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绘画的技法及特点

古典主义绘画的技法及特点
古典主义绘画的技法及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2921260.html,

古典主义绘画的技法及特点

作者:李洁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古典主义绘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古典主义绘画中每一步都是非常有逻辑有计

划的,是建立在可靠地知识和对材料训练的有素的运用基础之上的。古代的油画大师靠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出方便我们学习运用的方法,即古典主义油画技法。在学习古典主义绘画时,除基本认知外,必须了解各种技法程序之间的基本关系,靠科学和实践相结合来解决绘画中遇到的技法问题,材料及绘画法则对任何画家画派来说都是一样重要的,这是绘画的基础。

关键词:古典主义绘画;鲁本斯;特点;技法

学习绘画本身需要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创作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要注重学习研究一代代的古代大师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方法,注重去学习了解大师作品背后的故事,学着细细的品读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感悟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并且学习他们对理性的追求。

一、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

(一)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以鲁本斯画的女儿肖像画《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为例这幅画让观众直视孩子的面部,这种手法是其他任何肖像作品都无法比拟的。作品中的小女孩率真的直面观众,如此的神情在当时典型的肖像画中很少出现。鲁本斯手法娴熟,运用颜色来捕捉孩子脸上的天真烂漫,皮肤的暖色调和灰绿色的背景以及孩子的衣着形成明显的对比;她红扑扑的脸颊和鼻子、高高的额头传达出强烈的生动性。

这幅画之所以触动人心是因为它即向观者传达作者的情感又有其独特的技法。他的作画原则主要是用大量不透明的颜料涂于亮部,而保持暗部薄而透明,不然,古典画中传统的底色便毫无意义。如果说有某种技法,能以其杰出的保存性,令人信服地证明其正确性的话,那就是鲁本斯的技法。

