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食品新资源开发和利用

(原创)食品新资源开发和利用
(原创)食品新资源开发和利用

食品新资源开发和利用

学生:李志康

目录一新资源食品介绍

二食品新资源的利用现状

三食品新资源的分类和开发价值四食品新资源开发和利用实例

一新资源食品介绍

1.1 什么是新资源食品?包括哪些类型?

根据卫生部新版《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新资源食品包括以下四类。第一类: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具体是指以前我国居民没有食用习惯,经过研究发现可以食用的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质。动物是指禽畜类、水生动物类或昆虫类,如蝎子等。植物是指豆类、谷类、瓜果菜类,如金花茶、仙人掌、芦荟等。微生物是指菌类、藻类,如某些海藻。

第二类: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具体包括从动、植物中分离、提取出来的对人体有一定作用的成分,例如植物甾醇、糖醇、氨基酸等。

第三类: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例如,加入到乳制品中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第四类: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例如,转基因食品等。

1.2 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有什么区别?

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而且申请审批时也必须明确指出具有哪一种保健功能,而新资源食品则不得宣称或者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此外,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不同,前者适用于任何人群,而后者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1.3 新资源食品是安全的吗?其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新资源食品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为了规范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卫生部还专门制定了《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规程》。在指导原则方面,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具有很高的公认度的危险性评估和实质等同原则;在评估内容方面,不仅包括新资源食品申报时对技术资料和生产现场进行审查,还包括了产品上市后对人群食用安全性进行再评价;在评估专家方面,卫生部组织食品卫生、毒理、营养、微生物、工艺和化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估委员会,负责

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从而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通过了评估和审批的新资源食品,只要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应该是安全的、放心的。

1.4 我国已经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有哪些?

我国卫生部已经审批新资源食品共计340 种,其中自2003-2007 年间,我国已经批准试生产和正式生产的新资源食品共39种,包括动物双歧杆菌、海藻糖、低聚木糖等。卫生部表示,将对已审批的新资源食品按新《办法》进行清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根据2004 年第17 号公告,油菜花粉、玉米花粉、松花粉、向日葵花粉、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芝麻花粉、高粱花粉、魔芋、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刺梨、玫瑰茄、蚕蛹共14 种食品新资源被列为普通食品管理。

2010年3月9日,卫生部公布卫生部批准DHA 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 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了DHA 藻油、棉籽低聚糖、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花生四烯酸油脂、白子菜、御米油等7 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允许玫瑰花(重瓣红玫瑰Rose rugosa cv. Plena)、凉粉草(仙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允许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布渣叶(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cv.Acutifolia)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生产经营上述食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卫生部于2009年12月2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茶叶籽油、盐藻及提取物、鱼油及提取物、甘油二酯油、地龙蛋白、乳矿物盐、牛奶碱性蛋白等7 种物品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二食品新资源的利用现状

食物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食物资源的日益短缺, 人类为了获取充足的食物,必须开发新的食物资源。据预测, 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 市场需求粮食6. 4亿t(按现在每人每年粮食占有量400 kg计), 食油消费量按接近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计, 则食用植物油的市场需求量为300亿kg, 缺口为230亿kg, 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国土虽然广大, 但土

地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去除不能利用的沙漠、冰川、沼泽、城镇道路建设用地等土地, 实际能用于农林牧生产的只占63. 9% , 而世界平均为66% , 美国和印度更是达到87%和84%。

因此, 要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粮油安全, 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寻求新的食品资源势在必行。在我国, 食品新资源系指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 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物品。食品新资源应具有安全性, 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 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 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三食品新资源的分类和开发价值

3.1 植物资源

3.1.1 植物茎叶植物茎叶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植物茎叶种类繁多, 如树叶、水生植物、经济作物、豆科作物、蔬菜废弃物, 甚至蚕沙等, 可利用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十分庞大, 资源非常丰富, 是目前广泛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之一。常见的如芦荟、竹笋、蕨菜、茶叶、

银杏叶、杜仲叶、金花茶、狭叶荨麻、鹿耳韭、马齿苋、蒲公英、绞股蓝等, 都有食用和保健作用。

3.1.2野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许多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是良好的食品资源, 开发潜力很大。如中华猕猴桃、沙棘、刺梨、黄刺玫、沙枣、黑加仑子、越橘、山杏、橡子、榛子、余甘子、山梨等。

3.1.3植物的花及花粉许多植物的花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目前, 花及花粉食品热潮方兴未艾。植物花及花粉资源丰富, 采集方便, 品种单纯, 质量稳定, 充分开发利用该资源, 前景可观。目前开发利用的有鸡冠花、核桃花、鸡蛋花、杭菊、万寿菊、金银花、茉莉花、松花粉等。

3.1.4植物的块根、块茎植物块根、块茎中通常含有大量淀粉、维生素、矿

物质, 可制成各种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 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块根、块茎的植物较多, 如魔芋、蕨根、葛藤、苧麻根等。

3.2 动物资源

动物性食品由于富含蛋白质, 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喜爱的食品资源。但是, 人类目前利用的动物性食品仅占自然界中的极小部分, 尚有大量可供人类利用的动物资源有待开发。能被大众接受、容易开发、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3.2.1 昆虫昆虫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规模大、分布广、容易深入开发。据报道, 昆虫类食品均含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 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且含有大量抗菌肽物质。据专家预测, 21世纪昆虫食品将成为仅次于微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第三大类蛋白质来源。在日本已经将昆虫食品的开发利用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匹配以先进高科技、投巨资进行研究探索。昆虫食物来源简单、广泛,容易饲养,且生长繁殖快, 效益高。可大量开发利用的昆虫有蚕及蚕蛹、蝗虫、蚂蚁、苍蝇、蚯蚓、蜜蜂及蜂蛹、蚂蚱、蜗牛、肉芽等。

3.2.2 禽畜副产品畜禽副产品主要包括畜禽的血液、骨、内脏、皮毛、蹄等。畜禽副产品可开发利用的种类较多, 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3.2.2.1 骨畜禽的骨占动物体重的20%~30%,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如猪骨中含蛋白质32.4% 。畜禽动物骨可制成骨脂、骨胶、明胶、骨泥、骨汤浓缩品、骨糊肉、骨松、骨味素、骨味汁、骨味肉、磷酸氢钙片、维丁钙片、骨宁注射液、健肝片、骨活性肽干粉及多种氨基酸等产品。

3.2.2.2 血液畜禽的血液中含有20% 左右的蛋白质, 且是优质蛋白质。此外, 还含有钙、磷、铁、锰、锌等无机盐类和硫胺素、核黄素、泛酸、叶酸、烟酸等维生素。畜禽的血液在日本被加工生产成血香肠、血饼干、血罐头等休闲保健食品; 法国则利用动物血液制成新的食品微量元素添加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和科研的力度, 相继开发出血红素、营养补剂、超氧化品歧化酶、血浆冷冻品和血浆粉、营养强化剂、肉品发色剂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3.2.2.3 内脏畜禽的内脏包括心、肝、胰、脾、胆、胃、肠等,它们可以直

