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理论体系比较

合集下载

我国传统养生与现代保健体育研究

我国传统养生与现代保健体育研究
我 国传 统养 生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在西 汉 时期 早
为: 自我按 摩 或 他人 按 摩 ; 医疗体 育 可 分 为 : 易筋 经 、 段 锦 五禽 戏 、 功 十八 法 等 ; 八 练 武术 有 : 极 太 拳、 长拳 、 查拳 、 华拳 、 、 、 长 短 软器 械等 。 导引, 作“ 引” 也 道 。是 中 国古 代 的一 种 养 生
就 出现 了导 引养 生 术 、 禽 戏 等 养 生功 法 。国 内 五 最 早 出现“ 养生 ” 一词 , 于 战国时期 《 子 ・ 生 见 庄 养
[ 稿 日期 ]2 1 一O 收 0 1 5—1 8十分 Nhomakorabea要 的 。
[ 键 词 ]传 统 养 生 ; 民 健 身 ; 代 保健 体 育 ; 学 理 论 关 全 现 科 [ 图分 类 号 ] 1 : 0 中 R2 2 G8 [ 献标识码] 文 A [ 文章 编 号] 0 2—3 2 ( 0 20 —0 8 0 10 8 8 2 1 ) 1 0 5— 4
从 心 理 、 理 和 社 会 三 方 面 构 建 健 康 模 式 , 而 达 到 健 康 长 寿 的 目的 。 实 践 证 明 , 生 从 中华 民 族 传 统 养 生 强 身 健 体 、 病 延 年 的 效 果 十 分 明 祛 显 。其 深 厚 的哲 学 底 蕴 和 人 文 精 神 对 人 类 现 代 生 活 具 有 普 遍 的社 会 价 值 , “ 代 保 健 体 育 ” 发 展 具 有 科 学 的 指 导 和 现 实 意 义 。 因 对 现 的 此 , 传 统 养 生 与 现 代 保 健 体 育 进 行 有 机 的 结 合 , 到 古 为 今 用 , 进 “ 代 保 健 体 育 ” 完 善 和 发 展 , 建 全 民 健 身 运 动 的 科 学 体 系是 把 做 促 现 的 构