古典主义绘画多是理性的模仿自然,画家在绘画之前一定有他对自然的感悟、对宇宙的探索和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梦想的坚持不懈,要不然经历了多少世纪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的作品今天就不会那么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古代绘画过程中每一步都是非常有逻辑有计划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可靠地知识和对材料训练的有素的运用基础之上的,古代的绘画大师靠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出方便我们学习运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二)步骤性强、暗部薄亮部厚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表现主义_绘画与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伴随着诸多流派的诞生而横空出世。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众多的文学流派都是受绘画启示而得名,由此可见,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从表现主义来看,绘画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在时间与空间不相通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在观念领域的融合,这是体现了表现主义的巨大包容性,还是各门类艺术间在表现主义大背景中受到表现主义绘画的启发? 重表现的东方艺术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表现主义,而西方艺术却因东方艺术的启示而走向了表现主义的道路,并最终进入到现代主义时代?而表现主义在文学中又是如何得以扩展和发挥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的提法,虽然有失准确,却指出了它作为一个可延展的概念的巨大包容性。 一、表现主义理念的拓进 弗内斯指出:“‘表现主义’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不能不涵盖许多根本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以致于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1](p1)这句话不是说“表现主义”这一概念就是无用的了,而是指出了它的复杂含混。它既有某种普遍性,又有某种特殊性的所指。表现主义既涉及艺术中的一种国际性倾向,又更多地属于德国的特征,因此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和德国的表现主义,两者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学会在两种意义上理解并使用表现主义:一般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它的范围和指涉并不是非常确定的,而是广泛地指向20世纪初的那样一场文艺思想动向和变革。“表现主义”源于绘画,后用以描述文学现象;特别意义上的表现主义则指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它有组织、流派,有宣言,有具体的艺术活动。 这里,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怎样看待这一理论术语是如何在绘画和文学领域中游移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统一的,这之间,他们的各自关注点又有什么不同,他们何以被一致地用这一概念来命名。 表现主义绘画存在对传统的颠覆及其艺术的重建、平面的延展深度(向内、向外)的呈露、以及想像与激情的参与。如果我们没有更多地接触现代主义的绘画,我们一定看不懂表现主义的绘画,甚至会对这种艺术嗤之以鼻。但是一旦我们认可了表现主义,我们便会认定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只能是过去的艺术了。“从未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为惊惧死亡所动摇,世界还从未有过这样墓穴般的寂静,人类从未有过这样渺小,他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担忧,欢乐从未有过这样疏远,自由从未呈现出这般死寂。这时困境高声吼叫起来,人类呼叫着要回到他的灵魂中去,整个时代都化为困境的呼叫。艺术也在深沉的黑暗处发出吼声,他在呼救,他在向精神呼救,这就是表现主义。”[2](p89)表现主义兴起的理由正是出于印 象主义的不足和缺失。 “印象主义的眼睛仅仅在听,它没有说话,它仅仅是在接受问题,而没有予以回答。印象主义者用一双耳朵来代替一双眼睛,并且没有嘴巴。因为市民时期的人除了耳朵之外一无所有,他们倾听世界,却不向世界吐露什么,他们没有嘴巴。