接烹调食用, 也可以加工成各种营养丰富的特色食品。

3.2.2.4 皮畜禽的皮中含90%以上的胶原蛋白, 是世界上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 可利用其生产胶原蛋白。

3.3 微生物资源

3.3.1 单细胞蛋白

细菌、酵母之类的微生物通过培养可制成含蛋白质高达70%以上的单细胞蛋白SCP。SCP氨基酸种类齐全、生物效价高,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SCP生长、繁殖速度快, 且不受地区、气候条件影响,不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多种资源特别是非食用和废弃资源如石油化工产品、工业废水、废渣、农、林副产品等再生资源作为培养基。我国的单细胞蛋白的开发, 虽然现阶段仍存在不少技术、经济上的障碍,但其利用价值高, 仍然具有开发应用的前景。

3.3.2 食用菌

食用菌指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全世界估计有10万种真菌, 但目前人工栽培的还不过30多种, 广泛栽培的也只有10多种。在近几十年间, 全世界食用菌的产量增长了20倍, 其发展十分迅猛。食用菌在我国历史悠久, 资源非常丰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极高, 干品含蛋白质13%~ 35%, 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食用菌生产设备、条件简单, 农林工业的废料, 如干草、秸秆、果壳、木屑、废糟渣等均可作培养基原料。

3.4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的资源非常丰富, 开发海洋资源对人类生存具有重大意义。海洋生物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科学家预言, 人类将来蛋白质的来源, 80%以上有赖于海洋资源, 而目前每年全球海产品的开发量仅1亿多吨,海洋捕捞仅6 000多万吨,不及世界海域可捕捞范围的1/10,可见海洋资源开发的潜力还相当广阔。

3.4.1 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中藻类可供食用和利用的有50多种, 海藻类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 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无机盐类和多糖类物质, 是膳食纤维的丰富资源。如紫菜干品中含蛋白质20%以上, 海带干品含丰富的碘。

3.4.2 海洋动物

海洋动物是指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蛇类、蛙类和兽类, 其中鱼类是最重要的海洋食品资源。海洋鱼类可制成食用鲜鱼浆,再被精制加工成风味独特的鱼丸等水产方便食品和海鲜即食方便食品。还可将鱼的内脏、水产品加工剩下的鳞等下脚料进行特殊加工, 制成各种保健食品或保健水产品。

四食品新资源开发和利用实例

4.1 葵花籽资源在食品工业中的新开发

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籽实。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西南部, 后传入我国并至少已有近400 年的栽培历史。近20年来, 葵花籽生产发展很快,世界葵花籽产量仅次于大豆。葵花籽因为其含有大量的高营养油而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生产葵花籽的国家有阿根廷、俄国、法国、中国、西班牙、美国等。目前在我国栽培较广, 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主要的葵花籽种植地区, 其温度、湿度、太阳照射时间、土壤等最适合葵花的生长, 与其他地区相比, 其产量和品质更胜一筹。

葵花籽仁含水分5.6%、蛋白质21%~30%、油脂28%~32%, 优于动物脂肪和植物类油脂, 其中亚油酸含量较高, 可达65%~73.9%。近代医学证明, 亚油酸有助于人体发育和生理调节、维持血压平衡,

经常食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有良好作用。瓜籽油中还含、胡萝卜素等, 有利于增强人体健康; 另外还含有糖类(可消化有丰富的VE、VB

6

的)12.6%、纤维素2.7%、灰分4.4%, 而且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含量也很高。目前, 葵花籽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一种炒制品来销售。在各大商场、超市, 我们均可在货架上看到各种各样包装精美的熟瓜子。可以说, 这是葵花籽在食品工业中最传统的一种用途了。但是,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技术手段的提高, 人们不断发现葵花籽新的食用及经济价值, 将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榨油后的葵花籽饼粕、剥壳后剩余的葵花籽壳,这些以前看似无用的部分现在都有了新的经济价值。其中, 葵花籽仁可用于提取葵花籽油, 提取油后剩余的葵花籽饼粕除可用作饲料外, 还可提取葵花籽蛋白、绿原酸等; 葵花籽壳, 可提取天然食用红色素、糠醛等。

4.1.1 葵花籽饼粕的利用

首先, 葵花籽饼粕可用作饲料。美国新奥尔良养殖研究所用榨油后的葵花籽饼粕作为高蛋白鱼饲料。用这种饲料喂养鲤鱼、草鱼和鲢鱼, 效果与掺入相同比例的鱼粉、大豆渣等高蛋白饲料相同, 而饲料成本降低了22%~28%。如果调整不同的添加比例, 可用来饲养其他水生动物。此外,约旦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实验证实了可利用葵花籽粕代替大豆粕作为羊的饲料, 用葵花籽喂养羊可提高其肉的质量。同时, 法国利用葵花籽饲养奶牛可得到高品质牛乳。

其次, 榨油后的葵花籽饼粕还用于提取蛋白质,可做成蛋白质粉来销售。葵花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 营养价值较高, 在人体内较易分解为必须氨基酸。葵花籽分离蛋白的吸油性、乳化性、发泡性较好。若添加到香肠中, 香肠熏制时可防止油脂分离,减少收缩现象; 若加到冰淇淋、午餐肉中, 能提高营养价值, 降低成本, 是食品工业理想的添加剂。

4.1.2 葵花籽植物蛋白饮料及乳制品的研制

在食品工业中, 葵花籽仁还可制作成葵花籽保健乳饮料、酸乳等产品。葵花籽仁中富含亚油酸, 亚油酸能起到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近来研究还表明, 葵花籽具有清除氧自由基(ROO·)的作用, 延缓衰老[7]。但作为一种植物蛋白资源, 其被用作饮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葵花籽仁本身无异味、香气浓郁, 制作工艺简单。而经乳酸发酵葵花籽乳制得的酸奶, 具有浓郁的葵花籽香味, 和酸乳应有的风味和口感。它没有其他的不良气味,酸甜适度, 口感细腻, 色泽均匀一致, 极为诱人。它所含的氨基酸、亚油酸、VE 及微量元素更高, 是一种理想的植物高蛋白营养酸奶。

4.1.3 葵花籽绿原酸的提取

绿原酸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利胆、抗菌、降压、升高白血球和兴奋中枢神经等多种药理作用。除了药用外, 绿原酸还可作为抗氧化剂而应用于食品工业。绿原酸在葵花籽中的含量较高。在提取葵花籽蛋白时, 绿原酸易在碱性和高温时氧化成醌类,形成绿色产物, 不仅影响蛋白产品的色泽, 而且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因此, 将绿原酸加以提取, 不但能获得药用价值极高的

