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HowDoILoveThee_和_上邪_的对比赏析

合集下载

《上邪》全文与赏析

《上邪》全文与赏析

《上邪》全文与赏析《<上邪>全文与赏析》《上邪》是一首产生于汉代的乐府民歌,作者已不可考。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发出了对爱情的坚贞誓言,情感热烈奔放,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全文如下: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意思是“天啊”,开篇即以呼天抢地的语气,表达了女子内心强烈的情感。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直接表明心意,渴望与心爱之人相知相守,这份感情永远不会断绝和衰减。

接下来,女子连用五种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山无棱”,山峰失去了棱角,变得平坦,这在现实中是难以想象的。

“江水为竭”,江河的水干涸枯竭,要知道江河之水滔滔不绝,若枯竭则是极为反常的景象。

“冬雷震震”,冬天打雷本就罕见,而这里说冬天雷声震震,更是超乎寻常。

“夏雨雪”,夏天降雪,违反了季节的规律。

“天地合”,天地合二为一,这是宇宙秩序的颠覆。

女子说只有当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才会与爱人断绝关系。

这种极度夸张的表述,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过列举一系列不可能的自然现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让人感受到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不移。

同时,全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颂。

在思想内涵方面,《上邪》反映了汉代人民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热烈向往。

在那个时代,礼教的束缚相对宽松,人们能够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中的女子,勇敢地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毫不掩饰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诚,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此外,《上邪》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料。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爱情、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在当今社会,《上邪》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与伟大,鼓励人们在面对爱情时要勇敢、坚定、真诚。

上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上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释:
上邪(yé)!:天啊!。

上,指天。

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相知:相爱。

命:古与“令”字通,使。

衰(shuai):衰减、断绝。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陵(líng):山峰、山头。

震震:形容雷声。

雨(yù)雪:降雪。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1.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2.诗歌中的“我”希望“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却又从反面设誓,开列了“与君绝”的条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以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的口吻写成,但这个女子却没有通常诗人所描绘的羞涩和含蓄,她是一个对爱情大胆而执著,爱情誓言惊天动地,热情奔放,无所顾忌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

“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How Do I Love Thee”和《上邪》的对比赏析

“How Do I Love Thee”和《上邪》的对比赏析
所以中文诗歌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描写的景物不只对所抒之情进行规范显示诗人思想感情的取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感情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和生动性
第2 7卷
Vo. 7 12
第 3期
四川教 育学 院学报
J OURN I AL OF SCHU AN L E C0 L GE OFEDU T 0N CA 1
第2 ( 7卷 总第 27期 ) 1
Ho o Ilv h e e o n h y . w d o e t e ?L tme c u t e wa s t Ilv h e t e d p n r a t n eg t o o e t e t e t a d b e d a d h ih oh h h t
1“ o oI oeT e ”欣 赏 H w D L v h e
W i my o t an s 一 I o e he t h l s s i t . lv t e
be t , ra h
m t e h
S ls e r , o l mi ,tas f al i ! 一 a d, i G d e my l e f n f o
我爱 你 , 以满 腔激情 , 正如 我 曾大放 悲声 ,
题, 以英国诗人伊丽莎 白 ・ 巴雷特 ・ 勃朗宁( la Ei — z bt Br tBo nn10 e a e r ig86—16 ) 葡 萄牙 人 十 四 h rt w 8 1 的《 行诗集》 Sne o ePr ge ,80 中的第 (ont fm t o uu s 15 ) sr h t e 4 3首为 例 :
Ilv h e w t e p s in p tt s o e t e i t a so u u e hh o

