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中"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诗经·国风》中"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水意象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水意象的内涵不断地被深化,它所

承载的文化意蕴更加深厚,《诗经》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结晶,从对《诗经》中水意

象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诗歌创作之初的一种本真、朴素的状态。

一、水意象的内涵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完整先民对于水的感情具备两面性:一方面,人类的存活

有赖于水,须要水去维系生命,须要用水去滋润万物,赢得粮食;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

受水的威胁,依附于自然环境而存活,当洪水、大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频频发动时,他们

无力应付,就可以出任其夺去人类的生命。

(一)水意象代表着一种障碍

完整先民适应环境自然、改建自然的水平较低。洪水过后,完整先民面对着人类的丧

生和被毁的家园时,变得手足无措,他们威慑于水的威力之中。由于完整先民对水患的恐

惧感和水增添的空间隔绝美感,使水的Haon形式:江、河、湖、海,进化为一种意象,

代表着一种障碍。

1.寻求爱情时遇到的阻碍

爱情就是人类最幸福的感情之一,陷于爱河中的男女总是调皮的,然而,爱情的道路

上总是可以存有些许风浪,在纯情过程中所碰到的曲折反而使这份情意沦为永恒。

(1)求爱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国风·汉广》描绘了一个男子碰到心仪的女子,可是有缘并无分后,因以自叹的故事。“‘汉存有游女,不容求思。汉之广矣,不容泳思。’上四句比喻男女二人中间像是

隔着汉水、长江通常,难于吻合。此时的汉水、长江寓意着一种制约,似乎,这种隔绝并

非全然源自真实的地理距离,不是这个男子不敢渡河这条河,而是事实上这条河对于这个

男子而言就是无法渡河的,意味著这个男子在纯情的过程中碰到的障碍就是他主观努力所

无法及的,这时的汉水、长江代表着这段爱情故事中的一种距离与隔绝,这个痴情男子就

可以神情心酸,独自伤感。

(2)克服障碍,求爱成功

渡水本身必须冒着生命风险,而勇于阿尔热莱加佐斯县渡河则代表着在崇尚爱情时的

决意与勇气,渡水与婚恋构成一种联系:成功渡水意味著婚恋的顺利,渡水失利则意味著

发生了某些万一,婚恋失利。《郑风·褰裳》这首诗就是恋人之间的讽刺之词,诗中的少

女正处于爱情时节,她正在调情被自己迎合的男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使这个男子渡河溱水、洧水去证明他对这位妙龄少女炙热的爱恋,以此去考

验这个男子对于爱情的决意和勇气,这本就是女子在少女时代的一种虚荣心,如果男子能

够成功渡河河流就意味著恋人之间能消除种种障碍,超越这种心理上的距离和时空上的隔绝,最终修得爱情的正果。《邶风·匏存有苦叶》讲诉了一个女子在渡口急切地等候未婚

夫去嫁给她的故事。诗中的女子大胆的流露自己对于爱情的紧迫期盼和对于婚姻的美好愿望,“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这个姑娘想著,如果那个人想要建议嫁给她为妻,就必须抓紧时间,趁着冰面没伤处还难渡河时,快

快去嫁给,她本已经在纷乱的等候中按捺不住,可是因为她等的那个人还没来,她不得不

稳步备受折磨。在这首诗中若想成功渡河意味著若想成功结婚。

2.欲归不得的障碍

《鄘风·河广》“这就是住在卫国的一位宋人已而严禁的诗”,宋卫两国之间实际上

只隔着一条河,“一苇杭之”“曾不容刀”极言渡河之极易,也就是说宋人想返回宋国,

实际的路途并不荒凉,“生硬的手法虽然违反了事实,但它导致的意境却是真实的,它充

分反映了艺术上的真实,虽然读者非但不深感它不近情理,反而被它病毒感染了。”③究

竟就是什么原因使她欲归属于严禁呢,就是她特定的身份背景还是行动上的不能民主自由,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身不由己和咫尺天涯的深深无奈,河虽不甚广,却将宋人与故乡生生