绿原酸产品, 还为葵花籽蛋白的进一步利用创造了条件[8]。一般使用乙醇来提取绿原酸。

得到葵仁后, 人们通常都会把剥掉的葵花籽壳当作燃料使用, 或者直接就将其作为废物扔掉。其实, 葵花籽壳也是有着丰富的经济价值的。

4.1.4 葵花籽壳红色素的提取

在一般工业生产中, 对葵花籽壳的利用比较少。除用作燃料外, 葵花籽壳还含有多缩戊糖、纤维素、木质素等, 可作生产糠醛的原料, 也可用于制造纤维板等。此外, 还可利用葵花籽壳提取可食用天然红色素。

大多数合成色素是有毒的, 而天然色素则是安全的, 一些天然色素甚至有营养和医药的作用, 因此它们越来越受欢迎[10]。而葵花籽种植广泛, 价格便宜, 因此从葵花籽壳中提取色素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且葵花籽色素提取工艺简单, 葵花籽壳来源丰富。

经我们研究并提取出的葵花籽色素在不同pH 下颜色不同: 一般pH1~3 时呈鲜红色, pH4~6 时呈玫瑰红。它属于类黄酮类化合物, 干燥后为红紫色带光泽的固体, 易溶于水。它以葵花籽壳为原料利用水或有机溶剂提取, 可用于食品生产中对产品着色。

综上所述, 在葵花籽的传统用途外, 更深入地开发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各种应用, 可使葵花籽变得一身是宝, 过去利用较少甚至被当作废品丢弃的葵花籽饼粕、葵花籽壳都得到了重新利用, 从而将它的经济价值提高到最大。

4.2 鸡冠花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鸡冠花是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又易于种植, 分布范围很广。民间种植的鸡冠花主要用于观赏或作中药材使用。医药典籍记载, 鸡冠花茎叶、花序和种子均可入药, 性味甘凉无毒, 在祖国传统医药中具有多重功效。鸡冠花作为中药被《中国国药典》( 1963~2005版)一部收录。此外, 鸡冠花还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元代李果编辑、明代李时珍参订、姚可成补辑的《食草药本》中记载了不少人们食用鸡冠花积累的经验、验方。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鸡冠花的认识只局限在药用和观赏方面,鸡冠花潜在

的营养价值一直未被人们普遍认识,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全新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实验手段使人们有可能对客观事物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1995年, 翁德宝等对鸡冠花茎叶、花序和种子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鸡冠花植株内含有多种营养素。鸡冠花的营养价值不菲,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食品资源进行开发。

4.2.1鸡冠花中的营养素

4.2.1.1蛋白质和氨基酸鸡冠花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实验表明,同一品种鸡冠花植株的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每100 g新鲜普通鸡冠花花序、茎叶和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2.7,3.7,2.3 g, 普遍高于其他绿叶蔬菜。

实验还表明, 不同品种鸡冠花植株的同一部位, 其蛋白质含量也存在一些差异。翁德宝等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蛋白, 以WHO /FDA 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普通红鸡冠花、凤尾鸡冠花、园绒鸡冠花干燥叶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三种鸡冠花叶(干品) 蛋白质含量为23.7% ~ 27.4%,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为83.47% ~ 86.90%, 必须氨基酸的量占总氨基酸的40.2% ~ 41.7%。鸡冠花叶蛋白的营养价值高于一般常见的蔬菜。

实验采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普通鸡冠花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已知花序、茎叶和种子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须氨基酸, 组成齐全。其中, 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13.0% ~ 17.5%。谷氨酸在人体内参与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在大脑、肌肉和肝脏等组织中发挥解氨毒的作用另外, 种子中赖氨酸的含量高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若与粮谷类混食,可以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最经济的热能来源, 每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以提供16.8K J(4.0Kcal)的热能。碳水化合物除供给机体热能外,还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并且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膳食纤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 有利于预防高脂蛋白血症, 还可影响餐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预防胆石形成, 防止结肠癌变。运用常规方法分析表明,每100 g 新鲜普通鸡冠花花序、茎叶和种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2,8.2和31.2 g, 膳食纤

维含量分别为6.3,2.3和20.7 g, 普遍高于其他绿叶蔬菜。

鸡冠花籽油中的脂肪酸通过对普通红鸡冠花、普通白鸡冠花、凤尾鸡冠花、园绒鸡冠花成熟种子籽油脂肪酸组成成份的分析 , 已知4种鸡冠花籽油总不饱和脂肪酸( USFA )占总量的73. 10% ~ 76. 98%, 平均为75. 40%;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的含量在53. 26% ~55. 25%之间, 平均为54. 19%;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占总量的19.84% ~ 22.77%, 平均为21.22%。总饱和脂肪酸( SFA) 含

量在22. 88% ~ 26. 88%之间, 平均为24. 45%。总饱和脂肪酸与总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1: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的作用, 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下降,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能够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壁上凝集, 防止血栓形成。营养学的知识告诉我们, 膳食脂肪中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1:1的比例结构是科学合理的。鸡冠花籽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它是调和食用油的最佳油脂, 可以保证膳食成份中脂肪酸的组成达到营养科学的标准。

必须脂肪酸是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也是合成一些生理调节物质的前体。必须脂肪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对X 射线引起的一些皮肤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人体内的二种必需脂肪酸是n- 3系列的- 亚麻酸和n- 6系列的亚油酸。这二种必需脂肪酸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是评价其油脂营养的重要指标。在上述四个不同品种的鸡冠花籽油中, 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26%和49. 26%。

另外, 实验检测表明, 鸡冠花籽油中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油酸除了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以外, 还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具有抗氧化能力。上述四个不同品种的鸡冠花籽油中油酸的平均含量是20. 86%。

无机元素的含量通过对普通鸡冠花植株无机元素的分析表明,其常量元素钾、钙、镁的含量高于同科植物苋菜。在100 g 茎叶和花序的鲜品中, 钾含量分别为520,570 mg,钠含量分别为3.4, 1.5 mg, 钾和钠的含量构成符合日常膳食中常量元素高钾低钠的要求, 有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可以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动, 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 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人体钙缺乏可以导致婴幼儿佝偻病、成人

骨质软化症。普通鸡冠花每100 g 茎叶中钙含量> 390 mg。所以, 经常食用鸡冠花茎叶, 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组成, 对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鸡冠花种子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是6. 93 g /100 g, 锌的含量为4. 28 mg /100 g, 均高于谷类、豆类、瓜果蔬菜类。微量元素铁、锰、铜的含量高于苋菜。

