的利用效率。但仔猪早期断奶时易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生产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仔猪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等。由于仔猪的肠道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活性低,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差,最终导致仔猪早期断奶后能量摄入不足,所以营养学家一直推荐对仔猪使用高能量的平衡日粮。 1 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脂肪添加的类型、添加量以及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断奶后不同时间的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多数研究认为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断奶2周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但2周内的效果不明显。表1 显示的是近几年来饲料中添加脂肪对仔猪增重效果的影响。 1.1 不同类型脂肪的添加效果 许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油的利用率不如植物油高,断奶后2周的仔猪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例如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或是这些油脂的混合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消化,但猪在断奶后1~4周对不同来源的脂肪消化能力差异不大。在各种脂肪中,猪对牛油的消化率比植物油低,对猪的生产性能的改善也差。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油、猪油、或牛油和猪油的混合物高13%。前苏联的很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性的脂肪消化率为80%~90%,而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则为90%。 根据不同脂肪对仔猪饲料报酬、增重和血液尿素氮的影响,应按下例顺序选择脂肪种类:稳定化猪脂>椰子油>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 1.2 仔猪断奶后时间和断奶日龄对脂肪利用效果的影响 早期断奶后2周内的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差。随着日龄的增加,消化道发育趋于成熟、完善,对脂肪的利用率逐渐增加,同时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消化率差别也越来越小。Dove和Cera等证实,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6%的玉米油,并没提高断奶后头2周的生产性能,却显著提高第3、4周及其以后的仔猪生长速度。Tokach等(1989)进行试验研究在高营养浓度日粮中添加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384头21日龄断奶仔猪,在第一阶段分别饲喂含0%、3%、6%、9%的油脂。结果表明,提高日粮中脂肪水平对断奶后0~2周龄仔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 另外,断奶时的日龄也对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有影响。据石旭东报道,对于35d断奶的仔猪,28日龄开始补饲添加3%猪油的日粮至49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39%。因此,仔猪断奶日龄越大,对脂肪利用的效果差异越小,这可能与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消化道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 目前,脂肪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能够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是,仔猪断奶后1~2周内对脂肪的利用效果较差,2周后利用率显著提高。对于断奶初添加油脂是否会诱导脂肪酶的发育,尚存有争议,如何尽快提高断奶后仔猪体内脂肪酶的活性,是影响脂肪利用效果的关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粗脂肪测定方法

粗脂肪测定方法 1、简述: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饲料和预混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2、方法原理: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提取物的重量,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3、试剂与仪器 2) 无水乙醚(AR) 3) 索氏脂肪提取器(带球形冷凝管):100或150ml。 4) 索氏脂肪提取仪。 4、使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 索氏提取器应干燥无水。抽提瓶(内有沸石数粒)在105±2℃烘箱中烘干60min,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烘干30min,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8g为恒重。(可直接烘1.5-2h,冷却后将抽提瓶称重编号) 称取试样1-5g,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中,烘干120min(或称测水分后的干试样,折算成风干样重),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可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将滤纸筒或包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无水乙醚60--100ml,在60--75℃的水浴(用蒸馏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

