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钟功

合集下载

AAA瑞安市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2

AAA瑞安市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2

瑞安市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瑞安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瑞安市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项)瑞安市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50项)列入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4项)瑞安市入录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项目名称姓名1、温州鼓词:阮世池(第二批)2、木活字印刷术:王超辉(第三批)3、木活字印刷术:林初寅(第三批)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项目名称姓名1、温州鼓词:阮世池(第一批)2、木活字印刷术:王超辉(第一批)3、木活字印刷术:林初寅(第一批)4、藤牌舞:徐巧青(第一批)5、王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王永达(第三批)6、蓝夹缬技艺:王河生(第三批)7、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池庆云(第三批)(2012去世)8、木活字印刷术:王钏巧(第三批)9、瑞安卖技许道春(第四批2013.11.4入录)10、瑞安纸马雕版印刷术王钏巧(第四批)11、木活字印刷术王志仁(第四批)12、蓝夹缬技艺黄其良(第四批)13、南屏纸制作技艺尹寿连(第四批)三、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人传承人(25人)项目名称姓名1、彩石镶嵌李庆龙(第一批2010年)2、藤牌舞徐巧平(第一批)3、卖技许道春(第一批)4、活字印刷术张益铄(第一批)5、纸马王钏巧(第一批)6、温州鼓词凌康君(第一批)7、温州竹编(莘塍竹编)李道永(第一批)8、蓝夹缬(花版雕刻技艺)黄其良(第一批)9、温州漆画(瑞安门神画)董主远(志远)(第一批)10、米塑陈贻春(第一批)11、藤牌舞:徐巧青(第一批)12、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王永达(第一批)13、蓝夹缬技艺:王河生(第一批)14、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池庆云(第一批)(2012.5去世)15、木活字印刷术:王钏巧(第一批)16、温州鼓词阮世池(第一批)17、木活字印刷术王超辉(第一批)18、木活字印刷术林初寅(第一批)19、卖技何克识(第二批2012年9月)20、温州鼓词蔡玉如(第二批)21、温州彩扎(曹村无骨花灯制作技艺) 池仁千(第二批)22、蓝夹缬制作技艺(染制) 胡义早(第二批)23、木活字印刷术王志仁(第二批)24、温州竹纸制造术—南屏纸尹寿连(第二批)25、孙益堂伤骨科疗法孙逢黑(第二批)四、第一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单位)名单(评定时间:2010.7)(第一批44名、第二批19名、第三批22名,三批共85名)一、民间文学( 3 人)第二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评定时间:2010.6)(四大类 11项计 19名,排名不分先后)一、传统舞蹈( 1人)二、曲艺(2人)四、传统技艺(12人)第三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13.8)一、曲艺(4人)二、传统体育(3人)三、传统美术(2人)四、传统技艺(9人)五、传统医药(2人)六、民俗(2家)。

颈椎病健康宣教

颈椎病健康宣教

颈椎病健康宣教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中医属骨痹、肩颈痛、眩晕范畴,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问盘的结构变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

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

【临床表现】:颈肩背疼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烧灼痛;眩晕、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常因头部转动诱发或加重;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心律紊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发凉、多汗;慢性进行性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如:无力、颤抖、打盹.腿易伴倒等。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蛋类、瘦肉,忌食生冷,并可根据病情选用五加皮酒、苡米粥、核桃仁粥、枸杞酒、龙眼肉粥等。

2.运动方面:坚持自身锻炼:即每日起床后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各50次,活动幅度宜大,速度宜慢。

如:可做米字操、体操、太极拳、健美操、气功、打羽毛球等运动。

气功可选练站桩功.铜钟功.每天1-3次。

3.起居方面: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睡眠,注意颈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过久,要不时地活动颈部。

或采用自我按摩风池、风府、列缺等穴。

4.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屈颈工作,经常作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坐卧等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伤。

5.症状比较严重,应接受医生手术治疗方案。

气功养生铜钟功

气功养生铜钟功

气功养生----铜钟功基求要本擺正姿勢後,精神無牽無挂無須意守,思想集中某一處,使大腦自然安靜。

在練習過程出現肩重、手脹、指麻、足跟部針刺感、腳板發熱發燙,體質虛弱的容易視力疲勞、流眼淚等現象,經3~5日後即自行消失。

功法起功:開始練功時,全身各處出現不規則蟲爬蟻行的感覺,兩肩及臂膀的肌肉如斜方肌、三角肌、大圓肌、肱三頭肌出現收縮抽動,手臂輕微搖擺抖動,身體象風吹荷葉似的前後有規律的擺動。

經幾日的適應,身體重心穩定後,手臂的顫抖增大,逐漸形成弧圈式運動而不能自主。

由於內勁的逐漸滋生增強,衝動頻率的加速,手臂的弧圈越來越大,直到弧圈運動受阻於兩大腿而形成兩手掌在大腿兩側的有節奏的衝擊拍打。

衝擊拍打動作是不由自主的,因內在動力的大小、強弱而出現,拍打至內勁減弱而自然漸停。

鬆勁:由內勁的衝擊形成兩手臂弧圈式的運動和衝擊拍打,呼吸從急促到深長,這一過程均呈自動化調節,拍打停止後兩手臂放于原來位置,此時全身熱血沸騰,可體會到體內氣血流動的轟鳴聲,猶如大雨後瀑布傾瀉而下在山谷中回蕩發出的轟鳴聲有萬馬奔騰之勢的感受。

氣功書上寫的“氣血鼓蕩能聞”大概就指此現象,只不過程度有差異而已。

待檢查身體姿勢正確,調整全身肌肉,關節放鬆片刻之後,內勁再度衝擊,周而復始。

鬆勁要求在內勁衝擊之後,注意調節全身固衝擊運動而變移的姿勢,放鬆運動後的肌肉收縮緊張,使內勁有休息積蓄的時間。

催勁:起功練習一周,使身心適應後再開始練習催勁。

催勁旨在加強運動的力量,催發內勁與增強肌內的耐受力。

第一次鬆勁後,呼吸均勻時將兩臂緩慢外展,向身體左右兩側上舉至肩平,各指向上展直,肘關節微曲,外形似曲非曲,要求不使關節僵硬而仍然保持鬆散。

由於橫臂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常有的動作,肩臂容易疲勞,所以要用意志來堅持延長橫臂時間,臂膀肌肉的抽動與腕、肘、肩關節的陣發閃動,使內勁油然而生。

