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摘要】学贵多疑,质疑是思维的启动器,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然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长期压制学生的质疑精神,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质疑,不敢质疑,不善质疑,导致学生课堂质疑能力的缺失。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尝试针对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中质疑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情感态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多疑,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因此可以这么说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长期压制学生质疑精神。实施新课改之后,许多教师虽然也注意到了要启发学生质疑,并采用了一些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事实上,目前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令人担忧的,已经达到了“缺失”的程度。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出的结果发人深省: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质疑的学生中,小学为13.8%,初中为5.7%,高中为2.9%。如果说小学生高出初中生、高中生的那几个百分点让小

学教师还能聊以自慰的话,那当我们面对着13.8%以外的那些学生时,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们该作何感想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中想问、敢问、善问、好问,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

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缺失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学校的,也有家庭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三怕”:

(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批评、指责

不少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被教材与教案所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氛围,导致学生不敢质疑。上课时,教师一切均按教案实施,就教材论教材,以知识讲知识,严格维护苛刻的教学秩序。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记。学生对教师不敢说不,对教材一味迷信,认为教材中写得都是对的;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小圈子中,缺少主动参与,缺少自我意识。如此缺少创造性的教师和教法,怎能教出有“胆量”质疑的学生?这就促使一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问,总害怕提错问题,害怕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程序”,遭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对提问有后顾之忧。

(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年龄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学生不善于提问,不知道该怎样去提问。比如,课堂上,有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很幼稚、可笑,有的学生所提的毫无价值可言。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不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好好地制止笑别人的学生,鼓励因质疑而被笑的学生,这样就会有意无意间打击了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质疑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不善于思索和质疑,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害怕被同学耻笑,害怕质疑。

(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自己

师道尊严作怪。有不少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底蕴不足,如知识结构、教材钻研、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局限,惟恐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学生的提问下“露出马脚”,

因而缺少自信心,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害怕学生的问题自己答不上来,有失面子,所以对一些爱质疑的学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这种“封杀政策”,造成了很多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老师、同学耻笑,不敢提问。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地限制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以上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成为小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的瓶颈。那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摆脱以上的樊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创设氛围,敢于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教育方式,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做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具体要做到: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二,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第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管其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幼稚可笑,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保持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形成宽松的质疑氛围。

(二)精心设计,诱发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设疑,是教师有意将“疑”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旧教材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设计疑点的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问题场景,诱发学生去质疑,对于质疑得不够合理的地方,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再去质疑,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级,

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能力将会是最棒的,也将能最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

(三)授予方法,指导质疑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善问会疑,教师就要“教以渔”。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的确,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同时,答案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由于受学生身心、智力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抓住课后思考与练习质疑;抓住课文的矛盾处质疑;抓住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质疑;抓住课文的结尾处质疑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懂得用什么形式质疑,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特指问,有的是非问……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该在什么地方问,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不仅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四)加强训练,善于质疑

虽说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但要形成能力,还须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培养。起始阶段,教师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训练,大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培养学生怎样去质疑时要注意这几点:第一,要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和学生思维基础,给学生留下的自由发展空间。第二,培养学生不盲从从众的思维品质。教育学生不要不懂装懂,让学生知道“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第三,不要盲从任何人的结论(包括家长、老师和教材),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与人交流。第四、适当保留孩子的“无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产生质疑、释疑的冲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

(五)赢得支持,全面提升

“五个手指,有长有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方面的,也有遗传方面的;有知识积累方面的,也有行为习惯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因素,想方设法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以求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小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不再缺失,为小学生成为一个爱思考、会思考、善思考的创新型人之才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追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为学生终身所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陶行知. 创造的儿童教育

[3]李谨瑜等.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4]王重玖. 小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008年12月17日