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都以其本身的形式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植物中。

通常, 每100 g 普通鸡冠花新鲜茎叶和花序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达到112 mg 和97 mg;维生素B2 的含量是一般蔬菜的5~ 10倍; 每100 g 新鲜茎叶中维生素A含量为400 μg,- 胡萝卜素含量高达2 469 μg。种子中除了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以外, 脂溶性维生素E的含量为5. 24 mg /100 g。

人体依靠食物获取维生素。食物不足或食物供给单调, 都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 可能导致夜盲症, 还可能影响人体骨骼生长; 缺乏维生素B2, 会患外生殖器、舌、唇、口角综合症。维生素C、维生素E、β - 胡萝卜素都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一旦缺乏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所以,经常食用鸡冠花不但能保证机体代谢对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和 - 胡萝卜素等的需要, 而且还可以使各类维生素之间、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

4.3 狭叶荨麻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开发和利用

狭叶荨麻( Urtica angustifolia ) 为荨麻属多年生野生草本, 是传统的可药可食的野生植物。该菜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无机元素, 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更为突出, 是营养价值、保健价值极高的山野菜, 可调节人们的食物结构, 又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可鲜食、炒食、凉拌、酱菜、烹调等。荨麻除可用于烹调外, 还被用于商业性叶绿素的提取; 荨麻提取物还对患有前列腺增大者有益。研究表明, 荨麻叶是很好的必需氨基酸、抗坏血酸、糖类及几种矿物质元素的来源; 最近又发现荨麻提取物对NF - 6B 有抑制作用。然而在我国对

荨麻属植物的研究甚少, 没有被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仅开发出少数相应的产品, 使这种资源至今仅在当地被采食嫩叶, 喂饲牛羊, 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对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4.3.1 狭叶荨麻的化学成分

测定, 每100g 狭叶荨麻嫩茎叶中含有水分77.88 g、粗蛋白4.66 g、脂肪0.62 g、粗纤维4.34 g、碳水化合物9.64 g。还含有较高的铁、钙等无机盐及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氨基酸及无机元素, 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更为突出。它含有的叶绿素也高于其他任何蔬菜。每100 g狭叶荨麻幼苗中含脂肪1. 3 g、碳水化合物15 g、维生素B2 0. 09 mg、维生素C 98 mg, 并且笔者通过对狭叶荨麻根化学成分的预实验, 得到其根中含有黄酮、甾醇、有机酸、苷类、酚类化合物及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油脂等成分。

4.3.2 狭叶荨麻的应用

4.3.2.1 食用

狭叶荨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是营养价值、保健价值极高的山野菜。该菜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无机元素, 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更为突出, 可调节人们的食物结构, 又存一定的药用价值, 可鲜食、炒食、凉拌、酱菜等。在我国西北青海湖东侧的少数民族土族, 就有食用荨麻的风俗, 而且还以风味食品荨麻卷饼!而闻名。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狭叶荨麻的系列食品, 如: 大兴安岭林格贝尔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狭叶荨麻粉剂产品, 主要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以及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的治疗; 绿色无污染老汤系列山野菜等食品。在国外还用荨麻制成了De w illigen 大荨麻奶酪。我省以狭叶荨麻为主, 主要分布在通化、梅河、柳河等林区, 在当地被采食嫩叶食用及用于喂饲牛羊。狭叶荨麻叶粉末还是一种良好的叶酸稳定剂, 同时其成熟植株的茎叶晒干粉碎后, 又是一种很好的干饲料添加剂, 在俄罗斯早已将荨麻应用到了饲养业中。

4.3.2.2 药用

狭叶荨麻根、茎、叶70%乙醇提取物及根水提取物均具有抗炎活性和镇痛作

用。狭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 可治荨麻疹。鲜草捣汁外敷, 可治毒虫、毒蛇咬伤; 全植株均可入药, 味苦、辛, 性温, 小毒, 有催吐, 泻下, 解毒的功能, 并有祛风定惊、活血止痛、消食通便和解毒的功效。全草用水煎服, 可治胃腹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 适量煎汤擦洗, 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疼痛。根同黄麻根煎水洗, 可治湿疹, 对头部湿疹疗效较好; 适量浸酒数日, 服用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疼痛。经特殊加工后狭叶荨麻不仅有治疗关节疼痛、泻痢、清热、化痞、解毒、温胃的作用, 还有凉血的功效。目前, 在医疗领域, 已将狭叶荨麻提取物制成一系列产品, 如: 美国安利纽崔莱的锯榈莓荨麻根前列腺胶囊,摄护宁; 易生印帝安育发黑朵膏; 德国Bionorica 公司的Urtipret荨麻根干浸膏胶囊; 德国的风湿安,此产品为荨麻叶的浸膏制剂, 用于风湿痛患者的自助治疗, 是德国5个最常用药物之一, 并且在OTC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4.4 一种待开发的保健绿色食品新资源——鹿耳韭

鹿耳韭,又名卵叶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鳞茎粗壮。叶卵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叶柄与叶片接近等长。伞形花序似球形,密生白色小花。子房室,每室< 粒种子。鹿耳韭原产我国四川省海拔1500~4000m的山区,分布于我我国的贵州北部和东北部、云南西北部、青海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西南部,生长于树林下面、阴湿的山坡处、悬崖峭壁上湿润的石缝腐殖土中和湿地或山沟边。它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不施用肥料的绿色有机食品。当地人以鲜嫩的鹿耳韭作为食用蔬菜,因此身体特别健康。

4.4.1 鹿耳韭的营养食用保健功能

鹿耳韭因叶似鹿子的耳朵而得名,其茎叶均可食用,采摘色泽鲜绿的鹿耳韭用清水洗净即可炒食,其味甘甜,似韭菜味,长期食用可舒筋活血,滋阴壮阳,使人精神倍增。鹿耳韭因其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备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我国已有地区正在研究其驯化栽培,以期扩大其种植面积。

4.4.2 营养价值和功能

鹿耳韭中含有重要的营养物质见表1~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鹿耳韭含有丰富的营养,其总糖含量适中,果糖和葡萄糖能够形成鹿耳韭较好的风味。虽然蛋白质含量较少,但它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适合人体吸收。其他非人体必需氨基酸能够合成体内各种抗体、激素以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鹿耳韭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其中黄酮类物质可防止毛细血管破裂,消除淤血;Vc含量较一般韭菜高+ 一般韭菜仅为32 mg/100 g),具有防治坏血病的作用,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具有防治口角炎,唇干裂等作用,并维持人体健康;尼克酸具有维持皮合;VB

