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文/张晓全一、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是俄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
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他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
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
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定义: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体即能引起机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
2.几个专业术语:(1)无条件刺激:不需要学习就能产生反应的刺激。
比如:人或者其它高等动物饿的时候,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刺激叫作无条件刺激,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
(2)中性刺激(无关刺激),也叫信号:与反应无关的刺激。
比如:当狗进食之前,摇响的铃声就属于中性刺激。
(3)条件刺激:经过一段训练后,中性刺激单独呈现就能引起反应,这时,中性刺激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就变成了条件反射,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传入的非条件刺激信息和条件刺激的信息,在各级中枢之间建立 了暂时性的功能,在人类和高等动物这种暂时性功能,必须通过大脑皮层才能建立起来。
特殊类别
事件背景
关键条件
1954年斯金纳B. F. Skinner提出。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有机体“知道”行为 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
生物学意义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前者的数目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 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还在远方的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大的 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理论

(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论的学习实质
• 经典条件作用之所以是学习理论中的基础实验,它的 重要性和基础性体现在:
• 一、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这是条件刺激取 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获得过程;
• 二、解释了泛化,这是人或动物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扩 展运用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
• 第一阶段:无条件刺激:自己不会解答 问题或是解答不好;无条件反应:紧张 。 第二阶段:中性刺激:课堂提问 第三阶段: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 ,就可能产生无条件反应。由于学生对 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或 是由于自己语言组织能力欠缺等因素, 自己不能很好的回答提出的问题,
• 因此学生就会害怕自己被点名回答问题 ,害怕如果自己回答的不好或是回答不 上来会让自己很难堪,会受到老师和同 学另类的眼光,从而在课堂提问时就会 感到紧张。这也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
•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 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 应。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实际教学中分辨勇敢 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 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3.高级条件作用律
消退律: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 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 反应要困难得多。
• 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
• 刺激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 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 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
获得
消退
经典条件反射 主要规律
泛化
分化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概念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概念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概念是指,当一个无条件刺激(UCS)与一个条件刺激(CS)同时出现时,UCS会引起CR(条件反射)。
这种学习过程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和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巴甫洛夫的理论认为,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和学习过程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这种联系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来建立的。
在经典条件作用中,UCS是一个自然的刺激,它会引起一个自然的反应。
例如,当一只狗闻到食物的味道时,它会流口水。
CS是一个无关的刺激,它在一开始并不会引起任何反应。
例如,当狗看到食物的盘子时,它并不会流口水。
但是,当UCS和CS同时出现时,UCS会引起CR,也就是狗流口水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通过UCS和CS之间的联系建立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和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用来解释许多行为和学习过程,例如恐惧和厌恶的形成,以及药物成瘾的形成。
例如,当一个人在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就是UCS,而吸烟的环境就是CS。
当这两个刺激同时出现时,尼古丁会引起一个愉悦的反应,这种反应是通过UCS和CS之间的联系建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联系会变得更加牢固,最终导致药物成瘾。
总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和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UCS和CS之间的联系建立CR,这种联系可以用来解释许多行为和学习过程,例如恐惧和厌恶的形成,以及药物成瘾的形成。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可真是个有趣的事情,听着就像一场科学秀。
说到巴甫洛夫,大家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他那条闻名遐迩的狗。
这只狗可不是普通的狗,它被训练得简直像个小演员,每次听到铃声就乖乖流口水。
想想看,真是有点搞笑啊,一条狗就因为一个铃声就能变成了“水龙头”。
这可不是在说笑,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魅力所在。
巴甫洛夫通过观察狗的反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在每次喂食前都响铃,慢慢地,狗就开始把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
铃声一响,肚子里的馋虫立刻就醒过来了,流口水了。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人类的习惯呢?比如每当你听到厨房的炒菜声,肚子就开始“咕咕”叫,心里已经幻想起一桌美味佳肴。
这就是条件反射在生活中的体现。
咱们都知道,条件反射可不仅仅局限在狗身上。
想想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听到妈妈的呼唤声,心里就忍不住乐开花。
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想的可不是数学作业,而是妈妈那一碗热乎乎的汤。
这种反应就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巴甫洛夫其实就是把这种现象科学化了,弄得更有条理。
条件反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普遍性。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大家都逃不开这个“规律”。
比如,很多人一闻到某种香味,就会想起小时候的某个特别的瞬间。
可能是奶奶做的点心,可能是夏天的水果摊,这些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每当这个香味一来,心里就像开了花一样,暖暖的。
这种感觉真的是奇妙,仿佛时间都倒流了,让人不由自主地想笑。
再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喝咖啡的时候,听到那咖啡机的嘶嘶声,心情瞬间就变得愉快。
就像喝了快乐水一样。
巴甫洛夫的理论恰恰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每次喝咖啡,伴随的声音和气味就悄悄在我们的脑海里埋下了印记,久而久之,这些刺激信号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你看,巴甫洛夫的研究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条件反射有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搞笑的后果。
比如,有的人一听到开门声,立刻以为是快递小哥来了,心里想着“哇,终于等到我的包裹了”。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1. 概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心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并从不同角度解析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概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重复刺激,产生了动物和人类中一种无意识的自动生理反应。
