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

合集下载

畜禽肉类加工业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畜禽肉类加工业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畜禽肉类加工业行业研究分析报告市场需求是畜禽肉类加工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肉类产品的需求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于畜禽肉类加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因此,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于加工业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畜禽肉类加工业也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开放合作。

通过加强出口贸易,扩大畜禽肉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可以引进优质畜禽肉类产品和技术,促进国内畜禽肉类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产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共同研发和推广畜禽肉类加工技术和产品,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畜禽肉类加工业还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和品牌建设的挑战。

随着市场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加工业需要通过优质产品、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提升,实现差异化竞争,提高市场份额。

畜禽肉类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包括市场需求与消费升级、科技创新与智能化生产、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经营、农牧业一体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以及国际贸易与开放合作。

只有在这些方向上做出努力和创新,畜禽肉类加工业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竞争力,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畜禽肉类产品。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改善肉类产品结构(一)畜禽肉类加工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畜禽肉类加工业作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行业之一,在农业产业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肉类产品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肉类品种单一、加工方式单调以及产品附加值低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竞争力,改善肉类产品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二)增加新品种肉类产品的推广与销售改善肉类产品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新品种肉类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市场发展形势分析及主要项目调查

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市场发展形势分析及主要项目调查

第一节我国主要省区肉制品市场发展状况分析(分省区)一、山东省肉制品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分析1、山东省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动态分析我们知道山东省是肉制品加工大省,在公布的全国肉类企业50强中,山东省所占据的份额最多,接近20个。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山东省主要肉类企业的发展状况,首先是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位居全国生猪屠宰初加工制品第一位,综合实力、高温肉制品产销量第二位,综合市场占有率第三位。

公司注册商标“金锣”,金锣品牌是仅次于双汇的中国十大肉制品之一。

3月通过红筹模式以“大众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在新加坡挂牌上市,去年成功转板到香港主板上市。

山东金锣以肉制品生产为主,拥有以山东、内蒙古、湖南、四川、黑龙江等生产基地为主的生猪、肉鸡、屠宰及肉制品生产加工线。

年屠宰生猪600万头,肉鸡1500万只,生产肉制品60多万吨,为中国第二大肉类加工企业。

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180多个大中城市,有42家办事处,5000多家授权经销商,50多万家零售商和100多家专卖店。

同时公司拥有先进的电子营销系统,各种产品均可网上询盘、直接订购、自动配送。

见下图8-1,金锣屠宰产能布局情况。

相对而言,金锣的控股公司更侧重于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产业决心不如雨润和双汇,金锣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不如双汇和雨润。

见下图8-2,金锣主营收入结构。

其次在鸡肉制品方面,山东新昌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比较快,山东新昌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现拥有资产总值7亿元,员工7600人。

年可加工饲料20万吨,饲养种鸡20万套,孵化雏鸡3000万只,饲养商品鸡1600万只,加工肉鸡产品10万吨。

产品远销全国,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后,根据山东省质监局对全省肉制品生产企业进行的专项调查中,我们分析山东省有卫生许可证的321家,占调查企业总数327的98.2%;有营业执照的312家,仅有57家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取得市场准入资质。

屠宰产业调研报告

屠宰产业调研报告

屠宰产业调研报告
屠宰产业调研报告
屠宰产业是农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经过对市场调研,我们对屠宰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做以下总结。

首先,屠宰产业的现状是多样化的。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高品质、优质安全的肉食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传统的宰杀方式和设备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屠宰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升级。

同时,屠宰产业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需要进行环保性改善。

其次,屠宰产业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屠宰业存在技术瓶颈和市场竞争压力。

传统的手工宰杀方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无法满足大规模、高速度的生产需求。

另一方面,屠宰业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如屠宰场管理不规范、食品安全检测不严格等问题。

最后,屠宰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加大对屠宰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屠宰效率和品质。

例如,采用机械化屠宰设备替代传统的手工宰杀方式,实现规模化、自动化生产。

其次,要加强对屠宰场的管理和监督,完善卫生安全制度和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加强对屠宰环节的监测和抽检力度。

