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cad课程设计论文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pscad课程设计论文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pscad课程设计论文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学生姓名李泽宇

学号1341201130

系、专业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指导教师黄肇石赛美

2016年10月15日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三、任务和要求

1.熟悉 PSCAD/MATLAB 软件;

2. 查阅相关资料, 建立系统三相接线图的模型以及建模过程;

3. 依据相关资料,做出来的仿真结果是否与相关资料的结果相符。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评阅表

学生姓名李泽宇学号1341201130 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13级电力二班题目名称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一、学生自我总结

二、指导教师评定

2、表中的“评分项目”及“权重”根据各系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确定。

目录

1.课题内容和意义 (6)

1.1课题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题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课题内容 (6)

1.4课题目的 (9)

2.暂态短路 (9)

2.1短路故障简介 (9)

2.2短路计算步骤 (10)

2.3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10)

3.PSCAD仿真软件简介 (11)

4.仿真调试及实验分析 (12)

4.1系统仿真图设计过程 (12)

4.2 系统仿真图 (12)

5系统等值电路仿真波形图及分析 (13)

5.1线路L6-7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电压波形 (13)

5.2线路L6-7 AB两相、电流电压波形 (15)

5.3线路L6-7 AB两相接地短路电流电压波形图 (16)

5.4线路L6-7 三相短路电流电压波形 (17)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课题内容及意义

1.1意义及背景

暂态是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之一,由于受到扰动系统运行参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处于暂态过程;暂态过程有两种,一种是电力系统中的转动元件,如发电机和电动机,其暂态过程主要是由于机械转矩和电磁转矩(或功率)之间的不平衡而引起的,通常称为机电过程,即机电暂态,另一种是变压器、输电线等元件中,由于并不牵涉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故其暂态过程称为电磁过程,即电磁暂态。同时它又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分析功能,是进行故障计算,继电保护鉴定,安全分析的工具。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来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三相系统中,短路故障又可分成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等多种。当电路发生短路时,能使导体温度迅速升高,绝缘破坏,甚至使导体发红,熔化,导致设备损坏。高压电网的短路故障可引起电网瓦解。短路产生的电弧、火花可引发火灾、爆炸、电伤等恶性事故。

最初,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是通过人工手算的。后来为了适应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需要,采用了交流计算台。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1956 年Ward 等人编制了实际可行的计算机短路计算仿真软件。这样,就为日趋复杂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提供了极其有力的计算手段。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

1.2 课题背景

1995年全世界的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0.0亿kW,1998年为32.5kW。全世界人均用电量为2400kW·h。预计在1995~2020年的25年中,世界能源消耗将增加50%,电能消耗将翻一番,装机总容量达到60.0亿kW。这期间,电力建设投资需要3300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增加1kW电力,需要投资900美元。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电力处于大发展时间,那时电力年增长速度达7%。在这之后电力发展开始减慢,特别是发达国家,电力增长速度降为1%~3%,而发展中国家电力增长速度加快,达到3%~5%,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世界电力发展速度并不平衡,现在还有20亿人口未用上电。

中国电力工业始于1882年,至1999年已有117年历史。在此百余年中,中国电力工业的状况无不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紧密联系。旧中国67年的电力工业史,

道路坎坷,步履蹒跚,至1949年全国装机容量仅为184.86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10亿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基础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电力工业的方针政策。经全国电业职工的不懈努力,一座座火电厂拔地而起,一座座水电站横波卧浪,一条条输电线路纵横中国大地。到199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77亿千瓦,年发电量已达11580亿千瓦时,分别由1949年的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均跃升为世界第2位,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初步现代化的电力工业体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发展标志主要是:—电源结构不断改善。从80年代开始,火电建设就进入了大机组、大容量、高参数阶段。至今全国已投入运行的6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机组已有17台,正在建设的有27台,其中绥中电厂80万千瓦机组即将投产;水电建设,以浙江新安江水电站为起点,随着刘家峡、龙羊峡、二滩、天生桥一级和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水电站的建成投产,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63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3.5%;以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投入运行为标志;中国从此结束了无核电的历史;同时,风能、地热、潮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有了较大发展。

—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在加快电源建设的同时,加强了电网的同步建设。到1998年底,中国已拥有500千伏输电线路20093公里、330千伏输电线路7291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31958万千伏安,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六个跨省(区、市)电网和6个各自独立的省(区、市)电网,覆盖了全国所有城市和绝大部分乡镇农村。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建成,中国电网即将进入大区电网互联,形成全国统一联合电网,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新阶段。

—电力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目前,中国已掌握30万、50万和超临界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技术和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安装运行技术;掌握了180米级各类大坝的建筑技术。全国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发电厂已有68座。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同时,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电力国际科技与经济合作交流。1997年颁布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环境》白皮书,进一步确立了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电力工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电力工业的国际合作范围逐步扩大,从引进国外技术、管理经验和发电设备,到利用国外资金办电,有力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根据中国2010年电力发展远景规划,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5亿千瓦左右,实现全国联网,全国农村基本实现电气化。

欧盟指令对欧洲电力市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分开会计账目的规定迫使许多公司就发电、输电和配电业务成立不同的法人实体;行业并购和重组增加;公司开始从技术推动市场策略向以市场为主导的业务阶段过渡;消除了欧洲共同体间内部贸易的壁垒,竞争促进了价格的下降。

