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构造教案

最新建筑构造教案
最新建筑构造教案

Ⅱ、讲授新知:

《建筑构造》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科学,是建筑学、园林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建筑物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等问题,建筑构造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和深入,是绘制建筑施工图的依据。

建筑: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

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活环境。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育馆等。

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

如城墙、堤坝、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等。

建筑学:研究建筑物设计与建造的一门学科。

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它研究建筑物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等问题,建筑构造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和深入,是绘制建筑施工图的依据。

建筑结构:研究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特点,

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

建筑设计: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和表现建筑。

第一节建筑构造课程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

一、课程基本内容

二、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般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构造设计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培养建筑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和识读能力;

建筑装修能力。

3、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掌握建筑构造理论,严格按照建筑

规范的要求,利用建筑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并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

第二节建筑物的分类

一、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分类

1、民用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工业建筑:生产性建筑

3、农业建筑:农牧业所用建筑

二、按建筑规模大小分类

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

2、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大、耗资多的建筑。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航空港、站、博览馆、大型工厂等。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较大。

三、按建筑层数分类

4、看设施图纸

5、综合阅读

6、按不同工种分别阅读

三、园林专业需掌握绘制的建筑图类型

1、建筑平面图

(1)平面图的形成

(2)平面图的内容

1)比例

一般1∶50、1∶100、1∶150、1∶200、1∶250。

2)图名

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

3)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主要承重构件(墙、柱、梁)位置及尺寸标注的基准。定位轴线为细点画线。编号注写在轴线端部的圆内。轴线编号圆φ8~10,细实线(0.25b),横向或横墙编号为阿拉伯数字,从左到右;竖向或纵墙编号用拉丁字母,自下而上。注意I、O、Q、Z不得作轴线编号,避免与1、0、2混淆。

4)图例及代号、编号

窗:C1、C2或C-1、C-2等;

门:M1、M2或M-1、M-2等;

同一规格的门或窗均各编一个号,以便统计列门窗表。

5)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包括三道尺寸(总尺寸、定位尺寸、细部尺寸)。

总尺寸:最外一道尺寸,即两端外墙外侧之间的距离,也叫外包尺寸。

定位尺寸:中间一道尺寸,是两相邻轴线间的距离,也叫轴线尺寸。

细部尺寸:外墙上门窗洞口、墙段等位置大小尺寸。

6)标高标注

标注相应楼层楼地面的相对标高,底层室内地坪为±0.000m。以“米”为单位,注至小数点后三位。

7)剖切符号、指北针、房间名称

1图,方向就是从左向右看;2图,从下向上看;

3图,就是从下向上看;4图,从左向右看。

8)线型

凡是被水平剖切面切到的墙、柱等断面的轮廓线都用粗实线;

凡没有剖切到的可见部分的轮廓线,如门窗、阳台、雨蓬、台阶、楼梯段等均用中粗实线;

尺寸标注、轴线编号、文字说明用细实线;

定位轴线用细点划线;

高窗为中粗虚线。

2、建筑立面图

(1)立面图的形成

二、地基相关知识

1、地基的分类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

2、人工地基加固的方法

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和桩基。

(1)压实法

用各种机器对土层进行夯打、碾压、振动来压实松散土的方法为压实法。在开挖基坑后,为改善土层表面的松软状况、保证地基的质量,往往采用木夯、石硪、蛙式打夯机进行夯打、压实。若需要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则应用重锤夯实机、压路机进行夯实、碾压,或用振动压实机压实。

(2)换土法

当基础下土层比较软弱,或地基有部分较弱的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填土等,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可将较弱土层全部或部分挖去,换成其他较坚硬的材料,这种方法叫换土法。换土法所用材料一般是选用压缩性低的无侵蚀性材料,如砂、碎石、矿渣、石屑等松散材料。

(3)桩基

当建筑物荷载很大,地基土层很弱,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桩基,使基础上的荷载经过桩传给地基土层,这也是一种加固地基的方法。

三、基础的相关概念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基础宽度:也称基槽宽度,是基础底面的宽度。

大方脚:基础墙下部加大加厚的部分。

灰土垫层:基础下部的灰土层,是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节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应考虑下列几个条件。

一、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六种情况

若全为好土,则基础至少为0.5m。

若上为弱土,下为好土,且弱土厚度不超过2m,则基础可埋置到弱土底部。

若上为弱土,下为好土,且弱土厚度较厚,但小于5m,则基础可埋到弱土中,但必须加宽基础。

若上为弱土,下为好土,且弱土厚度超过5m,则基础可埋到弱土中,在局部进行换土,如仍不能满足荷载要求,在换土中打入桩基。

若上为好土,下为弱土,尽量将基础浅埋,减少对弱土的压力。

若上为好土,中为弱土,下为好土,则将基础埋在好土中,将桩基直接通入弱土打入好土中。

二、地下水位的影响

若地下水位较深,尽量将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之上。

若地下水位较浅,尽量将基础埋在地下水位最下面的好土内。

三、冰冻线因素

尽量将基础埋在冰冻线下至少200mm。

第三节基础的分类和构造

一、按基础的形式分类

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联合基础。

1、条形基础

基础是连续的带形,也称带形基础。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下,低层或小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因为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偏低,为增加基底面积或增强整体刚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可将柱下基础沿一个方向连续设置成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式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独立式基础主要用于柱下,将柱下扩大形成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为墙承重结构,并且基础要求埋深较大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亦可采用对立式基础。为了支撑上部墙体,在独立基础上面设置基础梁或拱等连续构件来支承墙体。

3、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类型较多,常见的有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当柱子的独立基础置于较弱地基上时,基础底面积可能很大,彼此相距很近甚至碰到一起,这时应把基础连起来,形成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如果地基特别弱而上部结构荷载又很大,即使做成联合条形基础,地基的承载力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将整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梁或板,

形成片筏式基础。片筏基础根据使用的条件和断面形式,有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片筏基础整体性好,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广泛用于多层高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

当建筑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时,可将地下室做成整浇的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它能承受很大的弯矩,可用于特大荷载的建筑。

二、按基础的材料分类

按基础材料不同可分为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三、按基础传力情况分类

按基础传力情况不同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两种。

采用砖、毛石、混凝土、灰土等抗压强度好而抗弯、抗剪等强度很低的材料做基础时,基础底宽应根据材料的刚性角来决定。刚性角是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凡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就是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常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型民用建筑。刚性基础因受刚性角限制,当建筑物荷载较大,或地基承载能力较差时,如按刚性角逐步放宽,则需要很大的埋置深度,这在土方工程量及材料使用上都很不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以承受较大的弯矩,

基础就可以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础,不仅能承受压应力,还能承受较大的拉应力,不受材料的刚性角限制,故叫作柔性基础。

四、常用刚性基础构造

1、砖基础

砖基础取材容易、价格较低、施工方便,是常用的类型之一。但由于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较差,多用于干燥而温暖地区的中小型建筑的基础。

在建筑物防潮层以下部分,砖的等级不得低于MU10;非承重空心砖、硅酸盐砖和硅酸盐砌块不得用于基础材料。

由于刚性角限制,并考虑砌筑方便,常采用每隔二皮砖厚收进1/4砖的断面形式,在基础底宽较大时,也可采取二皮一级与一皮一级的断面形式,但其最底下一级必需用二皮砖厚。

2、石基础

石基础有毛石基础和料石基础两种。

毛石基础是由未加工的块石用水泥砂浆砌筑而成,截面多为台阶形,当基础地面宽小于700mm时也可做成矩形。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冰冻线较深的低层和多层民用建筑。