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说话,没有能力谈论这个世界,没有能力谈出精神的法 则。但是表现主义者却重新撕开了人类的嘴,长期以来,他们已听得够多了,对此的沉默也够长了,此时,他们要代精神作出回答。”[2](p97)因此巴尔总结到:表现主义无非是一种姿态,它不是针对个别表现主义者而言,也不是针对个别作品而言。对此,尼采和歌德 的某些论述已经揭示出了艺术的实质。表现主义的看也不完整, 它也是半个艺术,表现主义者将眼睛当成了嘴巴,却无法听到世界的 声音。巴尔将表现主义绘画称之为视力音乐, 指出了表现主义是从心灵到心灵的艺术,它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家倾听自己,画家却是窥视自身。音乐家将那种神秘的力量变为声音,画家却将它变为光亮。”[2](p84) 现代主义的发展在法国有众多的艺术流派,而在德国则以表现主义的形态显示出来。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保持对于法国艺术发展的关注,但也保持了自身的独立与特点。1905年诞生的“桥社”是其第一个团体,与野兽派出现于同一年,他们同样意识到了艺术表现精神的力量,也同样将高更和梵高作为自己艺术道路的开拓者。他们都强调内心情感的表现,运用扭曲变形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宣泄内在情感。野兽派的表达更倾向于一种世俗的快乐和形式上的革命,并不关心自己的艺术与社会间的联系,题材上倾向古典———风景、肖像、人们的生活,马蒂斯说的艺术应该是一把舒适的安乐椅。“桥社”则不同,它与当时的社会压力紧密相连,其悲观的心理色彩、对人类历史特有的先知先觉般的幻觉以及对人类生 存的关切,都是野兽派所不具备的。 “青骑士”的探索为抽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出现则源于其中两位重要的组织者———康定斯基和马尔克在1910年的一次谈话。因为绘画是一种二维的空间艺术,但我们在表现主义者那里明确地感受到他们的抽象,必须依靠想像的参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绘画想像成一个不断延展的平面,从而将我们的视野引向纵深和广阔,以至于一直延伸到我们的心灵并占据了它,这样我们忽略了具象的存在,恰好与表现主义者的抽象汇通一处了。 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话题,而它向文学的跃进又使得这一本来就存在争议的概念变得更加无法说清了。表现主义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概念,但是它作为一种精神中的运动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20世纪之初,并不断将这种观念渗透到后来的艺术和文学观念当中。表现主义从绘画延伸到文学的领地,由一种平面空间艺术转为时间艺术(戏剧又有所不同,这里主要指剧本),而各种艺术之间本来似乎就存在着某种关联,我们探讨这一同样由一个概念冠名的文艺现象,对于探讨艺术以及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我们对绘画和文学各自规律的探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表现主义文学艺术上的创新分别以 诗歌、 戏剧和小说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这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表现主义文学的认识。 1.语言中的暗喻—引申结构 我们用以证明这一点的更多依赖于表现主义的诗歌,当然在 表现主义:绘画与文学 李文倩 (山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艺术探索 ARTS EXPLORATION,JOURNAL OF GUANGXI ARTS COLLEGE 2009年10月第23卷第5期Oct .2009Vol.23No.5 [摘要]绘画与文学,一个偏重于空间,一个偏重于时间,在艺术历史的长河中,这两种不同维度的艺术的不断接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表现主义的情境下,绘画与文学的共通又体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当代油画;民间美术;图式[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9)05-0061-02[收稿时间]2009-04-22[作者简介]李文倩(1983-),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 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美学研究。61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墨竹图》郑板桥教学教材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墨竹图》郑板桥

