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呼吸

反常呼吸

反常呼吸(paradoxical respiration)反常呼吸运动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呼气时胸壁下降;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起。

在胸外伤时,多处多根肋骨骨折时,胸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胸部伤处软组织失去胸廓的支撑,出现反常呼吸,即随呼气外凸,吸气时凹陷,又被称为连枷胸(flail chest)。

诊断学名词解释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8℃②中等度热—39℃③高热—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最新资料推荐------------------------------------------------------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专家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急抢救的急症。 对它的处理要求迅速、果断。 数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犹豫、观望或拖延,可以造成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因严重缺氧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同时,及时、合宜的抢救和处置才有可能为去除或治疗诱发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在重症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咽部肌肉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软组织松弛。 舌根后倒均可阻塞上呼吸道(上气道系指自气管隆突以上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正气管)。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痰液壅滞,以及胃内容物误吸或异物吸入都可以成为急性呼衰的原因或使呼衰加重。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正常通气,所以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第一步。 1.正确的体位立即使患者头部取侧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 此种体位可以解除部分患者上气道的梗阻。 1 / 13

2.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误吸的呕吐物,淹溺时的淡、海水等,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 无论是直接吸引或是经人工气道(见下节)吸引均需注意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在气道内一次负压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心律紊乱或肺不张等因负压吸引造成的合并症。 吸引前短时间给病人吸高浓度氧,吸引管不要太粗,吸引后立即重新通气。 操作者的无菌技术,和每次吸引时均换用新灭菌后的吸引管,或者使用一次性吸引管等是防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3.建立人工气道当以上两种措施仍不能使呼吸道通畅时,则需建立人工气道。 所谓人工气道就是用一导管直接插入气管,于是吸入气就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 为了解除上气道的梗阻,保护无正常咽喉反射患者不致误吸,为了充分有效的气管内吸引或为了提供机械通气时必要的通道等目的乃建立人工气道。 其方法或将鼻咽导管由口放入可使后倒的舌根不再堵塞气道,但因导管远端恰位于咽部可引起咽反射而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除意识不清患者一般均不能耐受,因此不宜久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

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3)呼吸运动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运用3D视频呈现这一动态效果,同时,观察膈的位置变化。

名词解释(呼吸内科分三列)

