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比较与运算

班级姓名学号组号

课题 4.3.2角的比较和运算课型习题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重点难

利用角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程序学习中的困惑

一.前置性学习

一、度分秒的互化

1、⑴ 57.32︒= 度分秒,⑵ 17°6′36″=

度。

⑶ 14°25′12″= 度。⑷ 28°39′+ 61°35′=___________ ;

⑸54°23′- 36°31′=____________ ⑹

3

32

23⨯'

︒=___________

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二、角之间的和差关系

3、如图⑴,∠AOB______∠AOC,∠AOB_______∠BOC(填>,=,<);

O

C

(1)A

B

O

D C

(2)A B

4、如上图⑵,∠A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C=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如上图⑵,如果∠AOB=∠COD ,那么图中相等的两角是:∠_______=∠________. 三、角平分线

5、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OD 是BOC

的平分线,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OB

BOC AOB

BOD AOB

AOD AOC COD ∠=∠∠=∠∠=∠∠=

∠23

D 31

C 3

2

B 21

A ....

6、如图,OC 是平角∠AOB 的角平分线,∠COD=32°, 求∠AOD 的度数。

D

C

O B

A

二.范例分析

1、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的平分线,

(1) 如果∠AOC=80°,那么∠BOC 是多少度?

(2) 如果∠AOB=40°,DOE=30°,那么

BOD 是多少度?

(3) 如果 AOE=140°,COD=30°,那么

AOB 是多少度?

O

E

D

C

B

A

2、如图,BD 平分∠ABC,BE 分∠ABC 分2:5两部分, ∠ABC=140°,求∠DBE 的度数.

D C

A

E B

三.学后反思

1.你 学 会 的 ( 知 识 、方 法)有:

2.注 意 点 有

四.自我检测

订正 1、如图,∠AOB=∠COD=90°,∠AOD=146°,则∠BOC=___.

O C A D

B

2、如图,∠BAD=_______+________;∠CAE=_______+________

如果∠BAD=∠COE ,那么图中有相等的两角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AOB=38°,∠BOC=25°,那么∠AOC 的度数是_______

4、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OB 平分∠DOE,若∠DOE=60°,求∠AOC 的度数?

O

C A

E D

B

5、如图,∠AOB=170°,∠AOC =∠BOD=90°,求∠COD 的度数

O

D

C

B

A

书写等级______ 得 分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学案(无答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角的大小比较 度量法: ✧内容: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再比较其大小; ✧方法: 1)对“中”: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中心; 2)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3)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度数; 4)比较度数:根据度数的大小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叠合法: ✧内容: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两个角的另一边落在重合边的同侧,根据另 一边的位置关系来比较; ✧方法: 1)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 2)使两个角的另一边落在重合一边的同侧; 3)由两个角的另一边的位置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两个角的比较还可用中间值法,通过两个角与中间值的比较,得出大小关系。 例1:如图所示,点D在∠AOB的内部,点E在∠AOB的外部,点F在射线OA上,试比较下列各角的大小。 1)∠AOB ∠BOD; 2)∠AOE ∠AOB; 3)∠BOD ∠FOB; 4)∠AOB ∠FOB; 5)∠DOE ∠BOD。