[5]刘淑玲. 让“疑”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教学参考. 2009年9月号.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因与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 因与对策 课堂上的小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故事中的角色是班里的孩子们,但不是特定的某一个孩子。孩子通过聆听故事,用第三人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另一个我”提醒“我”改掉问题行为。除此以外,针对班里经常发生的行为,我和孩子们事先做了一些约定,与大家分享。 行为一: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习惯把课堂当成活动,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约定一:口号约定 师:“6-7-8”。生:“闭嘴巴”。 师:“1-2-3”。生:“坐端正”。 优点:有点节奏,有点押韵,口号不用多,好用就好。 行为二:分组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电脑上的练习还没完成,老师却不得不打断孩子们的行动。

约定二:节奏约定 无论你在做什么,当听到“哒哒,哒哒哒……”拍手的节奏时,请停下手里所有的事情,跟着老师一起做。 优点:前两下慢,后三下快,既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游戏,这个约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自身正在进行的活动转移到全体同学要一起进行的活动中;节奏拍手是一种动静的调节,甚至得到惊喜,全体同学都拍在同一个节奏点时,团体的力量体现了。 行为三: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害怕回答问题,怕回答错,怕同学嘲笑。 约定三:奖励约定 以星星为奖励,回答问题,错了也有—颗星,对了星更多。 优点: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提“白开水”问题,提问的过程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只要孩子愿意思考,老师就应肯定。肯定的是结果,也是过程。 行为四: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适合占用课堂时间处理

约定四:提醒约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时间是大家的,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占用大家的时间。提醒约定分为四个层次:(1)原地起立。第一次问题行为时,孩子起立后,只要自己认识到错误,自己随时坐下;(2)站到教室前方。多次同样错误时采用孩子站到指定位置,即使认识到错误,也必须站够3分钟以上才可 __回座位;(3)写反思日记。对影响比较大的问题行为,需要孩子写反思日记,“为什么会发生问题行为”,不限字数;(4)写检查。严重的一种惩罚,限定字数,字数是所在年级数的一百倍,比如五年级需要写够五百字,所写检查会占用课堂时间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同学们判断是否诚恳。 优点:提醒约定的重点在于提醒,在认可学生都是好孩子的前提下,通过团体监督,让孩子自我修正,并对进步及时奖励。 约定是老师和孩子共同建立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共同约定,约定是一种承诺,也是孩子行为的准则。孩子在约定的互相监督中自我管理,进而守纪律,守法则。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游戏汇总

