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菩萨蛮 教案

人教版 菩萨蛮 教案
人教版 菩萨蛮 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涵咏词句,掌握描写技巧,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女主人公形象;

②以情观情,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闺怨诗的情感内涵及深层意蕴;

2.过程与方法:

吟诵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品味古典诗词中相思之美,感受“花间词”秾丽绮艳的风格;

②能够立足时代背景对闺怨题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材分析】

《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能够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理科学生,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已经系统学习过词的有关知识及部分作品,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但理科生诗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闺怨题材作品,女主人公的形象及情感内涵,诗歌的深层意蕴、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对于理科生都是一种较难进入的情境。本堂课,更注重将“想象”“意境”“吟诵”等鉴赏要点有机融入课堂,做到让学生掌握基本鉴赏方法之外,还能够发挥想象,将诗歌转化成优美的散文。在交流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做到审美与实用兼顾。【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描写技巧及反衬手法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②教学难点:探究文人创作闺怨诗的深层寄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投影木心的《从前慢》节选)

木心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里边有三个关键词是我对它怦然心动的原因,大家猜是哪三个关键词?

明确:从前、慢、爱

从前是古色古香的,从前的日子是悠长悠长的,从前的爱是执着而深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走进从前人的日子,走进从前的慢生活,去了解从前人的爱与痛。这首词的词牌叫菩萨蛮。

(PPT切换标题板书:菩萨蛮温庭筠)

一、初读入境﹒感知情韵

唐宣宗时期,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据说听之如天簌梵音。3 如今这首天簌梵音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

但今人根据词的内容演绎的一首歌却流传甚广,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跟着音乐的旋律,想象在那样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喧嚣的从前,看一看她们的世界里发生着什么?她们的快乐和忧伤是否同我们一样?

(PPT切换音频文件)

1.欣赏姚贝娜《菩萨蛮》曲,感知情韵。

初读这首词我们会觉得它很美。有一句前人的评价,说它:“意象绵密,富丽精工。”但是当这首曲子为我们演绎完之后,大家心里忽然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明确:忧伤、悲伤。

(板书:忧伤)

这就是我们读一首词的时候,要把握的第一个东西,感情基调。这是一首快乐的词,还是一首忧伤的词?这是一首忧伤的词。为什么忧伤,我们带着这样忧伤的情绪,找同学给我们朗读这篇课文。

2.结合预习,学生朗读,吟咏词句,感受诗歌的情感意韵;

二、再读入情﹒以情感情

经过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与诠释,我们对词的内容已经有了更为细致的体会,请思考后回答两个问题:

(PPT切换两个问题)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人?

明确:女人、思妇。这首词写了一个女人的忧伤。(板书:思妇)

问题2:是什么令她忧伤?你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的?

明确:孤独、寂寞、空虚、无聊、思念、期盼(可是亲爱的,你却不在我身边)

描写的是一个思妇,说她在思念远方的情郎,从哪句看出来的?

明确:“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太阳都起了这么高了,我还不起来,我都没有人看有点可惜,又说“我好漂亮啊,好棒啊”可惜没有人看;而金鹧鸪,“只今惟有鹧鸪飞”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忧愁、孤独,象征比较消极的意象,放在这里表示孤独的情绪。

鹧鸪本身是一个孤独的意象,你说在这里隐含着消极的情绪,但是她说“双双金鹧鸪”,怎么理解?

明确:反衬自己。通过鹧鸪来反衬,反衬什么?自己孤苦一人,没有人陪,反衬自己的孤独。

(板书:孤独)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懒起”和“弄妆”是什么手法?描写的是她的什么?

明确:动作描写,因为,亲爱的,却不在我身边。所以我没有意思,了无意趣,从这个慵懒的行为,看出她内心慵懒的空虚的状态

(板书:空虚、慵懒)

什么令她忧伤?除了这种空虚、孤独,还有什么?

明确:美好年华同样令人感伤。因为没有人欣赏。这个在古诗中大家常看见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板书:年华逝去,无人欣赏)

所以她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那么我们基本上对为什么写金鹧鸪,是反衬手法,还有呢,“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是动作描写,来表现她的慵懒和空虚,还有哪句没提到啊?

明确:“小山重叠金明灭,云绕欲度香腮雪”。

小山重叠”这句本来是写卓文君的,是写她面容姣好、眉如远山,所以有“远山眉”。小山眉经过了一个晚上之后,现在有点浓淡不均了。然后“金明灭”,头上画的鹅黄,经过一个晚上之后也有点不均匀了,是吗?为什么要写她的残妆?

