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水系统设计

冷冻水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汤钟才

1. 忽视了送回水压差要求

专用空调机的送回水压差>风机盘管

它在一个冷冻水系统中,使专用空调机的

它在个冷冻水系统中使专用空调机的

冷冻水流量下降,制冷量下降,室温升高

冷冻水流量下降,制冷量下降,室温升高。

例:上海某机房:A)机房空调插入大楼风

机盘管系统

大楼风机盘管与机房空调共用个系统

B)大楼风机盘管与机房空调共用一个系统

C)机房空调:夏天用大楼风机盘管系统

22. 机房的实际承载热负载量<设计热负载。总热量偏少

A)冷冻机的总冷量=机房热负荷

B)冷冻水空调机的显热比=0.8,有0.2

的能量用于去湿,0.1的能量用于风

的能量用于去湿01

机功耗,仅有70%用于机房的实际

热负载。

机房的实际承载热负载量<设计热负载。

如果把水温从7度提高到15度

1.总热量应含空调机风机的发热量

2.冷冻机的总冷量不等于总热量3

3.冷冻机的总冷量不等于总显冷量

4.冷冻机的总冷量*x

=(总热量/空调机的显冷量)X空调机的总冷量

在北方,冬天温度低,可以利用自然冷源,可以节能。见下表:

冷源可以节能见下表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 条文说明 1总则目录 1.01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 总则全文 1.0.1本条阐明了编制本规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执行的技术经济原则。 在工业生产中,影响水冷设备的换热器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艺物料引起的沉积和腐蚀;二是循环冷却水引起的沉积和腐蚀。后者是本规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循环冷却水未加处理而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例如,某化工厂,原来循环水的补充水是未经过处理的深井水,每小时的循环量9560t。由于井水硬度大、碱度高,每运行50h后,有50%的碳酸盐在设备、管道沉积下来,严重影响换热器效率。据统计,空分透平压缩机冷却器,在运转3个月后,结垢厚度达20㎜。打气减少20%。该厂不少设备、在运转3个月后,必须停车酸洗一次,不但影响生产,而且浪费人力、物力。为了防止设备管道产生结垢,该厂在循环水中直接加入六偏磷酸钠、EDTMP和T—801水质稳定剂之后,机器连续3年运行正常。虽然每年需要增加药剂费用2万元,但综合评价经济效益还是合算的。又如某石油化工厂,常减压车间设备腐蚀与结垢现象十分严重,Φ57×3.5面碳钢排管平均使16-20个月后,垢厚达15-40㎜。后经投加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的复合药剂进行处理,对腐蚀、结垢和菌藻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可节约停车检修费用约60万元,延长生产周期增产的利润约70万元。减少设备更新费用约4.7万元。现将该厂水质处理前后的冷却设备更新情况列表如下: 某厂冷却设备更新情况统计(单位:台)表1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循环冷却水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能够控制由水质引起的

地铁车站给排水系统培训课件

第一章地铁给排水系统简述 供水系统 地铁给排水(包括水消防)系统设备主要有以下作用: ⒈提供地铁运营所必须的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 ⒉收集排出生产、生活,消防等产生的的废水,污水及地下结构渗漏水,雨水等。 ⒊提供完整的水消防系统,保证地铁的安全,正常运营。 地铁的生产、生活,消防水源取自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消防用水为两路供水。地铁地下车站内不设消防蓄水池,消防增压水泵直接从供水管道抽水加压供消防使用。生活、生产用水为单路供水。 车站供水方式可分为以下四个独立系统: ⒈车站生产、生活供水系统; ⒉消火栓供水系统; ⒊水幕供水系统; ⒋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 消火栓系统 地下车站的消火栓系统由城市自来水管网引入二路水源进入车站消防泵房,泵房内设有两台IS型单级离心水泵直接从供水管道中抽水加压,消火栓管道出消防泵房后在车站内成环状布置,并与地铁去件隧道内的消火栓管道联通。每个地下车站消火栓增压水泵负责1/2区间隧道内消火栓的增压。 水幕系统 水幕系统设备用于车站的放火分隔水幕喷头,设在各站站台层的每个扶梯口。由城市自来水管网两路供水。消防泵房内设有2台IS型单级离心水泵,该系统增压水泵同样直接从供水管道中抽水加压。管道在车站内成环状布置。水幕系统管道不与其他管道相接。每个车站管网独立组成环路。 排水系统 地下车站的废水种类有地下结构渗漏水,冲洗水消防阀,车站污水仅指场所污水。 地下车站的排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独立系统: ⒈底下车站废水由设有站厅、站台的地漏,将废水排入车站呐喊轨道两侧明沟和站台板下排水汇集至车站端头废水池内由排水泵提升,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⒉污水由厕所的下水管道汇集至污水池,然后由排水泵提升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地面化建设。 ⒊出入口雨水汇集至出入口的集水池后,由排水泵提升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⒋地下结构渗漏水汇集于就近的集水池,由排水泵提升排出车站。 地铁一号线的车站设计为高位站台,所以两个车站之间的区间隧道中点地势最低,在此设有区间泵排水。隧道内的结构渗漏水或消防废水等沿车轨道两侧明沟汇集至区间集水池,然后由排水泵提升排入车站废水池或直接排出车站。 在区间隧道的洞口出入处和火车站的折返段端头同样设有排水泵站。

