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轮轴检修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铁路货车轮轴四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四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四级检修作业指导书4.5.1 基本作业条件4.5.1.1基本工序主要包括轴承修程判定,轴承退卸,轮对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轮对(车轴)清洗除锈,轮对分解,车轴穿透探伤检查,车轴检修,轮对(车轴)荧光磁粉探伤,车轮检修,车轴与车轮选配,轮对压装,车轮轮缘踏面加工,轮对尺寸检测,轴颈、防尘板座擦拭,轴承与轴颈、后挡与防尘板座检测与选配,轴颈、防尘板座涂脂,轴承压装,轴承压装到位检测,刻打标志板,轴承附件组装,轴向游隙检测,轴承磨合测试,轮轴涂漆,轮轴检查,轮轴支出。

4.5.1.2 主要工装设备固定式轴承退卸机、轮对(车轴)清洗除锈机、轮对(车轴)荧光磁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数控车轮车床、轮对退卸压力机、数控车床、外圆磨床、成型磨床、数控立式车床或数控镗床、轮对自动压装机或轮对自动组装单元(含专用样板轮对)、轴承附件清洗装置、轴端标记刻打机、微控轴承压装机、标志板刻打机、轴端螺栓智能力矩扳机、轴承磨合机。

4.5.1.3 主要检测器具车轴全长及轴肩距测量尺、车轴圆弧检查样板、轴端螺栓孔螺纹塞规、轴端三孔位置度综合量规、游标深度尺(深度游标卡尺)、粗糙度测量仪、粗糙度比较样块、外径千分尺、车轮检查器、轮径尺(仪)、轮对内侧距检测尺,轮位差测量尺,车轮滚动圆跳动测量器、内径千分尺(表)、标准样环、前盖、后挡检测样板(尺)、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仪、力矩扳手。

4.5.2 技术要求4.5.2.1 轮轴收入4.5.2.1.1车辆段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A),车辆工厂(公司)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D)。

4.5.2.1.2检查轮轴信息,确定轴承修程。

4.5.2.2 轴承退卸须符合第4.4.2.2条要求。

4.5.2.3 轮对技术状态检查4.5.2.3.1清除各部位表面的油漆及锈垢,车轴外露表面须露出基本金属面。

4.5.2.3.2按规定对轮对车轴施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检查和超声波探伤检查。

4.5.2.3.3检查轮对表面状态,测量轮对内侧距离、车轮直径、轮辋厚度、轮缘厚度等各部尺寸,并确定施修范围。

LZ02轮轴、轮对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

LZ02轮轴、轮对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轮轴、轮对外观检查目次一、作业介绍 (3)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4)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5)1.班前准备 (5)2.开工准备 (5)3.工序控制 (5)4.轮对外观检查 (6)5.设备故障处置 (9)6.质量反馈处置 (10)7.完工要求 (10)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11)一、作业介绍作业地点:检修车间轮轴组轮轴收入线。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RD2、RE2A、RE2B轮轴二级修、三级修轮轴、轮对外观检查及修程判断。

上道作业:轮轴收入编号。

下道作业:辐板孔检修。

人员要求:本岗位作业须由轮轴钳工完成,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人员须持证上岗。

作业主要内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开工前全面检查工具、材料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检查测量具计量检定不过期;检查轮对踏面、轮缘、幅板、轴身等进行观察时,做好前、后方轮对的安全防护;完工进行整理,清扫场地。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1.班前准备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2.开工准备按《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及材料》清单检查工装工具、样板量具及材料状态,须齐全、良好。

发生异常情况时通知工长处理。

3.工序控制检查轮轴看检修台位标识是否完整,轴身检修故障标识清晰,箭头指向故障方;检查轮轴转向是否一致,不符时信息返回转向架现车分解工序。

4.轮轴修程4.1铁路货车轮轴检修修程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一级修、二级修、三级修和四级修。