料石基础是经过加工具有一定规格的石材,用M2.5砂浆或M5砂浆砌筑而成的基础。料石基础要求上下面平整,石缝错开,灰浆饱满。

石基础的耐久性、抗冻性很高,但毛石基础毛石间粘结依靠砂浆,结合力较差,因而砌体强度不高,但料石的基础强度就高得多。

3、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是用水泥、砂、石子加水拌合浇注而成,常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15。他的剖面形式和有关尺寸,除满足刚性角外,不受材料规格限制,按结构计算确定,其基本形式有矩形、阶梯形、梯形等。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防水性都较好,是理想的基础材料。在混凝土基础体积过大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毛石,即是毛石混凝土基础。但填入石块总体积不得大于基础总体积的30%。

Ⅳ、布置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基础:是墙和柱子下面的放大部分,它直接与土层相接触,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给地基。

2、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不是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3、刚性基础:凡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就是刚性基础。

4、柔性基础: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础,不仅能承受压应力,还能承受较大的拉应力,不受材料的刚性角限制,

故叫作柔性基础。

5、大方脚:基础墙下部加大加厚的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柔性基础的是(A)。

A、钢筋混凝土基础

B、毛石基础

C、素混凝土基础

D、砖基础

2、地基土质均匀时,基础应尽量浅埋,但最小埋深应不小于(B)。

A、0.3m

B、0.5m

C、0.6m

D、0.8m

三、填空题

1、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2、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3、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联合基础。

四、简答题

简述基础埋置深度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答:若全为好土,则基础至少为0.5m。

若上为弱土,下为好土,且弱土厚度不超过2m,则基础可埋置到弱土底部。

若上为弱土,下为好土,且弱土厚度较厚,但小于5m,则基础可埋到弱土中,但必须加宽基础。

若上为弱土,下为好土,且弱土厚度超过5m,则基础可埋到弱土中,在局部进行换土,如仍不能满足荷载要求,在换土中打入桩基。

若上为好土,下为弱土,尽量将基础浅埋,减少对弱土的压力。

若上为好土,中为弱土,下为好土,则将基础埋在好土中,将桩基直接通入弱土打入好土中。

第一节墙体的作用、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体的作用

墙体在建筑中主要起承重、围护、分隔作用,是房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楼板与屋顶被称为建筑的主体工程。

二、墙体的类型

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况、材料选用、构造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墙体分为不同类型。

1、按墙体所处的位置及方向

墙体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内墙。内墙是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外墙是位于建筑物四周与室外接触的墙。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又称山墙。另外,窗与窗、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窗洞下部的墙称为窗下墙;外墙从屋顶上高出屋面的部分称为女儿墙等。

2、按受力情况分类

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凡直接承受楼板、屋顶等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在非承重墙中,不承受外来荷载,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基础的墙称为自承重墙;仅起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称为隔墙;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内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悬挂在建筑物外部的轻质墙称为幕墙,有金属幕、玻璃幕等。幕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层顶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骨架结构。

3、按材料分类

按墙体所用材料的不同,墙体有砖和砂浆砌筑的砖墙、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各种砌块砌筑的砌块墙、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石块和砂浆砌筑的石墙等。

4、按构造形式分类

按构造形式不同,墙体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实体墙是由普通粘土砖及其他实体砌块砌筑而成的墙;空体墙内部的空腔可以靠组砌形成,如空斗墙,也可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墙等;复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保温隔热作用。

5、按施工方法分类

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墙体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三种。

三、墙体的设计要求

墙体在建筑中主要起承重、围护、分隔作用,在选择墙体材料和确定构造方案时,应根据墙体的作用,除满足结构方面的要求外、作为围护结构还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要求。

1、结构方面的要求

(1)结构布置方案

墙体是多层砖混房屋的围护构件,也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墙体布置必须同时考虑建筑和结构两方面的要求,墙体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应坚固耐久、经济合理。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几种方式。

(2)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1)承载力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承重墙应有足够的承载力来承受楼板及屋顶竖向荷载。地震区还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墙体承载力,对多层砖混房屋一般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2)墙体的稳定性,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高厚比越大构件越细长,其稳定性越差。实际工程允许高厚比限值是综合考虑了砂浆强度等级、材料质量、施工水平、横墙间距等诸多因素确定的。

2、功能方面的要求

(1)保温与隔热要求

在炎热地区,外墙应具有足够的隔热能力,可以通过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如砖墙、土墙等;也可以在外墙表面选用光滑、平整、浅色的材料,以增加对太阳的反射能力。采暖建筑的外墙应有足够的保温能力。为了减少外墙热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来提高保温能力;

2)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

(2)隔声要求

对墙体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

1)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

2)增加墙体密实性及厚度;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

4)在建筑总平面中考虑隔声问题。

(3)其他方面的要求

1)防火要求;

2)防水防潮要求;

3)建筑工业化要求。

第二节砖墙构造

一、墙体材料

构成墙砌体的材料是块材(砖、石、砌体)与砂浆,块材强度等级的符号为MU,砂浆强度等级的符号为M。

1、常用块材

(1)砖

1)烧结普通砖: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过焙烧而成。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有MU30、MU25、MU15、MU10。

2)烧结多孔砖:孔洞率等于和大于25%砖。分为P型和M型砖,强度等级的划分与实心砖相同。

(2)砌块

砌块一般为天然石料或以水泥、硅酸岩、水泥、煤灰、石灰等胶结料,与砂石、煤渣、天然轻骨料等,经原料处理加压或冲击成型,在以干或湿热养护而制成的砌墙材料。其规格结余砖和大型墙板之间。

常用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通常把高度在350mm以下的称为小型砌块,高度在350~900mm称为中型砌块,高度大于900mm称为大型砌块。砌块的强度等级分MU20、MU15、MU10、MU7.5、MU5五级。

(3)石材

料石和毛石。强度等级分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七个等级。

2、胶结材料(砂浆)

(1)水泥砂浆:由水泥与砂拌和而成的不掺任何塑性掺合料的纯水泥砂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但保水性与和易性较差,一般适用于要求砂浆强度较高的砌体和处于潮湿环境中的砌体。

(2)混合砂浆:包括水泥石灰砂浆。水泥粘土砂浆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且保水性与和易性较好,便于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是一般墙体中常用的砂浆。

(3)石灰砂浆、粘土砂浆:常用于简易建筑或临时建筑中。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砂浆的强度等级有M15、M10、M7.5、M5、M2.5五级常用的强度等级有M5和M2.5,当验算施工阶段尚未硬化的新砌体时,可按砂浆强度为零来确定其砌体强度。

二、墙体尺度

墙体尺度指墙段厚和墙段长两个方向的尺度。

1、墙厚

墙厚主要由块材和灰缝的尺寸组合而成。常用实心砖规格为240mm×ll5mm×53mm(构造尺寸),240mm×120mm×60mm (标志尺寸)。砖墙的厚度一般是依砖长的倍数来表示的,加上10宽的灰缝。

2、洞口尺寸

洞口尺寸主要是指门窗洞口,其尺寸应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制定。一般情况下,1000mm以内的洞口尺度用基本模数100mm的倍数,大于1000mm的洞口尺度采用扩大模数300mm的倍数。

