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4.4 角的比较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日期:星期三第1节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度量与比较,而在这之前学生已有了对线段的研究经验,因此对于即将开始的角的比较,可以与线段的比较进行类比.当然角会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研究中也要加以注意和总结.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角的纸片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比较,大家还记得怎么来比较吗?

生:观察法,度量法,叠合法.

师:那角的比较能不能类比线段的比较方法呢?如果能,又该怎样比较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4.4角的比较.

第二环节展示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认识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精当点拨

探究一: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师:对于特殊的角我们都知道,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些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生:锐角小于直角小于钝角小于平角小于周角.

师:对于一般的角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阅读课本第118页,自学讨论后完成学案上的探究一.比较下面每组角的大小,写出你的结论,并说出你的方法.

小组1:直接观察得到结果,也可以用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度数再比较大小.

小组2:可以用叠合法.

师:怎么叠合呢?大家通过自学找到答案了吗?

小组3:(边说边展示)先把一个角的一边与另一个角一边重合,看另一边的位置.当另一边也重合时,两角相等;落在内部时,角小,落在外部时角就大.投影展示:三种情况

记作:∠AOB>∠COD记作:∠AOB=∠COD记作:∠AOB<

∠COD

师:比较角的大小主要采取①量出度数比较大小;②剪下来叠和比较;

③直接观察得到大小三种方法.

师:总结比较角的方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角的度量、角表示的以及小学学习中关于锐角、钝角、直角的概念,通过类比,让学生学会角的比较的方法.做一做:估计∠AOB,∠DEF的度数,验证你的估计.

师:角之间也可以进行和差的运算

例.如图:已知∠AOB=40°,∠AOC=30°,求∠BOC的度数.

解:∵∠AOB=40°,∠AOC=30°

∠BOC=∠AOB-∠AOC

=40°-30°

=10°

探究二:角的平分线

师:根据演示图片,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试比较∠BOC和∠DOE的大小

(3)小亮通过折叠的方法,使OD与OC重合,OE落在∠BOC的内部,所以∠BOC大于∠DOE,你能理解这种方法吗?

(4)请在图中画出小亮折叠的折痕OF,∠DOF与∠COF有什么大小关系?

∠AOB<∠AOC<∠AOD<∠AOE

∠AOB是锐角,∠AOC是直角,∠AOD是钝角,∠AOE是平角

生:∠BOC>∠DOE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个结论?

生:观察法,小亮同学通过折叠的方法,使OD与OC重合,OE落在∠BOC的内部,所以∠BOC大于∠DOE,你能理解这种方法吗?

生:能.同时展示折叠过程

师:大家在刚才的纸片上画出折痕,然后把角的两边对折,展开以后你会发现折痕把角分成了两个角,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又和原来的角有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

师:你能几何语言来描述角的平分线吗?

生:因为OC是∠AOB的角平分线,

所以∠AOB=2∠AOC=2∠COB,

或∠AOC=∠COB =∠AOB ,

设计意图:适时的练习,巩固了上面的所学,

并为下面学习内容的展开作了铺垫.通过动手折叠,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定义的理解,同时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尝试让学生自己叙述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目的在于应用类比的方法获得数学猜想和规范数学语言.

【跟踪练习】

1∠COD,∠BOD=15°,

1.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BOD=

3

则∠COD= ,∠BOC= ,∠AOB=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选择题目的出发点仍在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收获共享

师:各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好!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先思考一下,我们一起分享吧!

生:学习了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度量法,观察法,有叠合法.

生:学习了角的平分线,并学会了用几何语言来叙述.

……

师总结:本节课与线段的比较相类比学习,学习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表述自己的收获,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4.4 第1、2、4题.

选做题:习题4.4 第3题.

当堂检测:

A级:

1.若OC是∠AOB的平分线, (1)若∠AOC=25°则∠BOC=______°; ∠AOB = ______°

(2)∠AOB=60°则∠AOC=______°,∠BOC=______°.

(第1题图)

2.已知∠AOB=50°,∠COB=30°,则∠COA等于()

A.30°

B.80°

C.20°或80°

D.不能确定

B级:

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C是任意一条射线,OD平分∠AOC,OE 平分∠BOC,且∠AOD=30º,求∠BOE的度数?

