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倜庵识

合集下载

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倜庵识

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倜庵识

序易筋经为少林武术祖师达摩禅师所传授,分内外两经。

内经主柔,以静坐运气为事,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

后之练武者,欲自炫耀,往往皆以十二段锦之法化之,以其段数相同,法则相类也。

其实十二段锦自十二段锦,易筋经自易筋经,两经可互而不可尽混者也。

至于外经,则主刚,以强筋练力为事。

其法遍传于世,惟真本亦殊不多遘。

坊间俗本,所载各段,节数虽相同,其法实大有出入。

欲觅一完善之本,不可得也。

大抵此法盛行于北方。

兹编各法,乃得之于山西药商邹仲达君之秘授。

据云:为少林山陕支派之真传,较寻常坊本为胜也。

法偏重于上肢,实为练力运气、舒展筋脉之妙法。

每日勤行四五次,百日之后,则食量增加、筋骨舒畅、百病不生;至一二年后,则非但身体强健精神饱满,且两臂之力,可举千斤。

即为平素孱弱多病,力不足以缚雏者,练习一二年,亦可以一扫其孱弱,两臂增加数百斤之力。

至若老年之人,精气已衰,勤习此法,虽不足以返老还童,亦足以延年却病。

江右老人程明志,年已八旬,精神犹如壮年,日徒步三十里不为苦。

尝谓余曰:“予气体素弱,中年多病。

从友人之言,勤习易筋后,不久即康健。

四十年中,从未为病魔所扰。

今犹能强健步者,谓非易筋经之功乎?”观乎老人之言,则此法之效力,可以知之矣。

兹特将前后两经练法绘图列说,印行于世,以公同好,且为坊间俗本一证其讹。

倜庵识弁言先强健体魄,而后易收明心见性之功也。

自此少林武术,遂成一派,时在梁隋之际也。

及乎宋代,武当道士张三丰,修真养气,而得神传之秘。

应召入京,途中遇寇,一夜之间,以单丁杀贼百余人。

其武术亦为世所推重,从游以求其技者,亦颇众多,至是武术除少林一派之外,又增一武当派矣。

故今之学武术者,不出于少林,即出于武当。

顾少林之术,似属于刚,专注意于力之作用;而武当之术,如太极、八卦等拳法,皆以柔胜,纯任自然,而专注意于气之作用。

因此,世人又强指少林为外家功夫,以武当为内家功夫,殊不知内功、外功之分别,并不在于两家之宗派也。

秘传少林内家功法,千斤丹田内劲功

秘传少林内家功法,千斤丹田内劲功

秘传少林内家功法,千斤丹田内劲功如果你想掌握少林内家千斤丹田内劲功,那么下面的文章,将让你如获至宝!原因很简单。

武谚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丹田一叫劲,泰山也能移”、“练好丹田一口气,万两黄金不予人,等等均说明了丹田内气的重要性,丹田在五行中属土、土为母,故丹田功为万功之母。

的确:练就浩荡的丹田内气,修练其它功夫将是事半功倍,练就的功夫也较扎实、浑厚、巩固;相反地,假如没有一定的充足的丹田内气,修练其它功夫或高深的功夫将是事倍功半、收效低微、徒劳无功;就算让你练成了,也是“空中楼阁”、“无源之足”,终将枯凋而谢……但纵观多年来出版的武术气功刊物,对丹田内气修炼方法的介绍是少之又少,即有,也大多是残缺不齐,难窥豹之全斑,令人难以捉摸。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也为了弘扬中华武术,今将祖传、历来秘不示人、仅靠师父口传身授的千斤丹田内劲功全盘和出如下:此功法简功显,不出偏差,不论年龄大小,一般两三天即有显著气感,四五天即可承受拳打脚踢。

练习此功三五天后均有明显的气感,均可承受自身的拳打,十天左右都可承受壮汉的拳打脚踢,而谈笑自如,一个月内通小周天,有病去病,无病强身。

一、吐故纳新选取空气清新、无污染之处,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脚尖正对前方,重心置于两腿之间,舌顶上腭,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全身自然放松,两手自然松重于体侧。

