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诉衷情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答案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答案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泛指美酒。

②赊:有余,这里引申为长远的意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开头“一鞭清晓”点明了词人回家的方式和时间,“还家”二字,点明了词人心情愉悦的原因。

B.“双燕舞风斜”既写出一双燕子在清凉的晨风中上下飞舞,又兼有暗示意味,即昔日别妻出游,而今比翼之期已在不远。

C.“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将欢快的旋律稍作顿宕,表现了词人回味前路时内心复杂的情绪,寄寓了沧桑感。

D.“送春滋味”与词首相对应,都是写现实,词人既因归家而喜悦,又因送春而愁苦,既清新,又矛盾,充满生活气息。

15.“杨花”的意象对于词人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答案解析】14.D(3分)“送春滋味”是承接上句“山不尽,水无涯。

望中赊”,是回忆自己客居他乡送春的惆怅,故“都是写现实”有误。

且后面理解也应为:词中既有现在因归家而喜悦之情,又有过去因送春而愁苦之情,全词既清新又矛盾,充满生活气息。

15.(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①“杨花”飘飘落落,在传统文化中是暮春的象征,撩起人们伤春的意绪。

②本词中,词人将自己客居他乡送春的惆怅、怀念亲人的悲凉滋味统统交给杨花,“杨花”成了词人往昔愁苦的负载物。

③用“杨花”承载的往昔愁苦来反衬词人今日归家的洒脱与轻快,词人以幽默、俏皮的口吻将归家的喜悦之情再度扬起。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

小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

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 “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 “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 “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

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案】(1)D(2)①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

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解析】【分析】(1)D项,“上句变实为虚”错误,“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倘若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

故选D。

(2)本题,《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古诗词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陆游《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共10分)诉衷情1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2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此词创作于陆游被弹劾罢官(1189年),退隐山阴故居期间。

②关河:关塞、河流。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③沧洲:指靠近水的地方。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年”两句,词人再现了自己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作者梦醒后不知身在何处,眼前只有尘封色暗的旧时貂裘戎装,心情惆怅。

C.词尾作者借“天山”代指曾经的抗敌前线,借“沧州”代指晚年闲居之地。

D.全篇主要表达了作者晚年退居山阴后,对时光飞逝、转瞬即失的无限感慨。

14.词的上阕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抒情,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B.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15.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的形象特点。

(4分)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任选其中四个小题作答。

(共8分)①《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②《过秦论》中,作者描写陈涉起义后得到天下热烈拥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氓》一诗成功运用比兴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桑叶的枯黄、凋零写人抒情。

④杜甫《蜀相》中,用碧草、黄鹂写景色之美,却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档】《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1页)

【参考文档】《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1页)

【参考文档】《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阅读
训练题及答案
23.(201X·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⑴.“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⑵.“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觅”是“寻求”“执著追求”的意思。

“觅封侯”借有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执著追求,渴望建功
立业的凌云壮志。

(解释意思,答出用典故,答出表现内容)(2)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

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解析】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
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
高美。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
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貂
皮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
沧洲!。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原文】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题】
7.“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分)
8.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参考答案】
7.(2分)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8.(2分)C(词人的理想与现实处在矛盾之中,他有报国立功的'热望,却遭投闲置散的冷遇,“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

“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白首无成的悲愤。

因此C项中说“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显然有误。

)。

诉衷情阅读附答案

诉衷情阅读附答案

诉衷情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诉衷情郑楷酒旗摇摆柳花天。

莺语软于绵。

碎绿①未盈芳沼,倒影蘸秋千。

奁玉燕,套金蝉②。

负华年。

试问归期,是酴醿③后?是牡丹前?【注】①碎绿:水中绿萍。

②玉燕、金蝉:皆为女子头上饰物。

③酴醿:蔷薇科,花黄白色,开于暮春。

8.词作上阕的景物描述对全词感情的抒发起了甚么作用?请结合词句扼要分析。

9.词的下阕表现了甚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扼要分析。

参考答案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柳花飘动、莺声娇柔、绿萍浮水、秋千影倒映池塘的鲜艳春景图。

这标致之景引起了词中女主人公对年华流逝、青春短暂的慨叹和孤傲孤单之情。

以乐景衬哀情,使情之悲显得更加凸起。

9.词的下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以动作表现女主人公的情绪:把头饰都收起来表明无意装扮自己。

再以提问表现女主人公烦躁的心态,写出了对离人早早归来的巴望之情。

【备注】这是一首写闺中人春日怀人念远的小词。

上阕写春日鲜艳之景。

柳花飞是动景,这是从视觉角度描述。

莺声“软于绵”凸起了莺鸣声的娇柔,这是从听觉角度描述。

“碎绿”指水中绿萍,绿萍布满沼泽,照顾了“柳花天”对季节的暗示,又引出了下文。

这里的景物描述,画面幽美恬静,给人以美感。

下阕抒闺中人之情。

所抒之情是悲情,所以上阕鲜艳的景物描述是以乐景衬哀情。

词中主人公触景生情,想到离人未归,因而无意梳妆。

“奁玉燕,套金蝉”六个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因离人未归而无意梳妆的情态。

最后直接提问:离人是酴醿花开之后归来,仍是牡丹花开以前归来?语气急切,表明了主人公的烦躁无奈和对离人早早归来的期盼之情。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诉衷情》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诉衷情》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诉衷情”为词牌。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出自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2.梦断:梦醒。

3.关河:指山川险要处。

4.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5.胡:此指金兵。

6.鬓先秋:鬓发早已发白,如秋霜。

7.天山: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8.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奔赴抗金前线的英勇气概。

“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借指立功报国,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2.“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未受重用,抱负不得施展的境况,“断”、“暗”、“旧”等字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3.“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只能看年华老去却始终得不到报效祖国的机会,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深,悲愤之切。

4.这首词上阕写了当年从军抗战和如今被弃置的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下篇转入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四、习题:【第一组】1.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诗歌《_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怀着感慨的心情回忆早年的戎马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终沧洲终老此生。

【第二组】1.“关河”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表明词的开头写的是作者的回忆。

诉衷情经典练习附含答案

诉衷情经典练习附含答案

诉衷情一、默写校正:二、解说:1、词中“关河”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是指 ________________ ,“天山” 是指 ____________ 。

2、梦断:3、鬓先秋:三、理解:C. )获取高官厚禄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轻时候的梦想是(A. 为国家立功立业B.获取侯的爵位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能够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期间的作品()A. 少年期间B.青年期间C.中年期间D.暮年期间3、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关河梦断哪处,尘暗旧貂裘。

”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发挥志向。

C.这首词运用鲜亮的对照,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今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是心里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激烈不满。

4、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弃文就武、勇敢抗击的情形。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大方激动为伤感凄凉。

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忿与难过;“谁料”二字更包括了无穷感触。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形,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忿与感触。

5、以下理解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往日弃文就武,勇敢抗敌的情形。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发挥志向。

C.“胡未灭”三句寄望光阴不再,垂老迈矣,力所不及之感触。

D.“今生”三句欣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只管放心养老。

6、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大方激动为伤感凄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 “先”“空”三字表露出作者心里的沉痛悲忿和不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
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
千里。竟日空凝睇。

(1)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3分)
(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3)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0.(1)营造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评分建议:答对1分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3)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
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
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

评分建议: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得4分;如答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等不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