小学语文课堂游戏汇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课堂游戏汇总 1、叫号接龙 把游戏者等分成4队,各队依次报数,记住自己的号码。准备小黑板四块,粉笔若干。游戏开始,主持人叫号发令,比如::“3号,写5个字!”各队的3号上来写5个字。接着主持人又喊号发出写×字的口令,如此进行若干次,最后再请各队的一个队员上来,字数不限,把句子写完整,看哪队的句子思想内容好,文笔通顺,幽默有趣,可得高分。第二轮,主持人可给各队规定“龙头(即第一个字)”,比如“春、夏、秋、冬”,方法同前。第三轮,还可规定龙头和龙尾的字,如1队的头是“雏鹰”,尾是“飞起”;2队的头是“手拉手”,尾是“共同进步”;3队的头是“学”,尾是“玩”,4队的头是“吃冰棍”,尾是“拉肚子”。第四轮,除了规定龙头、龙尾外,还可规定龙身某二个位置是什么字,如1队的第14、20个字为“作、文”;2队的第6、13个字为“游、戏”;3队的第13、19个字为“其、乐”;4队的第9、15个字为“无、穷”。让各队在欢乐中、积极思维和共同合作努力下,把句子写出水平。 2、做哑剧 做这个游戏,始终不准发出声音。 主持人先板书“做哑?”,示意举手填空,有填“巴、语”等,都不对,当填入“剧”时,伸出大姆指表示赞叹。接着板书“各小队走出教室,到操场,手拉手,围成圈。”之后,请出两人假装摇长绳,大家依次跳……。再各队对分两组玩抱腰拔河、摸瞎子等游戏,结束后返回教室,主持人板书“作文:做哑剧”,将想说不能说,憋得难受的观感,写进作文中。 3、编童话 在每张卡片上,写一个角色名,如:老大爷、奶奶、小花猫、变形金刚、孙悟空等。游戏者从主持人手上抽取5张,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角色,然后思考3分钟,以这些角色为主人公,构思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再讲给大家听,讲得精彩者为优胜。 4、故事接力棒 准备一本作文本,封皮上写《故事接力棒》。凡是对故事创作感兴趣者,先抽签确定顺序,然后每人轮流一天,在上面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要求后一个故事和前一个有连续性,人物和情节可以尽情发挥,也可以对前面的故事作点评,依次传递下去,循环往返。 5.写到做到 方法:每个人发三张纸条,第一张写自己的名字,第二张写在什么地方,第三张写干什么事.然后收上来,由三个人来分别收三张纸条.接着打乱顺序.收第一张纸条的人念第一张纸条,第二个人……这样肯定会很搞笑 比如说:第一个人的第一张纸上写着某某,第二个的写着在厕所,第三个写着吃饭。这样会出现的很不和逻辑。要是当念到和逻辑的语句,就让念到的那个人上来表演节目。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 像能力,养成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所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我是一位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对此我深表赞成,特别是对小学语文低年级 课堂有效提问有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十分好奇,脑子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 的问题。有时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打断你的讲课,兴趣盎然 地问了出来;有时你讲这,他问那;下课了,他们围着老师刨根问底,问个不停。这时,老 师千万不要烦学生,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饶有兴趣地和学生讨论解答。老师要保护 学生可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究问题的兴趣,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 学生敢问、想问,这是低年级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来源 1.来自于课前精心设计。 有效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方 法而设计的。 2.来自于课堂生成。 学生在课堂积极有效的学习中边读边想时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在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中生 成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变为课堂的有效提问。如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园地的一篇短文时,课前设计问题:这个未来机器有哪些妙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大脑始终 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不断思考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人回答,有人补充,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有人情不自禁地小声说:“除了书上有的,我还想让未来机器有更多的妙用。”我 马上抓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同学们,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个小声说的学生这时很高 兴地和其他学生踊跃发言:这个神奇的机器还可以让人起死回生,暴雨时吸进水,干旱时喷 出来抗旱,火灾时吸进火……又马上有人质疑:火和水吸在一起会打架吗?老师借势问:“那 你怎么设计让它们不打架呢?”有学生马上回答:“设计两层——”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求知欲强,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质疑,问难,回答,补充……由于我课前设计了有效的问题,又能机智地抓住课堂生成的有效问题,真是酣畅淋漓地理解了短文。 三、如何设计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1.换位思考。 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但那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进行角色换位,仍然以教师这一成人的感受去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备课时,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 们的情感、愿望,设计出最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巧设悬念。 如在教学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时,课一开始我就设下了悬念:“石头是我们见过的 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想知道黄山的这些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了。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儿歌

一年级常规儿歌 小朋友像朵花守纪律人人夸响铃后不讲话小小手放胸前 小脚丫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师话先举手后说话 写字时闭嘴巴有事情悄悄话做到了爸爸和妈妈心里乐开花 夸我是个好孩子真是一朵小红花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儿歌” 1、站队及进教室:1.上课铃一响,站队快静齐。轻声进教室,身体坐坐直。 2、上课用于维持纪律: 3、眼睛—看老师,腰板——挺直点,耳朵—仔细听”“老师有要求我们认真听”。一二三---坐好了 3、读书不认真时:“小腰板—挺直了小手指—指书上仔细看—大声读” 4、写字姿势:4.身体――坐正,两肩――放平,两脚――分开,眼和书本――一尺远,胸离课桌――一拳头,手离笔尖――一寸宽,笔尖朝向――左前方。 5、做完某些事后:7.一二三四——坐好姿势。(同时要求坐好) 五六七八——闭上嘴巴。(要求不要说话) 6、准备读书,拿起课本。“同伴来发言,我要认真听!” 左工右口,发言先举手”“椅子咔咔响那样可不好!” 二、组织教学: 1.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2.同学们,我问你,上课应该怎么做?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守纪律。3.第一第一在哪里――第一第一在这里! 倒数第一倒数第一在哪里――倒数第一倒数第一不在这里! (通常用于引导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收拾学习用具) 4.谁的眼睛最最亮――我的眼睛最最亮!(通常指提醒学生看黑板) 5.快快快,动作快――我是第一坐好啦!(通常指学生下座位活动) 6.谁来帮帮他――我来帮帮他! 认字等等:火车火车开开——开到我这儿来,这排火车开起来(横、竖都可)7、小老师领读:小老师在哪里——小老师在这里。我是x老师,请大家跟我读。谁来帮帮他――我来帮帮他! 二三四五六七――看谁xx做得快又好表扬:拍拍手——你真棒。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进行了分类。奎伊(H.C.Quay)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人格型问题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忧心忡忡,不信任教师,害怕教师提问和批评;有的学生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兴趣;有的学生在教室里焦虑不安,心神不定,常常手足无措,答非所问。行为型问题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例如,有的学生缺少耐心,容易冲动,不能安静;有的学生多嘴多舌,交头接耳。情绪型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而导致社会障碍的问题行为。例如,有的学生漫不经心,冷淡漠视,态度忸怩;有的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同学,不敢自作决定,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我国也有学者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三种类型。行为不足主要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和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行为不适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上课时放声大笑等。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不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行为,而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综合起来,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育失策会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观念指导、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 (1)教师错误的观念(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有的教师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把分数作为唯一的目标,这样教师会重智轻德,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灌输,造成学生丧