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4.4角的比较

角的比较:度量法

观察法

叠合法

角的平分线: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符号语言:

∵OC是∠AOB的角平分线,

∴∠AOB=2∠AOC=2∠COB,或

∠AOC=∠COB =∠AOB ,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四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特别是经历了比较线段和度量角等教学活动后,探索图形性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对角做进一步的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了良好的契机,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具有重要的作用。

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结合丰富的现实情景,直观认

识了角的图形及各种不同的角,了解了特殊角的大小关系,会借助量角器画角以及比较角的大小,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初步具有了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会角的有关知识,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活动中自觉体会角的有关知识,获得了初步的数学学习过渡,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效果分析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主探究精当点拨”的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基本完成了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了解角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通过类比学生掌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三种方法:观察法、度量法、叠合法。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求角的和、差关系。通过折纸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得出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

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操作简单、形象生动、反馈及时等优点,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较为顺利完成当堂检测第1题,第2题灵活性强少数学生想到了两种情况,通过学生讲解点拨学生豁然开朗。第3题,主要针对解题过程及步骤的书写进行规范。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角和线段一样都是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教材先研究了线段,分两个课时,分别研究了它的表示和比较,对角的研究也同样安排两课时,分别研究了表示和比较。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角的比较,与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线段的研究经验,因此对于即将开始的角的比较,可以与线段的比较进行类比。当然角会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研究中也要加以注意和总结。教学中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评测练习

A级:

1.若OC是∠AOB的平分线, (1)若∠AOC=25°则∠BOC=______°; ∠AOB= ______°

(2)∠AOB=60°则∠AOC=______°,∠BOC=______°.

2.已知∠AOB=50°,∠COB=30°,则∠COA等于()

A.30°

B.80°

C.20°或80°

D.不能确定

B级:

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C是任意一条射线,OD平分∠AOC,OE 平分∠BOC,且∠AOD=30º,求∠BOE的度数?

课后反思

1、在这一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中间出现的差错或疑惑,教师点拨,让学生发现、纠正和解释清楚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会了判断角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探索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过程,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2、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学会观察、发现、类比等学习方法,才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在教学中,充分认识这一点,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判断角是否有大小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轻视技能训练,让学生仔细辨别,深入探讨、认真挖掘,并让学生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初步达到了知识的“内化”.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7-9年级)对角的比较的要求是:

(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

较方法的一致性.

(2)会比较一个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4)《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的要求是:类比线段的比较解决角的比较问题,关注比较方法的一致性;明确角的平分线等概念.

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做的:本节课首先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提出问题:“你能比较角的大小吗”?然后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得出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接着又通过一个折叠操作活动引出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4 角的比较2

4.4 角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认识并画出角的平分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剪刀,纸片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采用“引导——观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组织教学. 学法:鼓励学生采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线段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经过思考回忆,学生纷纷举手。 生:观察法,测量法,叠加法。

师:回答的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展示图形如下: 问题:上面各个角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直角? 并指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注意角的表示的书写格式) 由对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回顾以前学过的线段的比较,角的表示的以及小学学习中关于锐角、钝角、直角的概念。由对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2)(3) O O D B C A O

请同学们比较以上三组角大小,按照我们平时分的六个学习小组,看哪个小组比较快,想的方法好?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 各组展示结果: 组1:我们用眼看的,(1)∠AOB<∠COD ;(2)∠AOB>∠COD (3)∠AOB>∠COD 组2:1组同学说的不对,这几个角比较接近,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我们的方法好,我们是用量角器量的,根据角度数来比较大小,这样才准确。 组3:你们两组的方法都不好,我们组的高明,我们是叠合的方法,我们用剪刀把这几个角剪下来,把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边的同侧就可以比较大小。 展示结果: (图1) (图2) (图3)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4_角教学案(精品教学设计)