三、组砌方式

组砌是指块材在砌体中的排列。组砌的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层块材的垂直缝交错,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墙体砌筑时一定要避免形成通缝。

在砖强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丁砖,把砖的长度方向平行墙面砌筑的砖叫顺转。上下两皮砖之间的水平缝称横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缝称竖缝。标准缝宽为10mm,可以在8--12mm间进行调节。要求丁砖和顺转交替砌筑,灰浆饱满、横平竖直。实体砖墙通常采用全顺式、上下皮一顺一丁、每皮一顺一定、多顺一丁等。

全顺式(120墙)

一顺一丁式

三顺一丁式或多顺一丁式(240墙)

每皮丁顺相间式也叫十字式

两平一侧式(180墙)

一顺一丁式(370墙)

四、墙身的细部构造

1、墙脚构造

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

(1)墙身防潮

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潮气沿墙体进入墙身,墙身受潮和抹灰脱落影响室内使用、卫生和美观,应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防潮层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

水平防潮层,沿着建筑物内、外墙连续交圈设置,位于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设置,(当建筑物设有基础圈梁时,可调整其位置代替墙身水平防潮层)。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油毡防潮: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干铺油毡,整体性差不能用于震区。

二是防水砂浆防潮:25mm厚1:2的防水砂浆(在水泥砂浆中加5%的防水剂)。

三是细石混凝土防潮:60mm厚与墙等宽的配筋细石混凝土,广泛用于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当墙身两侧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时,需在两水平防潮层之间靠土壤的垂直墙面上做垂直防潮层。做法是在高地坪填土前,在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的垂直墙面上抹上15--20mm后的水泥砂浆,然后再刷防水涂料。

(2)勒脚构造

外墙与室外地面接近部位称为勒脚。其主要作用为保护墙身不受雨、雪和冰冻破坏,保护墙脚防止碰撞破坏及美观。勒脚的高度一般不应低于500mm,勒脚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勒脚部位抹20—30mm厚1:2或1:2.5的水泥砂浆或做水刷石、斩假石等。

2)在勒脚部位将墙加厚60—120mm,再用水泥砂浆或水刷石等罩面。

3)在勒脚部位镶贴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如大理石板、花岗石板、水磨石板、面砖等。

4)用天然石材砌筑勒脚。

(3)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

为了防止室外地面水、墙面水及屋檐水对墙基的侵蚀,将建筑物附近的地面水及时排除,常沿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坪相接处宜设置散水或明沟。

散水: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做坡度为3%—5%的排水护坡,宽度一般不小于600mm,并应比屋檐挑出的宽度大200mm。通常有砖铺散水、块石散水、混凝土散水等。混凝土散水与外墙之间留置沉降缝,并沿长度每隔6--12m设伸缩缝,缝内填充热沥青。寒冷地区建筑的散水应在垫层下面设置砂垫层,以免散水被冻胀破坏。

明沟:对于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常在散水的外缘或直接在建筑物外墙根部设置的排水沟称明沟。

2、门窗洞口构造

(1)门窗过梁构造

过梁是用来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传来的荷载,并传给洞两边的窗间墙。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三种过梁。

1)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尺寸经计算确定,厚度是砖厚的整倍数,宽度等于或小于墙宽。截面形状有矩形和L形。矩形多用于内墙和外混水墙中,L形多用于外清水墙和有保温要求的墙体中,有现浇和预制两种。运用广泛。

2)平拱砖过梁:过梁砖侧立单数,对称两边倾斜,适用于洞口尺寸不大、土质好、非震区和上部荷载小的建筑。

3)钢筋砖过梁:洞口上部的砂浆层内配置钢筋,高度经计算约300mm--500mm,长度宽洞口240mm,并在端部做60mm 高的垂直弯钩,适用于洞口尺寸不大和上部无集中荷载的建筑。

(2)窗台

窗台的作用是排除窗外侧流下的雨水和内侧的冷凝水,并起一定的装饰作用。有外窗台和内窗台。当墙很薄,窗框沿墙内缘安装时,可不设内窗台。

窗台的做法一般是台面应低于内窗台面,并窗台挑出外墙面60mm。并且应台面形成5%的外倾坡度,并在挑出下沿抹出滴水。

3、墙身加固措施

如墙的长度和高度大于规范规定,或墙身稳定性较差,可采用以下加固措施:

(1)门垛和壁柱

在墙体上开设门洞一般应设门垛,特别是在墙体转折处或丁字墙处。砖墙的门垛长度一般为120mm或240mm。

当墙体受到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时应增设壁柱,壁柱为柱状突出部分,通常为一直到顶,可承受上部梁及屋架的荷载,并能增加墙身强度和稳定性。

(2)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和部分横墙设置的、水平方向的、连续封闭的梁。圈梁配合楼板的作用可提高建筑的刚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全粱宜设置在楼板标高处,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钢筋砖圈梁多用于非抗震地区,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但在寒冷地区,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较大,其宽度则不应贯通砌体整个厚度,并应做局部保温处理。圈梁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水平面上,沿纵横墙方向应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3)构造柱

由于砖砌体系脆性材料,抗震能力较差,因此在地震设防区,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须设置构造柱。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及较长的墙体中。构造柱不单独做基础,上下两端可伸人屋盖处圈梁和室外地面下圈梁或钢筋混凝土基础内。构造柱的截面应不小于180mmX240mm。主筋采用4φ12或4φ14,箍筋采用φ6间距不大于250mm。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筑,墙与柱的连接处宜留出五进五出的大马牙槎,进出60mm,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伸人墙内1000mm。

第三节隔墙构造

一、分类

可分为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

块材隔墙是用普通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块材砌筑而成的,常用的有普通砖隔墙和砌块隔墙。目前框架结构中大量采用的框架填充墙,也是一种非承重块材墙,既作为外围护墙,也作为内隔墙使用。

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由于是先立墙筋(骨架)后做面层,因而又称为立筋式隔墙。

板材隔墙是用加气混凝土条板、石膏条板、碳化石灰板、石膏珍珠岩板和复合板等多种预制板,不依赖骨架,现场直接安装的隔墙。目前,采用的大多为条板,如各种轻质条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各种复合板材等。

二、设计要点

①自重轻,有利于减轻楼板的荷载;

②厚度薄,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

③便于拆卸,能随使用要求的改变而变化;

④有一定的隔声能力,使各房间互不干扰;

⑤满足不同使用部位的要求。

Ⅳ、布置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横墙:沿建筑宽度方向的墙。

2、纵墙:沿建筑长度方向的墙。

3、进深:纵墙之间的距离,以定位轴线为基准。

4、开间:横墙之间的距离,以定位轴线为基准。

5、山墙:外横墙。

6、女儿墙:外墙从屋顶上高出屋面的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墙体勒脚部位的水平防潮层一般设于(C)。