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

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使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可以将书本上的“死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的气氛,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教授学生生字和课文,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盘古开天的视频动画,色彩丰富的动画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动画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是一片混沌,而盘古手拿巨斧将这一片混沌劈开了,形成了天地。此时,教师就会问学生“:同学们,如果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那么就请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辟地》一文吧!”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导,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被激发出来,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知识也更加的快,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升。 2.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教师要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扮演好组织者、领导者、指引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游戏教学的运用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并且,游戏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例如,在学习诗词古文的时候,由于诗词记忆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学生对背诵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而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带领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圈,用鼓棒敲击讲桌,学生传递纸花,敲击声停止,拿花的学生就要背诵一首古诗,如果背诵错误作为惩罚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气氛十分高涨,都积极地进行着诗词的背诵,学生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同时,也在玩乐中掌握了知识。 3.知识联系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进行教学引导,不仅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还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件,让学生讲述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在讲述亲身经历的时候,学生更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通过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除此之外,还要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一道理,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教书育人的真谛,因为,

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江庄中心小学(221000) 王兴华 语文是基础学科,低年级语文应是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可是学习的持久性不足,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这些情况给低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笔者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和多年的从教经验,就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如何应对作了一些探索,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保持不够,但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强,好奇多问,表现欲强,好胜心强,有极强的向师性,学得快,忘得也快,可塑性很强。如上课时,一支铅笔都能成为学生的玩具;有的学生睁着眼睛都能睡着;一件好的教具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一句激励的话就能使学生激情昂扬。这就要求低年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趋利避害,巧妙处之。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教师要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脾气、情感态度和独特感受。低年级教师要教好语文,就要试着从儿童的角度去组织课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一切从兴趣出发,好玩的就感兴趣,就想学,反之就不想学。一些具体形象的知识学生学得较好,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抽象化、深化,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下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对语文学习有很高的兴趣,到二年级时,就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对学习语文表现出了倦怠。这种情况是惊人的,应引起重视。 其次,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弱,有意注意的时间不够长久,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呆、乱动、走神、回答不对题、随意混乱、依赖模仿、创新不够等现象。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压抑,怕犯错,怕嘲笑,不敢回答问题,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二、应对策略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教学就能事半功倍,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其次,创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注重培养语感。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直口快,乐于表达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多读,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1.巧用学生亲近教师的特点,加深师生情感 “亲其师而信其道。”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感。教师说的话有时就像“圣旨”一样,学生们喜爱一位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的课,并且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巧用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结合教学,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发自本能的情感深化为自觉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屋及乌。为此,可以从细节人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交流时要面带微笑。 (2)随时随地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 (3)要“蹲下”与学生交流,说儿童的话。 (4)不要批评任何一个学生。 (5)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笑话、趣闻,把幽默传递给学生。

