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 81-8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10.12677/ass.2018.71014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

Yida Cao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annual expansion of college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face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finding a job.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getting fiercer an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Fac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graduates and to fi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曹以达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摘要

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

曹以达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日趋严重化。胡锦涛曾指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1]。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大事;

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繁荣发展的大事;对于全社会来说,这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限与教育状况的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匮乏,大学生被视为社会群体中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意味着就能拿到“铁饭碗”,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知识的渴望也更加迫切,高校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在逐年扩招,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失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不相匹配,供需矛盾凸显,僧多粥少工作难找,“毕业即失业”成了众多大学生的口头禅。

据教育部门近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统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680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有69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首次突破700万人,达727万人,2015年达749万人,2016年增至756万人,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795万人,为历史之最,“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遗憾的是,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智联招聘调研了全国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调研人群的层次包括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及博士毕业生等,覆盖了各地区各级高校的各专业学生。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发布的《大学生求职指南》数据显示,40.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47%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有难度,仅有10.2%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就业难度一般,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毕业生深感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由于高校毕业生呈逐年增长趋势,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些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当今时代的社会宠儿,80年代至90年代时大学生的那种优越感现在已经消失殆尽,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毕业后不得不面临的就业问题。可以预计,今后大学生就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曹以达

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3.1.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

我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当前我国正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阵痛期,加之,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缩水,吸纳就业的能力萎缩,导致需求进一步减少,使得大学就业市场发生变化。同时有很多传统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每年都在减少,而众多高科技企业的涌现和兴起又造成了大面积的就业缺口。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随之产生的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协调。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相对发达,我国乡镇和西部边远地区劳动力市场不发达。目前我国最需要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是偏远地区和乡镇基层单位,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各方面相对都比较落后,急需要大学生投身于他们的建设之中,但是现实的人才招收情况却不尽人意,每年只能招到很少的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都不考虑这些地区,也不愿意屈身去这些地方工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2],人才市场的用人结构也在相应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质量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而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不足,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不断变革的时代,观念上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制度上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构建。虽然国家提出并实施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但部分地区在执行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就业方面的制度远没有欧美国家那么成熟和完善。我国目前还存在户籍限制问题,例如公务员的报考,大部分都只限于当地户口报考,这使很多考生无法参与到考试中去,很不利于人才的多方向流动,大学生的跨地区就业受到一定的阻碍。我国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人才市场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缺乏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机构,网络体系也不完善,缺乏高效便利的就业渠道,导致不能够提供及时全面的就业信息。同时在大学生就业保障方面,也没用完备的法律保障和社会制度,缺乏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很多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的用人观和不合理的制度。由于人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政府这方面工作的滞后,导致无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3.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

高校教育培养模式不合理,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指导就业方向以及改革教育方法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3]。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还未全方位得到落实,大多数大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仍然滞后。当前的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对市场需要的了解。老套的教学模式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严重脱轨,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未能突出高校的特色。这就导致大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实际知识,高校没有传授给他们,最不好的是,大多数高校的教学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这使大学生在就业时会觉得自身学的知识无处可用,导致在找工作时容易碰壁,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态。在整个大学教育中,虽然知识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大学生利用理论基础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很薄弱。此外,高校为了壮大自身实力,每年连续地扩招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有的教育资源。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大多数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扩充办学规模上,以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服务,这使大学生缺乏对当前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能快速应对自身身份的变化,最终

曹以达

造成大学毕业生不能很好的与社会衔接,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力量匮乏,而且老师只是理论课程老师,教师与社会的接触有限,这使课程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需求难以迅速而准确地反馈到高校,高校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企业的校园招聘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重视引进优秀企业进校园,向毕业生宣传的力度也不够。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学校、大学生三方之间信息交流的困难,直接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3.3. 大学生自身因素缺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关系到就业能否成功,而且影响到自己人生观的形成[4]。大学生不能认清自我,同时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使他们过高估计了自身的价值。