明确:她头一天晚上辗转难眠,带妆入睡?睡着之后这个妆就带到第二天。可是即便是

这样的残妆。“鬓云欲度香腮雪”还是很美,形容秀发的浓密和黑。还有蓬松、柔软的特点。“香腮雪”,香,是嗅觉的,所以一个从视觉的角度一个从嗅觉的角度,又写头发,又写“香腮”,表现她姿容的美好。

所以这句话还是表现她美啊,那美的作用知道了,表现她的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反衬。无人欣赏无人陪伴的孤独

三、知人论世﹒观情外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温庭筠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暖男,他好像就在那个女子的旁边,他看到了她的一举一动,甚至是她的发丝、一缕气息。所以:

(PPT切换,知人论世,观情外情)

温庭筠是谁?他有怎样的生活经历,他为什么写这样一个人,这样一首词?

四个人一个小组,推选出一个组长,然后把本组的意见汇总,形成结论,我们组支持哪种看法。

(PPT切换,温庭筠背景知识)

明确四个信息点,作为讨论的依据。

第一、据说长得很丑,但是才华横溢,号称温八叉。

第二、恃才不羁、讥刺权贵,取憎于时,被当时的人排挤,所以终身不得志,混迹青楼。“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因为混迹青楼,所以成了妇女之友。

第三、精通音律,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第四,什么是花间词派?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PPT切换)思考:温庭筠多以女子身份写相思怨离,词中是否有所寄托?

明确:

有所寄托。理由一、“香草美人”的传统。理由二、诗歌中主客颠倒的传统;理由三、向往爱情说;理由四、向往君王说;理由五、寄托对女子的同情没有寄托:理由一、性格说;理由二、花间词审美取向说;

(我的观点)有寄托。一个是,以女人的身份来寄托,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传统,在我们古诗词中由来已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开了一个不好的滥觞,张宏杰有一本书叫《中国国民性的演变》说,在中国的文人心里有一种叫妾妇心态,把自己当做一个女人,希望得到君主的恩宠,这类表达太多啦!比如说:李白的“长相思,在长安,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还有白居易说:“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等等,以女人的身份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情。所以无论是空虚也好,怀才不遇也好,这一类的性格特点与文人的心态一一对应。思妇的忧伤其实是文人的忧伤,这是闺怨诗的特点。

(板书:文人忧伤)

四、抚今追昔﹒释卷问情

从词中走出来,放下书卷。

(PPT切换,抚今追昔释卷问情)

总结闺怨诗的思想内容,表达闺中女子的孤独和寂寞,她们空虚和慵懒的生活状态,她们对年华逝去无人欣赏的担忧。有时会寄托文人怀才不遇的忧伤,还有对女子命运的同情。风格浓丽琦艳,用很多漂亮的意象。

(板书:同情自况)

正因为如此,我对这类诗有了一个看法:这类诗美则美矣,读起来总觉得,它少了沉甸甸的重量。它既没有李白的奔放和豪情,也没有苏东坡的旷达乐观。

这类诗在讲一件事:她们用尽一生在等待一个人,而当这个人没有来的时候,只剩下无边的空虚和寂寞。所以这类诗的思想内涵,用《红楼梦》里的词是:板书:情不情?把自己全部的热情投注到无情的人、无情的体制,最后只能剩下空虚之后的空虚。也正因如此,花间词很快就衰微下来,被南唐后主的士大夫之词取代,从而一扫五代颓靡之气,开宋词千姿百态之风。

与情不情相比我更欣赏《红楼梦》中的另一个词,叫情情。对有情的人、有情的事有情,对自己有情。用心地去经营自己,然后把自己的感情用在对的人、对的事、对的时候。对自己有情,才能对天下有情。萧红,著名的女作家说过一句话,“女人,唯有自己有能力和勇气扶持自己的冷热悲欢时,才有真正的幸福。”男人也是如此。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然后,我们才可以去对别人用情,对这个世界用情。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板书:情不情情情)

五、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搜集温庭筠更多作品,深味绮艳闺情之后故事与人生;

韦庄-菩萨蛮其二精品教案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案例 设计人: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周妍君 个人简介:周妍君,女,汉,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2007年6月毕业于贵州省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考入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任教至今,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多次指导学生在作文大赛中获奖。2008年参加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获三等奖。论文分别在《中国教育新思路文萃》、《中国学校教育论文点萃》上发表。 通讯地址:六盘水市第八中学高二年级组 联系电话: 总体说明: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分为三个单元,每一单元之首均配有一篇指导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短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知识短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知识短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教材中的任一作品,都应关注作品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教学达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授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就要批文入境,将“吟诵”、“想象”、“意境”、“旨趣”等知识点有机融入到课堂之中,重视挖掘蕴涵于作品中的审美功能;同时也不忘记高考升学之要求,给学生提供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技法,审美与实用两相兼顾。【课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型】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2、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学习重点 1、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背诵。 学习难点 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学习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玉人吹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信息 学生参看注释。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配乐,多媒体上出现江南景色之画面)。 读前点拨: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你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的?能不能用那种雄浑慷慨,很有气势地去读?应该平缓地、委婉地、抒情地去读。 2、学生齐读 学生读前谈自己的感受:我在朗诵这首词时,又一次体味到了这首词中渗透出来的美感。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3、对照注释翻译。 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垆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