低年级语文课堂小游戏

低年级语文课堂小游戏 第一种游戏名称:开火车 适用围: 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 操作过程: (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2)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例,教师在复习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 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第二种 游戏名称:找朋友 适用围:复习字的偏旁、结构,正反义词,以及声母与韵母的相拼。

游戏准备: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2)如,第一册《识字4》,在学了生字后,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这样操作。 一生拿一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 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 又如,教师可以做几个金牌,金牌上贴有生字“跑”“跳”, 大家一起拍手说:“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挂金牌的同学看一看读一读生字,与挂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找对了,大家说:“对对对,你们是一对好朋友。” 找错了,大家说:“错错错,赶快再去找一找。” (3)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用金牌的形式挂在大家胸口,先读一读,然后让小朋友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准备一些声母和韵母,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4)这样在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种游戏名称:顺风耳 适用围:复习音近的拼音字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生字。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市九原区沙河第六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本课题2017年5月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美荣老师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7年5月举行开题仪式,2018年1月到3月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九原区教研室王伟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

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与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进行了手拉手校际联手共促发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周我校派出两名教师去参加公园路小学的教研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练习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这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的成效分析 1、学生方面 (1)、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你在课堂上质疑过别人的结论吗?

探析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成因

探析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成因 摘要: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困扰的可能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本文从低年段小学生在课堂中外显的具体问题行为出发,尝试从学生心理、生理及环境等角度重新审视剖析这些问题行为,并提出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成因 正文: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正常教学活动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在课堂上问题行为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冲突,课堂纪律无法维持,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还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类 要恰当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必须首先了解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表现。由于人们对课堂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因而对问题行为的分类也就不相同。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分