轮轴在检修车间检修包括二级修、三级修。

4.2轮轴二级修是经对轮轴外观技术状态检查,无需退卸轴承但需探伤的轮轴检修,修复后装用于段修及以下修程货车。

二级修基本检修工序为:核对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信息,轮轴收入编号,轮对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轴承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轮对收入尺寸检测,轴承开盖,轴端信息核对录入,轮轴清洗除锈,轮对荧光磁粉探伤,轮对超声波探伤,车轮轮缘踏面加工,轴承关盖,轴承磨合测试,轮轴涂漆,轮轴支出。

70t级铁路货车加强段修转向架检修作业指导书

70t级铁路货车加强段修转向架检修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转向架检修目次一、工位介绍 (1)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2)三、作业程序及标准 (3)1. 作业准备 (3)2. 综合要求 (3)3. 转向架检修 (3)4. 填写记录 (5)5. 信息处置 (5)6. 完工整理 (5)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7)五、附件 (9)1. 台帐记录填写 (9)一、工位介绍1. 作业地点:修配车间转向架检修库,车轮车间轮轴检修库。

2. 适用范围:适用于70t级铁路货车(C70、C70H、C70E、C70EH、C70E-A、C70EH-A、P70、P70H、X70、X4K、X2K、X2H)加强段修转向架检修作业。

3. 上道作业:转向架收入。

4. 下道作业:转向架支出。

5. 人员要求:经培训合格并持《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车辆钳工,探伤作业人员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6. 作业要点:6.1本作业指导书未提及的检修内容按原段修作业指导书执行。

6.2 摇枕、侧架A部位须进行干法或湿法磁粉探伤。

6.3 更换轴向橡胶垫时,须装用新品或出厂时间不超过4年且状态良好的产品。

6.4摇枕、侧架裂纹焊修及侧架承载鞍支承面、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焊修应进行平焊。

6.5同一轮对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同一转向架的轮经差不大于10mm;同一车辆轮经差不大于20mm。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三、作业程序及标准1. 作业准备1.1穿戴劳保用品。

每班开工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1.2参加点名会。

每班开工前,参加班组点名会,学习上级文电精神,接受当日工作任务,明确注意事项。

1.3 检查工装、器具状态。

按照本文“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及材料”规定的目录,检查工装、设备、量具、样板状态良好、校验合格,所需材料齐全。

2. 综合要求2.1除侧架立柱磨耗板、交叉支撑装置、伸缩式挡键、组合式斜楔主摩擦板外,凡螺栓、圆销、拉铆销、开口销组装的配件均须分解检查。

交叉杆轴向橡胶垫到期时须分解更换,交叉杆按规定检修。

铁路货车轮轴三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三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三级检修作业指导书4.4.1 基本作业条件4.4.1.1 基本工序主要包括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信息核对(车辆段),轴承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轴承退卸,轮对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轮对收入尺寸检测,轮对清洗除锈,轮对荧光磁粉探伤,轮对超声波探伤,车轮轮缘踏面加工,轮对尺寸检测,轴颈、防尘板座擦拭,轴承与轴颈、后挡与防尘板座检测与选配,轴颈、防尘板座涂脂,轴承压装,轴承压装到位检测,刻打标志板,轴承附件组装,轴向游隙检测,轴承磨合测试,轮轴涂漆,轮轴检查,轮轴支出。

4.4.1.2 主要工装设备固定式轴承退卸机、轮对清洗除锈机、轮对荧光磁粉探伤机、轮轴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数控车轮车床、轴承附件清洗装置、微控轴承压装机、标志板刻打机、轴端螺栓智能力矩扳机、轴承磨合机。

4.4.1.3 主要检测器具轴端螺栓孔螺纹塞规、轴端三孔位置度综合量规、深度游标卡尺、车轮检查器、轮径尺(仪)、粗糙度测量仪、粗糙度比较样块、轮对内侧距检测尺、轮位差测量尺、车轮滚动圆跳动测量器,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表),标准样环,前盖、后挡检测样板(尺),轴承轴向游隙测量仪、力矩扳手。

4.4.2 技术要求4.4.2.1轮轴收入及技术状态检查4.4.2.1.1车辆段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C),核对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的相应信息。

车辆工厂(公司)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D)。

4.4.2.1.2 对轮轴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确定施修范围。

(1)检查标志板、施封锁、螺栓状态良好、标记清晰;各型新造、大修轴承在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内,状态良好;确认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陷、剥离、缺损等缺陷,判断是否退卸轴承(包括单端退卸)。