本科生论文 题目墨竹图郑燮 学院 系别年级 专业名称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3) 前言 (3) 正文 绘画背景 (5) 绘图风格和绘图功能认知 (5) 创作立意和创作手法 (5) 绘画过程 (5) 作者思想 (5) 提拔诗文 (6) 书法形式 (6) 文人画 (6) 结束语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墨竹图》郑燮 摘要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中期我国书画艺坛上,闪耀着无比灿烂辉煌的光芒。作为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板桥的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 关键词郑板桥、墨竹、清代中期、扬州画派、文人画 前言 通过这学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查阅资料,我对中国古代美术有了些许了解与思考。

历史长河浩瀚无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即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明清时期的美术成就颇丰,扬州画派创作了美术史上的辉煌。 《墨竹图》的作者是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传世代表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的《墨竹图》轴、《兰竹图》轴等。有诗文集行世。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 正文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的中心。从17世纪初起,法国诗人马莱伯等为反对一切方言与俚语,确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规范做了大量工作。诗人梅莱在悲剧《索福尼斯贝》中,最早实现了意大利学者提出的三一律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这是古典主义剧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法国文艺理论家N.布瓦洛的《诗艺》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文艺宣言性质的重要论著,概括和总结了几十年法国古典主义创作的实践,要求文艺“模仿自然”(包括人性的自然),“研究宫廷”,“认识城市”;把体裁(史诗、悲剧、喜剧等)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种体裁进行严格规范;依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提出理性至上的美学原则。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代表者有高乃依、拉辛、布瓦洛、莫里哀、拉封丹等;绘画的代表者有普桑、勒布朗、大卫等;建筑中的代表者有芒萨尔、勒诺特尔等。他们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民族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塑造了为崇高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人物典型;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为宫廷服务,对民间文学采取轻视态度。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思潮几乎遍及全欧。当时的所谓艺术正统是崇尚古典复兴的艺术,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术风格为典范,要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符合一定的规范。直接导致了后来学院派的产生,它的模式化成为一个弊端。 达维特是古典主义的第一个代表。雅克·路易斯·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1748年达维特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少年时代的达维特是沉默寡言和喜欢思考的,他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使人感到他少年老成。达维特的文化水平非常有限,他的感受力也很一般。但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他能够对别人开诚相见。同时,达维特坚忍不拔地追求着自我完善,这使他成功地获得了熟练的技艺。可是,尽管他有巨大的毅力以及接近人民,由于缺乏真正的文化,他不论在生活中或是艺术上,都未能走自己独立的道路。他以盲目的热情献身于他所接触到的思想。当达维特从皇家美术院毕业获罗马大奖后,他便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比柯尔夫人 当达维特从意大利游学回到巴黎后,他认真地研究了布歇(Boucher)、格瑞兹(Greuze)、维安(Vien)、孟格斯、卡拉瓦乔(Caravaggio)、普桑(Poussin)等人的绘画风格以及古代雕刻。达维特于1784年画了“比柯尔夫人”的肖像。靠这个妇人的服装和相貌,使这幅肖像画没有一点古典主义的气息。达维特得自对古典形式的研究,仅仅是强有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强调了模特儿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她的粗俗;画家用了一种葡萄酒似的红色,把这种粗俗的气味渲染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幅肖像画只是证明了一个工匠而不是一个

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不同表现之根源(Word)

