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函数的概念

中职数学-函数的概念
中职数学-函数的概念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最全)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4 1(2322 2 - +=-+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2 2 2 )(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 2 3 3 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 -∈+-=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N (正整数集)、+ 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完整版)中职数学教案——函数的单调性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2)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3)熟练应用定义判断函数在某区间上的的单调性。 2、能力目标:通过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逻辑思 维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一般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 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 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教学重点】 函数的单调性定义。 【教学难点】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分析法、举例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 时间 教学 目的 教学呈现 教学 方法 说明 复习旧知5 分 钟 检查学 生对函 数奇偶 性的掌 握情况 (出示2 ) (x x f=及 x x f 2 ) (=两函数图像) 1、提出问题: (1)何为奇函数?何为偶函数? (2)怎样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 2、回顾归纳: (1)图像:关于y轴对称---偶函数 关于x轴对称---奇函数 (2)表达式:在定义域内 ..... 满足) ( ) (x f x f= ----偶函数 满足) ( ) (x f x f- = ----奇函数 指名 回答 引导 归纳 课件出示 函数图 像,进一 步直观上 帮助学生 理解巩固 概念。 导入新课5 分 钟 创设 情境 引出 课题 1、引言:同学们对函数的奇偶性掌握得很好,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2、问题情境: (1)下图为某股票在9∶00~11∶30内的行情 图,请描述此股票的涨幅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有些时候该股票的价格 随着时间推移在上涨,即时间增加股票价格也 增加;有时该股票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在下跌, 即时间增加股票价格反而减小. (2)其它:气温时段图、水位变化图、心 电图等。 3、归纳: 上述现象都反映出了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 ——单调性 自由 发言 举例 法 板书: 3.2函数的 基本性质 课件示图 鼓励学生 积极发 言,培养 学生语言 表达能 力。 课件示图 使学生体 会函数单 调性的实 际意义 板书: --单调性 新授课1、函数的单调性 (1)观察下列函数图像 讨论:各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当自变量x在定义域内逐渐增大时,其对应的 函数值y是怎样变化的? 分组 讨论 培养学生 的观察、 分析、概 括能力。

中职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学内容: 1.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并了解函数的三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 3.能够准确的判断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根据已知自变量x的值求出函数f(x)的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根据函数的性质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老师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上台自我展现力、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进程: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过年的时候买过的哪些东西吗?是不是价格都贵了些? (比如有苹果,荔枝,香蕉,脐橙……) 师:大家有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平时我们买5斤苹果,3元一斤的话只要15元,到了过年的时候;到了过年同样的5斤苹果,5元一斤的话却要25元甚至更多…… 师:同学们发现这其中的变量没有?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5斤苹果是常量,苹果的价格是变量) 师:那么同学们发现这其中的规律没有,就是当自变量在发生变化的时候(苹果价格),因变量是不是也要跟着发生变化(苹果的总价) 师: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函数的例子吗? 1.比如今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当时间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天气是不是也在跟着发生变化(自变量x,因变量y) 2.比如大家在做体检的时候,大家的那个心电图都是一个有关函数的一个图形(x表示时间,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像这样两个变量,就可以说y是x的函数。 我们可以用一下图形来表示函数与自变量及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Y=3x X y 1

