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7 敬业与乐业

合集下载

敬业与乐业(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敬业与乐业(教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精彩语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如何运用事实、道理、举例等手法进行论述。
举例:解析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道理来论证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和精彩语句,提高写作水平。
举例: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分析其表达效果,并在写作中尝试模仿运用。
(3)在写作中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解析: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仿写、修改病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敬业与乐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难点解析: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开展主题讨论、分享经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敬业与乐业》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能够从课文和实际生活中找到敬业乐业的例子,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可能是我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结合,导致他们难以消化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讲解这些概念。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敬业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和责任感,乐业则是指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它们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共37页)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 职业学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 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实验、总结、 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 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 家浜(bāng)。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 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3)论证: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对照论证等。
2.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 论)——解决问题(结论)
要证明什么(观点)
①论点
怎 样 证


议论文的三要素
证论

明证


②论据

用什么来证明 (观点)
•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
旁骛 ( wù) 佝偻 (gōu lóu )
承蜩 (tiáo ) 亵渎 ( xièdú ) 骈进 ( pián ) 强聒 (qiáng guō)
敬业乐群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 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 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行相顾 言行不互相矛盾,语言和行为相符。 强聒不舍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 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绩的少有人物。辛 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 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7 敬业与乐业
第1课时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近代学者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的过程中领悟人生价值。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要精进,则不可懈怠。职业要进步,该怎样做呢?
1.积累经典语句和格言,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重点)2.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难点)3.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素养)
总结点评 反思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与其师康有为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人类合理的生活
得出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10.齐读课文第9段,作者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生活?
11.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对“敬业精神”的理解。
敬业精神即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认真对待自己的这份职业,怀一颗崇敬之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应做的那份事情,并力求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另外,不论是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生活学习之中,也都离不开敬业精神,这是自我尽职尽责的体现,也是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4.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道理论据)。
热情的乘务员
快乐的邮递员
5.阅读第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
什么叫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敬业与乐业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敬业与乐业说课稿新人教版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敬业与乐业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并对相关术语有清晰的理解。
2.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展示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实际操作并解决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问题,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能够有效沟通并与同学合作,展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敬业与乐业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
2.技能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7 敬业与乐业(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

7 敬业与乐业(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
1、作者为何提出“有业之必要”?为了证明这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
“有业之必要”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
论据
引用孔子的话
举出百丈禅师的故事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2)有业是做人之本。
(1)无业是不可教诲的。
反面论证
正面论证
对比论证
第二部分 分析论点
课外积累
6、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梁启超)7、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8、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9、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10、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
引用这些经典名句,起什么作用?
使文章精练、典雅; 增强说服力。
佝偻丈人承蜩、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
事实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名言
道理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阅读第8自然段,回答:
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要乐业
(8)
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做工苦”
做任何事都淘神费力
与其厌恶本业,不如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敬业与乐业
论点
论述
结论
(1)
(2—8)
(9)
揭示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再读课文,深入思考,解答疑问。
1.文章中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首先阅读1~5自然段,回答:

九年级语文上册7敬业与乐业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7敬业与乐业课件
举例论证 : 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能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道理论证 :
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具有权 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有很强的论证力度。 对照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照,是 非曲直分明,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
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可以把道理讲得深 入浅出,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总 解问决题(9)总敬结业全乐业文,鼓励人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有业
孔子 百丈禅师 ( 摆事实)


1.什么叫敬业
与 乐
敬业 2.为什么该敬业 3.怎样敬业

(讲道理)
乐业 四个理由
解决问题
责 任 心 乐 趣
一:揭示中心“敬业乐业”。 (1)
二:论述敬业 和乐业的重要 性。(2-8)
论述“有业”的重要性。(2—5) 论述“敬业”的重要性。(6、7) 论述“乐业”的重要性。(8)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敬业乐群)
B: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章取义)
C: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不二法门)
D:道理极容易明白
( 理至易明 )
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强聒不舍 )
F:语言和行为相照应 ( 言行相顾 )
梁启超其人
结论(第5段)
正反(有业、无业) 道理对照论证、比 喻论证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强 调 “ 有 业 ” 的 必 要 性 人强 之调 本“
有 业 ” 是 做
问题讨论,展示
你能再为“有业之必要”再列举几条理由吗?
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课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课件》精品教学课件
①有业之必要。(2—5) ②论述要敬业。(6—7) ③论述要乐业。(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全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业 分析问题(2—8)

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9)
总结全文,勉励大家敬业乐业

课后作业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背景介绍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 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 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 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 针对性。
字词学习
承蜩( tiáo ) 佝偻( ɡōu lóu) 亵渎( xièdú) 骈进( pián ) 层累( lěi ) 赦免( shè ) 解剖( pōu ) 教诲( huì ) 罪孽( niè ) 拣择( jiǎn ) 羡慕( xiàn) 旁骛( wù ) 强聒不舍( ɡuō ) 百丈禅师( chán)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 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截取。章,篇章。例句:有的娱乐记者为了炮制新闻, 往往不顾明星的全部谈话,而是断章取义,胡乱猜测。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
3.不二来法比门: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例句:勤奋是我们获
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总的来说,议论文 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 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论证。
④对比论证:用正反相对的事物、事例进行比较。
二、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孔子言论。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不是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是讲“无业”有什么坏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敬业与乐业 分析问题 敬业之重要 分
乐业之重要
解决问题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总
教学后记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明确:
引证:引用朱子言论。
道理论证: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举例论证: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当木匠做桌子和当政治家建共和国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
反面论证:天下的第一等苦人、第二等苦人。
引证:孔子的两句话。
②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 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思路)和方法(论证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列举典型事例。
②道理论证:引用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
定理、公式等。
揭示全文论述中心——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一、1表达方式
1.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2.(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观点
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文章会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2)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①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据、亲身经历等。
【环节1:师友提高】
这节课我学会(懂得)了……
这节课我想对师傅(学友)说……
【环节2:教师提升】
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揭示全文论述中心——敬业与乐业 总
有业之必要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
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哪几个观点(分论点)?
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论点
(1)要有业 (2)要敬业 (3)要乐业
4.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4.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环节2 :教师指导】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词注音:
厌恶( wù) 禅师(chán ) 佝偻(ɡōu lóu )
骈进( pián)哭丧着脸( sānɡ) 强聒不舍 ɡuō 教诲( huì )
2.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
【环节1 :师友解惑】
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环节2 :教师释疑】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具有很鲜明的口语化特点,说说它的口语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全篇讲演词短句多,长句少。
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引用古代文句时,如果文字较深,就加以解释,化深为浅。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第一步:交流感知
第二步:研读共品
第三步:互助释疑
第四步:巩固拓展
第五步:总结提高
通过背景导入(见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环节1 :师友检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词注音:
厌恶( ) 禅师( ) 佝偻( )
骈进( ) 哭丧着脸( ) 强聒不舍( ) 教诲( )
2.交流作者,积累作家作品
3. 通读全文,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分析段落关系并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哪几个观点(分论点)?
【环节1 :师友总结】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环节2 :教师归纳】
结合上述两种说法,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用充足的论据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也可以查找对方的漏洞,千方百计地推倒对方的观点,注意要用到本节课学到的议论方法。
集体备课活页纸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节次
第 周第 节
课题
7 敬业与乐业
课时
1
课型
教读
教学目标
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