类。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外显行为,这些行为容易被察觉,具体表现主要有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和交头接耳、大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做滑稽表演、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走动等抗拒行为等。 内向性问题行为是不容易被察觉,对课堂教学行为不构成直接威胁的行为,表现为漫不经心、胡思乱想、发呆、做白日梦等退缩性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神经过敏、烦躁不安、频繁活动、乱涂乱画等不负责行为。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 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主要是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并且问题行为主要是以轻度行为为主。 首先,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调查发现,不仅仅是差生、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生也有问题行为,只是他们在数量多少、发生频率和轻重程度等方面不同而已。目前国内外关于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较多,调查结果均显示学生问题行为在课堂中是经常发生的,涉及的学生比较广泛,具有一定普遍性。例如早期西方有些学者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教学模式(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1-06-20T09:47:54.0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8月上供稿作者:张菊贤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张菊贤河北省武安市活水乡庙上小学05630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实际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学或是泛泛地学、完成任务地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况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在做这件事,那也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以小学一年级为例。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无疑给一年级的老师们增加了工作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由无拘无束、自由天真的状态过渡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上来?我们更是感觉无所适从,走进教室就像是上战场一样。究其原因,老师们没有能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首当其冲。低年级的学生,其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你。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要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都有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我在教学第二册《松鼠和松果》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多鼓励,多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的心理太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了。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一点一点地取得进步。 四、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总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属于起步阶段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受益无穷。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发表时间:2012-08-06T15:32:06.48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8月作者:安艳花 [导读]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学会自学的角度论述如何提高语文能力。 安艳花/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镇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学会自学的角度论述如何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质疑;语文;能力;思考 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已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并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在此我仅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学会自学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一、"疑"的思考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如教学《草帽计》一课时,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用草帽计,红军在这次战斗中会赢吗?”其他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幼稚。此时我表扬了提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思考、勤动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的思路又回到课文的学习上去。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绝不批评;对于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的,可根据情况因势利导,采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阶段所学知识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要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学生就敢大胆提问了。 要注重激发动机,使学生“想质疑问难”动机是推动进一步学习的直接心理因素,有了这股内动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钻”进教材里,“潜”入课文中,汲取更多更有益的营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让他们尝到质疑带给自己学习的甜头,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要求,主动地“想质疑问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生动有趣、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潜在的质疑需要。"学问"二字很准确地概括了学习的规律。学而无问,不可能;学而不问,学生的知识就会流于表面,十分肤浅。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把问的功效、疑的价值作了很高的评价。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教学方法就是先让学生提出自学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向他质疑,然后他组织学生展开研究、讨论,而他的许多科研课题就是从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确定下来的。这一做法对笔者很有启发。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师相信学生,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辩证地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阅读、讨论、归纳问题等,使学生少走弯路,从多方面、多角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是注意了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学习不应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知识的意义过程。学习不应是依靠外部力量,而应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积极探索,加大内因的作用过程,从而促进由内向外的发展过程。而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已习惯于教师的教,教师的给,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质疑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哪些价值呢1、"疑"是学习行为的原动力我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对外界事物是很敏感的,他们活泼大胆,富有探索精神,他们不愿意依样画葫芦,跟在人后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疑问"的产生,激起他们去追根究源的兴趣,推动着学生去探求知识、去发现一个新天地,解疑的过程又给予他们丰富的情绪体验,随着这些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持续和深入,如果教者有心,将会发现此时连学生的眼睛也会明亮有神--他们专心致志,而且心领神会,学有所得,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了。2、"疑"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契机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师相信学生,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辩证地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阅读、讨论、归纳问题等,使学生少走弯路,从多方面、多角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是注意了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般是内因起决定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就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学习动机。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自然这"愤"、"悱"状态,可以由教师根据经验来猜测,也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与这些途径相比较,由学生质"疑",则更为直接、准确。课前学生的"疑"使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有的放矢,讲在点子上,启之能发;课中学生的"疑"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后学生的"疑"有助于师生总结教与学的成果,或拾遗补缺,或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把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外。3、学会质疑进而不疑是学生自能读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由见疑、质疑、思疑、释疑组成的。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见疑和质疑的能力。疑是未知通向已知的大门,不会质疑,连"门"都找不着,自然是永远也入不了知识的大门。对学生来说,读了课文能提出问题,其实也就是他们揣摩课文语言文字、思考课文内容思想的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无疑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些"疑"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阶梯。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要从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阅读教学也必须重过程。对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结论,而是获得这些知识、结论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自己走过一段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路。一个善教者,应该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引起解决问题的兴趣而越学越深。4、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 "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质疑。这"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经常面对的课堂问题行为,也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能否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理,取决于教师对应对策略的有效运用。 (一)行为矫正策略[1] 行为矫正策略是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它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取代或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策略的主要实施方法: 1.强化目标行为。教师课堂上首先明确必须具有的目标行为,一旦学生达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就奖赏他。例如,教师要求同学们拿出课本,许多同学立刻拿出课本,但也有一些同学磨磨蹭蹭、交头接耳,教师可以点名指出遵照教师要求的学生,给与口头语言的奖励来强化正确行为的学生,并为不良行为学生塑造了榜样。这一方法在小学中低年级使用非常有效。 2.常规—忽视—奖赏。课堂常规建立以后,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观察哪些学生遵守规则。例如,学生按照规定去做,就给与学生奖励,并且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经常得到奖励,而对于违规的学生不予注意,有意忽视使这些学生无法从教师那儿得到强化。 3.常规—奖赏—处罚。这一方法有别于常规—忽视—奖赏的方法,增加了一些对学生的限制和行为结果的控制因素。学生只要遵守常规,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教师就表扬他们。教师表扬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发证书)、物质奖励等。这个方法对于高年级行为问题的学生特别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建立课堂常规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的知道违反常规的结果是什么。 4.代币制。这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常用“代币”来激发学生达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教师就给学生一些代币,如星星贴纸、塑料筹码、扑克牌等,这些代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换取奖品或特权,如笔记本、徽章、奖状等。使用代币制应注意的是保证使用的公正和持续不断,有足够的代币供应,规律性的发放时间等。 (二)心理辅导策略[2] 心理辅导策略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合作、民主式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协助正常人的教育与发展,不同于单纯重视矫治的心理治疗。其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自我意识,正确选择行为方向,确立目标,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