整理版空调冷却水系统

空调冷却水系统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默认分类 2010-01-21 15:17:46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摘要:空调制冷的冷却水系统一般是开式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因而,经常不被设计人员所重视。本文就冷却水系统的承压、水泵扬程的确定、多台冷却塔的并联、系统的启停顺序、节能控制等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冷却水承压扬程冷却塔并联变频控制 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问题的探讨 摘要:空调制冷的冷却水系统一般是开式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因而,经常不被设计人员所重视。本文就冷却水系统的承压、水泵扬程的确定、多台冷却塔的并联、系统的启停顺序、节能控制等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冷却水承压扬程冷却塔并联变频控制 一、冷却塔的位置要考虑系统设备承压要求: 冷却水系统形式主要有两种:水泵前置式和水泵后置式,如图1、2。确定时要考虑水系统的承压能力。水系统的承压能力最大的地方是水泵出口,如图中的A点,系统承压有以下三种情况:系统停止运行时,水泵出口压力为系统静水压力h=Z;系统瞬时启动,但动压尚未形成时,水泵出口压力为系统静水压力和水泵全压之和h=Z+HP;正常运行时,水泵出口压力为该点静水压力与水泵静压之和h= Z+HP-v2/2g。冷水机组冷凝器耐压,目前国产机组一般为981KPa。水泵壳体的耐压取决于轴封的形式,水泵吸入侧压力在981KPa以上时,要使用机械密封。

冷却塔如果设在高层建筑主楼屋面,产生的压力高于机组的承压能力时,冷却水泵宜设在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出口,以降低冷凝器工作压力。有人会提出疑问:水泵入口负压过大,会产生气蚀。事实上, 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之间的高差,远大于管路阻力和冷凝器阻力,并且水泵还有一个容许吸上真空高度。 笔者的同学曾经设计一个工程,机房在地下,裙房屋顶为人员活动空间,业主要求在120米高的屋面安装冷却塔,系统最大承压要超过1.2MPa与水泵全压之和。这就造成产生的静压太高,冷凝器不能承受,同时对水泵轴封和软接头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决方法一:选用能承受高静压的设备和管道配件,这将大大增加工程造价。 解决方法二:如图3,设两个冷却水箱、两套冷却水泵。一个高温冷却水箱、一个低温冷却水箱,一套冷却水泵从低温水箱抽水进入冷凝器后进入高温水箱,另一套冷却水泵从高温水箱抽水送入冷却塔,然后回流到低温水箱。但要注意:冷却塔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停泵时水全部流入低温水箱。水箱要满足冷却塔到机房的充注水量,水箱的水位也不好控制;这样水泵的扬程太高(图中h高度的扬程浪费了),这不是一个经济的做法。 解决方法三:加板式热交换器隔绝高压,但冷却塔选用要有余量,如图4。 笔者认为,对于某些建设方的不合理的要求,设计人员不要迁就。此类工程最好把冷却塔放在放在裙楼上。 二、冷却水泵扬程的确定

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指导

编制大纲: 需要补充的内容:1,水泵(定速离心泵,变频泵);2,温控阀;3,节流孔板;4,热平衡计算的理论公式,温升热量水量公式;5,特殊案例的区分(温控阀,板冷,变频泵对整个冷却系统形式选定的影响;分离封闭式,高低温混流式,配置变频海水泵没有温控阀的中央式。)6,利用目前的实船进行计算公式的验证,还有一些经验系数的反推导(特别是一些厂家自己的经验系数)7,膨胀水箱;8,补充开发设计需要的部分,参考《船舶管舾装设计工艺实用手册》 前言(目的) 以《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国防工业出版社为蓝本,将其中的冷却水系统做了进一步内容扩展和深化描述,提供给详细设计人员参考。 参考《船舶管舾装设计工艺实用手册》,补充一部分工程计算公式; 系统发展核心: 1,稳定调节; 2,节省能源,余热循环利用; 3,节省成本,替代方案的方式; 关键词: 将冷却水稳定可靠的输送到需要冷却的设备中:这个可靠和稳定来源于几个参数:稳定的压力,稳定的流量,稳定的温度,稳定的水质(这个水质包含化学成分稳定不结垢,物理成分稳定,极少气泡,气泡会影响热交换器的效率)

冷却水系统 目录 1,范围 2,冷却水系统的基本形式 3,系统形式的选择 4,冷却水系统实例 5,中央冷却系统热平衡计算 6,冷却水系统的主要设备配置要点 7,制淡装置(造水机) 8,具有冰区航行船级符号船舶的冷却水系统特殊要求9,海水进水阀操纵位置的要求 10,冷却水系统的温控阀 11,冷却水系统的节流孔板 12,冷却水系统的泵 13,冷却水系统的膨胀水箱

冷却水系统 1,冷却水系统的基本形式 冷却水系统的基本形式见表1, 注解: (1),所谓开式和闭式冷却水系统是指柴油机本身冷却水系统而言。开式系统是指柴油机本身直接用舷外海水或者江水冷却。如今除江河小船之外,基本不采用开式系统。海拖(海洋港口拖轮)还在使用海水直接冷却柴油机。(潜在问题:船内海水泄露,在及柴油机连接的弹性管配置不正确时容易出现,已有其他公司的海拖因为这个弹性管破裂造成沉船) (2),在闭式系统中,柴油机是用淡水冷却,而淡水在经过热交换器用舷