呼吸内科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范围为12.6~13.3 kPa (95~100 mmHg),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有无缺氧及其程度。 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即单位Hb含氧百分数,正常范围为95%~98%。 6、pH值:表示体液中氢离子浓度[H+]的指标或酸碱度,正常范围为7.35~7.45。 7、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8、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9、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12、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3、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 等。 14、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 是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16、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17、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8、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72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1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 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 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 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2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在睡眠时多种 病因引起反复发作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导 致低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甚至发生酸血 症,是常见的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 心血管内科 1、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房颤的治疗包括转 律与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三个 方面。 2、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 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 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3、Adms-Strokes综合征:各种形式的心律 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使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患者 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 Adams-Strokes综合征。 4、Kussmaul征: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吸气时 周围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 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使静脉压力 升高,吸气时颈静脉扩张更明显,称为 Kussmaul征。 5、SS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 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 律失常的综合表现。其心电图表现包括持续 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与窦房阻 滞、快慢综合征。 6、文氏现象:即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 现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 能下传心室。相邻的R-R间期进行性缩短, 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 P-P间期的2倍。 7、Eisenmenger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 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患者 晚期由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原来的左向右分 流变成右向左分流而从无青紫发展到有青 紫,称为Eisenmenger综合征。 8、高血压急症:是指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 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 mmHg和 (或)收缩压>200 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 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 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9、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呼吸困难、心绞痛、 晕厥。 10、Osler结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指和 脚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 节,较常见于急性患者。 11、稳定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 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 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 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 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 在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 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此种典型的发作至少 持续2个月稳定不变(包括频率、持续时间 和诱发因素)称为稳定型心绞痛。 12、变异型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的一个大 的分支发生短暂的、局部痉挛收缩,引起心 肌缺血,心绞痛发作。其发作与心肌耗氧量 无明显关系,常发生于休息时,心电图有短 暂的ST段抬高或异常T波的假性正常化, 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 滞,甚至可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13、预激综合征:指在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 径以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着附加的房室 传导束。预激综合征有以下几种类型:WPW 综合征、LGL综合征和Mahaim预激综合征。 14、Kerly B线:在X线胸片上肺野外侧清 晰可见的水平线状影,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 的表现,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 15、R-ON-T: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个心搏 的T波上,处于心室易颤期,容易发生心室 颤动。 16、尖端扭转性室速: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 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其发作时QRS波群的振 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线 连续扭转,故得名。 17、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的异常。 18、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 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 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 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 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 律的治疗过程。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 常被称为电击除颤。电复律分为同步电复律 和非同步电复律两种方式。 19、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 myopathy,HCM)是以心 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 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 本病症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 阻又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和非梗阻性肥厚型 心肌病。 20、心力衰竭: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 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 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消化内科 1、GERD:即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 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 并可导致食管炎及食管外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的一种疾病。 2、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亦称胃泌素瘤, 由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促胃泌素所致, 也可由胃窦部、十二指肠壁G细胞瘤所致, 肿瘤往往很小(直径<1 cm),生长缓慢,半 数为恶性。其特点为高位泌素血症伴大量胃 酸分泌而引起的胃、十二指肠不典型部位(十 二指肠降段、横段甚至空肠近端)发生多发 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 不适、疼痛、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等症状的综合征,经检查不存在有 可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依据。 4、Peutz-Jegher综合征:本病系伴有黏膜、 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可 能通过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常在10岁前 起病,息肉多见于小肠,可引起肠套叠和出 血,也可有腹痛、腹泻及蛋白丢失性肠病等。 5、球后溃疡:溃疡发生在球部以下、十二指 肠乳头以上,约占DU的5%,多具有DU的 特点,但夜间痛和背部放射痛更多见,对药 物治疗效果较差,较易并发出血。 6、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 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 的综合病症,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 要表现。 7、Cushing溃疡:由中枢神经病变所致的急 性溃疡称为Cushing溃疡。 8、Curling溃疡:由烧伤所致的急性溃疡称 为Curling溃疡。 9、亚临床肝癌:指起病隐匿,早期除血清 AFP阳性外,常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原发 性肝癌。 10、Mallory-Weiss综合征:又名胃食管撕裂 综合征,是由于剧烈呕吐以及使腹内压骤然 增加的其他情况,造成胃贲门、食管远端的 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 11、早期大肠癌:是指肿瘤局限于大肠黏膜 及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12、肠易激综合征: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累 计12周时间里有腹部不适或疼痛,并且伴随 以下3条中的2条:①排便后缓解;②发 作期间伴有大便次数改变;③发作期间伴有 大便性状改变。 13、巨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直径大于 2 cm,胃溃疡直径大于 3 cm。 1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称肝内阻塞性 胆汁性肝硬化,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 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与阻塞,起病隐匿,进 展缓慢,有长期持续性肝内胆汁淤积,最终 演变为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临床上表 现为长期阻塞性黄疸、肝大和瘙痒。 15、Barrett食管:食管黏膜因受反流物的慢 性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 cm以上 的食管黏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 替,称Barrett食管。 16、肠腺化生:在慢性胃炎时,胃腺细胞可 发生形态变化,如胃腺转变为肠腺样,含杯 状细胞,称肠腺化生。 17、Grey-Turner征:胰腺炎时少数患者因 血液、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 入腹壁时,可见两侧胁腹皮肤呈灰紫色斑称

