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4.1概念法

顾名思义,概念法指的是利用概念直接解答问题。

例1:如图2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1AC AB ==,2CD BD ==,3AD =。求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

图2

分析:四面体ABCD 的各个棱长都已经给出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根据长度求角度的问题。

解:设线段BC 的中点是E ,接AE 和DE 。

根据已知的条件1AC AB ==,2CD BD ==,可以知道AE BC ⊥且DE BC ⊥。又BC 是平面ABC 和平面DBC 的交线。

根据定义,可以得出:AED ∠即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

可以求出AE =

DE =3AD =。 根据余弦定理知:

2

22

2

2

2

37cos 24AE DE AD

AED AE DE

+-+-∠=

=

=-⨯ 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7

arccos 4

π-。

同样,例2也是用概念法直接解决问题的。

例2:如图3所示,ABCD 是正方形,PB ABCD ⊥平面,1PB AB ==,求二面角

A PD C --的大小。

图3

解:作辅助线CE PD ⊥于点E ,连接AC 、AE 。

由于AD CD =,PA PC =,所以PAD PCD ≅三角形三角形。即AE PD ⊥。由于

CE PD ⊥,所以AEC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PC =

PD =,又1CD =,在三角形PCD 中可以计算

得到CE =

AE CE ==

,又AC =。 由余弦定理:2

2

2

22

2133cos 22223

AE CE AC AEC AE AC +-+-∠===-⋅⋅ 即:23AEC π

∠=。

4.2空间变换法

空间变换法指的是基本的空间方法,包括三垂线法、补角法、垂面法、切平面法等方法。

下面用例3介绍三垂线法、补角法和垂面法。

例3:如图4所示,现有平面α和平面β,它们的交线是直线DE,点F在平面α内,点C在平面β内。求二面角F DE C

--的大小。

图4

分析:过点C作辅助线CA垂直于DE,作CB垂直于平面β于点B。

4.2.1补角法

直接求解二面角F DE C

--的大小是有些困难的,那么可以先求解二面角C DE B

--与二面角C DE B

--是互补的关系,现在先求出--。因为二面角F DE C

二面角C DE B

--的大小就很容易计算了。

--后,二面角F DE C

4.2.2三垂线法

由于CA DE

⊥,CB⊥平面β。那么根据三垂线定理可以得知:CA在平面β内的射影AB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DE。即AC DE

⊥且AB DE

⊥,根据定义可知,二面角

--的大小可以用补角法得

∠的大小。那么二面角F DE C

--的大小即为CAB

C DE B

到。

4.2.3切平面法

切面法的基本思想是做一个垂面,它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在所得的图形中就可以很容易观察与计算二面角。如图4所示,可以作平面CAB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DE,平面CAB与平面α的交线是AC,平面CAB与平面β的交线是AB,根据二面角的定义知CAB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角,根据补角法,可以求出二面角F DE C

--

的大小。

下面用例4来详细讲解一下切平面法。

例4: 在图5中,PA ABC ⊥平面,90o ABC ∠=。其中1PA AB ==

,PB BC ==E 是PC 的中点,DE PC ⊥。求二面角C BD E --的大小。

图5

解:由于E 是PC 的中点,且P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BD PC ⊥。 又DE PC ⊥,可以推出:PC BDE ⊥平面。所以:PC BD ⊥。 又PA ABC ⊥平面,则BD PA ⊥,所以BD PAC ⊥平面。 可以得出:PAC 平面是CBD 平面和EBD 平面的公共切平面。 由此,根据切平面法知CDE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于CDE CPA ≈∆V ,那么:

2CE CD CP CA =

⋅==

,1CE DE PA CA =⋅==

又:112CE PC =

===。 在三角形CDE 中根据余弦定理可知:

2

2

2

412

1

1

3cos 422

3CD DE CE CDE CD DE +-+-∠====⋅

那么60o CDE ∠=。

即求二面角C BD E --的大小是60o 。

4.2.4补形法

以上讲解了三垂线法、补角法和垂面法三种空间变换法,以下通过一个单独的例子来讲解第四种方法——补形法。

例5:在图6中,PA ABCD ⊥平面,四边形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其中1PA =,