2

肤和神经的健康,促进消化;胡萝卜素能防止衰老,治疗夜盲症和弱视。另外,鹿耳韭的矿物质含量也相当的丰富,其钙、磷含量较高,并且钙磷比接近1:1,有利于钙的吸收;钾和钠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热能代谢;硫是构成鹿耳韭辛辣风味的主要成分,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铁具有预防缺铁性贫血、防止疲劳的作用;锌能提高智力,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育;镁具有参与体内的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和调节体温的作用;硒具有提高人体智力的作用。

结语: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科技发展,社会需要等动力下会不断取得更大更有价值的进步,更多的食品新资源会被开发出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当今全球食品新产品开发趋势

专栏 COLUMN 20 ? 2010.8 □ 美国小麦市场中心 侯国泉博士 Gary G. Hou, Ph.D., Wheat Marketing Center, Portland, Oregon, USA 当今全球食品新产品开发趋势 1 简单化 经济衰退使得人们越来越怀念简单时光和简单食品,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使人们追求天然和标签简单的食品。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 公司的市场调查,当消费者谈到食品和饮料时,他们最想 要的就是简单化。消费者追求采用简单、健康和天然的原料,并经过最少加工工序的产品。即使一种产品没有吸引人的健康形象,消费者似乎仍然对原料标签简单的食品感兴趣。食品生产商为此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干净标签”的产品。与2008年的467个产品相比,2009年至少有987个新产品使用了“简单(simple)”,“最简单 (simplest)”或“简洁(simplicity)”之类的词汇来描述。而使用“纯 净的、不掺杂的、地道的(pure)”,“纯净、单纯(purity)”或“单纯地、完全(purely)”等词汇的产品从2008年3 013种增长到2009年的 5 705种。与此同时,消费者还面对一大批打着诸如“爷爷亲手制 作”,“家庭制作”以及“家庭式”口号的新产品。 虽然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食品新产品开发却保持强劲势头。据总部在荷兰的全球消费者调研机构Innova Market Insights公司的市场查,2009年新产上市量比2008年至少增长15%。展望未来,一些新产品的 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变得逐渐明朗,它们 很可能对未来全球食品产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根据对市场的分析,Innova Market Insights公司提出了当今全球食品十大新产品发展趋势。 势新劲兰机I n 调品至未主变▲侯国泉博士 2 可持续性 贴有“本地出产”、“可持续性”、“公平贸易(fairly-traded )”的产品日益得到受过教育的消费者青睐。2009年标有“可持续性”的十大产品种类依次是(从多到少排列顺序):巧克力,茶,果汁和果汁饮料,鱼与海产品,谷物早餐,蛋糕(糕点与甜点),甜饼干,蔬菜, 碳酸饮料以及烹饪调味品。 虽然有机食品的发展受到了经济萧条的影响,但贴有“公平贸易”标签产品的销售量却得到显著增长。“公平贸易”的宗旨志在追求国际交易的公平性,以便改善发展中国家生产者公平交易的条件,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不少国际食品大巨头,比如吉百利(Cadbury )和玛氏(Mars )相继承诺采用“公平贸易”标签的原材料。另外,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的关注也逐渐进入主流消费者,说明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碳足迹”指的是食品生产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总量。 3 内在的营养价值 由于受到官方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的审批要求,而且消费者也逐渐对不能产生近期效果的功能性食品持怀疑态度,市场营销机构大力宣传某些食品的内在健康效益与自然保健功能。一些传统食品如水果、蔬菜、牛奶等的潜在健康效益会得到进一步地发掘与宣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作者:————————————————————————————————日期: 2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新资源食品名单

卫生部批准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的物质,共分为九类: 1、中草药和其他植物 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首乌、大黄、芦荟、枸杞子、巴戟天、荷叶、菊花、五味子、桑椹、薏苡仁、茯苓、广木香、银杏、白芷、百合、山苍籽油、山药、鱼腥草、绞股蓝、红景天、莼菜、松花粉、草珊瑚、山茱萸汁、甜味藤、芦根、生地、麦芽、麦胚、桦树汁、韭菜籽、黑豆、黑芝麻、白芍、竹笋、益智仁 2、果品类 大枣、山楂、猕猴桃、罗汉果、沙棘、火棘果、野苹果 3、茶类 金银花茶、草木咖啡、红豆茶、白马蓝茶、北芪茶、五味参茶、金花茶、胖大海、凉茶、罗汉果苦丁茶、南参茶、参杞茶、牛蒡健身茶 4、菌藻类 乳酸菌、脆弱拟杆菌(BF-839)、螺旋藻、酵母、冬虫夏草、紫红曲、灵芝、香菇 5、畜禽类 熊胆、乌骨鸡 6、海产品类 海参、牡蛎、海马、海窝 7、昆虫爬虫类 蚂蚁、蜂花粉、蜂花乳、地龙、蝎子、壁虎、蜻蜒、昆虫蛋白、蛇胆、蛇精 8、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类 珍珠、钟乳石、玛瑙、龙骨、龙齿、金箔、硒、碘、氟、倍半氧化羧乙基锗(Ge-132)、赖氨酸锗 9、其它类 牛磺酸、SOD、变性脂肪、磷酸果糖、左旋肉碱

日期公告名称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批准的其他原料 2008.5.26 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 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 的公告(卫生部公告 2008年第12号) 嗜酸乳杆菌、低聚木糖、透明质酸钠、 叶黄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库 拉索芦荟凝胶7种 2008.9.9 卫生部关于批准低聚半 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 告(卫生部公告2008年 第20号) 低聚半乳糖、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 GM080、GMNL-33)、嗜酸乳杆菌(菌 株号R0052)、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 R0011)、水解蛋黄粉、异麦芽酮糖醇、 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植物乳杆 菌(菌株号CGMCC NO.1258)、植物 甾烷醇酯、珠肽粉10种 2009.3.16 关于批准蛹虫草为新资 源食品的公告(2009年 第3号) 蛹虫草 2009.3.25 卫生部关于批准菊粉、 多聚果糖为新资源食品 的公告(2009年第5号) 菊粉、多聚果糖 201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2009年第18号)茶叶籽油、盐藻及提取物、鱼油及提取 物、甘油二酯油、地龙蛋白、乳矿物盐、 牛奶碱性蛋白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 允许酸角作为普通食 品生产经营 2010.3.15 关于批准DHA藻油、棉 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 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 规定的公告(2010年第 3号) DHA藻油、棉籽低聚糖、植物甾醇、植 物甾醇酯、花生四烯酸油脂、白子菜、 御米油等7种 允许玫瑰花(重瓣红 玫瑰)、凉粉草(仙 草)作为普通食品生 产经营,允许夏枯草、 布渣叶(破布叶)、 鸡蛋花作为凉茶饮料 原料使用。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食品新产品开发