知识点二:角的和、差、倍、分 角的和、差:如图 ✧ ∠AOC 是∠AOB 与∠BOC 的和, 记作∠AOC =∠AOB +∠BOC ; ✧ ∠AOB 是∠AOC 与∠BOC 的差, 记作∠AOB =∠AOC -∠BOC 。 角的倍、分:如图 ✧ 如果2个∠1的和是∠2,那么∠2是∠1的2倍或∠1是∠2的2 1, 记作∠2=2∠1或∠1=2 1∠2; ✧ 如果3个∠1的和是∠3,那么∠3是∠1的3倍或∠1是∠3的 31, 记作∠3=3∠1或∠1= 3 1∠3。 例2: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OC 是哪两个角的和?∠DOB 是哪两个角的和? 2) ∠AOB 是哪两个角的差? 3) 如果∠AOB =∠COD ,那么∠AOC 与∠DOB 的大小关系如何?并说明你的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α=76°5′,β=76.5°,则α与β的大小关系是( ) A .α>β B .α=β C .α<β D .以上都不对 2.如图,∠AOB=∠COD,若∠AOD=110° ,∠BOC=7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 ①∠AOC=∠BOD=90°;②∠AOB=20°;③∠AOB=∠AOD-∠AOC;④∠AOB=211 ∠BO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所示,OC 是∠AOB 的平分线,OD 是∠BOC 的平分线,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COD=12∠AO B B .∠AOD=23 ∠AOB C .∠BOD=13∠AOB D .∠BOC=23 ∠AOD 4.如图,已知OA ⊥OB ,OC ⊥OD ,∠BOA ∶∠AOD =3∶4,则∠BOD 的度数为( ) A .120° B .125° C .150° D .157.5° 5.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α∠与β∠相等的是( )

A . B . C . D . 6.已知三条不同的射线OA 、OB 、OC 有下列条件:①∠AOC=∠BOC ②∠AOB=2∠AOC ③∠AOC+∠COB=∠AOB ④∠BOC=12 ∠AOB ,其中能确定OC 平分∠AOB 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7.射线OC 在AOB ∠内部,下列条件不能说明OC 是AOB ∠的平分线的是( ) A .12AOC AO B ∠=∠ B .1BO C AOB 2 ∠=∠ C .AOC BOC AOB ∠+∠=∠ D .AOC BOC ∠=∠ 8.在∠AOB 的内部任取一点C ,作射线OC ,则一定有( ) A .∠AOC =∠BOC B .∠BO C >∠AOC C .∠AOC >∠BOC D .∠AOB >∠AOC 9.如图,AOB ∠,以OB 为边作BOC ∠,使2BOC AOB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3AOC AO B ∠=∠ B .AOB AO C ∠=∠或3AOC AOB ∠=∠ C .AOC BOC ∠>∠ D . AOC AOB ∠=∠ 10.已知∠AOB =20°,∠AOC =4∠AOB ,OD 平分∠AOB ,OM 平分∠AOC ,则∠MOD 的度数是( ) A .20°或50° B .20°或60° C .30°或50° D .30°或60°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OB 边上取一点C ,过C 作直线MN 交OA 于D ,图中所有角(平角除外有_______个,其中∠BCN 和_______∠BCM 或∠DCO 构成平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学案-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3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体会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3. 会进行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 4.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1. 角度的“除法”运算. 2. 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计算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38-P140; 2.尝试完成教材P140的练习第1题; 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已知线段AB 和线段CD (如图),你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 A B C D 2.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如何表示这些角? 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还记得吗? 如果不记得了,没关系,先看看书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1)35°1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 )4 1 3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 (2) 32平角=________度, 5 1 周角=_______度. (3)3.32°=______度_______分_______秒. 12°9′36″=_______度. (完成上面的问题如果有困难,不妨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1.下面的三组图形,每组中都有两个角,你能判断它们的大小吗?说说你的方法. A B C O

A B C D E F B A C D E F A B C D E F (1) (2) (3) 【老师提示】如果你不会,可以参考我们前面对两条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2.P140练习第1题. 3.P138思考: 4.计算:(1)46°55′+23°35′ (2)46°55′-23°35′ (3)68°21′-32°48′ (4)23°35′×3 (5)15°23′18″×4 4.想一想,你还能用三角尺可以画30°、45°、60°、90°这些特殊角吗? (1)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出15°的角呢?怎样画?试试看. (2)能用三角尺能画75°的角吗? (3)你还能用三角尺画哪些度数的角?试着画画看. 5.角的平分线. (1)任意画一个角,取名叫∠AOB . 你能否从角的顶点作出一条射线,把∠AOB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如果能,试说出你的方法. (2)角的平分线: 如图,射线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那么图这几个角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P O B A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与运算