1、吸气时,两脚不动,两手掌上提至两肋时,经前下方抓拉,同时上体前俯。

2、接上式,两手继续往前下方,往回拉,经腹、胸、肩,往头上推出,同时上体后仰,嘴巴张开呼气。

3、上动不停,上体前俯,两手往前,往下抓拉,同时吸气。

4、上动不停,重复2动作。

5、如此往复1,2动作共九次,完毕接下动。

注:吐故纳新,顾名思义,即吐出旧的、脏的、浑浊的废气,吸人新鲜、好的气。

吸气的时候,闭嘴,以鼻用力吸气,同时意想吸入新鲜的空气,呼气时嘴巴张开,用力呼气,同时发“呵(he)”声,意想体内浑浊的废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少林拳术秘诀》 《少林宗法》

《少林拳术秘诀》 《少林宗法》

《少林拳术秘诀》+《少林宗法》第一章气功阐微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

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

究其极致所归,终以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恐怖之域,而后大敌当前,枪戟在后,心不为之动摇,气始可以壮往。

此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君本泰然,处之若平素”也。

虽然是,岂易言哉!每见沈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一旦临以稍可诫愕之事,则面目改观,手足失措,神魂摇荡失舍,如是而求能静以御敌,戛乎其难。

其高尚者且若是,至于浮动轻躁者,其心气之易摇易乱,几成固有性质。

故试举目而望,气功之微妙变化,空谷中几无跫然嗣响之音。

此吾道之所以日衰也。

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

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

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

顾养气之学,乃圣学之紧要关键,非仅邈尔柔术所能范围。

不过柔术之功用,多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于养气为尤不可缓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于一气之源,觉有虚实动静之分,及有形无形之别。

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

及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临实则刚,柔退而刚进,刚左而柔右,此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者也。

以上练气之说,中有玄妙,不可思议,若泛观之,几如赘语重叠,无关宏旨,详加诠释,精微乃现。

今释之如下:(一)运使既云练气,则宜勤于运使。

运使之法,以马步为先,注又名站桩以身之上下伸缩为次,注如是则腰肾坚强,起落灵捷,将来练习拳法无腰酸腿战之病。

以足掌前后踏地,能立于危狭之处而推挽不坠为效果。

究其练成功时,虽足二寸在悬崖,而坚立不能动摇也。

注足掌前后踏地须练习久始能。

平常人之足掌则前后不相应,故一推挽即跌也。

以上乃练足之法。

盖寻常未经练习之人,气多上浮,故上重而下轻,足胫又虚踏而鲜实力,一经他人推挽,则如无根之木,应手即去。

此气不练所致也。

故运使入手法门,即以马步为第一要着。

高手秘法之少林内功(1)

高手秘法之少林内功(1)

高手秘法之少林内功(1)少林内功原是许多武功高人的修炼秘法,如宋朝的岳飞、毕再遇,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清朝的年羹尧、洪熙官、方世玉等等,都练过少林内功。

经历代辗转相传,成为传统武术内外兼修的优秀功法。

一、概述少林内功是武林强身的基本功,经历代辗转相传,已形成一种自我锻炼配合的独特的方法和流派。

少林内功内外兼修,运动量较大,增劲效果明显,强身健体作用较强,故特别适宜于增强习武者的体力和体质。

少林内功的锻炼方法有别于其他各功法,其不太强调吐纳与意守,而讲究蓄劲于四肢,以力贯气,所谓“练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

因此在锻炼时很强调下实上虚,着重锻炼两下肢的“霸力”和上肢的灵活性,要求上身正直,含胸舒背,下肢挺直,脚尖内收,足跟踏实,五趾抓地,同时两股用力内收,站如松树一样,稳而牢固。

上肢在进行各种姿势锻炼时,要求凝劲于肩、肘、腕、指。

在呼吸配合上,要求使气下沉,呼吸自然,与上肢动作相协调,达到“外紧内松”的境地。

从而锻炼时力达四肢腰背,气随力行,注于经脉,使气血循行畅通,温养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以达到扶正健体,祛除病邪之目的。