同时,还应鼓励屠宰企业发展绿色环保型屠宰工艺,减少废水、废气和噪音的排放。

最后,要加强与养殖业的衔接,推动良性循环发展。

综上所述,屠宰产业在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改善管理和监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屠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安全、优质的肉食产品。

2024年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2024年,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该行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事畜禽的屠宰和肉类加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持续发展。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了x%。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受益于人们对高品质、安全、营养的肉类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高品质肉类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如有机肉、绿色肉等。

这对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行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品质与安全:消费者更加重视肉类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因此,加强生鲜肉类监管、加强屠宰及加工环节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肉类加工行业也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和工艺。

如冷链物流、智能化加工设备、肉类检测技术等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多元化产品:在满足传统肉类需求的同时,饱和市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也要求行业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如推出更多新品种、新口味、方便携带的肉制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一直是该行业的主要成本之一,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2.环保压力:随着社会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面临着加强污染防治的压力。

工业化屠宰场所废弃物的处理和废气处理等环保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3.供应链安全: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涉及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养殖、屠宰、加工、运输等。

一旦一些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断裂,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供应。

四、发展建议为了应对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下为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建议:1.投入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技术更新:鉴于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企业可以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调研报告(2010年)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调研报告(2010年)

目录第一章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简介 (1)1.1 行业内产品的界定 (1)1.2 行业现状 (1)第二章市场分析 (3)2.1 市场规模 (3)2.2 进、出口情况 (3)2.2.1 进口 (3)2.2.2 出口 (4)2.3 市场竞争 (5)2.3.1 业内企业性质 (5)2.3.2 市场集中度 (6)2.3.3 竞争格局 (6)第三章国家政策及行业影响因素 (8)3.1 行业准入政策 (8)3.1.1 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8)3.1.2 辽宁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8)3.2 行业影响因素 (8)3.2.1 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8)3.2.2 “放心肉”服务体系 (8)第四章民营企业投资该行业的分析 (9)4.1 典型民营企业分析 (9)4.2 该行业基本技术和设备情况 (9)4.3 原材料及人才获取情况 (10)4.4 进入该行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1)附表国内外主要企业简介 (12)第一章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简介1.1 行业内产品的界定屠宰及肉类加工包括畜禽屠宰和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两部分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代码为135,隶属于农副食品加工业。

主要内容有:1351 畜禽屠宰指对各种畜、禽进行宰杀,以及鲜肉冷冻等保鲜活动,但不包括商业冷藏。

包括:—牛、羊、猪类的屠宰、鲜肉分割、冷藏或冷冻加工;—鸡、鸭、鹅等家禽的屠宰、鲜肉分割、冷藏或冷冻加工。

1352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指主要以各种畜、禽肉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及畜、禽副产品的加工活动。

包括:—各种畜、禽肉类的熟制品;—肉粉、肉松或肉类废料的生产;—腌、熏肉制品、干制品等的生产;—猪油或其他食用动物油脂的提炼精制;—肠衣、生皮、扯下的羊毛、绒毛等副产品;—在同一企业内进行的畜、禽肉制品的罐装加工活动。

不包括:专门企业进行的肉类、禽类罐头制造。

1.2 行业现状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雨润、双汇、金锣等上市公司均已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温火腿肠生产线、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屠宰分割生产线等,而一些小型屠宰场仍然处于“一口锅、一把刀”的落后手工屠宰状态。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全球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现状
(1)全球猪肉产量及消费量稳定增长
猪肉作为世界上最广泛食用的肉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及烹调方法多样的特点。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77%,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达11,295.80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18年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8%。

2013年-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Wind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75%,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达11,243.30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2018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

2013年-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Wind
(2)全球生猪屠宰量保持稳定
近年全球生猪屠宰量保持稳定,全球生猪屠宰量维持在12亿头至13亿头区间内。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生猪屠宰量由12.39亿头缓慢增长至12.58亿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3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屠宰国,2018年中国生猪屠宰量约占全球猪屠宰量的55%。