4.3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基础巩固 1.(知识点1)将∠1,∠2的顶点和其中一边重合,另一边都落在重合边的同侧,且∠1>∠2,那么∠1的另一边落在∠2的() A.另一边上 B.内部 C.外部 D.无法判断 2.(题型三)图4- 3.2-1如图4-3.2-1,∠AOB是直角,∠AOC=38°,OD平分∠BOC,则∠AOD的度数为() 图4-3.2-1 A.52° B.38° C.64° D.26° 3. (知识点3)如图4-3.2-2,OC平分∠AOD,OD平分∠BOC,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图4-3.2-2 A.∠AOC=∠BOD B.∠COD=1/2∠AOB C.∠AOC=1/2∠AOD D.∠BOC=2∠BOD 4. (题型四)如图4-3.2-3,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点C沿着GF折叠(点F在BC上,不与点B,C重合),使点C落在长方形内部

点E处,若FH平分∠BFE,则∠GFH的度数α是() A.90°<α<180° B.0°<α<90° C.α=90° D.α随折痕GF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图4-3.2-3 5. (题型一)如图4-3.2-4,其中最大的角是_____,∠DOC,∠DOB,∠DO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图4-3.2-4 6. (题型二)计算:82°50′12″÷4+31°21′45″=________. 图4-3.2-5 7. (题型三)如图4-3.2-5,两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重叠在一起,且OB恰好平分∠COD,则∠AOD 是____°. 8.(题型三)如图4-3.2-6,AB是一条直线,如果∠1=65°15′,∠2=78°30′,求∠3的度数.

初一数学角的比较与运算

初一数学导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编制人:shuanhulili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271导学案】 083 第2课时角的比较与运算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两种方法,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进行角的加减运算。2.高效自学,合作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难点:角的加减运算。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内容,认真研究课本,初步学会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对角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会结合图形写出有关角平分线的数量关系。2.思考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及“我的疑惑”栏目。 Ⅰ.旧知回顾 1.什么是角?如何表示一个角? 2.1°= ′;1′= ″ 3.你能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吗? Ⅱ.教材助读 1.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一样吗?2.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的角的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Ⅲ.预习自测 1.已知∠AOB=20°,∠BOC=65°,∠AOC=45°,那么() A.射线OB在∠AOC外部 B.射线OB在∠AOC内部 C.射线OB与射线OA重合 D.射线OB与射线OC重合 2.用两个三角尺不能画出是()的角 A.15°B.75°C.115°D.105°3.如图1,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若∠COD=25°,则∠AOB等于()A.20°B.50°C.75°D.100° 4.如图2,请用三角尺中的角估计下列角的度数,并 按大小次序用“>”连接这四个角。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 堂解决。 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类比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如何比较两个角的 大小? 2.角的加减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有什么区别? 3.根据角平分线能得到哪些数量关系?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一)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问题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哪几种? 问题2:如何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问题3:除了叠合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 小? 归纳总结 探究点二角的平分线 问题1:取两张硬纸片叠合在一起,在其中一张纸上任 意画出一个∠α,然后剪下并分开,便同时得到了两 个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2:如果将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边重合,并使 两个角的另一边分别在重合边的两侧,这时它们不重 合的两边组成∠γ,得到的∠γ与∠α有什么关系? 问题3:你能描述出角平分线的定义吗? 问题4:什么是角的三等分线? 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参考学案

C A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参考学案 学习内容 课本第134页至第136页.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2.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 分线及画角平分线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难点. 学习方法: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有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 2.怎样比较图中∠A 、∠B 、∠C 的大小? (提示:类比线段的比较方法,我们可以找到角的比较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找到办法. 完成课本第136页练习.