而橫臂的姿勢有抑制內勁沖激的作用,壓仰的內勁積蓄越大,沖激力量越猛。

武式46太极拳口令教学【武医名家周生洪】

武式46太极拳口令教学【武医名家周生洪】

武式46太极拳口令教学【武医名家周生洪】周生洪,1928年出生,江苏江阴市人。

自幼热爱武术,十四岁拜原江苏国术馆一等教授金佳福之高足周浦仁先生习南少林甘派拳械与硬气功;十九岁。

拜铁腿张恒庆与神手唐殿卿二位先生之高足镇江著名武术家赵保棣先生习石头拳、戳脚、燕青、绵掌及正骨伤科等;拜五代祖传内功与岐黄姚忠义先生习气功、针灸与伤科,深得其奥妙真传;二十一岁拜中央国术馆教官黄柏年先生入室弟子镇江武当武术一代宗师王永年先生习武,两年后收为门徒,深得其形意、八卦、太极之内家精髓;三十岁又承王先生旨意,拜清尘道长入室弟子108岁的方玉坤之高足97岁的杨希圣为师,得乾坤八卦、乾坤铜钟功、阴阳气功等内家秘功及气功推拿之真传;此后又仰慕孙禄堂之高足、江南名医“三学博士”(医学、易学、佛学)陈健侯先生大名,专诚造谒,虚心请益,又得孙式太极拳、八卦运行学和医道之真谛。

在得六位大师悉心教诲的同时,于1952年至1953年在镇江市体育场武术干部业,余学习会学习一年,1980年参加国家体委委托浙江省体委、卫生厅举办的第一期全国气功骨干训练班学习,经过正规培训,兼自已钻研苦练,融武术气功与医术一身,集内外家武技之大成,不但能使武林十八般软硬兵器及十八般兵器的对练也精熟,尤为擅长武当形意拳械、八卦拳械、太极拳械;而他武当形意拳、八卦龙形掌、八卦龙形针、八卦龙形剑、八卦龙形拂尘、健将太极拳、柳叶绵丝掌堪称一绝。

自1956年起参加省地区及市武术比赛和各种武术交流大会,曾多次荣获江苏省、镇江市武术比赛一等奖及华东地区武术比赛全能第二名。

1984年在江苏省传统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中被江苏省武术协会评为一等奖;2001年3月参加了在海南三亚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荣获健将太极拳一等奖;10月参加湖北省武当拳国际交流大健会荣获老年组传统拳术武当形意拳金牌、传统器械八卦龙形剑银牌;2002年6月参加了在镇江市举行的江苏省武术交流邀请赛荣获健将太极拳、八卦龙形针两枚金牌;2003年2月参加了香港第一届国际武术节比赛荣获健将太极拳、柳叶绵丝掌两枚金牌;2004年参加中国马鞍山国际诗歌节“恒生杯”太极拳交流大会荣获老年组太极拳一等奖;2005年参加了“润州杯”华东武术精英争霸赛,应邀参加名家表演,并荣获八卦龙形剑、柳叶绵丝掌两枚金牌。

9个低成本的,提升自愈力的有效方法,总有一个很实用!

9个低成本的,提升自愈力的有效方法,总有一个很实用!

9个低成本的,提升自愈力的有效方法,总有一个很实用!展开全文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愈能力,文章写了有十来篇,有人说希望能总结一下,本文就简单总结。

我所掌握的共有9个。

每一个方法,原来都曾专文介绍过,因此本文不详述原理了。

1.呼吸之所以把这个放在首位,有两个原因:一是,呼吸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只要改善呼吸,相当于每时每刻,都在养生。

二是,呼吸,是养生共法。

任何其他提高自愈力的办法,都需要呼吸的配合。

三是,这个方法,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练习。

全世界练习呼吸的人,加起来恐怕有上亿人,并不小众。

呼吸养生的执行细节,有很多分歧,比如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都是可以的。

只要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就大体上有好处。

不同的方法,又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舌顶上腭。

习惯了之后,舌头很容易被上颚吸住,到这个程度,说明有一定效果了。

二是,呼气时,让气往下沉,沉到小腹。

感觉不到气没关系,想着有气这么流动就行。

一般后期都会有气感。

2.静坐静坐、打坐、禅定、冥想、观想,都是一个意思。

对人的姿势有一个要求,就是静静坐着不动,姿势要稳,身体要松,心里要静,呼吸要细。

可以打坐,也可以不打坐,端正坐着就行。

打坐,可以单盘,也可以双盘,也可以自然盘。

时间长了以后,身体变得松软,不能盘腿的也能盘了。

女明星胡静在打坐很多名人,都有相关经历。

李小璐、陈坤、何炅、张钧甯、胡静、萨顶顶、聂远、郭涛等,都曾打坐。

太多太多,不一一列举。

最近新闻报道,NBA球星詹姆斯,也开始每天冥想20分钟。

不过,名人们时间都很宝贵,恐怕难以长期坚持,每天20来分钟,只是为了静心,让自己保持专注。

我们普通人,如果想养生除病,这个时间不太够,可以稍微延长一点时间。

3.瑜伽瑜伽的好处,自不必说,它其实也是气功的一种。

知名影星李冰冰,比较喜欢瑜伽,她最近说过:练瑜伽,并不是练一种姿势或身法,更重要的是练气。

不少人,看到瑜伽练习者,做各种奇怪的动作,说她们是为了摆拍。

当然有这样的情况,只不过这是眼睛看见的,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是她们身体内气的流动,气行通畅,身体就柔软,各种姿势都可以做。

铜钟功(A1-1) - Tian Gong

铜钟功(A1-1) - Tian Gong

天功A系统神传功法铜钟功(A1-1)(全身心能量自我调理功)一. 修炼内容:本部功法传授站式、坐式、卧式六个功法:1. 铜钟功(站式):站功是本部功六个功法中的主功。

是自我调理疾病功,也是强壮功。

在中国已有1400余年历史,近300年来广泛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

相传由印度达摩祖师所创。

因其站姿形如立地铜钟而名。

2.冥想功(平坐式):此功法很适于肝病、肾病、头晕病、妇科病、胃病、腿病及忧郁症患者修炼。

3.莲花功(盘坐式):此功适合灵性修炼者修心养性,开发潜能,喜欢旅行的人士修炼此功更会提高旅行质量,有助于旅途健康。

4. 卧龙功(侧卧式):尤其适合失眠,身体左侧或右侧有病,内脏开刀且体质虚弱者,或病重无法站、坐者修炼。

5. 如意功(仰卧式):全身疾病,极度虚弱,无法站、坐和侧卧者最为适宜。

也适合于失眠病人和健康人调养修炼。

6. 无忧功(高卧式或高靠式):合适头、脑部疾病、胸腔疾病(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外出旅行在飞机上、汽车上、火车上都可练。