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电网互联薄弱,线路堵塞的问题,加快欧洲统一市场建设,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欧洲正努力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网建设。他们认为同步电网没有界限,越大越好。因此,除加强欧洲大陆联网建设外,他们还计划建设环地中海电网,将北非、中东等二十几个国家电网连接到一起,实现优势互补。

1.3课题要求及课题内容

(1)首先用等值电势源替代发电机,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得出该系统的潮流计算结果,并分析;

(2)然后建立含有模拟发电机(真实发电机系统模型)模型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如图1.1所示,得出该系统的潮流计算结果,并分析。

图1.1 简单电力系统示意图

1.4课题目的

(1)掌握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PSCAD软件;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电力系统三相对称短路和不对称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短路电流的数值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仿真分析电力系统的方法。同时,通过软件开发,也有助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

2.暂态短路

2.1短路故障简介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故障,其中大多数是短路故障。

短路故障是电力系统除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连接。在三相供电系统中,破坏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最为常见而且危害性最大的就是各种短路。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有相与相之间的短路,对中性点接地系统有相与相之间的短路和相与地之间的短路。其短路的基本种类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等,如图1-1所示。发生短路故障时,电力系统从正常的稳定状态过渡到短路的稳定状态,一般需3~5秒。在这一暂态过程中,短路电流的变化很复杂。在短路后约半个周波(0.01秒)时将出现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称为短路冲击电

(a) 三相短路;(b)两相短路;(c)两相短路接地;(d)单相接地短路

图2.1 短路的种类

2.2短路计算步骤

因为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在实际的计算中常采用近似计算的方法,将计算条件简化。按简化条件计算的短路电流值偏大,其误差为10%~15%。其计算条件简化如下:

(1)不考虑铁磁饱和现象,认为电抗是常数;

(2)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忽略不计;

(3)除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外,一般不考虑电网电容电流;

(4)计算短路电流时忽略负荷电流;

(5)当短路系统中的电阻值小于电抗值的1/3时,电阻值忽略;

(6)在低压电网中发生短路时,认为变压器的一次侧电压不变。

2.3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短路点的电压,电流出现不对称,利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的电流电压分解为三组对称的序分量,由于每一序系统中三相对称,则在选好一相为基准后,每一序只需要计算一相即可,用对称分量法计算电力系统的不对称故障。其大概步骤如下:

(1)计算电力系统各个原件的序阻抗;

(2)制定电力系统的各序网络;

(3)由各序网络和故障列出对应方程;

(4)从联立方程组解出故障点电流和电压的各序分量,将相对应的各序分量相加,以求得故障点的各相电流和电压;

(5)计算各序电流和各序电压在网络中的分布,进而求得各指定支路的各相电流和指定节点的各相电压。

表2.1 各类短路类型)(n x 及)(M n 取值

3.PSCAD 仿真软件简介

PSCAD 是一种有效的用户图形界面,能够显著地提高电力系统电磁瞬时 模拟研究的效率。利用PSCAD 家族的软件工具,使得电力系统工程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微机工作站的资源, 更为有效地使用马尼托巴高压直流研究中心的 EMTDC 瞬时模拟软件。该族软件还可作为该中心的实时数字模拟器(RTDS )的用户界面。

PSCAD 由下述软件模块构成:档管理系统、建模(DRAFT )模块 、架空线(T-LINE )和电缆(CABLE )模块 、运行(RUN TIME )模块 、单曲线绘图(UNIPLOT )和多曲线绘图(MULTIPLOT )模块。

PSCAD 编写使其适合在基于UNIX 操作系统并具有X 窗口环境的微机 工作站上运行。PSCAD 具备自己的软件支持因而不需要用户再安装其他支持软件。建议使用的系统至少应具备16MB 的内部RAM 。 安装的PSCAD 软件需占用不到10MB 的磁盘存储空间。软件同时支持单色和彩色监视器。如果要运行EMTDC 模拟软件, 用户应提供FORTRAN 77(F77) 编译器。硬拷贝输出采用PS 格式。建模模块中的图形可通过接受HP-GL 命令的绘图仪输出。

PSCAD 代表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PSCAD 的开发成功,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EMTDC 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使电力系统复杂部分可视化成为可能,而且软件可以作为实时数字仿真器的前置端。可模拟任意大小的交直流系统。PSCAD V1 1988年首先在阿波罗工作站上使用,然后大约在1995年 PSCAD V2开始应用。PSCAD V3以PC Windows 作为平台,在1999年面 世。目前最新版本的是PSCAD V4.2.1。用户可以通过调用随EMTDC 主程序一起提供的库程序模块或利用用户自己开发的元部件模型有效地组装任何可以想象出的电力系统模型和结构。EMTDC 的威力之一是可以较为简单地

模拟复杂电力系统, 包括直流输电系统和其相关的控制系统。所以PSCAD是电力专业十分有用的仿真软件,我们组的课题系统节点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显然不切实际,于是利用PSCAD仿真运行出结果就成了本次课程设计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4.仿真调试及实验分析

4.1系统仿真图设计过程

PSCAD为用户提供了一些特殊的运行元件用于在线控制输入数据,并且可以记录及显示EMTDC输出数据,比如图形框、图表、曲线和一些仪表。用户可以直接控制EMTDC 的输入变量,所以可以在仿真运行时改变这些变量。对于输出的图形信息或者整个图形框,用户可以把其作为图片复制出来,或者提取其中的变量数据信息。