How do I love thee及诗歌对比

How do I  love thee及诗歌对比

Climax, as a figure of speech,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word from “ladder”, and implies the progression of thought as a uniform of almost uniform rate of significance or interesting, like the steps of a ladder ascending evenly.
第二个ilovetheetothelevelofeverybodysmostquietneed是讲爱情的必要性就如同人类同其最基本的需要水空气阳光睡眠的关系一样密切而且这种是需要出自生命的本能既没有杂质又无力抗拒第三个ilovetheeasmenstriveforright将爱情与权利的自由和重要性相比是不能被他人剥夺的
我是怎样的爱你?诉不尽万语千言: 我爱你的程度是那样地高深和广远, 恰似我的灵魂曾飞到了九天与黄泉, 去探索人生的奥妙,和神灵的恩典。 无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我爱你不息, 像我每日必需的摄生食物不能间断。 我纯洁地爱你,不为奉承吹捧迷惑, 我勇敢地爱你,如同为正义而奋争! 爱你,以昔日的剧痛和童年的忠诚, 爱你,以眼泪、笑声及全部的生命。 要是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圣贤, 要是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激情。 假如上帝愿意,请为我作主和见证: 在我死后,我必将爱你更深,更深!
thee, the (Lines 1, 2, 5, 9, 12). thee, they (Line 8) soul, sight (Line 3) love, level (Line 5) quiet, candle-light (Line 6) freely, strive, Right (Line 7) Praise (Line 8) The purely, dominant figure of speech in passion, put (Line 9) the griefs, poem faith is anaphora –the use of (Line 10) my, my (Line 10) in eight lines and love, love (Line 11) in the final With, with (Line 12) lost, love (Line 12) line. This repetition builds lost, saints (Line 12) Smiles, tears (Line 13) (z sound) smiles, all, life (Line 13) theme. Browning also shall, love (Line 14) but, better (Line 14) uses alliteration, as follows: but, better, after (Line 14)

《上邪》原文及赏析

《上邪》原文及赏析

《上邪》原文及赏析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一首特别有意思的诗——《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读起来是不是特别带劲?咱们先来说说这原文。

诗一开头就是“上邪”,这俩字就像一个人扯着嗓子喊出来的,情绪特别饱满,仿佛在对老天发誓呢!“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这是多么热烈直接的表达呀,就是说我想要和你相知相爱,这份感情永远都不会衰减。

这得是多深的爱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再看后面那几句,“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想象力简直绝了!山没有了棱角,江水干涸了,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只有这些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敢和你断绝关系。

这誓言真是惊天动地,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和勇气。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对老夫妻,手牵着手慢慢地散步。

老爷爷走得有点慢,老奶奶就耐心地陪着,还时不时地帮老爷爷擦擦汗。

他们的眼神里那种温柔和爱意,就好像这首诗里说的,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分开。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上邪》,真正的爱情可能就是这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地在一起。

咱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它的语言特别质朴,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词,但就是能直直地戳进你的心窝里。

其次,它用了夸张的手法,把那些几乎不可能的自然现象都搬出来发誓,让人能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

还有啊,整首诗的节奏特别紧凑,一句接一句,不给你喘息的机会,就像主人公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心意全部说出来一样。

这首诗在古代可算是大胆奔放的代表了。

那时候,大多数诗都比较含蓄,像这种直抒胸臆的还真不多见。

所以《上邪》能流传到今天,让咱们读到,真的是一种幸运。

同学们,爱情是个很美好的东西,虽然咱们现在年纪还小,可能还不太懂。

但是通过这首诗,咱们能感受到那种纯粹、热烈的情感。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也能拥有这样真挚的感情,不管是对朋友还是亲人。