少林内功的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即基本档势、姿势锻炼法与双人锻炼法。

基本档势有:站裆勢、马档势(胯裆)、弓箭档势、并裆势、大档势、悬档势、低裆势、坐裆势、磨档和亮档十个档势。

上肢姿势锻炼法有: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单掌拉金环、风凰展翅、霸王举鼎、顺水推舟、怀中抱月、仙人指路、平手托塔、运掌合瓦、风摆荷叶、两手托天,单风朝阳、海底捞月、顶天抱地、力劈华山、乌龙钻洞、饿虎扑食和三起三落。

双人锻炼法有:推把上桥、双龙搅水、双虎夺食、箭腿压法和八走势。

少林内功各动作或各式可单练,也可成套连续练。

体质差者或初练者可先单练,练至体力增强或动作熟练后再成套锻炼。

单炼时每个动作应重复5~10次,成套锻炼时,每个动作应重复3~5次。

各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锻炼。

锻炼时不可屏气。

二、基本裆势(一)站档势站档势是少林内功功法中最基本的站桩功。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少林内功心法一、少林内功少林内功原为武林强身基本功,经历代相传,已形成一种练功配合推拿治疗疾病的推拿流派,着重于腰腿的霸力和上肢力量锻炼。

练功时,要求心静,前胸微挺,后背要拔,腹要蓄,腰要塌,后臂宜敛。

通过有意识的动作配合呼吸“蓄力养气”,徐徐运力,所谓“外紧内松”。

运动时做到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达到气与力同练,内与外俱壮的目的。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古传气功,内功心法在练习少林内功之前要掌握基本裆势,介绍如下:(一)站裆势【动作】并步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稍宽于肩,足尖略收成内八字,五趾着地,运用霸力,劲由上贯下注于足。

前胸微挺,后臀内蓄,两手后伸,挺肘伸腕,肩腋勿松,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勿左顾右盼,精神贯注,呼吸随意。

【要领】做到三直四平。

即保持臂、腰、腿用力伸直;头、肩、掌、脚尽量水平,两脚内扣,运用霸力。

夹肩、挺肘、伸腕、翻掌、立指。

挺胸收腹,舌舔上颚,呼吸自然,两目平视。

(二)马裆势【动作】并步站立,左脚向左平开一步,屈膝下蹲,两足距离略宽于肩,两膝和脚尖微向内扣,两脚跟微向外蹬,成内八字形。

两手后伸,肘直腕伸,拇指分开,四指并拢,或两手平放两胯处,虎口朝内。

挺胸收腹,微微前倾,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头如顶物,目须平视,呼吸随意。

【要领】沉腰屈膝,挺胸收腹,目须平视,呼吸自然。

(三)弓箭裆势【动作】并步站立,身向右旋,右足向前方跨出一大步,距离可根据自己身体高矮调整;在前之右腿屈膝半蹲,膝与足垂直,足尖微向内扣,在后之左腿膝部挺直,足略向外撤,脚跟着地,成前弓后箭之势。

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两臂后伸,挺肘伸腕,掌根蓄劲或两手叉腰,虎口朝内,蓄势待发。

【要领】前弓后箭,用劲后沉,挺胸收腹,呼吸随意,虚灵顶劲,全神贯注。

(四)磨裆势【动作】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两手仰掌护腰。

左手化俯掌屈肘向右上方推出,掌根及掌外侧运动徐徐向左方磨转,同时身体随之向左旋转,右弓步演变成左弓步,左手变仰掌护腰。

武林绝学,真传内功四经传统武术威力惊人!

武林绝学,真传内功四经传统武术威力惊人!

武林绝学,真传内功四经传统武术威力惊人!《内功经》在社会上流传的版本很多,内容出入较大,多不成系统。

前些年有关的武术杂志和气功杂志也曾刊登过《内功经》,但仅是《内功经》之一麟半爪而已。

今为使广大武术爱好者和研修者能全面了解《内功经》,并有所受益,特把笔者所收藏的《内功经》贡献出来。

《内功经四篇》手抄本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字迹模糊不清,再加上本次整理时间比较仓促,所以错误难免,请海内外鸿儒硕士雅正。

如此,则广大武术爱好者之幸事也!内功真传珠山宗景房后序余友南溪子,其祖为清总宪,督抚江西,泊舟清江,见商人伏货极多,于水底获一石函,中有书二卷,一曰剑丹,一曰内功真传。

