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修饰

合集下载

组蛋白修饰在发生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组蛋白修饰在发生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组蛋白修饰在发生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是指对染色质上的组蛋白进行化学修饰的一类共享特征,主要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和腺苷酸化等修饰方式。

这些修饰可以通过改变组蛋白的化学性质,从而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组蛋白修饰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分化和发育、DNA复制和修复、染色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

首先,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可以松弛染色质结构,使DNA更易向转录因子提供访问位点,从而增加基因的转录活性。

而甲基化修饰则可使染色质更为紧凑,难以访问,从而抑制转录因子的结合。

这些修饰方式的协调作用,能够调节基因的开放状态和关闭状态,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模式,从而在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组蛋白修饰也参与了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调控。

乙酰化修饰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

磷酸化修饰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等过程。

泛素化修饰可以介导改变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酶的降解,从而调节细胞分化和发育。

此外,组蛋白修饰还参与了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

磷酸化修饰可以在DNA复制和DNA损伤应答过程中调节DNA复制酶和修复蛋白的活性和定位。

此外,组蛋白修饰还可以通过改变DNA结合蛋白的亲和性和结合模式,调节DNA复制和修复的进行。

最后,组蛋白修饰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许多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都存在组蛋白修饰异常。

例如,组织特异性甲基化修饰的失调会导致基因表达异常,进而引发癌症的发生。

而乙酰化修饰的异常则与炎症和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综上所述,组蛋白修饰在生物学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组蛋白修饰调节了基因的表达水平、细胞分化和发育、DNA复制和修复、染色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

组蛋白修饰在染色体功能中的作用

组蛋白修饰在染色体功能中的作用

组蛋白修饰在染色体功能中的作用组蛋白是构成染色体的主要蛋白质,它们有着重要的功能,如压缩DNA、影响转录、调节基因表达等。

然而,组蛋白中的一些修饰可以进一步调控这些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组蛋白修饰在染色体功能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是指在组蛋白分子上添加化学修饰基团,从而影响其功能和结构。

修饰可以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

乙酰化是指在组蛋白N末端的赖氨酸残基上添加乙酰化基团,这通常会解开组蛋白中的紧密结构,从而使DNA更加容易被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

甲基化是指在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上添加甲基基团。

这是一种影响基因表达的修饰。

它可以增强或减小特异转录因子对DNA结合的亲和力。

磷酸化是指添加磷酸根,这种修饰可以减弱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DNA中的染色体结构。

二、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转录中的作用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许多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染色体区域的可接近性和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亲和力。

当染色体区域上的组蛋白受到不同类型的修饰时,它们可能会显现出异构性。

这种异构性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

因此,组蛋白修饰对哪些基因被表达、哪些基因被沉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组蛋白修饰在遗传学中的作用组蛋白修饰对遗传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组蛋白修饰遗传元素可以通过染色体构象的变化,从而影响染色质的可达性和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组蛋白修饰在性质上是可以遗传的。

一些组蛋白上的化学修饰可以被记忆,并将遗传给下一代。

这种修饰不仅会影响染色质的稳定性,还可以诱导表观遗传状态的改变。

四、组蛋白修饰在发育中的作用组蛋白修饰在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实验表明,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在胚胎发育和生殖细胞发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组蛋白H3K27me3 在某些特定发育阶段与基因沉默有关。

该修饰通过影响转录因子和染色体可达性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组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蛋白质,它在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是两种常见的修饰方式,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甲基化是指在组蛋白上加上一个甲基(CH3)基团的化学修饰过程。

这个过程由一系列酶催化,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位点上进行。

甲基化可以起到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直接影响DNA的结构,抑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另一种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结合,招募特定的蛋白复合物来调节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甲基化的位点和程度可以决定基因的启动或关闭,从而影响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乙酰化是指在组蛋白上加上一个乙酰基(CH3CO)基团的修饰过程。

乙酰化主要发生在组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上,特别是赖氨酸残基。

乙酰化可以通过增加组蛋白的正电荷来改变其电荷性质,从而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乙酰化还可以提供特定的结合位点,招募其他蛋白质结合并调节基因的表达。

乙酰化的位点和程度也可以决定基因的启动或关闭,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命运。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在细胞中是高度动态的过程,可以受到内外环境的调控。

甲基化和乙酰化的酶活性可以受到DNA序列、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

这些修饰可以在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应激等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功能。

甲基化和乙酰化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癌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状态,可以揭示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基因调控的机制。