(2)检查轮对表面状态,测量轮对内侧距离、车轮直径、轮辋厚度、轮缘厚度、圆周磨耗等各部尺寸。

4.4.2.2 轴承退卸4.4.2.2.1轴承退卸时应保证退卸机活塞中心与车轴中心保持一致。

4.4.2.2.2 轴承退卸时须采取措施防止磕伤轴颈和轴承。

铁路货车轮轴修理规程

铁路货车轮轴修理规程

轮轴修理规程部分2012年6.1 轮轴须与转向架分离。

分解挡键时不得伤及轴承及其附件。

6.2 滚动轴承均须退卸。

退卸前对滚动轴承进行修程判定,并按规定记录轮对、轴承信息,建立《轮轴卡片》。

6.3 轮对各部表面的油漆及锈垢须清除,车轴外露部位、车轮辐板须露出基本金属面。

6.4 车轴外露部位、加工和再加工部位、轮对须按规定进行湿法磁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检查,车轴重新组装前须进行全轴穿透探伤和湿法磁粉探伤检查。

6.5 轮对、车轴、车轮、轴承及附件须按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修理。

图样为SLH26-00-02 26的旧型前盖不得使用。

6.6 轮对须按规定分解、加工、检修及组装。

车轴轮座终加工须采用磨削加工工艺;车轴卸荷槽或轴颈根部圆弧锈蚀时须用00号砂布或粒度不小于P150的砂布蘸油打磨,打磨后凹陷深度不大于0.05mm。

6.7 轴承零部件须按规定分解、清洗、探伤、外观检查、修理和组装。

轴承清洗须采用具有清洗介质过滤功能的设备;轴承组装时,须对轴承外圈牙口配合面尺寸与密封罩配mm。

合面逐个检测,选配组装。

353130B型轴承大修、一般修后装配高为180.6 +0.71-1.516.8 轴承一般修须设置专检工序,检测器具须配置齐全。

6.9 轴承须按规定选配和压装,压装过程中须转动检查,压装后须进行压装到位检查。

6.10 轴端螺栓须集中清洗、集中检查,制造时间超过10年的轴端螺栓不得装用。

轴端螺栓安装时须使用能够计量扭力矩的装备均匀紧固。

6.11 轮对、轴承、标志板须按规定刻打、涂打标记。

6.12 轮轴组装、检修后,须在车轴轴身、防尘板座、车轮、前盖、后挡外表面非配合部位均匀涂刷醇酸清漆,车轮踏面、轮辋内、外侧面、经磷化处理且状态良好的前盖、后挡除外。

6.13 轮轴装车须符合下列要求:6.13.1 装车使用的轮轴须符合轮轴厂修质量标准。

6.13.2 同一转向架不得混装不同型号的轮轴,有特殊规定者除外。

6.13.3 同一轮对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

铁路货车轮轴二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二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二级检修作业指导书4.3.1 基本作业条件4.3.1.1基本工序主要包括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信息核对,轮轴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轮对尺寸测量,轴承开盖,轴端信息抄录,轮轴清洗除锈,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车轮轮缘踏面加工,轴承关盖,轴承磨合测试,轮轴涂漆,轮轴支出。

4.3.1.2 主要工装设备轮对清洗除锈机、轴承附件清洗装置、轮轴磁粉探伤机、轮轴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数控车轮车床、轴端螺栓智能力矩扳机、轴承磨合机。

4.3.1.3 主要检测器具车轮检查器、轮径尺(仪)、轮对内侧距检测尺、游标卡尺、粗糙度比较样块、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仪、力矩扳手。

4.3.2 技术要求4.3.2.1 轮轴收入及技术状态检查4.3.2.1.1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C),核对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的相应信息。

4.3.2.1.2 对轮轴各部位进行外观技术状态检查,确定施修范围。

(1)标志板、施封锁、螺栓状态良好、标记清晰,各型新造、大修轴承在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内,状态良好。

(2)测量轮对内侧距离、车轮直径、轮辋厚度、轮缘厚度、圆周磨耗等各部尺寸,检查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陷、剥离、缺损、碾宽等缺陷。