4.4 角 【明确目标】 1、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静态和动态),周角与平角的概念与小学时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2、掌握角的不同表示方法。 3、通过类比掌握角另外两种更小的单位和度、分、秒及其换算。 【课前自主学习】(准备工具:量角器) 读一读:阅读数学书看5-8分钟(每个字都要认真看,逐字逐句的看,不懂的再看。) 试一试: 1、角的第一定义 角的第二定义 2、已知下图的三个角,请你用自学的知识把角的三种表示方法写出来: 3、把一个周角分成360等分,每一份是的角,记作; 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的角,记作; 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的角,记作; 4、时间换算方式:1时= 分1分= 秒 1分= 时1秒= 分 5、类比时间的换算,度、分、秒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下:

1°= ′ 1′= ° 1′= ″ 1″= ′ 6、 1周角= ° 1平角= ° 7、范例模仿: 把下面角度化成度、分、的形式 18.4°= 18°24′ 18.4°-18°= 0.4° 0.4°×60′=24′ 计算:(1)121.3°= ° ′; (2)23°36′ = °. 问一问:在自学过程中,有不理解的疑问及时抄在下面空白上。 你的疑问: 【课堂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下题,不会的用5分钟左右请教会的(互查)) 8、如图,以O 为顶点的角有 个,分别是 9、计算:(1)10.26°= ° ′ ″;(2)50°40′30″= °。 10、6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是 度? 8时 ?8时30 分 ? 11、如图,以B 为顶点的角有 个,分别以D 为顶点的角有 个,它们分别是 。 12、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在下表里: 把下面度、分 的形式化成度 25°38′ = 25.63° (精确到0.01) 38′÷60 =0.633333°

初中数学_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4.4 角的比较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日期:星期三第1节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有关角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度量与比较,而在这之前学生已有了对线段的研究经验,因此对于即将开始的角的比较,可以与线段的比较进行类比.当然角会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研究中也要加以注意和总结.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角的纸片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比较,大家还记得怎么来比较吗? 生:观察法,度量法,叠合法. 师:那角的比较能不能类比线段的比较方法呢?如果能,又该怎样比较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4.4角的比较. 第二环节展示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认识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精当点拨 探究一: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师:对于特殊的角我们都知道,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这些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生:锐角小于直角小于钝角小于平角小于周角. 师:对于一般的角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阅读课本第118页,自学讨论后完成学案上的探究一.比较下面每组角的大小,写出你的结论,并说出你的方法. 小组1:直接观察得到结果,也可以用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度数再比较大小. 小组2:可以用叠合法. 师:怎么叠合呢?大家通过自学找到答案了吗?

七年级数学上册4.4角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

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有关概念 (2)认识角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角与角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以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何的世界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 2、回顾与操作 问题1 如下图所示,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剪剪看,看谁的手巧? 要求:将长方形的纸,剪一刀,分别剪出5个角、4个角、3个角。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学生展示,教师出示ppt给出范例。 3、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角形象。 教师出示ppt,让学生从实物中抽离出角。 4、问题2 你是如何认识角的?不妨自己画一画,看一看, 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给角下个定义呢? 让学生通过创造角以及观察抽离出角的形象,总结出角的特点,并试着给角下定义。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角的静态定义。 出示ppt,随堂小练习:判断角 5、问题3 出示ppt,并提问,扇子是如何构成角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同时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演示扇子的开合,让学生思考扇子的开合与角的形成关系,并请部分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角的动态定义。 接下来,依次出示ppt,通过动态定义来认识特殊的角:直角、平角、周角。 此时,对角的概念作一小结。 o o之间。 并温馨提示: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我们说的角都在0~180 6、问题4 如何表示角?

角记作“∠”,读作“角”。 角的表示方法有下面四种: 依次出示ppt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且把顶点字母放在中间,如:∠ABC或∠CBA (2) 用角的顶点字母表示:如:∠B (只有一个角时) 这里能用∠ B表示角吗? (3) 用一个数字表示:如:∠1、∠2 (4)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 如:∠α、∠β 此时,从读音和写法,对希腊字母作了简单介绍。 其中希腊字母α读作阿尔法, 希腊字母β读作贝塔。 接下来,出示ppt,对角的表示方法进行总结,并附上注意事项。 7、随堂练习 练习1 练习2 练习3 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出示ppt 练习4 如下图中,共有几个角?请把它们都表示出来 8、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1)角的两种定义 2)直角、平角、周角 3)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9、布置作业 沪科版数学七上书P144 练习第1、2题 四、板书设计

