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现代一般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炮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的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的限度。

9.泛油:泛油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0.变色:变色是指饮片的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的。

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和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煎煮法:将药材放入水中,经过煎煮煮沸、焖煮稀翻等步骤,使药材溶解、煮沸、渗透等,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2. 蒸馏法:将药材经过水蒸发而形成蒸汽,再经过冷凝形成液体,从而得到纯净的中药成分。

3. 蒸制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经过蒸煮,使药材受热、膨胀、软化,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4. 浸泡法:将药材放入酒、醋、水等液体中,经过浸泡,使药材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5. 焙炒法:将药材放入炒锅中,经过炒煮、炒制等步骤,使药材经过加热处理,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6. 曝晒法:将药材放置在阳光下暴晒,经过曝晒,使药材干燥、氧化等,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不同的药材和不同的药方可能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此外,
中药的炮制过程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比例、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是指中药在制备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加工步骤,包括选材、清洗、破碎、炮制、干燥等环节。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医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改变中药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其药效,增加其药理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且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使其更符合临床需要。

在中药炮制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如下:
1. 酒制:将药材用黄酒、白酒、米酒等酒类浸泡,使其柔软易煮、溶解、易吸收。

2. 蒸制: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使其糊化、软化,增加其药效和药性。

3. 煨制:将药材放入锅中煨煮,使其柔软易煮、减少其刺激性,增加其药效。

4. 炮制:将药材放入炮制器中,进行炮制,使其干燥、杀菌、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5. 曝晒: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曝晒,使其干燥、杀菌、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6. 焙干:将药材放入烤箱中烘烤,使其干燥、杀菌、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7. 泡制:将药材用清水泡软,使其软化、易煮、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技术的不同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性质和特点,提高药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中医药的炮制方法

中医药的炮制方法

中医药的炮制方法
中医药的炮制方法是指将草药加工成适合人体吸收和使用的药物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水煎法:将草药放入水中煎煮,使草药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取汁液服用。

2. 蒸馏法:将草药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蒸馏液中富含草药有效成分,可直接饮用或用于外用。

3. 蒸制法:将草药放入蒸锅或蒸馏器中进行蒸制,使草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提高药效。

4. 炮炙法:将草药置于火上炙烤,使草药表面出现焦黄色,增强药性和药效。

5. 炒制法:将草药放入平底锅中炒热,使草药干燥或部分变质,改变草药的属性和功效。

6. 曝晒法:将草药晒干,以去除部分水分,增加其保存期限。

7. 醇提法:将草药放入酒精或其他溶剂中浸泡,使草药有效成分溶解于酒精中,制成酊剂。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根据草药的性质和用途进行选择,以达到提高药效、改变性质、增加稳定性等目的。

炮制方法的使用经验也是中医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药材进行烘焙、炮制、炙烤等处理,使其产生新的化学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一、浸泡法:即将干燥的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再提取出来进行炮制,适用于各种药材。

二、熏制法:将干燥的药材置于熏蒸室中,采用炉火熏蒸的方法进行炮制。

三、酒蒸法:用白酒蒸煮药材,将酒杀菌后使药材沾染酒味,增强药效以及让病人服用时口感更好。

四、焙烤法:即把药材放在火炉中炙烤,使其干燥烤熟,增强药性。

五、爆炒法:用铁锅将药材加热至露出微黄色或微褐色色泽,火候需要掌握好,否则会使药材糊化、失去药效。

六、红晒法:即将药材晾晒至红色,适用于逍遥散、桂枝、川芎等药
材的炮制。

七、牛奶蒸煮法:将药材放入牛奶中蒸煮,增强药材的香味和口感,
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等病人。

八、对炙法:即将两种或以上的药材放在一起,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下炙制。

九、石灰水煮法:将药材和石灰水煮沸,使药材柔软、易吸收,并能
改善病人胃口。

十、淫羊藿醋浸法:将淫羊藿浸泡于醋中进行炮制,适用于肝阳上亢、内分泌失调等病人。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炮制方法多样,需要我
们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药效,并对治疗疾病产生积极意义。