冷冻水方案说明

问题描述: 1.原系统从冷冻水站输送至各车间的过程中,系统压降过大,即使系统输出泵的出口压力 达到3.0bar左右,但输送至各车间末端后仅剩余1.0bar左右; 2.冷冻水至车间使用端的进水与出水的压差很小(0.1bar-0.2bar),水流较慢,与设备的换 热效率较低; 3.原系统在夏天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所有制冷压缩机需全负荷运行的情况才能使水温达到 运行要求(9~12摄氏度),系统风险较大,且无法满足将来产能扩展及新生产线引进的需要; 4.原系统两组冷冻水机串联联接,且其输出端直接与各车间管道相联,在冷冻水机与车间 使用端之间没有缓冲容器;冷冻水机组会因使用端冷量需求变化频繁上下载,设备故障率较高。 5.原冷冻水循环系统中只有一个1立方米左右的补水水箱,这只能满足正常的补水需求, 一旦系统中存在泄漏,会因没有足够的缓冲水源而导致空气进入水泵及整个水系统,这会直接造成水泵故障及冷冻机联锁停机; 6.原冷冻水循环泵缺乏无水联锁保护,系统风险较高。 原因分析: 1.原管道管径过小,造成循环水从冷冻水站到车间的输送过程中压力损耗过大; 2.原冷冻水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在循环的过程中,它无法释放回水管内的压力,导致使 用端进出水压差小,水流慢; 3.原冷冻水系统管径、压力及水流等原因,造成系统在输送的过程中损耗过大,整个系统 的功效较低; 4.原冷冻水系统中水箱的联接方式及其容积大小,冷冻水机组与车间管网的联接方式都约 束着系统能力的扩展; 5.原冷冻水循环系统缺乏空气进入保护,且一旦出现空气进入的情况也缺乏空气排净措 施。 项目目标: 1.增大主管道管径,主进水管道管径由DN100增加为DN200,主回水管管径由DN100增 加为DN250; 2.增加一缓冲水池(同时为补水池)来释放回水管内的压力,以增加各使用端的进出水压 差,且放大其容积至8立方米以减少空气进入水系统的风险; 3.加大循环水泵的能力,包括流量及扬程,以满足将来系统扩容的需求; 4.分离循环水冷却系统与冷冻水至车间的外循环系统,同时让两股水流在缓冲水池中混合 换热,以降低冷冻机的加载频率并提高其加载时的工作效率; 5.缓冲水池内部分隔为两个腔体,使外循环回水接入冷冻水机组进行冷却,经冷却机组冷 却的水返回水箱后进入另一个腔体,然后经外循环水泵输送至各车间使用; 6.各水泵前端增加液位检测,以联锁保护水泵并防止空气进入水系统。 施工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更换从冷冻水站至SE和SF车间的户外管道; 第二阶段:更换从冷冻水站至SR车间的户外管道; 第三阶段:冷冻水站改造,包括新水泵和水池的安装,管道系统的更改,联锁系统调试。

循环冷却水旁滤和加药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前言 (1) 第二部分设计水质水量及设计原则 (2) 2.1、设计水质水量 (2) 2.1.1、原水水质水量 (2) 2.1.2、供水的水质水量 (2) 2.1.3、补水的水质(采用自来水,供参考) (3) 2.2、标准与规范 (3) 2.3、设计原则 (3) 2.4、设计范围 (4) 第三部分工艺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4) 3.1、工艺的确定 (4) 3.2、工艺流程及工艺说明 (5) 3.2.1、工艺流程方框图 (5) 3.3、循环冷却水水量计算平衡表 (6) 3.4、系统工艺流程说明 (7) 第四部分主要设备介绍 (9) 4.1、在线磷酸盐分析仪(阻垢剂) (9) 4.2、次氯酸钠投加装置 (10) 4.3、硫酸投加装置 (10) 4.4、管道混合器 (10) 4.5、絮凝剂加药装置 (10) 4.6、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11) 第五部分电气系统控制简要说明 (12) 第六部分主要设备仪表参数 (14) 一、主要设备参数 (14)

二、电气系统及检测仪表参数 (17) (电配箱内配套电器) (19)

第七部分设备材料清单 (20) 第八部分安装接口事项及文件交付 (21) 8.1、安装接口事项 (21) 8.2、文件交付 (21) 8.3、文件的单位及语言 (21) 第九部分质量保证和技术服务 (23) 9.1、质量保证 (23) 9.2、工程技术服务 (23)

3000t/h循环冷却水旁滤系统 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设计前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水的用量急剧增加。因此,节约水资源如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一样,成了当务之急。节约用水最大的潜力是节约工业冷却水,采用循环冷却水是节约水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循环冷却水结垢、腐蚀比较严重,容易滋生菌藻,以致影响设备的传热效率,威胁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对循环冷却水进行水质稳定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设计方案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控制,在达到要求的浓缩倍数(K=4.0)的情况下,满足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过程要求。其循环冷却水工程主要有以下过程控制: 1、投加一定量的阻垢剂,减少循环冷却水对冷介质的热交换器的腐蚀,并控制其腐蚀速率达到国家标准; 2、通过对系统自动补充洁净的水源以平衡由于:蒸发、风吹、排污等水量的损失,以维持循环冷却水的水量平衡,进而维持循环水的电导率等相对恒定; 3、通过在线控制,自动投加一定量的杀菌剂,以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减少生物污泥量和减少对系统管路、换热器等的腐蚀; 4、通过旁路净化系统,使循环冷水的悬浮物(SS)浓度处于相对低值,以减少系统的结垢趋势; 通过上述过程的控制,可实现以下目的: 1、达到循环冷却水要求的浓缩倍数,从而节约大量的水源,并且可降低生产成