《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 常德市第三中学李晓萍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菩萨蛮》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主要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学生在经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的学习后,对于阅读古典诗歌有了一些粗浅认识,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对于意象与情感认识也有了一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文是一首简短的词,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文中选用的意象,也能够很快进入其中描绘的“江南好”的意境,但作者由这样的美景生发的哀怨之情却不太容易体会,如果只是简单地联系写作背景,那么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就有牵强附会之感,只有在准确把握意象特征,弄清了景与情的关系后,对作者的微妙感情才能把握得更为准确。 (三)采用的教学方式: 通过诵读与情景再现感受意境之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补充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交流探讨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启发引导作用。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技术设备 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菩萨蛮》借江南之景所抒发的对于江南的依恋之情以及有家难归的哀怨之情。 2.了解文章“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3.领会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词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感受词的意境美。 2.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调动学生积累,提高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意境再现中领略江南之美,体会作者细致微妙的心理,理解其“有家难归”的深重苦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歌曲《江南》。 这一曲动人的《江南》,是否让大家的思绪也飘到了那个有着扁舟渔火,二十四桥明月的地方。现在,我们就一齐到古典诗词中去寻

韦庄 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古典诗词的一些常识,对诗词鉴赏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欣赏本词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了解诗词的语言美与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讲授: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三活动:课前思考: 1、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所写的内容。答: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

韦庄_《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水乡的美景,笛子独奏《姑苏行》 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回顾所学江南诗歌,填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韦应物之四世孙。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谥文靖。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也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形成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所以,婉约派的词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3.背景介绍

(完整版)2.5.菩萨蛮(其二)[肖舒]【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意象,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江南情结,提高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必修教材的学习和渗透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于诗歌中意向和意境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但如何让学生置身到特定的诗歌的意境当中,根据诗歌呈现的特有景象,再造想象,深入其中,借诗人特设的身份,切身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得到更多审美享受,正是现阶段学生有待培养的,也是我们在研读必修教材中时常忽视的。 3重点难点 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情境导入 印象江南 龙艳如 江南是风里的云,水里的梦, 她是诗人的圣地,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她有六朝古都的繁华,亦有细雨绵绵的温柔。 江南是淅沥沥,点滴滴的雨迷蒙,是圈圈晕晕,天天年年的水缠绵,是 落花似雪的春夜,是蛙鸣蝉噪的夏天,是湿漉漉的青砖黛瓦的寂静,是 丁香姑娘手中的油纸伞,是画家笔下黛青的水墨纸鸢。 更是小桥流水,绿柳荫啼的闲适,物阜民丰,繁花似锦的市坊和雨落屋 檐望满月的相思,以及南朝四百八十寺,烟雨楼台的叹惋。(ppt展示) 学生活动一: 合作朗读,教师读印象江南1、2、3段,学生读第4段,师 生齐读第5段。

过渡语:我想,凡是到过江南的人,谁也忘不了江南特有的黑白居,青石巷,还有那柳絮纷飞墨点香,想起江南,不少人都会沉醉于江南的烟花笑,雨朦胧,还有伊人持伞独自彳亍的意境。 可是,有一位词人,他眼中的江南却跳出了这些画面,今天我们就一 起走近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他眼中的另一番江南情致吧! 二、置身诗境,整体感知 1、提问 问题一、从词中挑选一他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 》所写的内容。 明确:江南好。 问题二、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放音乐营造意境) 具体分析: “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点评:“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诗)】 板书: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风景美) “画船听雨眠” 躺在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入梦。 板书:从听觉角度写:描绘了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听”有读出一种聆听雨声慢慢入眠的感觉。 “人似月”比喻把人比做皎洁月亮,一种缠绵, “皓腕凝霜雪”。比喻“完全沉醉于酒家女的柔美之中,读完了似乎还在回味江南女子的温柔美丽。