PSCAD软件中模块主要用于整合多个元件,把具有一定功能的元件组放入一个可称之为“子系统”的模块中,这样使得整个系统看起来更为简洁。连接模块和外部电路的信号有两种:数据信号(Data Signals)和电气信号(Electrical Signals)。

4.2 系统仿真图

根据课题要求,从PSCAD仿真图中可以看到整个模块的模型,各母线间的线路采用π型等值电路,以及用来采集各母线上信号的装置,这样潮流分布就能通过图表来观测。

图4.1系统等值电路仿真图(含发电机)

图4.2发电机

我们组是实现L6-7线路靠近母线6侧的各种类型的短路故障的仿真,在做三相短路的时候需要用分线工具将单项线分解为三相线路,把三相线路分别接至短路控制其加以控制,控制数据见图,在加上短路时间控制器实现对短路的控制,用于控制短路时间的长度,然后再三相线路上分别加上电流表用于测量短路电流,加上电压表用于测量电压。下面以L6-7短路作为示例,模型如图4.3所示。

图4.3短路模型

5系统等值电路仿真波形图及分析

5.1线路L6-7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电压波形

图5.1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电流波形

图5.2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电压波形

5.2线路L6-7 AB两相电路电流电压波形

图5.3 AB两相电路电流波形

图5.4 AB两相电路电压波形

综合布线结课论文

单位代码 学号 分类号 密级 综合布线 结课论文 班级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综合布线显的日益重要。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它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功能、智能型大楼的必然要求。综合布线有时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对基于各种系统资源的大楼总体功能的发挥并保持各部门长期、高效率的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合布线系统(PDS),又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而设计的,它可以满足各种通信与计算机信息传输的要求,是为具体综合业务需求的计算机数据网开发的。在大力提倡知识型社会的前提下,教育产业飞速发展,新校园建设不断增加,校园规模逐渐扩大,这对作为学生课余休息场所的宿舍有了更高的要求,由过去仅为居住的功能演变为生活,学习,娱乐的空间,使网络综合布线有了更多样的需求。 要成功的设计实施一个综合布线方案,防止工程建设中投资超预算,工期马拉松,质量无保证的状况发生,就需要实行严格的工程建设的监理,约束建设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综合布线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合同签订的要求及建设项目最佳综合效益的目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监理要求全过程、全方位、多目标进行,即在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投资、设计、施工、验收、维修等整个过程中对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等多目标,在先期、中期、后期进行严格控制其所需要的布线工具及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综合布线、布线工具、维护建设、监理

目录 1 综合布线的相关概述及其组成 (2) 2 综合布线施工常用工具 (4) 2.1常用布线工具 (4) 2.2电工与电动工具 (6) 2.3线缆安装及测试工具 (10) 2.3.1线缆安装工具 (10) 2.3.2测试工具 (11) 3.工程监理 (12) 3.1工程监理概述 (12) 3.2工程施工管理机构 (12) 3.3工程监理的主要职责 (14) 4.综合布线工程监理的阶段 (15) 4.1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监理 (15) 4.2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 (15) 4.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监理 (19) 5.监理内容 (19) 5.1监理大纲 (19) 5.2监理规划 (19) 5.3监理总结 (20) 5.4监理月报 (21) 6.监理流程 (22) 7.工程验收及优化 (23)

课程设计题目.doc

题目一 题目: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1.基本背景描述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协议(RIP)。分公司1和分公司2内部通过划分vlan技术,使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局域网内。 2.方案设计 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包括: ①完整的校园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分公司1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④分公司2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⑤分公司1和分公司2的网络互连互通。 设计内容及工作量 1、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要求画出完整的企业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2、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要求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 3、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书写相应的设计书及实现的过程纪录。 题目二 某学院有1900台个人计算机,50台服务器,其中办公用计算机60台,教学用计算机60台,科研用计算机120台,研究生计算机200台。其余为学生实验电脑。 分配的IP地址为: 服务器:172.16.1.1—172.16.1.61/26 网关为:172.16.1.62/26 个人计算机:192.168.0.0—192.168.7.255 学院现在三层交换机6台,每台三层交换机可划VLAN(虚拟局域网)个数为100。24口二层交换机若干台。 1.请为学院的全部计算机分配IP地址,并使用上述设备为学院设计网络。 2.要求: a.画出网络拓扑图。 b.给出每个网段的IP范围,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c.为三层交换机规划VLAN。给每个VLAN接口分配IP地址。 d.做好三层交换机之间的路由设计(可使用静态路由和RIP)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答案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题目发电厂主接线及线路电流保护设计 学生姓名秦鹏 学号20081340219 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 专业08电气6班 指导教师刘玉娟 二O一O年十二月十六日

目录 绪论———————————————————————————--3 设计题目及原始材料——————————————————————-4设计计算书——————————————————————————--5 原始材料分析————————————————————————-5 计算过程——————————————————————————-7 设计说明书——————————————————————————--9 主接线图——————————————-———————————-9 继电保护的原理接线图——————————————-—————--10 展开接线图————————————————————————--11 方案可行性评估————————————————————————-13 结论—————————————————————————————-14 参考文献———————————————————————————-14

绪论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这个具体的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设计计算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关于工业建设中的政策观念和经济技术观念,扩大知识领域,提高学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发电厂主接线方案的选择和主变型式的确定。 2.继电保护方式选择和整定的计算。 3.绘图 4.整理说明书及计算书

综合布线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体育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计算机学院 2018年12月5日 2018 - 2019学年 第1学期