第四章食品新产品设计开发 第一节食品研发选题设计 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品开发的成败。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掌握产品研发选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选题步骤 1. 产品的研发方向确定之后,要查找与所确定的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加工筛选,寻找出在这些研究中还有哪些空白点和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2. 进行论证看其是否符合企业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向,对创造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论证,以确保选题的正确性。 二、选题技巧 1.替换研发要素的方法 定义:在研究及开发实践中,有意识地替换原产品中的某一要素,就有可能找出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新问题,这种选题方法称研究要素替换法,又称旧题发挥法。 例如:某企业生产蓝莓饮料系列产品,“蓝莓”、“饮料”等都是研究要素。只要替换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都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研发题目。 (1)替换要素“蓝莓”,则产生新题目:小米饮料研发;红小豆饮料研发、绿豆饮料研发等等。

(2)替换要素“饮料”,则产生新题目:蓝莓酒研发;蓝莓醋研发;蓝莓奶研发等等。 2.从不同学科方向的交叉处选题 定义:从不同学科、不同学科方向的交叉处选题,应敢于突破传统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充分运用综合思维,发散思维,横向移植等多种创新思维方法,去激发灵感。 例如:菠萝啤酒的开发,就需要将饮料生产中的水处理、调色、调香、调味、增泡、碳酸化等技术,和啤酒生产中的糖化、发酵、罐装等技术相结合。 啤酒生产技术和保健食品生产技术结合,可生产出芦荟保健啤酒等新产品。 3.用知识移植的方法选题 定义:把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中去,从而使得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 例如:把化工等学科中的纳米技术、微胶囊、超临界流体萃取、膜过滤技术、超微粉碎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就构成了食品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 纳米技术可以赋予食品许多特殊的性能,与宏观状态下食品性质与功能相比,可提高某些成分吸收率,减少生物活性和风味的丧失,并可以将食品输送到特定部位,提供给人类有效、准确、适宜的营养。 通过微乳液将蜂胶制成纳米超微粉食品,其理化性质和作用发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我国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及其 全面解决方案 王占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数量有限和分布极不均衡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原因 ,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并最终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水体保护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原因;解决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面危机 1.1中国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加之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中国年均降水总量为61889 亿m3,平均降水深度648 mm ,年均地表水资源为27115 亿m3 ,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用世界上7 %的水养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按1999 年人口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232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40 m3的1/4 ,排在世界121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缺水遍及各个流域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 , 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需求加大 ,虽然节水和重复利用水源使需水定额增长趋势变缓 , 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将导致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2000 年工业用水达655 亿m3,2010 年达929 亿m3,2030 年将达1899 亿m3,2050 年将为3436 亿m3,生活用水将由2000 年的189 亿m3增加到2050 年的730 亿m3。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大的突破,水资源将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 世纪最为棘手的难题,甚至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2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需求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

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说明书 设计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 D HA茶籽油 ___________ 设计产品类别:_____________ 脑保健新产品设计________ 设计人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专业年级:食品学院08级食品科学专业 最佳联络方式:______________ E-mai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2月 目录 1?产品开发目的、意义 2. 产品配方简介、设计依据........................................... 2.1配方简介........................................ .... ........ 2.2设计依据....................................................... 3. 产品形式、包装设计简介........................................... 4产品法律法规符合依据.............................................. 5产品利润和生产成本说明............................................ 5.1材料成本................................... .... ............. 5.2机械成本.............................................. ??… 5.3建筑工程................................... .... ............. 5.4投资估算................................... .... .......... .… 5.5生产成本分析.................................... ... ...... .… 5.6禾U润分析................................ .... .......... .… 6产品市场规划定位与前景展望................... .. .................. 参考文献 (11) 附录产品试用调查问卷 ............. . .......................... ..... .......................... .... ......... 误!未定义书签。3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新资源食品编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在中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称新资源食品。 中文名新资源食品介绍新的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特点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等食品目录叶黄素酯、嗜酸乳杆菌等叶黄素酯成分叶黄素二棕榈酸酯叶黄素酯来源万寿菊花 目录 1 简介 2 新资源食品目录 3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新公告 ?与保健品的区别 简介 芦荟 芦荟 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食品称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新资源食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三)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国家鼓励对新资源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开发。 卫生部主管全国新资源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资源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部已批准了二十几项新资源食品,例如:仙人掌、金花茶、芦荟、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2008年5月26号发布了《2008年第12号公告》,批准嗜酸乳杆菌、低聚木糖、透明质酸钠、叶黄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库拉索芦荟凝胶为新资源食品。上述7种新资源食品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新资源食品目录 1. 中文名称:叶黄素酯[1] 英文名称:Lutein Esters 主要成分:叶黄素二棕榈酸酯 基本信息: 来源:万寿菊花 化学名称:叶黄素二棕榈酸酯(CAS 注册号: 547-17-1) 分子量:1045.71 分子式:C72H116O4 生产工艺简述:以万寿菊花为原料,经过脱水粉碎、溶剂提取、低分子量醇纯化和真空浓缩等步骤生产而成。 使用范围: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即食谷物、冷冻饮品、调味品和糖果。 使用量:≤12 毫克/天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16. 工业需水弹性系数:指工业需水量增长率与工业年产值增长率的比值。 17. 生态基流: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保持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二保留到河道中的最小水面。 18. 河道输沙需水量:是指保持河道水流泥沙冲淤平衡所需水量。 19. 系统网络图:需水工程、分水点、计算分区 20. 水资源一、二、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答:一次供需分析: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按供水预测的“零方案”,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有缺口,则二次供需分析:考虑强化节水、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等合理抑制需求措施, 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挖潜配套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增加供水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仍有较大缺口,则三次供需分析: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状况,一般用被开发量与水资源量的比值表示。 22.投入产出分析:是同时将“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产出”指的是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 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等。 23.投入产出表:用棋盘式表格反映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联系。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藻糖的提取及其应用前景 08药学【际医药贸易】2班黄祖凡0803512219 摘要: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还原性双糖,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吸水性和防腐能力强,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本文依据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保健作用、提取情况和生产方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海藻糖;海藻;保健作用 一..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 1.1海藻糖的特性 海藻糖(trechalose,分子量FW378)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a,a11键接的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不带可游离的醛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双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外加海藻糖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抗逆保鲜作用。利用这一特性,海藻糖已被开发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酶和疫苗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和保存。 1.2海藻糖的分布情况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体内的双糖。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海藻糖主要分布在子囊孢子和细胞质中。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

