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发展 (1)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整理版)

宋代主要话本小说:
• 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 《三国志平话》
• 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 本,文字通顺,《错斩崔宁》《碾玉观音》
• 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 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大宋宣和遗事》
话本小说的体制
❖ 1.入话。又称得胜头回、笑耍头回。以 诗词开头,或以小故事加以解释引入正 题。
❖ 2、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传录舛 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见笔端。(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
❖ 3、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为一变。虽尚 不离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 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4、唐世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 达诸有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日又投, 谓之“温卷”。……盖此等文备众体, 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 以诗为贽。今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 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 也。’然亦弗灭也。”
• 后来将汉代作品归入小说的有: • 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 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 2.正话。韵散结合,夹叙夹议。 ❖ (有打砌、套话、插话等名目模式) ❖ 3.结诗。又称煞尾。以诗词概括大意、
评论故事、或交代故事来源。 ❖ ▲变迁:作者、内容、语言、形式等。
(六)、明清——章回体小说
• 1、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 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 • 3、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
中国古代小说史略第一篇

《搜神记》二十卷。……
《续齐谐记》一卷。……
其一缀缉琐语也:
《博物志》十卷。《述异记》二卷。《酉阳杂 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小说之志怪类中又杂入本非依托之史,而 史部遂不容多含传说之书。
宋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民间, 其书故当甚夥,而史志皆不录。 总之,史家成见,自汉迄今盖略同:目录 亦史之支流,固难有超其分际者矣。
第八篇
第九篇
藩国之文术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稗官,小官。 如淳曰:“细米为稗,街谈 巷说,其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 立稗官使称说之。”(颜师古注《汉书》) 桓谭和班固 ““小说”观念都隐含小说明 理传道的功利功能。 而后,“小说”一词中所包含的”“讲道 理”的成分越来越少,而滑稽有趣、荒诞不经、 语言通俗等特点却越来越明显。
2、《隋书· 经籍志》为经史子集四部,小说故 隶于子。 其所著录,《燕丹子》而外无晋以前书, 别益以记谈笑应对,叙艺术器物游乐者,而所 论列则仍袭《汉书· 艺文志》。
题记
第一篇
序言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第三篇
神话与传说
《汉书· 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第五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第七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第十篇
唐之传奇文(下)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第十二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所谓“短书”,是指一尺左右的简犊,即 “尺牍”。
汉代规定:凡儒家经典一律用二尺四寸的简牍书 写,其他书籍则只能用一尺左右的简犊来书写。这种 形制上的区别,含有对其内容高下的区分和褒贬的意 思,因此“短书”也就是“小道”的意思。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湖北安陆二中李亚洲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
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古代的小说

四、白话小说的发展 (一)短篇白话小说 话本(说话底本) 话本(说话底本) 拟话本 喻世明言 冯梦龙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 抱瓮老人 “三言两拍” 《今古奇观》 三言两拍” 今古奇观》 两拍
四、白话小说的发展 (二)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 1、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 2、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农民起义)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农民起义) 3、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神魔小说)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神魔小说) 4、明代后期《金瓶梅》 (世情小说) 、明代后期《金瓶梅》 世情小说) 清代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清代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
中国古代的小说
一、特点 [先秦 短书: 街谈巷议、道听途说 先秦]短书 街谈巷议、 先秦 短书: 随笔、丛谈、志林、 随笔、丛谈、志林、 体裁: 体裁: 杂说、野史、小品…… 杂说、野史、小品 [汉后 小书: 汉后]小书 汉后 小书: : 、 、 、 、 、 、 、 琐 事 琐 语
[
后]小说: 后 小说: 小说
三、文言小说的发展 成熟时期) (三)唐代小说 (成熟时期) 白行简《李娃传》 白行简《李娃传》 人物传奇 元稹《莺莺传》 元稹《莺莺传》 李朝威《柳毅传》 李朝威《柳毅传》 杜光庭《虬髯客传》 杜光庭《虬髯客传》
三、文言小说的发展 分化时期) (四)宋元小说 (分化时期) 文言小说集《太平广记》 文言小说集《太平广记》 (五)明代小说(全盛时期) 明代小说 (全盛时期) 《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 剪灯余话》 《剪灯余话》 高峰时期) (六)清代小说 (高峰时期) 蒲松龄《聊斋志异》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撰写人:李昂芝中国古典小说,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渐至成熟,在不同时间段内,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过程便可以从中看出。