目录 1 引言 (1) 2 体育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需求分析 (1) 3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总体方案设计 (3) 3.1 用户现场环境 (3) 3.2信息点分布情况 (4) 3.3 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设计 (4) 3.4 综合布线产品选择 (5) 3.5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图 (6) 3.6 综合布线模型端口对应表 (6) 3.7 施工图 (7) 3.9 施工进度表 (8) 4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详细设计 (9) 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9) 4.2 水平子系统设计 (9) 4.3 管理子系统设计 (10) 4.4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1) 4.5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12) 4.6 设备清单 (13) 5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测试方案 (14) 6 体育馆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标准和验收方式 (14) 7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体育馆主要作为学校重大活动的举办地点和个别办公地点,对于网络建设要求不高,但为保证正常的办公及未来的拓展,综合布线系统必须得到重视。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运行的基础和高速数据传输的保障,在建设初始就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缩写SCS)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能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物的布线系统。其代表产品是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DS)。PDS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和物理分层星型拓扑结构,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以及各控制信号。 2 体育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需求分析 作为大型体育场馆建筑群,其智能化信息系统符合体育专业性的要求,为今后场馆管理和其商务运作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平台,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综合布线作为信息系统传输平台,应为场馆在举办大型竞赛时提供高效、不间断、稳定的系统传输;为赛会管理的高效、竞赛成绩处理及新闻系统发布等实时性、可靠性等要求提供良好、稳定的平台,以确保赛会的顺利举办。从信息网络应用的角度,本项目网络信息系统设计为三级构架: 体育场设中央网络管理室一一负责整个中心的共享资源和网络管理:各场馆设本地网络管理室---负责本地的资源及网络管理;电信管理中心一一实现电信的统一管理与共享,设在体育场,由此转发到各场馆,实现电信的统一管理与共享。中心信息管理系统针对的主要功能应用,划分区域如下:竞赛区、运动员和官员区、竞赛管,理区、场馆管理区、贵宾区、媒体区、观众区。智能化终端信息点的设置和容量,要根据以上功能区域的具体要求来考虑,-次设计到位。综合布线系统除了将各场馆本地网络管理室与体育场中央网络管理室连接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和电信管理系统之外,还有体育专业布线系统需要进行考虑,包括: 比赛应用型布线,即用于各场馆比赛应用信息网络及计时记分系统中的布线:计时记分与成绩处理系统作为采集、处理、显示比赛成绩及赛事中计时的系统。主要分为数据采集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其中数据采集系统主要为各种检测设备,重点控制计时设备,现场裁判员计时记分设备。数据处理系统设在比赛专用计算机房,通过专用软件,将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平均、排名、存储。显示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组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题目:校园网布线设计 姓名:王吉利王志红张文 张先风邵佳倩彭令威章恩许 组号: 2组 班级:网络1302班 系部:计算机学院 日期:2015 年 6 月 28 日 注明每部分由谁完成,没有做任务的零分 项目具体要求及分值完成人 1.分工及格式要求1.?????? 设计报告统一使用下下发的模板,报告具 体内容格式自行设计,要求图文排列合理,主要 内容突出,简洁直观。每部分都要将完成者的名 字标注清楚,不标注名字的没有成绩。(5分) 王吉利 2. 校园布线设计(全新设计,建筑群子系统范围是全校,其他子系统只以自己所在宿舍楼为例进行设计)(共工作区点数表(5分)绘制信息点安装位置示 意图(5分) 王吉利水平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5分)绘制水 平子系统线缆安装路径示意图(5分) 王志红 管理间宿舍楼每楼层管理间设备型号(注明主 要参数)及数量(5分) 张文 垂直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5分)绘制垂 直子系统线缆安装路径示意图(5分) 章恩许

50分)设备间绘制平面图,列表注明设备型号(注明 主要参数)及数量(5分) 彭令威建筑群全校园布线方式及路径:使用卫星平面 图或自绘详细图注明每条路径的线缆规格, 数量及布线方式(5分 张先凤 3.?????? 教室布线设计(改造)(共20分)5511大教室(10分)改造为大开间软件开发工 作室满足当前30人办公需要自行设计办公桌 类型及位置绘制平面图注明信息点和布线路 径等信息 王吉利 508小教室(10分)改造为网络中心(设备间) 满足我校所有学生宿舍上网及有线电话连接需 求,绘制平面图,列表说明设备型号(注明主要 参数)及数量 王志红 4.实地考察在校园中找到每个子系统(进线间除外)的实例, 每个子系统从不同角度拍摄三张照片(每个子系 统5分,共30分) 王吉利 王志红 邵佳倩

电气安全工程课程设计.