的`阻隔开去。

(二)水意象渲染着情感氛围

《郑风·溱洧》就是一首描绘青年男女水边相见的诗歌,上巳节大家相约在溱洧,减

少了彼此间的碰触,可以热切的抒发自己的爱意,这首诗中就描绘了一个少女主动生产机会,与心仪男子齐霁衷肠的故事。对于溱洧的描绘不仅具备写实性,而且溱水、洧水做为

小背景图形了整个氛围,桃花春水正旺,注重了意境美,打下了一个唯美的感情基调。

《鄘风·氓》为我们讲诉了一位女性的爱情悲剧,而淇水做为这个女子爱情的缔造横跨故

事的始终。最初,氓以买丝为理由结识这个女子,两人假戏真做时,你侬我侬,多少甜言

蜜语与柔情蜜意都在这里绚如夏花,此时的淇水岸边就是两人重归于好的记号;女子与氓

约不好秋天去嫁给,亲事订下后,女子渴盼着早日娶氓。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女子已经

为这个家不落多年,本想著与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可是氓却已经存有了贰心,想到出嫁

之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为了娶氓,在没父母之命、门当户对的情况下,罔

顾蜚短流长,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的聘礼,甘愿冒险渡河淇水,此时,这个女子渡河必须

超越她与氓之间的种种制约,说明她已专心于氓和生死相依的决意,这个女子为了爱情不

顾一切,也代价了所有,淇水缔造了她对爱情的执著;后来,她辨认出虽然自己这样的死

心塌地,氓还是罔顾夫妻富贵时的种种恩情,毫不犹豫的将她舍弃,“女也郁闷,士贰其行”,蕴含着她深深的无奈,只好自己反省,感叹遇人不淑,“淇则存有岸,隰则存有泮。”运用反兴的手法,暗喻淇水、沼泽还有边沿,而氓对感情的放荡连个无为都没,用

淇水除了边岸静电力氓对于婚姻的恣肆逢迎,不无忠贞凌驾。人情似纸,世事无常,唯有

无言的淇水缔造着女子的沧桑一世。

(三)水意象作为一种喻体

1.比喻爱情中的幸福与苦不堪言

《陈风·东门之池》是男子对一个女子一诉衷肠的情诗。诗歌以“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东门之池,可以沤菅”来起兴,表达自己对这位女子的深

深思慕。纻是麻的一种,麻、纻需要在水中浸泡使外皮部分脱落,才能得到中间的纤维,

用来织布,而菅也是需要在水中浸泡,才能更加柔韧,才可以更好地加以利用。水中沤麻、沤菅都是成就更美好的事物,诗人将其与自己的爱情联系在一起,假使这个男子可以和这

个女子结为夫妇,她的贤良淑德一定会像可以沤纻的水一样,更加成就这个男子,使他成器。这里的水成为一种喻体,水的功用也是女子的才德所在。《召南·江有汜》为我们讲

述了一个女子的不幸遭遇,她遭到了丈夫的背叛,她的丈夫不念旧情糟糠下堂,新人美如玉,而这个女子已是人老珠黄,诗中把这种错杂的情感具体化,用江流河道来作比方,她

不断地欺骗自己,以“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来麻痹自己,“她用长江尚有支流

原谅他另有新欢,还幻想他会回心转意”,开始时这个女子对负心人还是有期待的,出于

对于婚姻的忠诚和保全的态度,不断地退让与迁就。这个女子经历着婚姻的挫折与背叛,

但仍心存侥幸地期待着丈夫最终能良心发现,走向正轨,可最终还是覆水难收,她心如死灰,只能长歌当哭。

2.比喻当时的社会状况

《唐风·扬之水》是一首揭发臣下企图叛乱的告密诗。每章以“扬之水”起兴,激荡

的流水,不能带动水中的石头,反而只能将它冲刷的更加洁白、鲜明。桓叔在曲沃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深得民心,但他居心不良,犯上作乱,作者虽然归于桓叔,但眼看国将不国,便作危言,提醒晋室早些提防。诗中以“扬之水”比喻晋室政治上的衰微,“此诗扬