角的比较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说课稿 李景华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比较》。 “角的比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共1个课时,下面我将从九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度量与表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今后学习平面几何等内容的基础。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的认识;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分类鉴别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2、利用学生准备的角的纸片,运用叠合法分组比较角的大小,突破难点。 3、学生通过度量找出角的平分线或利用手中的角的纸片,沿着顶点对折使这个角的两边互相重合,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理解。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得出相关知识的结论,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角的大小方法及角的平分线定义 教学难点:在图形中观察角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演示文稿结合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设计: (一)、回顾引入,导入新课 回顾小学认识的各种角,利用角的几何定义法,用一根木棍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角,黑板上演示并画出图形,看看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是否存在其的必要性?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

初中数学《角的比较》教学设计(表格式、完美、值得收藏)

初中数学《角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一致性。 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表示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并能借助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2)通过实际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体会角的大小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发展几何直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三种比较方法和角的平分线定义。 难点: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学生还需准备好角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2.线段的和、差 3.线段的中点 二、探究新知 1.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活动一:

(1)请同学们各自拿出准备好的角,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的四个角分别记作∠1 ,∠2 ,∠3,∠4 ,共同合作,任意选角进行比较,并说明你的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得出比较角的大小和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是一致的:(1)直接观察法,(2)度量法,(3)叠合法。 (3)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度量法和叠合法。 2.活动二: (1)讨论探究课本P119“做一做”以巩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及其大小关系的认识。 (2)借助上题第(4)个问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3)引导学生分析发现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而非线段或直线。角平分线的定义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从角的顶点引出的射线;b.在角的内部;c.将已知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4)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的三种数学语言得出角平分线的定义的三种数学语言。 三、勇于挑战 题目详见投影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并完成课本习题4.4。 2.认真完成导学练配套练习。 六、拓展延伸(课后探究题) 1.借助一副三角尺的拼摆,你能画出75°的角吗? 15°呢?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 2.如图,∠AOB:∠BOC:∠COD=2:3:4,射线ON,OM分别平分∠AOB与∠COD,且∠MON=90°,求∠AOB的度数.

4.4角教学设计.4角

4.4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有关概念 (2)认识角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角与角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以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何的世界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 2、回顾与操作 问题1 如下图所示,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剪剪看,看谁的手巧? 要求:将长方形的纸,剪一刀,分别剪出5个角、4个角、3个角。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学生展示,教师出示ppt给出范例。 3、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角形象。 教师出示ppt,让学生从实物中抽离出角。 4、问题2 你是如何认识角的?不妨自己画一画,看一看, 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给角下个定义呢? 让学生通过创造角以及观察抽离出角的形象,总结出角的特点,并试着给角下定义。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角的静态定义。 出示ppt,随堂小练习:判断角 5、问题3 出示ppt,并提问,扇子是如何构成角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同时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演示扇子的开合,让学生思考扇子的开合与角的形成关系,并请部分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角的动态定义。 接下来,依次出示ppt,通过动态定义来认识特殊的角:直角、平角、周角。 此时,对角的概念作一小结。 o o之间。 并温馨提示: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我们说的角都在0~180 6、问题4 如何表示角?

角记作“∠”,读作“角”。 角的表示方法有下面四种: 依次出示ppt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且把顶点字母放在中间,如:∠ABC或∠CBA (2) 用角的顶点字母表示:如:∠B (只有一个角时) 这里能用∠ B表示角吗? (3) 用一个数字表示:如:∠1、∠2 (4)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 如:∠α、∠β 此时,从读音和写法,对希腊字母作了简单介绍。 其中希腊字母α读作阿尔法, 希腊字母β读作贝塔。 接下来,出示ppt,对角的表示方法进行总结,并附上注意事项。 7、随堂练习 练习1 练习2 练习3 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出示ppt 练习4 如下图中,共有几个角?请把它们都表示出来 8、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1)角的两种定义 2)直角、平角、周角 3)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9、布置作业 沪科版数学七上书P144 练习第1、2题 四、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

