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坏孩子_教育文摘
好孩子与坏孩子

好孩子与坏孩子好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代号,起码我不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孩子缺乏那种“邪气”,这可以暂时理解为一种欲望和实现欲望的过程中的心态和使用的一些手段,而这种“邪气”正是王者所必备的。
很多王者并不招人喜欢,他们叛逆、爱对抗、冷血、善变、不友善、强权,甚至有些黑暗和残忍,但是他们的确能干成大事。
而对于一个好孩子来说,他身上就背负了很多道德方面的限制。
脾气好、脸皮薄、爱操心、乐于助人,凡是为别人着想,有时候为了取悦别人宁愿牺牲自己,最失败的一点是,凡事不计回报。
以上种种,让好孩子在很难顺利的干成大事,自己不敢对别人说“不”,反而别人觉得你好说话,可以很容易的拒绝你。
想成为不一般的人,必须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我想,这种苦,也一定包括忍受别人的指责,指责你的自私和不道德。
而这个苦,没有“邪气”的好孩子就很难承受。
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一定要不择手段,但一定不能太在乎别人。
总个规律,就是随着太在乎别人,有时会动摇内心的这股子“邪气”,而“邪气”这东西一断了,就像长跑的过程中突然停了下来,你要再想跑起来,是很难且很痛苦的。
有了这股子“邪气”,并不够,还需要坚定“成王败寇”的原则。
其实我觉得成王败寇本就是大自然的一种生存法则,人类既然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本就应该遵守这一原则。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的初衷是让失败者不要气馁,而不是说一个失败者也有资格要求别人把自己看成是跟成功者一样伟大的人。
而有“邪气”的人不会气馁,成功的欲望不允许他在“寇”的位置上停留太久,战胜对手是一件让他无比兴奋而且心潮澎湃的事情,野心和自信能让他耐得住寂寞并且乐在其中。
还有一点,不管你损不损人、自不自私,你一定要“利己”。
很多人的恋爱失败,都是因为太爱对方,而对自己的爱却不够。
有一个女孩,她的男友出国留学了,她就努力赚钱省吃俭用的供她男友的生活费,为此她不舍得去吃一顿好的,不舍得去跟朋友看电影,不舍得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
后来她男友回国了,在国外接受了很多新的东西,看见她成了一个小气的斤斤计较的不时尚的女孩,跟自己的性格完全格格不入,就跟她分手了,并把女孩供他的生活费都还给了女孩。
好孩子坏孩子

“好孩子坏孩子”阳光洒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站在办公室前的走廊上,深深地吸一口这早春时节湿润而明净的空气。
呵,新的学期又开始了。
我和往学期一样,来到了教室,扫视了一个多月不见的孩子们,忽然目光停在孔旭身上,他正专心致志地看书,多好的孩子啊!说起孔旭呀,上课数他最捣蛋,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东窜西跳,一会儿挑衅闹事,完全没有把课堂当课堂,把学校当学校。
原先班级的任课老师拿他没办法,学校校长也无可奈何。
有一天,我刚迈进教室,忽的教室像炸开的锅,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孔旭,刚才打人,那个说孔旭拿他的东西。
再看看,孔旭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教室里大摇大摆地走动,完全没有把老师的存在当一回事。
不治治他,这课怎么能上得下去呢?虽是生气,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要沉得住气。
这时,我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台下的每一个座位,同学们知道这是我作“重要讲话”前的习惯。
然后,我把目光停留在孔旭同学身上,顿时教室,鸦雀无声。
我先让大家说说这时老师最讨厌什么?孩子们可机灵了,尽说孔旭的种种不是。
这下,孔旭火了,手握拳头,吹胡瞪眼,冲着说他不是的同学直叫嚷。
真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啊!“来,接着说没关系。
”我提着嗓门说。
这时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孩子,只见他涨红了脸,放松拳头,眼光不时地扫视大家,显然,有些慌张。
“好,老师知道,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讨厌的是孔旭身上的缺点,对不对?”“对。
”大家异口同声说。
“好,说了这么多,我想孔旭同学肯定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
其实,过去他也是好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助人为乐,热爱劳动。
记得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还夸奖过他。
可现在他已误入迷途,作为他的同学,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决不让他掉队。
”在附和和肯定的话音中,我偷偷地看到孔旭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诧异和不安的神色。
最后,我提议每人给他写封信,信的内容要情真意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给自己的同学写信,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新鲜,他们沉思片刻,便埋头疾书起来。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
从前,有一对孪生兄弟,一个是坏孩子,一个是好孩子。
他们的父母对他们非常关心