之水,盖以喻晋昭微弱不能制桓叔,而转对沃以使之强大。则有如水之激石,不能伤石而

益使之鲜洁。故以‘白石凿凿’喻沃之强盛耳”。《曹风·下泉》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抒

发了不胜今昔的感慨,在不堪的政局中曹人思治,渴望清明的社会。“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是暗兴的喻体句,“喻体句所言寒泉之水下流浸泡稂草为喻体,稂草不宜灌溉,浸

水则病,为喻体取义。以兴曹共公政教酷虐为本体,人民不堪侵刻,深受其害,为本体取义。本体及其取义因喻体句隐然而在可知诗章以寒泉之水下流,浸泡稂草,暗自比方共公

施虐政害民,”首两句起兴,以地下流出冰冷凛冽的泉水浸泡着稂草,而稂草不能被水浸

泡为喻,本体是曹共公这股恶势力施虐政教,喻体是民不聊生,人民不堪忍受,揭露了当

时社会状况的混乱。

二、分析水意象成因

《诗经·国风》中对于水意象的描写多是建立在在先民生存的环境中所见所闻所感的

基础上,有写实性,虽然不能全归因于原型意象、生殖崇拜等方面,但也与其不无关系。

原始先民改造自然地能力微弱,上古的大洪水、暴雨带给原始先民的震撼是无疑是巨大的,洪水过后,生者寥寥,大规模的死亡让先民们无比惊骇,水带来的恐惧感在先民的记忆中

打下烙印,世代累积,水的具化形式江河湖海,天然具有屏障作用,而人类随着认知能力

的提高,发明了种种渡水工具,但水与死亡紧密相连的这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作用于古代

先民,即使可以渡水,也意味着将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水的哺育下,农作物孕育生长,

在原始农耕社会,原始先民很自然的将水与生殖繁衍联系在一起,认为水具有无穷的生殖力,这样直观联系很符合原始先民的认知水平,原始先民对于水的崇拜源于对生殖的崇拜,《郑风·溱洧》《郑风·褰裳》等诗描写了郑国三月三日上巳节的盛况,“祭祀高禖的节

日或行事,在后代演变为三月上巳节的祓禊求子之事”,上巳节的春日聚会给青年男女提

供了一个促进感情的机会,而约会、恋爱和婚姻都与繁衍生息有关,诗中的婚恋故事多发

生在水边,对于水意象的描写与生殖崇拜不无关系;对于水意象的描写具有写实性,人类

为了生存多傍水而居,江河湖海对于先民来说很常见,信手拈来运用到诗歌中,而水澄澈、洁污的本性常用来比附异性的美好、情感中的状况等。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溱洧》 先秦:佚名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 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 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 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 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 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

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注释】 溱(zhēn)、洧(wěi):郑国两条河名。 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方:正。秉:执,拿。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既:已经。且(cú):同“徂”,去,往。 且:再。 洵(xún)訏(xū):实在宽广。洵,实在,诚然,确实。訏,大,广阔。 维:发语词。

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1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浏:水深而清之状。 殷:众多。盈:满。 将:即“相”。 【赏析】 这首诗好像就是写了一个古代的情人节,或大相亲的场面。诗中交代了时间,初春时节,春水涌流的时节;地点,溱洧之外。 从大处写起,“殷其盈矣”,参加欢会的青年人之多,不可胜数,可谓熙熙攘攘,茫茫人海。这是下面一对情人相会的大背景。 从小处落笔,“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从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识,到二人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把相亲相爱的全过得进行了艺术化的忠实记录。可以说是一个很唯美的专题纪录片。