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设计

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设计 民用建筑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相对于工业冷却循环水系统,设计具有一些特点:循环水量较小,设备为定型产品,水质要求较低,季节性运转等。加上民用建筑设计周期短,设计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形成定式思维,对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关注不够,造成冷却水系统水温降不下来,系统能耗过大,运转操作不便等问题。该文针对冷却循环水系统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设计体会,旨在引起大家的进一步讨论,达到共同认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冷却循环水系统设备的合理选型 1.设计基础资料 为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必须注重气象参数的收集,气象参数应包括空气干球温度θ(℃),空气湿球温度τ(℃),大气压力P(104Pa),夏季主导风向,风速或风压,冬季最低气温等。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冷却塔设计计算所选用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应与所服务的空调等系统的设计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相吻合,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2、冷却循环水量确定 确定冷却循环水量时,首先要清楚准确地了解空调负荷及空调设备要求的冷却循环水量,同时还要关注空调机的选型,一般可根据制冷量(美RT),估算冷却循环水量Q(m3/h),对于机械式制冷:离心式、螺杆式、往复式制冷机,Q= 0.8RT。对于热力式制冷: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Q=(1.0~1.1)RT ;设计时,冷却循环水量一般是由空调专业根据制冷机样本中给出的冷却水量提出

的。需用指出的是,制冷机样本中给出的冷却水量往往比用负荷法计算值小,尤其是进口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冷却塔本身的热工性能达不到进口设备的要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冷却水系统设计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里,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系统只有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而计算机的可靠运行,需要一个比较严格的物理环境。如供电、配电、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这样就需要有一个现代化的机房系统满足计算机对环境的要求。各种类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Internet Data Center ),企业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或称灾备恢复中心,BRC,business recovery center )等都属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数据中心),在国民经济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发挥其重大作用。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中,温度要求恒定,常年需要使用制冷设备,冷却水系统设计和冷却塔设计有一定特点。 1.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数据中心)项目制冷特点及节能需求 1.1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发热及制冷特点。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项目的发热主要来源于机房内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IT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以及变电所、配电室、UPS 电池室等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散发的 热量。这些设备发热的特点是设备集中,发热量大,连续运行,并且一年四季发热量基本保持恒定。要保持机房内和电气房间内的空气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大量的冷风将热量带走。数据中心一般采用机房专用空调,这是考虑到IT 设备的特点,在相同制冷量的基础上,风量远大于舒适性空调,能够迅速、有效地带走IT 设备散发的热量。由于IT 设备和电气设备一年四季发热量基本保持恒定,使得数据中心项目对制冷量的需求一年四季也基本保持恒定,制冷系统需要常年稳定运行。 1.2 机房冷通道、热通道的设置与节能。 由于整个制冷系统需要常年运行,如何节能显得尤为重要。在工艺设备布置上,当机柜内的设备为前进风/ 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布置方式。机柜面对面布置形成冷风通道,背对背布置形成热风通道,配合合理布置送回风口取得合理气流组织,提高空调设备的使用效率,能够降低空调设备的功耗。 冷通道内温度可以设置为18?27 C,相应热通道温度可以设置为29?38 C,此运行工 况完全能够保证机柜正常运行,且提高了回风温度后,可以提高末端空调水-空气侧换热效率。冷、热通道的分隔,使得制冷系统可以采用中温冷冻水供冷,这样便提高冷冻机效率,整个制冷系统实现节能运行。中温冷冻水常采用供水温度12 C ~13 C,回 水温度17 C ~18 C,根据具体项目不同技术参数要求。合理选择中温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与冷冻机相匹配,可以节能。一般是采用温差为6C的大温差供回水,这样可以 减小循环水量,缩小管道直径。 2. 冷却水系统设计 2.1 冷却塔自由冷却的使用与节能由于数据中心项目的机房可以采用中温冷冻水,这就使得利用冷却塔冬季自由冷却以及过渡季节部分自由冷却有一定的可实施性及方便性。当采用闭式冷却塔时,冬季