浅析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效果的异同

浅析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效果的异同
的生活方式。
22现代体育锻炼效果 现代体育 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增强了人们的机体能力 和适应 性 , 改善 运动系统 、 心血 管系统 、 神经系统 、 泌尿 系统 的 功能 , 增进健康水平 。 “ 经常参 加体 育锻 炼的学生 , 运动虽然 占 去了部分 时间 , 但没有影响学习, 还提高了学习成绩。这有力地 证明了 ‘— 1 8 [] 8 > ’2 。街舞是最近几年流行于城市 中的运动 项 目, 以其 滑稽 、 动感 的表演 吸引了众 多青少年 。 “ 街舞能很好 的弥补其他健 身项 目, 是非常好 的有氧运动 , 连续跳 1小 时消 耗 的能量 , 相当于跑 步 6公里 , 它的减肥功效 不言而喻 , 同时还 能提 高 身体 协 调 能 力 ”[] 健 美 运 动 曾风 靡 欧 美 , 别是 著 名 3。 特
关 键词 : 育 ; 生 ; 炼 ; 体 养 锻 效果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健康成 为人们共 同关心 的 问题 。在 工 业 化 、 息 化 的 今 天 , 器 和 电 脑将 逐 渐 替 信 机 代 人 类 的体 力 劳 动 , 而 如 何 才 能 有 效 地 增 进 健 康 , 少 文 明 然 减 病 的发生 , 促进和 谐社 会 的建设 , 是摆 在我们面 前的一个 重要 任务。在全 民健身 中, 锻炼项 目繁多 , 既有篮球 、 足球 、 排球等现 代体育项 目, 又有气功 、 太极拳等传统体 育养生项 目。现代体育 和传统体 育养生在促进人 民健康方 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然而二 者的健身效果的比较一直是人们比较 关心 的话题。 2现代体育锻炼效果 21 代 体 育 健 身 原 理 .现 现 代 体 育 通过 改变 人 们 的 生 活 方式 而 促 进 人 们 的健 康 。 生 活 方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首要原 因。 “ 据美国流行病学会所做 的 医学 调 查 , 美 国 7 在 0年 代 的 死 因 构成 中 , 自卫 生 制 度 方 面 来 白 占 1 %, 自生理因素和环境 因素 的各 占 2 %, 自生滔方 勺 O 来 0 来 式的则高达 5 %。 0 据我 国学者调查 , 中国人的死因构威 中, 自 生活方式的原因也高达 4 %” 1。现代体育项 目众 多 47 [] 肯各 种球类运动和游泳、 田径等项 目。 它们的健身原理是相通的。即 通过运 动负荷来逐渐增强人对 负荷 的适应能力 , 增强机体 的抵 抗力 , 从而增进健康 。具体来说 , 现代体育通过运动 负荷 的变化 对人 体 的 骨骼 和 肌 肉等 运 动 系 统 的 新 陈代 谢 得 到 改 善 , 肌 肉 使 的肌纤维发 生适应 性 变化 ; 通过现 代体育锻炼 , 可促进心 血管 系统的功能 , 使心脏产 生适应性 变化 , 表现 为心脏心 输 出量 增 加, 心脏 功能得到加强 和改善 ; 现代体 育对 呼吸 系统 的直 接作 又活跃 , 有的学生还参加课外俱 乐部 、 交校 内外球友 而疆 广 高 了交 际 能 力 。在 这 种 相 互 协 作 、 互 相 尊重 、 和谐融洽的人 际关系中 , 懂得 了与他人协 同工作 , 洽共 融 处 的重要意义。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 加强 团队意识和 交往 能 力 显 得 尤 为 重要 。 225学 生 独 立 思考 和 自主 创 新 能 力有 所 提 高 . 通过对实验组学生的追踪调查 以及课上 的重点关 注 , 我们 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往往会对 自己的能力有清楚 的认识 , 并能够 有针对性的提高 自己的弱项 。同时, 他们往往 能够创新打法 。 根 据 自身特点练出偏 招和怪招 ,在 比赛中往往使对方防不胜 防。 而 具 备这 种 能 力 的 学 生往 往 会 在 激 烈 的 竞争 中获 胜 。 226课 内外 一 体 化 , 成 终 身体 育思 想 养

试论中西方养生之比较

试论中西方养生之比较

试论中西方养生之比较关爱健康,珍惜生命。

是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永恒主题。

养生体育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

中西方在其历史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各自的人文,地理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其中有关体育养生的思想也各具特色,因此采用养生延年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

在养生观,养生方法以及所追求的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有所长,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西方体育养生思想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哲学两大体育指导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共性与不同点,认识两种养生观念的差异,从二者发展的异同中寻找某些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形成较完整的养生理论体系,在继古人养生理论和方法,指导现代人们的养生观念,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受的目的。

在中国,由于有大量文献记载和文物资料,所以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养生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已经很丰富。

出现了儒家,道家和医家等不同的养生学说,《黄帝内经》明确提出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引按跷等方法;提出了养生的原则:适应自然,顺应四时,调摄精神,保养正气,节制饮食,固护脾胃,劳逸适度,不妄作牢,四时和序,起居有时,形神共养,协调阴阳,谨慎起居,调养脏腑,畅通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1]。

对生命的关注和保养,是人类诞生以来的一种本能,也是各个不同民族共同的主题。

西方虽没有一个与中国的“养生”可以完全对译的词语,但西方人同样从古代开始就有保养身体的方法和对待生命的观念。

从《希波克拉底文集》到基督教《圣经》,从古代希腊哲学家到现代西方百姓,都有丰富的对人体生命的论述和保身体的方法。

对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其中福建农林大学的陈忠认为,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原则主要有:“动静结合的养生原则;保养精神的养生原则;适应四时的养生原则。

”[2]任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的刘玉增认为:“西方养生学的目的是延缓衰老;东方养生的目的是祛病延年。