A、基础顶面

B、底层地坪混凝土结构层之间的砖缝中

C、底层地坪混凝土结构层之下60mm处

D、室外地坪之上60mm处

2、下列哪种做法不是墙体的加固做法(D)。

A、当墙体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在墙体局部位置增设壁柱

B、设置圈梁

C、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D、在墙体适当位置用砌块砌筑

3、散水的构造做法,下列哪种是不正确的(C)。

A、在素土夯实上做60--100mm厚混凝土,其上再做%--5%的水泥砂浆抹面。

B、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C、散水与墙体之间应整体连接,防止开裂。

D、散水宽度比采用自由落水的屋顶檐口多出200mm左右。

4、下列哪种砂浆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较好的和易性(C)。

A、水泥砂浆

B、石灰砂浆

C、混合砂浆

D、粘土砂浆

5、12砖墙的组砌方式是(D)。

A、梅花丁

B、多顺一丁

C、一顺一丁

D、全顺式

6、下列不是24砖墙的组砌方式的是(C)。

A、多顺一丁式

B、十字式

C、全顺式

D、一顺一丁

7、施工规范规定的砖墙竖向灰缝宽度为(D)。

A、6--8mm

B、7--9mm

C、10--12mm

D、8--12mm

8、当门窗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时,其过梁可选用(D)。

A、平拱砖过梁

B、砖过梁

C、钢筋砖过梁

D、钢筋混凝土过梁。

三、填空题

1、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几种方式。

2、隔墙构造可分为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

3、外墙与室外地面接近部位称为勒脚,勒脚的高度一般不应低于500mm。

4、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5、常用实心砖构造尺寸为240mm×ll5mm×53mm,标志尺寸为240mm×120mm×60mm。

四、简答题

1、简述墙身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答:一是油毡防潮: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干铺油毡

整体性差不能用于震区。

二是防水砂浆防潮:25mm厚1:2的防水砂浆(在水泥砂浆

中加5%的防水剂)。

三是细石混凝土防潮:60mm厚与墙等宽的配筋细石混凝土,广泛用于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2、简述勒脚的做法。

答:(1)在勒脚部位抹20—30mm厚1:2或1:2.5的水泥砂浆或做水刷石、斩假石等。

(2)在勒脚部位将墙加厚60—120mm,再用水泥砂浆或水刷石等罩面。

(3)在勒脚部位镶贴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如大理石板、花岗石板、水磨石板、面砖等。

(4)用天然石材砌筑勒脚。

第一节楼梯的组成、形式、尺度

一、楼梯的组成

楼梯一般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栏板)和扶手三部分组成。

1、楼梯段(称“跑”)

楼梯段又称“跑”,是楼梯的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楼梯段是由若干个连续的踏步组成。踏步(称“级”)由水平的踏面和垂直的踢面形成。

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行的习惯,一个楼梯段上的踏步数≯18级,每个楼梯段上的踏步数≮3级。

2、楼梯平台

平台是指两楼梯段之间的水平板,有楼层平台、中间平台之分。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疲劳,让人们在连续上楼时

可在平台上稍加休息,故又称休息平台。同时,平台还是梯段之间转换方向的连接处,还用来分配到达各层的人流。

3、栏杆(栏板)和扶手

栏杆是楼梯段的安全设施,一般设置在梯段的边缘和平台临空的一边,要求它必须坚固可靠,并保证有足够的安全高度。当楼梯段较宽时,常在楼梯段和平台靠墙一侧设置靠墙扶手。当梯段宽度很大时,则需在梯段中间加设中间扶手。

二、楼梯的形式

1、按材料分

有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等。

2、按位置分

有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3、按重要程度分

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等。

4、按平面形式分

直行单跑式:用于层高不高的建筑。

直行多跑式:用于层高较大的建筑。

折行双跑式:用于导向性强仅上一层楼的建筑。

折行多跑式:用于层高较大的公共建筑中。

平行双跑式:用于居住建筑。

平行双分式:用于办公类建筑。

平行双合式:用于办公类建筑。

交叉跑式:用于层高较大且楼层人流多向性选择要求的建筑。

螺旋式:多用于室内。

弧形式:用于室内或公共建筑的门厅。

5、按使用性质分

疏散楼梯、消防楼梯、防烟楼梯、专用楼梯等。

6、按坡度分

≤10°坡道、10°--23°台阶、23°--45°楼梯、≥45°爬梯、90°电梯

三、楼梯的尺度

1、踏步尺度

楼梯坡度实质上与楼梯踏步密切相关,踏步高与宽之比即可构成楼梯坡度。踏步高常以h表示,踏步宽常以b表示。一般踏面b的取值范围为250--320mm、踢面h的取值范围为140--180mm、踏面和踢面的尺寸宜满足公式2h+b=600mm。为了在踏步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行走舒适度,常将踏步出挑20--30mm,使踏步宽度大于其水平投影宽度。

2、梯段的尺度

楼梯段的尺度分为梯段宽度和梯段长度。

宽度必须满足上下人流及搬运物品的需要。从确保安全角度出发,楼梯段宽度是由通过该梯段的人流股数确定的。一般来说楼梯应至少满足两股人流通行,宽度不小于1100mm。

单人通行时为900mm,双人通行时为1000--1200mm,三人通行时为1500--1800mm。

并应满足各类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梯段宽度的限定。如住宅≥1100mm,公共建筑梯段宽度≥1300mm等。

梯段长度梯段长度(L):指每一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其值L=b(N-1)。B----踏步宽N----梯段踏步数,即踢面高步数。

3、平台宽度

平台是指两楼梯段之间的水平板,有楼层平台、中间平台之分。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疲劳,让人们在连续上楼时可在平台上稍加休息,故又称休息平台。同时,平台还是梯段之间转换方向的连接处。

平台宽度分为中间平台宽度D1和楼层平台宽度D2,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宽度。并≮1200mm。

4、梯井宽度

系指梯段之间形成的空档,以60--200mm为宜。儿童用梯应小于120mm。

5、栏杆(栏板)和扶手尺度

(1)单扶手:一般建筑物楼梯扶手高度为900mm,当顶层平台上水平扶手长度超过500m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00mm。

(2)双层扶手:幼托建筑的栏杆(栏板)上可增加一道600--700mm高的儿童扶手。

(3)栏杆距离:不应大于110mm。

(4)栏杆高度:对一般室内楼梯≥900mm,靠梯井一侧水平栏杆长度>500mm,其高度≥1000mm,室外楼梯栏杆高≥1100mm。

4、楼梯的净空高度

平台和梯段上的净空高度指平台面到上部结构最低处的距离,应不小于2000mm。梯段下净空高度应大于2200mm。

5、平台下设置入口的高度

为保证楼梯通行或搬运物件时不受影响,其净高在平台处应大于2m;在梯段处应大于2.2m。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时,为求得下面空间净高≥2000mm,常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为楼梯平台下设入口的几种形式。

(1)将楼梯底层设计成“长短跑”,让第一跑的踏步数目多些,第二跑踏步少些,利用踏步的多少来调节下部净空的高度。

(2)增加室内外高差。

(3)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即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同时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的踏步数量。

(4)将底层采用单跑楼梯,这种方式多用于少雨地区的住宅建筑。

四、楼梯的绘制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一、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1、基本形式

按其构造形式分为:墙承式、墙悬臂式和梁承式。

(1)墙承式

指预制钢筋混凝土踏步板直接搁置在墙上的一种楼梯形式。其踏步板一般采用一字形、L形或┓形断面

(2)墙悬臂式

指预制钢筋混凝土踏步板一端嵌固于楼梯间侧墙上,另一端凌空悬挑的楼梯形式。楼梯间整体刚度极差,不能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其用于嵌固踏步板的墙体厚度≮240mm,踏步板悬挑长度一般≯1500mm,以保证嵌固端牢固。

