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的定价方法及一般步骤
[全]便利店超市商品定价及分类方法管理
![[全]便利店超市商品定价及分类方法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1f4d3e9e31433238689333.png)
便利店超市商品定价及分类方法管理01商品定价1、定制价格策略低价渗透第一印像:人们对某种事物所形成的初步影像,它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市场中便利店、夫妻烟酒店竞争如此激烈,所卖商品实行普遍低价,争先恐后给消费者传达低价信号,通过低价渗透方式,让消费者口口相传,从而可以吸引大量顾客。
2、加价法顺加法进价*(1+加价率)=售价例如:购进价100元*(1+20%加价率)=120倒扣法进价/(1-加价率)=售价例如:购进价100元/(1-20%加价率)=1253、尾数定价策略指在确定零售价格时保留价格数,这可以对消费者产生如下的心理效果:便宜的心理错觉,例如9.9元的拼图就比10元的拼图容易产生低价形象。
吉祥的感觉,8代表发财,9代表最高,最好。
所以在便利店中经常会看到尾数带有8或9的零头4、错觉定价策略为了打消顾客认为促销商品的质量问题,便宜没好货的思想,就要用错觉定价来取消这样的想法。
例如:100元购买110元的商品促销活动,表面看跟打9折促销没有区别,都是让利10%,但仔细分析,直接打9折,对消费者直观感觉是在降价销售,出现“便宜没好货”的心理想法。
而100元购买110元的促销方式会让消费者感觉自己手中的货币是在升值的感觉。
5、高低价策略高低价策略其实是一种价格组合策略,按照商品属性可以分为4种:敏感性(超低价)非敏感性(贡献价)自有品牌(权变价)进口商品(超高价)总结:对于商品定价一定是“低中取低,高中超高”的目标对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市场推行差异化的价格营销策略。
以多种定价方式组合策略,可促使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得到提升,市场份额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
02商品品类管理企业经营的是商品,而顾客看到的是生活。
零售经营的目标,就是要用商品为顾客描绘一副关于生活的向往,有吸引力的图画,让生活不再单一。
品类管理,便是用商品作画的方法。
1、品类定义品类的架构是由供货商与零售商协调订定,但最主要的仍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日常超市定价方案

日常超市定价方案超市经营模式是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模式,经营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商品成本、竞争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商品的销售价格。
本文将介绍超市日常定价方案,着重分析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利润。
一、定价策略超市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 市场竞争定价此策略是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来制定商品价格,主要考虑同类商品的价格、品质、服务和促销策略等。
针对同类商品价格过高的情况,可采取降价策略,来增加销售额。
2. 成本加成定价按照商品成本计算出售价,通常是按照成本加一个固定比例的利润来定价。
此策略适用于商品名声不太好、单一品种、生产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
3. 价值定价价值定价是指根据商品的实际价值而不是成本来制定价格。
这种策略适用于品牌价值高、独特、创新的新产品。
4. 折扣定价此策略主要是为了促销,利用特价等活动来刺激消费。
一般可以采用限时折扣、满减等方式。
二、定价流程超市定价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销售目标超市定价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自身销售目标和市场需求,这将直接影响定价策略和销售价格。
2. 选定定价策略根据超市的销售目标、商品类型、成本等信息,选定最适合的定价策略。
3. 计算成本了解商品的实际成本是确定售价的关键,做好商品成本核算,并根据定价策略确定售价。
4. 进行价格调研在制定价格时,了解市场上类似商品的售价水平和活动促销策略。
5. 制定定价计划制定具体的价格计划,包括售价、促销力度和时间等。
6. 定期评估和调整定价策略定期对商品价格策略进行评估,包括销售、库存、反馈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价格定位根据不同商品的价值、需求和市场需求等情况,超市可采用以下价格定位策略:1. 高档定位适用于高档消费品,体现品牌和质量的高端价格策略。
2. 中档定位适用于市场上较普及的商品,售价相对较便宜。