一·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不同表现之根源 如果就一个具体派别的专有名称及其狭义而言,表现主义可仅指20世纪初德国的“青骑士”和“桥社”画派。如果就绘画的表现手法广义而言,表现主义就可冠于古今中外所有那些不重“再现”而重“表现”的画家。不仅后印象派以后的大多数西方现代派画家可称为表现主义画家,甚至还可上溯到尼德兰的博斯(Bosch 1450-1516)、西班牙的格列柯(Greco 1541 -1614)、戈雅(Goya 1746-1828)、法国的莫洛(Moreau 1826-1898)、德国的勃克林(Bocklin 1827-1903)、英国的诗人画家布莱克(Blake 1757-1827)和“拉斐尔前 派”画家等等。 至于中国画家(包括其书法),相对西方而言,从其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说,都可谓是表现主义的。其中更以徐渭(1521-1593)、朱耷(1626-1705)、石涛(1636-1710)、“扬州八怪”、齐白石(1863-1957)等人为突出。 由此可见,同是表现主义画家,其风格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极尽丰富多彩。虽然同是以绘画形式表现人的心灵,却因其表现的心态及形式取向不同,其绘画形式就完全不同,这可说是表现性绘画的一大特点。例如后印象派的三大画家,因其所表现的心态和形式取向皆有不同而使其风格不同。但是,他们在形式的主要取向上却有相同之处,即强调用色彩进行表现,或说强调表现色彩,所以他们堪 称一派。 塞尚说:“一幅画首先是、也应该是表现颜色。” 凡高说:“我探索以红绿色来表现人类的强烈情感。”“那是一种没有一点儿现实观点的色彩,可是这种色彩暗示着一种狂纵的 情欲。”“我想用变化无穷的色调来表现一种绝对的宁静。”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篇一:外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 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 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③美育目标: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 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 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 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 观念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 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 2.演示、 3.讨论、 4.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 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引导学生能用直观的语言,将作品的形式特征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当美术作品呈

现在我们眼前,首先是视觉的冲击和感受,它是在感觉、联想、想 象中形成自己的最初感受,产生对作品初步印象。通常学生在最初 接受作品时,对作品的感知是依靠自己经验与知识的认知度,要引 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仔细观察,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特征, 能有浓度大胆表达与自己在联想中获得感受,从而为进一步鉴赏奠 定基础。 2、分析:在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核心内容中的形式因素、组 织引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解读作品中各类美术元素、艺术 形式美的运用和美术形象塑造的意义,通过比较来发现和领会美术 形式语言美,促进学生审美经验的提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评价:主要评价作品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对后人 的影响,再者是以自我主观角度对作品作出评判与甄别,作出主观 判断。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以中外绘画历史进行对比,此前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绘画有七千年 的悠久历史,但是“外国古代绘画距今有多久的历史呢?”以此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内容 1、人类最早的绘画 [课件]简要介绍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同时图示拉斯科洞窟壁画《野 牛 .人》,请学生讨论后分析、比较,之后教师讲解,使学生对人类 绘画的面貌有所了解。 2.古埃及绘画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 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 变的造型规范:a.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b.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c.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和古巴比伦的《朝贡者》对比,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 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 3.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赏析之表现主义绘画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赏析之表现主义绘画 【摘要】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本文将从表现主义绘画的兴起与特点和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释放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表现主义绘画兴起情感释放自由精神 【正文】 一、表现主义绘画的兴起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20世纪初源于北欧的一场艺术运动,涉及绘画、诗歌、小说、戏剧等诸多领域。作为一种思潮,它反映了特定时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背景,且影响深远,甚至在表现主义的社团停止活动以后很久,表现主义的美学思想和艺术手法对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许多艺术家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主义绘画作为现代主义美术发展初期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据点在德国,有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动因。它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的许多理论,对表现主义运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理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两者都是神的儿子,互不相容,又无法区分。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狄俄尼索斯式的: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智。 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八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在西方文化艺术中,表现主义象征着个性、自我、激进和批判。表现主义源于主体观念,在审美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主体情感色彩,始终代表着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 巴尔说:“如果印象主义把眼睛作耳朵,表现主义则把眼睛作嘴巴。”(注:巴尔:《表现主义》,1920年版。)表现主义的原理是渴望以主观视象来描绘外部世界,反对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用照相式的眼睛将焦点聚于外部细节上。表现主义代表了人类的内部的眼睛,要对世界作出全新的完全独特的解释,认为可观察到的当代物质和机械的社会不代表真正的世界,这个社会歪曲了人性,将人沦为机器似的动物,使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所以表现主义艺术家要求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改造外部现实,直至将其改变到与人的精神本质相一致,此时,这个世界对人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由于表现主义者认为“真实”主要存在于主观领域,就必然寻求以新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出被扭曲的心灵:歪曲的线条,夸张的形状,反常的色彩,机械运动式动作,电报式精练语言……将观者从外部表象上拉开,进入心灵世界,一切事物常常是通过主角的眼光被表现出来,他的眼光可以对事物作强烈变形和主观解释。表现主义绘画在1905年的“桥社”组织中正式宣告问世,但这个运动在戏剧中并没有立即产生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战争结束后,表现主义才成为戏剧表现的重要形式。 表现主义戏剧拒绝传统规则,打破存在于各客体之间的逻辑关系,按人类内部的眼睛重新创造,不是去再现客体自身的物质真实,而是表现由它们激起的情感。表现主义戏剧演出以断续简短的语言,反复申诉内心的绝望和痛苦,狂呼式的朗诵伴以夸张的动作。这种表演方式抛去了传统演出观,寻求与内心骚动相一致。“用一种抽象的固定的姿势有节奏的朗诵,用强烈的,慷慨激昂的讲话和痉挛的表情显露出一种紧绷的,爆发的,愤怒的表演,不是具体化角色,而是揭示角色的精神状态”。(注:巴勃莱:《欧洲表现主义戏剧》,1971 年巴黎版P208。)这是1918 年演员多伊奇演出哈森克勒佛的表现主义戏剧《儿子》时,所表 现的感情和采取的姿势。这种方式使人想起表现主义先驱、挪威画家蒙克的名作《呐喊》,“画面中心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物发出一声恐怖的喊叫,他的手捂住憔悴的脸,整个身躯都变形了。他的感情在他周围引起了同心向外散发的波浪……周围环境变形……”(注:吴光耀译:《二十世纪舞台设计革新》,载1986年《舞台美》总第5期P164。)在演出中,灯光和布景象演员一样成为有生命活力的戏剧元素,融合在一个整体中,共同创造剧本所要反映的母题。 在这么一种专注于表现现实的深层本质的戏剧中,与戏剧精神无关的东西全被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研究