(3)梁承式

指梯段由平台梁支持的楼梯形式。

2、预制装配梁承式楼梯构件

(1)梯段

1)梁板式梯段

由梯斜梁和踏步板组成。一般踏步板两端各设一根梯斜梁,踏步板支承在斜梁上。

踏步板----断面形式有一字型、L形或┓形、三角型,厚度为40--80mm,常将三角形踏步板做成空心构件。

梯斜梁----般为矩形断面,也可做成L型断面搁置一字型、L形或┓形踏步板,用于搁置三角形踏步板的梯斜梁为等断面。斜梁一般按L/12估算其断面有效高度(L----梯斜梁水平投影跨度)。

2)板式梯段

梯段为整块或数块带踏步板,其上下端直接支承在平台梁上,其有效断面厚度可按L/30--L/20估算。

最全面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点整理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2A310000 建筑工程技术 1、荷载如何分类?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①永久作用(如结构自重、预加应力、混凝土收缩、基础沉降、焊接变形等)。 ②可变作用(如安装荷载、屋面与楼面活荷载、雪风、吊车荷载等)。 ③偶然作用(如爆炸力、撞击力、雪崩、严重腐蚀、地震、台风等)。 (2)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①静态作用(如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雪荷载等); ②动态作用(如地震作用、吊车设备振动、高空坠物冲击作用等) (3)按荷载作用面大小分类: ①均布面荷载;②线荷载;③集中荷载。 (4)按荷载作用方向分类: ①垂直荷载(如结构自重、雪荷载等); ②水平荷载(如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等)。 8、结构设计要满足那几项功能? (1)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能承受各种荷载和变形而不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2)适用性。在正常使用时,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吊车梁变形过大,水池出现裂缝等,都影响正常使用,即影响适用性)。 (3)耐久性。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 9、结构的可靠性是什么含义? 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10、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是指什么? (1)承载力极限状态。 承载力极限状态是对应予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它包括:因强度超过而破坏;在反复荷载下疲劳破坏;结构失去平衡(如倾覆、滑移)等。所以对所有结构和构件都必须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以满足结构的安全性。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相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规定的限值。它包括:因过度变形,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振幅等。 11、杆件的受力形式有哪几种? 五种: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扭转。 12、什么叫材料的强度?材料有哪几种强度? (1)材料发生破坏时的应力称为强度; (2)材料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对有屈服点的钢材还有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区别。 13、受压杆件稳定的临界力如何计算?临界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临界力计算公式为:。临界力Pij与下列因素有关: (1)压杆的材料(钢柱的Pij比木柱大,因为钢柱的弹性模量E大); (2)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截面大不易失稳,因为惯性矩I大); (3)压杆的长度l(长度大,易失稳); (4)压杆的支承情况(两端固定与两端饺接比,两端固定的Pij大,不易失稳;两端饺接的与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比,两端绞接的Pij大,不易失稳)。 15、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如有结构变动或增加荷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在设计和施工时,将各种增加的装饰装修荷载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应对结构进行重新验算,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加固补强措施。 2)装饰装修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 3)装饰装修施工中,严禁违反设计文件擅自改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主要使用功能;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拆改水、暖、电、燃气、通信等配套设施。 16、如何简支梁跨中最大位移如何计算?影响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建筑构造教案

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论(第1周)共2学时 总体目标: 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建筑构造的概念,了解建筑构造的任务、房屋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在房屋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及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教学内容: 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2学时) 2).建筑构造组成的认知参观(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及实物现场讲解 师生互动:课堂及现场问答讨论 板书设计:电子课件讲义配图片 复习思考题 1.学习建筑构造的目的何在 2.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二章:墙体与基础(第1至6周)共15学时 总体目标: 1.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2.了解提高外墙保温能力的措施、常用隔墙、玻璃幕墙及地下室防潮防水要求。 教学内容: 1).墙体类型及其设计要求、墙体的承重方案、墙体承重方案作业布置学时) 2).墙体结构及抗震、保温与隔热、其它功能对墙体的要求,常用的墙体材料学时) 3).墙体的细部构造、墙体的变形缝(2学时) 4).内外墙面装修(2学时)

5).玻璃幕墙(2学时) 6).基础与地下室(2学时) 7).课程设计(4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师生互动:课堂问答 板书设计:电子课件讲义配图片 思考题 1.简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2.简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3.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有哪些措施 4.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哪些设计要求 5.简述砖墙优缺点普通粘土砖(即标准砖)的优点是什么 6.砖墙组砌的要点是什么 7.什么是砖模它与建筑模数如何协调 8.简述墙脚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方式及特点。 9.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 10.何谓“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 11.图示内、外墙变形缝构造各两种。 12.砌块墙的组砌要求有哪些 13.试比较几种常用隔墙的特点 14.简述墙面装修的基层处理原则。 15.简述墙面装修的种类及特点。 16.什么叫地基什么叫基础天然地基有哪些 17.简述常用基础的分类。 18.简述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特点。 19.简述地下室防潮要求和防水要求。

读书笔记之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第二版(刘铮)

P24 1.1.3如何初估各种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 主动记忆一些常识性的工程数据,比如梁板的跨高比,剪力墙墙厚,平时注意积累分析,多问多算,大工程做细,小工程做精。 1.1.3熟记民用建筑设计荷载 (1)多高层住宅楼(商品房),二次装修改造的荷载,落棉荷载一般取值2.0kN/m2。 (2)3个2.0kN/m2 表1 一般民用住宅荷载经验取值 楼面做法自重(2.0kN/m2)轻质隔墙自重(2.0kN/m2)活荷载取值(2.0kN/m2) 2.0 2.0 2.0 (3)对于住宅和办公的屋面,如没有特殊保温防水做法要求,一般屋面恒荷载在4.0 kN/m2左右,与实际不会有太大出入;对于屋面活荷载,不上人时0.5 kN/m2,上人时为2.0 kN/m2。 1.2.3 “次要让位于主要”的原则—明确哪些钢筋的位置对结构设计来说更重要 1.3.1 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焊接、搭接、机械连接“孰优孰劣” 对于结构重要的部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而之前规范规定为焊接,改的原因是焊接会使被焊钢筋变脆,在抗震的重要部位,反而变成了“最坏”的做法。 机械连接分为邓强连接和不等强连接,I级为等强连接,II、III级则为不等强连接,主要是针对“钢筋接头处的强度是否大于钢筋母材强度”而言的。 设计可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中相关的规定,选择与受力情况相匹配的接头。 I级接头:套筒挤压、镦粗接头、剥肋滚螺纹。 剪力墙之水平与竖向分布筋,因钢筋较细,不是抗震的关键部位,适合采用搭接的方式,

不宜采用机械接头。 搭接接头应满足: (1)选择正确的搭接部位; (2)有足够的搭接长度; (3)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加密至满足要求。 (4)有足够的混凝土强度与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如能满足这4款要求,搭接是一种比较好接头方式,而且往往是最省工的方法。但其缺点: (1)在抗震构件的内力较大部位,当构件承受反复荷载时,有滑动的可能; (2)在构件钢筋较密集时,采用搭接方法将使浇捣混凝土较为困难。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搭接。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重点笔记).