4.3.2.2 轮轴检修4.3.2.2.1清除轮轴各部位表面的油漆及锈垢,车轴外露表面须露出基本金属面,防尘板座及轮座外侧的外露部位除外。

4.3.2.2.2对轮轴施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检查和超声波探伤检查,对带辐板孔车轮的内侧辐板孔部位施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

4.3.2.3 车轮检修4.3.2.3.1车轮踏面及轮缘加工车轮踏面及轮缘加工须符合第4.2.2.2条的要求。

4.3.2.3.2车轮轮毂检修车轮轮毂外径面有重皮时可磨修清除,磨修深度不大于3mm。

4.3.2.3.3车轮辐板孔检修辐板孔倒圆角尺寸应大于R2mm,不符时磨修。

4.3.2.4车轴轴身检修4.3.2.4.1车轴轴身的打痕、碰伤、磨伤及电焊打火深度不大于2.5mm时,经打磨光滑,消除棱角后可继续使用。

铁路货车轮轴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4.6.1轴承一般检修4.6.1.1 基本作业条件4.6.1.1.1 基本工序清洗及分解,刻写编号,外圈除锈、磁粉探伤及清洗,零件外观检查及手工修磨,尺寸检测,刻写(打)一般检修标记,清洗及组装。

4.6.1.1.2 主要工装设备轴承密封组成分解设备、轴承零部件清洗设备、外圈除锈设备、外圈喷淋设备、外圈磁粉探伤机、轴承零部件退磁机、轴承清洗设备、密封组成或内油封组成或外油封组成压装设备、轴承注脂及匀脂机、标记刻写(打)设备。

4.6.1.1.3 主要检测器具电子秤、轴承游隙测量设备、轴承检测仪、扭矩测量机。

4.6.1.1.4 作业环境(1)轴承一般检修须在独立的生产场所内进行。

(2)轴承零部件检测间、存放间及组装间须封闭,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附件4的规定。

(3) 24h内轴承检测间、存放间及组装间的落尘量应符合附件4的规定。

(4)轴承检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应每天检查并记录;落尘量定性检查每周不少于2次,定量检查每月进行1次,且在定性检查合格后的第二天进行。

4.6.1.1.5 工序控制(1)须做到一般检修品、待大修品、报废品及不同型号的检修品相隔离。

(2)建立轴承一般检修工艺流水线,主要包括轴承清洗及分解线、轴承检测及修理线、轴承组装线。

(3)须执行原套原位检修,除密封座和中隔圈外,禁止轴承外圈、内圈及滚子进行互换和拼修。

(4)轴承搬运、清洗及检修过程中零部件不得磕碰伤,保持架不得脱落。

4.6.1.2 技术要求4.6.1.2.1 轴承清洗及分解(1)轴承清洗须采用对轴承零件无腐蚀作用的清洗介质。

(2)内圈组件的清洗温度须不大于80℃,清洗时须防止保持架磕碰伤和离心力对保持架的冲击。

(3)轴承清洗后,零件表面无明显油垢。

(4)轴承零件清洗后须进行防锈处理。

(5)分解后的油封、密封罩、密封组成(不含密封座)须报废。

4.6.1.2.2 编号轴承分解后内圈、外圈须编号,要求准确、清晰;同一套轴承两内圈组件与外圈原滚道须一一对应,不得错位。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要求 (3)3 轮轴新组装 (8)基本作业条件车轴加工车轮加工车轴、车轮选配轮对组装轴承压装4 轮轴检修 (18)综合要求一级修二级修三级修四级修轴承检修轮对检修限度轴承检修限度5 轮轴及零部件标记 (54)车轴标记车轮标记轴承标记标志板标记6 轮轴探伤 (66)综合要求探测规定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轮轴、轮对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轮轴、轮对、车轴磁粉探伤轴承零件磁粉探伤7 信息化管理 (101)综合要求输入、输出数据规范数据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与应用8 故障轴承鉴定分析 (107)9 备用轮轴管理 (109)管理机构及职责备用轮轴、轮对、车轴、车轮管理备用轴承管理10 附则 (117)TG/CL224—2016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1 总则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运载工具,轮轴是铁路货车上重要的并且是可互换的部件,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