1AD =,1CD =,1

2

AB =。90BAD ADC ︒∠=∠=。求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图6

解:延长直线DA 与BC ,它们相交于点E ,连接PE 。

由题意可知,BA 平行于CD ,AB 的长度是CD 的一半,且BA AD ⊥,BA PA ⊥,

那么BA PED ⊥平面,CD PED ⊥平面,1AE =,PE =

在三角形PED 中,PD PE ==,2ED AE AD =+=。那么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90DPE ︒∠=,即DP PE ⊥。

CD PED ⊥平面,DP PE ⊥,且DP 是CP 在平面PED 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

知:CP PE ⊥。

又DP PE ⊥,即CPD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

在Rt CDP ∆中,1CD =,PD =PC =。那么cos CPD ∠=

即:CPD ∠=

所以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是arccos

3

。 在有些问题中,所给的图形不是能够很好观测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通过补形的方法来观测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例5中,很好的运用了补形法和三垂线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告诉我们,可以在一个问题中使用多种方法来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4.3空间向量法

4.3.1二面角和两平面的夹角之间的关系

两平面的夹角有两个,它们之间互补,取它们中角度较小的为1θ,那么1θ的取值范围是(0,]2

π

。而二面角是指两个特定的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二面角2θ的取值范围是

(0,)π。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平面的夹角来求二面角,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如果202

π

θ≤≤,21θθ=。(1)

如果

22

π

θπ≤≤,21θπθ=-。

(2) 因此,在用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时候,必须先判断二面角的大小是锐角还是钝角,然后由以上发现的规律来求解。当然,前提是先求出两平面的夹角。

4.3.2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两平面间的夹角一般根据两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如果平面方程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可以直接给出,如果平面方程未知,法向量可以根据平面内的三个点的坐标求出来。如图7所示:

例6:如图7所示在平面α内,已知三点111(,,)X x y z =,222(,,)Y x y z =,

333(,,)Z x y z =。

图7

下面求解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v

解法一:

求平面的法向量的大小,可以用该平面内的两个向量的矢性积来求,即:

n XY XZ =⨯v uu u v uu u v

又212121{,,}XY x x y y z z =---u u u v ,313133{,,}XZ x x y y z z =---u u u v

可以求出:

21

2121

2121

213133333131

31

{,

,

}y y z z z z x x x x y y n y y z z z z x x x x y y ------=------v

解法二:

设平面α的方程为0Ax By Cz D +++=

将点X ,Y ,Z 的坐标分别代入方程可以解出系数A ,B ,C ,D 。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三个点带入方程后得到的应该是一个四元三次方程,可能无解,如果有解,那么一定有无数多个解。可以通过解方程,将A ,B ,C 全部用D 表示,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形如2540Dx Dy Dz D +++=的方程,可以将新得到的方程两边同时除以D (0D 一定不等于,否则=0A B C D ===,方程无意义),那么就可以得到平面的方程25410x y z +++=。

得到了平面的一般方程,即得平面的法向量坐标{,,}n A B C =v

解法三:

在图7中,由所给的信息,可以求出向量XY uu u v 、XZ uu u v

的大小。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v

若111{,,}XY a b c =uu u v ,222{,,}XZ a b c =u u u v

由0n XY ⋅=v uu u v ,0n XZ ⋅=v uu u v

可以得到:

1112220

a x

b y

c z a x b y c z ++=⎧⎨

++=⎩ 可以求解出x ,y ,z 的关系。此方程一定有无数多个解,可以将x ,y 用z 表示。

如{2,4,}n z z z =v ,由此可知向量{2,4,1}n =v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4.3.3两平面夹角的公式

两平面相交时,定义它们之间的夹角θ为它们法向量的夹角为12,n n 〈〉u v u u v

,其中{,,},1,2

i i i i n A B C i ==u v

。于是:

12

12

cos n n n n θ⋅==

⨯u v u u v

u v u u v 4.3.4两平面的夹角转化成二面角

利用上述方法,先求出两平面的法向量,再求两平面的夹角,最后可以根据(1)、(2)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例7:如图8所示,四边形ABCD 是一个矩形,点E 和点F 分别在边AD 和边AB 上,其中4AE AF ED ===,6FB =。现在以直线EF 为折痕,将三角形AEF 折起,得到三角形'A EF ,同时使得平面'A EF 与底面ABCD 垂直。求二面角'A FB C --的大小。

图8

解:以点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8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 xyz -,设点H 是线段EF 的中点,连接'A H 。可以得到:

(0,0,0)A

,'(2,2,A ,(10,8,0)C ,(4,0,0)F

,'{2,2,FA =-uuu v ,{6,0,0}FB =uu v

由于''A E A F =,所以'A H EF ⊥uuuu v uu u v

又平面'A EF 与底面ABCD 垂直。

所以:'A H ABCD ⊥uuuu v

平面。

'(0,0,HA =uuu v 是底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 设(,,)n x y z =v

是平面'A FB 的一个法向量。那么:'0n FA ⋅=v uuu v ,0n FB ⋅=v uu v

即:22060x y x ⎧-++=⎪⎨=⎪⎩

那么:0x =,2y =-

,z =

{0,n =-v

'cos ','HA n HA n HA n

⋅<>==

⋅uuu v v

uuu v v uuu v v 即二面角'A FB C --

的大小为 4.4另类方法

比较常用的另类方法是四面体体积法、角度法和面积摄影法。

4.4.1四面体体积法

例8:如图9所示,在空间四面体A BCD -中,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是1,求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

图9

分析:过点A 作辅助线AO ⊥平面BCD 于点O ,过点A 作辅助线AE BD ⊥于点E ,连接直线EO ,AEO θ∠=,sin AO

AE

θ=

。由于四面体A BCD -是一个正四面体,AEO ∠即为所求二面角。(也可以推导出当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时AEO ∠同样是所求的二面角)

正四面体A BCD -的棱长是1,可以求出正四面体A BCD -

的体积是

12

()2sin 1

3

33BCD BCD ABD A BCD BCD AO

S BD AE AE S S V AO S BD BD

θ-⨯⨯⨯⋅⋅=

⨯==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 BCD V -=

,1BD =

,ABD BCD S S ==

可以求出:sin 3θ=

arcsin 3

θ=。 当四面体A BCD -不是正四面体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求解,只需要知道体积、两个面的面积、公共边的长度就可以解出二面角的大小了。

4.4.2角度法

例9:如图10所示,以点A 为顶点的三条射线分别是AB 、AC 、AD ,其中AB 、AD 的夹角是1θ,AB 、AC 的夹角是2θ,AC 、AD 的夹角是3θ。现在要求二面角C AB D --的大小。

图10

分析:现在设CB AB ⊥,并且DB AB ⊥(由于AB 、AC 、AD 的长度没有给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可行的),那么CBD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

1tan BD AB θ=⨯, 1

cos AB

AD θ= 2tan BC AB θ=⨯, 2cos AB

AC θ=

又22232cos CD AC AD AC AD θ=+-⋅⋅ 将1cos AB AD θ=、2cos AB AC θ=带入得到: 223221212

2cos 11()cos cos cos cos CD AB θθθθθ=+-⋅ 在三角形BCD 中,

222cos 2BC BD CD

CBD BC BD

+-∠=⋅ 222223122212122122cos 11tan tan (

)cos cos cos cos 2tan tan AB AB AB AB θθθθθθθθθ⋅+⋅-+-⋅=⋅⋅

2231222121212

2cos 11(tan )(tan )cos cos cos cos 2tan tan θθθθθθθθθ-

+-+⋅=⋅ 31212

2cos 11cos cos 2tan tan θθθθθ--⋅=⋅ 31212

cos cos cos cos cos θθθθθ-⋅=⋅ 即:31212cos cos cos arccos

cos cos CBD θθθθθ-⋅∠=⋅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任何长度条件的情况下求解出二面角的大小,因此,该方法是一个比较特殊实用的方法。

4.4.3面积射影法

例10:如图11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点A 、B 、C 分别在X 、Y 、Z 轴上,现在要求二面角O AB C --的大小θ。

图11

分析:作CD AB ⊥并且CD 与AB 相交于点D 。连接OD 。根据三垂线定理可知:OD AB ⊥。即:CDO ∠即为所求二面角θ。

在CAB ∆中,12CAB S CD AB ∆=

⋅。 在OAB ∆中,12

OAB S OD AB ∆=⋅。 并且cos OD CD θ=⋅。

OAB ∆是CAB ∆在平面XOY 内的射影。 由以上的条件可以得到: 12cos 12

OAB

CAB OD AB OD S S CD CD AB θ∆∆⋅===⋅ 即:arccos

arccos OAB CAB OD S S CD θ∆∆==(其中OAB ∆是CAB ∆在平面XOY 内的射影。) 用另外一种简便语言表示就是: arccos

S S θ=三角形射影三角形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解二面角是空间几何学中常见的问题,它在多个领域如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六种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包括向量法、坐标法、三角法、平面几何法、球面几何法和投影法。 一、向量法 向量法是一种简便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它利用向量的夹角来表示二面角。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通过向量的点积和模长运算,可以得到二面角的大小。 二、坐标法 坐标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它利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二面角。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坐标点,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夹角的公式求解二面角。 三、三角法 三角法是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它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来计算二面角的大小。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公式求解二面角。 四、平面几何法 平面几何法是一种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它通过已知的平面形状和角度关系,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求解二面角的大