解析汉语古诗中涉“水”的五大意象

解析汉语古诗中涉“水”的五大意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的本质在于依据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概念隐喻是一个跨域映射的概念系统。举例来看,“LOVE IS A JOURNEY”是英语中爱情方面很重要的概念隐喻,这里的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JOURNEY”和“LOVE”,旅途是具体的,爱情是抽象的,相爱的过程中,有苦有甜,同时在旅途上也会有坎坷和快乐。另外,国内知名学者束定芳提出隐喻并不只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还是人类的认知现象,刘法公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隐喻不仅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字词中,还长期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 作为生命和文化的起源,水在汉语古诗中常用来表达诗人细致、抽象的情感。同时,隐喻又是诗歌的基本构成方式,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古诗的核心,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哀愁是水”,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联想。

在收集和分析了相关的资料后,国内外学者往往局限于修辞的角度来看水意象,更是鲜有外国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汉语古诗中水意象的概念隐喻,所以笔者从概念隐喻出发将汉语古诗中涉“水”意象分为五大类———情感是水、人是水、时间是水、品德是水和公共支持是水。 二、涉“水”的两种状态及分析 隐喻是汉语古诗中一个充满美感和想象的研究领域,但是事实上在数据搜集后并没有发现多少相关论文,尤其在水意象研究上。有一些学者将水的概念隐喻分为八大类:动力是水、时间是水、金钱是水、情感是水、力量是水、人类是水、思想是水以及美德是水,其中包含了水的载体,如河、湖、海。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笔者将汉语古诗中水意象分成了两种状态:液态水和固态水。 (一)液态水 常用水就是液态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常作为溶剂。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滋养了地球上的生物和文明。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把水作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五行之一(五行:金木水火土),西方古代的四元素(土气水火)中也有水。关于汉语古诗意象中液态水的状态,大体包括“水”、“雨”、

《诗经·国风》中"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诗经·国风》中"水"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水意象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水意象的内涵不断地被深化,它所 承载的文化意蕴更加深厚,《诗经》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结晶,从对《诗经》中水意 象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诗歌创作之初的一种本真、朴素的状态。 一、水意象的内涵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完整先民对于水的感情具备两面性:一方面,人类的存活 有赖于水,须要水去维系生命,须要用水去滋润万物,赢得粮食;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 受水的威胁,依附于自然环境而存活,当洪水、大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频频发动时,他们 无力应付,就可以出任其夺去人类的生命。 (一)水意象代表着一种障碍 完整先民适应环境自然、改建自然的水平较低。洪水过后,完整先民面对着人类的丧 生和被毁的家园时,变得手足无措,他们威慑于水的威力之中。由于完整先民对水患的恐 惧感和水增添的空间隔绝美感,使水的Haon形式:江、河、湖、海,进化为一种意象, 代表着一种障碍。 1.寻求爱情时遇到的阻碍 爱情就是人类最幸福的感情之一,陷于爱河中的男女总是调皮的,然而,爱情的道路 上总是可以存有些许风浪,在纯情过程中所碰到的曲折反而使这份情意沦为永恒。 (1)求爱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国风·汉广》描绘了一个男子碰到心仪的女子,可是有缘并无分后,因以自叹的故事。“‘汉存有游女,不容求思。汉之广矣,不容泳思。’上四句比喻男女二人中间像是 隔着汉水、长江通常,难于吻合。此时的汉水、长江寓意着一种制约,似乎,这种隔绝并 非全然源自真实的地理距离,不是这个男子不敢渡河这条河,而是事实上这条河对于这个 男子而言就是无法渡河的,意味著这个男子在纯情的过程中碰到的障碍就是他主观努力所 无法及的,这时的汉水、长江代表着这段爱情故事中的一种距离与隔绝,这个痴情男子就 可以神情心酸,独自伤感。 (2)克服障碍,求爱成功 渡水本身必须冒着生命风险,而勇于阿尔热莱加佐斯县渡河则代表着在崇尚爱情时的 决意与勇气,渡水与婚恋构成一种联系:成功渡水意味著婚恋的顺利,渡水失利则意味著 发生了某些万一,婚恋失利。《郑风·褰裳》这首诗就是恋人之间的讽刺之词,诗中的少 女正处于爱情时节,她正在调情被自己迎合的男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使这个男子渡河溱水、洧水去证明他对这位妙龄少女炙热的爱恋,以此去考 验这个男子对于爱情的决意和勇气,这本就是女子在少女时代的一种虚荣心,如果男子能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 《诗经?蒹葭》以其婉转优美的情思、飘逸空灵的意境以及朦胧且优雅的“秋水伊人”的艺术形象,描述了人类对爱情孜孜不倦的追寻这一主题。王国维对此诗颇为欣赏,其在《人间词话?二十四则》中如此形容:《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1] “水”作为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概率极高。《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极富诗意。有“高山流水”的回音荡漾于天地,象征友情千古。既有曹操壮心不已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又有王摩诘禅意氤氲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不胜枚举。同样,“水”意象充斥于《蒹葭》整首诗中,一以贯之。因此,对其中“水”意象的原型探析,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此诗,探究其背后的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诗经》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500年之久,其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确切。关于其主体更是种种说法各有千秋。笔者在此并不做争论,且将爱情为主题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展开讨论。 一、爱情发生的必要条件――距离