3. 低档定位适用于经济实惠的商品,以价格便宜、种类多、适用面广为特点。
4. 折扣定位适用于促销策略,主要是以特价、限时折扣等方式吸引消费。
超市商品定价策略和方法

超市商品定价策略和方法走进超市,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而每一件商品的价格又是怎么定出来的呢?这可大有学问呐!你看,有些商品价格高得离谱,可还是有人愿意买单,这是为啥?这就像是舞台上的明星,虽然出场费超高,但粉丝们就是愿意追捧呀!这背后其实就是商家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握。
他们知道,有些消费者追求高品质、高档次,愿意为了那一份独特的体验付出高价。
再看看那些价格亲民的商品,就像我们身边亲切的朋友,总是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商家通过大规模采购、优化供应链等手段,降低成本,从而让这些商品能够以实惠的价格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团队合作,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还能让每个人都受益。
还有一些商品会经常搞促销活动,哇,那真的是太吸引人啦!就好像是一场欢乐的派对,大家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实惠。
商家用这种方式吸引顾客,增加销量,提高知名度。
这不是一举多得吗?那商家到底是怎么制定这些价格策略的呢?他们要考虑成本吧,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再到运输销售,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得算进去。
这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精心计算。
然后还要考虑市场竞争呀,对手的价格是多少,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些都得分析清楚。
这跟下棋一样,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而且,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呢!如果不了解消费者,怎么能制定出合适的价格呢?这就像是医生看病,得先了解病人的症状和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另外,季节变化、节日氛围等也会对商品定价产生影响哦!夏天的冷饮肯定比冬天卖得贵呀,过节的时候礼品的价格也会有所波动。
这不是很有趣吗?总之,超市商品定价策略和方法真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智慧和创意。
商家们就像一个个聪明的导演,精心编排着价格的“大戏”,而我们消费者就是观众,在这场“大戏”中体验着购物的乐趣和惊喜。
这不就是生活中的一种独特魅力吗?不用去羡慕别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超市的货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精彩和满足!。
商品定价策略和方法

商品定价策略和方法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这就像是做蛋糕,你得先把成本算清楚,然后加上你想赚的那部分钱。
比如说,做一个蛋糕成本是50元,你想赚20元,那这个蛋糕就定价70元啦。
这种方法很简单直接,适合那种成本比较好计算的商品。
像小手工店的手工艺品,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一加,再添点利润就成了价格。
不过呢,这种定价有时候可能没太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要是你定的价格比别人都高很多,哪怕你成本加利润算得明明白白,顾客也可能不买账哦。
二、竞争导向定价法。
这个呀,就有点像跟着别人跑的小尾巴。
你得看看市场上和你类似的商品都卖多少钱。
要是你的竞争对手都把某种小饰品定价在20元左右,那你也得差不多这个价,不然就可能被市场淘汰啦。
当然啦,你也可以比他们稍微便宜一点,吸引更多顾客,或者你要是有独特的优势,比如你的质量特别好,也可以比别人贵一点。
这就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找自己的位置,既不能太脱离群体,又得有点自己的特色。
三、需求导向定价法。
这就比较灵活啦。
假如你有一种特别酷的限量版运动鞋,很多年轻人都超级想要,那你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程度来定价。
如果需求特别旺盛,你就可以把价格定得高一些,反正那些粉丝们为了得到它愿意掏更多钱。
相反,如果是那种大家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你价格就得定得亲民一点。