为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要求,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统一铁路货车轮轴造修技术及管理要求,促进铁路货车修程修制发展,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铁路专业技术管理标准有关要求和铁路货车轮轴技术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是对货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轮轴技术、管理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是轮轴技术与管理的专业性文件,全面涵盖了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组装、检修、探伤技术和信息化、安全、备用轮轴等管理要求,适用于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单位对轮轴的组装、检修、探伤和管理,滚动轴承(简称轴承,下同)的一般检修、大修和压装,车轮、车轴的加工和标记,以及备用轮轴管理、轮轴信息化管理、热轴故障鉴定分析,其他要求仍执行《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和有关文件、电报规定,圆柱滚子轴承检修及组装要求执行《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货车轮轴检修作业指导书4.1 综合要求4.1.1 本章规定了铁路货车轮轴、轮对检修和轴承一般检修、大修、压装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4.1.2 轮轴检修后,须在车轴轴身和车轮表面(踏面和轮辋内、外侧面除外)均匀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一级修除外;轴承压装后,须在前盖、后挡及车轴防尘板座非配合面等部位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经磷化处理且状态良好的前盖、后挡可不再涂刷。

4.1.3轮轴、轮对、车轴及车轮吊装须采用专用吊具,严禁吊具的金属部位直接接触车轴、车轮的加工配合部位。

4.1.4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退卸:4.1.4.1 货车入修理工厂(公司)厂修时。

4.1.4.2车辆段检修的轮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4.1.4.2.1轮对需分解时。

4.1.4.2.2无标志板或标志板标记不清、打错而导致无法判断轴承首次或末次压装时间。

4.1.4.2.3新造、大修轴承在6个月内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

4.1.4.2.4轴承经技术状态检查或轴承诊断装置检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轴承(包括外圈、前盖、后挡、轴端螺栓等)有裂纹、碰伤、松动、变形和其他异状。

(2)密封罩、密封座、油封、密封组成有裂纹、碰伤、松动、变形,密封组成高于外圈端面,SKF 197726、353130B、353132A(352132A)、353132B(353132X2-2RS)型轴承密封组成中骨架与油封脱胶影响密封性能。

(3)轴承密封失效,有甩油、混砂、混水或油脂变质现象。

(4)转动轴承有异音、卡滞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5)轴承的轴向游隙大于0.75 mm;(6)电焊作业导致电流通过轴承。

(7)空车脱轨轮轴的同一转向架上的所有轴承,车辆颠覆或重车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8)轮轴上遭受水浸或火灾的轴承。

(9)发生热轴故障或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预报需退卸的轴承。

(10)使用时间达到 20 年的国产 RD 2型 40 钢车轴上的轴承。

(11)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陷深度达到2mm及以上的轮轴上的轴承。

(12)车轮踏面剥离、缺损超过运用限度的轮轴上的轴承。

(13)其他需要退卸的情况。

4.1.5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由退卸单位就地报废:4.1.5.1 大修轴承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

4.1.5.2 车辆颠覆或重车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4.1.5.3 电流通过引起局部放电造成斑点、凹槽或槽纹等表面电蚀损伤的轴承。

4.1.5.4 锈蚀严重,不能正常转动的轴承。

4.1.5.5 发生燃轴或火灾被损伤的轴承。

4.1.5.6 外圈破损的轴承。

4.1.5.7 大修轴承出现一般检修无法修复的缺陷。

4.1.5.8 内、外圈均出现制造、大修单位或时间不清的轴承。

4.1.5.9 其他无修复价值的轴承。

4.1.6 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做大修:4.1.6.1新造轴承压装后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

4.1.6.2新造轴承经外观技术状态检查、尺寸和几何公差检测,故障、缺陷超过一般检修规定,但又未达到报废条件。

4.1.7 各型新造轴承、大修、检修轴承未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须进行一般检修;但剩余寿命小于6个月者,只能做一次一般检修。

新造或大修轴承首次压装时间与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相差6个月至1年者,如不退卸,限装用于12个月内到达厂、段修期的段修车、辅修车或临修车上。