“原始意象或是原型是一种形象,或为妖魔,或为人,或为某种活动,它们在历史过程中不断重现,凡是创造性想象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因而它们是一种神话形象。”[2]荣格认为对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分析应着重于原始神话和宗教、巫术,研究远古人类的社会组织、宗教、习俗以及孩童行为。若我们仔细考察东西方神话传说,会发现“水”曾作为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出现在其中。从《圣经?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到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甚至是南美洲原始部落中也有类似的传说:远古时期曾有一次破坏性极大的洪灾毁灭世界。甚至传说富饶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就是被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所毁灭。弗莱认为:“神话体系并非一种数据,而是人类存在的一种事实,它属于人类所创造,并在其中生存的文化和文明世界,”[3]因此神话并非凭空存在,而是与大地紧密联系。由此,我们借以断定缘故人类曾饱受水患之灾,因而人类对水是畏惧的。 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又离不开水。 水缔造了文明。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化史尼罗河的恩赐,埃及是尼罗河的女儿。”[4]中华文明则亲切地称黄河为“母亲河”。 《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女狄暮汲石细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舍之,不觉而吞,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国风·秦风·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

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鉴赏】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水中的小洲。 【试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练习二: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①托物起兴。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阅读练习三: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译文及鉴赏 《国风·秦风·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心。 河边芦苇密又繁,早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

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鉴赏】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日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扬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由于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寻找那思慕的人儿,而消失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或许是毫无盼望但却布满诱惑的寻找在诗人脚下和笔下绽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

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对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的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赏析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 表面上看来这是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情景交融、触情见景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

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状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

浅说诗经中的水意象

浅说《诗经》中的水意象 古之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系辞传》),水之于前人,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寄寓之物。擅长起兴,“俯观来回,远近取与”的《诗经》更是最先将水之灵运化到了致极。 一、情思:水荇风牵翠带长 ——《周南·关雎》、《秦风·蒹葭》《周南·关雎》写“君子”追求、思念“窈窕淑女”的恋情。起笔以河洲上的雎鸠和鸣起兴。雎鸠和鸣万物萌,点染出一纸春景。春,万物苏醒,欣欣向荣,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美好的爱情。再以水中飘摇的荇菜兴之,喻“淑女”的芳心如荇菜在水中忽左忽右地游移不定,让痴情的“君子”经受着“寤寐思服”的折磨。 雎鸠的唱和现在又反衬出“君子”的相思之痛和茕茕孑立。“参差荇菜”组成的三段铺排回环,又暗喻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艰难曲折。贯穿其中的水悠悠和荇流流则使全篇都有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荇菜的“左右流之”源于水流不息。水在此,便暗示了阻隔两人的层层障碍。虽不得而知,却又如水浸润着人心。 《秦风·蒹葭》则描摹了一幅“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动人画面。秋水侧畔,芦荡深深,云霭沉沉。一身青衫独伫,痴痴地凝望着烟波浩淼处的“伊人”,却老是可望而不可及。三段咏叹,徒增了落木萧萧的秋景以不尽的难过与落寞。其“悲秋”之笔,虽不及《九辩》的凄怨之情,但实在是悲秋的发端之作,托物起兴而言秋凉也实在妙绝。