过高的就业期望使他们只关注大单位、大城市就业,过度追求利益,而不关心自身的兴趣和职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由于传统的观念,许多大学生认为他们是从象牙塔走出的骄子,有很强的优越感,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所以对就业的期望普遍较高,而他们对大城市高薪工作的追求心态则更为普遍。许多学生不愿意在基层和偏远地区这些急需人才的地方工作。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勤奋奉献的精神,也反映了大学生在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认识上的错误,习惯从自我的角度来看待和考虑问题。这种心态造成在社会上普遍出现大学生抱怨就业难,而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招不到人的现象。另外,如今的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中宝,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父母给了他们太多的溺爱,造成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精神和独立意识,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找工作,或多或少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挑剔,缺乏创业意识,甚至有的大学生疲于奔波,索性呆在家里等待父母为自己安排工作。

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否实现以及就业满意度的高低问题[5]。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已经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在学校时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加强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普遍存在自身素质不高和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大学生们也许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一旦涉及到实践问题,他们往往会手足无措。他们缺乏实际的经验,也不具备吃苦意识,导致他们无法快速适应工作,迟迟不能进入角色,这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就业砝码,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好感度。这些因素都是阻碍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使得其在择业过程中缺少就业竞争力。

4.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高校、大学生自身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及时应对,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4.1.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政策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弥补了劳动力市场的不足,引导和促进市场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6]。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劳动力大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就业岗位有限,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还未就业,同时每年又有大量新增的劳动力需要就业,从整体上看,国家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看,整体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对部分有着统率作用,部分不能离开整体。所以只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和解决。同时要把带动就业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实施更为主动积极的就业政策。李克强总理也指出:“稳增长的重要目的

曹以达

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7]。因此,要全方位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要快速地推进人才市场的建设,深入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遏制就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不道德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就业市场,营造健康、安全、公平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可以放心的就业。

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应该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尽量增加岗位,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优惠政策。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大幅度、更为广泛、多层次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把关键钥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需要。政府应该足够重视起来,并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政府还要全方位的增强对就业的监督监管。对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如:学校出身歧视、性别歧视等,应加以规范杜绝,对就业欺诈等不良行为应加以严惩。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的外部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4.2. 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改革高校高等教育培养机制。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人才需求,高校专业设置、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高校在现有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考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趋势,尤其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发展和培养规模等问题。与此同时,高校要跟得上人才市场变化的步伐,要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开设的专业课程,一定要顺应当前市场的需要,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实施以市场需求导向的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以此增加高校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机会。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最主要的就业管理机制,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功能[8]。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进一步扩充职业人员队伍,同时要转变思维,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观念,正确理解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基本内涵,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要改进工作方式,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方式,不断更新和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加快就业指导信息网络建设的进程。高校要充分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项目,全方位、多方面地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增添竞争砝码,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高校要设立专项资金,要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确保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能够长期顺利开展。

4.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树立远大志向,同时应具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9]。年少时期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大志向,努力刻苦读书,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通过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终成一代伟人。世界上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例子,这也验证了要想成功,必须努力的硬道理。苏轼、周恩来等这些成功者,他们在少年时代就抱有远大志向。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想要开辟自己的一番天地,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立志。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全方位的改革正有序推进,这其中会涌现很多机遇,同时也会充满挑战。大学生应该心怀理想,果断积极地加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勇于发挥自己的才干,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只想到个人的安逸舒适,将会被历史所抛弃。大学生要有甘于奉献的决心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到中小型企业中去,到西部大建设中去,

曹以达

让个人理想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丰富自己,这样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且实现了个人价值。

大学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生要抛弃传统观念,改善认为只有当公务员,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或者去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去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才算就业的狭隘思想。大学生还要了解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合理正确地认清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只注重一时的利益,没有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和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上的误区,如果不管不顾、任其发展,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10]。由此可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扩充知识积累,要时刻善于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在学校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造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使自己在就业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而且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由于政府、高校及大学生自身素质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国家、高校和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对现存就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就业问题,以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锦涛. 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N]. 人民日报, 2003-03-30(1).

[2]张瑶详. 满意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与实践[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

[3]任鹤飞, 王育飞.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转换思想观念[J]. 人民论坛, 2015(23): 162-164..

[4]鲍玉琴, 忽江华. 毕业生择业指导[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4.