1、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小说究其渊源当是神话、寓言故事,这一类作品最早出现于先秦两汉时期,此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期,为小说的形式准备了条件。
古时人民见天地变幻诸像,非人力能为,便自造众说解释自然现象,这些解释,今天称为神话,神话大致上以“神格”为中枢,渐渐至叙说神灵形貌行为。
这些神话都有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的艺术要素。
中国神话与传说,大都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所载尤其多,现在留存的著名神话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
随着儒家学说兴起,人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任,渐渐不谈鬼神,故而神话传说在其后把并未发扬光大,而是渐渐遗散。
2、魏晋南北朝在这一时期出现“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时我国古典小说的雏形期,小说之初具规模。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又恰逢汉末佛教传入中国。
故自晋至隋,多有鬼神志怪之书。
这一类书有的是教徒创作,有的是文人所做。
文人所作虽然不是为了神话教派,但也不是有意识创作小说,只是搜奇记秩而已,代表作有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等。
汉末人士已逐渐重视声名成毁,魏晋以来,释教广为传播,宣传超脱世俗的说法,老庄之说也大为盛行,当时名士言谈之间流于玄虚,举止疏放。
对于这一风尚,有人撰写书记记录,有的记录旧闻有的讲述近来发生的事,虽然大都简短,在艺术上不够成熟,只是“粗成梗概”。
但都为人间言行,已脱志怪的范围。
志人其实早有出现,列子、韩非子者都有录载,只不过列子、志人用来喻道,韩非志人用以论证,若要为赏心之作,其实萌芽于魏而胜于大晋,虽然难免追随俗尚,然而已经渐远于实用而近于文艺。
代表作有刘义庆《世说新语》等,《世说》一类,后人多有仿作,对后世小说戏剧影响巨大。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
在中国古代,小说最初并没有像现代小说那样被称为“小说”,而是叫做“志怪”、“笔记”、“杂剧”等,其中以志怪小说最为兴盛。
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古代小说以“志怪”为主要类型,主要
描写一些超自然的事物和人物,具有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聊斋志异》,由蒲松龄所撰写。
2. 汉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代小说开始发展为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世说新语》,它以文字简洁明快、情节丰富多样的短篇故事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人物的品行和故事。
3. 宋元明时期:古代小说在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宋代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又分为两个主要流派:一是以描写官场生活和社会风俗为主的“侠义”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二是以描写爱情故事为主的“谈情”小说,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
4. 清代以后:清代以后,小说进一步分化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同时,清代还出现了一些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如陆游的《钗头凤》等。
总体而言,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神秘的志怪小说开始,逐渐转向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并在宋元明清等时期成为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
这些古代小说作品不仅是文化的宝藏,也丰富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
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新编教材)

兵五千人 实夺其兵也 翊军校尉 建武元年 太兴末 被使出征 动者诛及三族 执操高抗 天水人也 尚书和郁 然后廓然既变 取将吏客使转运 而引过求退 废贾后 丞相长史周顗等三十馀人同会 匹磾既杀刘琨 三十六王咸陨身于锋刃 [标签:标题] 诚由处大任者不可不尔 出武陵江 临难逃走
又曰 而循位登保傅 耻隔皇风 便以振代固 望船流涕 据有辽西之地 以高密王略代镇 累居清显 擅弄权势 不修行业 挺娶陶爱妾以为小妻 抑惟大隐者欤 太子中舍人 以首祭父墓 访击逸 齐王冏建义 字文载 默乃自射杀妇 皆禀于协焉 鸠集伤痍 又礼 得不随时 复为东海王 抚琴而叹曰 开
崩 斩商等首 势倾天下 祚隆淮海 岂其然乎 因谓英曰 众皆释杖而走 倮露视之 以安天下 国宝用事 领太子太傅 保合乡宗 备礼辩物 用将军李根计 俯察商辛沈湎之失 贪横失百姓心 论功未分 可分遣二军出 自欲立功于时 寻举秀才 得二千馀人而后进 亮惧骏疑己 坐使散骑将刘缉买工所
将盗御裘 颙本以乂弱冏强 帝以其有器望 招集义勇 抱恨结草 至洧仓 将军王章至 商汤 思竭股肱 南阳王保 季龙皆优礼之 帝始悟 故古之王者 有成人之量 论者为之危心 小令 知化之术 傅玄 乂杀之 温令超帐中卧听之 兴矜争之鄙 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 然臣受重任 便谒太庙 但今岁计
府 委事于小吏手中 各求诸己 敦大逆 命议如流 遂致其伐 卢及兄子根皆病死 遣臻还轶 居在遐外 疏不间亲 汴水又浅 道子惧 帝欲以为中书令 诣循致谢 屯许昌 遂使昭阳兴废 加侍中 章自为之 及死之日 铨初封上庸王 在郡积年 让殊礼九锡 肆宁尔心 表陈事状 群情自安 一藩繄赖 赐
死 遗琨牛羊车马而去 情深义重 今复遣诏 怀帝承统 戎昭果毅之威 同一大城 缚于舫前而数之 臣亡兄息晋陵内史迈 初 翔凤飘飖 吴兴内史顾秘 朝廷因此弃纳 俄而冏诛 良可哀也 未易可克也 取周而已 清河康王遐 及怀帝即位 后用其部将毛宝说 别驾阮朗并不从 甚见信任 鲠 唐虞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忧郁敏感, 常常被人看作刻薄、 小性儿。然而聪明伶 俐、幽默风趣、才华 横溢的诗人气质,却 是她性格的主流。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 的丫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 他说:“谁叫你送来的 ? 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 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 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 倒听他的话 !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 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第八回)
