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方言

闽方言
闽方言

闽方言

闽方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120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

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卵”(蛋)。”目”(眼

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

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电影阿无?”(你看了电影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

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初稿)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绪论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 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新的科技也引进了新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脑、空调、手机等等。新事物的产生,也伴随地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在东北方言词汇变化中是最为明显的现象。 “词义的演变是指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东北方言的演变也与这个大方向相同:一是城市里面的语言,影响了乡下方言。城市的发展较农村快,接触的新生事物也相对较多。语言的流通性很大,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农村要高;二是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一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其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就会很多,这样就会带动一个地方词汇的更新。三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浅谈东北方言

浅谈东北方言 摘要: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其简洁、生动、形象、昂扬、富于节奏感,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它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研究东北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了解东北方言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将要从东北方言的形成,优点,特点,及其现在的传播的现状及形式这四方面来谈一谈这个贴近我个人生活的东北方言。 关键词:东北方言的形成、特点、传播现状及形式、东北方言的优点 正文:东北地区位于山海关以北,包含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方言口语词汇不仅为数不少,而且其中很多词汇基调健康,内涵丰富,极具个性,往往为普通话词汇和其他方言口语词汇所难以代替。东北方言体系开放、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特点,在中国大地上有口皆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协助和启发。”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有着各自内部的发展规律而独立存在。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为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它渗透出东北人的人生哲理——热情、奔放,对生活始终充满期待,对未来永远怀有向往。我也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来介绍我每天说的语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那个一段对话问题,一人问:“那本书没了没。”“没没。”“到底没没没?”“我说没没就没没,没了就没了,墨迹呢。”最后问那本书到底是没了还是没没。看到这段话,我忍俊不禁,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就急着和宿舍人说,没想到,他们反应的尽是茫然,我才发现,她们没懂,这是东北方言。不是东北人一般是不懂的,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吧。由于我从小就在东北方言的语境中成长,对东北方言,我喜欢去了解和研究这种诙谐,豪放的语言。 第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可以这样说,东北方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1、语言分化成方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地域的变异是形成方言的根本原因。从地域的民族构成来看,东北是一个汉、满、蒙、回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间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保留下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为满语,松花(白色)江为女真语;吉林为满语,是“吉林乌拉”“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的简称,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湖为锡伯语等等。 2.东北方言中的外来语吸收现象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3.东北方言中的正字误读现象。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

闽东方言形成与分布

形成与分布 闽东方言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东北部。本区包括福州市(地级)、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县级)、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安市、宁德市(县级)、寿宁县、周宁县、福鼎县、柘荣县、霞浦县等18市县,面积共29559.35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人。 闽东方言区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这一带在元初曾同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府治福州,辖13县,相当于现在18县、市的规模。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始划出设福宁州,直隶布政司管辖;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方言的共同特点。 根据方言内部的差异,闽东方言又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包括福安(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寿宁、周宁、福鼎、柘荣、霞浦7个县市,面积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多万人,这一带相当于历史上福宁府的辖地。民国时废府,改属闽海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为福安专区,专署驻地在福安。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专署驻地由福安迁到宁德。由于福安处全地区中心,地位十分重要。福安建县于宋淳?v五年(124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福安东北与浙江省接壤,南临三沙湾,“闽头浙尾”,水陆交通较发达,畅通全地区各县、市,公路南达省会福州、北通上海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福安是闽东第一个红色苏区。所以福安作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福安话在闽东方言区的北片各县、市也通行无阻,是北片方言的代表。 闽东方言区南片,包括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面积共15102.35平方公里,1993年,人口近600万人。南片方言以省会福州话为代表。福州历史悠久,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定州名为福州,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