[5]黄敬宝. 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本论的视角[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46-47.

[6]杨伟国. 借重“看得见的手”——谈谈国外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J]. 求是, 2004(6): 58-60.

[7]李克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03-06(1).

[8]喻名峰, 陈成文, 李恒全. 回顾与前瞻: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2): 79-86.

[9]薛立华, 沈巧明.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5-26.

[10]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四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120.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 81-8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13606146.html,/10.12677/ass.2018.71014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 Yida Cao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annual expansion of college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face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finding a job.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getting fiercer an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Fac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graduates and to fi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曹以达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摘要 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渠道不够畅通,已是不争的事实。以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进入2010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屡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失业率将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存在的外在因素有: 1、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我们知道,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2、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不及时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再者,很多同学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交流市场,这在渠道上就有局限性,因为人才交流市场开放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择业信息的筛选。因此,信息渠道的局限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 (二存在的内在因素有:

1、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也有很多同学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缺乏自身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2、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有些在校大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有同学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一定的规划但不完全”,很多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因此职业目标的制定不够合理。 职业目标的制定是需要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进行分析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非常时期,往往会有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因此进行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3、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很多同学理想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也有同学理想或期望从事的职业是经营管理类,且期望薪酬很高。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且没有考虑自身能力限制与缺乏经验带来的不利影响,势必造成在求职过程中受挫。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如今,我国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数成倍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首先应该全面的分析这个矛盾,包括国家政策,教育体制,就业机制和个人的原因。然后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出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原因;措施 前言: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是一个引人深思的 事。每年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就不了业,从而给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张。2003年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后迎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145万人)增长了46.2%,直到今年已经增长到68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在逐步下降,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门统计,近几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年待业人数34万人,2003年待业人数52万人,2005年待业人数79万 人,2007年待业人数144万人。近几年,初次就业率一直只能保持在70%左右。所以,积累的未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1.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 政府原因:

1.1.1 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我标准的二元化结构,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公,经济也呈二元化。不发达地区的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配套,相对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等。从而使毕业大学生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1] 1.1.2 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过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高度化过程”,以上两点都将对就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2] 1.1.3 人才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政府逐步建立起“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双向选择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很不适应。而政府并没有做好思想宣传和政治鼓动,加之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难免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问题的出现。 1.1.4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完善。 例如在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或户籍歧视、乙肝等慢性病患者受到录用歧视等屡见不鲜。这些背离市场经济优化配置劳资源的要求,扭曲了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使就业市场走向异化。某些就业潜规则仍在大行其道,造成了劳动力供求有效匹配的下降。 1.2 社会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存在的用人观念问题。 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设立较高的学历门槛,单纯地依学历高低为判断依据,过分注重文凭。许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是客观地与需求进行对接,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甚至有的用人单位还有名校情结,不太考虑个人能力,明确指出“名校毕业生优先录取”。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希望大学生上岗就能给企业带来变化,而经验不足是应届大学生最大的劣势,往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因考虑女性的生理、婚姻、生育等不愿招收女大学生,有的还存在生源地域歧视,这导致了很多优秀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智慧。 1.3 高校原因: 1.3.1 专业设置功利、课程设置陈旧、办学定位不明 不少院校开设新专业缺乏对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的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热衷于投入少。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陈旧,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要求脱节。同时,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受普通高校水平评估体系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就业市场指向的作用。总得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招生与就业脱离。[3] 1.3.2 高校教育内容偏向于为城市服务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教育内容表现出很强的服务城市的特点,使受教育者形成了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而这些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农村很可能并无用武之地,出现了学历越高,在农村反而越无法找到匹配岗位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的教育体制又是定位于为城市。在农村就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无形中强化了大学生就业偏好于城市的倾向。 1.3.3 盲目扩招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有业不能就 调查表明因“专业技能较弱”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占48.41%,居首位。由此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下面给大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

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黑龙江大学就业指导教师访谈录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当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择业渠道不够畅通,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既有社会, 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 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 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急缺大学生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已成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着劳动者、企业、乃至国家的未来。 我们最近找到社会黑大知名专家给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同时也给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就业给出了建议!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 世纪头20 年,中国16 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 万的规模增长,到2020 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 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

