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合集下载

中医药宣传内容

中医药宣传内容

中医药宣传内容
1. 中医药啊,那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就说那小小的银针,往穴位上一扎,嘿,好多病痛都能缓解甚至治好呢!你想想,头疼了,扎几针,不疼了;肩膀酸了,扎几针,轻松了。

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就像魔法一样!
2. 咱这中药,别看它味道可能不咋好,但效果那是杠杠的!你身边肯定有人感冒了喝中药治好的吧。

就好比一场战斗,西药可能是猛冲猛打,但中药是慢慢调理,直接把病邪给赶跑!我自己有次咳嗽老不好,吃了好多西药都不行,结果喝了几副中药,嘿,就好了!
3. 中医的推拿按摩可太舒服啦!当那双温暖有力的手在你身上揉捏推拿时,哇,感觉全身的疲劳都消散了!这不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超级放松的 SPA 嘛!我朋友有次工作累得不行,去做了个推拿,出来后那叫一个精神焕发呀!
4.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也很厉害呀!什么顺应季节,注意饮食起居。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嘛,就像爱护一个珍贵的宝贝一样!你说,咱要是都按照中医的方法来生活,那得多健康呀!难道我们不应该重视起来吗?
5. 中医药的食疗也是一绝呢!很多食物都有药用价值,你知道不?像那山药,能健脾益胃;还有枸杞,能养肝明目。

平时吃点这些对身体多好呀,这就像给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我妈妈经常用这些食材给我们做饭呢。

6. 再说说那中医的火罐,看着就挺有意思的。

在身上吸一吸,就能把体内的湿气啥的给拔出来!就好像一个小小的吸尘器一样。

我就见过有人拔了火罐后,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7. 所以说呀,中医药真的是太棒啦!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呀,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和福祉。

我们可要好好传承和利用它,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被埋没呀!。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一、什么是中医药1.1 中医药的定义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它以整体观念看待人体健康,强调身心的统一。

中医药的核心理念是“阴阳五行”,即平衡和谐的理论。

1.2 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方面:气血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和经络理论。

通过平衡这些理论的相互关系,中医药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维持身体的健康。

二、中医药的分类2.1 中草药•中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包括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常用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川芎等2.2 针灸•针灸是中医药的核心疗法之一•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促进自身疾病的康复•针灸疗法有悠久的历史,且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2.3 拔罐•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上罐子,利用火力形成真空效应,促进血液循环,驱除风寒湿邪•拔罐疗法常用于治疗风湿病、肩颈痛等病症2.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法也被称为推拿•中医按摩通过手法的推拿,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身体状况•中医按摩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三、中医药的应用范围3.1 常见病和慢性病中医药在常见病和慢性病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感冒、咳嗽、腹泻等普通疾病可以通过中草药调理来缓解症状。

而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则可以通过中医药来辅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3.2 妇科疾病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独到的效果。

例如,经期不调、子宫肌瘤等问题可以通过中草药来调理。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帮助妇女度过更年期的困扰。

3.3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中风后的康复、失眠和焦虑症等都可以通过中医药来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症状。

3.4 骨科疾病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是广泛的。

例如,骨折后的康复、颈椎病、腰肌劳损等都可以通过中医药来调节。

四、中医药的发展前景中医药在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一、中医药的定义和历史
⑴中医药的概念和特点
⑵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⑶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二、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⑴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
⑵阴阳五行学说
⑶中医诊断方法和辨证论治
三、中医药的主要治疗方法
⑴中药治疗
⒊⑴中草药的种类和功效
⒊⑵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⑵针灸疗法
⒊⑴针灸的原理和作用
⒊⑵常见的针灸技术和穴位选择
⑶推拿按摩疗法
⒊⑴推拿按摩的原理和作用
⒊⑵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和技巧四、中医药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⑴感冒和发热
⒋⑴中医药对感冒和发热的治疗原则
⒋⑵常用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⑵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⒋⑴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⒋⑵常用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⑶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
⒋⑴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⒋⑵常用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五、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
⑴中医药的养生理论
⑵中医药的饮食养生
⑶中医药的运动养生
六、附件
附件1:中医药常用方剂介绍
附件2:中药材名录及功效解析
附件3:典型病例分析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7年12月25日制定的中医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⑵《中医药法实施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8年8月15日制定的《中医药法》具体细则。

⑶《中医药公共服务保障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4月1日制定的中医药公共服务保障相关办法。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中医药是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它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应用。

为了促进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药,以下是一些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宣传资料。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念中医药的核心理念是“阴阳五行”,它认为人体和自然界都是由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健康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结果。

中医药通过调整阴阳、五行的平衡来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二、中医药的诊断方法中医药诊断主要依靠四诊法:望、闻、问、切。

望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外貌特征;闻指听取病人的声音、气味等;问指询问病人的症状、感受等;切指通过脉诊等手法来判断病情。

