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对即将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阐述的重要文件,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展开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需求脱节当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顺利就业。
2. 就业信息不对称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求和趋势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影响就业效果。
3. 缺乏实践经验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4. 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现象,认为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其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1. 加强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拓宽就业信息渠道高校可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匹配度。
3. 强化实践教育高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4. 打破就业歧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监管,倡导用人单位公平招聘,鼓励企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消除就业歧视现象。
结语:大学生就业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强化实践教育和打破就业歧视等对策,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为他们的就业之路铺平道路。
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优秀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优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个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共计1200字以上。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1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当前的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供大于求的局面比较普遍。
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膨胀速度明显快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导致就业市场容纳能力不足。
大学毕业生数量与职位空缺数量的差距较大,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1.2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过于偏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1.3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信息和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普遍。
就业市场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中介机构,而这些机构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市场行情的了解相对有限。
大学生则往往通过一些不够准确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就业的效率和质量。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三种优秀的对策:2.1教育评价体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在教育评价体系上进行。
除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外,还应该加入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2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缺乏经验、不了解市场需求等问题。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应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
同时,中介机构也可以开展一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准确的就业市场信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环境和就业机会。
2.3鼓励创业和就业创新除了依赖就业市场外,大学生还可以考虑自主创业和就业创新。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就业市场中。
由于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导致一些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1. 就业门槛高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而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的学识还不够丰富,经验和能力也较为欠缺,这就使得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门槛。
就业门槛过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2. 就业渠道狭窄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只知道通过招聘会或者网络求职,而忽视了其他就业渠道。
由于这种就业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进而加大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3. 学历与岗位不匹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与此一些行业对普通本科生的需求并不大。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历与岗位不匹配,导致他们在就业中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陷入就业瓶颈。
4.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并且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
而在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工作经验。
由于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对他们的招聘并不感冒。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1. 提高个人素质面对现状,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欠缺,系统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提高个人素质是肯定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2. 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仅只是靠招聘会或者网络求职,而是应该多渠道地寻找工作的机会。
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校园招聘以及人际关系等多种途径进行求职,扩大就业渠道,提高找工作的机会。
3. 培养实践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并且还遭受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
今天我们来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 缺乏专业技能:由于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而很多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没有专业性的技能训练,只是传承了一些基本的学科学习,缺乏真正意义的实践技能。
2.市场供需不平衡: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数迅速增加,而企业招聘大学生的需求还没有跟上。
因此,市场供给不足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3. 就业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工具不完善,在招聘市场上,很多公司的招聘信息无法真正的为学生所知晓。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或政府机关进口的公开招聘,进口较为狭窄,难以满足广大应聘者的需求,也容易造成就业渠道不平衡。
4. 求职意识不强:即使一些大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他们也很少会去主动思考如何去更好的面对就业问题,采取科学的求职策略,往往会选择让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招到自己,而不加以思考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5. 关系网“领先”法则: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有许多用给头顶排行榜或成绩在全班排名前列的学生优待,而忽略了那些不在学校“权利阵地”上领略到的优秀学生,让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失去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二、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1.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大学生要在校园之外寻找相关的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不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 拓展就业渠道: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逐渐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及大学生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就业机会和优质就业信息。
3. 增强求职意识:提醒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问题,每个人每天都去关注一下招聘信息,还要增加自己的求职手段,如保持通电话,发简历邮件等。
4. 强制性的实习计划:为了弥补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实习培训计划,促进大学生通过实习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积累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一?p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一)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量大一直以来,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加上建国初期,我国失误的人口增长政策,使我国的人口供给量出现“奔腾式”增长,在20年的时间内,人口总数增加了41383万人。
虽然后来把计划生育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也并非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
人口总量大,是形成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基础。
据预测,我国在未来2010年和2015年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62亿和14.13亿。
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以后,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经济战略制约就业发展从理论上讲,对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失业通常是比增长更重要的目标。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有效解决占世界总人口的1/5的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必要的。
但在这些理性目标的支持下,长期以来评价政府业绩的标准往往是GDP的增长速度。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将“增长速度优先”作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目标。