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将试样在无水乙醚中浸泡三小时,效果更佳) 取出试样,仍用原提取器回收乙醚直到抽提瓶全部收完,取下抽提瓶,在水浴上蒸去残余乙醚,擦净瓶外壁。将抽提瓶放入105+-2℃烘箱中烘干120min,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烘干30min,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g这恒重。(延长烘干时间至3h,称重一次即可) 5、计算: 粗脂肪(%)= 式中:m--风干试样重量,g m1--已恒重的抽提瓶重量,g; m2--已恒重的盛有脂肪的抽提瓶重量,g. 6、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10%)允许相对偏差为3%。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18卷第1期上海海洋大学学报Vol.18,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SHANGHA IOCE AN UN I V ERSI TY Jan.,2009 文章编号:1004-7271(2009)01-0035-07 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 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甘 晖1,2,李坚明2,3,冯广朋2,4,龚竹林1,黄 凯5,李家乐2 (1.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南宁 530021; 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3.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 530022; 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 要:研究了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与不同脂肪含量饲料间的关系。饲料脂肪水平为 0%、2%、4%、6%、8%5个梯度组。结果表明,5组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量先上升后下降,而饲料系数则先下降后上升;肝脏重量、肝体比、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等4个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与奥尼罗非鱼幼鱼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试验鱼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逐渐升高。本研究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超过6%容易导致奥尼罗非鱼幼鱼形成脂肪肝,对其摄食、体形特征、生长指标、相关组织脂肪含量以及血清中酶的活性等都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罗非鱼;饲料;脂肪水平;生化指标;生长 中图分类号:S963.1 文献标识码:A Effects of di fferent li pi d levels on growth and hae matologi cal bi oche m istry i n juven ile til api a (O reoch ro m is n iloticus×O reoch rom is au reus) G AN Hui1,2,L I J ian2m in2,3,FENG Guang2peng2,4,G ONG Zhu2lin1,HUANG Kai5,L I J ia2le2 (1.Guangxi A quaculture and A ni m al Husbandry School,N anning 530021,China; 2.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 ife,Shanghai O cean U 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3.Guangxi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N anning 530022,China; 4.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 cade m y of Fishery Sciences,Shanghai 200090,China; 5.College of A ni m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xi U niversity,N 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Juvenile tilap ia were fed by five diets f or70days t o study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diet li p id levels and fatty liver disease.L i p id content levels included0%,2%,4%,6%,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different diets didn’t affect survival rate of juvenile tilap ia significantly.Fish fed with6%and8%li p id levels 收稿日期:200820321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0537008-2E) 作者简介:甘 晖(1976-),女,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病害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黄 凯,E2mail:hkai110@https://www.360docs.net/doc/f82418537.html,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ude fat feedstuff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配合饲料和预混料。 2 原理 索氏(Soxhlet)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乙醚提取后的重量,重量之差即为脂肪。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3 试剂 3.1无水乙醚(分析纯)。 4 仪器设备 4.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4.2 分样筛:孔径0.45nm。 4.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4电热恒温水浴锅:室温~100℃。 4.5 恒温烘箱:50~200℃。 4.6索氏脂肪提取器(带球形冷凝管):100或150mL。 4.7索氏脂肪提取仪。 4.8滤纸或滤纸筒:中速,脱脂。 4.9干燥器:用氯化钙(干燥级)或变色硅胶干燥剂。 5 试样的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经试样缩减至500g,粉碎至40目。再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于密封容器中保存。 6 分析步骤 使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索氏提取器(4.6)应干燥无水。 称取试样1~5g(准确至0.0002g),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4.5)中,烘干12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m1)。 将滤纸筒或滤纸包放入提取器中,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4.6)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全部浸泡于乙醚(3.1)中为准。将滤纸筒或包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无水乙醚(3.1)60~100mL,在60~75℃的水浴(用蒸馏水)上加热,使乙醚(3.1)回流,控制乙醚(3.1)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3.1)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 取出试样置干燥洁净的瓷托盘中,放置在通风橱,待多余的乙醚挥发完后放入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幻灯片1 第四章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幻灯片2 本章主要内容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饲料能量营养价值的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饲料中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评定 幻灯片3 目的要求 ●明确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重要性 ●掌握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一、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历史 ●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意义 ●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3.1 理论依据:依据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和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效果,定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2 评定方法:化学分析法和动物试验。 幻灯片5 ●定义: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本身所含营养成分及这些营养成分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 的营养效果。 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从1810年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奠基人Thaer提出“干草等价”到1869年 Henneberg和Stohmann创建概略养分分析。 ●第二阶段:以可消化营养物质作为评定指标为主要特征。1874年,Woeff提出“TDN(总 消化养分)”的概念。 ●第三阶段:以研究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为特征。 幻灯片6 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意义 ●(1)了解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营养特性,以指导人们在生产中尽可能合理利用各种 现有饲料资源和开发新的饲料资源。 ●(2)了解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这对选择合理的加工措施、合理利用饲料、提高 饲料的利用率具有指导意义。 ●(3)了解和掌握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利用情况、需要量及其变化规律。 幻灯片7