也是下班回家消除疲劳,调养精神的好方法。

二. 功法特点与功效:1.方便易学:所谓方便,即场地限制少,无须走动。

无论室内室外,有立足之地,即可练功。

站、坐、卧均可修炼。

所谓易学,即没有套路,即使记忆力差的老年人及重病人也可以在学习班上三节课(6-8小时)内学会。

2.聚“气”快速:大部分学员在上第一节课练功时,就有气感效应,也可能出现自发动功,使内气很快打通穴位、经络,加速疾病康复。

3.功效奇特:在中国几千年古老的历史中,气功是中国人保健养生、调理疾病、延年益寿最重要的手段。

铜钟功调理疾病之快、之奇更是中国气功界之一绝。

对于百医无效的疑难病、慢性病患者,修炼铜钟功无疑是理想选择。

铜钟功是全身心自我能量调理的有效方法,不少人在初学天功的课堂上就有惊喜发现。

特别是现代医学无力应付,对人类生存构成极大威胁的因果病患者(医药界无法治愈的心理、生理上的疑难病、绝症,大多可考虑是因果病),只要坚持诚修铜钟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效果。

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第三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共54项,合并后为50项)一、民间文学(4项,合并后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Ⅰ-12 温州宝卷乐清市、平阳县 1-22 Ⅰ-13 黄三嬝与林定郎传说乐清市 33 Ⅰ-14 畲族谚语泰顺县 4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三、传统舞蹈(5项,合并后为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Ⅲ-16 大贫跳乐清市 12 Ⅲ-17 高跷(杏湾高跷乐清市、平阳县 2-3鹤溪高跷)3 Ⅲ-18 鹿西鸟灯舞洞头县 44 Ⅲ-19 萧江大鼓舞平阳县 5五、曲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Ⅴ-6 唱龙船儿平阳县 1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Ⅵ-6 雁荡山飞渡乐清市 12 Ⅵ-7 铜钟功瑞安市 23 Ⅵ-8 苍南荡木秋千苍南县 34 Ⅵ-9 三魁打狮泰顺县 45 Ⅵ-10 万排抽狮泰顺县 5七、传统美术(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Ⅶ-30 开脸鹿城区 12 Ⅶ-31 糖塑龙湾区 23 Ⅶ-32 虹桥谷龙乐清市 34 Ⅶ-33 温州象牙雕乐清市 45 Ⅶ-34 温州剪纸乐清市 56 Ⅶ-35 纸马瑞安市 67 Ⅶ-36 竹雕永嘉县 78 Ⅶ-37 温州蛋画平阳县 89 Ⅶ-38 温州灰塑文成县 9八、传统技艺(10项,合并后为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Ⅷ-35 温州瓦当花檐制作技艺瓯海区 12 Ⅷ-36 潮候掐算法乐清市 23 Ⅷ-37 木偶制作技艺平阳县 34 Ⅷ-38 浙南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文成县、苍南县 4-5(抽梁换柱法、苍南古建筑营造技艺)5 Ⅷ-39 矾山明矾炼制技艺苍南县 66 Ⅷ-40 碗窑手工制瓷技艺苍南县 77 Ⅷ-41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泰顺县 88 Ⅷ-42 乌衣红粬酿制技艺泰顺县 99 Ⅷ-43 温州服饰编织技艺泰顺县 10(拦身裙花)九、传统医药(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Ⅸ-5 八仙楼儿科中医草药疗法鹿城区 12 Ⅸ-6 馒头驻中医正骨疗法鹿城区 23 Ⅸ-7 孙益堂中医正骨疗法瑞安市 34 Ⅸ-8 永嘉陈氏蛇伤疗法永嘉县 45 Ⅸ-9 苏同德堂中医药文化永嘉县 56 Ⅸ-10 瓯渠上新屋吴氏骨伤疗法永嘉县 67 Ⅸ-11 东岳观针灸平阳县 78 Ⅸ-12 平阳回生堂中医药文化平阳县 89 Ⅸ-13 协源堂儿科中医草药疗法苍南县 910 Ⅸ-14 张惠生堂儿科中医草药疗法泰顺县 10十、民俗(10项,合并后为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Ⅹ-30 温州修谱习俗鹿城区、泰顺县 1-22 Ⅹ-31 大若岩香会龙湾区 33 Ⅹ-32 迎娘家龙龙湾区 44 Ⅹ-33 陈元光信俗洞头县 55 Ⅹ-34 怀溪庙会平阳县 66 Ⅹ-35 金乡清明庙会苍南县 77 Ⅹ-36 马仙信俗苍南县 88 Ⅹ-37 哭嫁苍南县 99 Ⅹ-38 卢梨寺晒经会泰顺县 10扩展项目(共63项,合并后为38项)一、民间文学(5项,合并后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Ⅰ-2 卖技(苍南卖技)苍南县 12 Ⅰ-9 温州童谣(瑞安童谣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泰顺县 2-5平阳童谣、苍南童诗泰顺童谣)二、传统音乐(4项,合并后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Ⅱ-1 温州民歌(清北打莲湘乐清市、苍南县、泰顺县 1-3苍南流水长调、泰顺民歌)2 Ⅱ-9 温州道教音乐龙湾区 4(龙湾石胜观道教音乐)三、传统舞蹈(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Ⅲ-7 布龙舞(苍南布龙舞)苍南县 12 Ⅲ-8 马灯舞(小朴马灯舞)洞头县 23 Ⅲ-12 鱼灯舞(翁垟鱼灯舞)乐清市 3四、传统戏剧(4项,合并后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Ⅳ-4 木偶戏(文成木偶戏文成县、苍南县 1-2苍南木偶戏)2 Ⅳ-5 单档布袋戏(泰顺布袋戏)泰顺县 33 Ⅳ-7 温州八仙戏(平阳民间八仙戏)平阳县 4五、曲艺(5项,合并后为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Ⅴ-1 温州鼓词鹿城区、文成县、苍南县 1-32 Ⅴ-2 温州莲花(平阳莲花)平阳县 43 Ⅴ-6 温州花鼓(平阳花鼓)平阳县 5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4项,合并后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Ⅵ-1 温州南拳(永昌堡王家拳)龙湾区、苍南县 1-22 Ⅵ-1 翻九搂(平阳翻九搂)平阳县、文成县 3-4文成吊九搂)七、传统美术(9项,合并后为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Ⅶ-1 米塑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泰顺县 1-42 Ⅶ-6 石雕(泰顺叶腊石雕)泰顺县 53 Ⅶ-7 彩石镶嵌瑞安市 64 Ⅶ-21 温州漆画(瑞安门神画)瑞安市 75 Ⅶ-25 畲族刺绣苍南县 86 Ⅶ-29 畲族剪纸苍南县 9八、传统技艺(18项,合并后为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Ⅷ-4 木活字印刷技术苍南县 1(苍南木活字)2 Ⅷ-9 传统绷鼓制作技艺泰顺县 23 Ⅷ-13 温州小吃(芙蓉麦饼、乐清市、洞头县、平阳县、 3-7东乡锡饼、东乡麻糍,苍南县、泰顺县墨鱼饼,钱记馄饨,桥墩月饼、泰顺婆饼)4 Ⅷ-17 温州素面手工制作技艺乐清市 8(垟岙素面、朝阳素面)5 Ⅷ-19 温州海盐晒制技艺(苍南海盐)苍南县 96 Ⅷ-20 温州粉干手工制作技艺乐清市 10(沙岙粉干)7 Ⅷ-22 温州糖金杏制作技艺瑞安市、苍南县 11-12(瑞安糖金杏、苍南糖金杏)8 Ⅷ-25 温州彩扎(镇安马灯制作技艺乐清市、瑞安市 13-14、曹村无骨花灯制作技艺)9 Ⅷ-26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苍南县 1510 Ⅷ-27 温州竹编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 16-18九、传统医药(2项,合并后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Ⅸ-3 畲族医药(蛇伤疗法)苍南县、文成县 1-2十、民俗(9项,合并后为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 Ⅹ-6 抬阁(鹤溪抬阁、泰顺铁枝)平阳县、泰顺县 1-22 Ⅹ-13 畲族婚俗平阳县、苍南县 3-43 Ⅹ-20 陈十四信俗瓯海区、苍南县 5-64 Ⅹ-27 太公祭(刘伯温春秋二祭)苍南县 75 Ⅹ-28 畲族祭祖苍南县 86 Ⅹ-29 坐刀轿(平阳坐刀轿)平阳县 9。