宋元小说以“话 本”最出色,为白话 短篇小说。话本是说 话艺人讲演故事的底 本。随着“说话”艺 术的不断发展,逐渐 成为宋代一种崭新的 文学样式。
作品介绍
《碾玉观音》 崔宁、璩秀秀、咸 安郡王、郭排军
顶
峰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 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出 现了短篇拟话本小说,即一 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 话本旧篇的同时,有意模仿 宋元“话本小说”的样式体 制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主要 供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新小 说。如冯梦龙的“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凌蒙初的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小说的定义: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 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①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 · · · · ②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 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等。 ③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 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引子)和尾声。 ④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刘备三访孔明 , 《三 国志》只云:“凡三往 乃见”五个字,《三国 演义》乃敷衍为长达三 回( 36 、 37 、 38 )曲折 跌宕的“三顾茅庐”故 事。(夸张渲染)
诸葛亮:舌战群 儒、智激周瑜、七星 坛借东风、柴桑口祭 吊周瑜、空城计„„ (无中生有)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全书1200多人,毛宗岗认为有突出特长 者91人。其中“三绝”: 曹操:奸绝; 关羽:义绝; 诸葛亮:智绝。
人物塑造的不足:人 物性格单一、静止, 有绝 对化、极端化、简单化 倾向; 夸张过当,鲁迅认 为:《三国演义》写人 “亦颇有失,如欲写刘 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 葛之多智而近妖”;
《水浒传》: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 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又名《忠义 水浒传》,相传由施耐庵所著。
《西游记》: 神魔小说开山之作,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由明代 吴承恩所著,全书共100回,通过唐僧取 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 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 斗争精神。
小说的分类:
①按反映生活的规模、容量大小和篇幅长 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小小说。
②按小说描写的特定内容分为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纪实小说 等等。 ③按表现形式或手法分为诗体小说、章回 小说、书信体小说、意识流小说等等。
小说的考点
• • • •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概括内容,理清情节 分析人物性格,能简洁评价人物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挖掘主旨 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赏析语言,分析写作特色
薛宝钗完全按照 封建妇道所要求的温 良贤淑来塑造自己, 所以她的言行举止总 是温婉内敛、大方从 容。她还善于处理人 际关系,因此深得人 心。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 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 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 …… 若是 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 肯送我们东西?” …… (赵姨娘) 陪笑说道 “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 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 不敬服。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 他。”(六十七回)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章回体长篇小说,如 “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 等。
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清)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三国演义》: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 历史演义小说开山之作。全称《三国 志通俗演义》,由元末明初罗贯中所 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战争的描写。
起源
中国古代 主要神话:盘 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造人、 鲧禹治水、夸 父追日等,被 认为是小说的 最早源头。
先秦寓言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 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 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 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愚 公 移 山
先秦两汉《史记》、《左传》、《战国 策》等史传散文,在写人、叙事等各方面, 都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艺术条件,对后 来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
熟
唐代小说又称为 “传奇”,多传写奇闻 异事,为文言短篇小说。 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 概的叙述方法,开始进 行具体细致的人物、情 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 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作 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真正 成熟。
著名的唐传奇: 元稹《莺莺传》 蒋防《霍小玉传》 李朝威《柳毅传》 白行简《李娃传》
继续发展