2.认识角的和差. 学生活动:思考课本第138页思考中的问题,小组交流思考的结论. 找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图) 3.动手操作:用三角板拼出特殊角,完成课本第139页探究中的问题.学生活动: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进行尝试拼出15°、75°的角,并讲出其中的理由. 问题:利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出多少度的角? 4.认识角的平分线. 学生活动: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即课本P140探究)。 思考动手过程,并思考下面问题.(如下图) 提出问题:∠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 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两个角,即∠AOB ∠BOC,∠AOC 与∠AOB?和∠BOC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 阅读课本第135页有关内容,回答上面问题. 任意画一个角,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3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大小、角的加与减、角平分线的意义及数量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描述. 2.类比线段的大小、和与差、中点,学习角的比较、角的加与减、角平分线,体会类比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角的加与减、角平分线的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类比的思想. 难点: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的大小、角的和差的关系及角的平分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如图,已知线段AB,CD,你有哪些办法比较它们的长短 (2)画出一个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C B A 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BC、CD的长短.D C

师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用圆规比较AB、BC、CD三条线段长短,并写出结论:AB>AC>BC.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段大小的比较的类比,探究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那么,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引导性材料,使学生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帮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探究新知】 探究一:角的比较 活动1:展示下面角的模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在练习本上画两个角,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后,提问: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中应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动画演示:用量角器量角、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过程.归纳操作要点: 目测法: 度量法:量角器量角要注意:对中,重合,读数; 叠合法:叠合两角时要注意:(1)重合(两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 (2)同旁(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活动2.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几种?你能用图形和符号表示吗? 师生活动:学生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如图),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三节。 二)教材分析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一课时是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三节,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的平分线,这三个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基础。比较两角的大小是本节知识的起点,角的和与差是问题的延伸,等分问题又是角的和与差的特殊化,这三个知识点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已经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本节课可以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便于理解与掌握。这是学生的有利条件。然而学生处于几何的启蒙阶段,如何正确的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的对象将是他们的难处。 四)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对教材的剖析与学生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学生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通过对角大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形象直观美,向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角的加减运算,角的平分线的运用

六)教学具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课堂练习密度,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教具。 二、说教学法 教法: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基础上,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学法: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以登山的情景导入新课,学生在选择登山路径的过程中,若考虑路径的长短,则是对线段的大小比较,若是考虑坡度的陡与缓,则是对角的大小比较。通过这一情景,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以便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学习。 设计意图:插入生活图片,引入实际生活问题,这样比较自然引入的方式,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对于线段的大小比较,实际上就是长短的比较,这是前面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观察法、叠合法、度量法(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线段的大小比较,启发学生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渗透类比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生经过探究、归纳,发现角的大小比较也有观察法,叠合法和度量法。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一是课本中的一道练习题,其次是在∠AOB内部添加一条射线OC,比较图中几个角的大小,进而思考“它们之间有等量关系吗?”引出角的和与差关系的探究。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探究新知。 在掌握了角的和与差关系之后,马上让学生试一试,进行简单的运算。结合图形,我们发现射线OC把∠AOB分成40°和30°的两个角,如果调整射线OC 的方向,把∠AOB分成度数相等的两个角,这时候的射线OC,我们称之为角平分线,从而引出角平分线的概念。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角的和与差的理解,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体会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比较与运算》 本节课主要学习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是本章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角的比较方法、结合图形用数学符号写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教学难点】 结合图形对角的和、差、倍、分关系进行推理。 收集相关文本资料,相关图片,相关动画等碎片化资源。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角是怎样形成的图形?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哪些内容? 3. 如图,已知线段AB 、CD,你有哪些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问题1:下图的两副图中的两个角,如何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方法一:直接用量角器来量出两个角的度数。 方法二:类似于比较两条线段的方法,即叠合。 二、互动新授 问题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用量角器以及叠合法来比较。 教师总结:测出度数大的,角也大。 (1)用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70°>30° ∠ABC >∠DEF D C A B / O / A / B O A F