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海洋蔬菜”,即是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苔条、裙带菜、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海藻糖含量高达干重的16%以上。二.海藻糖的保健作用 海藻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蛋白类物质,具有广泛而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应用价值。 2.1免疫调节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地提高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促进人体外周血中NR细胞的活性等。科学研究表明:海藻糖具有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多种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哺乳动物中也已证实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降血糖作用 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FSG)能使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对小鼠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极其安全的口服天然降糖活性物质。腹腔注射较低剂量F4(FSG的高纯组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2.3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由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LMSF)在体外能够直接清除过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体内也有显著增强血清和组织中SOD活力。因此,LMSF在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方面即在抗氧化作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 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以践行“人本教育”理念为宗旨。学校特举行八、九两个年级全员参加的“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大型科技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资源积累”、“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线”。让他们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彰显他们个体的生命价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 3、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4、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面了解过去及现在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与治理措施,以便于为当地政府提

供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防治保护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方法〕: 一、调查走访; 二、实地调查; 三、交流与合作。 〔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现将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小组学生向当地长期居住的老人或村委会干部了解当地过去及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状况,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笔录,以利于后期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各小组按本村或本组的实际情况作好出行安排,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目前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详细记载(地点、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等),以确保后期的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学生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各有特色的且富有一定价值的个体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材料汇总,由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形成能代表共性的可行性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如实呈报,为当地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总结评价〕: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简介] (1)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1) [教师简介] (1) 主讲教师:杜晓丽 (1) [课程学习] (1) [教学大纲] (1) [教学重点] (1) [教学内容] (2) [课程拓展] (24) 推荐书目: (24) 推荐书目: (25) 推荐书目: (25) [课程简介]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师简介] 主讲教师:杜晓丽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 [课程学习] [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 一、水资源的定义 二、水资源的特性 三、水资源的开发 (一)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二)地表水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内容] 一、水资源的定义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那么首先说到水资源,我们都知道水资源是一种典型的自然资源。那么所谓自然资源呢,就是指的参与人类生态系统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从而保证系统的代谢功能得以实现,促进系统稳定、有序、不断进化升级的这种各种物质,我们统称为自然资源。那么自然资源呢,并非泛指是所有的物质,而是特指哪些呀?那些有益的有助于人类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发展的一些自然物质,那么它对人类来说呢具有可利用性。 水资源的定义呢,它的发展经过了一个发展阶段,最初在国外的时候呢,很早在1894年,然后才提到了这个水资源的概念。它的由美国的地质调查局来提出的。那么这个局呢是专门设计了一个处,为水资源处。随后呢在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当中对水资源做了解释,它认为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的总量,就是我们认为的水资源。那么到了1963年,英国水资源法呢,把水资源定义为地球上足够数量的、可利用的水。那我们可以看出来,到这我们的把水资源呢强调了它是可利用的。到最后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制订了这个水资源评价活动,那么对水资源定义是这样说的,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被利用。那

三七作为食品新资源的前景调查报告.

三七作为食品新资源的前景调查报告 化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黄涌 20120814011042 前言: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 gin se 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 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素有金不换”、南国神草”等美誉,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保持机体生理平衡等方面有预防、治疗和保健功效。主产于云南文山、砚山、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 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在云南等地长期被当作传统保健食品。 摘要:近年来,虽然在三七主产地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展了多家三七药品或食品企业。但是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没有列入卫生部食药两用”名单的中药材将无法加工成食品。由于三七目前仅属中药材,还未列入药食两用”名单,作为名贵中药的三七食品能否继续当食品?这是三七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文山各族人民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院老师交谈,以及在三七交易市场的走访观察,让我了解了三七的用处和发展趋势。 、三七食品销售四处碰壁” 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可添加既是食品 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但是三七目前还没有列入卫生部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清单”。这意味着,三七只能作为保健品或药品原料,而作为为食品在流通领域中仍然四处碰壁”。 目前三七产品主要包括药品、保健食品、日用化妆品、食品和工艺品五大类产品,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 缩版