4.1.8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分解检查:4.1.8.1 轴端无组装日期或组装单位责任钢印(进口轮对除外)。

4.1.8.2 经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检查,确认有下列情况之一:4.1.8.2.1 车轴裂纹延伸至轮座或轮座裂纹。

4.1.8.2.2 车轴透声不良或难以判断。

4.1.8.2.3 镶入部接触不良。

4.1.8.3轮对内侧距离及内侧距离三处差超限。

4.1.8.4 轮对轮位差超限。

4.1.8.5 出现其他需要轮对分解的故障。

4.1.9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更换车轴:4.1.9.1 车轴无制造时间或制造单位代号。

4.1.9.2 使用时间达到20年的国产RD2型LZ40钢车轴轮对需退轮时。

4.1.9.3 使用时间达到15年的国产RD2型D1等级车轴轮对需退轮时。

4.1.9.4 车轴裂纹超限而不能修复。

4.1.9.5 经超声波探伤检查确认透声不良。

4.1.9.6 轴颈、防尘板座、轮座、轴身等有一处及以上尺寸超过规定限度而不能修复。

4.1.9.7 轴身弯曲超限。

4.1.9.8 脱轨车辆同一转向架上的车轴轴颈弯曲大于0.15mm。

4.1.9.9 轴颈由于燃轴而碾长或弯曲者。

4.1.9.10 轴颈及防尘板座有电焊打火或电蚀。

4.1.9.11 其他需要更换车轴者。

4.1.10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更换车轮:4.1.10.1 车轮轮辋厚度小于规定限度。

4.1.10.2 车轮轮辋宽度小于134mm。

4.1.10.3 轮对四级修时,车轮轮毂长度小于170mm。

4.1.10.4 车轮踏面及轮缘裂纹、缺损、剥离经旋修无法消除。

4.1.10.5 轮对四级修时,车轮标记不清。

4.1.10.6 辗钢车轮轮辋外侧及辐板上有沿圆周方向的重皮。

4.1.10.7 辗钢车轮有铲槽。

4.1.10.8 装用带辐板孔车轮的轮对分解时。

4.1.10.9 车轮轮辋裂纹无法消除或辐板、轮毂裂纹。

4.1.10.10 其他需要更换车轮者。

4.1.11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加工修理:4.1.11.1 车轮踏面剥离、擦伤、局部凹陷、碾宽、圆周磨耗超限及裂纹、缺损、粘有熔化金属。

4.1.11.2 车轮轮缘厚度超限或轮缘垂直磨耗超限,轮缘缺损、裂纹、碾堆。

4.1.11.3 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超限。

4.1.11.4 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超限。

4.1.11.5 轴颈、防尘板座有一处尺寸超限。

4.1.11.6 轴颈及防尘板座裂纹,表面有磕伤、碰伤、拉伤、划伤、凹痕、锈蚀等状态。

4.1.11.7 轴颈蹾粗。

4.1.11.8 轴身裂纹,表面有打痕、碰伤、磨伤及电焊打火等状态。

4.1.11.9 轴端螺栓孔不能起紧固作用。

4.1.11.10 中心孔损伤影响加工定位。

4.1.11.11 同一车轮滚动圆跳动量超限。

4.1.11.12 出现其他需要加工修理的缺陷。

4.2 一级修4.2.1 基本作业条件4.2.1.1 基本工序主要包括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信息核对,轮轴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车轮轮缘踏面加工。

4.2.1.2 主要工装设备数控车轮车床。

4.2.1.3 主要检测器具车轮检查器、轮径尺(仪)、轮对内侧距尺、游标卡尺、轴承轴向游隙测量仪、粗糙度比较样块。

4.2.2 技术要求4.2.2.1 轮轴收入及外观技术状态检查4.2.2.1.1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C),核对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的相应信息。

4.2.2.1.2经外观技术状态检查,仅需对车轮踏面及轮缘进行加工。

4.2.2.2 车轮踏面及轮缘加工4.2.2.2.1 车轮踏面及轮缘须按磨耗型(LM型)踏面的外形加工及测量,车轮踏面及轮缘须采用数控的方式加工,仅轮辋碾宽超限时可只旋除碾宽部分,轮缘高度须恢复到27mm ±1mm。