(2)利用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步骤: 1. 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 2. 两个角的另一边落在重合一边的同侧, 3.由两个角的另一边的位置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有三种可能 ∠AEC =∠BOD. ∠AEC <∠BOD. ∠AEC <∠BOD 问题3: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 图中有三个角 ∠AOC 是∠AOB 与∠BOC 的和,记作∠AOC=∠AOB+∠BOC ∠AOB 是∠AOC 与∠BOC 的差,记作∠AOB=∠AOC-∠BOC 类似地,∠AOC-∠AOB=∠BOC 问题4: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学生活动:思考并动手实验,小组合作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 B / O / () A /() B O A B / O / () A / () B O A B /()O /() A /() B O A C B O A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讲学稿 年级:七年级 科目:数学 执笔: 审核: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学习内容:角的比较与运算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习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角的平分线的概念。 学习难点:从图中观察角的和、差、倍、分关系。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自学课本P138至P140,写出相关的知识要点。 2.思考:(1)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由此你能知道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 (2)根据上图填空: ①∠AOC=∠AOB+________ ②∠AOB=______-∠BOC ③∠BOC=∠AOC-_______ 3.如图,如果∠AOB=∠BOC 那么∠AOC=2∠AOB=2_______ ∠AOB=∠BOC= 2 1 _______ (1)你知道什么叫角平分线吗? (2)你知道角平分线的画法吗? (3)你知道怎样把一个角三等分吗? C O A B C O A B

二、合作交流: 1.借助三角尺,可以画出哪些特殊角?试试看。 2.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AOC 是哪两个角的和? (2)∠AOB 是哪两个角的差? (3)若∠AOB=∠COD ,那么∠AOC 与∠BOD 的大小关系如何? 3.如图,已知,OE 是∠BOC 的平分线,OD 是∠AOC 的平分线,且∠AOB=150°,求∠DOE 的度数 三、学业水平测试 1.如图(1)若∠1=∠2,则∠BAC=_______ (1) 2.按图(2)填空: (1)∠AOD=_____+______+_______ (2)∠BOC=_______ - ∠COD=∠AOC - _____ D O A B C A O B E C D 2 A B E C D 1 (2) O A B C 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角的大小的含义,会通过观察或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2.知道角的和、差的意义,会用一副三角尺通过和差画出特殊角. 3.知道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4.会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2.角平分线的意义,角度的运算. 【教学难点】1.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2.结合图形进行角度的运算.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等。 学生:三角尺、圆规、量角器、三角尺、角的纸片数张、铅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有一天学生小明和小华各带了一把折扇(如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小明: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出示课件2-3)小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怎样比较∠ABC 和∠DEF的大小? (二)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探究角的大小与比较 教师问1:我们知道,线段可以比较大小,观察下图,说一说谁长谁短?(出示课件5-6)线段长短的比较: 学生回答:AB>CD 学生回答:AB=CD 学生回答:AB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新课讲解: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练习(1):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4.练习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80︒ 65︒46︒44︒ 25︒ 10︒170︒ 120︒100︒150︒ 80︒ 10︒30︒ 60︒