而水又实在为这空中楼阁一般的迷惘和无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力透纸背。秋水,白露,蒹葭,素清的几个意象在寥寥几笔中组成了一幅萧瑟的景象: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氤氲朦胧的秋色中又蕴藏了不尽的情。从“在水一方”到“宛在水中央”,从“在水之湄”到“宛在水中坻”,从“在水之汜”到“宛在水中止”,地址的不断变换,暗示了诗人的屡屡寻觅和屡屡归于失望,一唱三叹中强化了诗人的苦情。横亘的河水则象征着诗人与“伊人”间的距离,颇似后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人世的一脉清水便又有了天上云汉的深邃,而两人之间的距离也更远了。情景的融合间,一曲动人的情歌和韵而生。 《关雎》、《蒹葭》可谓《诗经》中描述爱情的绝唱,而水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或流荇菜以喻“淑女”芳心的犹豫,或隔情人以喻可望而不可及。水不仅自身承载着情,更连累起与水相关的荇菜、蒹葭、白露,构建起一幅幅情景错落的图画。是水荇风牵翠带长,是水荇雾绕情思殇。 二、孤独: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邶风·泉水》、《卫风·竹竿》、《卫风·河广》、《王风·扬之水》《邶风·泉水》以泉入淇水起兴,并以由之而萌生的思乡之情生发开来,围绕一个“思”字,忆出嫁之形,想归家之景。现实与回忆融合,想象与实际互生。虚处落笔处,合情合理,思归之切跃然纸上。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诗经·国风》渡河”意象的内涵

《诗经·国风》“渡河”意象的内涵 在《·国风》中,“渡河”成为“水滨恋歌”的典型意象。文章将从《国风》中的“渡河”情结入手,分析此岸与对岸的空间距离,以及在其之上产生的渡河人与求佳人的心理距离。 在《诗经·国风》中,水的意象①十分普遍,和水有关的诗篇多达二十多首,而以“渡河”为主题的诗作有八篇,即《周南·汉广》(九)、《邶风·匏有苦叶》(三四)、《邶风·谷风》(三五)、《卫风·氓》(五八)、《卫风·河广》(六一)、《郑风·褰裳》(八七)、《郑风·溱洧》(九五)、《秦风·蒹葭》(一二九)。这八首诗多被研究者誉为千古流传的“水滨恋歌”②。 日常出行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西周初年的长江汉水流域,人们渡河的方式,就有在水底潜行的,也有乘竹木筏子摆渡的③。《诗经》时代的人们在面对“水”的阻挠,不仅可以褰裳渡河,也可以乘车、乘船,并伴随而生了许多的“水滨恋歌”。 一、渡河情结:此岸与彼岸的空间距离 先民对“渡河”也有着其根深的情结,表现在此岸对彼岸的向往。 《邶风·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这首诗中同时出现了四种渡河方式:厉,揭,匏,舟。朱熹在《诗集传》说:“济,渡处。行渡河曰涉,以衣而涉曰厉,褰衣而涉曰揭。”匏是一种大葫芦,有助于飘浮,所以带着可以帮助渡河。厉是指水已经过膝,人在水中行走渡河;而揭则指水未过膝。表现出先民在面对河水的阻隔,此岸到彼岸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的。 除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外,渡河人对彼岸的`向往也是跃然纸上。在《秦风·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也表现出先民对“彼岸”的特殊向往,达到了一种“溯洄从之”的企盼之情。 这一点在《卫风·河广》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作者用奇特的夸张,往往能在出人不意之中,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强烈感染效果。从侧面反映出“渡河人”渴求“彼岸”的迫切愿望。 二、水滨恋歌:渡河人与佳人的心理距离 由先民的渡河情结,进一步上升为水滨恋歌,表现出渡河人对佳人的向往。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 《国风·秦风·蒹葭》现在一般认为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仅供大家阅读,希望帮助到大家。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意境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