其内功真传一书止四篇,一曰内功经,一曰纳卦经,一曰神运经,一曰地龙经。

贞观二年三月十五日绿公以重价买之,遂传于世。

一、内功经郎邪王南溪注解,宗景房参阅内功正传,脉络甚真。

内功之要,第一要知脉络,不知脉络,勉强用之,有损无益。

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何况习内功乎?若不明脉络,犹习射而不操弓矢,其不能决矣。

能内景隧道,返观而以察之,则体用兼备矣。

经曰:前任后督,行气滚滚。

解:任脉起于承浆,正直下行,胸腹分中,至阴前交骨而止。

督脉起于背尾尽处,正直上行,由夹脊过泥丸,下印堂,人中而止。

此二脉是前后行气之所;滚滚者,久而用之则气来之盛也。

经曰: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解:井者,肩井也。

足少阳胆经,肩上陷中之肩井;池者,手阳明大肠经,屈肘横纹头陷中,谓之曲池穴也。

此为周身向外发劲之所也。

用功之时,不可过于猛烈,须从容为之。

循循者,渐而入之意也。

经曰:千变万化,不离乎本。

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解:本者,自然之真气也。

此总言内功之奥妙,千头万绪,难以尽穷,而其要旨总不能离乎自然之气也!学人浅尝未知其奥妙者,必待用功之久,心有所悟,而后叹其奥妙无穷也。

经曰:龟尾升气,丹田炼神。

解:龟尾者,长强穴也,骶骨尽头处也。

用功上提,则真气自然上升矣。

丹田者,任脉带脉相交之处,脐下一寸三分丹田穴也。

少林气功秘诀

少林气功秘诀

少林气功秘诀作者:尊我斋主人来源:《少林与太极》2014年第11期一、气功阐微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

究其极致所归,终以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恐怖之域,而后大敌当前,枪戟在后,心不为之动摇,气始可以壮往。

此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君本泰然,处之若平素”也。

虽然是,岂易言哉!每见沉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一旦临以稍可骇愕之事,则面目改观,手足失措,神魂摇荡失舍。

如是,而求能静以御敌,戛乎其难。

其高尚者且若是,至于浮动轻躁者,其心气之易摇易乱,几成固有性质。

故试举目而望,气功之微妙变化,空谷中几无跫然嗣响之音。

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

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

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

顾养气之学,乃圣学之紧要关键,非仅邈尔柔术所能范围。

不过柔术之功用,多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于养气为尤不可缓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于一气之源,觉有虚实动静之分及有形无形之别。

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

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

及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临实则刚,柔退而刚进,刚左而柔右,此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者也。

以上练气之说,中有玄妙,不可思议。

若泛观之,几如赘语重叠,无关宏旨。

详加诠释,精微乃见。

今释之如下:1运使既云练气,则宜勤于运使。

运使之法,以马步为先(又名站桩),以身之上下伸缩为次(如是则腰肾坚强,起落灵捷,将来练习拳法无腰酸腿颤之病),以足掌前后踏地,能立于危狭之处,而推挽不坠为效果。

究其练成功时,虽足二寸在悬崖,而坚立不能动摇也(足掌前后踏地须练习久始能,平常人之足掌则前后不相应,故一推挽即跌也)。

以上乃练足之法。

盖寻常未经练习之人,气多上浮,故上重而下轻,足胫又虚踏而鲜实力,一经他人推挽,则如无根之木,应手即去。

此气不练所致也。

故运使之入手法门,即以马步为第一著。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少林内功与易筋经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

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

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

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

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

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

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

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

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

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

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

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

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

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

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

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

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

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

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

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

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

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

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

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

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

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

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力避耳目又两颊耳。

其功夫皆从易筋经中练得,此又可证易筋经之可以御枪刀,并非虚语也。

蒋之本,与坊间之刊本,互有异同,兹即以此本刊行,以正谬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易筋经为少林武术祖师达摩禅师所传授,分内外两经。