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内容 1.饲料养分组成如何? 2.适口性如何? 3.消化率如何? 4.利用率如何? 5.短期和长期饲喂效果如何? 6.对畜产品质量的影响? 7.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8.对人类的影响? 9.经济价值如何? 幻灯片8 A 化学分析 ●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 ●二、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 ●三、根据饲料的概略养分含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四、根据饲料的纯养分含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五、化学分析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幻灯片9 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的要求 采集: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制备:确保样品十分均匀,取任何部位都能代表全部被检测物质的成分。 (二)样本采集的方法 1.四边形法 2.几何法 (三)样品的制备 幻灯片10 二、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饲料养分的表示单位与基础 1.表示单位 ⑴百分数(%):表示100单位重(kg、g、mg、μg等)的饲料中含有多少单位( kg、 g、mg、μg等)的养分。用以表示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 ⑵IU(国际单位):表示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含量。 ⑶每千克中的毫克(mg/kg):每千克饲料中含有多少毫克饲料养分。通常用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含量。 (4)CIU(鸡国际单位,chicken international unit)。 幻灯片11 2.表示基础 ⑴原样基础又称鲜样基础,变异大,不易比较。 ⑵风干基础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假定干物质基础”,一般干物质含量为88%左右。这种基础有助于比较不同水分含量饲料,大多数饲料以风干状态饲喂,所以风干基础比较实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表

反刍动物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 饲料名称干物质%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 物% 钙% 磷% 消化能(兆焦/千克)综合净能(兆焦/千克) RND千克 NND千克产奶净能(兆焦/千克) 大麦青割 甘薯藤 黑麦草 苜蓿 沙打旺 象草 野青草 狗尾草 玉米秸青贮 冬大麦青贮 苜蓿青贮 甘薯蔓青贮 甜菜叶青贮 甘薯片 胡萝卜 马铃薯 甜菜 羊草 苜蓿干草 野干草 干黑麦草 碱草 大米草 玉米秸 小麦秸 稻草 谷草 甘薯蔓 花生蔓 玉米 高梁 大麦 稻谷 燕麦 小麦 小麦麸 玉米皮

高梁糠 黄面粉 大豆皮 豆饼 菜籽饼 胡麻饼 花生饼 棉籽饼 向日葵饼高梁酒糟玉米酒糟啤酒糟 粉渣 马铃薯粉渣甜菜渣 酱油渣15.7 13.0 18.0 26.2 14.9 20.0 18.9 25.3 22.7 22.2 33.7 18.3 37.5 24.6 12.0 22.0 15.0 91.6 88.7 85.2 87.8 91.7 83.2 90.0 89.6

90.7 88.0 91.3 88.4 89.3 88.8 90.6 90.3 91.8 88.6 88.2 90.2 91.1 87.2 91.0 90.6 92.2 92.0 89.9 89.6 92.6 37.7 21.0 26 15 15 8.4 24.3 2.0 2.1 3.3 3.8 3.5 2.0 3.2 1.7 2.4 2.6 5.3 1.7 4.6