循环水系统设计

循环水系统设计 1.1循环水系统设备组成 循环水系统作用为为窑炉、xx通道、xx设备提供降温冷却水。为了满足上述设备的不间断冷却水的供应,循环水系统分为水泵系统,柴油机泵系统和自来水系统三个小系统,以备设备故障,停电停水故障使上述设备出现无法冷却导致火灾发生。以下对系统进行逐个分解。 水泵系统和柴油机泵系统是组合在一起的,其中有水箱一个,电水泵两台,保安过滤器两台,板式换热器两台减压阀两套,安全阀一套,冷冻水一路,纯水补水管路一路,各型号阀门若干,不锈钢管道若干。 自来水系统是由自来水管道,保安过滤器一台组成,接入水泵系统的供水管道上。1.1循环水系统工作原理 整个循环水系统采用一用三备的工作方式,通过西门子S7100PLC冗余控制方式,水泵将纯水由水箱抽至保安过滤器,经过再次过滤后,纯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使纯水温度降至10℃,然后经过减压阀降压至设备所需要的压力,供窑炉,xx通道,xx设备降温,回水由回水管道流入水箱进行循环使用。当其中一台水泵故障时,PLC控制系统自动切换至另一台水泵进行运行,两台水泵都故障时,系统自动启动柴油机,由柴油机带动柴油机水泵进行工作。当上述三台水泵全部故障时,设备管理人员手动开启自来水供水阀门,用自来水给设备紧急降温冷却。 循环水水质管理:动力部化验室每天对循环水水质进行检测,发现硬度、电导率等参数超标时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换水,保证水质在规定的规格范围之内。 控制系统操作 本系统是采用西门子S7100冗余控制方式,系统可靠性高。控制柜上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可以在手动自动状态下运行,注意,手动状态一般用于调试阶段,正常运行不用手动,一定要用自动。自动状态下有两种运行方式:单动和联动。正常生产时用联动,程控运行。运行之前先观察冷却水水箱液位,如果低液位低于设定液位1.1米,电磁阀自动打开补水,补至1.6米自动停止。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1、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空调水系统设计应坚持的设计原则是: 力求水力平衡; 防止大流量小温差; 水输送系数要符合规范要求; 变流量系统宜采用变频调节; 要处理好水系统的膨胀与排气; 要解决好水处理与水过滤; 要注意管网的保冷与保暖效果。 ⑴、水系统设计应力求各环路的水力平衡 a、技术要求 空调供冷、供暖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各个环路之间的水力平衡要求。对压差相差悬殊的高阻力环路,应设置二次循环泵。各环路应设置平衡阀或分流三通等平衡装置。如管道竖井面积允许时,应尽量采用管道竖向同程式。 (2)防止大流量小温差 a、造成大流量小温差的原因 设计水流量一般是根据最大的设计冷负荷(或热负荷)再按5℃(或10℃)供回水温差确定的,而实际上出现最大设计冷负荷(或热负荷)的时间,即按满负荷运行的时间仅很短的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 水泵扬程一般是根据最远环路、最大阻力,再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后确定的,然后结合上述的设计流量,查找与其一致的水泵铭牌参数而确定水泵型号,而不是根据水泵特性曲线确定水泵型号。因此,在实际水泵运行中,水泵实际工作点是在铭牌工作点的右下侧,故实际水流量要比设计水流量大20%-50%。 在较大的水系统设计中,设计计算时常常没有对每个环路进行水力平衡校核,对于压差相差悬殊的环路,多数也不设置平衡阀等平衡装置,施工安装完毕之后又不进行任何调试,环路之间的阻力不平衡所引起的水力工况、热力工况失调象现只好*大流量来掩盖。 a、避免大流量小温差的方法 考虑到设计时难以做到各环路之间的严格水力平衡,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在各环路中应设置平衡阀等平衡装置,以确保在实际运行中,各环路之间达到较好的水力平衡。 当遇到某个或几个支环路比其它环路压差相差悬殊(如阻力差100kPa以上),就应在这些环路增设二次循环泵。 ⑶、水系统的膨胀、补水、排水与排气 a、水系统的膨胀 封闭空调冷冻水系统,应在高于回水管路最高点1-2m处设膨胀水箱。膨胀水箱一般可选标准水箱(T905(一),其容积范围为0.2-4.0m3.膨胀水箱设有膨胀管、补水管、溢水管和泄水管,并应设有水位控制仪表或浮球阀。 a、水系统的补水与排水 水系统的注水与补水均应通过膨胀水箱来实现。因此,应将膨胀管单独与制冷站中的回水总管(或集水器)相接,这样在系统安装调试时的新注水或在平时运转中的补充水,均可通过膨胀水箱注水。使整个水系统的注水从位置较低的回水总管(或集水器)由低向高进行,

冷冻水冷却水与主机的关系

● 冷冻水循环系统 该部分由冷冻泵、室内风机及冷冻水管道等组成。从主机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出水),进入室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内的热量,最后回到主机蒸发器(回水)。室内风机用于将空气吹过冷冻水管道,降低空气温度,加速室内热交换。 ● 冷却水循环部分 该部分由冷却泵、冷却水管道、冷却水塔及冷凝器等组成。冷冻水循环系统进行室内热交换的同时,必将带走室内大量的热能。该热能通过主机内的冷媒传递给冷却水,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冷却泵将升温后的冷却水压入冷却水塔(出水),使之与大气进行热交换,降低温度后再送回主机冷凝器(回水)。 ● 主机 主机部分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冷媒(制冷剂)等组成,其工作循环过程如下: 首先低压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并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在冷凝过程中冷媒会释放出大量热能,这部分热能被冷凝器中的冷却水吸收并送到室外的冷却塔上,最终释放到大气中去。随后冷凝器中的高压液态冷媒在流经蒸发器前的节流降压装置时,因为压力的突变而气化,形成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冷媒在蒸发器中不断气化,同时会吸收冷冻水中的热量使其达到较低温度。最后,蒸发器中气化后的冷媒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