1. 房屋构造组成:基础、墙、楼板和地面层、楼梯、屋顶、门窗。 2. 建筑层数分类: 住宅建筑层数分类:1-3为低层、4-6为多层、10层以上为高层。 公共建筑层数分类: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此高度为我国消防补救之极限高度。 超高层建筑层数分类:超过100M。 3. 按房屋承重结构的材料可分为5类: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 4. 建筑耐火等级:一级的耐火性能好,四级最差。 5.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作用力、气候条件、人为因素。 6. 建筑模数协调中,规定了那几种尺寸?及相互关系如何? 建筑模数规定了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实际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减去缝隙为构造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规定。 7. 定位轴线----确定开间和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定位线用于确定模数化构件尺寸。一般砖混结构建筑是连续的模数化网格,常采用单轴线定位法。单轴线定位法应按模数化空间网格设置,定位轴线与主网格线重合,平面网格采用3M,竖向网格采用1M。 8. 墙体类型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 墙体类型按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材墙。 9. 结构布置是指:梁、板、墙、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其分类:横墙承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半框架承重方案。 10. 标准砖尺寸:240x115x53,长、宽、厚之比:4:2:1。 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的强度的等级分6级:MU30、MU25、MU20、MU15、MU10和MU7.5。 11. 墙身防潮: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应至少高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 12. 过梁的作用及种类? 过梁用来支撑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重,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撑楼板荷载,过梁是承重构件,其物分三种:钢筋混凝土过梁、平拱砖过梁、钢筋过梁。 13. 圈梁的作用及种类?

建筑构造教案

建筑构造教案 建筑构造教案 总课题 墙体 课时 课题 砖墙细部构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让学生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要求 能力 目标 通过学习墙体的细部构造要求,以及对建筑构造了解,使学生对建筑构造有一定的认知。 德育 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当下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重点 勒脚、散水、过梁、圈梁、构造柱、变形缝的具体构造措施。 教学难点 圈梁、构造柱、变形缝构造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 进程

安排 新授:墙体细部构造主要有:勒脚、散水、明沟、防潮层、窗台、过梁、圈梁、构造柱、通风道、变形缝等。 一、勒脚 勒脚概念: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 勒脚作用: ①保护墙脚,防止各种机械性的碰撞; ②防止地面水对墙脚的侵蚀; ③美观,对建筑物立面处理产生效果。 勒脚做法: ①在勒脚部位抹灰20-30mm厚,如1:2.5水泥砂浆、水刷石、斩假石等。 ②在勒脚部位镶贴块状材料。 ③在勒脚部位加厚墙体厚度,在做饰面。 ④用石材代替砖砌筑勒脚。 抹水泥砂浆或水刷石,或镶贴天然石材,其高度≥500㎜ 二、散水和明沟 1.排水沟 又称明沟,用混凝土浇筑成宽180㎜、深150㎜的沟槽≥1%坡度。 2.散水 又称排水坡、护坡。 散水宽度≥600㎜,应此屋檐挑出的宽度大150~200㎜。 散水坡度为3%~5%。 散水每隔6~12㎜设伸缩缝,伸缩缝及散水与外墙接缝,填充热沥青。 散水用混凝土、砖、块石等材料作面层。 三、墙身水平防潮层 为了隔断毛细孔,阻止毛细水进入墙内,在勒脚部位设置连续的水平阻水层,即墙身水平防潮层。 防潮层作法: 1.油毡防潮层 2.防水砂浆防潮层——掺防水剂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钢筋阻断毛细水,防止不均匀沉降 4.防水砂浆砌砖防潮层——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防潮。 防潮层位置 ①当室内地面为实铺构造时,外墙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室外地面以上,首

建筑构造上册(第五版)知识点整理

阅读笔记 构造知识点: 1.建筑的物质实体按照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2.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3.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 4.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5.一栋民用建筑通常由结构支撑系统、围护分割系统、相关的设备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共同组成。 6.结构支撑系统起到建筑骨架的作用,一般是由基础、粱、柱、承重墙体、楼板、屋盖组成。 7.围护分割系统起到围合和分割空间的作用,一班是由外围护墙、内分隔墙、门窗等组成。 8.设备系统是建筑正常使用的保障,包括强弱电、给排水、暖通、空调等。 9.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能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10.室外的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11.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柱和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12.楼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割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楼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13.地坪层是底层空间和地基的分割构件,应具有承载力和刚度,并需均匀传力与防潮。 14.建筑的类型在宏观上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按建筑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 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一类建筑5、二类建筑25、三类建筑50、四类建筑 100。

15.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16.耐火稳定性: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抗坍塌的能力。 17.耐火完整性: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或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 18.耐火隔热性: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能在一定时间内使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19.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20.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用者需求、建筑技术条件、建筑经济因素。 21.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2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 23.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共6个,作为建筑参数。 24.分模数,指基本模数除以整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3个。 25.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1、按墙所处位置及方向:外墙、内墙;纵墙、横墙。(长纵短横)。 2、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隔墙)。 3、按构造方式: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4、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26.砖混结构的几种布置方案: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双向承重体系、局部框架承重体系。 27.横墙承重体系:适用于横墙较多且间距较小的住宅、宿舍、旅馆等,空间刚度大,结构整体性好。 28.纵墙承重体系:适用于空间较大的办公室、商店、教学楼等,房屋刚度较差。 29.双向承重体系: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 30.局部框架系统: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局部框架四周承重的方式,整体

建筑构造知识点汇总.

建筑构造知识点汇总 1、建筑三大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低层:2层以下中层:3---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 3、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耐火极 限的单位是小时。 4、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可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三类,非燃烧体有 金属材料、无机矿物材料;难燃烧体有沥青混凝土、经过防火处理的木材、水泥刨花板等 5、耐久年限:一级建筑:100年以上二级:50---100年三级:25—50年四级:15年以下 6、建筑物一般由承重结构、维护结构、饰面装饰、附属部件组成 7、建筑构配件按所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基础、墙体、楼板和地坪层、楼 梯与电梯、屋面、饰面装修、门窗 8、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面的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把上部荷载传递给地基 9、墙体的作用:承重、维护、分隔空间 10、建筑模数的基本模数是1M=100mm 11、工程建设三种尺寸: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12、标志尺寸=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误差 13、定位轴线:是确定建筑物承重构件位置的基准线。是建筑设计和施工放

线的重要依据 14、结构标高=建筑标高-楼面面层结构厚度 15、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1、压实法2、换土法3、水泥搅拌法4、化学加 固法 16、基础埋深: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埋深大于等于5米属 于深基础,小于5米属于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米 17、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及性质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应埋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mm,或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3、地基土壤冻胀深度(基础应埋在冰冻线以下20mm 4、相邻建筑物基础 的影响(新基础如果比原有基础深,新基础埋深位置应该距原有基础1~2倍△H 18、基础按基础材料和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刚性基础要 受刚性角的限制 19、基础的构造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井格式基础、片伐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 20、防水材料的类型有:刚性防水、柔性防水、弹性防水。刚性防水包括防 水混凝土和防水砂浆;柔性防水包括沥青卷材、薄钢板、橡胶、塑料等 21、墙体的四种承重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内框架承重 22、砖墙的实际厚度计算:(125n-10其中n为半砖的个数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下知识点总结_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建筑构造》下册_重庆大学_刘建荣_翁季主编