中药炮制方法汇总

中药炮制方法汇总

中药炮制方法汇总中药炮制是指将天然药材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具备一定的医疗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

中药炮制的方法非常丰富,下面将针对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进行汇总介绍。

1.酒制:将中药材与白酒、红酒等高度酒精溶液浸泡,通常时间为数天到数月。

酒制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强活性,同时也能消除药材的寒凉之性。

2.水煎浸制:将中药材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泡液和药材一起煎煮,直至液体浓缩成药汁。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矿藏更深层次的中药材,以及一些有效成分不易溶于醇类溶剂的中药材。

3.蒸制: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蒸煮,蒸发杂质,提取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蒸制可以降低毒性,增加安全性。

4.炒制: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砂锅中进行炒制,常常会加入一些辅助炒制的物质,如食盐、糖等。

炒制可以增加药材的活性,改善药材的外观、气味和味道。

5.曝晒:将中药材晒干在阳光下,以减少水分含量,同时也能通过太阳光的紫外线杀死一些微生物。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一些具有潮湿性的中药材。

6.发酵:将中药材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改变药材的性质。

发酵可以增加药材的活性成分、改善其质地和口感。

7.水蒸气炙制:将中药材放入专用的炙制器中,通过水蒸气的作用使其加热,提高活性成分的释放和药效。

8.煅制: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炉中进行烧煮,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增加活性成分和药效。

9.黄漆附贴:将附于其他物质上的中药材用特定的工艺粘贴上黄漆,以增加药效和保护药物。

10.石炮制:将中药材放入石炉中进行炮制,利用高温和石材的特性提高活性成分的释放和药效。

11.水蒸气处理:将中药材用水蒸气进行处理,以改变其性质和活性,使其更适合药理和药用。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提高药效和使用效果。

不同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通过炮制可以调整中药材的药性、理化性质,减少毒性和副作用,增强其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是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处理药材的方法,旨在提高药物的药效、减轻毒性、增加稳定性,并使其更适于人体吸收。

下面是一些中药的常见炮制方式:
1. 煎煮(煎服):
•方法:将药材加水煮沸,保持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取汤液。

•适用于:多用于植物草本药,如中药汤剂。

2. 浸泡:
•方法: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溶解成药液。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较难溶解的药材,如树皮、硬块状的药材。

3. 蒸发(蒸发浓缩):
•方法:用蒸汽蒸发药材中的水分,得到药液或药膏。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去除水分、浓缩药液的药材。

4. 炮制:
•方法:用火炮制药材,通常包括清炮、焙炮等。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生药材,以增加药性或改变性状。

5. 炒制:
•方法:用锅炒制药材,改变其性质、味道和功效。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调理气味、增加稳定性的药材。

6. 曝晒:
•方法:将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干燥。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干燥的药材,如花草、叶子等。

7. 酿制:
•方法:将药材放入酒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成为酊剂。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溶解于酒精的药材,以增强药效的药材。

每一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目的,而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药材的性质、功效,以及配伍的需要。

在中医药理论中,炮制方式被认为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中药炮制方法是指将草药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强其药性或改变其性能,使其更适合治疗疾病。

以下将介绍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1. 炒制(焙制)炒制是将草药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强其功效。

例如,炒制的人参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滋补作用。

2. 蒸制蒸制是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加其药效。

蒸制可以使草药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提高疗效。

如蒸制的枸杞子可增强滋补肝肾的功效。

3. 水煮水煮是将草药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再炖煮,以提取草药的有效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多种草药,如水煮的桑叶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止咳清热的功效。

4. 捣碎捣碎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以增加其表面积,便于提取药效。

捣碎的黄连粉可以直接服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5. 曝晒曝晒是将草药放在阳光下晒干,以去除水分,增强草药的保存性能。