就像下雨天的雨伞,如果是普通的下雨天,雨伞需求没那么疯狂,你价格高了就没人理你;但要是突然下暴雨,大家都着急要伞,你稍微提提价,可能还是有人会买的。
四、心理定价法。
这个可有趣啦。
比如说9.9元,明明就和10元没差多少,但是顾客就会觉得9.9元好便宜啊。
这就是利用了大家的心理。
还有那种整数定价,像一些高档商品定价1000元,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或者是尾数是8的价格,因为8在咱们这儿有发财的意思,很多人就会觉得吉利。
商家就像一个小小的心理专家,得琢磨顾客的小心思来定价呢。
商品定价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定出一个既能让自己赚钱,又能让顾客接受的好价格呢。
超市定价策略2

超市定价策略 2知识是浩瀚的海洋新世纪百货定价策略服装类价格调整策略:比例一般为40,一45,31.成本导向定价最常见的是成本加定价方法,即按商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零售价。
商品不同,加成比例也不同。
2.一般定价百货商店的商品最常见的定价方法是按照成本进行定价。
这种方法通常是按商品的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润,确定商品的零售价格,不同种类的商品,其毛利的加成比例不同。
3.新产品定价百货商店对刚上市的新产品定价,如果此类商品在商场上没有影响力,顾客对它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定价时最好是定相对较低的价,待商品为大多数顾客认识和乐意接受之后,再逐步调高销售价格(赚取应得的利润。
4.折扣定价(1)现金折扣。
在顾客进行分期付款购买时,商店对提前一次付清的顾客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
在促销活动期间,可实行现金折扣优惠。
(2)数量折扣。
百货商场可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数量给予不同的折扣。
如买1送1、买10送3等。
(3)季节折扣。
百货商场对顾客购买过季商品者,可分别实行现金折扣和数量折扣。
5.差别定价百货商场可以根据不同顾客、不同时间和场所,实行差别定价。
这中差别并不反映成本变化。
(1)顾客细分定价。
将同一种产品或服务,以不同价格销售给不同的消费群。
(2)产品形式定价。
不同的花色、式样,定不同的价格。
(3)形象定价。
对不同包装的商品,定不同的价格。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知识是浩瀚的海洋(4)地点定价。
不同销售地点定价不同,消费水平高的地方和消费水平低的地方不一样。
(5)时间定价。
不同时间定价不同。
3.心理定价(1)尾数定价法或称奇数定价法。
即不以整数定价,而以零间结尾定价。
这会使顾客产生便宜的感觉。
(2)整数定价法。
超市的定价方法

举例说明超市的定价方法:渐渐的步入消费导向的时代,市场上渐渐有啦比较,结果一些零售店为啦增加竞争力,就把大品牌或畅销的商品稍微降价,而将消费者较不敏感的商品酌予调升。
如上述A酱油为大品牌则可能以19元一瓶销售,而小品牌的B酱油也许一打进价只要170元,每瓶原以17元销售卖出,而此时可能调整为18元,此时A品牌的一打总价为19元×12(瓶)=228元,而毛利率为(228元—200元)÷228元=12.3%,而就B品牌其一打售价为18元×12瓶=216元,毛利率为(216—170元)÷216=21.3%传统的杂货店或市场,其定价的办法为“买打卖罐”,例:A酱油一打进价是200元,则每罐卖20元,我们能够算出其总售价为:20元×12(瓶)=240元,毛利率为: (240元—200元)÷240元=16.6%这种定价起因于当时市场的价格全由厂商主导者,而零售店与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
就生鲜食品,其传统的定价办法为“公斤买市斤卖”,例:1公斤用50元买的水果,则一市斤卖50元,此时其每市斤的进货成本为50元×0.5=25元。
(1市斤等于0.5公斤),其毛利率为:(50元—25元)÷50元=50%。
乍看之下,似乎毛利率很高,但由于果菜具有分级包装不易,不易保存,容易腐败的特性,在设定价格时,如果没设定这么高的毛利,可能会亏本。
通常而言,果菜因须处理,去外叶、去头、去皮或买进时斤两不足,其可用部分估计只有原先的八成,故其进货成本应先加上二成,即我们用一公斤的价格,实际上只买进啦0.8公斤的货,例一公斤用100元买人,则其实际成本应是:100元÷0.8=125元。
如果我用传统办法去卖,每市斤卖100元,而一市斤的实际成本为125元×0.5=62.5元,即指其毛利率实际仅有(100元—62.5元)÷100元=37.5%,由于以此价格出售,仍有可能会有卖不出去的损失。
日常超市定价方案

日常超市定价方案在日常生活中,超市购物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购物的过程中,除了商品的品质、口感、品牌等因素影响我们的购买决策,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在超市销售中,定价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常超市常见的定价方案。