1.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及大小的认识; 2.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4. 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2. 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 3. 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 1、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 请同学们回忆,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有哪几种方法? (测量法和叠合法---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观看P148/图4-15并回答] (1)请同学们把图中的五大景点中的任何两个之间都用线段连接。 (2)你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比较的? 引导学生探讨出角的大小比较的一种方法———测量法。 3、 引导由学生动手操作探讨出叠合法的比较过程, 若两个角能完全重合,说说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 4、角的分类 二、例题讲解: 例1 P148. 根据图4-16 ,求解下列问题: (1) 比较∠AOB 、∠AOC 、∠AOD 、∠AOE 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 (2) 写出∠AOB 、∠AOC 、∠BOC 、∠AOE 中某些角之间的两个等量关系。 例2、下面请大家各自在纸上任意画一个∠BOA ,再完成书上的做一做。发现了什么? 像刚才这条折痕,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把原来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 。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角的两边都是射线. 2.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可写成 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所以 ∠AOB=2∠AOC=2∠COB , (1) ⎪⎪⎪⎩⎪ ⎪⎪ ⎨⎧︒ =∠︒=∠︒<∠<︒︒=∠︒<∠<︒3601801809090900ααααα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角的分类

北师大七年级上《4.4角的比较》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4角的比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 A.90° B.120° C.160° D.180° 答案:D 解析:解答:设∠AOD=a,∠AOC=90°+a,∠BOD=90°-a, 所以∠AOC+∠BOD=90°+a+90°-a=180°. 故选D. 分析:因为本题中∠AOC始终在变化,因此可以采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进行求解.2.如图,点B,O,D在同一直线上,若∠1=15°,∠2=105°,则∠AOC的度数是() A.75° B.90° C.105° D.125° 答案:B 解析:解答:∵∠2=105°, ∴∠BOC=180°-∠2=75°, ∴∠AOC=∠1+∠BOC=15°+75°=90°. 故选:B.

分析:由图示可得,∠2与∠BOC互余,结合已知可求∠BOC,又因为∠AOC=∠COB+∠1,即可解答. 3.把两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则∠ABC等于() A.90° B.100° C.105° D.120° 答案:D 解析:解答:∠ABC=30°+90°=120°. 故选D. 分析:∠ABC等于30度角与直角的和,据此即可计算得到. 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0.25°=900″ B.1.5°=90′ C.1000″=( 5 18 )° D.125.45°=1254.5′ 答案:D 解析:解答:A、0.25°=900″,正确; B、1.5°=90′,正确; C、1000″=( 5 18 )°,正确; D、125.45°=7527′,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1°=60′,1′=60″,进行转换,即可解答. 5.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OB=1 2 ∠BOC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一、课题§4.4角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和、差、倍、分的作法,掌握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 3.使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以及数学表达式. 4.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角的两种比较方法、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角的平分线定义. 难点是角平分线定义的各种数学表达式.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类比联想,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前面学习了线段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学习了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类似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板书课题) 2.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 (2)分组讨论,发现方法. 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教师让学生讨论,动手画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a)角大小比较的方法:重叠法和度量法. (b)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 3.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 (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再看另一端的位置. 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角内还是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1-26(b.) 记作:∠AOB=∠COD 记作:∠AOB>∠COD 记作:∠AOB<∠COD (2)度量法:因为角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度数,度数大的角大于度数小的角,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注意写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4《角的比较》【教案】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的第四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本节对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一致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大小,认识角平分线。 【教学难点】 认识角平分线并用数学的语言描述。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线段的比较方法(1).从“形”出发,利用线段移动叠合的方法(2).以“数”出发,通过度量长度进行数值大小比较 2.类比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思考:①使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必须注意哪些细节?②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是否相关? 叠合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通过另一边的位置关系比较大小。 ②角的大小与两边长度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学生已经可以自行用度量法和叠合法进行比较了。 二、探索 1角的和差 2. 根据下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并将所学的角进行分类) (2)试比较∠BOC和∠DOE的大小 (3)小亮通过折叠的方法,使OD与OC重合, OE落在∠BOC的内部,所以∠BOC大于∠DOE。你能理解这种方法吗? (4)请在图中画出小亮折叠的折痕OF,∠DOF与∠COF有什么大小关系? 3.角平分线 在纸上画一个角并剪下,将它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怎样?