1.1 1.6 2.0 7.4 11.6 6.8 17.0 7.4 12.8 5.9 5.6 2.5 4.5 8.1 11.0 8.6 8.7 10.8 8.3 11.6 12.1 14.4 9.7 12.1 9.6 9.5 18.8 43.0 36.4 33.1 44.6 32.5 46.1 9.3 4.0 8.10 2.8 1.0 0.9 7.1 0.5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饲料中粗脂肪(EE)的测定方法 减重法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配合饲料和预混料。 二、原理 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提取风干试样中的脂肪,计算样品的失重。其中失重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石油醚提取物。 三、仪器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析筛:孔径0.45mm(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电热恒温水浴锅:室温~100℃。 5、干燥箱:50℃~200℃。 6、索氏脂肪提取器(带球形冷凝器):或500~1000ml。 7、滤纸:中速、脱脂。 8、干燥器:用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9、棉线绳。 四、试剂 无水乙醚(分析纯)或石油醚(30~60℃)。 五、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50g,粉碎至40目。 六、测定步骤

1、将待测试样粉碎过40目后,精确称取2g 于130℃±5℃干燥箱内干燥40分钟(同时将折好备用的滤纸包标号、放入烘干,后称重),制成风干样品(测水分)。 2、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上述风干试样(约1.5g ),置于预先标号烘干的滤纸中包好,并用棉线绳系好。 3、把滤纸包放于抽提管内,在抽提瓶中加入浸提管内的虹吸管高度的两倍容积的石油醚,在50~65℃的水浴中加热(以蒸馏的石油醚冷凝成滴状不连线为好),待3小时左右(脂肪含量高于8%的5小时)用滤纸检查抽提管流出的石油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 4、取出试样后,在通风橱内自然挥发,至滤纸表面风干为止(约10分钟),将棉线剪去,置于恒重的铝盒内,于130℃±5℃干燥箱内,烘40分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后,称重。 5、每次实验结束后,将用过的石油醚回收于瓶中,备用。 七、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表达 1、 风干样中粗脂肪含量: 100)((%)0 1230?---=M M M M M EE 式中:M 0——风干试样重,g 。 M 1——滤纸恒重,g 。 M 2——铝盒恒重,g 。 M 3——烘后铝盒+滤纸包重,g 。 2、 原样中粗脂肪含量: 风干样品中粗脂肪含量原样中水份的含量?-=)1((%)EE 3、 重复性:

草鱼幼鱼最佳蛋白及脂肪水平

草鱼幼鱼最佳蛋白及脂肪水平 本实验通过为期90天的生长试验评估不同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全鱼生化组成的影响。配制了六组实用饲料,包括2种不同可消化蛋白水平(P1:33%和P2:37%)和3种不同脂肪水平(L1:4%、L2:6%和L3:8%)。每天投喂3次,均为饱食投喂。实验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饲料组的草鱼增重率(387-594%)、特定生长率(1.7-2.1%)、摄食量(46.1-51.4g/尾鱼)、饲料系数(1.2-1.7)、蛋白质效率(1.6-2.4)、肝体比(3-3.2%)、蛋白消化率(87.4-93.5%)、脂肪消化率(91.1-97.6%)和能量消化率(87.6-93.5%)以及全鱼脂肪含量(16.6-18.6%)均有显著差异。P1L2组的草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摄食量、蛋白、脂肪和能量消化率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P1L2组饲料更适于草鱼的生长。当脂肪水平提高到6%时,由于脂肪对蛋白具有节约作用而使蛋白利用率明显提高。根据这些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草鱼幼鱼实用饲料的营养水平达到33%的可消化蛋白、6%的脂肪和10.7 kJ/g的消化能时更适于其生长和饲料利用。 前言 众所周知,相对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鱼类优先利用蛋白质供能。但是,无论从营养、环境还是经济的角度,都应该提高饲料蛋白质在机体的保留率,降低其作为能量消耗。Sargent et al.(1999)研究表明,增加饲料脂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据报道,饲料中的脂肪具有蛋白节约效应,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NRC, 1992; Vargara et al., 1996),从而减少有机物和氮排放(Du et al., 2005)。然而也有学者发现,这种蛋白节约效应在有些鱼类中并不存在(Danielssen and Hjertnes, 1993)。目前在三文鱼养殖中,高脂饲料是被普遍使用的。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在某些鱼类中,多余的饲料脂肪会对生长起负面作用并降低摄食量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导致脂肪在内脏和鱼体中积累(Shiau and Huang, 1990)。饲料中的脂肪过多不仅会抑制鱼类脂肪的合成,而且会降低鱼类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能力(Sargent et al., 1999)。因此,为了获得最大生长和最佳的饲料系数,合理的可消化蛋白和可消化脂肪的比值有很有必要的(Takeuchi et al., 1978)。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无胃鱼,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摄食水草。在水产养殖业中,草鱼具有很长的养殖历史,是中国内陆淡水养殖中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虽然草鱼的营养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Dabrowski, 1977; Law, 1986; Cai et al., 2005),但关于其幼鱼最佳的蛋白和脂肪需求水平的报道却一直不多。只在蛋白质(Dabrowski, 1977)、脂肪(Du et al., 2005)和能量(Carter and Brafield, 1991; Cui et al., 1992)营养学方面有过研究。为了使草鱼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确定其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十分必要。考虑到有鳍鱼类饲料的蛋白质部分通常占最大的成本,我们把目标定为在达到最大的生长和存活率的同时降低蛋白水平。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草鱼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营养物质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并推荐了适宜的草鱼蛋白和脂肪需求量。 材料与方法 该实验在土耳其埃拉择省的菲拉特大学的鱼类营养研究室进行。本实验共配制了六组饲料,设两个可消化蛋白水平(P1:33%和P2:37%),在每个蛋白水平下分别设三个脂肪水平(L1:4%,L2:6%和L3:8%)(表1)。饲料原料购于本地饲料厂(土耳其埃拉择省Oz Uger饲料企业),氧化铬(标记物质)购自Merck公司,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来自Roche 公司。所有饲料原料先经过粉碎达到500 μm的细度,之后加蒸馏水进行机械混合,再经手工制粒成3 mm粒径的颗粒料,在70℃下经过12小时烘干后,放置于聚乙烯袋中,保存在4℃环境下直至使用(Cai et al., 2005)。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精)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脂肪的测定,掌握各类饲料样品中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油籽和油籽残渣以外的动物饲料。 为了本方法的测定效果,将动物饲料分为A、B两类;B类产品提取前需水解。B类包括:①纯动物性饲料,包括乳制品;②脂肪不经预先水解不能提取的纯植物性饲料,如谷蛋白、酵母、大豆及马铃薯蛋白以及加热处理的饲料;③含有一定数量加工产品的配合饲料,其脂肪含量至少有20%来自这些加工产品。 A类:B类以外的动物饲料。 三、方法原理 1、脂肪含量较高的样品(至少20 g/kg)预先用石油醚提取。 2、B类样品用盐酸加热水解,水解溶液冷却、过滤,洗涤残渣并干燥后用石油醚提取,蒸馏、干燥除去溶剂,残渣称量。 3、A类样品用石油醚提取,通过蒸馏和干燥除去溶剂,残渣称量。 四、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未注明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 (1)水至少应为GB/T 6682规定的3级。 (2)硫酸钠无水。 (3)石油醚主要由具有6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组成,沸点范围为40~60℃。溴值应低于1,挥发残渣应小于20mg/L。也可使用挥发残渣低于20mg/L 的工业乙烷。 (4)金刚砂或玻璃细珠。 (5)丙酮。 (6)盐酸c(HCl)=3mol/L