Classified Index: University Code: 10075 U.D.C: NO: 20090745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Arts German expressionist painting research Candi dat e:Li Hua Supervisor:Prof.Ming J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Degree of Arts Speci al i t y:Fine Arts 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May,2012 摘要I 摘要20 世纪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是西方艺术文化的 一块瑰宝,面对传统绘画形式与同时代绘画风格流派的影响,表现主义艺术家们选择兼容和分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性格魅力,依托绘画范畴内的形式对内心情感和人类心理世界进行探索,在审美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主体情感色彩。论文主要阐述和论证20 世纪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审美特征。首先从表现主义历史阶段的变迁来看,其中主要的几个发展阶段可以以艺术中心地划分为德雷斯顿、慕尼黑和柏林,与传统写实绘画相比,这些艺术家们更主张内心情感真实性;另一方面,从绘画本身范畴内的形象特征色彩表现以及材料质感等造型语言的几方 面来分析,以表现主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典型作品为依据,剖析绘画范畴内审美特征;再接着进一步寻找表现主义绘画艺术形态的理论依据,最重要的就是支持与影响表现主义绘画情感表现的美学思想以及德国本民族性格,最后经过同类对比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一样关注情感表现的法国野

印象派与表现主义

印象派与表现主义 —光影瞬息与心灵呐喊 【摘要】:印象派和表现主义作为美术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艺术形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一个着重客观化的主观,一个主张主观化的客观。到如今已然渗入到了艺术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其特色以及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充分体现了两者独到了的艺术特色。主要采用了文献参考的方式。 【关键词】:印象派表现主义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印象派不同于传统的古典主义强调严谨的人体构架,强调一种对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怀旧复古主义,严谨细腻,在《瓦平松的浴女》中,安格尔就以非常深厚的素描技巧展现了一种照片式的画风。绘画中蕴含了许多隐喻的部分,过于强调理性而忽视情感。印象派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仅仅表现画面本身,没有图腾式的寓意,没有过多理性的追求。回到一种欣赏式的本源。也就是画面本来就是画面。表现主义则突出鲜艳的色彩、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智。以一种近乎毫无绘画技巧的随意泼墨式表现手法来凸显人物内心的呐喊,纠结,社会的扭曲,心灵的枯槁。 一,绘画技巧 不同于古典主义细腻描绘,印象派画家往往抓住丛林郊外的一个侧影,以极快的速度将瞬间的景致轮廓加以描绘,不重视事物的细枝末节,将光影的瞬息流动记录下来以表现一种最纯粹光感,一种科学式的绘画技艺。看似无心之笔,极尽的粗糙,从某个方面来说与国画里的写意几分神似,然而国画虽然不乏寥寥几笔之作,无论是齐白石的虾,还是郑板桥的竹,都没有通过工笔的手法。因为工笔的细腻会让人忽视画作寓意本身。因此,国画虽然很随意,仍旧以表现神韵为主,绝非印象派的仅仅追求光影本身。在莫奈的日出印象中,日出时,作者以凌乱的笔法将雾气迷朦,水天一线的模糊感描绘反映在天空太阳间光线的流动感,力求透露出一种似有似无的迷幻感,捕捉每一瞬间的色彩变幻,定格最真实的景色。同样在当时被人批判毫无映衬铺垫的《吹短笛的少年》中,莫奈则是用极致简单的写意手法表现一个缺乏生气的男孩,没有影子,显得单薄而真实。由于日本十七世纪所兴起的浮世绘艺术同样是通过平面式的绘画表现人物性格,印象画派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印象画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点的运用,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线面结合,印象派近看有的只是无数点,而正是通过一个个色彩各异的点才充分表现了光线色彩的迥然相异。 表现主义则将印象派没有突出的人物情感发挥到了尽乎癫狂的境界,扭曲的线条,拼盘式的人物结构,对比夸张的色彩运用。哥特蛮族式的人物形态,其原因之一主要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了突出静态的美,怪诞的假面,散乱结构都是其追求的目标。在蒙克的作品《呐喊》中就以空间的扭曲,骷髅式的人物,夸张的叫喊表情,最简单也是最强烈将人物内心超乎想象的纠结显现出来。 二,表现内容 印象派画家注重表现乡间小道,林间小路,村庄,荷塘等色彩丰富的景色,同时也常常将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及确实见闻以客观真实的笔触加以记录,突破传统写生的刻意为之,印象派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客观世界的客观现实,因为印象派画家对于光线色彩的过分追求,光影变幻也就成了几乎所有印象派画家画面上着墨最多的部分。在他们看来,只

浅析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2921260.html, 浅析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作者:杜文文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7期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发端于北欧各国的一种绘画艺术潮流,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将绘画对象夸张、变形甚至产生一种荒诞怪异气氛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以此来表达自我感知和内心感受。表现主义渴望以主观世界来描绘外部客观世界,反对客观自然主义那样用简单的眼睛将焦点聚于外部细节上,在他们看来可观察到的当代物质和机械的社会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世界,这个社会已经扭曲了人性,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所以表现主义艺术家要求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改造外部现实,直到将其改变成与人的精神本质相一致。 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而来,它与印象主义主张真实的表现客观世界尤其是客观世界中的光色理念完全相反。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他们的绘画不再关注纯粹的造型问题不,绘画的主题不再是用来歌颂生活而是用主观感受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真实感受,充分表现自我内心世界。它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荷兰的文森特·凡高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颗狂热不安的内心表达了出来,同时画面中那些短促有力,扭曲旋转的笔法也将画家对于生命无法遏制的渴望和追求呈现给了观众。《星空》是凡高在1889年神志清醒的时候画的,独特的笔触是凡高随着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快速的发泄在画布上的,表现他内心的一直无法平静的渴求,那无法被认同的艺术生涯的苦楚和内心对于生命和未来的渴求纠缠凝结在一起,透过颜色和笔触转化为一种另人震撼的意象。 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是最为典型的表现主义画家,童年时父母家人相继死亡的经历给他的内心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这使得蒙克早期的创作很多都是与“死亡和疾病”相关的题材。1890年,他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用夸张的形象和色调营造了一种极度恐怖压抑的氛围,画面的前景中是一个变形夸张形似骷髅的人物,他似乎正在痛苦的抱着头尖叫,背景血红色的晚霞笼罩在天空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蜿蜒流向远处的河流也被画家处理成压抑的蓝紫色调,这两种色调相互碰撞,使画面显得愈加阴沉同时画面中的线条几乎都是曲线,这种的笔触也增添了整个画面动荡不安的感觉。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