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辨证施治。

三、中药的制备和用途中药是指通过对中草药的采集、制备和配伍等工艺来治疗疾病的药物。

中草药有很多种类,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它们具有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祛风散寒等功能。

中药可以以药状、丸剂、散剂、煎剂等形式使用,可以煮水饮服、煮汤或外用。

四、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

针灸是用特殊针具刺激人体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按摩手法,调理气血、舒解疼痛;中药疗法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补益、攻下、泻疏的药物作用来治疗疾病。

五、中医药的保健作用中医药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中医药的保健方法包括:中药调理身体,如常用的人参补充体力,当归调理血脉;食疗养生,即通过适当的饮食来调节身体,如吃些养心安神的食物;按摩保健,通过按摩穴位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六、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中医药不仅在中国有很高的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很多国家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体系,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为重要的传统医学。

中医药的影响扩展到了健康保健、美容养生、康复医疗等领域。

总结:中医药是一门独特而丰富的医学体系,具有自己的理念、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

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

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它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防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自然:中医药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持身心健康。

2. 整体观念:中医药文化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 辨证论治:中医药文化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预防为主:中医药文化注重预防为主,强调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预防疾病。

5. 仁爱慈善:中医药文化强调医者仁心,以慈悲之心治疗患者,关注民生疾苦。

三、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中医药教育: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保护和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名老中医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和传承他们的经验,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3. 推广中医药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4.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医药在治疗现代疾病中的疗效和竞争力。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知识宣传

中药知识宣传

中药知识宣传
一、中药简介
中药,又称中草药,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应用,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中药并非只有中国独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草药体系,这是人类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的种类与用途
中药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常见的中药包括人参、黄芪、枸杞、当归、熟地黄、金银花、黄连等。

它们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失眠、高血压等。

同时,中药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三、中药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中药的功效主要取决于其成分和药性。

一般来说,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功效。

使用中药的方法包括煎汤、熬膏、丸剂、散剂等。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剂量。

四、中药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使用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盲目使用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次,不要过量使用中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最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中药时应特别谨慎。

此外,有些中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同时使用。

五、中药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的治疗中。

同时,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使用中药。

未来,中药将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为了普及中医药的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将以科普宣传资料的形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一、中医药的起源与概念中医药源远流长,起源于我国古代先民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总结。

其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理论以及“经络穴位”理论等。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人体内外的阴阳和五行,以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

二、中医药的基本理论1. 阴阳五行理论中医药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组成的。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维系着人体内外的平衡。

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都受到阴阳平衡的影响,失去平衡则易生疾病。

2. 气血津液理论中医药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气是生命的能量,血液是营养物质的载体,津液是人体内外的润滑物质。

气血津液的运行平稳与否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3. 经络穴位理论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称为经络。

经络相通于全身,通过经络运行的气血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提供营养和调节作用。

穴位是经络上特定的敏感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平衡。

三、中医药的特色治疗方法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植物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中草药通过调节阴阳、补益虚损等作用来治疗疾病,常以汤剂、丸剂、散剂等形式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独特疗法之一,通过使用针具刺激穴位,调节经络,引导身体恢复平衡。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疼痛、内科、妇科、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

3. 中医推拿推拿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掌法、揉法、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促进气血畅通,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中医养生中医药强调预防与治疗的结合,注重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重视饮食起居的调节,适度运动,以及心理、情绪的平衡。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最终五篇)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最终五篇)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最终五篇)第一篇: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中医中医知识宣传资料(2)中医诊病的奥妙中医作为中国人的国粹,其发展并非完全以历代知识的积累为基础,而是以不同的理论或实践模式在不同时期并行发展而成。

“师授家传”是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至今师承教育仍很受重视,中医诊断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问,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需对其如何精通,只须知其皮毛,把它当做平日里遇到的小毛病,身体出现不好端倪时查体的一种方法。

通俗意义上说就是“望闻问切”,中医诊法的其本原理是在整体观理论基础上的“司个揣内”(以表知里)、“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探测和推理,即通过诊察患者外在的表现,以推测体内五脏的变化。

我们熟悉的西医诊病,是从五脏六腑、血液神经、肌肉骨骼等客观功能上,进行客观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就病理而言,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还十分重视微生物如细菌毒素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中医医则讲究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如脉象、舌象),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的关系等。

如阴阳失调、邪正相争、气血津液失调等等。

这就是中医诊病的奥妙之处,其中尤其以阴阳失调为其最基本的病机。

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处在“阴平阳秘”的相对稳定状态。

当这种稳定状态一旦遭到破坏,人体便进入病理状态了。

譬如咳嗽;碰到西医则必先晨确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还是肺结核、甚到肺癌等等。

而中医则辩明其为外感不是内伤,如系外感则又有风寒、风热的不同,如系内伤则有肺虚、肾亏。

甚或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说法。

再如就头晕来说,西医必定先要辩明肝风等等。

家庭常见五种疾病的中医药简便防治感冒风寒感冒:适应症状: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