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民间文学〔项〕-张阁老传说龙湾区-卖技平阳县-高机及吴三春传说苍南县-刘伯温传说文成县〔二〕民间音乐〔项〕Ⅱ-温州民歌·叮叮口当鹿城区Ⅱ-乐清民歌·对鸟乐清市Ⅱ-龙头龙尾洞头县Ⅱ-集锦头通平阳县、苍南县〔三〕民间舞蹈〔项〕Ⅲ-拼字龙灯舞龙湾区Ⅲ-藤牌舞瑞安市Ⅲ-定位舞永嘉县Ⅲ-贝壳舞洞头县〔四〕传统戏剧〔项〕Ⅳ-温州南戏温州市艺术研究所Ⅳ-瓯剧温州市瓯剧团Ⅳ-永嘉昆曲永嘉县Ⅳ-木偶戏平阳县、泰顺县Ⅳ-单档布袋戏苍南县、平阳县Ⅳ-泰顺药发木偶戏泰顺县〔五〕曲艺〔项〕Ⅴ-温州鼓词瑞安市Ⅴ-莲花〔道情〕永嘉县、鹿城区、乐清市Ⅴ-渔鼓平阳县、苍南县〔六〕民间美术〔项〕Ⅵ-米塑鹿城区Ⅵ-瓯塑鹿城区Ⅵ-瓯绣鹿城区Ⅵ-十字花边绣鹿城区Ⅵ-发绣鹿城区Ⅵ-石雕鹿城区Ⅵ-彩石镶嵌鹿城区、瓯海区Ⅵ-竹丝镶嵌鹿城区Ⅵ-绸塑鹿城区Ⅵ-玻璃银光刻龙湾区Ⅵ-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Ⅵ-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Ⅵ-龙档乐清市Ⅵ-竹壳雕乐清市Ⅵ-贝雕洞头县Ⅵ-太平钿剪纸平阳县Ⅵ-矾塑苍南县Ⅵ-木偶头雕刻泰顺县Ⅵ-车木玩具泰顺县〔七〕传统手工技艺〔项〕Ⅶ-小摆设制作鹿城区Ⅶ-泽雅屏纸制作技艺瓯海区Ⅶ-首饰龙制作技艺乐清市Ⅶ-木活字印刷技艺瑞安市Ⅶ-头发吊灯制作技艺平阳县Ⅶ-牛筋琴制作技艺平阳县Ⅶ-夹缬苍南县Ⅶ-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泰顺县〔八〕民俗〔项〕Ⅷ-拦街福鹿城区Ⅷ-东瓯王汤和节龙湾区Ⅷ-瞿溪二月初一会市瓯海区Ⅷ-周岙挑灯瓯海区Ⅷ-曹村元霄灯会瑞安市Ⅷ-蒲岐抬阁乐清市Ⅷ-蒲城拔五更苍南县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工程名单〔一〕民间文学〔项〕-卖技瑞安市〔二〕传统音乐〔项〕Ⅱ-温州吹打〔龙湾吹打、永兴鼓板亭,永嘉唢呐艺术、楠溪锣鼓〕龙湾区永嘉县(四)传统戏剧〔项〕Ⅳ单档布袋戏〔文成平和布袋戏〕文成县(五)曲艺〔项〕Ⅴ温州鼓词龙湾区平阳县(七)传统美术〔项〕Ⅶ米塑〔文成米塑〕文成县Ⅶ十字绣龙湾区Ⅶ温州石雕〔乐清石雕〕乐清市(八)传统技艺〔项〕Ⅷ木活字印刷技术〔平阳木活字印刷技术〕平阳县温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文学〔项〕-雁荡山传说〔北雁荡山传说、南雁荡山传说〕乐清市、平阳县-王十朋传说乐清市-洞头海洋动物故事洞头县-洞头海岛歌谣洞头县-温州童谣鹿城区-洞头海岛谚语洞头县-温州谜语〔温州灯谜、龙湾摆古典〕鹿城区、龙湾区〔二〕传统音乐〔项〕Ⅱ-畲族民歌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Ⅱ-温州撞歌〔龙湾撞歌、瓯海撞歌、乐清芙蓉抛歌〕龙湾区、瓯海区、乐清市Ⅱ-温州江河号子〔乐清清江号子、慎江号子〕乐清市Ⅱ-洞头脚擂鼓洞头县Ⅱ-温州道教音乐〔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苍南正一派道教科仪音乐、洞头海岛道教音乐〕平阳县、苍南县、洞头县〔三〕传统舞蹈〔项〕Ⅲ-浮缸舞温州市瓯剧团Ⅲ-象阳龙缠柱乐清市Ⅲ-枫林布袋龙舞永嘉县Ⅲ-马灯舞苍南县、泰顺县Ⅲ-龙凤狮子灯泰顺县Ⅲ-泰顺碇步龙泰顺县Ⅲ-鱼灯舞洞头县Ⅲ-畲族钉鞋舞泰顺县Ⅲ-畲族“打王〞舞文成县Ⅲ-泰顺八宝灯泰顺县Ⅲ-永嘉八卦舞永嘉县(四)传统戏剧〔项〕Ⅳ-和剧平阳县Ⅳ-温州乱弹永嘉县Ⅳ-马灯戏〔永嘉溪下马灯戏、平阳南湖马灯戏〕永嘉县、平阳县Ⅳ-温州八仙戏〔俗称“打八仙〞〕苍南县(五)曲艺〔项〕Ⅴ-温州参龙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Ⅴ-泰顺钹子书泰顺县Ⅴ-温州花鼓〔永嘉花鼓〕永嘉县Ⅴ-乐清斗歌乐清市(六)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项〕Ⅵ温州南拳鹿城区、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Ⅵ-老鼠嫁囡乐清市Ⅵ-十五巧板平阳县Ⅵ-象棋平阳县Ⅵ-翻九楼〔俗名吊九楼〕泰顺县(七)传统美术〔项〕Ⅶ-温州立粉画鹿城区、温州市云艺装饰Ⅶ-温州漆画〔龙湾民间壁画、镶嵌漆画,瓯海门神画、永嘉油漆画、苍南门神画〕龙湾区、瓯海区、永嘉县、苍南县Ⅶ-温州彩泥塑〔鹿城佛雕彩塑、龙湾彩塑、乐清泥塑、永嘉泥塑〕鹿