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3)填空: ①70°的余角是_____,补角是_____。 ②∠α(∠α<90°)的它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 重要提醒:(如何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锐角∠α的余角是(90°—∠α) ∠α的补角是(180°—∠α) ⅱ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5.讲解例题: 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则它的补角是(180°-x°),余角是(90°-x°)。 根据题意得: (180-x°)=4(90-x°) 解之得:x=60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60°。 6.练习(3): 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 7.探究补角的性质: 如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演示。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2=∠4 补角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教师活动:向学生说明,以上从观察图形得到的结论,还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其理由。 ∵∠1+∠2=180°,∠3+∠4=180° 432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案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意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能力目标:会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用叠合法和度量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会运用角平分 线的性质解决一些角的计算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几何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动口 、动脑、动手、 合作和探究,启发学生的智慧,感受快乐数学,接受逻辑推理思维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例1的逻辑推理。 【教 法】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看书P138~P141,边看边思考:角的大小怎样比较?一般有几种比较的方法?我们所说的角一般分为几种?什么叫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先估计下图中∠A 的度数,然后再用量角 器测量∠A 的度数,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二.探究新知 1.估计角的大小 你能将图中扇子张开的角度按从小到大排列吗?并说说你的方法。图在P 184 2.比较角的大小 如图1,两块三角尺的顶点分别记为A 、B 、C 和P 、Q 、O 。你认为∠P 与∠A 哪个角较大?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叠合法:如图2,把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的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边的同侧。此时,AB 边落在∠QPO 内部,这就说明∠BAC 小于∠QPO ,记作∠BAC<∠QPO 或∠QPO>∠BAC 。如果两个角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 度量法:比较角的大小,我们也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例如∠A =45°,∠P =60°,∴∠A<∠P 。 试一试:根据两块三角板(如图1)上各个角的度数,在“=”、“>”或“<”中,选择适当的符号填入下面的各空格内: ∠A ∠Q ,∠Q ∠P ∠O ,∠C ∠B ∠A ,∠C ∠O ,∠Q ∠P 3.角的分类 等于90°的角是直角(right angle ),如图3中∠AED 和∠BED , 记作∠AED =Rt ∠和∠BED =Rt ∠,或Rt ∠AED 和Rt ∠BED , 画图时通常在直角的顶点处加上符号“┓” A B C A B C P O Q 图1A B C (P)O Q 图2A B C D E 图3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时练《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01(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课时练 1.在∠AOB的内部取一点C,作射线OC,则一定存在()A.∠AOB>∠AOC B.∠AOC>∠BOC C.∠BOC>∠AOC D.∠AOC=∠BOC 2.如图所示,若∠AOB=∠COD,则() 第2题图 A.∠1>∠2 B.∠1=∠2 C.∠1<∠2 D.∠1与∠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3.如图,OC为∠AOB内的一条射线,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OC平分∠AOB的是() A.∠AOC=∠BOC B.∠AOB=2∠AOC C.∠AOC+∠COB=∠AOB D.∠BOC=1 2∠AOB 第3题图 4.如图,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 ∠BOC, 则∠2的度数是() A.20°B.25°C.30°D.70°第4题图 5.借助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下面哪个度数的角?()

A.65°B.75°C.85°D.95° 6.已知∠AOB=30°,∠BOC=45°,则∠AOC等于()A.15°B.75°C.15°或75°D.不能确定7.如图所示, (1)∠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D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图 8.如图所示,已知∠AOD=120°,∠AOC=2∠AOB=60°,那么∠BOD=_______度. 第8题图 9.计算下列各题. (1)98°45′36″+71°22′34″=____________; (2)52°37′-31°45′12″=____________; (3)13°24′15″×5=____________; (4)58°34′16″÷4=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2.会进行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3.掌握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教学重难点: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如图(1),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呢? 请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成. 2.如图(2),已知∠ABC和∠DEF. 请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角的比较方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并听取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可适当组织交流或分组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方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2)叠合方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2.观察下列图形,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结论. 3.讨论交流 问题1:用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问题2: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由对问题2的探讨,引出角的平分线定义及其几何表达式.类似的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等. 三、解决问题 用量角器按以下方法画图: 1.用量角器画一个角,记作∠AOB. 2.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3cm. 3.连接CD. 4.画出∠OCD的角平分线,交OD于E.量出图中∠OCD,∠ODC的度数以及OE,CE,CD的长度.想一想,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这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四、课时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 课本P139习题4.3第4、5、6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角的比较与运算》知识全解

《角的比较与运算》知识全解 课标要求 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角的和差倍分计算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与几何描述. 知识结构 角的比较 度量法 的方法 叠合法: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 另一边落在重合这条边的同旁 角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 的 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比 性质:若OC 是AOB ∠的平分线 较 与 角 则12AOC BOC AOB ∠=∠= ∠ 运 平 或22AOB AOC BOC ∠=∠=∠ 算 分 线 平分角的方法有多种,如度量法、折叠法、尺规作图法等, 要注意积累,多动手实践 度、分、秒互化: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运算 角的计算:角可以进行和、差、倍、分计算,加减时注意进位与错 位,乘除时注意进位与错位 借助数与形的结合分析问题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利用图形中角的关 系转化为算式去解决问题 内容解析 知识点1 角的比较 (1) 比较法法:①测量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②叠合法(把角叠合在一起,即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观察另一边的位置). (2) 表示法:“>”“<”“=”. 知识点2 角的和差倍分 (1) 角的和差倍分仍然是一个角,具体的等式关系需借助相应的图形加以判断. (2) 角的平分线把角分成了两个相等的角,这两个角都等于原角的一半. 知识点3 角的度分秒的加减乘除运算 首先明确的度量单位之间是60进制,需要借位时借1作60,需要进位时满60进1,四种运算中,加减乘除都是相同单位间各自进行,最后进位,除法要从高位除起,余数化作下一级单位继续除.