16中马艳华《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4.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银川十六中 马艳华 教学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进一步丰富对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及其大小关系的认识。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4、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副、45°,60°,75°角的纸片 教学设计: 活动1 : 情景引入 梯子问题——角的比较 使用梯子时,为了保证安全,梯子与地面的夹角应在60°~75°范围内 以上梯子的放置是否安全?你是如何判断的?

活动2 :实例验证 明晰:①是否安全,要通过判断角的大小来解决问题的。 ②角的比较有两种方法:度量法(量角器)、叠合法(估测) ③用纸片事先做出45°,60°,75°角,演示,或者让学生在投影仪下展示。 活动3 :探究新知 那么,刚才我们通过角的比较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当两个角叠合时,角的顶点,两条边重合时,我们就说这两个角是相等的;如果将两个相等的角如图方式放置(OC 边重合,其它两边分别位于OC 边两侧),组成一个角,记作∠AOB (贴在黑板上) 像这样,射线OC 把∠AOB 分成了两个相等的角, 射线OC 就叫做∠AOB 的平分线 此时:∠AOC=∠BOC=21 ∠AOB 反过来:如果∠AOC=∠BOC=21 ∠AOB 那么OC 是∠AOB 的平分线 活动4 :知识拓展: 你会找角平分线了吗? A O B C

初中数学_角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角的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能在图形中区分不同的角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通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识图能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 题。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 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从动、静两方面理解角、平角、周角的定义以及角的表示方法和简单应用。 教学手段:利用三角板、圆规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 一、观察 在小学我们已初步认识了“角”,你能说一说平时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角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二、讲授新课 思考:1.我们平时用的三角板为什么叫三角板?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角? (1)(2)(3)(4) 由上图可以得出:角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分析角的特征,探求角的定义。)

(一)角的定义 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射线边 公共端点 射线边 顶点 (小组讨论第一部分的内容,派代表讲解。) (二)角的形成 思考:1.角是怎样形成的? 2.角的始边和终边又是如何定义的? 3.我们都学过平角是180度的角,而周角是360度的角,那么这两个角又是如何形成的?角也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小组派代表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结合圆规直观表示角的形成、始边、终边的定义。 (设计意图:以思考的形式带着问题预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学习成果。)练习: 说出下列角的始边和终边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这一部分的内容。)

初中数学_角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陈述】 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正是秉着这样的理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大量的、丰富的学生活动,给足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真实的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在探索和操作过程中闪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注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勇于思考、大胆创新、严谨有序,注意表达和书写的严密性,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本功。 【学习目标】 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在操作过程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评价活动方案】 1.在比较角的大小(类比于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探索环节中,要特别关注叠合法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需要强调的是,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是不够的,另一边必须要放在重叠边的同侧。学生能否发现这点并能清晰的表达出注意事项,作为第一个评价目标。 2.在探索角平分线的操作活动中,为了方便学生操作,我把整个过程一分为二:首先按规定思路折叠一下,找出角平分线所在的位置;然后再用剪刀把角剪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抛开复杂的图形,在简单的图形中寻找我们需要的数量关系,不受干扰。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这点作为第二个评价目标。 3.在每个口答和抢答的环节以及最后的课堂检测中,关注学生解答的正确率,这个作为第三个评价目标。 【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 1.自己制作一个角,并思考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4.4 角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 第1课时角的表示和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图中及实例中找角,培养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数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难点】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展示三角板、五角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三角板、五角星. 师:为什么这么叫呢? 生:因为三角板有三个角、五角星有五个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谁能说说自己见过的角? 生:课本有四个角.衣领有尖尖的角,剪刀X开也有角,钟表指针形成角.射击运动员射击时也有角度的调整…… 师: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角,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研究角. 板书:角的表示与度量 活动(一) 角的认识 师:角是一个几何图形,请大家说说角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 学生看书回答. 师:如果我们把角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那么始边与终边又是指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角的定义有静态和动态的两种.运动的观点定义的角,始边旋转经过的部分是角的内部,未经过的部分是角的外部.