第一章高层建筑构造 一、高层建筑概况 (一)P6 1.1.2高层建筑的分类 1.高层建筑按照层数高度分类 (1)联合国的高层建筑高度分类: ①9~16层最高50m ②17~25层最高75m ③26~40层最高100m ④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2)我国对高层建筑的规定: ①10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24m(消防车可到达)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②对于民用建筑:10层及以上或超过28m ③不论民用过公共:超过100m时即为超高层 建筑 ④建筑高度:室外地面到檐口或屋面面层高 度,屋顶水箱、电梯机房、楼梯出口小间不计入建筑高度。 2.按功能要求分类 (1)办公楼 (2)住宅 (3)旅馆 (4)商住楼 (5)综合楼 (6)科研楼 (7)档案楼 (8)电力调度楼 3.按体形分类 (1)板式 (2)塔式 4.按防火要求 (1)一类:19层及以上住宅 (2)二类:10~18层住宅 二、高层建筑结构与造型 (一)按材料划分 1.砌体结构 2.钢筋混凝土结构 3.钢结构 4.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二)结构体系 1.结构受力特征 2.结构体系分类 (1)纯框架体系 (2)纯剪力墙体系 (3)筒体体系 (4)体系组合 ①框支剪力墙:上部剪力墙,下部框架;适 用于高层旅馆、综合楼、商场。 ②框架剪力墙:框架体系基础上曾设纵横剪 力墙;适用于宾馆 ③框架筒体体系:内筒外框架;办公楼大厦; 广东国际大厦主楼 ④筒中筒:两个及以上筒体内外嵌套; ⑤束筒:两个及以上框筒并列;希尔斯大厦三、高层建筑楼盖构造 (一)P22 1.3.1高层建筑楼盖结构形式 1.肋梁楼盖结构: (1)由主次梁、楼板组成,楼板可单向也可双向板,通长现浇。 (2)普通混凝土密肋楼盖跨度<9m,预应力<12m 2.无梁楼盖结构 (1)有柱帽跨度不宜>9m,无柱帽跨度不宜>7 3.叠合板楼盖结构 4.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构 (二)压型钢板组合楼盖 1.根据受力特点,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盖有 (1)压型钢板起受拉钢筋作用,与混凝土组合一起共同工作组合板; (2)压型钢板仅作为现浇混凝土时用的永久性模版的非组合楼板; 2.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连接构造 (1)依靠压型钢板的纵向波槽 (2)压型钢板上压痕 (3)焊接的横向钢筋 (4)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设置端部锚固件 3.跨度可达6m,具广泛适应性,总厚度不应小于90mm,混凝土面层不应小于50mm 四、高层建筑设备层 (一)设备层布置考虑方面 1.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在地下室或顶层 2.满足设备布置要求:最下,最上,中间层适合放置什么 3.与结构布置相结合:置于结构转换层、加强层等特殊楼层 4.与避难层相结合: (二)中间设备层特点: 1.地板结构承载能力比标准层大 2.施工时预留孔洞,考虑防水防震 3.防火要求上,设备竖井应处理层间分隔 4.标准层中插入设备层会增加施工难度 五、高层建筑外墙构造 (一)高层建筑外墙特点: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的20~30%,花费占总造价的30~35%, (二)高层建筑外墙类型: 1.填充墙 2.幕墙:以板材形式悬挂于主体结构上的外墙。(三)P28 1.5.3 玻璃幕墙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部分)

第三章 墙 体 第一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的类型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 教学目的 1. 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 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 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 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 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 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问答及讨论 作业类型 作图:墙身大样

取消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板筑墙(混凝土墙),板材墙(机械化施工),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5、防火要求 6、防水防潮要求 7、建筑工业化要求 第二节砖墙 一砖墙的材料 砖墙的材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一)砖 按其使用材料分,砖有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依其形状特点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级别。 (二)砂浆 水泥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 石灰砂浆: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砌体。 混合砂浆::是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合而成,这种砂浆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好,常用于砌筑地面上砌体。

建筑构造笔记(精简要点)

建筑构造笔记 建筑的构造组成:.承重结构、维护结构、饰面装修、附属部建 建筑的分类: 宏观上可分为民用,工业,农业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按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大量性和大型性 按建筑层数低层建筑1—3层 多层建筑:24米以下的3—9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 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 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 按耐火等级分:一级—四级(一级最好) 按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一类—四类(四类最高)5、25、50、100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用者的需求、建筑技术条件、建筑经济因素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 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 分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基数为M/10,M/5,M/2 模数数列: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三尺寸关系:标志尺寸:符合模数数列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 实际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后的尺寸 墙体的类型: 位置:内墙,外墙 方向:横墙、纵墙(山墙) 与门窗位置关系:窗间墙、窗下墙 按受力情况: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 非承重墙:砖混结构中: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重量并把自重传给基础 隔墙:把自重传给楼板层或附加小梁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 幕墙 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按施工方法:块材墙,板材墙,板筑墙 砖混结构的布置方案及特点: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半框架承重(内部框架结构承重,四周墙承重) 块材墙: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简称砌体 墙体材料:常用块材:砖: 从材料:粘土砖,灰砂砖,页岩砖,煤矸石转,水泥砖,工业废砖 从外观: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 从制作工艺:烧结普通砖,蒸压粉煤灰转,蒸压灰砂砖,烧结空心砖,烧结多孔砖 常用规格:240*115*53mm 组砌方式: 砖墙的组砌:丁砖,顺转 横缝:上下两皮砖之间的水平缝//竖缝:左右两块砖之间的缝 标准缝宽10mm,可以在8——12mm间进行调节

建筑构造教案2017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建筑构造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授: 引入:建筑构造是什么?建筑是什么? 新授:建筑构造是系统介绍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构造要领和不同材料做法的一门课程。 1.建筑——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2.建筑学——专门研究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的一门科学。 3.建筑物——工程技术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 4.建筑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功能及空间尺度,决定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在本专业系列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作业:名词解释:建筑构造 实训练习:参观校园周边的建筑,让学生进行建筑分类。

第二节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 教学目标:掌握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 教学重点: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和建筑宗旨 教学难点: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建筑业的奋斗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建筑业极其落后,人民的衣食住行没有保证,尤以住房问题最为严重。 1951年党和国家提出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并提出以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相结合为主导思想。 新授: 当时,有些建筑工作者片面的强调民族形式,不顾国家财力物力的困难,大规模的建造了华而不实的大屋顶建筑,造成了恨得的浪费,人民反映强烈。因此,党和国家在1956年重新修订了建筑方针,改为“适用、经济和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1986年当和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接受1976年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提出了新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简称八字方针)并且强调,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不分主次,齐头并进。 为了加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湿作业多等弊端,建筑业的奋斗目标是“四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现代化和墙体改革。 建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以人为本”是建筑业的根本宗旨。 “节能、环保、以人为本”永远是建筑工作者的主题,是无休止的的奋斗目标。 总结:学习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是学习建筑构造的前提,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检测:1、八字方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设计(一)

教案

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 (1)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1.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 (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表1.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3)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举例讲解举例讲解

教案 授课题目 1.2 结构抗震知识授课时间 3.1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地震的类型及破坏作用,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难点地震的破坏作用及抗震设防目标 教学容、方法及过程附记 新课导入:1976年7月28日,在省、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和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围 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市区。 1.2.1地震的基本概念 (1)地震基本概念 1.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其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2.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 3.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4.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 5.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6.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 7.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又可将构造地震分为三种:一般把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成为深源地震。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均属于浅源地震。举例讲解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饰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2、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饰、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4、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5、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6、基本模数:1M=100mm。 7、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3、6、12、15、30、60M。 分模数的基数:M/10、M/5、M/2。 8、模数数列的幅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水平扩大模数的数列幅度为: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 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数列为M/10-2M、M/5数列为M/5-4M、M/2数列为M/2-10M。 9、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 水平基本模数数列:门窗洞口、构配件断面尺寸。 竖向基本模数数列: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 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洞口尺寸。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分模数数列:缝隙、构造节点、构配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10、定位轴线: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 1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 12、构造尺寸:建筑构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的设计尺寸。标志尺寸扣除预留缝即为构造尺寸。 第二章墙体 1、块材墙中常用的块材有各种砖和砌块。 2、砖的强度等级按其抗压强度平均值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 3、常用的实心砖规格为240mm*115mm*53mm,加上砌筑时所需的灰缝尺寸,正好形成4:2:1的尺寸关系。 4、砌块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渣(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材。 5、建筑砂浆通常使用的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三种。 6、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七级:M15、M10、、M5、、M1、等。 7、砖墙组砌标准缝宽为10mm,要求错缝搭接,避免通径,主砌块的总数量在70%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部分)复习进程