1. 成本加价定价法成本加价定价法是将商品的成本作为基础,按照一定比率加上一定金额作为售价。
这个比率和金额通常是由超市内部决定的,不同的商品可能会有不同的比率和金额。
这种定价方法的好处是相对简单易行,不需要过多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因素,便于统一管理,但缺点是可能会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因素,导致售价不够优惠,影响销售。
2. 市场竞争定价法市场竞争定价法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商品的定价。
该定价方法要求对市场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设定商品的价格。
这种定价方法的好处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调整,更符合市场需求,也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
但缺点是这种定价方法的实行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市场分析和调查,而且对于不同的商品和不同的市场情况,需要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
3. 套餐定价法套餐定价法是将不同的商品组合成一个套餐来销售,套餐的价值要比单个商品相加的价值更低。
这种定价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提高销售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也能够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
套餐定价法的缺点是可能会降低单个商品的售价,同时也需要多重考虑,比较繁琐。
4. 传统定价法传统定价法是指根据行业、地域、企业和品牌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对货物进行定价,这种定价方法比较常见,在一些小型的超市中较为常见。
传统定价法的好处是适用面较广,并且比较稳定,但缺点是可能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因素,导致售价不够优惠,影响销售。
5. 新型定价法新型定价法是指根据数字化营销、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客户进行分析和挖掘,给出个性化的价格和推荐。
超市商品定价管理制度

超市商品定价管理制度一、概述超市商品定价管理是指超市为了保障商品销售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商品价格进行合理制定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商品价格直接影响到超市的销售额和利润率,因此合理的定价管理能够提高超市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市商品的定价行为,确保商品价格合理、公平、透明,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二、定价原则1. 公平合理:超市商品定价应基于成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价格公平合理,既能保障超市利润,又能满足顾客需求。
2. 透明公开:超市对商品价格的定价应明码标价,价格变动应及时更新,以方便顾客了解产品价格,并保持价格的透明度。
3. 差异化:超市商品应根据不同品牌、品质、型号等具体特征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价,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4. 灵活变动:超市商品定价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以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
5. 合作共赢:超市与供应商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价格政策,实现共赢,促进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定价程序1. 价格调研:超市应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市场需求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为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2. 成本核算:超市需对商品的生产、采购、运输等成本进行核算,确定商品的成本价格,为定价提供基础数据。
3. 定价策略: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价格及供应商政策等因素,确定商品价格定位策略,包括高价策略、中价策略、低价策略等。