2019年护士职业资格证《实践能力》过关练习试题B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A1型题(本题共50题,每小题3分,共150分) 1、抢救肺结核咯血窒息病人时,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 A.平卧位 B.端坐位 C.俯卧位 D.头低脚高位 E.患侧卧位 2、表示临睡前的外文缩写是( )。 A.hs B.ac C.pc D.DC E.12n 3、表示肺癌已有全身转移的表现是( )。 A 、痰中带血 B 、持续性胸痛 C 、股骨局部破坏 D 、间歇性高热 E 、持续性胸水 4、紫外线消毒空气的有效距离不超过( ) 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 E.3米 5、术后腹部切口完全裂开的紧急处理是( )。 A.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 B.等渗盐水纱布覆盖伤口 C.等渗盐水纱布填塞伤口 D.腹带加压包扎 E.床旁缝合伤口 6、关于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妥的叙述是( )。 A.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B.防治原发病,避免诱因 C.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D.可选择辛辣食物以促进食欲 E.定期门诊复查 7、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健康教育应强调( )。 A.限制饮水量 B.预防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D.监测基础体温 E.限制病人户外活动 8、下列关于呼吸生理变化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呼吸可受意识控制 B.小儿、老人的呼吸频率较慢 C.休息时呼吸频率减慢 D.活动时呼吸频率加快 E.睡眠时呼吸频率减慢 9、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是( )。 A 、口周苍白圈 B 、躯干糠皮样脱屑 C 、皮疹多在发热2天后出现 D 、疹间无正常皮肤 E 、多为持续性高热 10、煮沸消毒时,为提高沸点,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的浓度为( ) A.O.1% B.0.5% C.1% D.3% E.5% 11、拔火罐的适应证是( )。 A. 外感风寒,风寒湿痹 B. 急性腰扭伤 C. 各种疮疡疖肿 D. 平素体质虚弱 E. 高热、抽搐、昏迷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稳态:通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成为稳 态 2、兴奋:在生理学中,将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称为兴奋。 3、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4、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肌肉的这 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 5、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6、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为:帕 7、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8、碱储备:将血液中的NAHCO3称为碱储备,通常以每100ML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 示碱储备量。 9、时间肺活量:在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速度呼气,计算第1、2、3、秒末的呼出气量占 肺活量的百分比。 1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11、呼吸当量:即氧通气当量,指每分通气量与每分吸氧量的比值。 12.、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结合氧(氧合血红蛋白)解离的关系曲线。 13、心力储备:即心输出量储备,指人体动员心泵功能之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心输出量与静息 时每分输出量之差。 14、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从左右心室泵出的血液总量。 15、心动周期:心房与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 16、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7、吸收:事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水、矿物质、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 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18、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的有机物质。 19、免疫: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也是人体健康和体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0、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 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1、氧亏:运动生理学把需氧量与摄氧量之差称为氧亏。 22、相对力量:指用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23、心搏峰:最大搏出量时的心率(120—140) 24、基础代谢: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安静时、空腹、躺卧。清晨时的能量代谢。 25、呼吸商:生理学把集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的比值称为呼吸商。即: RQ=产生的CO2/消耗的CO2。 26、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与肌纤维之间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27、氧热价:通常把不同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 该物质的氧热价。 28、受体:指存在与细胞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中识别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并能与之结合而发 挥生物学效应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选择性识别化学递质与激活效应器的功能。 29、氧脉搏:机体从每搏输出量中所获得的氧量。 30、极点:训练者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 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常会产生一些令人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 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这 种功能状态称为“极点”。

外科学模拟试卷十四(心胸外科2)

外科学模拟试卷十四 心胸外科(二) (A2型题) 50.下列哪项不是开放性气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A.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 B.伤则肺被压缩而萎陷 C.健侧肺扩张受限 D.呼吸时纵隔摆动 E.矛盾呼吸运动 (E) 51.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脏挫伤意义不大? A.心脏听诊 B. X线摄片 C.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 E.酶学检查 (B) 52.关于血胸的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小量血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穿刺抽吸 B.中量以上血胸应早期胸穿或闭式胸腔引流 C.进行性血胸应及时剖胸探查 D.凝固性血胸宜在出血停止后数天内剖胸消除积血和血块E.血胸并感染应行脓胸和病肺切除术 (E) 53.关于胸创伤后胸膜腔积血来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肺组织裂伤出血 B.肋间血管破裂 C.胸廓内血管破裂 D.心脏和大血管破裂 E.肺内出血 (E) 54.关于血胸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于肺、心和膈肌运动有去纤维蛋白作用,出血多不凝固B.短期内大量出血也不凝固 C.血液凝固,血块机化限制呼吸运动 D.血胸如不及时排出易致感染 E.血胸感染应按脓胸处理 (B)