《菩萨蛮(其二)》教案

4《菩萨蛮(其二)》问题综合评价单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本首诗的创作背景。 2、把握本诗含蓄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并默写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重点难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2、前人对其作品的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对其生平也有一定的了解。 【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品读鉴赏】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答: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完成课后探究三。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 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 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 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 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 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 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 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 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 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 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 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涵咏词句,掌握描写技巧,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女主人公形象; ②以情观情,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闺怨诗的情感内涵及深层意蕴; 2.过程与方法: 吟诵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品味古典诗词中相思之美,感受“花间词”秾丽绮艳的风格; ②能够立足时代背景对闺怨题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材分析】 《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个闺中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等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能够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理科学生,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已经系统学习过词的有关知识及部分作品,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但理科生诗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闺怨题材作品,女主人公的形象及情感内涵,诗歌的深层意蕴、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对于理科生都是一种较难进入的情境。本堂课,更注重将“想象”“意境”“吟诵”等鉴赏要点有机融入课堂,做到让学生掌握基本鉴赏方法之外,还能够发挥想象,将诗歌转化成优美的散文。在交流互动中,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做到审美与实用兼顾。【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描写技巧及反衬手法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②教学难点:探究文人创作闺怨诗的深层寄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投影木心的《从前慢》节选) 木心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里边有三个关键词是我对它怦然心动的原因,大家猜是哪三个关键词? 明确:从前、慢、爱 从前是古色古香的,从前的日子是悠长悠长的,从前的爱是执着而深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走进从前人的日子,走进从前的慢生活,去了解从前人的爱与痛。这首词的词牌叫菩萨蛮。 (PPT切换标题板书:菩萨蛮温庭筠) 一、初读入境﹒感知情韵 唐宣宗时期,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据说听之如天簌梵音。3 如今这首天簌梵音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

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魏娜娜【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贵妇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此处应用ppt,播放歌曲《菩萨蛮》;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兴趣) 播放姚贝娜演唱的歌曲《菩萨蛮》,引出接下来所要讲解的词《菩萨蛮》。 二、花间词 (此处应用ppt,图片展示“花间词”相关知识

目的;补充文学常识) 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四、《菩萨蛮》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词的大意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 (此处运用ppt,图片展示画有小山眉的古装仕女图;目的:增强认知力) “小山”是小山眉,是唐明皇所定十种眉形之一。“金”是指女子额间的一种妆容。“重叠”“明灭”即指女子晨起后所展现出的隔夜残妆。 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 导语: 《菩萨蛮》 , 本唐教坊曲, 后用为词牌, 也用作曲牌。 亦作 《菩萨鬘》 , 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下面是由小编整 理的关于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 《菩萨蛮》语文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通过传神的神态、 容貌、 动作的描写来曲折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 活动的手法。 2.把握全词反衬手法的运用。 3.了解温词的语言风格,正确评价其思想价值。 教学重点: 1.鉴赏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 2.鉴赏词中关键字词。 教学难点: 1.学习把握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 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 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 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 、张泌、毛文锡、牛希济、 欧阳炯等共 18 人 ,后蜀赵崇祚将此 18 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 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 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 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 高 雅而全 面 的文 化修养和艺术情趣, 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 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 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 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 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温词多“密而隐”, 富于美感的联想; 韦词多“显而疏”, 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 《菩萨蛮》 (人 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简介 温庭筠,与李商隐 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 奠定了文人词“绮 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鉴赏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 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分析证明此处理解 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词 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先解析题目,明 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 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恋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 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这是韦庄到南方避乱时所写的一首词,描绘了 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和曼妙的人物,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的真挚感情。上阕开宗明义指出“人人尽说江南好”,从而点明全词的主旨:江南好。紧接着以“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 诗人切身的感受:江南好到了能使远方前来的邮资不思故乡。心甘情愿地老于此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既写 出富有特色的江南美景,又抒写了沉醉其间的闲适之情。春天里一碧万顷的水面与澄明的天空融为一体,休闲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多么美妙,多么闲适,难怪再也不想苦寒的故乡。下阕前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是写美景中的美人。江南山水养育出来的曼妙美女。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与依恋,明确唱出:人没有老就该在这人间天堂尽情享受,千万不要还乡。如果还乡就一定会悔断肚肠。这首词既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山水的依恋、陶醉;又对江南山水、人物具体描摹,两者互为表里,相交相融,因此极富感染力。? ?一、造势 课前利用PPT课件在教室屏幕上展映出课文名、作者名以及执教者姓名。背景衬底是富有江南水乡之美的水粉画。播放乐曲《江南好》。 二、形式认读: 师:同学们,江南如画,美景如诗。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是有福之人。今天让我们在如画的江南来品读写江南如画的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师:写过《菩萨蛮》的词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菩萨蛮》的作者是—— 生:韦庄。 师:对。请问韦庄是什么朝代的人? 生:(事先已作预习)五代十国时期。 师:说得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韦庄的《菩萨蛮》(其