进入了压缩机,如此循环往复。 中央空调原理简介:中央空调原理包括:一、中央空调制冷原理:有压缩式、吸收式等,这里不再细述;二、中央空调系统原理:有风系统工作原理、水系统工作原理、盘管系统工作原理等,简单介绍如下:1、中央空调原理的新风系统工作:室外的新鲜空气受到风处理机的吸引进入风柜,并经过过滤降温除湿后由风道送入每个房间,这时的新风不能满足室内的热湿负荷,仅能满足室内所需的新风量,随着室内风机盘管处理室内空气热湿负荷的同时,多余出来的空气通过回风机按阀门的开启比例一部分排出室外,一部分返回到进风口处以便再次循环利用。如图:2、中央空调原理的盘管系统工作:室内的风机盘管工作时吸入一部分由风柜处理后的新风,再吸入一部分室内未处理的空气经过工艺处理后,由风口送出能够吸收室内余热余湿的冷空气,使室内温度湿度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如此循环工作。如图:3、中央空调原理的风管积尘原因:室外空气经中央空调处理时,由于大多数粗精效过滤网仅能过滤3um以上的悬浮颗粒物,其微细颗粒物则随风直接进入风管,而风管内表面实际粗糙度远远高于微细颗粒物的大小,因此,这些微细的颗粒物随着空气与风管内壁相互碰撞摩擦产生静电吸附越积越多,从而导致风管内壁的粗糙度越来越大,灰尘粘附加速进行,如此长年累月形成较厚积尘。

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探述

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探述 发表时间:2018-04-28T15:00:59.3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陈松 [导读] 随着近年来科学仪器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配套产品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近年来科学仪器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配套产品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冷却水循环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通过温度相对较低的水来把仪器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使仪器部分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基于此,本文就从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真空炉;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 1、真空炉循环冷却水系统概述 真空炉的冷水系统包括以下6部分的进、出口冷却系统:各种真空泵,感应线圈,集电系统和铜排,电容器组,炉体(炉盖、炉座),冷阱、捕集器。在真空炉的熔炼过程中,循环冷却水水质的好坏,温度的高低,压力的高低等,都对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车间有4台真空炉:2台25 kg真空炉,1台50 kg真空炉,1台300kg真空炉。车间生产品种多,产量小,为非连续式生产。4台真空炉均用于正常生产,但4台设备同时运行的机率较小,主要运行300kg真空炉,25kg及50kg真空炉用于生产小规格特种钢锭、电极棒以及实验研究。该文介绍的是该车间真空炉的循环冷却系统设计。 2、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如图1) 2.1冷却池及冷却塔 4台设备共用一个冷却池。该冷却池约60m3,设置了排水孔及低水位自动补水装置。当水位过高时,水自动从排水孔中排出。水位低于设定的水位值时,自动补水。冷却池分为冷水池和热水池两个区域。热水池的水经过冷却塔冷却后再回到冷水池,供生产使用。冷却池上方检修口上加盖板,防止杂物进入水池中。冷却水通过水塔喷淋冷却后通过回水池进入炉内循环水路,故选用100m3/h无填料喷雾式冷却塔,实际冷却总量可调至120m3/h。冷却水进塔压力在0.08~0.15MPa。冷却塔湿球温度在28℃时,进水温度t1≥45℃,出水温度 t2≤35℃,冷却温差≥10℃。 2.2水泵 循环冷却系统共有4台泵。进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回水泵一台;应急柴油泵1台。考虑到车间场地及嘈音等因素,在室外修建泵房,所有泵均安装在泵房内,方便管理和维护。在熔炼过程中,如果泵出现故障或是突然断电等原因导致冷却水中断,无法对感应线圈、扩散泵及中频电源等重要部件进行冷却,会对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循环水泵设计为一用两备,两台自吸式水泵和一台柴油泵。两台自吸式水泵可以随时切换,柴油泵则作为应急装置一并纳入循环系统中。根据设备的冷却水需求量,循环水泵流量设计为100m3/h。考虑到管损等因素,泵的扬程选择为32m。冷却水池在地平面以下,循环水泵选择自吸泵,并增加底阀,作为双重保险。 熔炼过程中,如果突然断水,熔炼必须中止,应急水的主要作用是对感应线圈、扩散泵和中频电源等重要部件进行冷却,使其尽快冷却以保护设备,以细水长流为冷却原则。故柴油泵流量设计为30m3/h,扬程30m。在断电后,柴油泵获取断电信号,马上自动启动,进行供水。柴油泵需严格按要求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保证在出现特殊情况时柴油泵能正常工作。从真空炉出来的冷却水为无压力回水,故需要在管路中设置1台泵,用于将回水泵入冷却塔中。 2.3管路设计 布置一根主进水管道DN150,统一分配给4台设置。车间以运行300kg真空炉为主,且300kg真空炉用水量最大。当大、小设备同时运行时,为避免300kg真空炉回水倒流进其他小设备,在室内布置2根回水管道,其中一根DN150的回水管专用于300kg真空炉的回水,另一根DN150的回水管用于另外3台设备的回水,留有足够的坡度,使回水顺畅,并在回冷却塔之前汇总。进、回水管道刷不同颜色的油漆以示区别,方便检修。4台设备同时运行的机率不大,故冷却水实际总需求量<100m3/h。炉内冷却水的流速一般保证在1~1.5m/s:水速过快,会使感应线圈表面温度过低,形成凝露,导致圈内短路;水速过慢,水温过高,会加速水中无机物的沉淀,使铜管内部结垢。所以在泵的出水管及设备的总进水管处均设置了调节阀及压力表,便于调节流量及进水压力,使冷却水保持一个适中的流速。每台设备均设计了单独的水箱,水箱中有多路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将冷却水分送至所需的各个冷却点位,再分不同的管道回到水箱,进入回水管道。由于是重力回水,操作人员可以很直观地通过观察回水流量,触摸回水温度等方法来判断设备内部的冷却水路是否畅通。尤其是真空炉的中频电源柜中有很多小管径的冷却管道,容易堵塞,造成某些部件的烧损,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故在中频电源的外部也设置这样的水箱,并入总循环管路中。 图1 2、保证水质的相关措施 冷却水太硬,会加速设备内部冷却管道的结垢,使铜管被腐蚀并短路;冷却水中含有杂质,会使管道堵塞,达不到冷却效果而导致电气元件被烧毁。系统中采用了以下措施来保证冷却水质。 2.1软水器的使用。厂区所用的自来水,除硬度超标,其他指标均能满足冷却水质要求。系统中选择了一台全自动软水器对自来水进行处理。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与树脂内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