李《怨情》与勃朗宁夫人《我怎样爱你》爱情古典诗的比较.doc

李《怨情》与勃朗宁夫人《我怎样爱你》爱情古典诗的比较.doc

最好的资料送给现在奋斗的你!加油!李《怨情》与勃朗宁夫人《我怎样爱你》爱情古典诗的比较2020年4月最好的资料送给现在奋斗的你!加油!李《怨情》与勃朗宁夫人《我怎样爱你》爱情古典诗的比较本文关键词:勃朗宁,夫人,古典,爱情,怨情李《怨情》与勃朗宁夫人《我怎样爱你》爱情古典诗的比较本文简介:诗歌从古至今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伟大教育家孔子曾对诗歌的社会作用做出了高度称赞: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汉代文人更是在《毛诗序》文中对诗之功能作了更为详实的阐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李《怨情》与勃朗宁夫人《我怎样爱你》爱情古典诗的比较本文内容:诗歌从古至今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伟大教育家孔子曾对诗歌的社会作用做出了高度称赞:"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汉代文人更是在《毛诗序》文中对诗之功能作了更为详实的阐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45"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1]48美国作家及诗学教授劳伦斯·珀赖恩(LaurencePerrien)也曾这样评价诗歌的地位:"诗歌在任何时期都被认为是人类存在的核心."[2]由此可见诗歌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无可取代的位置,而爱情诗更是以其历久弥新的魅力为世人传唱,经久不衰.中西爱情诗的主题大都是歌颂男女之间纯真烂漫、至死不渝的感情,都表达了人类纯洁、高尚的精神追求;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承、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差异,中西方爱情诗也风格迥异,各领风骚.本文以李白的《怨情》与勃朗宁夫人的《我怎样爱你》为例,辅以其他几首中西方古典经典爱情诗,试从创作动机、作品主题及诗风和手法这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古典爱情诗的差异,以期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其不可言传的奥妙之处.一、创作动机:"怨"诗与"慕"诗中国古典爱情诗善于"怨",大多写于婚后.诗中女子借表达对丈夫的真情切意,来抒发离别之哀怨抑或相思之苦,更有宣泄弃妇之怨恨、物是人非的幽怨之情.如[3]291: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虽只有二十字,语言亦平浅简易,却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一个泪眼未干、凄惨落寞的少妇深锁眉头、苦等夫君的画面,实在令人动容.美人儿卷起珠帘巴望着离别的人儿早日归来,就这样一直坐在深闺里不曾舒展眉头;因思念之深不禁流下眼泪,心上的人儿啊到底何日归来?全诗不见"怨"字却把怨情抒发地淋漓尽致、意味深长,尤其是第二句的"深"字和最后一句的"恨"字:"深"容易使人联想到庭院深深、深闺等,冷清寂寥之意不言而喻,而此处"深"字更暗指女子等待时间之久,随之流露的怨气亦可见一斑;"恨"字实为相思之意,明明是浓浓的思念,诗人却冠以"恨"之假名,恰到好处地刻画出了恋爱中的女子由于苦苦等待爱人无果而生出怨恨之情.与中国的"怨"诗不同,西方爱情诗最善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勃朗宁及其夫人等人的短诗都达到了"慕"的胜境,此处即以勃朗宁夫人(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极富盛名的《我怎样爱你?》("How Do I Love Thee?")[4]为例: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深邃、宽广、和高度--正象我探求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不加思虑地爱你,就象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我纯洁地爱你,象他们在赞美前低头.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以满怀热情,就象往日满腔的辛酸;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而消逝的爱慕.我爱你以我终生的呼吸,微笑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这首诗是白朗宁夫人写给自己丈夫的一首情诗,她直言不讳地对爱人表达自己诚挚而热烈的爱意:"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深邃、宽广、和高度……/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爱你以我终生的呼吸,微笑和泪珠";诗人更是把她对丈夫的爱与对上帝和宗教的爱相提并论:"我爱你……正象我探求/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假使是上帝的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其爱慕之深溢于言表.此诗为历代人所传诵,它的首句更是被成为"英语中最着名的起首句之一".二、作品主题:现实与宗教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中指出:"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诗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纵观中国古典爱情史诗,几乎没有诗文中有宗教色彩,"这就不能不归咎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了."[5]91这一点不仅在李白《怨情》中得到体现,也在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3]266有所表现: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此诗是元稹为亡妻所作悼亡诗的第三首,诗人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人生有限,又以邓攸、潘岳自喻,表达了膝下无子的遗憾和爱妻早逝的悲痛,接着诗人寄希望于死后与爱人同葬一处以期来生再续前缘,可转瞬便思量这种幻想太过虚无缥缈、难以实现,继而陷入来生无缘再见的绝望里,最终决定彻夜不眠,用自己的思念来弥补亡妻生前所受痛苦折磨,可谓情之所深,哀痛欲绝."他生缘会更难期"一句道出了诗人不相信来生尚能同妻子重聚,等待来生再遇渺不可期.同样的观点在潘岳的《悼亡诗》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诗中均有体现.而在西方诗歌中,诗人相信灵魂超越生死,有情人在天国仍会重逢,天国的存在当然不容置疑.这种"有神论"的观点在上文列举过的勃朗宁夫人的《我怎样爱你?》一诗中已清晰可见,如"我爱你……正象我探求/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假使是上帝的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诗文明确表达了诗人相信上帝之存在,灵魂之不朽,真爱之永恒.