(7)滤器辅料例如硅藻土,在盐酸[c(HCl)=6mol/L]中消煮30min,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在130℃下干燥。 五、仪器设备 (1)提取套管,无脂肪和油,用乙醚洗涤。 (2)索氏提取器,虹吸容积约100mL,或用其他循环提取器。 (3)加热装置有温度控制装置,不作为火源。 (4)干燥箱温度能保持在(103+2)℃。 (5)电热真空箱温度能保持在(80+2)℃,并减压至13.3kPa以下,配有引入干燥空气的装置,或内盛干燥剂,例如氧化钙。 (6)干燥器内装有效的干燥剂。 六、分析步骤 试样的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至500g,粉碎至40目,再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于密封容器中保存。 1、分析步骤的选择 如果试样不易粉碎,或因脂肪含量高(超过200g/kg)而不易获得均质的缩减的试样,按步骤2处理。否则,按步骤3处理。 2、预先提取 (1)称取至少20 g制备的试样(m0),准确至1 mg,与10g无水硫酸钠混合,转移至一提取套管并用一小块脱脂棉覆盖。 将一些金刚砂转移至一干燥烧瓶,如果随后将对脂肪定性,则使用玻璃细珠取代金刚砂。将烧瓶与提取器连接,收集石油醚提取物。 将套管置于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提取2h。如果使用索氏提取器,则调节加热装置使每小时至少循环10次;如果使用一个相当设备,则控制流速每秒至少5滴(约10mL/min)。 用500mL石油醚稀释烧瓶中的石油醚提取物,充分混合。对一个盛有金刚砂或玻璃细珠的干燥烧瓶进行称量(m1),准确至lmg,吸取50mL石油醚溶液移人此烧瓶中。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第十五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一、填空题 1. 平衡试验是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实验。 2.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及净能,净能体系是动物营养学界评定动物能量需要和饲料能量价值的趋势。 3.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评定体系。 4. 同位素示踪技术主要用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的研究。 5. 消化实验中,用外源指示剂的缺点是:难找到回收率很理想的指示剂。 6. 单胃动物饲料能量的评定体系包括总能体系、消化能体系、代谢能体系、净能体系和国内外几种能量体系。 7. 单胃动物饲料能量的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评定体系。 8. 化学实验有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和体外消化试验三种方法。 9. 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消化实验,平衡实验,比较屠宰实验等。 课本:203-212 10. 目前世界各国的猪能量需要多采用消化能体系,家禽能量需要采用代谢能体系,反刍动物的能量需要主要用净能体系表示。 11.世界各国猪营养需要能量体系多采用消化能,家禽营养需要能量体系普遍采用代谢能,反刍动物营养需要能量体系主要采用净能。 12. 根据试验使用的条件,消化实验可分为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和体外消化试验。 13.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__总能__ 、__消化能__、__代谢能__和__净能__评定体系。 14.同位素示踪技术主要用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15. 在进行消化实验中,收集的粪中加入盐酸或硫酸,是为了避免粪中氨氮的损失。 16. 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氨基酸的利用率为100%,这种蛋白质是理想蛋白质。 17. 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的评定可以按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化学比分和按饲料的可利用氨基酸评定。 18. 化学分析法是确定各类饲料营养价值的最基本方法。 19. 消化实验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 20. 消化实验有: 体内消化实验、尼龙袋法、离体消化能实验。 21.反刍动物采用代谢能营养体系。 22.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旧体系包括粗蛋白质(CP)、可消化粗蛋白(DCP) 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而新体系以小肠蛋白质为基础,包括非降解蛋白质、微生物蛋白质的量、氨基酸的量及消化率。 23. 预备试验的目的是:让动物适应饲粮,排空肠道原有的内容物,同时也熟悉动物的排便规律,了解采食量。 25. 在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中化学分析法是确定各类饲料营养价值的最基本方法。 26.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__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评定体系。 27. 消化实验可分为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和体外消化试验。 28.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评定体系。 29.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评定体系。 选择题 30.回肠末端取样法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屠宰法、瘘管法、回直肠吻合术。P206 31. 能量评定体系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 32. 作为理想的研究动物消化用的标记物应具备如下七个条件即不被消化、不被吸收、不产生、无毒、可定量回收、测定方法简单和同被标记的物质同步运动。33. 体内消化实验包括__全收粪法__、__指示剂法__。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_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_张春暖