”[3]比较中西方养生观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探讨形成中西方养生观念异同的历史文化原因。

中国传统养生

中国传统养生
中国传统养生与体育的对比类项现代体育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渊源古希腊精神基督教文化近代文艺复兴思想工业革命道家哲学儒家理学佛家禅学祖国医学目的本质展现人格竞争取胜竞技夺标平衡身心和皆内外养生保健完善人体理论形态科学理性认识形态简称?物理体育?科学理性认识形态简称哲学伦理体育基本观点竞与争自我表现自我满足自我确认清静恬淡温和坦荡储蓄守中顺其自然精神意识精神自由发挥与表现着重外向性运用意神意主导着重内向性运用意识功能原理以练为主?超量恢复?练为用贵在高水平遵循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规律改造身体自然练养相兼练为?养?贵在?养神?顺应利用生理心理自然规律运动形式形体外动动静相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现与效用著显于运动技巧和力量的表现高水平与身心难以并进发展显著?意念力?表现在用心用气促进身心健康各主要历史年代传统养生活动的开展情况春秋战国时期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 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 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 的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 微物质;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 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血、津液的 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煦等 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都有是液态物质, 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属于阴。
中国传统养生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局限
体育是一个外来词,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并没有体育这一词汇。
中国传统的养生与体育锻炼 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 理论体系,两者的发展相对独立。
西方体育讲究的是竞争性, 现在体育教学也以此为主,是否 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体育应当培养什么能力?
中国传统养生与体育的对比
整体观学说 天人相应学说 形神相因学说 恒动学说

现代体育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现代体育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奥林 匹 克 运 动 会 是 在 对 奥 林 匹 克 神 的敬 畏 中进 行 的 , 对 人 的 是 运动禀赋 、 自然 天 成 的 身 体 之 美 的 赞 叹 , 表 达 的 是 超 离 于 现 所 世纷 争 的 社 会 理 想 。而 现 代 奥林 匹 克 运 动 则 是 在 对 科 学 、 性 理 的崇 扬 中 进 行 的 , 对 人 的 身 体 极 限 的 挑 战 , 及 对 科 技 所 塑 是 以 造 的 人体 美 的 欣 赏 。但 同 时 亦 开 始 表 现 出 异 化 的 趋 势 — — 身 体 成 为 表 达 某 种 外 在 权 力 意 志 和 实 施 欲 望 的 场 所 与 工 具 , 了 成 政治 与经济利益的牺牲 品。 因 而 重 新 提 升 人 的 价 值 也 就 成 了 当 下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的 理
不仅如此 , 中国传 统养生体育的现代 发展 本 身亦将为 西方 身体 文化 走 出异 化的 困境、 重塑 现代
身体 文 化 价 值 提 供 了精 神 资 源 。
关键词 : 中国传统 养生体育 ; 代体育文化 现
中 图 分 类 号 : 9 G8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4 9 (0 8 0 - 0 6 - 0 10 - 50 2 0 )2 0 1 3
lm p ca d mo e n y g .Th n t es e il a u o n n h o m a a u n mo e n s ii i y i n d r o a e h p ca le i f u d a d t e n r l le o d r p rt s v s v e p s d t o S 。n to l s t e e 8 b sc lg c i d r ia i n o i e e t a i o a r s r e x o e o . o o n y i h r a i o i n mo e n z t fCh n s r d t n lp e e v o i wa so e l y fh a t h。b ta s o s i p o ie s ii r s u c s t r v n o d e l l n t g o s u lo d e t r v d p r e o r e o p e e t t e p y a i a i n we t t e n b d u t r n o r c n t u tmo e n b d u t r a u . o y c lu e a d t e o s r c d r o y c lu e v l e Ke r s: y wo d Ch n s r di o a r s r e wa so e lh;mo e n p y ia u t r ie e t a t n lp e e v y fh a t i d r h sc lc l e u

探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

探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

探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同历史背景下不同时期的产物。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首先,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侧重于技能的传授和规范,更加强调学生对体育技艺的训练和掌握。

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流程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和练习。