《菩萨蛮·温庭筠》导学案~教师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教师版 温庭筠 【学习目标】 1、诵读《菩萨蛮》,揣摩词意。 2、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 4、把握本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学习重点】 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导入】:(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五代的词。词在最初,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歌词。古代的宴席,是有歌舞奏乐的,文人骚客兴之所至,就取来漂亮的纸笺,写下一首首小词,以供旁边的美丽女子歌唱。也正因为词最初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内容多关乎闺情风月,香艳绮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习案】 一、关于“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宋朝之后,词学日趋衰落,一直到清朝,才有了一次复兴——这,就是词的大致发展历史。很少有人知道:词与诗正式分开从温庭筠开始的。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大的流派。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作品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另有绰号“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都能反映温庭筠的性格特点。(此处可根据情况补充绰号的由来,以增加趣味性:温庭筠在当时被称为“温八叉”,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八叉手而成八韵”,也就是说,双手这样交叉一下,就写出一句,交叉八次,一首诗就完成了,可见当时的温庭筠是多么的才思敏捷。他还被称作“温钟馗”,大家都知道“钟馗捉鬼”的传说,而作者被称为“钟馗”,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正是因为面子问题——温庭筠长得不好看。据说,他的长相是“隆口巨鼻”,想想确实挺吓人的。不过,虽然其貌不扬,写出的词却是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温庭筠诗词名作 《商山早行》《梦江南》《望江南》 晨起动征铎(duó),千万恨,梳洗罢, 客行悲故乡。恨极在天涯。独倚望江楼。 鸡声茅店月,山月不知心里事,过尽千帆皆不是,人迹板桥霜。水风空落眼前花。斜晖脉脉水悠悠。槲(hú)叶落山路,摇曳碧云斜。肠断白蘋洲。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三、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花间集》中收录温庭筠的词最多,影响也最大,因此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此处可补充“花间词”的得名缘由和优美含义:我们经常读到“花间集”这三个字,因为太经常,反而不去仔细探究其中的内涵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特定的名词。其实,“花间集”三字蕴含着很美的意思。有人是这么翻译这三个字的:The 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也就是说,在花丛间唱的歌的歌词集。而花丛呢,又有两个意思:自然界的花丛,或者是比喻许多美丽的女子。不管是哪一个“花丛”,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探究案】 一、整体探究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A级)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二、鉴赏探究 (一)上阕 1、“小山 ..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B级) “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

温庭筠《菩萨蛮》教案打印

《菩萨蛮》教案 温庭筠 【教材分析】 《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第三单元中自主赏析部分中的一首词。全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温庭筠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唐五代词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深入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集体背诵学过的唐五代词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引出花间鼻祖温庭筠,赏析他的菩萨蛮,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2、背景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展示、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学生总结感性认识,教师补充。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词是配乐的,就有乐曲名称,即“曲牌”或“词牌”,词牌不同,句子就不一样,所以写词也叫“填词”。 2、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温庭筠的教学设计

菩萨蛮温庭筠的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菩萨蛮温庭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通过传神的神态、容貌、动作的描写来曲折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 2.把握全词反衬手法的运用。 3.解温词的语言风格,正确评价其思想价值。 教学重点: 1.鉴赏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 2.鉴赏词中关键字词。 教学难点: 1.学习把握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

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作者简介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四、鉴赏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

《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会韦庄词清新明朗的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 构的艺术效果;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 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愁苦思想。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教学难点直抒胸臆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感受词人思归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 的离乱之苦。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诵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 江南,这个词在许多中国人脑海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有人说,江南是那小桥流水人家的 梦里水乡;有人说,江南是哪站着一位丁香花般的姑娘的悠长雨巷;有人说,江南是那烟雨 朦胧中的青砖黛瓦、街巷弄堂;有人说,江南是时光的古老剪影,是凝固的千年风霜……. 人人尽说江南好,不如让我们一起跟着韦庄的脚步去感受江南的美好! 二、读 1.初读:齐读。 2.配乐朗读。 3.再次齐读。 4.解释词语。

合:应该。 于:比。 垆边人:卖酒的姑娘。 皓腕:洁白的手腕。 莫:不要。 须:必定。 5.全词的含义(学生齐读)。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三、赏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哪些人说过江南好?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 (用原句回答)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授课人:黄艳萍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整体感知 1、诵读,结合注释解读词作。 2、理解词的大意。 四、鉴赏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总结:(1)好在风景美: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