(完整版)中职数学函数的实际应用教案

函数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条件分析 1.学情分析函数的实际应用是函数这个章节的第五节课,通过前四节课的情景教学,学生对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单调性、奇偶性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情景教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 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应用广泛,教材中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举了五个例子,目的是启发学生应用函数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A 层: 1. 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 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 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4. 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B 层: 1. 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 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 3. 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C 层: 1. 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 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分段函数图像的概念和性质,直观感受函数的实际应用;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分段函数的概念和作图方法;通过练习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函数的实际应用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分段函数的概念和作图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段函数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五、主要参考资料: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学生学习指导用书、教学参考书。 六、教学进程: 复习导入: 函数的概念一一什么函数?如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有那些表示方法? 函数单调性一一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某天,奉节职教中心校长到我校参观,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决定坐出租车。从职教中心到我校全程17公里。出租车按如下方法收费:起步价 5 元,可行3公里(含3公里);3公里到7公里(含7公里)按1.6元/公里计价 (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7公里以后按2.4元/公里计价(不足1公里,按1公里计算)。试写出以行车里程为自变量,车费为函数值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图像。 请问假如职教中心校长坐出租车打表到我校参观,他需要付多少车费? 分析:当行车里程在3公里及以内时,我们需要付车费5元,当行车里程在3公里以上,7公里时,我们需要付车费[5元+1.6元(x-3)]元,当行车里程在4 公里以上,5公里时,我们需要付车费5元+1.6元+1.6=8.2元,当行车里程在7 公里以上,我们需要付车费[5元+1.6元4+2.4 (x-7)]元 行车里程(公里)x0

(完整word版)中职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练习题含答案

中职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练习题 A 组 一、选择题 是 则下列各式中无意义的的终边经过点、若角),0(),,0(1≠m m P ααSin A 、 αcos 、B αtan 、C α sin 1、D ) sin ),0(),3,(2( 的值是则终边上有一点、角αα≠a a a P 2 3、 A 2 3-、B 23±、C 3、D ) ( 3的是角函数中,只能取正值的一个内角,则下列三为、若ABC A ?A A sin 、 A B cos 、 A C tan 、 A D cot 、 、第二象限角 A 、第三象限角B 、第二或第三象限角C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D 二、填空题 = =αααsin 5 3 cos 1,则是第四象限角,、若 =αtan ==ο ο 110tan ,110cos 2则、若a =-ααsin ),5.3(3终边上一点,则是角、若点P =αcos =αtan

=-++-οοοο ο 30sin 30cos 30tan 4 3 45sin 60cos 4222 、计算 三、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x x y cos sin 1-+=、 x y tan 12= 、 B 组 一、选择题 ) ( 所在的象限是,则点、已知)cot ,(cos 3 21ααπ αP =、第一象限A 、第二象限 B 、第三象限C 、第四象限D ) (的值为则为其终边上一点,是第二象限角,、αααsin ,4 2 cos )5,(2x x P =410、A 46、B 42、C 4 10-、D ) (的取值范围是内在第三象限,则在区间、已知点θπθθ]2,0[)tan ,(cos 3P )2,0(π 、A ),2(ππ、B )2 3,(ππ、C )2,23(ππ、D )( 是,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若 2 4 4π θπ < < θθθtan cos sin >>、A θθθsin tan cos >>、 B θθθcos sin tan >>、 C θθθcos tan sin >>、 D 二、填空题 的取值范围是 实数则的终边上,且在角、若点a a a P ,0sin ,0cos )2,93(1>≤+-ααα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的概念word练习题1

函数的概念练习题 1、下列四个图像中,是函数图像的是( )。 A .(1) B .(1)、(3)、(4) C .(1)、(2)、(3) D .(3)(4) 2.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图象的是( ) 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221533x x y x --=+- ⑵21 1()1x y x -=-+ x O y x x x y y y O O O (1) (2) (3) (4)

⑶01(21)1 11y x x = +-+- 4.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 ⑴3)5)(3(1+-+=x x x y , 52-=x y ; ⑵111-+=x x y , )1)(1(2-+=x x y ; ⑶x x f =)(, 2)(x x g = ; ⑷x x f =)(, ()g x =;⑸21)52()(-=x x f , 52)(2-=x x f 。 A 、⑴、⑵ B 、 ⑵、⑶ C 、 ⑷ D 、 ⑶、⑸ 5.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x x f =)(与2 )()(x x g = (B )||)(x x x f =与?????-=22)(x x x g )0()0(<>x x (C )||)(x x f =与33 )(x x g = (D )11)(2--=x x x f 与)1(1)(≠+=t t x g 6、已知函数x x f -= 21)(的定义域为M ,2)(+=x x g 的定义域为N , 则=?N M A.{}2-≥x x B.{}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