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

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
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考试大纲(更新)

发布时间:2013-6-13

本《经济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试。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一系列基本概念、图形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具有经济学思维,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原理和工具分析实际问题。

一、考试内容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蛛网模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吉芬商品

(三)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四)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2.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3.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

4.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管制的福利分析

(六)完全垄断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垄断的成因

2.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入线、边际收入线

3.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

4.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

5.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包括价格分歧、两步收费和搭售

6.反垄断的原理与争议

(七)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

3.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4.最优广告投放分析

(八)寡头垄断市场

1.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2.古诺模型

3.折弯的需求曲线

4.价格领导,卡特尔

(九)博弈论及其应用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2.完全休息静态博弈下的纳什均衡

3.动态博弈

4.不完全信息博弈

5.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十)信息不对称与机制设计

1.信息不对称的概念、机制设计的原理

2.逆向选择问题、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

3.道德风险问题及其解决

4.机制设计的应用

(十一)宏观经济指标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

3.失业率

4.通货膨胀率

(十二)简单凯恩斯模型

1.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十三)IS-LM模型

1.货币需求函数

2.IS曲线

3.LM曲线

4.IS-LM模型的均衡及其变动

(十四)AD-AS模型

1.AD曲线

2.AS曲线

3.AD-AS模型的均衡及其变动

(十五)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的类型及原因

2.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十六)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1.汇率变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2.国际收支平衡表

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十七)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政策效果评价

二、考试要求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理解需求的概念,了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函数和需求定律,掌握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能运用需求定律分析问题,熟练掌握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点在线上的移动和线的移动之间的差别;

2.理解供给的概念,了解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给函数,熟练掌握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之间的差别;

3.掌握弹性的定义,了解弹性的特点,掌握点弹性,弧弹性两种计算方法并能实际应用计算,掌握弹性的几何表示;

4.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掌握各种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对商品的分类意义;

5.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供求分析工具分析各种因素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理解蛛网模型,了解蛛网模型的收敛特点。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理解效用的含义,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别,了解对效用的基本假定;

2.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其数学表示;

3.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掌握预算线的含义及其斜率与截距的数学表示;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推导,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消费者的决策;

4.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概念,能运用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将价格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能根据分解结果判断正常品、劣制品与吉芬商品。

(三)生产理论

1.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与长期的差别,掌握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的概念及其数学形式与几何表示,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曲线的形式与彼此间的关系,掌握生产的三阶段论;

3.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能够推导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理解生产者均衡条件并能用以计算最优要素组合,理解对生产经济区的分析,理解生产经济区与生产的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4.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的形式与参数的经济含义。

(四)成本理论

1.深刻理解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别;

2.理解短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理解长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的概念、测度方法与几何表示,掌握规模报酬先递增再持平最后递减的一般规律,掌握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差别,了解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掌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4.掌握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理解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完全竞争市场

1.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与实际市场的差别,能够判断哪些市场类型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2.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水平的需求曲线,能够推导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均衡条件,推导厂商的最优产量,掌握厂商关闭点的分析,掌握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理解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差别的原因所在,掌握长期均衡的特点与条件,能

几何推出长期供给曲线,熟练掌握短期、长期均衡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或亏损的计算;

3.帕累托最优的概念,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为何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4.掌握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含义与几何表示,并能灵活运用来分析价格管制的福利影响。

(六)完全垄断市场

1.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了解垄断的各种成因;

2.熟练掌握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入线、边际收入线之间的关系,能够互相推导;

3.能够推导完全垄断厂商的均衡条件,熟练掌握厂商最优产量与相应的价格和利润的计算;

4.理解对完全垄断市场效率的评价;

5.了解价格分歧的含义、类型与适用条件,掌握三级价格分歧的公式,了解两步收费和搭售的基本含义与适用范围。

6.理解反垄断所遵循的原则,了解关于反垄断法的经济学争议,能基于经济学原理对现实世界的反垄断案例进行分析。

(七)垄断竞争市场

1.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理解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掌握其差别的原因与表现形式;