甲基化和乙酰化的异常可以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研究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对于深入了解生物学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是细胞基因表达和功能调控的重要机制。

这些修饰可以通过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命运。

研究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状态对于理解生物学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表观遗传学 第三章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学 第三章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学第三章组 蛋白修饰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组蛋白修饰的 酶类
02
表观遗传学概 述
05
组蛋白修饰的 作用机制
03
组蛋白修饰的 种类
06
组蛋白修饰与 疾病的关系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表观遗传学概述
表观遗传学的定义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型未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变化的科学。 表观遗传学主要关注DN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等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在生物体发育、肿瘤发生和神经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表观遗传学可以通过研究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来揭示遗传信息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sirtuins两类具 有不同的生物学 功能和底物特异
性。
研究意义:组蛋 白去乙酰化酶在 多种生物学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细胞分化、肿 瘤发生等是当前 表观遗传学研究
的热点之一。
组蛋白甲基化酶
定义:能够催化组蛋白甲基化反应的酶类
作用机制:通过甲基化组蛋白的特定位点 调控基因的表达
种 类 : 包 括H MTs 和 HM Ts e 等
研究意义:组蛋 白泛素化在表观 遗传学中具有重 要的研究意义对 于理解生物发育、 细胞分化和疾病 发生机制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04 组蛋白修饰的酶类
组蛋白乙酰化酶
定义:组蛋白乙 酰化酶是一类能 将乙酰基团转移 至组蛋白特定位 点的酶
作用:调控基因 表达影响细胞分 化、发育和肿瘤 发生等过程
种 类 : 包 括 H Ts 和 K Ts 等 不 同 亚 型具有不同的底 物特异性和功能
与其他修饰的关系:组蛋白磷酸化可以与其他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等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基 因表达的精细调控。

组蛋白修饰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组蛋白修饰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组蛋白修饰及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DNA是我们身体中存储遗传信息的载体,但与其直接决定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更准确的是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指的是基因通过转录产生mRNA,进而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启动子附近的基序和调节元件以及转录因子等多个因素协作进行。

除了基因序列和转录因子之外,还有一种被认为对基因转录起着非常重要调控作用的分子,这就是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是一种对染色质中组蛋白进行的化学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紧密度和可达性,在基因转录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组蛋白修饰的类型组蛋白修饰主要可以分为乙酰化、甲基化和泛素化三类。

乙酰化是指赋予组蛋白乙酰基,使烟花染色质张开,基因更容易被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识别并与之相互作用。

甲基化主要指在组蛋白上加上一个或多个甲基,可以使组蛋白更紧密地缠绕成压缩染色质状态,从而阻碍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

泛素化是指将组蛋白与泛素结合,可以促进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与组蛋白结合,从而增加基因转录的可能性。

2. 组蛋白修饰的作用组蛋白修饰影响了染色质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了基因转录。

在基因转录的启动过程中,组蛋白修饰扮演着“剪刀”和“黏土”的角色。

组蛋白修饰可以将染色质张开或紧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RNA聚合酶与基因片段的接触,影响RNA聚合酶的接近和起始。

例如,在乙酰化的情况下,组蛋白具有更高的亲和力,RNA聚合酶与基因结合也会更容易。

此外,甲基化还可以影响DNA序列的可检测性,并负责调节启动子和调节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实现区分在不同组织或状态下相同DNA序列的基因的目的,从而能够通过组蛋白修饰调控基因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其次,组蛋白修饰可以协助转录因子识别和与合适的基因DNA结合;最后,可以通过调节和组织三维结构,影响转录和表达区域的相对位置。

3. 组蛋白修饰在疾病中的作用组蛋白修饰异常可以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组蛋白的修饰和功能调节

组蛋白的修饰和功能调节

组蛋白的修饰和功能调节组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占据了染色体的绝大部分。

组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包括染色质的稳定和紧密的包裹染色质,以及在基因表达中调节的重要作用。

组蛋白分子的功能表现与它们的修饰有关,这种修饰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组蛋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蛋白质家族。

它们的修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PARylation)等。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调节基因表达的能力。

其中最常见的组蛋白修饰是乙酰化和甲基化。

乙酰化是指乙酰辅酶A(acetyl-Co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醋酸基团,这个修饰可以增强染色质的松弛程度并增强基因转录的活性。

甲基化是指一种或多种甲基基团的累积,在某些情况下会抑制基因表达。

另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是泛素化。

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它可以粘附到其他蛋白质上,改变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泛素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蛋白质的降解信号,但最近研究表明,泛素化也能够影响染色质构象和基因表达级别。