(三)高等教育模式不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急功近利由于历史的惯性等原因,大多数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仍沿袭有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浓重色彩,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实现程度。
自从国家采取高校扩招的政策以来,很多高校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盲目扩充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忽略了社会用人的需求,导致师资和实验设备条件严重不足,教学实验设施严重滞后于扩招规模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使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拓展严重受限,大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
(四)高校进行就业指导人员短缺、形式单一、内容有局限性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的手段、工具比较匮乏,只有少数高校能够通过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为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同时就业指导的课时数少,就业指导教师短缺,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喜欢的。
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
所以,我们在定位的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思路2.1高校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与择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持续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 81-86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8.71014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Yida Cao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annual expansion of college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face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finding a job.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getting fiercer an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Fac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graduates and to fi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auses, Countermeasures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曹以达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摘要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
曹以达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日趋严重化。
胡锦涛曾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1]。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大事;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繁荣发展的大事;对于全社会来说,这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
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过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限与教育状况的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匮乏,大学生被视为社会群体中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意味着就能拿到“铁饭碗”,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知识的渴望也更加迫切,高校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在逐年扩招,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失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不相匹配,供需矛盾凸显,僧多粥少工作难找,“毕业即失业”成了众多大学生的口头禅。
据教育部门近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统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680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有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首次突破700万人,达727万人,2015年达749万人,2016年增至756万人,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795万人,为历史之最,“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
遗憾的是,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
智联招聘调研了全国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调研人群的层次包括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及博士毕业生等,覆盖了各地区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
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发布的《大学生求职指南》数据显示,40.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47%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有难度,仅有10.2%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就业难度一般,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毕业生深感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由于高校毕业生呈逐年增长趋势,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这些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当今时代的社会宠儿,80年代至90年代时大学生的那种优越感现在已经消失殆尽,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毕业后不得不面临的就业问题。
可以预计,今后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曹以达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3.1.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我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当前我国正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阵痛期,加之,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缩水,吸纳就业的能力萎缩,导致需求进一步减少,使得大学就业市场发生变化。
同时有很多传统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每年都在减少,而众多高科技企业的涌现和兴起又造成了大面积的就业缺口。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随之产生的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协调。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相对发达,我国乡镇和西部边远地区劳动力市场不发达。
目前我国最需要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是偏远地区和乡镇基层单位,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各方面相对都比较落后,急需要大学生投身于他们的建设之中,但是现实的人才招收情况却不尽人意,每年只能招到很少的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都不考虑这些地区,也不愿意屈身去这些地方工作。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2],人才市场的用人结构也在相应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质量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而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不断变革的时代,观念上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制度上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构建。
虽然国家提出并实施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但部分地区在执行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
我国目前还存在户籍限制问题,例如公务员的报考,大部分都只限于当地户口报考,这使很多考生无法参与到考试中去,很不利于人才的多方向流动,大学生的跨地区就业受到一定的阻碍。
我国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人才市场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缺乏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机构,网络体系也不完善,缺乏高效便利的就业渠道,导致不能够提供及时全面的就业信息。
同时在大学生就业保障方面,也没用完备的法律保障和社会制度,缺乏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约束机制。
很多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的用人观和不合理的制度。
由于人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导致无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3.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高校教育培养模式不合理,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指导就业方向以及改革教育方法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3]。
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还未全方位得到落实,大多数大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仍然滞后。
当前的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对市场需要的了解。
老套的教学模式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严重脱轨,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未能突出高校的特色。
这就导致大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实际知识,高校没有传授给他们,最不好的是,大多数高校的教学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
这使大学生在就业时会觉得自身学的知识无处可用,导致在找工作时容易碰壁,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态。
在整个大学教育中,虽然知识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大学生利用理论基础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很薄弱。
此外,高校为了壮大自身实力,每年连续地扩招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有的教育资源。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扩充办学规模上,以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服务,这使大学生缺乏对当前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能快速应对自身身份的变化,最终曹以达造成大学毕业生不能很好的与社会衔接,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力量匮乏,而且老师只是理论课程老师,教师与社会的接触有限,这使课程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