55.创伤性窒息的病变应除外: A.瞬是声门紧闭 B.胸膜腔内压力骤升 C.上半身静脉血倒流 D.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E.小支气管和肺泡破裂 (E) 56.关开胸剖损伤后的心包积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心包腔内压力增高 B.心排出量降低 C.回心血量减少 D.动脉压降低 E.静脉压降低 (E) 57.男,40岁,胸部被摩托车撞伤后半小时感气促,左胸闷胀,呼吸音减弱,胸片示左侧气胸,肺压缩约50%,下列哪项处理不妥? A.给氧 B.鼓励咳嗽排痰 C.抗生素预防感染 D.积气不多,可让其自行吸收 E.对症治疗的同时胸穿抽气 (D) 58.关于进行性血胸,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 B.经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 C.胸穿抽不出血,但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阴影继续增大 D.闭式胸膜腔引流后,引流血量持续2小时,每小时超过200 ml E.重复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呈继续降低 (D) 59.胸创伤后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应除外: A.胸内或其他处大出血,使血容量锐减速 B.大量血、气胸压迫纵隔影响血液回流 C.心包腔内出血压迫心脏,使心搏量减少 D.血、气胸合并严重感染 E.胸膜肺休克 (D) 60.下列哪项不是胸部损伤的局部体征? A.局部压痛、骨摩擦音 B.气管和心脏移位 C.损伤性休克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1.(2011苏州)37.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2.(2011济宁)9、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3.(2011舟山)1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4.(2011临沂)29.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5.(2011郴州)18张同学测量了李同学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胸围:平静吸气时91厘米、平静呼气时88厘米、尽力吸气时95厘米、尽力呼气时86厘米。李同学的胸围差是: A 3厘米 B.7厘米 C 9厘米 D 4厘米 6.(2011郴州)19.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何处的毛细血管中 A.肺泡 B.肝脏 C.大脑 D全身组织细胞 7.(2011郴州)39.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终来源是 A.细胞 B.肺泡 c毛细血管 D静脉 二、识图问答题 1.(2011台州)24.人体吸人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人到等质

名词解释-呼吸教学资料

名词解释-呼吸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名词解释 ●1、慢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COPD: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弹性减退,过度充气 膨胀,肺容量增加,并伴有气道壁和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4、支气管哮喘: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连续咳嗽为唯一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治疗无效而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一类哮喘。 运动性哮喘:达到一定运动量后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哮喘。 PC20:FEV1%较吸药前基础值降低20%时吸入药浓度mg/ml。 6、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 织破 坏,管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中叶综合征:右肺中叶支气管有三组淋巴结环绕,常因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 右肺中叶肺不张和反复感染,称为中叶综合征。 ●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称为~。病变多位于引流较好的上叶支气管。 7、肺炎:多种原因引起肺实质的炎症,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 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8、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肺实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MDR:体外至少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同时耐药的结核菌。 ●原发综合征: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肺内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炎、肺内淋巴管炎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的知识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该部分时往往感觉概念混乱,不易区分。本文通过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等概念,帮助同学理解学习该部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呼吸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呼吸是指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物学上将呼吸定义为人体的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因此呼吸应包括四个过程:①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的概念:当我们正确理解了呼吸的概念并知道呼吸包括四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肺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肺?肺内的气体为什么能够排出肺呢?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这很简单,外界气体进入我的肺是我“吸”的,排出是我“呼”的。这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而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定义就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内,在七年级上册,同学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理解上述三个概念: 1、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 )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名词解释

1.诊断名词解释: 1.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 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 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 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 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 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见于肝硬化。 7.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 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 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9.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见于急性化脓性感 染,急性失血等。 10.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 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1.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2.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3.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 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 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5.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 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16.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 复始。发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在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进入到下一个呼吸周期。 17.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缘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 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减弱或消失): 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肺气肿) 2、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 3、大量胸腔 积液或气胸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 5、胸壁皮下气肿(增强):1、肺泡内有炎