师:知道什么是平角、周角、直角吗? 学生看书回答. 师:1.构成角的要素是顶点、两条边. 2.每个角都有两条边,这两条边都是射线. 3.角的两边有公共端点. 活动(二) 角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怎样表示角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说了几种表示方法? 学生看书后回答. 师: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我们给它取一个最简洁的名字,标出∠1,除了这种记读方法外,还可以把角的一条边标为“A”,顶点标“B”,另一条边标为“C”这个角就记作:∠ABC或∠B,读作:角ABC或角B.也可以用希腊字母表示. 师:1.用三个大写字母可以表示一个角,三个字母的顺序有规定,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顶点的字母不一定用O,角的两边的字母也随意,当顶点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 2.用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角时,不能角中有角. 二、新课讲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角是一条直线 B.周角是一条射线 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D.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叫做角 2.如图,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这些角.(不包括平角) 学生观察,上黑板表示. 师:(1)可标上字母,用字母表示;(2)也可标上数字、希腊字母表示. 活动(三) 角的度量. 师:角用什么来度量呢?角的单位是什么? 生:量角器,度. 师:(出示量角器)知道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吗?请大家看操作(演示). 师:看懂了吗?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怎样量?分几步进行? 生:(1)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角的比拟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比拟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拟与线段比拟方法的一致性。 2.会比拟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并能够进展相关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角的两种比拟方法、角的与、差、倍、分的作法与计算、角的平分线定义. 难点是角平分线定义的各种数学表达式.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方法:情境探究、讨论法、讲授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演示,形象易懂 4、教学工具:导学案,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知识回忆 自主探究直观比拟两对角的大 小。 比拟第三对角的大小。 回忆: 〔1〕角是如何定义的? 〔2〕如何比拟两条线段 的长短 思考: 类比线段的比拟方法, 如何比拟两个角的大 小? 并解决上课一开场提出 的问题。 PPT展示两 对角,抛出 问题,两个 角哪个大? 提出问题, 先请学生观 察。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 问题较直观,学 生直接口答角的 大小比拟结论。 学生观察后,不 容易得出结论。 答复角的两种定 义与线段的长短 比拟方法。 类比线段的比拟 方法,答复。并 运用角的比拟方 法〔度量发与叠 合法〕比拟之前 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感知角 的大小,为 本节课的学 习做好铺 垫。 引出本节课 的课题:角 的比拟。 回忆旧知, 了解学生对 旧知掌握情 况,为本节 课学习奠定 根底 通过类比, 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 力。

合作探 究 学以致用 当堂引用课本习题4.4中的 问题解决: 〔1〕如果∠ DOC=28°,那么∠ AOB的度数是多少? 〔2〕找出图〔甲〕中相 等的角,如果∠DOC ≠ 28 °,它们还会相等 吗? 〔3〕假设∠DOC变小, 那么∠AOB如何变化? 〔4〕在图中利用能够画 直角的工具再画一个与 ∠COB相等的角? 引导学生自 学内容并答 复角平分线 的定义与几 何语言表 示。而后引 导学生思 考:怎样做 出我手中角 的角平分 线? 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并 根据学生的 讨论情况作 一定的提 示。 引导学生根 自学并答复。 学生根据自学, 和教师一起完成 角平分线的几何 语言书写。 学生用折叠的方 法做出一个角的 角平分线。 仔细观察图形, 小组讨论后代表 答复,如果有错 误的答案,学生 之间再做修正。 在教师引导下, 积极探索解决问 题,引出下 面要讲的角 平分线,确 保知识的连 贯性。 通过学生自 学,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 趣与积极 性。 提高学生的 知识运用的 能力以加深 对角平分线 定义的理 解。 注重学生的

七年级数学上册 4.4角的比较例题与讲解(北师大七年级上)