此处再以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的《梦亡妻》(On His Deased Wife[6]127)中的五句为例辅证: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瑕的白璧;因此我也好想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此诗为弥尔顿梦中与亡妻重逢,醒后怅然而作.全诗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诗人拿亡妻与阿尔雪斯蒂(自我奉献与牺牲的象征)相比,诗中的净身礼("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瑕的白璧")容易使人联想到基督教中"圣徒"的形象;诗人认为妻子纯洁、神圣("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因而得以进入天堂,而诗人自身也仿佛重获光明一般(诗人曾一度失明)能再次目睹妻子芳容.诗人坚信亡妻已仙居天堂,并期待与其在天国重逢,同样的信念在其他诸多西方诗人的诗中都有体现.因此,相比而言,中国诗人比较务实,偏重人事而反对空想;西方诗人比较浪漫且富于宗教情操,中诗虽比西诗典雅却在主题上不如西诗那么宏大深远,意义非凡.三、诗风和手法:含蓄与奔放中西爱情诗在写作风格和手法上也相去甚远.在风格上,中诗尚婉约含蓄,隐情于景,如梅圣俞所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中国古诗虽主张抒情言志,却又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下提倡克制情感,所以中国爱情诗往往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手法上,中诗爱情故事的背景陪衬往往不是广袤无垠的大自然景观而是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花前月下、深闺绣阁,这些场景往往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以上文提到过的李白《怨情》一诗为例,首句和第二句中出现的"卷珠帘"及"深坐"都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人儿独坐深闺,冷清惹人怜的画面,而三、四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更让人想到女子泪眼朦胧,心有千千结的场景.从整首诗的背景及意境来看,着实给人以"居深闺,述怨情"的婉约含蓄之感.下文再以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菩萨蛮》[7]235为例佐证: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少妇起床、梳妆、穿衣等一系列行为,借景言情,体现了主人公孤独苦闷的心情.全诗含蓄委婉,场景亦是少妇闺房.词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评价此诗: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懒"和"迟"使读者得以洞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照镜自怜,感伤姣好容貌却人为己悦,尾句鹧鸪成双更是与她的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比继而将她的落寞孤单推向极致.与中国爱情诗的婉约柔美相比,西诗在风格上更显大胆奔放,热烈率真,诗人往往直抒胸臆,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这种感情的宣泄使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后身心舒畅,酣畅淋漓.在手法上,西诗更是体现了阳刚之美,笔调直率大胆,场景巨大铺陈.诗中常有排山倒海般的情感伴以宏大的自然景观,诸如狂风闪电、悬崖峭壁、惊涛骇浪、荒谷沙漠等等.这在前文勃朗宁夫人《我怎样爱你?》一诗中便有所体现,此诗诗风奔放热烈,文字大胆直白,如"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深邃、宽广、和高度","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不加思虑地/爱你"等等,"我爱你"这三个字眼在诗中出现多达十次,由此可见诗人对爱人的倾慕溢于言表;从诗歌背景烘托来讲,此诗虽无明确提到恢弘非凡的自然景观却也给读者营造了宏大高远的意境,这都与中国古典爱情诗中多深闺高阁的场景及温婉矜持的诗风截然不同.此处又以苏格兰着名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ARed, Red Rose"[8]188)为证:呵,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呵,我的爱人象支甜甜的曲子,奏得合拍又和谐.……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亲爱的,我永远爱你,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这是诗人写给自己恋人的一首赞美诗,表达了他对心上人炽热直白、忠贞不渝的爱恋以及对这份爱情的坚定信心.诗人把自己的恋人比作一朵娇艳的玫瑰、一首甜蜜的歌曲,又立下誓言:纵使海枯石烂,我依然爱你!最后诗人保证定不负爱人,早日归来.整首诗坦率热烈,毫不掩饰自己对恋人的歌颂、赞扬,奔放而露骨,更以大海、太阳、岩石等自然景观为衬托来表白心迹,强烈感染读者,充分体现了西方诗人"爱情是生命的动力"的观点.四、结语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古典爱情诗少了几分奔放,多了几分婉约;而西方爱情诗少了几分柔肠,多了几分刚烈.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所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5]88总之,作为人类感性的飞扬,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中西方爱情诗歌各有所长,我们理应求同存异,兼容并包,怀着更为开放的心态方能深刻领悟中西诗歌之大美.[1] 周波. 中国美学思想阐释[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2] Johnson G, Thomas R. Arp Perrine's Sound and Sense: An Introduction to Poetry [M]. Belmont: WadsworthPublishing Company, 2013.[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4] 方平.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104.[5] 朱光潜. 诗论[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朱维之. 复乐园[M]. 上海: 新文艺出版社, 1957: 127.[7] 杨蔚. 唐诗宋词点评[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235.[8] 王佐良. 英国诗选[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188.。

