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作我的自然手账本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主要依托三篇精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部分进行落实。

学习精读课文时,要“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借助“交流平台”的提示,学会“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然后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尝试“自主创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的生动语言俯拾即是,在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作为一名朴素的读者自由阅读,再集中讨论自己发现的优美之处,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积累。

交流完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还要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摘抄积累,继而运用到自己的创造中去,实现从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的提升。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生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时可以将重点放在“现象的描述”和“改进的建议”上。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做一名积极生活的实践者。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单元习作,这两个表达训练要素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并尝试把想法表达记录下来,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并公开表达想法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单元学习目标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

2.生动优美的语言会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3.语言文字积累越丰富,越能在表达时创造出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生将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助力准确生动的表达学生将能够:1.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抄写、仿写等形式,积累生动的语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辨认出其中的一些声音;2.通过描写形容词的使用,表达大自然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2.使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或视频(如雨声、风声等),让学生观看或听取,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活动(45分钟)(1)第一组活动:听辨大自然的声音(20分钟)教师将多个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文件分别编号,并写在黑板上,例如:1. 鸟鸣声,2. 海浪声等。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按顺序听取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尽可能地分辨出这是哪种声音。

每三分钟换一次学生。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到的声音,并验证正确性。

同时,让学生复述一些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为下一步描写做铺垫。

(2)第二组活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然后写出对这种声音的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搜集更多的形容词。

比如,学生可以说:“听起来像欢乐的小鸟在欢唱”, “像是狂怒的大海在咆哮”等。

之后,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上门口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些评价和点评。

3.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试图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几点:一是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掌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是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以及如何准确表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转化为语言;三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声音并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如何给予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成长和进步。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点评范例:小作者先写了一位老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社会现象,在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事例真实。然后分析了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肯的,主要表现在有些老人不懂交通规则,或者懂了也不愿意去遵守,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请学生模仿范例写一写。
预设:最近看了一个新闻,不禁让我胆战心惊:37名学生吃了学校小卖部出售的田螺后,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经诊断为不洁食物引发急性胃肠炎。好在及时送医院,才康复出院。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
能从积极的方面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
③发现了“教室里开辟植物角是好事”这一问题后,首先要写明:这个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可以美化教室,陶冶性情;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可以了解植物的特点,补充生物知识。)然后写:我的建议是什么?(教室里开辟植物角是一件好事情。)
④发现了“捡拾狗粪是文明行为”这一问题后,首先要写明:这个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可以美化环境;可以谴责污染公共卫生的人;可以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然后写:我的建议是什么?(鼓励小朋友利用空闲时间捡拾狗粪,美化环境。)
②以写“教室里开辟一个植物角”为例。
首先明确:现象是什么?(教室里开辟一个植物角)
再说明:你是怎样发现这个现象的?(教室里有空置的角落;同学们喜欢亲近大自然。)
(3)(出示课件21-23)过渡: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演练一下。
①写“抄写作业是不好的习惯”这个现象。
预设:现象——抄写作业;发现问题1——在教室里抄写同学作业;发现问题2——从网上搜集作业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内容都与秋天有关,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多彩,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生字词:XXX、XXX、XXX……重点句子:XXX、XXX、XXX……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本单元选取了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通过阅读这篇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词语研究:本单元注重研究一些常用的词语,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本单元提供了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2.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练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四、教学评价对于本单元的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1.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训练,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维逻辑能力。

2.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写作训练,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研究兴趣:观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参与情况,评价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4.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研究成绩和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收获。

五、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例如:1.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策略: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有3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七”。

课文包括《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

《大自然的声音》告诉我们大自然中有各种美妙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多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父亲、树林和鸟》让我们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带刺的朋友》告诉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小动物,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身边的‘小事’”。

“语文园地七”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养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图文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喜爱和关注,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美好,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朗读技巧。

3.在游戏中,让学生敢说、乐说,体会说话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2.在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养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喜爱和关注,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美好,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朗读技巧。

2.在游戏中,让学生敢说、乐说,体会说话的乐趣。

【课时安排】课题课时完成时间1.大自然的声音 2课时2.父亲、树林和鸟 2课时3.带刺的朋友 2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1课时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3课时语文园地七 2课时第七单元测评 1课时试卷分析与讲解 1课时约计(14)课时269。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话题:身边的“小事”2. 交际方法:倾听、表达、交流3. 交际要求:认真听、主动说、态度自然、尊重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2. 主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小事”,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与家长交流,讲述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读通课文,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风、水、动物)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指导朗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3)谈话过渡:微风是轻柔的,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4)指导朗读: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5)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6)教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得真美,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微风的温柔,再写了狂风的雄壮,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写得如此生动细腻,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7)谈话过渡: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水的同学们,你们都勾画了哪些句子呢?把你的感受和我们说一说吧!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课件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X k B 1 . c o m 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板书:撇捺要舒展)3.写一写(课件出示13))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

《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

《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21.大自然的声音
本课描写了大自然中,
风、水和动物带给我们的声音,
重点是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
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想
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
的美。

2
1. 利用课件帮助
学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感情
诵读,感悟语言的
美。

22.父亲、树林和鸟
本课作者记叙了父亲一生
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


点是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

2
1.通过分析关键
词、重点句,感受
体会父亲对树林
和鸟的美好感情
2.感情诵读,感受
语言的生动。

23.带刺的朋友
本课刺猬月下偷枣的故事,
重点是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
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
2 1.通过语言的感
悟和训练,真切地
感受刺猬偷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