小。例如,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线的性质等来计算二面角。 五、球面几何法 球面几何法是一种利用球面几何关系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它通过已知的球面形状和角度关系,利用球面几何的知识来求解二面角的大小。例如,可以利用球面上的弧长、球面上的角度等来计算二面角。 六、投影法 投影法是一种利用投影关系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它通过已知的投影长度和角度关系,利用投影几何的知识来求解二面角的大小。例如,可以利用平面上的投影线段、平面上的角度等来计算二面角。 通过以上六种方法,我们可以灵活地求解二面角的大小。不同的问题和场景可能适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起来,求解二面角的六种方法分别是向量法、坐标法、三角法、平面几何法、球面几何法和投影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二面角。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解决相关问题非常有帮助。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面角的概念。

求二面角的五种方法

五法求二面角 从全国19份高考试卷中我们知道,立体几何题中命有求二面角大小的试题共有12份, 并都为分值是12分的大题,足以说明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位置,据有关专家分析,它仍然是2010年高考的重点,因此,我们每位考生必须注意,学会其解题方法,掌握其解题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 ABCD ,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 (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 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 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 ∴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 SM ,则2 2 = GF ,又∵6==AC SA ,∴2=AM ∵2==AB AM ,0 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 BF 在△GAB 中,26= AG ,2=AB ,0 90=∠GAB ,∴2 11423=+=BG F G

二面角8种求法

二面角求法 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分析求二面角大小的八种方法:(1)平面角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线面垂直法;(4)判定垂面法;(5)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法;(6)平行移动法;(7)投影面积法;(8)棱锥体积法。 一、平面角定义法 此法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寻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所求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二面角两个平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棱l上取一点O,分别在α、β 两个平面内作AO⊥l,BO⊥l,∠AOB即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题1: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O、O 1 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O 1 -BC-O的 大小。 例题2: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E、F为A 1 D 1 、C 1 D 1 的中点,求平面EFCA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 1

2 二、 利用三垂线定理法 此方法是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过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由垂足(或仍是该点)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和棱上的垂足(或连两垂足)两点线,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平面α内取一点A , 过A 作AB ⊥平面β,B 是垂足, 由B (或A )作BO (或AO )⊥l , 连接AO (或BO )即得AO 是平面β的斜线, BO 是AO 在平面β中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即得AO ⊥l ,BO ⊥l , 即∠AOB 是α-l-β的平面角。 例题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B-AC-B 1的大小。 例题4: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C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 三、 线面垂直法 此法利用直线垂直平面即该直线垂直平面内任何直线的性质来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是过所求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平面相交所得两条交线的所成角即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过O 作 平面γ⊥l ,α∩γ=AO ,β∩γ=BO ,得∠AOB 是平面角, ∵l ⊥γ,l ⊥AO ,l ⊥BO 。 ∴∠AOB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一、引言 二面角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描述两个平面的夹角。求解二面角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六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向量法、三角函数法、三边长法、内外法、旋转法和平行四边形法。对于每种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其原理和具体步骤,并给出相关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二、向量法 向量法是最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来计算二面角。具体步骤如下: 2.1 确定两个平面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要求解的两个平面。平面可以由三个不共线的点或者法向量和过点的方程来确定。 2.2 求解法向量 找到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记作n1⃗⃗⃗⃗ 和n2⃗⃗⃗⃗ 。 2.3 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通过法向量n1⃗⃗⃗⃗ 和n2⃗⃗⃗⃗ 的点积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cosθ= n1⃗⃗⃗⃗ ⋅n2⃗⃗⃗⃗ ∥n1⃗⃗⃗⃗ ∥∥n2⃗⃗⃗⃗ ∥ 2.4 计算二面角 通过余弦值反函数(如反余弦函数)计算二面角的值: θ=arccos(cosθ)