浙江工业大学 电气安全工程 课 程 设 计 设计课题电气安全技术 所属专业安全工程 设计者周海龙 指导教师周一飞、阮继锋 完成时间2013年6月10日

目录 1、概述 (2) 1.1 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 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内容 (2) 2.1建筑物及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设计 (2) 2.1.1三相五线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 2.1.2工地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3) 2.1.3建筑物的防雷系统 (4) 2.1.4建筑物的等电位 (5) 2.1.5施工工地的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5) 2.2机械厂的电气安全设计 (6) 2.2.1TN和TT系统 (6) 2.2.2典型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 (9) 2.2.3电动机的绝缘性能的判别 (11) 2.2.4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 (12) 3、总结 (14)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14) 3.2收获体会及建议 (14) 3.3参考资料 (14)

1、概述 1.1 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思路,通过对二个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生对《电气安全技术》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巩固,具体如下: ●了解施工现场的临时供电系统 ●施工现场用电注意事项 ●了解建筑物采用等电位联接的原理和方法 ●建筑物的防雷 ●《电气安全技术》介绍的高、低电压电器实物认知 ●绝缘垫、绝缘毯、遮拦、指示牌、安全牌的认知 ●工厂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了解电动机的安全性能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线路原理及其电路保护 1.2 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电路和系统的设计 ●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 ●实训 2、电气安全课程设计的内容 2.1建筑物及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设计 2.1.1三相五线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在三相四线制制供电系统中,把零线的两个作用分开,即一根线做工作零线(N),另外用一根线专做保护零线(PE),这样的供电结线方式称为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三相五线制包括三根相线、一根工作零线、一根保护零线。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式如图2—1所示。

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暂行办法

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暂行办法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根据《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试行)》,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将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AMLC”)”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现就检测办法作如下规定。 一、检测系统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是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对学位论文中的抄袭、伪造及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检测,是检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及学位论文出现不端行为的辅助工具。 二、检测要求 1、检测方式 重复率检测工作分为全面检测和抽样检测两种。全面检测要求所有申请答辩人员(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论文必须接受检测,未接受检测的论文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和学位授予事宜;抽样检测是按一定比例从申请答辩的学位论文中抽取检测。采取何种检测方式由学校研究决定。 2、检测时间 (1)参加“双盲”评审的学位论文作者在提交评阅论文的同时,提交论文电子文档进行检测,过期不予受理。 (2)其他被检学位论文作者须在申请答辩前15天,根据被检测名单以学院为单位提交论文电子文档进行检测,过期不予受理。 (3)研究生答辩完成后,研究生处将根据需要对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复检。 3、论文格式 学位论文电子版格式为word文档,大小控制在10M以内,若论文较大可删去论文中的图片。提交的学位论文命名方式为:论文题目_姓名.doc,如“基于二次插补算法的新型机床系统研究_张三.doc”。所有提交的检测论文word文档必须与归档纸质论文一致。 4、检测组织 各学院按要求向研究生处提供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研究生处组织专人进行检测,每篇学位论文(须二次检测和复检论文除外)只检测一次,检测完成后,研究生处将《检测报告单》返回各学院。 三、检测结果处理

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题目: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及组网实现(二层)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2010年1月22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 2、教学楼布线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 2.1教学楼布线系统的设计任务 (2) 2.2教学楼系统需求分析 (2) 2.3教学楼网络系统的设计及选型 (3) 2.3.1.工作区子系统 (3) 2.3.2.水平干线(配线)子系统 (3) 2.3.3.管理区子系统 (4) 2.3.4.垂直干线子系统 (4) 2.3.5.设备间子系统 (4) 2.4教学楼布线系统的设计及选型 (5) 2.5教学楼材料及价格计算 (6) 3、课程设计总结 (8) 4、参考文献 (8)

1、课程设计目的 传统电话布线最大的问题是成为高速率传输的瓶颈,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图像、通信构成多媒体应用。综合布线不仅为电话通信服务,而且为数据通信、图像通信服务。由其属性可以成为传输的高速化、布线普及化、服务的语音、数据综合化、系统智能化,解决接入网到终端之间的问题。综合布线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产业,表现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综合布线在于布线结构化、综合化的理念能够适应信息通信向标准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初步掌握综合布线的设计要求、标准、方法,以及系统的布线规划。 2.依据课程设计题目要求,进行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并且熟悉和了解AutoCAD绘图软件便分析教学楼建筑图来进行需求分析。 3.做出网络拓朴图、综合布线逻辑图等相关工程图,进行系统评测。 2、教学楼布线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教学楼布线系统的设计任务 1.首先依据题目来调研,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 2.其次做出布线路由,算出所需材料设备用量,分析设计网络连接拓扑图 3.最后根据结论编写实验报告 2.2教学楼系统需求分析 教学综合楼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通讯传输系统。使用符合标准规范的布线部件(配线架、连接器、信息插座、插头、适配器),以连接大楼内的话音设备、数据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等,并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为教学楼的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全系统语音和数据信息点共约110多个,数据和语音系统水平线采用超5类布线产品。数据系统主干可以满足现在100Mbps的数据网络传输,便捷的升级;语音主干采用3类可以保证话音的通信。按照用户的要求: 1.需满足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考虑到系统连接的快捷性和今后维护的便利性。 2.需满足能支持综合信息(话音、数据、多媒体)传输和连接,实现多种设备配线的兼容。 3.需满足完全满足所支持的话音、数据、多媒体等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传输标准的要求。系统可为数据及高清晰度图像信息提供高速(100Mpbs以上)及带宽(100MHZ以上)的传输能力,

课程设计论文--热处理工艺设计(精选.)