城区、龙湾区、乐清市、永嘉县Ⅶ-温州木雕〔永嘉木雕〕鹿城区、永嘉县Ⅶ-温州古建筑木雕〔龙湾古建筑木雕、苍南古建筑木雕〕龙湾区、苍南县Ⅶ-畲族刺绣平阳县、文成县、泰顺县Ⅶ-苍南点色剪纸苍南县Ⅶ-船模工艺〔王顺发船模工艺〕鹿城区Ⅶ-温州盆景技艺鹿城区Ⅶ-畲族剪纸文成县(八)传统技艺〔项〕Ⅷ-平阳绷鼓制作技艺平阳县Ⅷ-许大同制笔技艺鹿城区Ⅷ-温州绿茶制作技艺〔乐清雁荡毛峰、永嘉乌牛早、泰顺三杯香〕乐清市、永嘉县、泰顺县Ⅷ-鱼生腌制技艺洞头县Ⅷ-温州小吃〔龙湾寺前街学林馄饨〕龙湾区Ⅷ-瓯菜烹饪技艺鹿城区Ⅷ-温州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瑞安老酒汗〕瑞安市Ⅷ-白象香糕制作技艺乐清市Ⅷ-温州素面手工制作技艺〔楠溪素面〕永嘉县Ⅷ-蒲岐鲨鱼加工技艺乐清市Ⅷ-温州海盐晒制技艺(永强海盐) 龙湾区Ⅷ-温州粉干手工制作技艺〔永嘉沙岗粉干〕永嘉县Ⅷ-温州麦芽糖制作技艺〔文成黄坦糖〕文成县Ⅷ-温州糖金杏制作技艺鹿城区Ⅷ-温州手工制陶技艺〔泰顺手工制陶技艺〕泰顺县Ⅷ-温州蓝夹缬技艺〔包括蓝夹缬染料炼制、花版雕刻、印染〕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Ⅷ-温州彩扎〔驿头格橱龙彩扎技艺、李道亮彩扎〕鹿城区、苍南县Ⅷ-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泰顺县Ⅷ-温州竹编〔龙湾竹编、泰顺竹编〕龙湾区、泰顺县Ⅷ-刘氏风筝制作技艺鹿城区Ⅷ-温州漆器夹苎技艺〔苍南漆器夹苎技艺〕苍南县Ⅷ-象阳金漆圆木技艺乐清市Ⅷ-温州漆器髹饰技艺鹿城区Ⅷ-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技艺苍南县Ⅷ-温州造纸技艺〔瑞安南屏纸、泰顺花笺纸〕瑞安市、泰顺县Ⅷ-泰顺土楼营造技艺泰顺县(九)传统医药〔项〕Ⅸ-海鲜药膳洞头县Ⅸ-王燛薪堂中医正骨疗法瑞安市Ⅸ-畲族医药〔文成云芝堂儿妇科〕文成县、泰顺县Ⅸ-叶同仁中药文化鹿城区(十)民俗〔项〕Ⅹ-迎头鬃洞头县Ⅹ-白石会市乐清市Ⅹ-大荆会市乐清市Ⅹ-蒲岐会市乐清市Ⅹ-后西保嗣酒习俗乐清市Ⅹ-畲族婚俗泰顺县Ⅹ-东岙普度节洞头县Ⅹ-洞头七夕成人节洞头县Ⅹ-正月初九拜天公洞头县Ⅹ-水上划台阁瓯海区Ⅹ-泰顺百家宴泰顺县Ⅹ-鳌江划大龙平阳县Ⅹ-陈十四信俗鹿城区、龙湾区、瑞安市、永嘉县、洞头县、平阳县、文成县、泰顺县Ⅹ-妈祖信俗洞头县Ⅹ-永嘉孝女信俗永嘉县Ⅹ-禳神节泰顺县Ⅹ-鹤溪庙会平阳县Ⅹ-排殿猪瑞安市Ⅹ-张璁祭祀龙湾区Ⅹ-太公祭文成县Ⅹ-畲族祭祖文成县Ⅹ-莒溪刀轿苍南县温州市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工程名单〔一〕民间文学〔项〕Ⅰ-卖技〔苍南卖技〕苍南县Ⅰ-温州童谣〔瑞安童谣、平阳童谣、苍南童诗、泰顺童谣〕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泰顺县〔二〕传统音乐〔项〕Ⅱ-温州民歌〔清北打莲湘、苍南流水长调、泰顺民歌〕乐清市、苍南县、泰顺县Ⅱ-温州道教音乐〔龙湾石胜观道教音乐〕龙湾区〔三〕传统舞蹈〔项〕Ⅲ-布龙舞〔苍南布龙舞〕苍南县Ⅲ-马灯舞〔小朴马灯舞〕洞头县Ⅲ-鱼灯舞〔翁垟鱼灯舞〕乐清市〔四〕传统戏剧〔项〕Ⅳ-木偶戏〔文成木偶戏、苍南木偶戏〕文成县、苍南县Ⅳ-单档布袋戏〔泰顺布袋戏〕泰顺县Ⅳ-温州八仙戏〔平阳民间八仙戏〕平阳县〔五〕曲艺〔项〕Ⅴ-温州鼓词鹿城区、文成县、苍南县Ⅴ-温州莲花〔平阳莲花〕平阳县Ⅴ-温州花鼓〔平阳花鼓〕平阳县〔六〕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项〕Ⅵ-温州南拳〔永昌堡王家拳〕龙湾区、苍南县Ⅵ-翻九搂〔平阳翻九搂、文成吊九搂〕平阳县、文成县〔七〕传统美术〔项〕Ⅶ-米塑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泰顺县Ⅶ-石雕〔泰顺叶腊石雕〕泰顺县Ⅶ-彩石镶嵌瑞安市Ⅶ-温州漆画〔瑞安门神画〕瑞安市Ⅶ-畲族刺绣苍南县Ⅶ-畲族剪纸苍南县〔八〕传统技艺〔项〕Ⅷ-木活字印刷技术〔苍南木活字〕苍南县Ⅷ-传统绷鼓制作技艺泰顺县Ⅷ-温州小吃〔芙蓉麦饼、东乡锡饼、东乡麻糍,墨鱼饼,钱记馄饨,桥墩月饼、泰顺婆饼〕乐清市、洞头县、平阳县、苍南县、泰顺县Ⅷ-温州素面手工制作技艺〔垟岙素面、朝阳素面〕乐清市Ⅷ-温州海盐晒制技艺〔苍南海盐〕苍南县Ⅷ-温州粉干手工制作技艺〔沙岙粉干〕乐清市Ⅷ-温州糖金杏制作技艺〔瑞安糖金杏、苍南糖金杏〕瑞安市、苍南县Ⅷ-温州彩扎〔镇安马灯制作技艺、曹村无骨花灯制作技艺〕乐清市、瑞安市Ⅷ-