三、三角函数法 三角函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主要基于三角函数的关系来计算二面角。具体步骤如下: 3.1 确定两个平面 同样,我们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求解的两个平面。 3.2 求解法向量和对应边长 求解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 和n 2⃗⃗⃗⃗ ,以及两个平面上的边长。 3.3 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根据边长和法向量的乘积,分别计算sinα=∥n 1⃗⃗⃗⃗⃗ ×n 2⃗⃗⃗⃗⃗ ∥∥n 1⃗⃗⃗⃗⃗ ∥∥n 2⃗⃗⃗⃗⃗ ∥和cosα=n 1⃗⃗⃗⃗⃗ ⋅n 2⃗⃗⃗⃗⃗ ∥n 1⃗⃗⃗⃗⃗ ∥∥n 2⃗⃗⃗⃗⃗ ∥,其中α为两个边向量构成的夹角。 3.4 计算二面角 通过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如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计算夹角α的值,即得到二面角的值。 四、三边长法 三边长法是一种适用于三角形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给定的三边长计算三角形的角度,进而求得二面角。具体步骤如下: 4.1 确定三个边长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三个边长a 、b 和c 。 4.2 应用余弦定理 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夹角:cosC =a 2+b 2−c 22ab ,其中cosC 即为夹角的余弦值。

二面角8种求法专题

二面角求法专题 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分析求二面角大小的八种方法:(1)平面角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线面垂直法;(4)判定垂面法;(5)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法;(6)平行移动法;(7)投影面积法;(8)棱锥体积法。 一、平面角定义法 此法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寻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所求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二面角两个平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棱l上取一点O,分别在α、β 两个平面内作AO⊥l,BO⊥l,∠AOB即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题1: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O、O 1 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O 1 -BC-O的 大小。 例题2: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E、F为A 1 D 1 、C 1 D 1 的中点,求平面EFCA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

二、 利用三垂线定理法 此方法是在二面角的一个平面内过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由垂足(或仍是该点)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和棱上的垂足(或连两垂足)两点线,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α-l-β中,在平面α内取一点A , 过A 作AB ⊥平面β,B 是垂足, 由B (或A )作BO (或AO )⊥l , 连接AO (或BO )即得AO 是平面β的斜线, BO 是AO 在平面β中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即得AO ⊥l ,BO ⊥l , 即∠AOB 是α-l-β的平面角。 例题3: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B-AC-B 1的大小。 例题4: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平面AC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 三、 线面垂直法 此法利用直线垂直平面即该直线垂直平面内任何直线的性质来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是过所求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平面相交所得两条交线的所成角即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过O 作 平面γ⊥l ,α∩γ=AO ,β∩γ=BO ,得∠AOB 是平面角, ∵l ⊥γ,l ⊥AO ,l ⊥BO 。

求解二面角的四种基本方法

求解二面角的四种基本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求解二面角是高考理科高考的必考题型,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处理这类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本类型习题进行详尽的介绍和广泛的探索,提升本类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是多种知识交汇,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体现,本文根据近年高考题与模拟题中的常见题型,对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和总结,希望能够找到本类题型的常见处理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处理策略. 一、利用定义求解 例1. 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 23AC =,12A A BD ==,E 为1BD 中点. 求二面角E DC A --的余弦值. 分析 过O 作OF CD ⊥,垂足为F ,连OF ,则EFO ∠是二面 角E OC A --的平面角. 解答过O 作OF CD ⊥,垂足为F ,连OF , ∵1DD ⊥面ABCD ,1//OE DD ,∴OE ⊥面ABCD . ∴EFO ∠是二面角E OC A --的平面角. ∵1112OE DD ==,3OF =,∴7EF =,217 cos EFO ∠=. 故二面角E DC A --的余弦值为 217. 说明 二面角是规则图形的面与面之间的角是,采用二面角的定义,直接做出角,利用边长的长度关系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之间的边长长度关系,进而求解二面角大小. 变式训练1 (2019年天津高考题)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 行四边形,PCD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CD ,PA CD ⊥,2CD =,3AD =, D C O A B

五种方法求二面角及练习题

五种方法求二面角及练习题 一、 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 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1.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 (1)二面角C 1—BD —C 的正切值(2)二面角11B BC D -- 2.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 ,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M 在侧棱SC 的中点 (1)求二面角S AM B --的余弦值。 A B C D A 1 D 1 C 1 B 1