和爱护,他们也在一个美丽而宽敞的家中快乐地成长着。
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坏孩子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不尊重父母,不听话,还喜欢欺负其他小孩子。
每次父母教他做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不耐烦地嘟囔着,经常惹得父母生气。
而好孩子则是
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他总是乖乖听父母的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
有一天,父母出差去了外地,留下了孩子们一个人在家。
坏孩子趁机偷偷溜出了家门,去玩游戏和捣蛋。
而好孩子则待在家里好好学习,做了一大堆父母要求他做的事情。
当天
晚上,父母回来了,他们发现了坏孩子不听话的行为,非常生气。
而好孩子却受到父母的
表扬和奖励。
坏孩子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玩得多开心,为什么父母还是生气呢?他问好孩子:
“为什么你做了那么多事情,父母却不生气而是夸奖你?”好孩子微笑着说:“因为我们
应该遵守父母的话,做对的事情。
父母的教导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听从他们的教导。
”
坏孩子听了好孩子的话,他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他知道父母
的教导是正确的,自己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从那天开始,他开始努力改变自己不听话和捣
蛋的习惯,变得更加听话和懂事。
每个人都有坏孩子和好孩子两面,只要好孩子充分发挥,坏孩子就会被压制住,最终
得以改变。
只要我们置身于正确的环境,听从正确的教导,积极努力向好的一面发展,我
们就能成为一个懂事听话的人,不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从前有个小村庄,村子里住着两个孩子,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
好孩子非常懂事,每天都帮助妈妈做家务,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
他非常勤奋好学,上学时也总是认真听讲,回家后还会花时间复习功课。
他知道家人的艰辛,为了节约家里的开支,他节约用水、用电,尽量减少浪费。
他总是对人友善,乐于助人,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而坏孩子则是完全相反,他懒得动手做事,经常找借口逃避家务。
他不喜欢上学,上课时总是四处看风景,回家后也从不复习功课。
他乱扔垃圾、浪费资源,对人也不友善。
他被大家嫌弃和排斥。
一天,孩子们得到了噩耗——村子里发生了一场大火。
好孩子在火灾中非常冷静,他迅速将家人和邻居们安全地疏散出来,然后带领大家跑到安全的地方。
坏孩子却被火势困住了,他惊慌失措,无法找到出口。
好孩子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火场救出了坏孩子。
大家都非常感激好孩子,觉得他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孩子。
火灾之后,坏孩子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后悔自己一直以来的懒散和不负责任。
他决定要改正自己,要变成一个好孩子。
坏孩子对好孩子说:“你为什么那么好?我一直都没有明白,现在我明白了,你的好行为给了我们大家这么多帮助,你是这个村子最重要的人。
”好孩子微笑着说:“谢谢你的认可,其实每个人都有做好事的力量,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变成一个善良而有责任心的人。
”坏孩子听后十分感动,他决心要努力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好孩子。
从那以后,坏孩子不再懒散,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帮助家人做家务,也时常帮助邻居们。
他开始认真上学,努力学习,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成绩。
他再也不乱扔垃圾,还教育身边的人要珍惜资源。
他改变了坏习惯,养成了做好事、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一个好孩子不仅要有良好的行为举止,更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只有懂得爱护他人、关心他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孩子。
五年级话题说说好孩子与坏孩子

说说好孩子与坏孩子
在如今这个世上所有的家长、老师、同学,都喜欢好孩子,讨厌坏孩子,但我认为坏孩子其实也不比好孩子差,我是一个拥有好孩子的行为,坏孩子的心。
当一个好孩子真的是很累,我认为她们不是孩子,而是个学习机器,每天,她们要掩藏自己的天真、自由与快乐,因为她们是好孩子,她们只能每天听家长、老师的话,不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切听从于别人,因为她们是好孩子。
很多人讨厌坏孩子,但我认为,只有她们才是真正快乐和单纯的人,因为他们不会有那么多心机,他们只求自由、快乐,他们也知道学习,只不过方法不同,他们在游戏中获得。
在好学生的思维中,她们除了每天学习外,还要想怎样才能不让别人胜过自己,并且还是不折手段的获取,她们拥有着:自私、爱慕虚荣、虚伪的思想。
但坏孩子对这些所谓好学生的好思想那是一毛也不沾染。
我并不是说要向坏孩子的行为学习,而是在他们的思想上学习。
所有的家长,老师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好孩子累了,她们是不是知道,什么叫生活,什么叫快乐。
是不是能够体会无拘无束的自由。