某TFT厂房工艺冷却水系统设计的思考

某TFT厂房工艺冷却水系统设计的思考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某TFT厂房工艺冷却水系统工程设计概况及系统特点,并探讨此系统诸如水箱平衡,水泵选型,过滤器选型,热交换器选型及自控设计要求等设计相关问题。 关键词:TFT厂房;工艺冷却水;水箱平衡;设计选型;自控; ABSTRACT:This paper shortly discusses one project design of Process Cooling Water for one TFT Pla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ystem.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s such as tank blance,choice of pupms, choice of strainer, choice of heat exchanger,design of Auto-Control. KEY WORDS:TFT Plant;Process Cooling Water;Tank Blance;Design and Choose;Auto-Control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国内TFT-LCD(液晶面板)半导体行业也出现与日俱增的局面。投资大,风险高是建设半导体厂房的一大特点,作为支持生产工艺稳定运行的工艺(制程)冷却水系统,如何做到最优化,最合理可靠的设计,以最小的投资,最好的回报,最大的节能,无疑是半导体工程行业设计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本工程设计实例,并就此系统设计,列出此系统相关设计问题,浅述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同行共同提高。 1.0 系统概况及特点 1.1 系统概况 在半导体厂房中工艺冷却水(或称制程冷却水、工艺设备冷却水、简写:PCW)系统主要用于生产工艺设备的冷却,①且管网多采用密闭循环形式。本TFT厂房工艺冷却水系统主要用于TFT生产工艺设备的冷却,该系统设计主要由三个环路组成,一个环路负责冷却水的“制备”,即高温水箱中的水由循环水泵提压,经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低温水箱,此部分管路称为一次侧环路。二次侧环路负责冷却水的输配,既低温水箱中的水经循环水泵提压,过滤,由输水管线送到生产工艺车间与工艺介质热交换,交换后的高温水沿回水管线流回高温水箱。另一环路即为冷媒侧冷冻水供回水环路,经冷机制备的冷冻水经输水管路至交换器冷量交换后回到冷机侧。 该系统设计可简单表述为系统流程简图图1。 ①、有水箱的循环水系统均为开式系统,无水箱采用定压罐定压的为闭式循环系统

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主要原则如下: 1.空调管路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输送能力,例如,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通过水系统来确保渡过每台空调机组或风机盘管空调器的循环水量达到设计流量,以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行;又如,在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中通过蒸汽系统来确保吸收式冷水机组所需要的热能动力。 2.合理布置管道:管道的布置要尽可能地选用同程式系统,虽然初投资略有增加,但易于保持环路的水力稳定性;若采用异程系统时,设计中应注意各支管间的压力平衡问题。 3.确定系统的管径时,应保证能输送设计流量,并使阻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众所周知,管径大则投资多,但流动阻力小,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就小,使运行费用降低,因此,应当确定一种能使投资和运行费用之和为最低的管径。同时,设计中要杜绝大流量小温差问题,这是管路系统设计的经济原则。 4.在设计中,应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以确保各个环路之间符合水力平衡要求,使空调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有良好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 5.空调管路系统应满足中央空调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调节要求; 6.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节能技术措施; 7.管路系统选用的管材、配件要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 8.管路系统设计中要注意便于维修管理,操作、调节方便。 二、管路系统的管材 管路系统的管材的选择可参照下表选用:

三、供回水总管上的旁通阀与压差旁通阀的选择 在变水量水系统中,为了保证流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恒定,在多台冷水机组的供回水总管上设一条旁通管。旁通管上安有压差控制的旁通调节阀。旁通管的最大设计流量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水量确定,旁通管管径直接按冷冻水管最大允许流速选择,不应未经计算就选择与旁通阀相同规格的管径。 当空调水系统采用国产ZAPB、ZAPC型电动调节阀作为旁通阀,末端设备管段的阻力为0.2MPa时,对应不同冷量冷水机组旁通阀的通径,可按下表选用: 冷冻水压差旁通系统的选择计算 在冷冻水循环系统设计中,为方便控制,节约能量,常使用变流量控制。因为冷水机组为运行稳定,防止结冻,一般要求冷冻水流量不变,为了协调这一对矛盾,工程上常使用冷冻水压差旁通系统以保证在末端变流量的情况下,冷水机组侧流量不变。系统图如图一。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50--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industrial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742号 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50-2007,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6(2、4、5、6)、3.1.7、3.2.7、6.1.6、8.1.7、8.2.1、8.2.2、8.5.1(1、2、3、4、5、6、7)、8.5.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1 总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促进工业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和污水资源化,有效控制和降低循环冷却水所产生的各种危害,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减少排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作为补充水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不断地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施组成。 2.1.2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开式系统)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1.3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系统)Indirect Clo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