2013年-2018年全球生猪屠宰量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Wind。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利润水平、发展环境、壁垒、特征、行业上下游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利润水平、发展环境、壁垒、特征、行业上下游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利润水平、发展环境、壁垒、特征、行业上下游(二)行业利润水平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整体发展环境稳定,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及净利润近年来稳中有升。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相关产业政策逐步完善,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收入及利润规模有望保持稳定并有所增长。

2013年-2017年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部分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2013年-2017年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部分上市公司净利润(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三)行业发展环境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支持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属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是肉类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中国居民日常生活饮食需求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产业之一。

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2010年商务部编制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优化布局、减控总量、升级改造、规范经营为着力点,推动屠宰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定点屠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提升猪肉产品卫生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对规模化养殖的带动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的消费需求”。

2016年农业部于印发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为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为抓手,优化区域布局,统筹种养加协调发展,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屠宰管理和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屠宰行业调研报告

屠宰行业调研报告

屠宰行业调研报告屠宰行业调研报告屠宰行业是食品加工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它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养殖、屠宰和肉品加工等。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屠宰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竞争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首先,屠宰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屠宰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我国屠宰行业的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年产值逐年增长。

同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化生产成为行业的主流发展模式。

但是,目前行业中存在着规模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影响了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其次,屠宰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

目前,屠宰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屠宰企业。

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因此市场上充斥着一些规模小、技术差的小型屠宰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对市场竞争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监管政策的不断加强,行业发展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逐渐明显。

一些大型屠宰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使得竞争还相对集中化。

同时,屠宰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屠宰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正规屠宰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品质管理,确保肉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其次,环保问题是屠宰行业的社会责任之一。

行业中大量的副产品产生,如污水、动物内脏等,如果不得到合理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屠宰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采取环保措施。

综上所述,屠宰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行业企业应积极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政府应加强对屠宰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只有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屠宰行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肉类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全球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现状
(1)全球猪肉产量及消费量稳定增长
猪肉作为世界上最广泛食用的肉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及烹调方法多样
的特点。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77%,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达11,295.80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18年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8%。

2013年-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Wind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
为0.75%,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达11,243.30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2018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

2013年-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Wind
(2)全球生猪屠宰量保持稳定
近年全球生猪屠宰量保持稳定,全球生猪屠宰量维持在12亿头至13亿头区间内。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生猪屠宰量由12.39亿头缓慢增长至12.58亿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3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屠宰国,
2018年中国生猪屠宰量约占全球猪屠宰量的55%。

2013年-2018年全球生猪屠宰量情况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Wind
2、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现状
(1)中国猪肉产量及消费量近年保持稳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中国居民对肉类的需求
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国猪肉行业近年发展稳定。

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
步推进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猪肉行业仍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4%,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达5,404万吨。

最近三年,中国猪肉产量保持相对稳定。

2008年-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8年,中国猪肉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8%,2018年中国猪肉消费量达5,573万吨。

2008年-2018年中国猪肉消费量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Wind
(2)生猪及猪肉价格保持周期性波动
生猪及猪肉价格很大程度上受生猪供给节奏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

当猪
价上涨时,养殖户及养殖企业对母猪进行补栏,从而导致生猪供应增加;而生猪供
应的增加又将导致供过于求进而造成猪价下跌,养殖户及养殖企业便淘汰母猪,从
而造成生猪供应收紧,猪价回弹,周而复始形成周期。

过去10年,中国国内生猪价格一般以3~4年为一个周期。

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
统计数据,2018年4月末,中国22个主要省市生猪价格降至10.10元/公斤的低位水平,之后开始触底反弹。

截至2018年12月末,中国22个主要省市生猪价格为13.05元/公斤。

猪肉价格与生猪价格在长期涨跌趋势基本一致,短期内猪肉价格变动相较
生猪价格变动有一定滞后。

2008年-2018年中国22个省市生猪及猪肉平均价格波动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Wind
注:1)22个省市分别为上海、黑龙江、吉林、北京、江苏、山东、河南、山西、江西、浙
江、河北、广东、湖南、湖北、天津、辽宁、安徽、四川、甘肃、福建、广西、宁夏;2)中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及猪肉平均价格对应左坐标轴,猪肉与生猪的平均价差对应右
坐标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