也许这些美好早已消失在她们的脑海中。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从前有两个小孩子,一个是坏孩子,另一个是好孩子。
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子里,上同一所学校。
坏孩子叫小明,好孩子叫小华。
小明从小就非常调皮捣蛋,喜欢捉弄其他人,经常顶撞老师和家长。
他不好好学习,总是逃课,成绩也很糟糕。
而小华则是个非常守规矩的孩子,他乖巧懂事,专心听课,用功读书,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列。
一天,小明和小华一起上学。
路上,他们遇见了一个老人,老人正背着一个沉重的袋子。
小明看着老人吃力地走,心里忽然就有了一个坏主意。
小明向小华说:“我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谁能够抢先帮助老人背袋子。
”小华听了,脸一红,心里明白小明肯定是想捉弄老人。
但是他没有犹豫,他深知帮助别人是正确的选择。
于是,小明和小华赛跑着走到老人身边。
小明眼看自己要先到,就伸出手,要抢老人的袋子。
但是小华却一把抢过了袋子,轻松地背在了肩上。
小明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肯定能赢,可是小华却用聪明的办法战胜了他。
他对小华生气地说:“你太过分了!我才是最强的,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伤害别人的事情?”小华笑着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就伤害他人。
帮助别人是一种善良的行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心中的善良。
”小明听了以后,突然觉得自己很愚蠢。
他深深地反省自己,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行为都是错的。
他决定要改变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
从那以后,小明开始努力学习,对老师和家长表示尊敬,不再捉弄别人。
他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成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小明的转变让大家都非常惊讶,他不再被孤立,而是和小华一起成为了朋友。
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成为了模范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善良与恶劣的差别。
小明原本是个坏孩子,但是他通过一次失败和小华的引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自己。
坏孩子可以转变成好孩子,只需要一个改变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这是一个生活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这个小村庄里,住着两个相邻的家庭。
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兄弟俩,他们叫坏孩子和好孩子。
坏孩子非常顽皮,喜欢捉弄人,不爱学习。
坏孩子总是做一些坏事,让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感到很烦恼。
而好孩子不一样,他乖巧懂事,爱学习,乐于助人。
好孩子的父母倍加宠爱他,村中的人也都喜欢他。
一天,坏孩子和好孩子一起去寻找野花。
坏孩子捡到了一朵野花,他想到了一个坏主意。
他决定把野花放在好孩子的桌子上,然后告诉大家是好孩子摘来的。
当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们都责备好孩子。
好孩子感到非常委屈,但他并没有辩解,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大家。
坏孩子得意地看着好孩子被责备。
过了几天,坏孩子遭遇了一次小意外,他跌倒了,膝盖擦伤了,血流不止。
他大声哭喊,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
大家都觉得他活该,因为他平时太过于调皮捣蛋。
只有好孩子心生一丝怜悯,他冲过去,握住坏孩子的手,把他扶起来,帮他清理伤口。
好孩子很稳重地安抚着坏孩子的情绪,并说:“伤口不痛了吧?别哭了,我来帮你。
”坏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泪水涌上了眼眶。
他没有想到好孩子会主动帮助他,尽管他一直对好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他感到非常内疚和愧疚。
从那天起,坏孩子对好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他决定改变自己,成为像好孩子那样善良和乐观的人。
坏孩子开始努力学习,尊重父母和老师,帮助别人,自己也收获了更多的朋友。
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孩子。
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否犯过错,都应该给别人一个机会,也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
有时候,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

【哲理故事】坏孩子与好孩子从前,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坏孩子,一个是好孩子。
他们都是村子里的小学生,经常一起玩耍。
坏孩子叫小明,他经常捉弄小动物,捣蛋搞破坏。
他不喜欢学习,上课经常走神。
他也没有好朋友,因为其他孩子都害怕他。
好孩子叫小华,他很懂事,乐于助人。
每次看到有困难的人,小华总是会尽力帮助他们。