一、绪论(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非常规饲料 含义:指在传统的动物饲养中未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使用过,以及一般在家畜家禽商品日粮中不用的饲料 分类:基础非常规饲料、辅助非常规饲料 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种类:农作物秸杆类、秕壳类;林业副产品;糟渣、废液;植物饼粕类;动物性屠宰下脚料;再生饲料;矿物质饲料;餐饮饲料 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的意义: 常规饲料已经不能满足家畜发展的需要 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经济意义 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动物性蛋白饲料资源及其加工工艺设备 1、畜禽屠宰加工下脚料:肉骨粉原料、血粉猪毛羽毛粉、皮革粉、蚕蛹粉、肠膜蛋白粉、乳清粉 2、动物性矿物质饲料:骨粉、蛋壳粉、贝壳粉、虾壳粉 3、动物性原料生产饲料的一般工艺可以分为5个部分:物料的预处理;灭菌分解;脱水、脱脂、浓缩、液—固分离;干燥;粉碎、打包 灭菌通常采用的高温加热,加热可以使动物蛋白凝聚,便于后续工序——分离的进行。加热操作可以分为直接蒸汽加热、间接蒸汽加热的蒸煮法和电裂法分解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料分别采用水解法和酶解法 (1)物料破碎(预处理)主要包括清洗、去杂和粉碎。 清洗是满足卫生条件;去杂主要是保护设备和维持正常生产;粉碎有两个目的:增加物料的表面积、满足产品的几何尺寸要求 (2)灭菌、熟化和水解 加热蒸煮的目的:对物料起到杀菌作用;破坏动物的组织和细胞,使蛋白质凝聚变性;细胞内水分、脂肪容易释出 加热蒸煮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物料种类、几何尺寸、ph 值等。对于不同的物料要根据其物料特性、产品的质量指标、前后工序的要求及操作的经济性,通过试验,优化加热蒸煮过程的工艺参数 (3)液固分离——脱水、脱脂 高水分物料不宜直接干燥 为了防止油脂氧化引起贮存过程中的饲料产品变质,生产过程中要脱除脂肪。 常用脱脂方法: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机械压榨、膜过滤(膜分离) (4)浓缩 对于高水分含量的液体物料应在干燥前采用浓缩的方法去除料液中的水分 浓缩的常用的设备:中央循环管式蒸发皿、长管膜式蒸发皿、盘管式和薄膜式刮板蒸发皿 (5)干燥 干燥的目的:降低物料的含水量,阻止和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少霉变,有利于储存;满足后续的加工的工艺要求 干燥的方法:在低水分下,物料水分不超过20%,可以采用冷却干燥,来降低加工成本;当物料水分大于20%以上时,一般冷却干燥不能降水,必须加热干燥;冷冻干燥 选择干燥设备和方法的参考依据: 应该分析和研究物料特性和产品要求;认真核算干燥成本;减少干燥过程中物料的营养损失,防止物料烧焦和燃烧,严格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干燥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必须要净化处理 生产中的常用设备: 1、物料的预处理:清洗机、破碎机 2、灭菌、熟化和水(酶)解设备:连续螺旋蒸煮机、卧式联合蒸煮器 3、脱水、脱脂机械:螺旋压榨机、三足式过滤离心机、螺旋卸料离心机、高速离心机 4、计水浓缩设备 5、干燥 干燥过程的分类 压力不同:常压干燥、真空干燥 热能传给湿物的方式: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 干燥设备的选择(干燥器) 选择干燥器的条件:根据被烘干的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通过对所选的干燥器的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进行经济核算 选择干燥器注意的问题:能保证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选择干燥设备要考虑物料的性质(含水量、物料的粘性、被烘干水的形成) 干燥设备热源:电加热、蒸汽、燃油、热风炉、煤加热 干燥设备:卧式圆盘干燥机、管束机干燥机、滚筒干燥器、喷雾干燥、气流干燥器、带式干燥器、振动流化床式、箱式沸腾干燥器、转筒式干燥机、旋转闪蒸式干燥机 鱼粉生产与加工技术 1、鱼粉特点:鱼粉是优良的饲料蛋白源;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高于植物蛋白;含有丰富的钙、磷维生素和动物生产和繁殖的微量元素 2、按品质分类 白鱼粉:由冷水鱼加工而成,粗蛋白含量68%~70%,主要用于特种水产 红鱼粉:由鲢鱼、沙丁鱼、凤尾鱼、青皮鱼、小杂鱼和鱼品加工下脚加工而成,粗蛋白含量68% 3、按加工方法分类:直火烘干法、蒸汽烘干法 4、鱼粉搀假:稻壳粉、棉粕、菜粕、羽毛粉、蟹壳粉、血粉、虾壳粉、贝壳粉 5、鱼粉加工工艺 加工方法:干法鱼粉加工工艺、湿法鱼粉加工工艺 干法鱼粉加工工艺的特点:工艺简单,但质量很差,不易保存,蛋白质含量低,含盐分较高;生产能力低,劳动强度大;能耗比较高 干法鱼粉加工步骤: 湿法鱼粉加工工艺的优点: ①蒸煮干燥过程中加热温度较低,时间短,所以鱼油和鱼粉的质量好 ②对原料的适应性强,鱼品下脚都可以生产 ③鱼汁水中蛋白质的回收,供鱼粉产率和质量均得到提高,减少了废 液排放的污染 ④连续闭式生产,劳动条件改善,生产率高 ⑤脱水方法有效配合,单位产品能耗低 湿法鱼粉加工步骤: (1)蒸煮 可以对原料进行杀菌,还可以使鱼肉组织熟化,蛋白质凝聚,油脂分 离析出 为后续机械分离、脱水和干燥等操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蒸煮温度在85~100℃之间,可以通过调节蒸汽压力来调节蒸煮温度 蒸煮时间为15~35分钟,是通过调节螺旋轴的转速来实现的 (2)过滤和压榨 经过蒸煮,鱼中的蛋白质凝固,油脂析出,用筛网过滤的方法先过滤 出一部分含油汁水,紧接着趁热进行压榨 脱除鱼组织中结合比较紧密的含油汁水,用螺旋干燥机 (3)油水分离 便于油水分离,用离心机分离出固体颗粒,滤液为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其连续输送至高速离心机,分离油和汁水 (4)汁水浓缩 含水量在90%以上,必须采用真空浓缩的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将 汁水中的部分水分汽化分离,让固形的含量由8%左右提高到40%~ 50%,然后将汁水浓缩液与压榨后的鱼粉混合,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 汁水浓缩的作用:回收蛋白质,提高产品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大幅 度降低了废水的排放污染;回收的蛋白质含量高;蒸发浓缩耗能低 (5)干燥 经打碎的鱼饼加入到一定量的汁水浓缩液,混合后送入到干燥机内干 燥 干燥机一般使用圆盘式或管束式烘干机 一般湿鱼粕在120℃的温度下经过20~40分钟,可以将水分降至10~ 20%,成为粗鱼粉 物料干燥蒸发的水汽由风机抽送到废气吸收和焚烧系统 (6)粉碎: 干燥后的粗鱼粉,除去混入的铁石等杂物就可以送入到粉碎机内进一步粉碎 (7)废气处理 鱼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刺激性臭气的废气 生产过程中(蒸煮、干燥、浓缩)产生的废气由管道引至送到废气吸 收塔中处理,废气不会逸出 动物屠宰下脚料的加工技术 1、资源、营养价值及加工方法 动物屠宰后的下脚料主要包括动物的血液、骨肉、毛、皮、蹄、角等 这些废弃物经过适当加工可以制成各种产品,如血粉、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肉骨粉、羽毛粉、皮革粉等 下脚料主要由脂肪、水合物和干物质组成,水合物是含有各类盐类的细胞水,干物质则多为蛋白质,其它的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2、加工过程是对脂肪、水和干物质进行分离 3、加工方法 (1)加热分解法 分为干法分解法和湿法分解法 湿法分解法直接用蒸汽(70℃以上)进行加热分解,缺点是增加大量的冷凝水 干法分解法通过夹套进行间接加热,温度较高,100℃左右,蛋白质容易变性和破坏 (2)发酵法 (3)酶解法 利用生物酶对动物下脚料进行酶解处理的一种加工方法 该法生产出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平衡,容易让动物吸收和利用 加工设备简单,投资较少,技术要求不高 (4)热喷法 热喷角蛋白类(羽毛粉毛发蹄角)可以制成角蛋白 生物学效价较高 (5)膨化法 原料在挤压螺杆的挤压下与挤压腔内阻力环等产生强烈摩擦而获得热能和高压 经挤压物料通过挤压腔进入大气时,由于压力和温度剧降而膨胀,生产成膨化蛋白饲料 血液的开发利用 1、全血粉含蛋白80%以上,其中氨基酸接近或者超过鱼粉,是很好的动物蛋白饲料 2、血粉的生产加工可以分为发酵法、酶解法和热加工法 3、热加工法包括旧式蒸煮法、膨化法、现代蒸煮脱水干燥和喷雾干燥法等 (1)发酵法 发酵主要设备:灭菌锅、培养箱、称量和混合设备、管束式烘干机、储存罐、发酵床、蒸汽凝结和脱水离心机 工艺特点 血液从屠宰到发酵处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不受污染,生产率高 在菌种选育注意蛋白酶的活力和酒精发酵力 血粉的氨基酸的平衡性差 注意事项:菌种要纯,不含任何杂菌;血液要新鲜;控制温度不超过25~39℃;发酵时间不能过长 (2)膨化法 工艺说明 新鲜血液的采集烫煮和挤压工艺在屠宰场里完成 血豆腐干燥为自然干燥 膨化机选用单螺杆机 适应血粉加工,应该有水冷系统和控温系统 工作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