沈阳理工大学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热处理工设计目的 (1) 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 (1)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方法 (1) 3.1 设计任务 (1) 3.2 设计方案 (2) 3.2.1 12CrNi3叶片泵轴的设计的分析 (2) 3.2.2 钢种材料 (2) 3.3设计说明 (3) 3.3.1 加工工艺流程 (3) 3.3.2 具体热处理工艺 (4) 3.4分析讨论 (11) 第四章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沈阳理工大学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12CrNi3叶片泵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1. 设计任务 12CrNi3叶片泵轴零件图如图3.1 图3.1 12CrNi3叶片泵轴

2、设计方案 2.1.工作条件 叶片泵是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相互形成封闭容积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叶片泵的结构紧凑,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泵轴在工作时承受扭转和弯曲疲劳,在花键和颈轴处收磨损。因此,要求轴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 2.1.1失效形式 叶片泵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在花键和轴颈处可能发生工作面的磨损、咬伤,甚至是咬裂。 2.1.2性能要求 根据泵轴的受力情况和失效分析可知 ,叶片泵轴主要是要求轴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以保证轴在良好的服役条件下长时间的工作。 2.2钢种材料 12CrNi3A钢属于合金渗碳钢,比12CrNi2A钢有更高的淬透性,因此,可以用于制造比12CrNi2A钢截面稍大的零件。该钢淬火低温回火或高温回火后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钢的低温韧性好,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当硬度为HB260~320时,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70%。另外,钢退火后硬度低、塑性好,因此,既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方法制造模具,也可以采用冷挤压成型方法制造模具。为提高模具型腔的耐磨性,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渗碳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保证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该钢适宜制造大、中型塑料模具。12CrNi3高级渗碳钢的淬透性较高 ,退火困难。由于不渗碳表面未经镀铜防渗 ,因此渗碳后进行低温回火 , 降低硬度 , 便于切去不渗碳表面的渗碳层。材料加工成叶片泵轴需进行复杂的化学热处理,使心部硬度为 HRC31~HRC41,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从而使泵轴表面有较高硬度,心部呈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

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 某塑料制品厂全厂总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学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08-5 学生姓名:XXX,XXX,XXX 指导教师:XX老师 2011年6月29日 某塑料制品厂全厂总配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摘要 本厂是35kV变电站的设计,本设计首先根据厂方给定的全厂各车间电气设备及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表进行电力负荷计算,然后根据对计算负荷的分析选定主变压器和各车间变电所的变压器型号,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是依据变电所的最高电压等级和变电所的性质,选择出一种与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接线方式。在经济角度上要考虑周全,尽量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方案。选好变压器和主接线后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对变电站系统中的各个电压等级下的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时,所流过的短路电流进行了分别计算。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电力部门对工厂功率因数的要求计算出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并以此选择相应的补偿电容器。然后对线路设定短路点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作为各设备的选型依据。对电气设备进行选择,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气设备所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即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并按短路状态校验动、热稳定;二是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的特点而提出的选择和校验项目。考虑到对变压器的保护在设计中对主变压器设置了以下继电保护:瓦斯保护、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熟悉变电所中供电系统的负荷计算,掌握变电所中二次回路的基本原理,在次基础上对供电系统中的变电所二次接线进行了设计和保护,最后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进行校验,使本次设计的内容更加完善。 关键词:电力负荷计算,变压器选择,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

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大型公司局域网的规划设计 学院名称理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10-3 学生姓名张学祥 导师姓名孙吉红 二○一四年六月十日

某大型公司局域网的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张学祥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姓名孙吉红 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齐鲁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加以说明,除此之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齐鲁工业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本设计(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摘要............................................... V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1)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1) 1.1.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1) 1.1.2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 1.2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的发展 (3) 1.2.1手工管理阶段 (3) 1.2.2计算机辅助管理阶段 (4) 1.2.3计算机管理阶段 (4) 1.2.4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阶段 (4) 1.3 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4) 1.4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5) 1.5本文组织结构 (6)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技术 (6) 2.1 系统开发模式C/S (6) 2.2开发工具简介 (7) 2.3编程环境简介 (8) 2.4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9) 2.5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系统分析 (12) 3.1系统需求分析 (12)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13) 3.3系统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 (13) 3.3.1系统设计原则 (13) 3.3.2系统设计思想 (14) 3.4本章小结 (14) 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4.1系统功能分析 (14) 4.1.1考生信息管理 (16) 4.1.2教师信息管理 (16) 4.2程序功能设计 (17) 4.2.1数据库设计 (17) 4.3本章小结 (18) 第五章系统实现 (18)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班级:网工121 姓名:薛翔 学号: 指导老师:王则林 完成日期: 2015.1.11 成绩:

目录 一、前言 (2) 二、需求分析 (3) 2.1建筑群功能及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4) 2.1.1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结构详解与信息点数量的分析 (4) 2.1.2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相关标准和规范 (6) 2.1.3 实现此种功能的网络技术及所需的带宽 (7) 2.1.4 此种网络技术需要的介质 (7) 2.1.5 客户的布线规模 (8) 2.1.6 客户的装修工程进度 (8) 2.2设计方案 (8) 2.2.1设计总目标 (8) 2.2.2设计原则 (9) 2.2.3总体设计说明 (10) 三、综合布线系统详细设计 (11) 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1) 3.1.1设计原则: (12) 3.1.2设备选择 (12) 3.2配线子系统设计 (13) 3.2.1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13) 3.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14) 3.2.3设计原则 (15) 3.2.4线槽和电缆用料的计算: (15) 3.2.5设备选择 (16) 3.3干线子系统设计 (16) 3.3.1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17) 3.3.2设计原则: (17) 3.3.3设备选择: (17) 3.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7) 3.4.1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7) 3.4.2设备选择 (18) 3.5进线间子系统设计 (18) 3.5.1进线间的注意事项 (18) 3.6管理间子系统 (19) 3.6.1设计原则: (19) 3.6.2设备的选择 (19) 四、工程总体预算 (19) 五、心得与体会 (20) 一、前言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报告5组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题目:网络综合布线期末设计 姓名:吴豪、郑丹丹、王伟豪、 张金、肖小勇、杨煊懿、袁豪 分组号:5组 班级:计网1703班 系部:计算机学院 指导教师:王燕波 日期:2019 年6 月20 日