这意味着,当某种刺激与原本无条件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结合时,这种原本无条件引起反应的刺激就会引起这种反应。
巴甫洛夫的实验以狗为对象,通过喂食与响铃声的结合,使狗在听到响铃声时分泌唾液,从而建立了条件反射的理论。
3. 巴甫洛夫的实验和发现巴甫洛夫进行了许多经典的实验,通过实验证实了他的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就是对狗的实验。
他先让狗咀嚼食物,这是一种自然的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
然后他在让狗进食时,同时响起铃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当狗听到铃声时,依然会分泌唾液,即使没有食物在面前。
这就证明了巴甫洛夫的理论,也验证了条件反射的存在。
4.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意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心理学领域的意义不言而喻。
它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方法。
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行为变化的一种机理和规律。
它使心理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5.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行为疗法的启示巴甫洛夫的理论对行为疗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他的理论,人的行为可以被条件反射所改变。
行为疗法可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对于恐惧症患者可以通过曝露治疗建立条件反射来改善恐惧的行为反应。
6.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形成学生的条件反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树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信任也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
7.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现实意义的思考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我们当今的理解和治疗行为问题带来了新的启示。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有大量的人物需要理解和记忆。
今天小编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的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这一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以单选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也更加侧重考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的考查。
说到条件反射,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
看到柠檬,马上就有一股酸味涌现这就是条件反射。
而这是怎样发现这其中的奥秘的,还要从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起。
在19世纪最后的几年里,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胃反射活动时注意到一个令他心烦的现象。
他发现狗在不喂食的时候也会分泌胃液和唾液,例如在喂食之前,或看见喂养者、听见喂养者的声音时。
令他心烦是因为这会影响到有关消化分泌物的数量的数据。
但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个明显的猜测是,狗“意识”到快到进餐时间了,而这种“意识”会促成分泌物的产生。
可是,反对心理学的巴甫洛夫不会轻易相信这些关于心理意识的猜测。
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在喂食之后狗会分泌唾液;配合食物同时响起铃声的几次实验之后,狗在只听到铃声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这时候铃声就成了我们所说的条件刺激;在随后的几次实验中,巴甫洛夫发现,不仅铃声,任何视觉、听觉、嗅觉的刺激在与食物配合之后不久,都能成为对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刺激。
这就是巴布洛夫的经典条性件作用理论。
这一条件反射的研究让巴甫洛夫名声大噪。
有关的理论如下: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A.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例如:蜜蜂筑巢、迎风流泪。
B.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其中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a.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例如:望而生畏、风声鹤唳等b.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例如: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理学部分会出现有关于学习的理论,其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一般是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本文将与大家共同认识一下巴甫洛夫以及他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做过一项著名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也是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研究表明,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A.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例如迎风流泪,尝梅生津等。
B.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例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
在条件反射中,由于刺激物性质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在条件反射中,要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关键在于找准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物的性质,例如狗进食摇铃实验中,狗听到铃声开始分泌唾液,铃声是物理性刺激,因此是第一信号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级
第三级 第二级
条件反射演示(资料来源:Pavlov's Dog ()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生理现象时,把食物呈现在狗面前。 并测量其唾液分泌,通常狗吃食物才会分泌唾液。 然而,巴甫洛夫偶然发现狗尚未吃到食物,只是听到送食物的 饲养员的脚步声,便开始分泌唾液。
.
一天,郑板桥早早就等在学校门口,恭候学官 的到来。等学官骑驴走到他面前时,他走过去对 着驴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驴大叫一声,猛地跳了 起来。学官没防备,被狠狠地摔下了驴背,跌了 个鼻青脸肿。他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气急败坏 地大骂:“这头蠢驴!”
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 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 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让 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
.
泛化(generalization) :指某一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后,与 条件刺激类似的其他刺激会独自引发条件反应。 辨别(discrimination):对有关的但又不完全一样刺激给 与不同反应
泛化趋同,辨别趋异,两者构成准确精密的学习
.
3. 评价 • 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及其 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1. 经典实验 • 巴甫洛夫简介 • 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简介
• 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曾担任 俄国科学院院士。
• 1904年,由于他在消化生理学 方面的卓越研究而成为世界上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的人。
• 他最早提出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 他的科学贡献大致分为三个时
.
他发现这个学官总是骑着一头驴来上班,这头驴 就拴在学校门前的树上。于是,有一天,郑板桥拿 了一根木棍走到驴跟前,先是朝它作了一个揖,接 着照准驴屁股狠狠地打了一棍。驴疼得大叫一声, 一蹦三丈高。连续数天,郑板桥都是如此,先给驴 作个揖,然后照驴屁股狠狠地打一棍。这样一来, 这头驴只要看到郑板桥给它作揖,还没等打它,就 必定恐慌地撩蹶子蹦跳起来。
.
学习的规律
巴甫洛夫: 消退 泛化与辨 别律
.
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他的研究成果对行为主义学派有 很大的影响,如华生、 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熟能生 巧”的道理其实就可以归结为巴甫 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
.
2. 基本观点
• 学习的实质:所有学习得来的行为,只不过“是一长串的 条件反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中性刺激早
于非条件反射的时候,它才会成为条件反射,才能够激发反 射。
- 消退(extinction):这一现象发生在条件刺激多次重复 出现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时,原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逐渐减 弱直至消失,即条件刺激不再引起条件反应。
然后他做了一个实验,先给狗听一个铃声,狗没有反应,然而 再给狗铃声之后紧接着呈现食物,并经反复多次结合后,单独 听铃声而没有食物时,狗也“学会”了分泌唾液。
.
郑板桥揖驴
郑板桥早年曾在扬州官学求学。学校里有一势 利学官,每见官宦子弟,必溜须拍马,阿谀奉 承;见贫寒士子,则另换一幅面孔,必令其对 他作揖行礼,甚是傲慢。学子们都对其敢怒不 敢言。郑板桥决心教训一下这个狗官,为贫寒 学子们出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