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教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3.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
难点:氧气的应用领域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1)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通过实验展示氧气与蜡烛反应产生火焰并放大声音,引导学生猜测氧气的性质。
介绍氧气的存在形式: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氧气等。
(2)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氧气的实验方法:氧气的性质实验。
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3. 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氧气的理解,确保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有较好的掌握。
4. 拓展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气球充气、氧气瓶等,激发学生对氧气应用领域的好奇。
引导学生对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进行探究,如氧气与铁的反应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方法进行概括和归纳。
四、课后作业1. 回顾学习到的氧气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总结氧气的制取和实验方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取方法和实验方法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展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初三化学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氧气教案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氧气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氧气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2、视察和描写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渐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视察、描写和分析。
四、教学进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觉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多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视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形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视察描写其化学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何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色彩?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能够解释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氧气的制备方法;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3)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4)氧气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
2. 氧气的制备方法:(1)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2)通过热分解过氧化铅制备氧气。
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1)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的必需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2. 讨论教学法:带领学生讨论氧气的用途以及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3. 演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氧气的制备和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2. 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3. 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氧气的实验;4. 讨论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氧气的了解;5. 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氧气的广泛应用领域。
六、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制备过程和实验结果;2. 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实际例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和讨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 氧气 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和原因。
2. 氧气的制取方法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集气瓶、酒精灯、导管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 回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 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木炭燃烧实验:将木炭放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2. 铁丝燃烧实验: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氧气验满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强调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b.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d.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氧气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案氧气
主题:氧气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学化学》第二章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锰酸钾、硫酸、烧杯、试管等。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看关于氧气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5分钟)
1. 介绍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燃,但能助燃。
2. 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锰石墨法、电解水法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展示实验过程:用锰石墨法制取氧气。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相关知识。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对于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火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五、作业布置与评价(5分钟)
1.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氧气对于燃烧的影响。
2. 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验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氧气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氧气微课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微课教案
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
素材: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引入氧气的概念,让学生谈谈对氧气的认识和了解。
2. 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燃的蜡烛,在蜡烛旁边放置一块玻璃板,观察蜡烛点燃后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点燃需要什么。
二、学习氧气的性质(10分钟)
1. 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氧气的特点。
2. 带领学生做一个实验:用磁性省略号吸收氧气,看看蜡烛点不燃会有什么现象。
三、了解氧气的用途(10分钟)
1. 介绍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瓶、呼吸机等。
2. 让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讨论没有氧气会怎样。
四、探讨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
1. 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如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 让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业:写一篇关于氧气的文章,包括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
氧气初中化学教案

氧气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丝、硫磺、木炭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氧气?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气体。
二、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色态、气味。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20分钟)1. 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使铁丝燃烧更剧烈。
3. 教师演示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使硫磺燃烧更剧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 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6.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使木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
四、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
3. 学生回答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五、探究氧气的用途(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主要用于支持燃烧和维持呼吸。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讲的是氧气的性质。
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掌握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模式是老师引导之一。
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节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并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电子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颜色(无色) 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克/升)熔点(-218℃)沸点(-183℃)溶水性(?)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
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呢?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
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设计方案(前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
[电子板书]探究程序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
2、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
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4、复燃——不易溶
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
[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30毫升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模式;另外培养学生对物质研究的严谨态度。
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实验——分析——结论
的习惯。
活动三实验探究一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活动四实验探究二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 [电子板书]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
使用视频展示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电子板书]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
肯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
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
[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
肯定,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
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
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
烈。
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活动五铁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这是金属铁丝,然后设问:你见过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在氧气中
也能燃烧吗?
[电子板书]铁加热后在空气中、氧
气中现象
[电子板书]实验具体内容及步骤
(使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实验:铁加热
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补充说明:铁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
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电子板书]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
体物质。
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
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
落下来的溶渣把集气瓶炸裂。
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
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
质呢?
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
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
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
剧烈。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气体无味 1.429g/L -218℃ -183℃不易溶于水
>空气1.293g/L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课题2·氧气的第一部分。
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是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该课对教材进行了很好地分析,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
本节课突出了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
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象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作业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D. 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2、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登山运动员呼吸
B、液氧用于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C、氧气用于气焊、气割时气体燃料的助燃剂
D、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3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磷
B.硫粉
C.铁
D.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火星四射
B. 硫——黄色火焰
C. 磷——黑色固体
D. 镁——蓝色火焰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7、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前者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后者有白烟生成的是
A.硫粉、红磷 B.镁带、红磷 C.蜡烛、木炭 D.纸张、铁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