《上邪》赏析

《上邪》赏析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在上升的时候 当地球不再转动 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

• • • •
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 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 我,才会和他情意断绝。
• • •
啊,啊,啊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在流 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赏析
1. 梁祝 2.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3. 罗密欧与朱丽叶
• •

• • • • • • • •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谢 谢 欣 赏
儿的赤诚之心所打动,允许二人结为夫
妻,成就了一段佳话。
诗文赏析
乃 敢 与 君 绝 !
天 地 合 ,
夏 雨 雪 。
冬 雷 震 震 ,
江 水 为 竭 。
山 无 陵 ,
长 命 无 绝 衰 。
我 欲 与 上 君 邪 相 , 知 ,
《 上 邪长存此心,永不褪色。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
张 乐 陶
《 上 邪 》 赏 析
背景介绍
《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
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 她对爱人忠贞不渝的感情。指天发誓,指地
为证,要永远和爱人相亲相爱。
从艺术上看,《上邪》极富浪漫主义色 彩,激情逼人。语句短长错杂,音节短促, 字句跌宕起伏。
相传,古代有一个公主和一个青年的 军官相爱,后来,皇帝要把这个公主远 嫁到其它国家进行和亲,而那个军官也 要被派到远方的战场。在有情人决别的 时刻,公主表达自己的忠贞之情,祈求 上天和父皇成全两人。最后,皇帝被女

《上邪》诗歌原文及赏析

《上邪》诗歌原文及赏析

《上邪》诗歌原文及赏析《上邪》诗歌原文及赏析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赏析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

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

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特别出奇,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令人身临其境。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非不得已,不会轻动天的威权。

现在这位姑娘开口便言天,可想见她神情庄重,有异常重要的话要说。

果然,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几次想说而又苦于没有机会说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相知”就是相爱,相好。