此外,ADP-核糖基化也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

这个修饰会在DNA损伤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作用。

ADP-核糖基化可以调节染色质异构化结构和其他蛋白质和染色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的稳定性。

这些修饰的不同组合和位置可以调节染色质构象和功能。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乙酰化和甲基化可以有互补的效应,进一步增强或抑制基因表达。

泛素化和ADP-核糖基化也可能会影响这些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外,组蛋白修饰也可以受到其他蛋白质的调节。

例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和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是两种常见的蛋白质,它们可以控制组蛋白修饰的水平和具体位置。

这些酶类的活性变化可以通过信号通路的调节而被调控。

总之,组蛋白的修饰对于基因表达调控和染色质构象的调节非常重要。

对于我们的理解遗传和细胞增殖的过程以及一些疾病的发生可能都有重要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修饰—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学修饰—组蛋白修饰

不同组蛋白或不同残基修饰之间的调节
其他调节机制

乙酰化与甲基化 磷酸化与乙酰化 泛素化与甲基化 磷酸化与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与肿瘤
CREB结合蛋白 (CBP)
乙 酰 化 转 移 酶
E1A结合蛋白 p300(EP300)
抑制肿瘤的 生成
锌指结构220 (ZNF220)
急性进行性 髓性白血病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组蛋白修饰

翻译后修饰 多发生在组蛋白的N-端尾部 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ADP-核糖基化、泛素化和小分 子类泛素化



帮助其他蛋白质与DNA结合,调控基因转录
复杂的调节机制
同种组蛋白不同残基的一种修饰能加速或抑制另一修饰的 发生


在影响其他组蛋白残基的同时,也受到另外组蛋白残基修 饰的调节



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 饰等。
组蛋白

组蛋白(histones)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 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 白质,有六种类型:H1、H2A、H2B、H3、H4及古细菌 组蛋白,它们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
表观遗传学修饰 组蛋白修饰
郑德亮 13812509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又称“拟遗传学”、“表遗 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 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与经典孟 德尔遗传学遗传法则不相符的许多生命现象过程中逐步 发展起来的。 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某些机制所引起 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的变化。

组蛋白修饰 氨基酸

组蛋白修饰 氨基酸

组蛋白修饰氨基酸
组蛋白修饰是指影响组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化学修饰。

氨基酸是组蛋白的构成单元之一,因此组蛋白修饰也会涉及到对氨基酸的修饰。

常见的氨基酸修饰包括以下几种:
1. 乙酰化:通过给予赖氨酸或其他特定的氨基酸乙酰基而发生的修饰。

乙酰化会影响组蛋白的电荷分布和结构,进而影响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2. 甲基化:在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上加入甲基基团,这种修饰形式常出现在组蛋白的尾端。

甲基化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结构。

3. 磷酸化:将磷酸基团加到赖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上,这种修饰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酸化可以改变组蛋白的结构和亲和性。

4. 泛素化:将泛素蛋白(Ubiquitin)共价连接到赖氨酸上,泛素化是一种降解信号,它标记被修饰的组蛋白以被泛素-蛋白酶降解。

5. 糖基化:在赖氨酸、赞氨酸和脯氨酸等氨基酸上加入糖基,这种修饰通常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黏附相关。