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 万,待业人数约为30 万。到了2005 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 万,比2001 年增加了三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2010 年将有630 多万名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00 万,就业形势依然很不容乐观。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 万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 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 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充足甚至短缺了。从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情况来看, 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影响, 中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不愿意到基层、艰苦岗位工作, 一些大学生往往不切实际地盲目与别人攀比, 简单地从“我想干什么”出发, 拼命去挤“独木桥”。大学生在就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 对工作期望值居高不下, 无形中形成了好高骛远的心理, 人为地抬高了就业的门槛。 (二)大学生就业的自身“硬件”不硬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以及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进入, 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 导致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员工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 还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大学生需提高自身的能力“考试能抄就抄抄不到就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大不了就是交钱……”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网友这样说很多大学生素质低学生目标不明确、混日子、谈恋爱……却很少想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这样的大学生在职场上不可能有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和高校扩招有关自从扩招以后大量生源涌入高校可以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想优秀的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第二我认为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有些高校忘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初中相脱离。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却不强、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另外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总想找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对自己的毕业远景高估 不能脚踏实地地干工作于是就处在待业状态 第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竞争。例如一个单位就写到“本单位招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名要求男性身高1.75米以上”。这样的岗位和身高、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过性别、年龄、形体相貌、地域等方面的歧视。一些人情招聘和灰色招聘也屡见不鲜 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将来和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从现在就开始脚踏实地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得看法 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一大矛盾,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私有企业虽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再次是扎堆现象严重。专业扎堆: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同学们也纷纷报考,导致大家一起来哄抢就业机会,而有些就业机会却受到冷落。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干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只有不断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练,你才会成长,才会使我们的人生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 近几年来有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当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1世纪初,随着高等学校相继开始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获得了步入大学殿堂的机会,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这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也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普通。而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这就使得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因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也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 一、应届生就业现状 2001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未就业人数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01年—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大于10%的幅度增长,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以大约20%的幅度增长,为何应届生就业压力还是如此严峻?原因是未就业应届大学生人数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成增加趋势,如2001年所占比重为10%,2002年—2003年所占比重分别是20%、30%,从2004年—2007年此比重的增长幅度稍微放缓一些,但是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幅度并没有放缓,这就意味着未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还是在大幅度增长,也就意味着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成下降趋势。 据相关调查,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

多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虽然中国现在是经济以高速度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同时加大了企业的投资,房地产业迅崛起,但是这并没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这又是为什么?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即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没有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应届大学毕业生自身问题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 应届毕业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均。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 (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 (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 (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2)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据一项调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和原望。”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在努力促使经济回暖的同时,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逐步开始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难是多年来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29万;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需要安置就业2400万人[1];同时,据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员约有3000万,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2];另外,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持续,国外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停滞,市场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减缓,因此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

构正在进行调整、升级,某些行业已逐步向非洲等地区转移,全球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更。以珠三角为例,目前正利用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准备从制造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过渡。这一调整,必将导致原来产业的技术人才相对过剩,原技术结构不能适应新产业的要求。这也将加重转型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场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3],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素质、重职业道德转变。传统的学历概念已经逐步淡化,高学历低能力必将被淘汰出局。职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巨大挑战。 4.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都“跟着市场走”,缺少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缺乏前瞻性。多数高校受困于资金问题,无法持续紧跟企业即将使用或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购进实训器材,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训环节滞后于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出现脱节。例如,某高校曾出现这样的情况(见表1),学生胜任岗位所需的周期过长,用人单位对该类毕业生失去信心。 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依托学生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目录 一、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加大了就业难度 2 (一) 追求大城市、发达地区 2 (二) “铁饭碗”、“一职定终身”思想严重 2 (三) 择业期望理想化 2 (四) 部分毕业生择业趋向于回归生源地 3 (五) 部分独生子女毕业生择业取向盲目从众 3 (六) “对口”心理比较明显 3 二、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原因分析 4 (一) 功利化倾向的价值取向 4 (二) 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学生扎堆现象严重 5 (三) 求稳定、怕挫折心理的影响 5 (四) 陈旧的“天之骄子”观念的影响 5 (五) 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特殊性 6 (六) 综合能力不高 6 三、转变大学生不合理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的对策 7 (一) 学校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为就业打下基 础 7 (二)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三) 寻找多种就业渠道,尝试自主创业 8 (四) 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8 (五) 家庭要给予支持 8 (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 环境 8 (七) 积极开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问题思考 张燕妮 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 2009级指导教师:王小红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史上最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持有怎样的择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本文就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表现,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为转变大学生不合理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择业观;就业难;压力 On Thinking about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zhangyanni education(2009), faculty of education Instructor:wangxiaohong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into society,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2013 was the highest in history,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more severe, in such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orientation,graduates with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o influence their employment to a large ext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orientation performanc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nalysis, an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reasonable idea of choosing a job, promote effective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employment orientation;employment outlook; difficult employment;pressure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