姑娘经过自己的精心选择,认为这位男子确实值得相爱。

“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

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

爱情,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

姑娘当然懂得这一点,因此她要进一步表明心迹。

不过,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从反面设誓。

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

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

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

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 2010-12-17
作者简介: 万惠蓉( 1979—) ,女,重庆忠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
84
第 27 卷( 总第 217 期)
万惠蓉: “How Do I Love Thee”和《上邪》的对比赏析
伊丽莎白·勃朗宁于公元 1806 年出生在达翰 姆( 英格兰北部一郡) 。15 岁时,不幸从马背上摔下 来,跌损了脊椎,导致下肢瘫痪。从此她的生活黯然 失色。39 岁那年,伊丽莎白结识了小她 6 岁的诗人 罗伯特·勃朗宁( Robert Browning) ,她那充满着哀 怨的生命从此打开了新的一章。爱情战胜了死亡, 从死亡的阴影里救出了一个已经放弃了生命的人。 这份爱情使她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此后不久, 伊利莎白与罗伯 特 · 勃 朗 宁 结 婚 了。 然 而,伊 丽 莎 白的父亲,却不同意这场婚事。于是,这对情侣决定 出逃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浪漫的婚姻。伊丽莎白与罗 伯特·勃朗宁准备各自出发,逃往意大利,并在比萨 会合,去继续他们的生活。他们成功了。3 年后,即 1849 年,他们在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定居。伊丽 莎白送给她的丈夫一件珍贵的礼物———44 首她为 丈夫写的十四行诗,里面有开始时的怀疑,与家庭抗 争的恐惧,与爱人的甜蜜,及最终爱的胜利的喜悦。 据说这四十多首爱情十四行诗是勃朗宁夫人在婚前 的恋爱中写下的,直到婚后才悄悄放进丈夫口袋,并 说如果他不喜欢就烧掉它们。勃朗宁读后说他绝不 敢私藏莎士比亚以来所有语言中最美的十四行诗, 因此,这些诗才得以出版发行。一年后,即 1850 年, 勃朗宁夫妇出版了这 44 首诗,但做了些伪装,他们 用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 《葡 萄 牙 十 四 行 诗 集》) 为这 44 首诗命名。如此一来,读者便会接受 这些诗是由葡萄牙语翻译过来的的暗示。于是,我 们今天可以看到如此表达真情和深爱的诗句。伊丽 莎白的浪漫婚姻促成了她的,也是整个维多利亚时 代的 最 美 丽 的 爱 情 商 籁 体 诗。 正 如 罗 伯 特 所 说, 《葡萄牙人 十 四 行 诗 集 》是 自 莎 士 比 亚 以 来 英 国 最 优秀的一部个人十四行诗集。 2 汉乐府《上邪》欣赏
而中文诗歌多注重美学意境和艺术表现力,总 是用凝练的语言和充沛的感情来表现生活、友情、爱 情、死亡等。情与景,历来被看作是诗歌创作的两个 要素。清朝的谢榛语曾说: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 胚。”情因景 而 生,景 与 情 相 合,二 者 相 互 生 发 与 渗 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因景而物态化,景 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 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 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所以 中文诗歌,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描写的
而《上邪》作为汉代乐府的民歌,自然不会像十 四行诗 一 样 受 到 如 此 多 的 限 制,全 诗 只 有“雪 ”和
“绝”押运而已。但《上邪》的写作特征也是很明显 的,作 者 运 用 了 违 反 常 理 叙 述 的 方 法,与“如 何 爱 你”不同,《上邪》从反面起誓,讲述我怎样才会不爱 你。我们不难设想,这个女子是何等用心地来挑选 这五件事物。以正常的情况来看,高山不会变为平 地,江水不会枯竭,冬天会有雪纷飞,夏天会有雨飘 零,天地更不可能合为一体。女子用这五件事象征 她的爱情 以 及 她 对 爱 情 的 态 度。 “乃 敢 与 君 绝 ”实 则为“永不与君绝”。
我是怎样的爱你? 让我逐一倾诉。 我爱你爱到灵魂所及的深度、广度 和高度,在那肉眼不及的地方 我探测着人生的尽头和神恩的浩荡。 我爱你,无论是夜晚还是白昼, 如同爱我每日最不显眼的需求。 我勇敢地爱你,就像人们选择正义; 我纯洁地爱你,就像人们羞对赞誉。 我爱你,以满腔激情, 正如我曾大放悲声, 还要以童年的忠诚。我爱你 以笑容、眼泪、呼吸和生命! 啊,假如上帝愿意,当我死后 我必将更加爱你,更好地爱你。
虽然这两首描写爱情的诗歌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二 者 也 有 各 自 明 显 的 写 作 特 点。伊 丽 莎 白 的 “How Do I Love Thee”严格遵循了十四行诗的写作 特点,全诗共有十四行,每行十个音节,尾韵按照 abbaabbacdcdcd 的结构排列。修辞除了排比、层进,作 者也大量运用比喻来描述自己的情感。而且,诗歌 结尾处用两个破折号引出了最后一个 I love thee,同 时也总结了全诗。王佐良在《英 国 诗 史》中 评 说: “我自由的爱你……’,这就使情诗脱出了一般卿卿 我我的格局,而结尾处反顾童年的激情,前瞻死亡之 并非终结,使其意境深远起来。”