曝晒的天麻能够提高其镇静安神的功效。

6. 晒黑晒黑是将草药放在太阳下晒黑,以改变其性能或提高其药效。

晒黑的当归能够增强其补血活血的效果。

7. 发酵发酵是将草药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以增加其药效或改变其性质。

发酵的红曲米被广泛用于制备中药,能够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降脂作用。

8. 浸泡浸泡是将草药放入水或酒精中浸泡,以提取其有效成分。

譬如,浸泡的干姜可以用于治疗腹胀腹痛的症状。

9. 蒸馏蒸馏是将草药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以提取其纯度较高的有效成分。

蒸馏的薄荷油能够提高其镇痛和解毒的功效。

10. 醋制醋制是将草药放入醋中浸泡,以增加其酸性,提高药效。

醋制的山楂能够促进消化,改善胃口。

总结: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包括炒制、蒸制、水煮、捣碎、曝晒、晒黑、发酵、浸泡、蒸馏和醋制。

这些方法能够改变草药的性能或增强其功效,使其更适合治疗不同的疾病。

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草药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以确保炮制的草药质量和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温度宜180℃~260℃, 120℃出现大量吸热,260℃左右脱水基本完成
X射线分析法:生白矾立方晶型,枯矾六方晶型 2.抑菌及药理作用
180~260℃:枯矾与生品之间没有差异 枯矾消吐:煅枯后形成难溶性铝盐,服后与粘
膜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覆于溃疡面使不受腐蚀
,利于粘膜再生,抑制粘膜分泌和吸附肠异物, 增强止血止泻作用
水溶液中溶出的无机元素:生石膏高 方剂中存在有机酸、鞣质、维生素、生物碱等, 可使石膏在汤剂中钙的溶出量增加; 碱性物质、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可使钙离子 减少 甘草水飞,能吸附部分粘土,尤其存在于夹石、 粘土中的砷化物,可使毒性降低——甘草酸与石 膏中的钙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起增溶作用
皂矾(绿矾)
[处方用名] 皂矾/含水硫酸亚铁、煅皂矾、醋 皂矾、矾红
白矾
[成品性状] 白矾:半透明结晶块状物,无色、乳白/带微
黄。质坚而脆,气微,味微甜而涩 枯矾:呈不透明、白色、蜂窝状/海绵状固体
块状物/细粉,无结晶样物质。体轻质松手捻 易碎,味淡
[炮制作用]
生白矾擅长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 痒;能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反射性呕吐
枯矾酸寒之性,涌吐作用 ,增强了收涩 敛疮、生肌、止血化腐
第九章 煅 法
第九章 煅 法
重点药物:石膏、明矾、自然铜、磁 石、牡蛎、石决明、龙骨、炉甘石、 血余炭、棕榈、灯心、干漆
掌握各种煅法的操作要点、成品质量 及注意事项。
熟悉煅制的目的及明煅与闷煅的区别 及现代研究概况;
了解各种煅法的含义、特点
第九章 煅 法
1、含义: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 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 2、特点: 武 火 , 火 力 强 , 温 度 高 , 一 般 在 300 ~ 800℃范围,有的在900℃以上煅烧。 3、分类: 明煅法 闷煅法(密闭煅)在缺氧条件下煅制 煅淬法
生现象 ❖ 煅制温度、时间应适度 ❖加盖防爆溅
白矾
[处方用名] 白矾、明矾、枯矾 [炮制方法] 1.白矾 除去杂质,捣碎或研细。 2.枯矾 净白矾敲成小块,武火加热至熔化, 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干 燥,停火,放凉后取出,研成细粉
白矾
煅制不透——圆底锅,放矾过多,受热后 锅底层白矾先熔化,结晶水先行蒸发形成 海绵状质地疏松的枯矾,具有较强的隔热 能力,上部液态白矾很难获得较高温度, 结晶水不能及时蒸发,以致形成凉后的 “僵块”
石膏