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309模拟题

[模拟] 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309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反常呼吸运动常见于 A.血胸 B.开放性气胸 C.闭合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 E.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参考答案:E 第2题: 随月经期变化的乳房肿块应首先考虑的是: A.乳癌 B.乳房纤维腺瘤 C.乳房囊性增生病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慢性乳腺炎症 参考答案:C 第3题: 颅脑损伤病人昏迷不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皱眉反应,判断其意识障碍程度为: A.嗜睡 B.浅昏迷 C.深昏迷 D.淡漠 E.反应迟钝 参考答案:B 第4题:

单纯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甲状腺肿大伴有结节 B.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 C.有压迫症状 D.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E.胸骨后甲状腺肿 参考答案:A 第5题: 肛门检查最常用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截石位 C.膝胸位 D.蹲位 E.折刀位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哪种检查需作碘过敏试验: A.X线腹部平片 B.静脉肾盂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肾同位素扫描图 E.X线膀胱造影 参考答案:B 第7题: 休克肺病人最早表现是: A.进行性呼吸困难 B.严重缺氧、紫绀 C.血压恢复正常后,突感呼吸费力 D.血氧分压持续降低 E.三凹征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严重低渗性脱水的治疗可先输入 A.5%.葡萄糖盐水 B.10%.葡萄糖液 C.3%.~5%.氯化钠液 D.11.2%.乳酸钠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液 参考答案:D 外科护理学 第9题: 持续胃肠减压时间较长时,应加强的护理项目有 A.预防褥疮发生 B.注意口腔卫生 C.及时更换收集瓶 D.记录吸出液的量和质 E.保持引流通畅 参考答案:B 外科护理学 第10题: 诊断急性腹膜炎最重要的体征是 A.腹胀 B.肝浊音界消失 C.移动性浊音 D.肠鸣音减弱 E.腹膜刺激征 参考答案:E 第11题: 面部危险三角区疖肿的危害是: A.易引起面部蜂窝织炎 B.易引起海绵窦栓塞症 C.易侵犯上颌窦

生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呼吸链:呼吸链又叫电子传递链,是由位于线粒体内膜(真核)中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按标准 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组成的一种能量转换体系。 2、生物氧化:能源物质在活细胞中氧化分解,释放化学能并转化为生物能的生化过程,称 为生物氧化,又叫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 3、联合脱氨基作用:将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促进各种氨基酸脱去氨基 生成α-酮酸和氨的过程称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例如:丙氨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4、DNA 内切酶:具有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 双链的核酸内切 酶统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5、酵解与发酵:.酵解 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降解,生成丙酮酸并产生ATP 的代谢过程。 6、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变性DNA ,若彼此之间有部分互补的核苷酸顺序,当它们在同一溶液中 进行热变性和退火处理时,可以得到分子间部分配对的缔合双链,此过程叫分子杂交。 7、增色效应:伴随着变性,核酸的紫外吸收值增加,此现象为增色现象。 减色效应:复制过程中,紫外吸收值降低,次现象为减色现象。 8、逆转录:以RNA 为模板,依靠逆转录酶的作用,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为底物,产生 DNA 链。 9、等电点: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的环境PH 成为等电点。 10、活性中心:酶分子上直接参与底物的结合并对其进行催化的区域。 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上由与催化功能有关的原子或基团构成的特殊的空间结构,称为酶的活 性中心 C COOH CH COOH CH 2COOH C COOH O CH 2CH 2COOH CH COOH NH 2CH 2谷氨酸NH 2CH 3CH 3O 丙氨酸丙酮酸 谷丙转氨酶NA D NA DP 或NA DH 或NA DPH H +++ H +NH 3L-谷氨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

心胸外科题库(详细参考)

胸外科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反常呼吸: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呼气时胸壁下降;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 起。 2纵膈扑动:是在开放性气胸时,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膈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 3凝固性血胸:当血液在胸腔迅速积聚且积血量超过肺、心包及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液发生凝固,成为凝固性血 胸。 4 创伤性窒息: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是闭合性胸部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征。 5 Horner综合征:肿物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6 休克: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伤为特征的病理性综合征。 7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8 DIC: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 9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供应心肌某一节段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的坏死。 二、简答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别称呼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