景物,不只对所抒之情进行规范,显示诗人思想感情 的取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感情外化、客观化 和对象化,从 而 加 强 诗 歌 的 形 象 性、具 体 性 和 生 动 性。以汉乐府名歌《上邪》为例: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乐府在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并从民间 搜集了大量 的 诗 歌 作 品,后 人 通 称 之 为“汉 乐 府 ”。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 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 另 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 为乐府民 歌。 本 篇 是 汉 乐 府 民 歌《饶 歌 》中 的 一 首 情歌,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 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 誓、直率地表 示 了“与 君 相 知,长 命 无 绝 衰 ”的 愿 望 之后,转而从“与 君 绝 ”的 角 度 落 墨,这 比 平 铺 更 有 情味。主 人 公 设 想 了 三 组 奇 特 的 自 然 变 异,作 为 “与君绝”的条件: “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 失了; “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 “天地 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 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 人公至死 不 渝 的 爱 情 强 调 得 无 以 复 加,以 至 于 把 “与君绝”的 可 能 从 根 本 上 排 除 了。 这 种 独 特 的 抒 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3 两首诗歌对比欣赏———永恒的爱情 虽然两首诗用不同的语言创作,但却有很多相 同之处。两者皆是描写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而 且相对来说都比较直接和大胆。两者都运用排比来 强调各自的爱情感觉,并且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描 写得更加有力,直到最后进入高潮。《上邪》中描述 的五件事可以分为三大类: 永久的事物,自然的规律 和宇宙的法则; “How Do I Love Thee”中 的 八 个 I love thee 也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基本需求,自由和纯 洁的需要,永远的激情,死亡与爱情。两首诗歌的首
I love thee purely,as they turn from Praise. I love thee with the passion put to use In my old griefs ,and with my childhood’s faith.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With my lost saints, - 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Smiles,tears,of all my life! - and,if God choose,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教育出版社,1997. [3]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4] 蒲度戎,彭晓华. 英美诗歌选读[M]. 重庆: 重庆大学
出版社,2000. [5] 王佐良. 英国诗史[M]. 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7.
85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 年 3 月
两句都直抒胸臆,表达主题; 两者均以自己文化中敬 仰的事物为 誓 言,《上 邪 》以 天 为 誓,十 四 行 诗 用 圣 徒对上帝的感情来作对比在结尾处写到: 如果上帝 愿意,我 死 后 会 更 加 爱 你。 以 上 帝 为 爱 情 作 见 证。 两者均用感叹句来抒发感情,上邪! 长命无绝衰! 乃敢 与 君 绝! 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Smiles, tears,of all my life! 而且,两首诗都多用短句,《上 邪》全诗仅有 35 个字,却分为 9 个诗句,平均每句话 还不到四个字; How do I love thee 全诗共有 126 个 单词,21 个标点符 号,平 均 每 句 话 也 只 有 6 个 字。 短句的运用更能强烈表现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英文诗歌中对爱情的描写大多与具体的客观世 界和诗人的现实生活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思辨性的 思考。比如,爱情与死亡的关系,是英诗中常见的主 题,以英国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 - 1861) 的《葡萄牙人十四 行诗集》(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1850) 中的第 43 首为例:
主题。
关键词: “How Do I Love Thee”; 《上邪》; 爱情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 - 5757. 2011. 03. 084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757( 2011) 03-0084-03
中文诗歌和英文诗歌各有所长,英文诗歌多为 内化的理念思考和抽象化了的感情表达,而中文诗 歌更注重抒情,强调“情景交融”。二者均能完美地 表达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和境界。诗歌描写和讴歌 的内容很多,爱情,亲情,友情,风景等。但爱情一直 是诗歌最常见的主题,中英诗歌中都有很多讴歌爱 情的脍炙 人 口 的 诗 歌。 “问 世 间 情 为 何 物,直 教 人 生死相许”让多少人为之流泪,“我的爱人像红红的 玫瑰”又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1 “How Do I Love Thee”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