内经主柔,以静坐运气为事,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

后之练武者,欲自炫耀,往往皆以十二段锦之法化之,以其段数相同,法则相类也。

其实十二段锦自十二段锦,易筋经自易筋经,两经可互而不可尽混者也。

至于外经,则主刚,以强筋练力为事。

其法遍传于世,惟真本亦殊不多遘。

坊间俗本,所载各段,节数虽相同,其法实大有出入。

欲觅一完善之本,不可得也。

大抵此法盛行于北方。

兹编各法,乃得之于山西药商邹仲达君之秘授。

据云:为少林山陕支派之真传,较寻常坊本为胜也。

法偏重于上肢,实为练力运气、舒展筋脉之妙法。

每日勤行四五次,百日之后,则食量增加、筋骨舒畅、百病不生;至一二年后,则非但身体强健精神饱满,且两臂之力,可举千斤。

即为平素孱弱多病,力不足以缚雏者,练习一二年,亦可以一扫其孱弱,两臂增加数百斤之力。

至若老年之人,精气已衰,勤习此法,虽不足以返老还童,亦足以延年却病。

江右老人程明志,年已八旬,精神犹如壮年,日徒步三十里不为苦。

尝谓余曰:“予气体素弱,中年多病。

从友人之言,勤习易筋后,不久即康健。

四十年中,从未为病魔所扰。

今犹能强健步者,谓非易筋经之功乎?”观乎老人之言,则此法之效力,可以知之矣。

兹特将前后两经练法绘图列说,印行于世,以公同好,且为坊间俗本一证其讹。

倜庵识弁言先强健体魄,而后易收明心见性之功也。

自此少林武术,遂成一派,时在梁隋之际也。

及乎宋代,武当道士张三丰,修真养气,而得神传之秘。

应召入京,途中遇寇,一夜之间,以单丁杀贼百余人。

其武术亦为世所推重,从游以求其技者,亦颇众多,至是武术除少林一派之外,又增一武当派矣。

故今之学武术者,不出于少林,即出于武当。

顾少林之术,似属于刚,专注意于力之作用;而武当之术,如太极、八卦等拳法,皆以柔胜,纯任自然,而专注意于气之作用。

因此,世人又强指少林为外家功夫,以武当为内家功夫,殊不知内功、外功之分别,并不在于两家之宗派也。

刚柔寓阴阳之理,刚属阳而柔属阴,阴阳相济,始可孕育化生。

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此一定不易之理也。

于万物皆如此,而谓于武术一道,反能越出此理乎?少林派之武术,显刚隐柔,即所谓寓柔于刚者是也,故亦可以鼓气以御敌;武当派之武术,显柔隐刚,即所谓寓刚于柔者是也,故可以鼓气以击人。

因皆刚柔相济,阴阳相生之法,若谓少林有刚而无柔,武当有柔而不刚,则我实未见其可也。

惟因此而宗派出矣。

宗派既分,门户斯立。

如同学于少林门下之人,因师父之不同,而手法稍异,则必号于众曰,我师何人也。

我之所学某家之行派。

甚有一知半解之徒,略习皮毛,即变更成法,专取悦目,而自鸣得意,自立门户,以期炫耀于世。

此于少林、武当二派之外,又有所谓某家拳某家刀拳,但一究其实,则其本源要不出二派也。

至于内外功夫,二派中本皆有之,惟后人门户之见太深,凡学少林派者,则指武当为柔术,而不言其外功;学武当派者,则指少林为外功,而不言其内功,积久而此种见解,随成为学武者之通病矣。

今试执一略知武术者而询其内功之源流,则彼必猝然而对曰:是出于道家,而武当实其嚆矢。

若语少林内功,彼必嗤为妄言,而必不肯信,斯非过甚之言也。

世间万事,只要门户之见一深,即易发生此弊。

固不仅武术然也,即以文事喻之,孔孟之徒,必斥杨墨;而杨墨之徒,必非孔孟。

其实孔孟之学,固足为法,而杨墨之学,亦有可取,其所以不能相容而互相排斥者,门户之见深也。

故予谓欲集各家之长,必先破门户之见而后可。

若斤斤于此,势成冰炭,无融合之余地,则两派之长,固可保持,欲融冶一炉,而推阐演进,以求其最精奥之武术,必不能也。

且犹有说者,武当祖师张三丰之武术,亦从少林派中得来;且有谓张实出于少林之门。

此说虽无可征信,不足为据,而明代著名之武当派武术家如张松溪等,其初固皆从少林派学,后始转入武当门下者。

由此以观,则两派固可相容,而不必互相排斥者矣。

其实少林派中,各种功夫,并非完全为外功,亦自有内功在。

易筋、洗髓二经,所列各法,而能称之为外功乎?更进一步言之,道家练气而讲胎息,佛家养气而讲禅定,我人试就此胎息与禅定二事,而究其妙用之所在,其理果有所异乎?一则心中念念在道,一则心中念念在佛,表面虽微有不同,实际则互相吻合,此所谓殊途同归者是矣。