表现性绘画的研究解析

表现性绘画的研究 摘要:从十九世纪晚期开始,西方绘画进入了表现性绘画风格为主流的艺术发 展阶段。表现性绘画在油画的发展进程中不仅打破了艺术再现的经典观念,而且也冲击了传统的“艺术工具论”,使现代绘画的审美观念深入大众。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绘画的笔触有了突破性的转变,较之早期的叙事性、主体性绘画的笔触,表现性绘画因为倾向凸显艺术家的个性和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表现情绪、解析意识等。 关键词: 表现性绘画笔触现场感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 painting into figurative expressionism the mainstream artistic development stage. Performance of the pain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ainting, not only breaking the classic concept art reproduction, but also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art tools', the aesthetic ideas of modern painting in-depth public. In this process, there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strokes of the painting has been a breakthrough change,compared with the earlier narrative, subjectivity painting brush strok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inting because the tendency to highlight the artist's personality and their own value in society performance of emotional, analytical awareness on the use of the brush strokes more flexible final strokes in the wa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Keywords: expressive painting brushwork sense of the scene

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 艺术欣赏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古埃及壁画从形象角度来说,正面的眼睛,侧面的头部,正面的上半身与侧面的腿,即“正面律”,看重在一个二维平面中表现出一个身体最完整的样子。从画面整体角度,古埃及艺术是非常规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二维平面的,画的完整是最重要的,它表现的是观念中的事物形态。 教师展示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并阐述相比于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更仔细地去模仿真人外形,并加以美化,赋予自然“理想化”。同时通过阐述《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身体上下长度比为0.618:1,头身比为1:8的黄金比例,描述出古希腊时期人们是追求理想美。 驱动性问题:古希腊古埃及时期的艺术作品最大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 同时思考并回答古埃壁画《三个音乐家》人物的特点、画面整体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眼睛、头部、上半身、下半身等角度去分析人物,并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引导学生回答古埃及艺术的特点,之后聆听教师总结。 观察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同时思考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很美”,并结合教师的阐述理解古希腊的“理想美”。 设计意图: 通过鉴赏古埃及和古希腊的作品,理解在当时的文化下表现的是观念中的事物,并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体会文化的多样性。

向学生提问文艺复兴三杰是谁?有什么代表作?展示达芬奇、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作品,并简要介绍代表作《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天顶画》。 重点介绍波提切利作品,从材料选择、形象特点、内容选取三个方面介绍《维纳斯的诞生》及它的独特性: 材料选择采用蛋彩画,饱和度低、颜色柔和;形象特点是为了人物的和谐牺牲了准确性;内容选取古希腊古罗马的神,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 让学生体会这种不一样的文艺复兴精神。 教师通过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艺术家的介绍,总结出文艺复兴的核心价值,即人文主义。人类的理性比上帝的神示更重要。文艺复兴运动引发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觉醒,在绘画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这些变化使得其作品呈现出惊人的真实感。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转折,开创了西方艺术全新的时代。 驱动性问题: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是西方艺术全新时代?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文艺复兴的历史知识,并通过教师的介绍能够说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复兴”的意义及其特征。 根据教师的提问说出文艺复兴三杰,并聆听教师介绍三人的代表作。 通过教师介绍《维纳斯的诞生》,学生对于这幅画的材料选择、形象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