注明每部分由谁完成,没有做任务的零分

[摘要]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次实训,使自己全面掌握综合布线的设计知识和施工技术。这次课程设计将对我们校园进行设计通过这次课题设计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布线系统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系统,示意图,校园网综合布线

目录 一综述: (5) 设计目标 (5) 所需技术 (5) 二、校园布线设计: (5) 2.1工作区子系统 (5) 2.2水平子系统 (6) 2.3管理间子系统 (7) 2.4垂直子系统 (8) 2.5设备间子系统 (9) 2.6建筑群子系统 (10) 三、教室布线设计 (10) 1.5511大教室 (10) 2.508小教室 (12) 四、各子系统照片 (12) 1.工作区子系统 (12) 2. 水平子系统 (13) 3. 管理间子系统 (15) 4. 垂直子系统 (16) 5. 设备间子系统 (16) 6. 建筑群子系统 (17) 参考文献 (18)

一综述: 设计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信息传输的高速通道,是保证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之一,是建筑物内部用户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为了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高效、快速、网络化的工作环境势在必行。 所需技术 网络综合布线要求熟练掌握综合布线七个子系统的划分方式、位置、作用。能够完成七个子系统的设计,并计算设计预算。能够熟练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各种工具、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校园布线设计: 2.1工作区子系统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题目: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林俊杰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06班 学号:4 指导教师:罗毅

目录 变电站电气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设计目的———————————————————————————— 2、设计内容 3、设计要求 二、设计基础资料 1、待建变电站的建设规模 2、电力系统与待建变电站的连接情况 3、待建变电站负荷 三、主变压器与主接线设计 1、各电压等级的合计负载及类型 2、主变压器的选择 四、短路电流计算 1、基准值的选择 2、

一、概述 1、设计目的 (1)复习和巩固《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所学知识。 (2)培养和分析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学习和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只作电气系统的初步设计,不作施工设计和土建设计。 (1)主变压器选择:根据负荷主变压器的容量、型式、电压等级等。 (2)电气主接线设计: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 (3)短路电流计算:电力系统侧按无限大容量系统供电处理; 用于设备选择时,按变电所最终规模考虑;用于保护整定计算时,按本期工程考虑;举例列出某点短路电流的详细计算过程,列表给出各点的短路电流计算 结果S k 、I”、I ∞ 、I sh 、T eq (其余点的详细计算过程在附录中列出)。 (4)选择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及支撑绝缘子、限流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消弧线圈。每类设备举例列出一种设备的详细选择过程,列表对比给出选出的所有设备的参数及使用条件。 (5)编写“××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说明书,绘制电气主接线图(#2图纸)3、设计要求 (1)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电气主接线; (2)短路电流计算; (3)主变压器选择; (4)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 (5)导线(母线及出线)选择; (6)限流电抗器的选择(必要时)。 (7)完成上述设计的最低要求; (8)选择电压互感器; (9)选择电流互感器; (10)选择高压熔断器(必要时); (11)选择支持绝缘子和穿墙套管; (12)选择消弧线圈(必要时); (13)选择避雷器。 二、设计基础资料 1、待建变电站的建设规模 ⑴变电站类型: 110 kV降压变电站 ⑵三个电压等级: 110 kV、 35 kV、 10 kV ⑶ 110 kV:近期线路2回;远期线路 3回 35 kV:近期线路2回;远期线路4 回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题目:三教图形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09-1 学生姓名:王旭 学号:090072121 指导教师:马小进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2013年03月28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课程设计主题与要求 (2) 2.1、课程设计的内容与主要任务 (2) 2.2、课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2) 3、第三教学楼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 (3) 3.1、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 (3) 3.2、系统材料清单 (3) 3.3、系统设计的流程图 (4) 3.4、系统拓扑结构图 (5) 3.5、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5) 4、VisualNet软件介绍 (7) 4.1、使用VisualNet软件的设计过程 (7) 4.2、V isualNet软件的特点 (8) 4.3、VisualNet的主要功能模块 (9) 5、系统设计需求量计算 (9) 5.1、信息模块的需求量计算方法 (9) 5.2、RJ45插头数量计算方法 (9) 5.3、电缆长度的计算方法 (9) 5.4、设备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10) 6、课程设计总结 (11) 7、参考文献 (11) 8、课程设计评语 (12)

1、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验的综合和补充。它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综合布线知识完成一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任务,研究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部分工程的实施,从而加深对弱电系统与综合布线的原则、特点、施工组织方法等基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为走出校门从事网络综合布线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主题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与主要任务 利用《网络综合布线》的理论知识,以及借助图形化资源管理设计平台VisualNet软件为基础制作第三教学楼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1)获取第三教学楼的建筑平面图纸 (2)通过摄像或者从网络上下载,得到第三教学楼的外观平面图; (3)绘制第三教学楼的建筑平面图,并以此设计一个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 (4)完成施工图纸,估算所需材料用量,完成设备连接拓朴图; (5)完成对系统的编制说明。 2.2、课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1)确定设备间和管理间的位置。 (2)设计布线路由和施工图纸,图表按制图要求绘制,做到清晰整洁,设计方案应严格遵守综合布线的相关规范。 (3)以开放的标准,尽量与大多数厂家的产品和设备兼容。 (4)按设计要求制订最佳方案,在现有的建筑平面图上分析设计布线路由和施工图纸。 (5)对系统调试,估算所选方案的材料用量,并完成设备连接拓朴图,对施工方案编制说明。 (6)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书写规范1(1)