二、三垂线法: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通常当点P 在一个半平面上则通常用三垂线定理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1 11111 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 ο60,22,2,2,3=∠====PAB PD PA AD AB . (Ⅰ)证明⊥AD 平面PAB ; (Ⅱ)求异面直线PC 与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 三.补棱法 本法是针对在解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没有明确交线的求二面角题目时,要将两平面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有明确的交线(称为补棱),然后借助前述的定义法与三垂线法解题。即当二平面没有明确的交线时,一般用补棱法解决 1.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都是a ,侧棱与底面成600 的角,侧面BCC 1B 1⊥底面ABC 。 (1)求证:AC 1⊥BC ; (2)求平面AB 1C 1与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E A B C F E 1 A 1 B 1 C 1 D 1 D A C B B 1 C 1 A L

二面角求值方法八种

二面角求值方法八种 摘要】在奥妙无穷的空间形式里,二面角的平面角总是以量的大小决定着某些图形的空间形式,使得立体几何研究中,求二面角的大小成为了一个“角量计算”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去求二面角的大小呢?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常见的八种求法。 【关键词】二面角;二面角求值;八种1定义法 11定义:二面角求值的“定义法”就是依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通过对线线垂直关系的研究,首先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然后依据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或某些公理体系的保证求出这个平面角,从而达到求二面角大小的数学方法。它体现了“回到定义中去”是数学解题的根本方法。 12用“定义法”求二面角大小的解题思路是: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证明这个平面角是所求→解出这个二面角。 13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应把握的原则:先找后作。常见的作法有两种:其一,根据定义或图形的特征作。其二,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此法难点在于找到平面的垂线,解决的办法:先找面面垂直,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到面的垂线,作棱的垂线,连接垂足与面的垂线的端点,利用线线垂直得出所求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14常见的线线垂直的判断方法有:①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②等腰三角形“中线是高线”的性质。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④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性质。⑤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的性质。⑥同一法(有公共边的全等三角形中,公共边上的垂足相同) 例1(2005年全国卷Ⅰ.18):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12AB=1,M是PB的中点,求平面AMC与平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过点A作AN⊥CM,垂足为N,连BN,过点M作MQ⊥AB,垂足为Q,连QN,QC,由三垂线的逆定理知:MC⊥NQ,由三垂线定理知:BN⊥MC,故 ∠ANB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BC⊥AC,再由三垂线定理知:BC⊥PC,由直角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有:MA=MC,由等面积求高法知:AN=NB=305,在△ANB中,由余弦定理有:cos∠ANB=AN2+BN2-AB22AN·BN=-23,从而所求二面角的大小是:π-arccos23 题评:本例也可以先证△AMC≌△BMC,再利用“同一法”得出BN⊥MC。本问题求解的过程,涵盖了“利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命题研究线线垂直”,“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或某一内角”,“等面积求高法”,“同一法”。这在常规常法的解题训练中无疑是一道好题。 2向量法 21定义:“向量法”就是利用向量的相关知识达到解证几何问题的数学方法。它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几何问题的代数化。 2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解题思路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向量的坐标运算→作答 23注意事项:①建空间直角坐标系时,三轴所在的直线必须保证两两垂直并遵循“右手系”法则。②写点时必须理解中,的定义,正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最实在的方法是矢量法。即:平面α内有不重合的两向量

(完整版)二面角求解方法

二面角的作与求 求角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可以做为选择题,也可作为填空题,时常作为解答题形式出现,重点把握好二面角,它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下面就对求二面角的方法总结如下: 1、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一点向另一个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棱的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投影法:利用s 投影面 =s 被投影面 θcos 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 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尤其对无棱问题 5异面直线距离法: EF 2=m 2+n 2+d 2-2mn θcos 例1: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而PBC ∆和ABC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PA=6,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分析:由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故采用定义法 解: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AC=AB ,PB=PC ∴ AE ⊥ BC ,PE ⊥BC ∴PEA ∠为二面角 P-BC-A 的平面角 在PAE ∆中AE=PE=3,PA=6 P C B A E