东北话与普通话

漫谈东北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及亲缘关系 东北话,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汉语,亦可特指东北地区的某些特定汉语,如常用于小品演出的“东北话”,本文主要探讨第一种涵义。 东北话的划分: 东北境内的汉语都属于官话(1)。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类方法可细分为: 1、东北官话:分布于除辽东半岛及鸭绿江下游地带,乌苏里江部分流域,中俄边境个别地区以外的绝大多数东北地区。东北三个省会的语言(沈阳话、长春话、哈尔滨话)都属于东北官话。东北官话是不是独立的大区方言,有一定争议。东北官话和华北官话合称北方方言,有时也被归入广义的华北官话,或者和华北官话合称广义上的东北官话。此外,东北官话在东北以外的地区也有一定分布。详见东北官话,(2)。 2、胶辽官话:分布于辽东半岛及鸭绿江下游地带,乌苏里江部分流域。大连话就是一种典型的胶辽官话。胶辽官话在山东胶东半岛也有分布。详见胶辽官话(3)。 3、冀鲁官话:分布范围很窄,仅分布于中俄边境个别地区。冀鲁官话的主要分布范围不在东北境内。详见冀鲁官话(4)。 东北话的特点: 东北话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官话大方言区,不过内部有着较一致的特点,例如其声调(特别是阴平的调值)就有极其相似的一面。因此,尽管沈阳话和大连话分属于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但外地人很容易从中听出相同的“东北味”来。 在汉语中,东北话与普通话是相对很接近的,如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老派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差距,以至于交流有时会有些障碍)。从东北北部的黑龙江省到南部的辽宁省,大致而言发音朝含糊、“东北味”重的方向发展。到了沈阳,当地的方言就不太容易被普通话使用者所流畅理解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东北不同地区汉族人到达东北的时间有所不同,语言的融合程度各异有关。但与中国关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生活在东北这一广大区域的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语言交流的困难。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 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 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 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 r ,普通话中的 r 声母音节分别被 n\l 和 y (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n 取代 r 只涉及一个字“扔( r y n ɡ)”,l 取代 r 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 r 声母音节被 y (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 r 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 n 、 l 或 y (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 r 与 u 、 ui 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 r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中国人口众多,其语言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复杂的方言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其中,东北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试通过与普通话对比,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 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 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 舌音发成翘舌音,即二者混用。例:终止——宗旨 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 音节分别被n\l\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例:l取代r——扔(rynɡ)东北方言 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 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 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儒生(rú)——(lú);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改 换成y,例:热(ra)——热(ya);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发 生变化,例:人民(r?n)——(yín)。 3、多加声母n 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 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 棉袄(ǎo)——(nǎo)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4、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 送气声母,例:同胞(büo)——(püo);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机 械(xia)——(jia);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解扣儿(jit)——(ɡ ǎi);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来客了(ka)——(qit)。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以e代o的现象 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

从声母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 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ɡ)”,l 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rú)东北方言读儒生(lú)、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东北方言读吵嚷(yǎnɡ)、闷热(rè)东北方言读闷热(yè)、肥肉(ròu)东北方言读肥肉(yò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én)东北方言读人民(yín)。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

东北方言的形成因素与语音特点

东北方言的形成因素与语音特点 内容摘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方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和语言特点。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东北方言、形成因素、普通话、语音特点 一.形成因素 我国有多种方言,分布在大小不同的地区之中。东北方言作为一种比较接近普通话的方言广泛的应用在东北地区。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区域概念极强的范围内,由北到南,越靠近北京,方言的差异却变得越来越大,与普通话的距离似乎也变得越来越远了。今年从整体上来看,东北方言的应用似乎在地域和应用群体上都有了超越东北地区和“土著”东北人的范畴,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 东北地区偏居我国北方,在地理位置上来说没有什么优势;同时又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在文化渊源方面并不是那种底蕴深厚的地区。但是东北方言热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相当的因素致其而成的。 显而易见,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中的一个分支,较粤方言、闽方言、客家话等南方方言相比起来,在发音与词汇上都是与普通话比较接近的,这也使其从听觉的角度来说较为容易的被人们所接受。它不会向南方方言中那样出现比较复杂的声调转换以及对古音保留等

特殊的变换,使得发音出现较大的改变似的不熟悉这种语言的人很难甚至是无法听懂其中的内容。也就是说,东北方言从语言自身就是容易被客体所接受的。 从语言自身的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东北方言承袭了东北人的性格。正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歌词一样“俺们那旮都是东北人,俺们那旮都是活雷锋……”,东北昂眼体现了东北人热情豪放的性情。这就给东北方言注入了内在的激情与张力,使得它富于一种渲染力和感染力。另外东北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独特也使得这种方言增添了一定的魅力。具体来说,就是让人们在听起来的时候,总是感觉十分的有趣,使人不断地想继续听下去。这就是的人们的心理上没有排斥,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一种方言。 从外部因素来看,东北的影视娱乐作品在全国的盛行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东北方言在更大程度上被人们所接受。诸如《刘老根》、《东北一家人》、《圣水湖畔》等影视作品使得人们对于系统的东北方言和东北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而这其中的基础就与东北方言具有的魅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艺人在电视银屏的活跃为东北方言的推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口不断的歉意,东北人南下寻求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古诗有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人们的口音是难以改变的,所以东北人把他们特有的方言带到了全国各地,而这种方言各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它自身是一种容易被接受的。很多的人都觉得东北方言是一种很土的,但是又很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