他也很喜欢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的前几名。
小华有很多朋友,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耍。
有一天,小明想出了一个坏主意。
他找到了一颗大树上的鸟巢,里面有几颗鸟蛋。
小明心生一计,他把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鸟拿起来,想要用作恶作剧。
他找到小华,对他说:“小华,我有个惊喜给你看。
”说完,小明拿着小鸟向小华靠近。
小华很善良,他听到小鸟发出的哭声,立刻明白了小明的想法。
他快速夺过小鸟,把它放回了鸟巢。
小华对小明说:“小明,你为什么要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它们也有生命,有权利得到自由。
”小明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小华太过老实,没趣。
他继续找别的捉弄小动物的机会,而小华则更加坚定地保护着动物。
一天,村子里发生了森林火灾。
烟雾弥漫,火苗熊熊。
村民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小明也被困在了火海之中。
就在这时,小华怀着担忧的心情,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找到了小明。
他拽着小明的手,迅速扑灭了身边的火苗,带领小明朝着安全的方向逃离。
小明被小华的勇敢和善良深深打动了。
渐渐地,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他决心改过自新,向小华学习。
从此以后,小明变得善良而有责任感,他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帮助村民修理损坏的房屋。
他也努力学习,变得懂事守纪。
他和小华成了最好的朋友,大家都羡慕他们的友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善良和助人为乐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小华的善良和勇敢不仅让自己受益,也改变了小明的人生,使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希望每个人都像小华一样善待他人,帮助他人,让世界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孩子坏孩子
好孩子坏孩子
田田
“当个坏孩子,那就不用写作业了,也不用苦苦挣扎着三更半夜才睡觉。
走在路上也就不会被别人当成从动物园逃出来的大熊猫了(经常熬夜导致所谓的熊猫眼)……有时,我真想当个坏孩子!坏孩子可以跑到幽静的山上,坐看天空‘风云变幻’,让自己的思想信马由缰;坏孩子可以悠闲地静听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在小溪中捕鱼、爬上树捉鸟,在林中捡饱满的松子、采摘酸甜的野果……有时,我真想当个坏孩子!那样就可以跑出去疯玩,玩得大汗淋漓,玩得忘乎所以……”
这是笔者的一位网友近日发来的她上初中的儿子习作中的内容,习作的题目是《有时,我也想当坏孩子》。
在这个不得不苦苦挣扎着三更半夜才睡觉的辛苦的好孩子眼中,在山上坐看天空风云变幻,思想信马由缰的孩子是“坏孩子”;悠闲地静听小草破土的声音,在小溪中捕鱼,爬上树捉鸟,在林中采摘野果的也是“坏孩子”。
这样的坏孩子标准让笔者倍感愕然。
好孩子的价值观是家长和老师价值观的反射。
从好孩子的价值观可以看出,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好孩子不能让思想信马由缰,所以,我们看到,在课堂上,大多数孩子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地坐着,个别孩子稍有走神,便遭到老师的严厉训斥;所以,孩子们才能众口一词、
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这样的教育成果沾沾自喜的时候,才会出现21国调查中,中国的孩子想象力倒数第一的结果。
都说现在的男孩越来越没有阳刚之气了,他们胆小、脆弱、敏感、小气,体质逐年下降,连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都说男孩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
笔者相信大多数孩子都想做个家长疼老师爱的好孩子,而在好孩子的眼中,好孩子是不能下河捕鱼,上山爬树的,更不可以玩得大汗淋漓、忘乎所以。
这同样是老师和家长们的价值观导向的结果:让孩子们远离大自然的怀抱,纤尘不染,衣帽整齐,一本正经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远离各种可以导致大汗淋漓的运动,把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训练成温顺、乖巧的小绵羊。
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下河捕鱼,上山爬树,捡松子,采野果,这不是坏孩子的“专利”,好孩子更应该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培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陶冶性情,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好孩子更应该多参加运动,练就健康、活力的体魄,培养阳光、乐观、坚强的性格。
作文的结尾,孩子写道: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做个好孩子。
无论这是不是孩子内心想法的真实表达,我想这都是老师和家长期望看到的。
所以,老师在评语里说: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上扬,文章有了波澜,有了亮色。
好孩子的价值观发生偏差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和老师对这种价值观的肯定,会让好孩子把这种偏差继续下去并引以为豪,最终病入
膏肓而不自知。