4.2.2.2.2车轮踏面及轮缘上裂纹、缺损、碾堆、剥离、擦伤、局部凹陷等缺陷须全部消除。

4.2.2.2.3 车轮踏面及轮缘加工后,其加工部位的表面粗糙度须达到Ra25µm,各部尺寸须符合规定限度。

轮缘外侧及踏面部位可局部留有黑皮,但连接部位须平滑过渡。

4.2.2.2.4 加工后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大于0.5mm。

4.3 二级修4.3.1 基本作业条件4.3.1.1基本工序主要包括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信息核对,轮轴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轮对尺寸测量,轴承开盖,轴端信息抄录,轮轴清洗除锈,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车轮轮缘踏面加工,轴承关盖,轴承磨合测试,轮轴涂漆,轮轴支出。

4.3.1.2 主要工装设备轮对清洗除锈机、轴承附件清洗装置、轮轴磁粉探伤机、轮轴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数控车轮车床、轴端螺栓智能力矩扳机、轴承磨合机。

4.3.1.3 主要检测器具车轮检查器、轮径尺(仪)、轮对内侧距检测尺、游标卡尺、粗糙度比较样块、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仪、力矩扳手。

4.3.2 技术要求4.3.2.1 轮轴收入及技术状态检查4.3.2.1.1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C),核对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的相应信息。

4.3.2.1.2 对轮轴各部位进行外观技术状态检查,确定施修范围。

(1)标志板、施封锁、螺栓状态良好、标记清晰,各型新造、大修轴承在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内,状态良好。

(2)测量轮对内侧距离、车轮直径、轮辋厚度、轮缘厚度、圆周磨耗等各部尺寸,检查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陷、剥离、缺损、碾宽等缺陷。

4.3.2.2 轮轴检修4.3.2.2.1清除轮轴各部位表面的油漆及锈垢,车轴外露表面须露出基本金属面,防尘板座及轮座外侧的外露部位除外。

4.3.2.2.2对轮轴施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检查和超声波探伤检查,对带辐板孔车轮的内侧辐板孔部位施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

4.3.2.3 车轮检修4.3.2.3.1车轮踏面及轮缘加工车轮踏面及轮缘加工须符合第4.2.2.2条的要求。

4.3.2.3.2车轮轮毂检修车轮轮毂外径面有重皮时可磨修清除,磨修深度不大于3mm。

4.3.2.3.3车轮辐板孔检修辐板孔倒圆角尺寸应大于R2mm,不符时磨修。

4.3.2.4车轴轴身检修4.3.2.4.1车轴轴身的打痕、碰伤、磨伤及电焊打火深度不大于2.5mm时,经打磨光滑,消除棱角后可继续使用。

4.3.2.4.2车轴轴身纵向裂纹总数不超过3条,单个长度不大于60mm,并且不在同一横断面上时可不处理。

4.3.2.5 轴承附件组装4.3.2.5.1 轴承关盖时,须安装新品防松片及原标志板,并对轴端螺栓用施封锁施封。

4.3.2.5.2螺栓组装时须在螺纹部位涂少量润滑脂,宜用智能力矩扳机均匀紧固,拧紧力矩须符合规定。

4.3.2.5.3轴端螺栓紧固后防松片的所有止耳须撬起,每组两个止耳中至少有一个须贴靠在轴端螺栓的六方平面上,防松片只可使用一次。

4.3.2.5.4施封锁上须有装用单位和施封锁制造单位代号、“D”(或“E”、“F”)代号标记,施封锁锁闭后手拉不得开锁。

4.3.2.5.5轴端螺栓须为35钢制品,螺栓头部带有锻造的35钢标记、制造年标记、制造单位代号标记。

4.3.2.6轴承磨合测试轴承须进行转速不低于200 r/min,时间不少于5min 的磨合测试。

轴承转动时不应有异音,磨合过程中应使用测温仪测试轴承温升,宜使用专用诊断测试仪器测试轴承状态,并作好记录。

磨合过程中轴承温升不应高于40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