闽方言分布、分区及语法特点 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语音方面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

东北方言语用特征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用特征分析 一.东北方言在使用上凸显地域特色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工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因此语言里最鲜活的成分蕴涵在方言当中,方言是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 (一)东北方言的独特文化气质 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它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人关后,才逐渐有大量汉人涌人。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它是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东北方言的特质。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肆无忌惮地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同其他地区相比,大漠莽林、大风大雪、大江大河、大山大林、大团的蚊蛇、大群的野兽,是“东北板块”的独特积淀。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到东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也铸造了东北文化的整体特点,其中也包括东北方言所独具的文化气质。东北人强悍的文化气质,折射出东北人强悍的语言气质特征: 1 .粗犷豪放 东北方言的豪迈与东北人性格的豪气冲天如同姐妹。例如:普通话中的“怎么办”被东北人给说成“咋整”(在东北方言中,“整”是个动词)。与“整”搭配的对象极其广泛,例如:整事、咋整、整明白、整迷糊、整点饭、整点花的、整点吃的、整点喝的。 东北人言谈不善辞令,东北人说话大嗓门,直截了当。如东北方言把干啥叫“干哈(ganha)”,把上哪儿去叫“上哪疙瘩去”。如表示认可就“嗯哪”一声。这些语言都与东北人的性格相吻合。 2 .乐观、自信 东北方言还体现出东北人辛勤劳作、乐观进取、不畏困难、自信的人生观。在东北的俗语中,有大量是寓意积极、劝人上进的俗语,字里行间透着东北人不畏困难的豪迈、战胜困难的智慧和乐观自信的进取精神。如: 种地—“顺垄沟找豆包”、“哪打滑哪住犁”

闽南话

林宝卿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闽南语教程》 发信人: washnew (横云·又到杨梅上市时), 信区: Hanyu 标题: 闽方言zz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5年06月09日21:51:4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詹伯慧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 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 、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 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 、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 、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 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 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 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 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 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 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 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通行 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论文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论文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 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 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 接近现代 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 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 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 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 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 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 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 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 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 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 如果对当今中国 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 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 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 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 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 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 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 方言的 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 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 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 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建瓯方言

建瓯的通行语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语言书《建州八音》。建瓯话是闽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语言普查确认,它是闽北语的代表点,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建阳等县市,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简介 建瓯话作为汉语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话熟语歌谣 建瓯话是闽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语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为一个闽语分支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语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语自身的特点。 参考部分卷本:李如龙、潘渭水《建瓯话词典》(1998) 1、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 2、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3、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 4、建瓯话中有些单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多音节词 5、建瓯话有些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节词 词义特点 1、建瓯话与普通话对同一词形却有不同的词义理解 2、建瓯话词义广,普通词义狭 3、词的感情色彩 ⑴在建瓯话的词语中有雅俗之分 ⑵用异读手段表现词语的尊敬、爱憎、亲疏 词源特点 1、近现代词语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有些则根据建瓯话特点稍作改造 2、在建瓯话的口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词语 3、“闽越语”遗存 4、赣客词语影响 其他方面 在建瓯话中有一种特殊语言——隐语。它用特定的词语替代常用的词语,用改变词形的办法达到“隐”的目的。这种形式的隐语,其实就是“行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辽宁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2 学习地点(函授站)铁岭 学生姓名刘春迪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9.25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前言 (3)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4) (一)平翘舌不分 (4) (二)改换r声母 (4) (三)多加声母 n (5) (四)个别字声母变换 (5)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5) (一)以e代o的现象 (6) (二)以iɑo代üe的现象 (6) (三)多加鼻韵母n g 的现象 (6) (四)个别字韵母变换 (7) 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8) (一)调值不到位 (8) (二)字调不一致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摘要: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 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 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 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 谐、幽默,加上赵本山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等 艺术形式,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 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 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 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 Abstract: The dialect of the offshoots of ancestral could on the border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who spoke mandarin, with modern chinese dialect other the general can understand it, in recent years the Northeast of dial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