4. 定价决策:超市应根据定价策略,结合实际销售情况和市场反馈,进行定价决策,确保定价合理和有效。
5. 价格调整:超市应定期对商品价格进行审核和调整,包括价格上涨、下调等,保持价格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
四、定价管理1. 定价监督:超市应建立定价监督机制,对商品价格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价格合理、公平,避免不当定价。
2. 价格标识:商品价格应明码标价,价格标识清晰可见,避免模糊或误导消费者的定价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市商品的定价方法及一般步骤作者:忘舒草传统的杂货店或市场,其定价的办法为“买打卖罐”,例:A酱油一打进价是200元,则每罐卖20元,我们能够算出其总售价为:20元×12(瓶)=240元,毛利率为:(240元—200元)÷240元=16.6%这种定价起因于当时市场的价格全由厂商主导者,而零售店与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
渐渐的步入消费导向的时代,市场上渐渐有啦比较,结果一些零售店为啦增加竞争力,就把大品牌或畅销的商品稍微降价,而将消费者较不敏感的商品酌予调升。
如上述A酱油为大品牌则可能以19元一瓶销售,而小品牌的B酱油也许一打进价只要170元,每瓶原以17元销售卖出,而此时可能调整为18元,此时A品牌的一打总价为19元×12(瓶)=228元,而毛利率为(228元—200元)÷228元=12.3%,而就B 品牌其一打售价为18元×12瓶=216元,毛利率为(216—170元)÷216=21.3%而就生鲜食品,其传统的定价办法为“公斤买市斤卖”,例:1公斤用50元买的水果,则一市斤卖50元,此时其每市斤的进货成本为50元×0.5=25元。
(1市斤等于0.5公斤),其毛利率为:(50元—25元)÷50元=50%。
乍看之下,似乎毛利率很高,但由于果菜具有分级包装不易,不易保存,容易腐败的特性,在设定价格时,如果没设定这么高的毛利,可能会亏本。
通常而言,果菜因须处理,去外叶、去头、去皮或买进时斤两不足,其可用部分估计只有原先的八成,故其进货成本应先加上二成,即我们用一公斤的价格,实际上只买进啦0.8公斤的货,例一公斤用100元买人,则其实际成本应是:100元÷0.8=125元。
如果我用传统办法去卖,每市斤卖100元,而一市斤的实际成本为125元×0.5=62.5元,即指其毛利率实际仅有(100元—62.5元)÷100元=37.5%,由于以此价格出售,仍有可能会有卖不出去的损失。
故订这样的毛利率还算是合理。
现在社会已进入消费者主义与竞争导向的时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但无论怎么样转变,厂商总是要将价格定在成本最大的容许值范围内。
而就现代价格的决定办法与步骤大致如下:一、确认订价目标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啦要赚取利益,故其价格订定一定牵涉到利益的回收,亦即应先找出利润目标,但要怎么样来找出这个目标呢?我们可从“损益平衡点”的观念来着手,其公式为: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1—变动成本÷销货净额)=固定营业费用÷(1—成本率)=固定营业费用÷(毛利率—变动费用率)假设一家400平米的超级市场,每个月需要500万元之费用,而超级市场平均的毛利率有20%,且变动费用率为“0”损益平衡点为:500万元/0.2=2,500万元,亦即该超市每个月要做2,500万元之营业额才不会亏本。
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家超市在商圈调查时,大概每个月可做3,000万元之生意,而该超市大概的费用支出每月需600万元,则其平均毛利率一定掌握在600万元/3,000万元=20%,才算平衡,亦即毛利率如低于20%则会产生亏损,高出才有利润。
而此损益平衡点需要的毛利率,那就我们最简单的订价基准。
如某项商品,其进货成本是80元,我们预定的毛利率是20%,则该商品的售价应为100元,则可采用以下:售价=购入成本÷(1—预定销售毛利率)=80元÷(1—0.2)=80÷0.8=100若改用传统的成本加二成的算法,则可能得出来的毛利率会降至16.67%,其算法如下:80元+(80×20%)=80+16=96元;其毛利率变成(96元—80元)÷96元=16.67%而非20%。
商品计划人员在为商品订价时,一直要在脑海里存有这个订价目标,碰到竞争或消费者无法认同这个加价率而一定削价时,一定要想方法增高其他敏感度较低的商品的售价或降低进价,以弥补亏损。
总之,整体的订价目标要高于损益平衡所需的毛利率目标,才干获取利润。
二、确认真正的成本要找出商品真正的原价,首先一定对“步留率”有所啦解。
步留率源自日本,由于中国尚未找到较合适且足以诠释其意义的用语,在此只有先予延用。
所谓步留率大多用于生鲜食品,意指生鲜食品经处理后,可贩卖的部分与原有全部之比率。
例:100公斤的高丽菜,经去外叶后,所留下来能够贩卖的只有80公斤,则80÷100=80%,其步留率那就80%。
超市各部门的经营者,都一定对蔬菜、水果、鲜鱼、肉类之步留率有深入的啦解,如此,在订价时才不会出错。