简便方药:生姜3袋、大枣1袋。

以100ml热水冲化均匀,趁热顿服,热捂发汗,小儿用量可酌减。

在受凉、淋雨之后,及时以生姜1袋、大枣1袋冲化热服,可振奋阳气,预防感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常见五种疾病的中医药简便防治
感冒
风寒感冒:
适应症状: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
简便方药:
生姜3袋、大枣1袋。以100ml热水冲化均匀,趁热顿服,热捂发汗,小儿用量可酌减。在受凉、淋雨之后,及时以生姜1袋、大枣1袋冲化热服,可振奋阳气,预防感冒。
痰湿咳嗽:
症状:咳嗽多痰,因痰作嗽,咳嗽重浊,痰滑易咯,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简便方药:
法半夏1袋,苦杏仁1袋,橘红1袋,茯苓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痰热咳嗽:
症状: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甚至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 作者:
———————————————————————————————— 日期:

中医中医知识宣传资料(2)
中医诊病的奥妙
中医作为中国人的国粹,其发展并非完全以历代知识的积累为基础,而是以不同的理论或实践模式在不同时期并行发展而成。“师授家传”是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至今师承教育仍很受重视,中医诊断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问,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需对其如何精通,只须知其皮毛,把它当做平日里遇到的小毛病,身体出现不好端倪时查体的一种方法。通俗意义上说就是“望闻问切”,中医诊法的其本原理是在整体观理论基础上的“司个揣内”(以表知里)、“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探测和推理,即通过诊察患者外在的表现,以推测体内五脏的变化。
4、患感冒时可有腹胀、纳差、腹泻、便秘等胃肠机能失调症状,因此饮食应素净、清淡。佐餐则宜用各种酱菜、豆腐、肉松等清淡食品。应忌食油油腻、油炸、黏滞、咸辣、过硬及海腥食物。
咳嗽
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声重,痰色稀白,容易咳出,口不渴,常兼有头痛、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等症状。舌质淡,苔溥白,脉浮。或咳嗽日轻夜重。
2、感冒时少吃抗生素。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起的,服用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出入公共场所。若有咳嗽、有痰、流鼻涕鼻塞则可依不同症状给予药物治疗以减轻不适。
3、因为感冒多伴的发热,所以应多饮水,每天摄入液体总量在2500-5000ml之间,有助于退热发汗,排除病毒。可饮用开水、清淡的菜汤以及新鲜的果汁,如西瓜汁、梨汁、甘蔗汁、藕汁等,稀饭、蛋汤、牛奶、豆浆也可。亦应多食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简便方药:
炙麻黄1袋,苦杏仁1袋,炙甘草1袋。每日一刻,以100ml热开水冲化元调匀,趁热顿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风热咳嗽:
症状:咳痰黄稠,突然发作,不易咳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常伴的发热,口渴,舌苔薄黄,脉浮。
简便方药:
桑叶1袋,菊花1袋,桔梗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匀,凉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风热感冒:
适应症侯:用于风热性质的感冒初期,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出汗、口渴、痰液粘稠呈黄色、舌苔黄等特点。
简便方药:
金银花1袋,板蓝根根1袋,野菊花1袋。以100ml温开水冲化调匀,放凉冷服。
家庭护理常识:
1、感冒期间别激烈运动。表面上看,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症状,但会埋下不上的“隐患”。因为激烈的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感冒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感冒病毒自然更加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感些,这样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任何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
简便方药:
桑白皮1袋,浙贝母1袋,桔梗1袋,橘红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咳嗽的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化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6、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中药预防。配方是:贯众1袋,防风1袋,荆芥1袋,每日一帖,连服2-3天。
7、对经常容易感冒的小儿,可每天以黄芪15克,红枣7颗,煎汁代茶,长期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泄泻
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至加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伴的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简便方药:
蕾香1袋,紫苏叶一袋,白芷1袋,茯苓1袋,厚朴一袋,每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匀,趁热顿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苦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我们熟悉的西医诊病,是从五脏六腑、血液神经、肌肉骨骼等客观功能上,进行客观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就病理而言,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还十分重视微生物如细菌毒素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中医医则讲究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如脉象、舌象),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的关系等。如阴阳失调、邪正相争、气血津液失调等等。这就是中医诊病的奥妙之处,其中尤其以阴阳失调为其最基本的病机。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处在“阴平阳秘”的相对稳定状态。当这种稳定状态一旦遭到破坏,人体便进入病理状态了。譬如咳嗽;碰到西医则必先晨确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还是肺结核、甚到肺癌等等。而中医则辩明其为外感不是内伤,如系外感则又有风寒、风热的不同,如系内伤则有肺虚、肾亏。甚或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说法。再如就头晕来说,西医必定先要辩明肝风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