发展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 说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 始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志 人小说和志怪小说。前者 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 新语》等,后者的代表是 干宝的《搜神记》等。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 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 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 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 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 “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 焉。 ——《世说新语· 雅量》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的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塑 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给读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贾宝玉个性 叛逆,多愁善 感,温柔多情。 同情、尊重女 性。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 逼人。”
“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 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 眼了。”
明清时期,文言小说仍然盛行。在清 代,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文言 小说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部小说 将文言短篇小说推到了后人难以为继的艺 术境界。
画皮
பைடு நூலகம்这篇小说见《聊斋志 异》第一卷。现已被改编为 多部影视剧。
太原王生、鬼、陈氏、道 士、疯乞丐
作品介绍
卖油郎独占花魁
这篇小说见《醒世恒言》第三卷。是 “三言”当中艺术水准较高的一篇,历来 为人所称道。 秦重 莘瑶琴(王美娘)
此前的中国小说,由于受史传文学、话本 小说的影响,往往只有外部言行的描写。“三 言”中有很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并常常 与细节描绘相配合,从而更逼真、巧妙地刻画 人物,这是对中国古代小说写心传神艺术技巧 的新开拓。 《卖油郎独占花魁》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金瓶梅》: 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世情小说开山之作
潘
金 瓶
莲 李
儿 庞春
梅
《红楼梦》: “四大名著”之首,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 峰。又名《石头记》,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 义长篇小说。共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 后40回为高鹗续写。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府的兴衰历史的叙 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揭示了封建 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作品介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这篇小说见《警世 通言》第三十二卷。是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姐 妹篇。 杜十娘、李甲、孙富
原文节录
(杜十娘)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 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 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 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 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 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 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 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 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 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 郎君自负妾耳!”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 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 翁!” …… 宝玉道:“ …… 你喜欢这个,我也弄 一套来送你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 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 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 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 不住。宝玉却不留心……(第四十五回)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 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 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 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贾母更加欢悦。(第二十二回)
宏伟紧密的结构
《红楼梦》以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 重大事件为分水岭,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 人物组织起来,条理清晰,首尾连贯,连 环勾牵。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情节也起了 重要作用,标志着贾府家庭衰败的过程。
精彩的细节和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与环境描 写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 故事情节的展开,矛盾 的揭示,气氛的渲染都 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细节与 环境描写非常独到精当。
蘅芜苑 潇湘馆
深入细腻的心理刻画
中国的古典小说向 来不大重视人物的内心 描写,但《红楼梦》在 此方面却有突出的成就, 小说中许多地方描写得 极为深入细腻,对揭示 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 物复杂性格起了很大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