予不揣鄙陋,而有此少林内功之编,非必欲苟异于人,而强别于武当派之内功,实因少林亦固有其内功,以世人忽视而不传,甚为可惜。

故不厌词费而述之,使世之学武者知少林亦非专以外功见长也。

更愿学武者皆平心静气,破除门户之见。

将两派之内功,互相参证,而求融合发明之道,使达最高无上之域。

则强种强国,固可于此中求之,而益寿引年之机,亦寄于此焉。

须知内功入手极难,不似外功之举手投足及拔钉插沙之简易。

但练成之后,虽不能白日飞升,然身强力健,上寿可期。

愿学者毋畏其难而却步也。

内功与外功之区别凡练习武事之人,除各种拳法之外,必兼练一二种功夫以辅其不足。

盖以拳法为临敌时动作之法则,而功夫则为制敌取胜之根本。

若练就功夫而不谙拳法,应敌时虽不免为人所乘,其吃亏尚小;若单知拳法而不习功夫,则动作虽灵敏,要不足以制人,结果必大吃其亏。

故有“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谚。

此功夫之不可不练也。

功夫之种类,亦繁复众多,不遑枚举,然就大体区分之,则不出乎两种,即外功与内功是也。

外功则专练刚劲,如打马鞍、铁臂膊等,制人则有余,而自卫则不足。

内功则专练柔劲,如易筋经、捶练等法,皆行气入膜,以充实其全体,虽不足以制人,而练至炉火纯青之境,非但拳打脚踢不能损伤其毫发,即刀劈剑刺亦不能稍受伤害。

依此而论,则内功之优于外功,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且练习武术之人,本以强健体魄、却病延年为本旨,学之兼以防毒蛇猛兽之侵凌及盗贼意外等患害,非所以教人尚攻杀斗狠者也。

故涵虚禅师之言曰:“学武技者,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惟守斯静,静是生机;惟攻乃动,动是死机。

”练外功者,劈击点刺,念念在于制人,是重于攻,若守则此等功夫,完全失其效用。

攻则非但足以杀人,亦且足以自杀,故谓之死机。

练内功者,运气充体,如筑壁垒,念念在于自保。

他人来攻,即有功夫兵刀,皆不足以伤我,我亦处之泰然,任其袭击,亦不至于杀人。

则守之一字,其功正大,既能自保,亦正不必再出守攻人,因攻我者不能得志,势必知难而退也,故谓之生机。

然世之学武者,又恒多练习外功,而少见练内功者,则又何故耶?因外功一事,学习既较为便利,而所费时日又较短少,无论所习者为何种外功,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必可见效。