3.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能够运用均衡条件分析厂商的价格产量决策,理解长期

均衡与短期均衡差别的原因所在,掌握长期均衡的特点与条件,能够实际计算长期均衡条件下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或亏损。

4.了解广告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最优投放数量的条件。

(八)寡头垄断市场

1.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复杂性;

2.掌握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趋向均衡的过程和最终均衡的特点,能根据古诺模型比较独立与勾结的利润差别;

3.掌握折弯的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刚性;

4.掌握两种主要的价格领导的形成过程与条件,理解主导厂商的价格与产量决策,掌握卡特尔的价格与产量决策,了解决定卡特尔成败的关键所在。

(九)博弈论及其应用

1.掌握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策略、支付矩阵、均衡、静态、动态、完全信息等

2.掌握完全休息静态博弈下纳什均衡的概念与存在性,能够写出支付矩阵、解出完全休息静态博弈的纯策略均衡或混合策略均衡;

3.掌握动态博弈的表示方法、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4.了解不完全信息博弈的相关概念

5.能用博弈论的思想解释行为。

(十)信息不对称与机制设计

1.深刻理解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分类,了解机制设计的思想与原理;

2.理解为何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掌握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的思想并能进行简单建模与应用;

3.理解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掌握激励相容等概念及基本建模方法;

4.了解机制设计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十一)宏观经济指标

1.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思想与基本体系;

2.掌握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能够判断哪些活动的成果不计入GDP;熟练掌握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给定数据实际计算GDP,掌握GDP的主要特征与分析功能,了解GDP的主要缺点和优势;掌握GDP与GNI的关系,了解两个指标各自的适用范围。

3.掌握失业率的概念以及实际计算方法;

4.掌握通货膨胀率的概念以及实际计算方法;

(十二)简单凯恩斯模型

1.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理论及数学表达,掌握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概念;了解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掌握凯恩斯投资函数的理论及数学表达。

2. 掌握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十三)IS-LM模型

1.掌握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及货币需求函数的数学形式,并了解其他有关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

2.能够进行IS曲线的推导并掌握I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3.能够进行LM曲线的推导并掌握I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4.掌握各种因素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以及从不均衡向均衡移动的轨迹。

(十四)AD-AS模型

1.能够进行AD曲线的推导并掌握AD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2.理解长期AS曲线与短期AS曲线的差别,能够进行AS曲线的推导并掌握AS 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3.熟悉AD、AS曲线的数学与几何形式;

4.掌握各种因素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能够运用AD-AS模型进行政策分析。

(十五)失业与通货膨胀

1.掌握失业的类型及原因;

2.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理解货币中性的理念;

3.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包括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所存在的问题。

(十六)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1.了解汇率的概念以及两种标价方法;了解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情况;能够区分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掌握均衡汇率的决定;能够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理解马歇尔-勒纳条件;了解汇率变动对国内平衡的影响等;

2.能够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数据的含义;掌握各种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

3.能够推导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理解其政策含义,认识到汇率制度、资本流动性不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理解三元悖论。

(十七)宏观经济政策

1.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了解财政政策的手段及操作原则;

3.了解货币政策的手段及操作原则;

4.理解乘数、挤出效应、理性预期等关于政策效果的分析,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优劣;

5.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所了解。

三、主要参考书目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C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D .需求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D.企业的性质 C.货币资本规模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增加C .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 B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2020高级经济师各专业考试大纲汇总