建筑构造教案(墙体部 分)

第三章 墙 体 第一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的类型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 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之分。 实体墙包括实砌砖墙,借手工和小型机具砌筑而成。 板筑墙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注 教学目的 1. 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 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 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2.了解砌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 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 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 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问答及讨论 作业类型 作图:墙身大样

第二节砖墙 一砖墙的材料 砖墙的材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一)砖 按其使用材料分,砖有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依其形状特点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级别。 (二)砂浆 水泥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 石灰砂浆: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砌体。 混合砂浆::是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合而成,这种砂浆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好,常用于砌筑地面上砌体。 砂浆的强度等级划分七个级别:有M15、M10、M7.5、M5和 M2.5。常用的砌筑砂浆标号是M5、M7.5、M10级砂浆。

建筑构造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1.1 建筑物与建筑构造和建筑结构的关系 1.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物构造方案、构配件组成、细部节点构造。研究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 2.建筑结构:在房屋建筑中,由构件组成的能承受“作用”的体系。 1.2 建筑物的构造及作用 基础,墙柱,楼板/地面,楼梯,屋顶,门窗 1.3 建筑物的分类 1.按房屋的用途分类 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如别墅、宿舍、公寓等。这类建筑对房屋使用的布局、朝向、采光、 隔热、隔音等建筑技术问题有较高要求。主要结构构件为楼板、墙 体,层数1~2层至10~20层不等。) 公共建筑(用途:行政办公,文教,脱教,科研,医疗,商业,观览,体育, 旅馆,交通,通讯,园林,纪念,其他) ●公共服务建筑(特点:大量人群集聚,室内空间和尺度都很大,人流走向 问题突出。结构采用梁柱连接在一起的大跨度框架结构以及网架、拱、壳 结构等为主体结构。层数以低层居多。) ●商业建筑:如商店、银行、宾馆、商业写字楼等(特点:有着与公共服务 建筑类似的要求。往往做成高层建筑,对结构体系和结构型式有较高的要 求。) 工业建筑:如重型机械厂房、纺织厂房(单层轻工业)、制药厂房、食品厂房(多层轻工业)等(特点:荷载巨大且往往是撞击、振动荷载。需要空间大,并有特殊要 求。(温湿度、防爆、防尘、防菌等)) 农业建筑:如暖棚、畜牧场等。一般采用轻型钢结构 2.按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分类 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即>24m超高层>100m 3.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 木结构建筑:采用方木、圆木、条木、板材连接做成。我国古时,木结构房屋很多,如宫殿、庙宇、塔等。近年来,因木材匮乏,很少采用。 砌体结构建筑:采用砖、石、砼砌块等砌体做成。主要用于墙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做成,主要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筒体结构等。 钢结构建筑:采用各种型钢或钢管连接做成。主要用于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等其他结构建筑——膜结构建筑:用于屋盖结构。是通过张拉、骨架或者充气形成一定的形 状,作为建筑空间的覆盖物 4.按房屋主体结构的型式和结构体系分类 墙体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成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利用放我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的抵抗水平载荷(风,地震载荷等)的结构。同时墙体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的构建。 框架结构:受力特点——采用梁,柱组成的框架作为房屋的竖向结构,并同事承受水平载荷。 筒体结构:受力特点——利用房间四周墙体形成的封闭筒体(也可利用房屋外围由间距很密的柱与截面很高的梁组成一个形式上像框架,实质上是一个有许多窗洞的筒体)作为主要抵抗水平载荷的结构。也可以利用框架和筒体组合成框架——筒体结构。 错列桁架结构:受力特点——利用整层高的桁架横向跨越房屋两外柱之间的空间,并利用

(整理)建筑构造复习笔记

建筑构造 1,绪论 1,1 建筑的构造组成 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承重结构可分为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面板等。 围护结构可分为外围护墙、内墙(框架填充墙、轻质墙)等。 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建筑构件与建筑配件: 建筑构件主要指墙、柱、梁、楼板、屋架等承重结构;建筑配件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 1,2 建筑的类型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按建筑的层数分:1、低层建筑:一般指1~3层的建筑。 2、多层建筑:一般指高度在24m以下的3~9层的建筑。在住宅建筑中,又将7~9层定为中高层住宅建筑。 3、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 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 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 三级:耐久年限为25年; 四级:耐久年限为5年。 1,3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坚固实用; 2、技术适宜;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 1,4 建筑模数协调 基本模数: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1M=100mm。

导出模数:导数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M共六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作为建筑参数。 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三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定位轴线在模数化网格中,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 标志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关系: 标志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构造尺寸是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 2,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1,1 墙体类型 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墙按结构竖向的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 墙体按构造方式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1,2墙体的设计要求 结构布置指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几种方式。 横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纵墙只承担自身的重量。 纵墙承重方案是将纵墙作为承重墙搁置楼板,而横墙为自承重墙。 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承载力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 墙体的稳定性。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高厚比越大,构件越细长,其稳定性越差。 多层砖房总高(m)和层数限制 6 7 最小墙厚 抗震设防烈度 240mm 高度(m)层数高度(m) 层数 24 8 21 7

房屋构造教案

《建筑构造》 【课题】:民用建筑绪论 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建筑,建筑的类型、建筑的分级、建筑模数的类型 教学重点: 建筑含义、建筑分类、建筑分级、建筑模数 教学难点: (1)建筑的模数 (2)建筑分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课堂黑板板书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建筑的分类与等级和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一、建筑的含义 1.建筑——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2.建筑学——专门研究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的一门科学。 3.建筑物——工程技术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 4.建筑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功能及空间尺度,决 定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二、建筑三要素(补充) 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 (1)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

(3)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 2.建筑技术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 3.建筑形象 包括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 三、建筑的分类 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 (1)民用建筑:(2)工业建筑:(3)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的分类 1. 按使用功能分 1.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 2.公共建筑——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公共事业 的活动中心,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观赏性、科学性、艺术性。 根据使用性质和功能不同,公共建筑具体可划分为18类(略)。 2. 按规模与数量分 (1)大量性建筑:(2)大型性建筑:航空港、博览馆、大型工厂等。 3.按建筑层数分类 低层建筑—— 1~3层 多层建筑—— 4~6层 中高层建筑—— 7~9层(9层以上设电梯) 高层建筑—— 10~30层, H>24m 超高层建筑——> 40层, H>100m 4.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1)木结构建筑:(2)砖(或石)结构建筑:(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4)钢结构建筑:(5)混合结构建筑。 四、民用建筑的分级 按照我国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为4级。1)耐久年限:从建筑建成到自然损坏不能使用的年限。分为四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