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苍南县Ⅷ-温州竹编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九〕传统医药〔项〕Ⅸ-畲族医药〔蛇伤疗法〕苍南县、文成县〔十〕民俗〔项〕Ⅹ-抬阁〔鹤溪抬阁、泰顺铁枝〕平阳县、泰顺县Ⅹ-畲族婚俗平阳县、苍南县Ⅹ-陈十四信俗瓯海区、苍南县Ⅹ-太公祭〔刘伯温春秋二祭〕苍南县Ⅹ-畲族祭祖苍南县Ⅹ-坐刀轿〔平阳坐刀轿〕平阳县温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文学〔项〕Ⅰ-温州宝卷乐清市、平阳县Ⅰ-黄三嬝及林定郎传说乐清市Ⅰ-畲族谚语泰顺县〔二〕传统音乐〔空缺〕〔三〕传统舞蹈〔项〕Ⅲ-大贫跳乐清市Ⅲ-高跷〔杏湾高跷、鹤溪高跷〕乐清市、平阳县Ⅲ-鹿西鸟灯舞洞头县Ⅲ-萧江大鼓舞平阳县〔四〕传统戏剧〔空缺〕〔五〕曲艺〔项〕Ⅴ-唱龙船儿平阳县〔六〕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项〕Ⅵ-雁荡山飞渡乐清市Ⅵ-铜钟功瑞安市Ⅵ-苍南荡木秋千苍南县Ⅵ-三魁打狮泰顺县Ⅵ-万排抽狮泰顺县〔七〕传统美术〔项〕Ⅶ-开脸鹿城区Ⅶ-糖塑龙湾区Ⅶ-虹桥谷龙乐清市Ⅶ-温州象牙雕乐清市Ⅶ-温州剪纸乐清市Ⅶ-纸马瑞安市Ⅶ-竹雕永嘉县Ⅶ-温州蛋画平阳县Ⅶ-温州灰塑文成县〔八〕传统技艺〔项〕Ⅷ-温州瓦当花檐制作技艺瓯海区Ⅷ-潮候掐算法乐清市Ⅷ-木偶制作技艺平阳县Ⅷ-浙南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抽梁换柱法、苍南古建筑营造技艺〕文成县、苍南县Ⅷ-矾山明矾炼制技艺苍南县Ⅷ-碗窑手工制瓷技艺苍南县Ⅷ-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泰顺县Ⅷ-乌衣红粬酿制技艺泰顺县Ⅷ-温州服饰编织技艺〔拦身裙花〕泰顺县〔九〕传统医药〔项〕Ⅸ-八仙楼儿科中医草药疗法鹿城区Ⅸ-馒头驻中医正骨疗法鹿城区Ⅸ-孙益堂中医正骨疗法瑞安市Ⅸ-永嘉陈氏蛇伤疗法永嘉县Ⅸ-苏同德堂中医药文化永嘉县Ⅸ-瓯渠上新屋吴氏骨伤疗法永嘉县Ⅸ-东岳观针灸平阳县Ⅸ-平阳回生堂中医药文化平阳县Ⅸ-协源堂儿科中医草药疗法苍南县Ⅸ-张惠生堂儿科中医草药疗法泰顺县〔十〕民俗〔项〕Ⅹ-温州修谱习俗鹿城区、泰顺县Ⅹ-大假设岩香会龙湾区Ⅹ-迎娘家龙龙湾区Ⅹ-陈元光信俗洞头县Ⅹ-怀溪庙会平阳县Ⅹ-金乡清明庙会苍南县Ⅹ-马仙信俗苍南县Ⅹ-哭嫁苍南县Ⅹ-卢梨寺晒经会泰顺县温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温州市第一、二、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工程推荐名单附件温州市第一、二、三、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工程名单一、民间文学〔项〕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文学〔项〕二、传统音乐〔空缺〕三、传统舞蹈〔空缺〕四、传统戏剧〔项〕五、曲艺〔空缺〕六、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空缺〕七、传统美术〔项〕八、传统技艺〔项〕九、传统医药〔项〕十、民俗〔项〕温州市第一、二、三、四、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工程名单三、传统舞蹈〔项〕四、传统戏剧〔项〕五、曲艺〔项〕六、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项〕七、传统美术〔项〕八、传统技艺〔项〕十、民俗〔项〕第七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传统音乐〔项〕曲艺〔项〕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项〕传统美术〔项〕传统技艺〔项〕传统医药〔项〕温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钟功——少林小八卦内功【源流】气功在中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在实践医疗治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健身医疗价值。