(工商)2020高级经济师实务 考试目的和要求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从事高级工商管理实务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应试人员全面掌握并应用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辨析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确定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建立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提高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做好企业创新与技术改造、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运营工作,领导企业参与竞争等。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 本科目题型设置多样,考核点复合程度较高。应试人员作答试题需要综合、灵活地应用有关专业理论和政策法规,合理、深入进行判断、分析或评价。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围如下: 1. 企业职能与战略决策。包括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企业管理的职能;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制定,企业经营决策分析等。 2. 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包括企业制度的类型、特征与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组织设计,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及创新,企业变革等。 3. 市场营销管理。包括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调查与预测、目标市场战略、市场营销策略、分销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等。 4. 生产运营管理。包括生产运营过程、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方法等。 5. 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中常用技术与质量检验、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认证、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企业安全管理等。 6. 物流管理。包括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企业采购管理与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企业仓储与物流管理、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等。 7. 企业创新与技术改造。包括企业创新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知识产权管理等。 8.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9. 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收入和利润管理、财务分析等。 10. 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包括企业相关主要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务的运作系统、电子商务的模式、网络营销等。 11. 国际商务运营。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化经营业务、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2020

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 名词: 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 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 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与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 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指数等。 2、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 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 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 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 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国际市场产生的前提,而 国际市场则是国际分工的表现。(机工社445页) 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研究一国对外 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其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 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395-396)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I考查目标 社会保障学专业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涵盖劳动经济学科的差不多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学科。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劳动经济学的概念,掌握劳动经济学的普遍规律、重要的理论观点、差不多原那么和一般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劳动经济学1〔曾湘泉主编〕 劳动经济学2〔蔡昉著〕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共30分,5小题,每题6分〕 简答题〔共60分,6小题,每题10分〕 论述题〔共60分,2小题,每题30分〕 III考查范围 考查范围1:《劳动经济学》〔2版〕,曾湘泉主编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特点 四、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一、派生需求与妨碍劳动需求的因素 1、派生需求原理 2、妨碍劳动的因素 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四、劳动需求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2、弹性需求的工资弹性 3、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五、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1、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2、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 一、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1、劳动力范畴分类 2、劳动力参与率

二、妨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三、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1、劳动和闲暇 2、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3、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4、均衡的工作时数 5、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6、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7、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推导 8、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9、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四、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1、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2、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3、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五】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1、劳动供给与福利制度 2、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妨碍 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差不多模型 二、教育投资的分析 1、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2、教育投资的分析 三、在职培训 1、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2、在职培训投资的要紧模式 3、一般培训与特别培训 4、有关在职培训的总结 四、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一、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1、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2、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二、劳动力流动模型 1、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2、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市场的经济妨碍 三、妨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四、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1、劳动力流动的要紧形式 2、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五、中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政策分析 第六章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

金融学基础知识

金融学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金融学专业 目录 金融学 培养目标 金融学历史起源 金融学学科分支 就业前景深入分析: 一、商业性质银行 二、保险公司 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四、政策性银行 五、证券公司 六、投资公司 七、基金公司 八、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课程优势

主要课程 就业方向 入学条件 金融学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1]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培养目标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经济学相关 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doc

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劳动经济学》是普通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体系严谨,内容丰富,包括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包括内部劳动力市场)、劳动时间、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工资与收入分配、就业与失业、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歧视、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等。 《劳动经济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核心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衡量考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考生是否达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要求。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是《劳动经济学》教学以及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本科目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命题,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插班生《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4、考试主要参考书为《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40%,理解占40%,应用占20%。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一门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理解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关系,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的技巧;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力争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国际金融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一、了解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能系统展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料,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自学,都需要文字教材,因此可以多阅读课本以外的国际金融教材,重点可参考: [1]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张礼卿.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美)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Pugel).国际金融(第1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课程网站。湖南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讲义、学习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案例库、实训项目等,可以帮助学生自学与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3.其他网站。各种金融学习网站与财经类新闻,及时掌握市场的金融动态,大量阅读金融时评,并逐步尝试将课本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试图解答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并了解目前的金融市场。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14.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等,)最终实现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 15.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经济体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6.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 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高级经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高级经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大纲 2020年03月31日10:02 考试目的和要求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从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应试人员理解组织行为学和劳动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科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组织、督导和研究等。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 本科目题型设置多样,考核点复合程度较高。应试人员作答试题需要综合、灵活地应用有关专业理论和政策法规,合理、深入进行判断、分析或评价。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范围如下: 1. 组织行为学。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团体心理与行为,工作态度与行为,组织激励,领导行为,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2.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实施过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对策;工作分析的方法,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工作研究,工作设计;招募战略、程序和渠道,人员甄选的有效性、程序和方法;战略性绩效管理,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绩效管理工具,绩效评价技术,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设计,奖金、员工福利、股权激励,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薪酬成本预算与控制;人员培训与开发决策分析,培训与开发的程序和方法,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入职、在职及离职管理,员工情绪管理,职业安全与健康,员工援助计划;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机制,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企业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和方法等。 3. 劳动经济学。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理,工资与就业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基本原理等。