《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爱中处处可见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和名目繁多的花鸟虫鱼。它们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移植,而是借物咏志,借物抒怀。 《诗经》“国风”中写到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有关婚恋的就占去30多篇。诗歌中,在描写男女约会的时候,总要相邀聚首在河边水畔,描写情人提婚时总要先过河,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仿佛水边就是恋爱的场所,水就是爱情的见证。可以说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艺术源头来自于《诗经》,《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对后世爱情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的表现形态 《诗经》中运用那些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起兴诗句构成了简单的意象,对这些简单意象再进行和人物情感相融合的画面描述,就产生了意境。《诗经》中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诗歌在“国风”中为数不少,这些爱情诗显得清新俊秀、生动活泼,真 实地传达了少男少女们之间互相悦慕、思念的心声,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相亲、相恋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多彩。 (一)水是爱情的背景和见证。 江河湖海,雨雪霜露,常态是一副样子,异态又会是另一副样子。在爱情顺畅、春风得意时可能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在爱情遇到麻烦、遇到干扰、遇到威胁时 则会是阴风扑面、雨雪霏霏。如《邶风・北风》的前两章: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两章诗的大意是,北风凄凉,雨雪纷飞。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行。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北风怒号,雨雪滂沱。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归。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爱情的力量能融化冰雪、消解风雨,甚至能惊天地、泣鬼神。我们再来看《椰风・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平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平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是一篇描写男女青年聚会在桑林之社,尔后到淇水祓楔的情诗。青年男子们有时采唐,有时采麦,有时采葑。男子们采摘的地方亦有变化,时而“沫之乡矣”, 时而“沫之北矣”,时而“沫之东矣”。其实,这里的采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他们都 另有所图,另有所盼。因为他们都有“孟姜”、“孟弋”、“孟庸”在桑林之社中等候他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全文翻 译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 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试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012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三: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郑风·溱洧》 先秦:佚名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 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利。 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

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喧闹又宽阔。 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 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 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 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喧闹又宽阔。 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解释】 溱(zhēn)、洧(wěi):郑国两条河名。 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方:正。秉:执,拿。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既:已经。且(cú):同“徂”,去,往。 且:再。 洵(xún)訏(xū):实在宽广。洵,实在,诚然,的确。訏,大,宽阔。 维:发语词。 伊:发语词。相谑:相互调笑。

1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浏:水深而清之状。 殷:众多。盈:满。 将:即“相”。 【赏析】 这首诗似乎就是写了一个古代的情人节,或大相亲的场面。诗中交代了时间,初春季节,春水涌流的季节;地点,溱洧之外。 从大处写起,“殷其盈矣”,参与欢会的青年人之多,不行胜数,可谓熙熙攘攘,茫茫人海。这是下面一对情人相见的大背景。 从小处落笔,“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从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识,到二人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把相亲相爱的全过得进展了艺术化的忠实记录。可以说是一个很唯美的专题纪录片。 这首诗很美,美在春天;美在爱情。尤其美的是两枝花的俏丽消失:“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芳香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构造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殊是“诗三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全文翻译赏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 葭》全文翻译赏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 我的心上人儿,她正在遥远的那水的另一方。 [出自] 春秋《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 )洄(hu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 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释: 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朱熹《诗集传》卷六)。秦风,秦地(在今

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芦,芦苇。 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方,边。 溯洄(s hu ):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之,追寻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晞(xī):晒干。 湄(m 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ch

):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涘(s ):水边。 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1: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