开题报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姓名*********** 学号************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教师********* **********大学教务处制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2008年11月13日 姓名院(部)课题性质应用研究 学号专业课题来源自拟 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选题的目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伴随者高校扩招而来的,在扩招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突出,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也是 1999 年后才逐渐多起来。通过文献检索发现: 国内出版的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著作非常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应聘技巧等应用方面,理论探讨的著作并不多。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出来,有关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治理对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等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也开始多起来。夏杰长、李勇坚、姚战琪在《Growth,Employment and Public Policy》一书中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进步提高会带来就业率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造成就业率下降的内在原因”。张培德在其主编的《就业与职业――把握通向社会的钥匙》一书中谈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为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两方面。其中外部环境包括:劳动力市场和教育体制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当前的教育成果不能完全应对社会需求;制度上的障碍阻碍工作岗位的分配和人才分配;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自身情况包括:大学生群体本身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大学生自身能力的缺陷;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赵庆典在《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一书中指出: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单科性院校比重过大、学科结构单一和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科类结构不尽合理。史彩虹在其硕士论文《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对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适当控制高校扩招的规模、速度,规范高校扩招行为;完善和有效利用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转变大学毕业生的“精英就业观”等当面进行了论述。时新荣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一文中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在于使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的需求达到协调一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结果分析总结,本人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了大致的认识,并基于这些认识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本文即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以期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参考。 1.理论意义: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从认识上或者说从理论上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对大学就业状况进行了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分析,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比较客观的梳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关于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关系的认识。 2.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状况、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要理性对待大学生就业难的观点,并试着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从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的宏观调控、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几个方面进行治理,这些治理对策是笔者借鉴了多位学者、专家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想的升华得出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本题的基本内容: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 ()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就业的收入差异大,个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差异大;体制内与体制外二元结构———体制内就业与体制外就业,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性差异大。这样的二元结构,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是职介市场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就业岗位与劳动者互相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匹配成功率降低。XX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平均月最大岗位匹配率仅为0.66%,平均月最大求职成功率为0.74,这就意味着34%的岗位因找不到合适人选匹配,有约四分之一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由此可以看

出,职介市场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三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在50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的“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影响极大,必须经过数十年才能得到逐步缓解。正是由于人口多,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也多,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的客观事实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当代大学生在这种就业大环境下,其就业形势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四是与大学生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层次比较,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念整体仍相对落后。虽然高校是接受和传播先进理念的前沿阵地,但在大学生中“一次性择业”、“稳定性第一”、面子问题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到大城市去、到体制内单位去、就业岗位要令人羡慕等等,仍是现今大学生就业的追求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就业时专业是否对口,是否能够用其所长就不再被考虑了,这也造成了学不致用、才不所专等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从外部因素来说,一是要缓和我国城乡分割、体制内外分割的现状,切实缩小二元差距。现在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是加强劳动市场的建设,使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活化”市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如今迫在眉睫。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现状;问题;对策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曾几何时,我国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甚至于每年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或者不能够物尽其值。郁

郁不得志。很多的才能被埋没,而我国的市场还无法满足,严重缺少人才。 二: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随着现状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大学生就业也很紧张,我们调查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