4.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险政策。包括劳动法和劳动法律关系,就业与职业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招用人员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劳动标准与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社会保险法律的立法原则和基本内容,社会保险体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制度和基本内容,劳动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的法律规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教育培训、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管理使用、流动配置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等。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梳理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版梳理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知识点梳理 【考试版】整理者:李登卫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名义价格以某些货币表示的,未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价格;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指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国际贸易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 ○3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2.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答: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3.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答: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3)一般均衡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一般均衡分析。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二)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学时数:4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学会用图形说明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能够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能力:能够深入了解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发展,能够对现实中两个国家的交易通过比较优势或者绝对优势分析。 素质:分小组讨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3.本章教学重点 (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4.本章教学难点 (1)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3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8-29 10:13:20 一、单选题 1. (5分)源于经济总量失衡的失业是() ? A. 摩擦性失业 ? B. 结构性失业 ? C. 周期性失业 ? D. 隐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失业类型与成因,7.就业与失业 2. (5分)反映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 ? A. 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 ? B. 水平线 ?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 D. 垂直线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劳动力需求,1.1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3. (5分)效率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新的启示是() ? A. 保持适度失业率是必要的 ? B. 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 ? C. 其可以为工资刚性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4. (5分)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什么() ? A. 劳动者的工作量 ? B. 企业的工资制度 ? C. 政府 ? D. 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 (5分)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与支付相应报酬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指()

? A. 基本工资 ? B.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 C. 福利及利润分配制度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1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6. (5分)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是什么() ? A. 周期性失业 ? B. 隐性失业 ? C. 结构性失业 ? D. 摩擦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 失业类型与成因 7. (5分)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成正比

中国社科院劳动经济学考研

中国社科院劳动经济学考研 本资料由尚考考研教研室老师收集整理上传,目的是为报考中国社科院劳动经济学考研的广大考生提供帮助,预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一、中国社科院劳动经济学考研研究方向是什么? 各个学校每年的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动,考生需登录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官网,具体的就要查看院校今年最新公布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2014年劳动经济学专业考研的研究方向有: _ 0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_ 02产业转型与劳动力市场变化 _ 03区域经济与发展 二、中国社科院劳动经济学考研科目是什么? 劳动经济学专业考研招生院校比较多,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具体考试科目考生可以登录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招生网进行查询。2014年劳动经济学专业考研科目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1经济学原理 每个院校专业课的考试科目可能会有变化,而且每年的招生专业也会有变化,所以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一定要去报考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查询该专业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三、劳动经济学考研有哪些好的招生院校呢?