特别是既节约药物又可以避免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而且简单方便,可以就地疗治,有利于身体衰弱久病不愈的慢性病患者随时进行自我锻炼,防治病故的扩张。

如能及时辅以按摩推拿之术,则更可获得进一步的双重功效。

铜钟功--少林小八卦内功,它具有独特温柔的发劲运气功效。

铜钟功始于温州地区,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峨眉宏弘和尚又名澄慧传至浙江瑞安县薛里地方的薛雪景先生(字镇铨)。

以后由薛雪景再传授其婿陈楚材(又名陈用宾),瑞安渔池人。

到清光绪甘九年(公元1903年),陈楚材先生来温传授,传于温州市人戴俊英先生(又名阿宝老师),戴俊英先生自授学于陈老师门下,深领教诲之后,精通内功"柔术",特别是铜钟劲配合按摩点穴治疗方法,后于1926年开始传授,1931年发起创办"温州中央柔术研究社"从事铜钟式气功(定劲疗法)疗治活动。

历时三十余年的亲身经历中,感到此法的深奥和却病疗效的特殊作用。

至于戴老师在温州教功治病的数十年中,经他治愈的患者很多。

而继其业者,只有徐达之、陈伯甫及寿如松等三人,但徐、陈两位均已先后去世。

吾于1931年从学于戴老师之门下,并陪同戴老师共同至浙江中医院工作。

学功迄今已六十余年,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担任气功教功治病工作。

在这数十年的铜钟式气功疗法实践中,秉承戴老师的宏伟愿望,虚心地向多方取经学术,累积了不少经验与吸收了广大地区的医疗实践学术,推行了辅以点穴按摩相提并行的治疗方法,丰富了医术内容,摸索到更深一步的气功医疗效果,救治了不少的病例。

但是这一套功法长期以来,一直是师徒口传而且是择人而传。

它的第一步基本功“铜钟劲”的要领,仅仅只用几十个字就把整套的功理功法包括在内,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功法要领。

包括外八卦内太极,外静内功,姿势外形,内气运行,呼吸方法,眼耳练法,意念入静,肌肉放松等。

而且它又是任脉、督脉及全身四肢经脉和五脏六腑整个内脏经气运行的手段。

它是从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功法中简化而来的,确实是一项中国文化和中医学遗产的瑰宝。

「传授经过」铜钟功--小八卦内功是一种内功柔术,源出于峨眉,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智增慧,延年益寿之功效,还可以练就功夫防身自卫。

清朝同治二年有峨眉宏弘和尚,号澄清,由四川峨眉东游浙江,慕东瓯第十洞天名胜,来到温州,闻瑞安县薛雪景先生精少林拳术,遂往访之,薛献其技,并举四百余斤之石鼓,上下伸缩自如,僧在旁看了讥笑说:你虽力大尚脆,薛听了不服,即挺身与斗,僧略一举手,薛立被抛去数十步,起而细询之,始知其曾深得少林内功之秘传,遂留住其家,拜师请教,凡八年,尽得其传。

数年后邻村直洛有叶秀标又名赤霞,练吐纳导引气功颇有功夫,闻薛雪景先生之拳法适相似,遂投拜门下,薛里距直洛仅三四里,叶早去晚归,风雨寒暑无间,如是十年,归而家居,复练习不已,由是术大进名誉益著,得其传者,有瑞安县周友郎(友郎相)、下徐贾式壳(阿壳老师)、九里黄恩南(恩南相)陈子祥(陈六少爷)及犹子叶玉堂等。

贾式壳又传达室徐蔼卿,瑞安章安人,是个道士(道士吉)。

叶玉堂传其子介生。

后因薛雪景先生只生一女,膝下无嗣,招陈楚材(又名陈用宾)入赘为婿。

陈乃瑞安渔池人,因发辫很大,人称陈大辫大。

陈正值年轻,自入门薛家后,经雪景先生循循教导,劝学苦练,十年如一日,造诣独精,成功后,去去平阳县教功,后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来温教功治病,先在谢池巷周宅教周歧西,因周患肺病,一年后身体显著转好,肺病治愈。

遂为西施潦白宅聘去为白仲英(近你温州名中医师卫生局中医局长)治病,同学中得共传者有戴俊英、蒋幼山二先生。

唯戴得传练功配池巷西施潦西郊同昌酱园及南河下墩白象等处教功至民国14年(1925年)回瑞安逝世。

戴俊英先师于1926年开始授徒,1931年发起创办"永加(温州旧称)中央柔术研究社",从事铜钟式气功(定劲)疗治活动,时达三十多年,于1956年问,因日积月累,在温州华盖山教功治病实践中疗效显著,引起了浙江省卫生领导部门的重视,于1956年调任杭州浙江中医院担任气功科主治医师,治疗病人,疗效甚佳,深得病员赞扬与推崇。

1958年1月号《浙江中医杂志》有戴俊英"铜钟式气功练法及其效果"之报导,此后又于1959年2月在该杂志发表"铜钟气功临床总结经验"之报导。

戴俊英先师在温州教功治病的三十余年中从学者数以干人,后得其传而继其业者,有徐达之,陈伯甫及寿如松三人,还有陈志远,是东风医院气功疗养所去浙江中医院进修的学生。

陈岩云学习后去台湾传授。

陈伯甫传应志光,寿如松传李有耀。

蒋幼山老师先从师陈楚材学习少林内功十余年,功夫已很好,后因章安徐蔼卿是贾式壳的徒弟,论辈份是师侄,因徐是个道士,既懂少林小八卦内功,又懂八卦原理,故蒋又从师徐蔼卿学了四五年,后于1924年与外甥木节去北京教功,在北京结识北京国术馆北少林拳教师孙得禄,后在河北、河南等地教功,于1929年任浙江省国术馆少林内功教师并兼湖州国术馆教师。

1931年辞职回温,在温州县后巷五马街等处教功传徒,1935年与永加国术馆长高剑云结拜后任永加国术馆少林内功教师,馆设七星殿巷,并与高剑云老师互相学习二种拳术,高剑云是温州名南拳老师金良臣的得意学生,懂的拳术很多,精五虎落山、太极拳、剑、鞭、双钩等,特别是风摆荷叶。