重点难点 重点角的比较和角的和、差、倍、分运算及用几何语言表达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角平分线的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的选择与借助几何图形进行的计算. 教法导引 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在线段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出现的又一个相类似的内容.教学的时候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从“数量”→→“形”的过渡.理解符号语言,在图形和等式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让学生了解两个角的和或差,仍是一个角,达到数与形的结合.对于角的平分线,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图形来认识和理解,不要求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用折叠法易于对角平分线的概念理解。 学法建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4.3.3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9页至第1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难点. 3.关键:从动手操作过程中,认识角的大小关系,•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及认识角平分线,也是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关键.

C B A 教具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剪刀、透明纸、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 、BC 、CD 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 2.提出问题: 怎样比较图中∠A 、∠B 、∠C 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 .(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二、新授 1.提出问题: 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的比较与运算》参考教案

C B A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难点. 3.关键:从动手操作过程中,认识角的大小关系,•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及认识角平分线,也是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关键. 教具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剪刀、透明纸、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

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BC、CD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 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二、新授 1.提出问题: 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然后观看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角的比较活动过程,打开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把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顶点与一条边重合;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侧.观察这两边的位置关系,就能得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 完成课本第136页练习. 注: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时,应对较好的方法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2.认识角的和差. 学生活动:思考课本第138页思考中的问题,小组交流思考的结论. 教师活动:讲解观察中的问题,给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图)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角的比较与运算3.2.4 ) 重点(.会比较角的 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1.掌握角平 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会用量角器画2 ) 难点(角的平分线;.经历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 累活3重点(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一、情境导入)状态如下(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 扇.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 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明明:“我的折扇长 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 他们进行判断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比较AOBODOC ) ( 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分别在∠, 如图,射线AOBBOCAODAOB ∠<.∠ B∠<.∠AAOCAOBAODCOD ∠<.∠ D∠<.∠CAODAOBAODOBOAAODAOB正确;同A,<∠∠ 内,所以∠在重合,的边∠与∠A.解析:AOCAOBAOBOCAOAOCAOBD.正确;C、B理错误,.D>∠∠ 内,所以∠在重合,的边∠和∠ D.故选此题主要考查了 角的比较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方 法总结: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类型一】利用角 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AOCOEBOCODAOB . 平分∠,平分 ∠°,120=如图,∠EOD 的度数;求∠(1)AOEBOC=若

∠(2) 的度数.°,求∠90页3 共页1 第 1AOCBOCEOCDOCDOEAOCOEBOCOD)∠+(∠=∠+∠可知=∠∠平分,∠平分根据(1)解析:21AOB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AOCBO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求出90=∠先根据(2)AOCOEBOCODAOB°,120=(1)∵∠解:,平分∠,平分∠111AOBAOCBOCEOCDOCEOD °=60°;120×=∠=)+∠=(∠+∠=∠∴∠222AOC OE AOCBOCAOB°,∠120=(2)∵∠,平分∠°-90°=30°,∵120=°,∴∠90=11AOCAOE . °=15°30×=∠=∴∠2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的关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方法总结:键.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类型二】DOBAOCO+∠,则∠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 ( =150. C°180. B°120.A °135. D°CODAOBDOBAOC90=∠+∠=∠+∠由图可得解析: B.故选.180°=90°°+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方法总结: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折叠问题中角的计算【类型三】EFCDDCCEFABCD°,119=′处.若∠如图,将矩形点落在′,点落在折叠,沿BFC ) ( ′为则∠ °42. D°60. C°45. B°58.AEFCDDCCEFABCD解析:°,∴∠119=处,∠′点落在,′点落在折叠,沿将矩形∵EFBEFCEFCBFCEFCEFBEFC∠′=∴∠°,61=∠°-180=∠,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