1中国人民大学、2中央财经大学、3复旦大学、4厦门大学、5上海财经大学、6西南财经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南开大学、9浙江大学、10北京交通大学、11武汉大学、12同济大学、13南京大学、1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5武汉理工大学、16山东大学、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8中南大学、19东北财经大学、20华南农业大学。 四、中国社科院劳动经济学考研有哪些参考书目?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田雪原,《人口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4 张羚广、蒋正华,《人口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内部教材) 五、尚考考研中国社科院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 尚考考研是高端教育、高级人才教育的培养基地和孵化基地,集硕博研究生、公务员、高级管理人才、硕博理论研究为一体。是高端教育行业的领跑者,其中尚考教育的研究成果即C2WH考研测评和规划,尚考教育是行业因材施教、高效辅导的先行者! 尚考考研半年集训采取全日制、封闭式、集训营的模式对学员进行吃、住、学一体化的系统考研学习辅导。严格的学习管理、良好的学习氛围、顶级的辅导师资使得尚考考研集训营一直保持着业内最高的初试上线率记录;尚考考研集训营定向保录的高端定位,使得考研集训营不断的积累了分布全国二百多所高校的招录资源,确保了学员在通过初试后,可以顺利的通过复试并被成功录取。 尚考考研拥有最丰富的一对一辅导经验。特色全日制考研集训营,专业课VIP和保录计划采用一对一辅导,个性辅导,摸底检测计划详细,监督进度解决问题,针对性最强辅导效果最好、提高成绩最明显。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国际贸易不存在的五个假设前提: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以上五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存在,国际贸易都可能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有:1.生产技术差异; 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3.需求方面的差异; 4.规模收益递增; 5.不完全竞争市场 生产均衡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均衡消费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相对价格线的切点。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存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贸易基础: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 贸易结构:出口绝对(比较)优势产品,进口绝对(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利益:贸易是一种互利行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比较: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概念比较:绝对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生产成本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比较优势指一国在某产品的生产上比他国的机会成本更低或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 判断标准: 1)生产成本法:若有 2)劳动生产率法:若有 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1)机会成本法:若有 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若有 则:A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H-O理论 假设前提:1、相同部门、技术;2、需求相同;3、不存在规模经济;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要素禀赋不变);6、两国中:A国是资本丰裕国,B国是劳动丰裕国。7、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作者:————————————————————————————————日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经济学习题集 (试用) 康锋编写 ???????????? ??????????????? ?????????????? ?????????????? ??????????????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劳动经济管理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五日编写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修订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

编写说明 1、本习题集是为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配套教学资料。 2、本习题集有两个用途:一是供学员作业之用,即通过本习题集的练习,达到消化课程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保证教学效果之目的;二是为本课程的考试提供命题的基本范围和依据。 3、本习题集按教学单元顺序编写。教学中按知识单元布置作业,并按知识单元进行检查与考核。 第一章导论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_________现象及________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对象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________配置的科学。 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和______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稀缺性,这是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 5、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_________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_______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6、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_的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的最大化。 7、我们把劳动力市场理解为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运动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8、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9、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_________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_________和获得的工资量。 10、劳动力具有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整理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II)复习题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市场: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各自利益的竞争、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和调节人们关系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 需求: 需求规律: 供给: 供给规律: 市场均衡: 个别成本: 社会成本: 替代效应: 市场主体:监护交换客体进入市场,并使之发生市场关系的当事人。 市场客体:加入交易活动的各个交易对象所形成的市场的总和。 市场规则:国家凭借政权力量而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所指定的市场活动主体都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以及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项合同而发生的费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者都是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交换劳动,都是以追求价值为目的的经济,属于同一类经济关系。 区别: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生产方式采取价值生产形式,它反映的是劳动的间接社会性质,即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经济较抽象更本质层次的规定;而市场经济是对应于计划经济的概念,主要体现生产商品的劳动社会性的实现或交换过程,其特征是通过市场来组织和分配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及收入,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较具体、更接近现象形态的规定,是实现劳动社会性的手段。虽然市场经济的存在是以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但只有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内容,一切关系都融入市场经济活动中,社会资源的流动、;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已成为该种经济的基本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时,才是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是从经济运行的作用形式、运行机制及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对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的一种概括,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2、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