[成品性状] 生石膏:不规则块状/粉末,白/灰/淡黄,纵 断面呈纤维状/板状,并有绢丝样光泽,半透 明。体重质坚,无臭,味淡 煅石膏:不规则块状/条状,洁白/粉白,纹 理破坏,光泽消失,不透明,表面松脆,易剥 落,质地轻松。
[炮制作用]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炮制研究] 225℃时可全部脱水 无机元素:煅石膏高
寒水石
[处方用名] 寒水石、煅寒水石 [炮制方法] 煅寒水石 武火煅至红透 [炮制作用] 生寒水石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寒水石降低大寒之性,增加收敛固涩作用
石膏
[处方用名] 生石膏(含水硫酸钙)、煅石膏 [炮制方法] 1.生石膏 原药材洗净晒干,敲成小块,除
去夹石,碾成细粉 2.煅石膏 武火加热煅至红透
龙骨
[处方用名] 龙骨、生龙骨、煅龙骨 [炮制方法] 1.龙骨 2.煅龙骨 武火加热,煅至红透 [成品性状] 龙骨: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类白/灰白/浅黄,
有的具蓝灰/红棕色纹/棕色、黄白色斑点。 质硬脆,气微,吸舌力很强
[炮制作用] 生皂矾一般不内服,多作外用洗涂剂,偏于
燥湿止痒杀虫 煅后:失水变枯,不溶于水,降低了致吐的
副作用,增强了燥湿止痒的作用
金精石
云母石
金精石 [处方用名] 金精石、金云母、煅金精石 [炮制作用] 金精石煅后质地疏松,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云母石 [处方用名] 云母、云母石、银精石、煅云母、煅银精石 [炮制作用] 临床一般不用生品 煅云母石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物的炭药
第九章 煅 法
6、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受热要均匀,煅至“存性”,植
物类药特别注意防止灰化。 必须按大小分档,使药物受热均匀,内外
一致,煅至“红透”或“酥脆”,制品必 须“存性” 各炮制品最后必须捣成细粒或研成极细粉 末才能用于调剂或制剂。
第一节 明煅法
含义: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明煅 法。 煅制目的
海浮石
鹅管石
海浮石 [处方用名] 海浮石/浮石、煅海浮石、煅浮石 [炮制作用] 生海浮石擅于清肺化痰 煅海浮石其质酥脆,便于粉碎,软坚散结力强 鹅管石 [处方用名] 鹅管石、煅鹅管石 [炮制作用] 生鹅管石擅于温肺化痰,通利乳汁
煅鹅管石易于粉碎,温肾壮阳力强
龙齿
[处方用名] 龙齿、生龙齿、青龙齿、煅龙齿 [炮制作用] 生龙齿镇惊安神,除烦解热 煅后降低寒性,缓和解热镇惊,增强收敛固涩, 有较强安神宁志功效
1.使药物质地酥脆 2.除去结晶水:白矾、硼砂等 3.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第一节 明煅法
二、操作方法 1.敞锅煅:药物置煅锅内,武火加热 2.炉膛煅:直接在炉火上煅至红透 3. 平炉煅:药物置炉膛内,翻动,煅至发红或 红透。 4.反射炉煅:
第一节 明煅法
三、注意事项 ❖ 明煅时,药物大小分档 ❖ 煅制过程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夹
第九章 煅 法
4、目的 改变其原有性状以更适合临床应用 提高了疗效或产生新的药效; 便于粉碎,以利于调剂、制剂和煎煮,并有 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第九章 煅 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适用药物: 矿物类中药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如贝壳
类药物、化石类药物等 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需要综合制炭的各
类药物 闷煅法多用于制备某些植物类和动物类药
3.工艺研究 烤箱180℃(±1℃),4h烤制品 烘箱240℃、4h,优于传统煅法 远红外,温度220℃,2h炮制品能符合指标
硼砂
[处方用名] 硼砂Na2B4O7·10H2O、月石、煅硼砂 [炮制方法] 煅硼砂 武火加热煅至鼓起小泡成雪白酥松块状 武火加热炒至鼓起小泡或雪白酥松块状 [炮制作用] 本品多生用、外用。外用清热解毒,内服 清肺化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