如练打马鞍,三年之后,拳如铁石,用力一击,可洞坚壁。

余亦类是。

避重就轻之心理,固人人皆有者也。

至若内功,则殊不易言成。

一层进一层,深奥异常,学之既繁复难行,而所费时日,亦必数倍于外功,且不能限期成功,故人皆畏其难而却步矣。

他派固勿论,即投身少林门中者,彼未始不知少林一派中亦有精纯之内功,顾皆舍此而习外功者,实避重就轻之心理使然也。

至练习内功,略无根基,入手即练,其难自不待言;若意志坚强、身体壮健,而其人又具夙慧者,练此最为相宜,因内功固重于悟性也。

武术内功与道家内功之异同武术中之所谓内功者,是否与道家之内壮功夫相同,此问题急须解决者。

大概今人之言内功者,皆指道家炼丹修道之内功而言,所以谓少林系外家而无内功者,亦由于是。

盖少林为释氏之徒,以拯拔一切众生为旨,非专修一己之寿命者,故无所谓炼丹等事。

因此外界遂以为既无修炼之术,自然绝无内功之言矣,此诚极大之谬误也!殊不知武术中之内功,与道家之内功,固截然不同,二者可相印证,可相发明,而决对不能混为一谈也。

然其间亦微有相同之处,即运行气血以充实身体是也。

兹且分述其不同之点,以证明武术中之内功,非即道家之所谓内功也,亦所以证武术中之内功,少林派中亦自有之,而非武当所专擅者也。

夫道家之所谓修炼者,其主旨在于证道成仙,其练法则重于运气、凝神、聚精,使三者互相结合,将本身内阴阳二气相融会,而名之曰和合阴阳。

阴阳既和,又必使其精神媾合,如行夫妇道,则名为龙虎媾。

既媾之后,精神凝聚,如妇人之媾而成孕,则名为圣母灵胎。

待此灵胎结成,而具我象,则名为胚育婴儿,而大丹成矣。

由此而证道登仙矣。

练此者为内功,而彼以烧铅练汞者,固不与焉。

然其所谓内功,虽非如是简略容易,但就此以推求之,则与武功,竟无丝毫之关系。

虽证道之后,成为不坏之身,而不虞外面之侵害,但成者,古今来能有几人哉?至于武术中之内功,则无所谓灵胎胚育等能事,惟运气则相同,其主旨在于以神役气、以气使力、以力固脚,三者循回往复,周行不息,则身健而肉坚矣。

吾人之生也,固全恃乎气血,而气之运行,完全在于内府,而外与血液依筋络而循行相应,而体膜之间,气固不能达也。

武术内功之所谓内功者,即将气连于内膜,而使身体坚强之法也,亦非如道家修炼之气注丹田,融精会神也。

此功练成之后。

虽不能名登仙籍、长生不老,而全身坚实,我欲气之注于何处,则气即至何处。

气至之处,筋肉如铁,非但拳打足踢所不能伤,即剑刺斧劈,亦所不惧,以气充于内也。

后所谓金钟罩、铁布衫等法,仅练得内功之一部分而已。

实未足以语此也。

此等功夫,练者虽不多,然吾人犹能于千百人中,见其一二,非若真仙不能一见者可比也。

此武术中之内功,练习较外功固繁难倍从,然较诸道家之内功,犹容易不少也。

内功之主要关键练习内功,极难入手,非若练外功之专靠肢体之动作与勤行不怠即可收效也。

因内功之重者,在于运气。

我欲气至背,气即充于背;我欲气至臂,气即充于臂,任意所之,无往不可,斯能收其实用。

试思欲其如此,谈何容易。

夫气本不能自行,其行,神行之也。

故在入手之初,当以神役气。

盖入手时毫无根基,而欲气之任意运行,而无所阻核,固所不能。

所谓以神役气者,即从想念入手。

如我欲气注于背,我之意想,先气而达于背,气虽未到,神则已到。

如此久思,气必能渐渐随神俱到,所谓气以神行者是也。

此一步法则,亦极难办到,由意想而成为事实,颇费周折,万事皆然,不仅行功已也。

在初行之时固定一部,而加以运用,先则意至,次则神随意至,终则气随神至。

达最后一步后,再另换一个部分,依法运行之。

如此一处处逐渐更换,以迄全身。

乃更进一步,使气可随神运行全身各部,而毫无阻滞,斯则大功可成矣。

惟“以神役气”四字,言之匪艰,行之惟艰,练至成功,其间不知须经过多少周折,而行功唯一之关键,即在于此。

行功所最忌者,为粗浮、躁进、贪得、越躐等事,练习外功者固亦忌此,然练习内功,忌之尤甚。

因外功如犯此数忌,虽足以为害,而其害仅及肢体;如内功而犯此等弊病,其为害入于内部。

肢体之伤易治,内部之伤难医,故务须注意焉。

且每闻有因练习内功,而成为残废或发疯、癞瘫痪等症者,人每归罪于内功之遗害,殊不知彼于行功之时,必犯上述之弊病而始致如此。

盖粗浮则神气易散,躁进则神气急促,越躐即气不随神,贪得则神败气伤,要皆为行功之大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