这种模式重视传统的技术和方法,强调重复性的训练和体会,以求达到技能的熟练掌握。

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个性化和素质教育。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引导者和培养者。

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因材施教”是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此外,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其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竞争导向,强调实力与成绩。

学生通过比赛和测试来展现个人实力,强调胜利和成绩的重要性。

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容易陷入竞争的固定模式,追求名次和成绩,而忽视了锻炼与健康的本质。

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健康,推崇的是团队协作和合作共赢的理念。

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将个人发展与集体荣誉相结合。

这种模式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最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比较单一、刻板,注重技能的单一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主动性,造成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而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化,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参与度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着重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竞争力的培养,而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健康教育。

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

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

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不断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锻炼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传统体育锻炼和现代体育锻炼逐渐形成。

本文将重点讨论传统体育锻炼与现代体育锻炼的异同。

一、锻炼方式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武术等,强调的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追求的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境界。

这种锻炼方式注重心灵与身体的统一,强调以柔克刚,倡导养生保健的理念。

2. 现代体育锻炼现代体育锻炼主要包括健身房锻炼、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主要目的是塑造身体线条、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心肺功能。

这种锻炼方式更加注重外在的身材和体能的提升,追求强壮和有活力的身体状态。

二、锻炼目的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注重以身心协调统一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调整内脏功能,提高免疫力,调节气血循环,增强体质和身体的防御能力。

传统体育锻炼更加重视内在健康,强调全面均衡的身体发展。

2. 现代体育锻炼现代体育锻炼更多地关注外在的效果,如身材的塑造、肌肉的增强、体能的提升等。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通过锻炼来减轻压力、放松身心,以及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因此,现代体育锻炼更加注重健美和身体外在状态的变化。

三、锻炼方式的适用人群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尤其对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人来说更为适合。

因为传统体育锻炼不会给身体过大的冲击,力度较小,而且在运动过程中注重调整呼吸,有助于锻炼人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 现代体育锻炼现代体育锻炼更适合年轻人和具有较好体质的人参与。

由于现代体育锻炼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锻炼强度相对较大,对身体的要求也较高。

因此,年轻人通过力量、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来提高自身的体能水平,获得更好的体型和身体素质。

四、培养的技能和心态1. 传统体育锻炼传统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内心的平静与舒适,通过熟练的身体动作来调节身心。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落脚点的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落脚点的问题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落脚点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在比较之余,很多都会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之间的优劣性进行比较,同时对二者在当代社会的融合(或结合)与共存进行思考。

当前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可以互补结合(融合)发展,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关于“优劣比较”的思考以往的比较研究都倾向于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和西方现代体育健身的的优劣性进行一些思考,总结起来,主要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优势性。

当前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较之西方现代体育健身在“身心锻炼”和“整体锻炼”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性。

关于“身心锻炼”的优势,钱红军认为“现代体育健身是以西方体育为基础的强调身体生理锻炼为特点的,而中国传统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相比更注重‘炼气’和‘修身’,这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现代体育健身无法达到的教育养生目的”,魏胜敏引用孙葆丽的观点指出,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比较注重人体的外在形体肌肉的发达与骨骼强壮的自然美。

其运动功能忽视了人体精神与外型和谐的倾向,有悖于所提倡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

”事实上,通过前文关于“运动目标”的分析,可以认为这一观点并不严谨。

关于“整体锻炼”的优势,罗元翔等认为“但西方体育养生正因为过于具体,偏重于局部,则在整体性层面上就较差,而注重整体性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鲜明特征。

”吴京梅和魏胜敏都在其文中引用了这一观点,以示赞同。

这一类观点同样值得商榷,原因在于,尽管锻炼思路不一样,但不管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还是西方现代体育健身,都强调从整体上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且二者在实际的操作中都存在局部的锻炼与整体性锻炼的模式,因此,以往普遍存在的二者在“整体性”和“局部性”上的区分,更多地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的一种对比性描述,事实上,西方现代体育健身更多地属于自然医学的范畴,与西方的对抗医学存在差异,因此,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