步留率虽然亦参考有关单位或同业,但在经营的进程中,仍要不断的印证。
例:我们每天都要卖吴郭鱼,只要我们啦解进货时的数量,在去鱼鳞、鱼肚后,再加以过磅,假设处理前的重量为80公斤,处理后剩65公斤,则步留率=65/80×100%=81.25%经过一段时间之总计后,我们可算出其平均值,这个平均值那就我们算出原价的依据。
如上述的吴郭鱼例子,80公斤的进价花啦2000元,进价每公斤为2000元÷80=25元,但实际上我们能够卖给消费者的只有65公斤,因此我们真正的原价是2000元÷65公斤=30.77元。
如用步留率求出原价,则其公式为原价=进价÷步留率=25÷0.8125=30.77元,一般我们在每日进货后,都一定要先将进价换算成原价,如此才不会在设定卖价时亏本。
而就干货,好些厂商为促销其商品,也有好些折让方法,例某碳酸饮料,每箱(24瓶)牌价是300元、在促销期间的优待如下:①10箱以上,每10箱送1箱②30箱以上,每箱折让5元③50箱以上,每箱折让10元④100箱以上,每箱折让20元某超市大量采购,进货100箱,则其原价应是(100箱×300元/箱—100箱×20元/箱)÷100箱+10箱(搭赠)=(30,000—2,000)÷110=254.5元/箱该碳酸饮料小量进货的成本每罐是300元÷24=12.5元,大量进货后,每罐的成本为254.5元÷24=10.6元这个价格那就前面所说的成本容许值。
在没竞争的情况下,我们仍依正常的加价率,如仍以前述的二成来计算,则12.5÷0.8=15.6元,可设定在巧或16元,在碰到竞争时,最低的价格不应再低于10.6元,如果该项商品订价仍无法与同业竞争只有另觅他途,,三、访查竞争者的价格“访价”是设定价格最好的依据。
在步入竞争导向的时代里,几乎已没哪些才是“合理的价格”,有的只是“竞争的价格”。
我们在做访价活动时,不仅要啦解同业的售价,有时甚至要啦解相近业态的售价;如超市一定啦解量贩店零售店等的卖价。
一般超市都有固定的人员在做这项工作,但从事商品计划的人员,亦须时常到其他超市或零售店去比较,一地方啦解价格,一地方也可发现几个自己尚未引进的商品,并观察出业态或商品的走势。
访价不仅要对末端的零售价格进行啦解,在生鲜食品地方,对果菜、鱼肉等市场的进货状况、拍卖行情、毛猪的牌价等都要设法去取得,以做为定价之依据。
有啦同业的价格后,如果不想引起削价竞争,则应参考多数同业的价格来订价,如果在品质或鲜度上较别家超市特殊,则因价值较高,售价也可稍为拉高。
如果从访价或竞争的角度来看,就没哪些价格政策可言啦,但商品计划人员仍要以同业的售价与自己的进价做比较,如低于我们的定价目标,则显示可能是我们的进货价格太高或我们的费用率太高,这些都值得检讨。
四、考虑环境的因素价格订定时,除啦要啦解自己本身的状况外,对自己的订价目标、产品的原价及随时在变化的四周环境,也要有很高的敏感性。
在环境地方要留意的为:(一)同业的价格动向也许表面上风平浪静,但竞争者可能随时在准备下一波的攻击。
同业在办促销活动时,除非我们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如同业用特卖,我们用抽奖,各自吸引不同阶层或不同需求的客层,否则在同业做特卖时,最好亦适度跟进,才干使自己更具竞争力。
(二)季节变化的因素在季节更替时,商品也随着改变。
如夏季来临,冷饮上场;冬季来时,火锅因应。
商品计划人员应啦解季节的变化,并借此控制消费者的需求。
要留意的是,季节性商品的推出应把握最好时机,如秋冬变化之际,第一波寒流来临时,适时推出火锅商品,必定会有不错的销售业绩,因为此时消费者的需求较高,如推出太晚,当消费者已被喂饱啦,需求的频度已降低才来推出,销售的契机就已丧失。
此外在季节更替时初推出的商品,其售价应酌予降低,借以吸引消费者的留意。
(三)气候变化的因素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的变化非常大。
尤其在夏季时,应特别留意季风动向的变化。
(四)啦解整体供需的状况当供过于求时,价格政策只能以通常的价格销售;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可适度的调高售价。
尤其生鲜果菜,常因季节更替,或气候的变化而产生供需失调。
而就其他的商品,因取代性高,较难回复到以往的“卖方市场”。
五、找出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带消费者在购买东西时,对各种商品都有其认知的价格,也那就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格范围,此即价格带。
例:消费者认知的柳丁价格每公斤不应超过20元,柑桔应在20~30元之间,芒果应在80元下列,若在这些价格带以上,这些产品可能就很难被接受。
如因泰国榴莲盛产,价格降低,以往一个榴莲在2~3公斤间,每个在超级市场须要卖80元~10元。
今年某家超市把握啦契机,乘机办啦榴莲的促销活动,以每个约30~50元的价格出售,结果平常平均每天只能卖出1~2个的榴莲,促销期间,每天可卖出20~30个。
因此有这种业绩,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已认知榴莲的价格带应有每个80元上下,现在价格带降低,使消费层面扩大。
商品计划人员在规划商品时一定要依据消费者的价格带来规划,让消费者有物超所值的感觉,这样销售的速度才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