中国水产科学 2013年1月, 20(1): 108?115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研究论文 收稿日期: 2012?04?26; 修订日期: 2012?07?09.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1年度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BC2011423). 作者简介: 张春暖(1987?), 女, 硕士研究生, 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 E-mail: 2010105054@https://www.360docs.net/doc/f82418537.html, 通信作者: 王爱民, 博士, 副教授. E-mail: blueseawam@https://www.360docs.net/doc/f82418537.html, DOI: 10.3724/SP.J.1118.2013.00108 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春暖1,2, 王爱民1, 刘文斌2, 杨文平1, 於叶兵1, 吕林兰1, 黄金田1, 齐志涛1 1. 盐城工学院 海洋技术系, 江苏省沿海池塘养殖生态重点实验室, 江苏 盐城 224051; 2. 南京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 )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 g 的梭鱼鱼种, 随机分为6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尾鱼, 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 饲养60 d ,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 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 <0.05), 肥满度8.23%组最大, 其显著高于2.71%组(P <0.05); 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 <0.05), 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 16.91%组肝脂肪含量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脂肪代谢酶有显著影响(P <0.05), 其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总酯酶(GE)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增高(P <0.05), 16.91%组显著高于2.71%、5.79%、8.23%组(P <0.05); 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 <0.05); 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EFA)有升高趋势, 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 脂肪水平16.9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脂肪水平 2.71%的组(P <0.05); 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8.23%组活性最高, 丙二醛(MDA)含量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 <0.05)。结果显示, 肝是梭鱼脂肪沉积的主要场所, 肝脂肪沉积比肌肉更敏感, 高脂肪饲料还使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增强, 血脂含量增加; 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提高梭鱼的抗氧化能力, 脂肪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 关键词: 梭鱼; 脂肪水平; 脂肪沉积; 脂肪代谢; 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 S9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3)01?0108?08 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 )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 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 具有生长快、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等特点, 属广温、广盐性鱼类, 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代表种之一。梭鱼为杂食性鱼类, 可以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 对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和环境优化可起到重要作用[1]。 在鱼类营养中, 脂肪作为鱼类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不但给鱼类提供了生长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还为鱼类提供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当饵料脂肪含量不足时, 可能导致鱼类代谢紊乱, 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 乏; 而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 又会致使鱼体脂肪沉积过多, 影响鱼体健康等[2]。 有关饲料营养与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3?6], Wang 等[3]研究表明, 高脂肪饲料可增加脂肪在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体内的沉积, 改变代谢酶的活性, 韩雨哲等[7]研究表明饲料油脂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es )肝抗氧化活力有密切关系。关于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代谢及抗氧化活力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通过检测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探讨梭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添加量及为进一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配合饲料和预混料。 2.原理 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提取物的重量,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为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3.试剂 无水乙醚(分析纯) 4.仪器设备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分样筛:孔径0。45毫米。 分析天秤:感量0。0001克。 电热恒温水浴锅:室温~100℃。 恒温烘箱:50~200℃。 索氏脂肪提取仪。 滤纸或滤纸筒:中速,脱脂。 干燥器:用氯化钙(干燥级)或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5.试样的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为500克,粉碎至

40目,再用四分法缩减到200克,于密封容器中保存。 6.分析步骤 仲裁法:使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 索氏脂肪提取器,应干燥无水,抽提瓶中有沸石数粒,在105±2℃烘箱中烘干60分钟,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再烘干30分钟,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8克为恒重,称取试样1~5克准确至0.0002克,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中,烘干120分钟,(或称水分后的干试样,折算成风干样品重)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可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将滤纸包或滤纸筒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入无水乙醚60~100ml,在60~75℃的水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 取出试样,仍用原提取器回收乙醚直至抽提瓶全部收完,取下抽提瓶,在水浴上蒸去残留学乙醚,擦拭干净瓶外壁,将抽提瓶放入105±2℃烘箱中烘干120分钟,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稳重,再烘干30分钟,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克为恒重。 推荐法,使用脂肪提取仪测定,依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7.测定结果的计算: 粗脂肪(%)=(m2-m1)×1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