∴PEA ∠=900 ∴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为900。 例2: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求二面角A-PC-B 的大小。 [思维]二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平面角 来度量的,本题可利用三垂线定理(逆)来作 平面角,还可以用射影面积公式或异面直线上两点 间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1:(三垂线定理法) 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过E 做EF ⊥PC,连接BF ⊥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 ∴平面 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 ∴BE ⊥平面 PAC 由三垂线定理知BF ⊥PC ∴BFE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 设PA=1,E 为AC 的中点,BE= 23,EF=4 2 ∴tan BFE ∠= 6=EF BE ∴BFE ∠=arctan 6 解2:(三垂线定理法) 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过A 做AF ⊥PE, FM ⊥PC,连接FM AB=AC,PB=PC ∴ AE ⊥BC,PE ⊥BC ∴ BC ⊥平面PAE,BC ⊂平面PBC ∴ 平面PAE ⊥平面PBC, 平面PAE 平面PBC=PE 由三垂线定理知AM ⊥PC P C B A E F M E P C B A F 图1 图2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二面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指两个平面或曲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三维图形中相邻两个面之间的夹角。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几种求二面角的方法。 方法一:向量法 向量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平面或曲面上的法向量,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即可得到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 1. 找到两个平面或曲面上的法向量。 2. 计算这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或内积公式进行计算。 3. 将得到的结果转换为度数制即可得到二面角。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一个正四棱锥中底面和侧棱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底面和侧棱所在平面上的法向量。底面上任意一点处垂直于底面且指向外部的单位法向量为(0,0,-1),而侧棱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处垂直于该平面且指向内部的单位法向量为(1/√2,0,-1/√2)。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即 cosθ=(0×1/√2+0×0+(-1)×(-1/√2))÷(√(0²+0²+1²)×√((1/√2)²+0²+(-1/√2)²)),得到cosθ=1/3。将其转换为度数制,即θ≈70.53°,即可得到二面角。 方法二:三角形面积法 三角形面积法是另一种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它需要先求出相邻两个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然后计算这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后根据正弦定理求出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 1. 找到相邻两个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 2. 计算这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 根据正弦定理计算出二面角。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一个立方体中相邻两个正方形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这两个正方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正方形上任意一点作为第一个顶点,然后在该正方形上选择任意两个相邻的点作为第二和第三个顶点。接着,我们可以计算这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例如使用海龙公式。假设得到的面积为S,则根据正弦定理可知sinθ=(2S÷a²),其中a为正方形的边长。将其转换为度数制即可得到二面角。 方法三:投影法 投影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它需要将相邻两个面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投影,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相邻两个面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投影。 2. 计算这两个投影图形之间的夹角。 3. 根据正割定理或余切定理计算出二面角。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一个圆锥中底面和侧棱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二面角8种求法

平面角定义法 例题2:已知正方体 ABCD-ABCD 中,E 、 所 成的二面角 二面角求法 正方体是研究立体几何概念的一个重要模型,中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 面角是转化为平面角来度量的,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求二面角,而正方体也是探讨求二面角 大小方法的典型几何体。笔者通过探求正方体中有关二面角, 分析求二面角大小的八种方法:(1) 平面角定义法;(2)三垂线定理法;(3)线面垂直法;(4)判定垂面法;(5)异面直线上两点间 距离公式法;(6)平行移动法;(7)投影面积法;(8)棱锥体积法。 此法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直接寻求二面角的大小。 以所求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二面角两个平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二面角a -l- B 中,在棱I 上取一点O,分别在a 、B 两个平面内作AC L I ,BOLI ,/ AOB 即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题1:已知正方体ABCD-AB i CD 中,C O 是上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求二面角 O-BC-O 的 大小。 C i C

利用三垂线定理法 此方法是 如图二面角a -l- B 中,在平面a 内取一点A, 过A 作AB 丄平面B ,B 是垂足, 由B (或A )作B0(或AO 丄l , 连接A0(或B0即得A0是平面B 的斜线, B0是 A0在平面B 中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即得 A0LI , B0LI , 即/ A0B 是 a -I- B 的平面角。 例题3 :已知正方体 ABCD-A i C l D 中,求二面角 B-AC-B 的大小。 线面垂直法 例题4:已知正方体ABCD-ABiGD 中,求平面 ACD 与平面BDC 所成的二面角。 此法利用直线垂直平面即该直线垂直平面内任何直线的性质来寻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是 过所求二面角的棱上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平面相交所得两条交线的所成角即是二面角的平 面角。 如图在二面角a -I- B 的棱上任取一点0过0作 平面丫丄I , a G 丫 =A0 B G Y =B0得/ A0B 是平面角, v I 丄丫,I 丄 A0 I 丄 B0 •••/ A0B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I j D- C B A B