冷却水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说明

冷却水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说明 1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1.1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定义:吸收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排热,并将此热量排入大气,低温水体,低温土壤,传递给显热回收装置,传递给水——水热泵机组或是几种状态兼而有之的循环水系统. 1.2空调冷却水系统分类 1.2.1按照流经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的冷却水是否与大气接触分为开式冷却水系统 和闭式冷却水系统. 1.2.2按照空调制冷设备冷凝器排热渠道分为单一型系统(如仅通过冷却塔向大气排热)和耦合型系统(如设有冷却塔的井水抽灌型与埋管型地源热泵系统) 1.2.3按照冷却水低位热能是否利用分为单纯冷却型(冷凝热不利用)和热回收型.1.2,4冬季供冷型,冬季不经空调制冷设备由冷却塔直接制备空调冷水. 2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原则 2.1系统形式的确定 2.1.1除非水质要求严格,冷却水宜采用开式系统. 2.1.2对井水抽灌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当按设计制热工况负荷确定的水浑流量不能满足设计制冷工况的排热要求时,经技术经济分析可考虑采用耦合式冷却水系统.2.,.3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属于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耦合式冷却水系统:1)当按制热设计工况负荷确定的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能力不能 满足制冷设计工况的排热要求时; 2)空调设备全年向土壤的总排热量大于总取热量25%时. 2.1.4空调制冷设备制冷工况运行时间长,且有集中生活热水需要,可采用热回收空调冷却水系统,常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空调制冷设备设有专门用于热回收的冷凝器,用于自来水预热;一种是设有热泵热水机组的空调冷却水系统. 2.1.5空调系统冬季有供冷需求,当地冬季气象参数能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满足冬季空调系统要求,且持续时间足够长时,宜考虑采用能实现冷却塔冬季直接供冷的冷却水系统形式. 2.2系统的设计要点 2.2.1空调冷却水系统由空调制冷设备水冷式冷凝器,循环水泵、冷却塔,除污器和水处理装置等组成.通常无需设置冷却水箱或水池. 2.2.2提倡实现冷却塔风机的集中控制.以在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能充分利用冷却塔组的自然冷却能力,减少冷却塔风机的运行时间.降低能耗. 2.2.3通过共用集管连接的冷却塔.其冷却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应实现各塔间的流量平衡.并使接水盘水位相同。 2,2.4通过共用集管连接的多台空调制冷设备与多合冷却塔组成的冷却水系统的设 计应采取措施,避免系统在“减”合数运行时,冷却水在冷却塔与冷凝器处的‘旁流’:即冷却水流过风机不工作的冷却塔和停止工作的冷机冷凝器. 2.2.5冷却塔的设置位置,应保证: 1)其接水盘的最低水位成为冷却水系统的最高点; 2)额定流量运行时冷却水循环泵进口处不应产生负压;

对冷却水系统设计问题的探讨

对冷却水系统设计问题的探讨 空调制冷的冷却水系统一般是开式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因而,经常不被设计人员所重视。本文就冷却水系统的承压、水泵扬程的确定、多台冷却塔的并联、系统的启停顺序、节能控制等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冷却水承压扬程冷却塔并联变频控制 一、冷却塔的位置要考虑系统设备承压要求: 冷却水系统形式主要有两种:水泵前置式和水泵后置式。确定时要考虑水系统的承压能力。水系统的承压能力最大的地方是水泵出口,系统承压有以下三种情况:系统停止运行时,水泵出口压力为系统静水压力h=Z;系统瞬时启动,但动压尚未形成时,水泵出口压力为系统静水压力和水泵全压之和h=Z+HP;正常运行时,水泵出口压力为该点静水压力与水泵静压之和h=Z+HP-v2/2g。冷水机组冷凝器耐压,目前国产机组一般为981KPa。水泵壳体的耐压取决于轴封的形式,水泵吸入侧压力在981KPa以上时,要使用机械密封。 冷却塔如果设在高层建筑主楼屋面,产生的压力高于机组的承压能力时,冷却水泵宜设在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出口,以降低冷凝器工作压力。有人会提出疑问:水泵入口负压过大,会产生气蚀。事实上, 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之间的高差,远大于管路阻力和冷凝器阻力,并且水泵还有一个容许吸上真空高度。 笔者的同学曾经设计一个工程,机房在地下,裙房屋顶为人员活动空间,业主要求在120米高的屋面安装冷却塔,系统最大承压要超过1.2MPa与水泵全压之和。这就造成产生的静压太高,冷凝器不能承受,同时对水泵轴封和软接头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决方法一:选用能承受高静压的设备和管道配件,这将大大增加工程造价。 解决方法二:设两个冷却水箱、两套冷却水泵。一个高温冷却水箱、一个低温冷却水箱,一套冷却水泵从低温水箱抽水进入冷凝器后进入高温水箱,另一套冷却水泵从高温水箱抽水送入冷却塔,然后回流到低温水箱。但要注意:冷却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