这些氨基酸修饰能够调节组蛋白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从
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例如基因表达、染色质组装和细胞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小体的组成
核小体是染色质(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 组蛋白(histone)构成。由4种组蛋白H2A、H2B、 H3和H4, 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 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 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组蛋白与核小体
组蛋白与核小体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
蛋白修饰种类
一. 组蛋白的乙酰化 二. 组蛋白的甲基化 三. 组蛋白的磷酸化 四. 组蛋白的泛素化 五. 组蛋白的SUMO化
一、组蛋白的乙酰化
乙酰化修饰是通过组蛋白乙酰化酶的催化作用实现 的。组蛋白乙酰化酶将乙酰CoA的乙酰基转移到组蛋 白N末端尾区内赖氨酸侧链的ԑ-氨基。
完整的中期染 色体
核小体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 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 (histone)构成,是染色 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单位。
核小体由相对伸展的连接 DNA相连,形成串珠状 (称为一级结构)
核小体
二级结构是由一系列核小 体盘绕成螺旋并排列形成 30nm 纤维,在间期染色 质和有丝分裂染色体中都 可见到。
非组蛋白是指细胞核中组蛋白以外的酸性蛋白质。非组蛋 白不仅包括以DNA作为底物的酶,也包括作用于组蛋白的一 些酶, 如组蛋白甲基化酶。此外还包括DNA结合蛋白、组蛋 白结合蛋白和调节蛋白。由于非组蛋白常常与DNA或组蛋白 结合, 所以在染色质或染色体中也有非组蛋白的存在, 如染 色体骨架蛋白。
组蛋白的性质和分类
组蛋白的性质和分类
组蛋白(histones)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 质,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 加起来约为所有氨基酸残基的1/40。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成分称非组蛋白(nonhistone proteins)。绝大部分非组蛋白呈酸性,因此也称酸性蛋白质 或剩余蛋白质。
染色质
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 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 的形式。有常染色质和异 染色质之分。
常染色质:基因表达
活跃的区域,染色体结
构较为疏松
异染色质:基因表达
沉默的区域,染色体结构 致密
染色质重塑
Euchromatin: 常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 E->H或H->E称为染色质重
从组蛋白的球状域伸出的组蛋白N末端赖氨酸发生 的乙酰化修饰可以通过电荷中和的方式削弱组蛋白DNA或核小体核小体的相互作用,或引起构象的变化, 破坏稳定的核小体结构。
乙酰化修饰后的组蛋白也可以募集其他相关因子 (如转录复合物)进入到一个基因位点,从而影响转 录。
第四章 组蛋白修饰
DNA Packing
1. 如何将10,000 公里长的蚕 丝 ( 半 径 ~10-5 米)装入一个 篮 球中。
2. 蚕丝的体积: 3.14*10-3m3
3. 折叠、缠绕…
DNA双螺旋片段
形成染色质的 “串珠球”
核小体形成的 30nm染色质纤 丝
扩展的染色体 片段
中期染色体的 浓缩片段
核小体的功能
除了在细胞核里面给DNA之间的紧密结合提供支架之外,核小体对于 转录也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转录启动的初期,核小体能阻止 RNA聚合酶接近细胞不需要的成长区域。当细胞的需求发生改变的时 候,染色质重组因子能改变核小体的部位以永续它们的接近。核小体 同时还是染色质边界的标志,通过调节它们中心组蛋白的N-末端能够 携带表型遗传信息。
组蛋白的性质和分类
4. 组蛋白是已知蛋白质中最保守的
核心组蛋白高度保守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核 心组蛋白中绝大多数氨基酸都与DNA或其他组蛋白相 互作用,可置换而不引起致命变异的氨基酸残基很 少;其二是在所有的生物中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DNA 磷酸二脂骨架都是一样的。
组蛋白
为了查找不同物种的组蛋白序列以及结构信息,可以访问 组蛋白序列数据库(http://genome. nhgri. nih. gov/histones/)
1. 因为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所以能 够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形成 DNA组蛋白复合物。
2. 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
组蛋白的性质和分类
3. 有五种类型:H1 、H2A 、H2B 、H3 、H4、
组蛋白的性质和分类
H1属于另一类组蛋白,它不参加核小体的组建,在构成核 小体时起连接作用,并赋予染色质以极性。H1有一定的组织 和种属特异性。H1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在进化上也较不保 守,由20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同生物的HI序列变化较 大。在某些组织中,H1被特殊的组蛋白所取代。如成熟的鱼 类和鸟类的红细胞中H1被H5所取代,精细胞中则由精蛋白代 替。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 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 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 的盘状核心结构;146bp的 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 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 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 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 用。每个核小体DNA 和组 蛋白的含量(包括H1 在内) 大致相等。
3 0 n m 的 纤 维 状 结 构 中 的 |←二级结构→|← 一级结构 →| DNA的压缩包装比约为40。 纤丝本身再进一步压缩后, 成为常染色质的状态时, DNA的压缩包装比约为 1000。有丝分裂时染色质 进一步压缩为染色体,压 缩包装比高达8400,即只 有伸展状态时长度的万分 之一。
塑 (Chromatin Remodeling) 分子机理: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依赖于ATP的
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协同作 用。
组蛋白修饰
每个核心组蛋白都有两个结构域:
组蛋白的球形折叠区:与组蛋白间相互作用及缠 绕DNA有关
氨基末端(N末端)结构域:位于核小体的球形核心 结构以外(伸出核小体),可同其他调节蛋白和DNA 发生相互作用,并且可以发挥"信号位点"的作用, 这些位点常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组蛋白甲基转 移酶和组蛋白磷酸转移酶等作用,发生各种共价 修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