4 角的比较 1.角的大小比较 (1)度量法:先用量角器测量出各角的度数,再按照角的度数比较大小,从而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2)叠合法:两个角比较大小时,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根据另一条边的位置确定角的大小. 如比较∠ABC 和∠DEF 的大小,可把∠DEF 移到∠ABC 上,使它的顶点E 和∠ABC 的顶点B 重合,一边ED 和BA 重合,另一边EF 和BC 落在BA 的同一侧. ①如果EF 和BC 重合(如图1),那么∠DEF 等于∠ABC ,记作∠DEF =∠ABC ; ②如果EF 落在∠ABC 的外部(如图2),那么∠DEF 大于∠ABC ,记作∠DEF >∠ABC ; ③如果EF 落在∠ABC 的内部(如图3),那么∠DEF 小于∠ABC ,记作∠DEF <∠ABC . 【例1】 如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COD 和∠COE 的大小; (2)借助三角尺,比较∠EOD 和∠COD 的大小; (3)用量角器度量,比较∠BOC 和∠COD 的大小. 分析:(1)可用叠合法比较.∠COD 和∠COE 有一条公共边OC ,而OD 在∠COE 的内部,故∠COD 小;(2)我们要选择三角尺的一个角来估算这两个角的度数,就可以达到比较的目的;(3)通过度量容易得出结论. 解:(1)由图可以看出,∠COD <∠COE . (2)用三角尺中30°的角分别和这两个角比较,可以发现∠EOD <30°,∠COD >30°,所以∠EOD <∠COD . (3)通过度量可知:∠BOC =46°,∠COD =44°,所以,∠BOC >∠COD . 2.角的平分线 (1)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 角的平分线. ①角平分线是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特殊射线,它在角的内部;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2)角平分线的表示: ①OC 是∠AOB 的平分线;②∠AOC =∠COB =12∠AOB ,∠AOB =2∠AOC =2∠COB . (3)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①利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取角的度数的一半并画出射线;②折叠:把已知角的两边

初中数学_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角的复习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角》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表示方法、比较和度量、对顶角性质、垂直及垂线的性质。 2、地位与作用 角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性质的基础上,由它们组成的新的几何图形;又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础,体现了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过程. 二、复习目标分析 1、掌握角的概念、表示方法,补角、余角、对顶角、角平分线及性质; 2、会进行角的度量、计算、比较,会画直线的垂线;能灵活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只是直观经验,对于角的定义和多种表示方法并未作深入研究; 2、能力基础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一定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探究; 3、困难预设 将实物抽象成图形,再从图形抽象成符号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刚刚接触几何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符号意识比较薄弱,,规范使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涉及到角平分线、垂直、互余、互补的几何推理时,学生会感觉无法做到说理明白条理,相当棘手。 四、复习策略分析 1、精心设计闯关活动,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第一关:基础关。我设计了四个题目,它们包含了本章全部教学内容。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以小组为单位抽取知识点,形成本章网络图。

第二关:巩固提升。旨在巩固知识点的应用。通过一系列变式题、开阔视野。 第三关:拓展延伸。设计了一道中考题,既应用本节知识,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展示成果。 2、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合作探究 本节课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运用问题串逐步引导,为学生创造具体的问题情境和思维情境,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提高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认定目标 本节课我们复习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角>>。出示复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以闯关的形式复习本章内容。让我们一起喊出闯关口号:快乐大冲关,欢迎来挑战!(学生情绪瞬间高涨) (二)出示闯关题目 第一关:基础关 (闯关规则: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每个题目分别应用什么知识。时间5分钟!)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任意一个角都可以用表示顶点的字母来表示。 B 、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平角 C 、周角是一条射线 ,平角是一条直线 D 、用可以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这个角是150° 2、已知 ∠A=57°28′30″,∠B 与∠A 互余,∠C 与∠A 互补, 那么 ∠B= ;∠C= ; 3、点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O E 、O F 平分∠BOC 和∠AOC , (1) OE 与OF 的位置关系是 。 (2) 图中∠2的余角有 。 (3) 图中∠1的补角 有 。 4、如图,AB 、CD 相交于O ,且∠1=∠2问∠3=∠4吗?为什么? F E O A B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