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二面角的几种求法 4.1概念法 顾名思义,概念法指的是利用概念直接解答问题。 例1:如图2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1AC AB ==,2CD BD ==,3AD =。求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 图2 分析:四面体ABCD 的各个棱长都已经给出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根据长度求角度的问题。 解:设线段BC 的中点是E ,接AE 和DE 。 根据已知的条件1AC AB ==,2CD BD ==,可以知道AE BC ⊥且DE BC ⊥。又BC 是平面ABC 和平面DBC 的交线。 根据定义,可以得出:AED ∠即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 可以求出3 2 AE = ,3DE =,并且3AD =。 根据余弦定理知: 2 22 2 2 2 3( )(3)372cos 243 23 2 AE DE AD AED AE DE +-+-∠= = =-⨯⨯⨯ 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7 arccos 4 π-。 同样,例2也是用概念法直接解决问题的。

例2:如图3所示,ABCD 是正方形,PB ABCD ⊥平面,1PB AB ==,求二面角 A PD C --的大小。 图3 解:作辅助线CE PD ⊥于点E ,连接AC 、AE 。 由于AD CD =,PA PC =,所以PAD PCD ≅三角形三角形。即AE PD ⊥。由于 CE PD ⊥,所以AEC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2PC =,3PD =,又1CD =,在三角形PCD 中可以计算得到6CE = 。由此可以得到:6AE CE ==,又2AC =。 由余弦定理:2 2 2 22 2133cos 22223 AE CE AC AEC AE AC +-+-∠===-⋅⋅ 即:23AEC π ∠=。 4.2空间变换法 空间变换法指的是基本的空间方法,包括三垂线法、补角法、垂面法、切平面法等方法。 下面用例3介绍三垂线法、补角法和垂面法。

二面角的几种求法(很好)

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 一、定义法: 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α,A∈α,PB⊥β,B∈β. 求∠APB的大小. PA=AB=a,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

二、三垂线定理法: 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例、(2003北京春)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 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E O

例、ΔABC中,∠A=90°,AB=4,AC=3,平面ABC外一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中点M,二面角P—AC—B的大小为45°。求(1)二面角P—BC—A的大小;(2)二面角C—PB—A的大小 例、(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α⊥平面β,α∩β=l,A∈α,B∈β,点A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A1,点B在l的射影为B1,已知AB=2,AA1=1,BB1=2,求:二面角A1-AB-B1的大小. 图4 B1 A α β A1 B L E F

三、垂面法: 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例、空间的点P 到二面角βα--l 的面α、β及棱l 的距离分别为4、3、3 39 2,求二面角βα--l 的大小. 四、射影法:(面积法) 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S 原cos 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为正方形,PA⊥平面ABCD ,PA =AB =a ,求平面PBA 与平面P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P β α l C B A

立体几何二面角5种常见解法

立体几何二面角5种常见解法

立体几何二面角大小的求法 一、定义法: 二面角的类型和求法可用框图展现如下: 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如图,已知二面角a - a - B等于120° ,PA丄a ,A €a ,PB丄 B ,B .求/ APB的大小. 例、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正方形,PA丄平面ABCD , PA=AB=a,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

二、三垂线定理法: 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PA丄平面 ABCD,PA=AB=a,/ ABC=30,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例、(2003北京春)如图,ABCD-ABCD是长方体,侧棱AA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是棱BC勺中点,求面CD》面CD所成二面角 的正切值. A B

例、△ ABC中,/ A=90°, AB=4 AC=3 平面ABC外一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中点M二面角P—AC—B的大小为45°。求(1)二面角P—BC—A的大小;(2)二面角C-PB-A的大小 例、(2006年陕西试题)如图4,平面丄平面,A =l, A €, B € ,点A在直线I上的射影为A i,点B在I的射影为B i,已知AB=2 , AA i = 1, BB i二V2,求:二面角A i —AB —B i 的大小.

例、空间的点P到二面角 l 的面、及棱I的距离分别为 4、3、◎,求二面角 3 的大小. 三、垂面法: 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 平面与棱垂直; 四、射影法:(面积法) 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 ,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 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例、在四棱锥P-ABCD中,ABC[为正方形,PU平面ABCD PA =AB= a,求平面PBA与平面PD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