其时高跟蒋学少林内功,蒋向高学太极拳,互相交换,互相学习。

1936年二人函聘孙得禄来温教功,并向孙学习五行八阵拳,可见蒋幼山高剑云等老师对武术的爱好。

蒋幼山老师1937年著有《少林内功入门》一书(未出版)。

少林内功的传人:瑞安有曹骏一、池振声,温州有朱兆铭、戴植民等人,但从其学者数以干人,大都时间不长,不能学到全部功法,而学抖劲的较多。

抗战期间先后在市内鼎太棉布号洪源钱庄、墩大钱庄,谦益康颜料店胡国廉家中,最后是1949年在钱启同家中教功,时土改开始,回乡参加土改学习,1951年因患黄胆肝炎,来温治疗,先后住在玉堂里、天妃宫巷、华盖山、龙头底等处,1953年在龙头庵病已好转,但未痊愈,其时有个叫文元的青年人,身体魁梧,气力很大,请他去吃酒,其实是比功夫,当时陈志远对他说:文元请你吃酒,不怀好意,蒋说:从南方到北方,会过许许多多好手,怕什么,不去被人家笑,当晚吃好了酒,文元果然要他比试,第三回合马文元被他用阴阳手打倒,但他回底后肝区作痛,自知不好,后由三梅和陈志远送到瑞安轮上,回去后不久逝世。

高剑云老师抗战期间去厦门教功传授少林内功及五行八阵拳于魏生才,魏生才又去新加坡传少林内功及五行八阵拳于李有耀。

以上是铜钟气功传授经过的大概情况,至于各前辈都另有传人,余不知,故不述。

「叶秀标轶事」叶秀标,又名叶赤霞。

瑞安县洛川村人。

身躯魁梧,健而多力,先练吐纳导引有年。

因闻薛雪景先生之拳法与吐纳导引相似,遂往薛里拜师学习。

洛川距薛里仅三四里,叶早去晚归,风雨寒暑无阻,如是十年。

归而家居,复练习不已。

由是术大进,名誉亦著。

一日,有独行僧上门求见,只一触技,即跌僧于数步之外,僧兴而言曰,十年后当再来相见。

不料光阴易过,转眼已是十年,僧果然来,且手托大笋以馈,叶见僧复来,且彼以土产见赠,礼当款以茶点,于是内取茶点于右手持之而坐,忽见中堂所铺砖石己成菲粉,方诧异间;僧遽以两手拨其左腕,叶即以右腿扫之,僧飞跌于中门之外,而叶所持之茶点仍在右手如故。

盖是僧弹其十年精力刻苦用功,出手能碎庙后鲜竹,则握拳之坚劲,可想而知,叶乃以百练之躯,运其腿力,终于跌僧于中门之外,僧极受跌,受内伤甚重,一时强起,按其丹田而叹曰,命矣!觉足下至腹部如受热弹,昏厥不省人事,良久始苏,负痛而归,以咯血逾年,不愈而毙。

叶之左腕,虽受伤,调练月余而痊愈。

过了不久,又有外地少年来访,闯入中堂,见柱旁有石臼,以指弹削边。

石,石随指而簌簌落。

后举足踢柱,柱移数寸几坠地。

家人入内请叶匿勿见,叶曰,此硬功也,名神仙拳,势虽猛而不足畏。

出与较,甫交臂而少年陪于前。

再较,而仰跌于后。

乃起而拱手曰:吾向谓公技亦犹人也,今始知公之有此神术也。

「录叶秀标遗嘱」凡行外工夫,即养生之秘诀,俗所谓软法是也,以平心养气,静虑凝神为主,初学时定马安身,先将肩蹬松劲,次练四门走马,后上拳法,自然实中存虚,虚中得实,有影无形似停非停,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勤心自得,切勿用力,只要气贯两手,神注一方,稍有用力,想求速效,使不是得心应手之妙技矣。

每行一手为始,续行数手为终(指花交手、单手、阴阳手),始终行式如一,手脚相逢无间,神气相贯不断。

务须严勤有恒,他食素餐,每日只在晨昏两时,功纯再加以朝夕勤心习练,少年精壮之人,自有大效。

即老里懦弱儒生鹭工有年余,亦能望重斯世,艺冠群英,岂仅却病延年已哉。

斯真后学之准绳也。

「陈楚材轶事」陈楚材先生早年在平阳教功,自1903年来温州传徒、治病,至1925年回瑞安逝世。

陈楚材在谢池巷周宅嗣堂教功时,有一次,有几个打硬拳的青年人,不服他有功夫,请来一位打南拳的老师,是平阳人,叫张干俊。

陈楚材吃过晚饭,走到嗣堂里去教功的时候,看见教功场上围满了人,他知道有人来找麻烦了。

这天天刚刚下过雨,这个干俊老师脚上穿着钉靴,正在踩脚,踩下去时嗣堂地上的石板火星直冒,周围看的人都连声叫好。

陈楚材等他打好了拳,走上前去说:“我当是哪一位老师,原来是你”。

干俊老师原来并不知道是哪位老师在这里教功,一看是陈楚材老师,心里着了慌,说话都发抖了。

因为陈楚材在乎阳教功时,干俊的师父与陈试过功夫,深知陈的功夫历害,所以忙说:"呀!我不知道是你在这里教功,真对不起,明天我请客。

”第二天,干俊带着徒弟向陈楚材赔礼了事。

又有一次,陈楚材在白仲英家中教功,武举人陈大老听人说陈的功夫很好,一天晚上,陈大老找到白宅,陈楚材正在房里坐在大床上吃旱烟,陈大老邀请陈楚材比功夫,陈楚材不肯和他比,陈大老就去拉陈楚材,陈楚材左手拉着床柱不动,右手在陈大老小肚上一托,陈大老觉得里面一烫,心里一慌,就放了手。

回去后半夜里肚痛难受,他听人说陈楚材会点穴,只好半夜坐车来找陈楚材求救,陈楚材叫他躺在床上,用手在小腹部给他摩了几下,陈大老肚不痛了,才知自己的本领比陈楚材还差得多。

另有一次,他从府前桥经过,那时府前桥很高,有一个青年人,看见陈楚材正走上桥,赶上桥去想打他,碰巧有个女人在桥下洗完衣服上来,衣服上面放着一个捶衣木杵,这个青年人顺手把木杵拿来追上去,陈楚材感觉到后面有人赶来,青年人用木杆对着陈楚材背上打去,陈把背一弓发了二个劲,木杵倒打回来,正好打在青年头上,陈楚材回转身来,对那青年人说:"不要开玩笑吧!"那个青年人忍着痛,回转身来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