附件1: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书写规范 一、说明书(论文)基本格式 说明书或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000-5000字。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书写工整。 1. 题目: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 2. 摘要: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摘要在200-4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3. 目录: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应包括论文全部章节的标题(要求编到3级标题)和参考文献、附录(可选择)、页码右对齐。 4. 正文:正文应按照目录所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计算准确,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书写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5. 插图:插图包括曲线图,流程图,工艺图、设备图、框图,示意图,图片等。插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图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序置于图下,图序与图名之间空一格,图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图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6. 插表:插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表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表序与表名书写于表的正上方,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7. 参考文献: 著作图书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学术刊物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姓名.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论文.年. 序号发明者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公开号.年. 二、打印要求 1. 纸张及页面 原则上用打印机打印输出。设计说明书(论文)纸张用A4标准纸,版心尺寸为: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行间距为22磅,即每页32行,每行37字。 2. 字体与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各节的一级题序与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为四号黑体,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为小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摘要、参考文献、等部分按章处理,即标题小二号黑体,内容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标题采用小二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3. 页码 设计说明书(论文)页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页码由第一章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摘要、目录等不编排页码。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网络与综合布线题目:4号教学楼中心机房与主干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周数:2周(~)设计成绩:撰写日期:2011年6 月24日- 1 -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3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3 原始数据及主要任务???????????????????3 技术要求????????????????????????3 二、课程设计正文?????????????????????????3 工程设计总规划?????????????????????3用户需求分析??????????????????????4系统设计细则??????????????????????5

确定中心机房位置以及信息网络的拓扑结构????5干线及管理子系统设计细则???????????5配线间设计概述????????????????5 三、所需设备的选型与要求?????????????????????6 确定信息插座类型????????????????????6 中心机房组网设备及设计要求???????????????6配线架设备选型?????????????????????6线缆的选型以及长度的确定????????????????7水平布线线缆长度的确定????????????7干线布线线缆长度的确定????????????7订购线缆箱数的计算??????????????8 线槽的设计选购?????????????????????8跳线的设计???????????????????????8 四、设备清单以及工程报价?????????????????????8 五、课程设计总结?????????????????????????9 六、课程设计评价及成绩表?????????????????????10 附录:1. 配线间设计概述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要求: 针对某一较复杂的电网进行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故障相电流和非故障相电压的计算,对称和不对称短路后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 一、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造成的危害性是最大的。作为电力系统三大计算之一,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参数更为重要。设计示例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各参数,进一步提高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的精度和速度,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运行、设备选择、继电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一、基础资料 1.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如图1所示。 M T1 T2T2 G2G2 G1 6kV 2000kW cos 0.86 N ?=起动系数为6.5用电负载(电动机) (3) K LGJ-185 100km 100km LGJ-15025MW cos 0.8N ?=cos 0.85 N ?=''0.13 d X =火电厂 110MW 100km LGJ-120110kV 负载 图1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 '' 0.264 d X =86j MV A +?T3 2.电力系统参数

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K (3)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产生最大可能的故障电流和功率。 (1)发电机参数如下: 发电机G1:额定的有功功率110MW ,额定电压N U =10.5kV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d X =0.264,功率因数N ?cos =0.85 。 发电机G2:火电厂共两台机组,每台机组参数为额定的有功功率25MW ;额定电压U N =10.5kV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d X =0.130;额定功率因数N ?cos =0.80。 (2)变压器铭牌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变压器T1:型号SF7-10/110-59-16.5-10.5-1.0,变压器额定容量10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59kW ,空载损耗16.5kW ,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 0%=1.0。 变压器T2:型号SFL7-31.5/110-148-38.5-10.5-0.8,变压器额定容量31.5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148kW ,空载损耗38.5kW ,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 0%=0.8。 变压器T3:型号SFL7-16/110-86-23.5-10.5-0.9,变压器额定容量16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86kW ,空载损耗23.5kW ,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 0%=0.9。 (3)线路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线路1:钢芯铝绞线LGJ-120,截面积12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0.408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2.79×10﹣6S /㎞。 对下标的说明 X 0(1)=X 单位长度(正序);X 0(2)=X 单位长度(负序)。 线路2:钢芯铝绞线LGJ-150,截面积15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0.4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2.85×10﹣6S /㎞。 线路3:钢芯铝绞线LGJ-185,截面积185㎜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0.394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2.90×10﹣6S /㎞。 (4)负载L :容量为8+j6(MV ·A ),负载的电抗标幺值为=* L X ** 22 *L L Q S U ;电动机为2MW ,起动系数为6.5,额定功率因数为0.86。 3.参数数据 设基准容量S B =100MV ·A ;基准电压U B =U av kV 。 (1)S B 的选取是为了计算元件参数标幺值计算方便,取S B -100MV ·A ,可任意设值但必须唯一值进行分析与计算。 (2)U B 的选取是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可知系统电压有110kV 、6kV 、10kV ,而平均额定电压分别为115、6.3、10.5kV 。平均电压U av 与线路额定电压相差5%的原则,故取U B =U a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